柳宗元为何与韩愈并称“韩柳”-
韩愈和柳宗元是政敌更是好友
韩愈和柳宗元是政敌更是好友【人物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
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韩愈和柳宗元是政敌更是好友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曾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并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韩愈著名的《师说》被后世广为流传,但在当时却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可柳宗元却始终支持韩愈的观点;韩愈负责修撰国史,想逃避责任之时,又是柳宗元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他们在患难中升华友谊,在交流中传递温暖,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
本期《晨报讲堂》的堂主康震就为您解读韩愈和柳宗元的友谊。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34岁的柳宗元因为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往湖南永州。
此时的柳宗元正担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正六品的品级,表面看上去是个官,实际上却是个被流放的罪犯。
由于他这种极为特殊的身份,昔日的很多朋友、同事担心受到牵连,对他是避之惟恐不及。
柳宗元为何与韩愈并称“韩柳
我们都知道,在和韩愈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革命,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韩愈和柳宗元,在唐代我们都会将这两位诗人称为韩柳,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一个称号,就需要从下文来进行了解?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
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辞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此论相当中肯。
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
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
《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
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柳宗元与韩愈的关系
柳宗元与韩愈的关系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人,“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排第一,柳宗元排第二。
宋代初期,世人考量俩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并他们并列称为“韩柳”。
在文学上,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倡导者。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文章应该“以我笔写我心”,文章最终目的是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柳宗元和韩愈倡导先秦时代的文章,反对词藻华丽的骈体文。
和词藻、形式相比,内容应该更为重要。
文章只有表达出主旨,才能凸显出文章的价值。
柳宗元和韩愈身体力行,针对时事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的叙事散文,他倾听了捕蛇者的悲惨命运,借捕蛇者之口向统治者传达百姓的困苦生活。
在政治上,俩人有相左的政见。
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朝官员,在唐顺宗年间,王叔文和柳宗元有相同的政见,得到了王叔文提拔。
随后,柳宗元和王叔文为代表的改革派说服了唐顺宗,在朝廷推行了“永贞新政”,改革持续了180多天以失败而告终。
韩愈因为不赞同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意见,在朝廷之中,一直未得到重用。
在生活中,柳宗元和韩愈是一对好朋友。
俩人在文学上持有相同的观点,经常会在一谈论诗词歌赋和文学题材。
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俩人经常有书信往来,或为劝告,或为安慰。
不久之后,韩愈也遭到了贬官,俩人在政治仕途上怀才不遇,相同的经历让柳宗元和韩愈有了更多的话题,从而俩人在生活上是一对惺惺相惜的朋友。
柳宗元被人称颂千年而未被淡忘,这与他个人魅力是息息相关的。
首先,柳宗元具有远见卓识的`品质。
他敢于挑战恶势力,在“永贞新政”中,柳宗元是改革派中的一员,他们想通过改革来改变唐朝衰弱的局面。
虽然改革失败了,但是柳宗元依然不畏恶势力低头。
在《黔之驴》、《临江之麋》中,柳宗元借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以驴和麋鹿悲惨的结局暗示黑暗势力的悲惨下场。
在文学中,柳宗元倡导改革和创新,他认为文学作品不能华而不实,文章应该以反映现实为主。
因为具有创新精神,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并且身体力行,推行长短句不一的文章,深受后人的推崇。
柳宗元典故简短
柳宗元典故简短1.柳宗元的简短资料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汉族。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纪念在山西省永济市为纪念柳宗元,特建设柳园公园,柳园位于永济市城西区,东临河东大道,南隔富强路与永济电机厂世纪花园小区毗邻。
右图1为永济柳园局部图柳宗元一生笔锋犀利,见解精辟。
2.柳宗元的小故事最多五十字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你自己适当抄吧,不用全部抄3.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
论韩柳_韩柳哲学_政治_文学观之比较
200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uly ,2005 第41卷 第3期JOU RNAL OF GUANGXI NORM AL U NIVERSIT YV o l.41 N o.3[收稿日期]2005-04-25[作者简介]杨达荣(1936-),广西桂平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论韩柳——韩柳哲学、政治、文学观之比较杨达荣(广西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 要]韩愈、柳宗元同是中晚唐学界哲人,官场名宦,文坛巨子。
在哲学上韩、柳互为论敌;政治上则有同异;文学上同为“古文运动”主将。
韩、柳同开宋明学术之先河,韩愈推明“道统”,抵制佛教,巩固封建统治,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其历史影响大于柳宗元。
但柳宗元之哲学观和政治观又有长于韩愈。
[关键词]韩愈;柳宗元;哲学观;政治观;文学观;比较[中图分类号]B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597(2005)03-0020-07 在浩瀚无边的太空中有一颗星星,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系统,就无法描述它的位置。
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也是如此,没有一个与之比较的人物,也很难给他作出确切而且客观的定位。
本文把韩愈、柳宗元联系起来并作一番比较研究,其初衷正是要给柳宗元以比较客观的定位,从而把研究引向深入。
韩愈和柳宗元同是中晚唐学界哲人,官场名宦,文坛巨子,对历史的贡献杰出,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在当时可谓双峰并峙,密不可分,采用比较法对他们进行研究,也许更能体现历史真实,瑜瑕互见,避免一边倒,更有利于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一、引论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自称“昌黎韩愈”。
昌黎属河北,近人考证,认为韩愈是河南河阳(今孟县)或邓州南阳人,昌黎是韩姓郡望,或许是其祖籍。
韩愈历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国子监祭酒、刑部侍郎、吏部侍郎、潮州刺史、袁州刺史等官,颇有政声。
他为人正直,因此触犯权贵,仕途坎坷,前后四次遭贬,以至“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整理
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整理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晋问》是柳宗元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散体大赋之一,是其仿拟汉初辞赋家枚乘《七发》所作。
下面是我收集的柳宗元《晋问》全文解析,盼望大家喜爱!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的活动,被贬永州;其贬居永州的十年,也恰是其创作的高峰期。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写道:“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
而自肆于山水间。
”贬居永州期间,其不仅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永州八记”,还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寄寓鲜亮的政论文。
《晋问》就是柳宗元写于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寄予其政治抱负的一篇佳作。
一、丰腴笃实的乡土情怀《晋问》通篇为“吴子”与“柳子”的对话,吴子即吴武陵,唐信州人,元和二年进士,是柳宗元的好友。
元和三年至元和七年(808年~812年),吴武陵因得罪权贵李吉甫,被流放永州,其与柳宗元一见如故,遂结为莫逆之交。
柳宗元赞扬其“才气壮健,可以兴西汉之文章。
”《晋问》以吴武陵打听晋地的掌故为线索,用铺张的手法介绍了晋之山河、金铁、名马、北山、河鱼、盐宝、文公霸业及尧之遗风,并用汉赋这种一问一答的常见手法,具体介绍了晋地的地理历史以及文化内涵。
柳宗元祖籍山西,然其并未去过山西;据史料记载,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其生长于长安西郊,以后曾去过夏口、江西、蓝田、邰州等地。
但其对家乡的山川形势、历史因革、人文掌故的全面了解,无不使人赞美。
《晋问》全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以相关的历史地理史实为依据绽开铺叙。
第一部分写晋之山河,表里险固;其写山高壮“腾突撑拒,聱岈郁怒”,形容晋山雄伟险峻“熊罴之咆,虎豹之嗥”。
其写平原“则平盈旋缘,纡徐夷延,若飞之翔舞,洄水之容与”,舒缓宽敞之美现于目前。
柳宗元笔下的黄河雄奇壮美,蔚为大观,“其河则源昆仑,入于天渊,出乎无门,行乎无垠……”。
其次部分写晋之冶金,兵甲刃利。
这部分相对写的比较简略,分别从产地、工艺、产品等方面进行描写,“太卤之金,棠之工,火化水淬,器备以充……”。
郊居岁暮阅读答案-柳宗元
郊居岁暮阅读答案-柳宗元(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郊居岁暮阅读答案-柳宗元郊屠苏暮柳宗元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闲话唐宋八大家之唐二家韩柳
闲话“唐宋八大家”之“唐二家”“韩柳”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唐二家”。
他们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历经五朝,在患难中升华友谊,在交流中传递温暖,从而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
韩愈生于768年,卒于824年,享年57岁。
柳宗元比韩愈小5岁,生于773年,比韩愈早去世5年,卒于819年,享年47岁。
韩愈生于唐代宗李豫(762—779在位)朝,卒于唐穆宗李恒(820—825在位),中经唐德宗李适(779—805在位)朝,唐顺宗李诵(805在位)朝,唐宪宗李纯(806—820在位)朝。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34岁的柳宗元因为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往湖南永州。
韩愈一生先后被贬两次,但被贬的时间较短,起起落落;而柳宗元却一贬不起,最终死在被贬地柳州。
韩愈一生经历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4岁以前:3岁丧父,受兄韩会抚育。
后随韩会贬官到广东。
兄死后,随嫂郑氏北归河阳。
后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究心古训,并关心政治,自称“前古之兴亡,未尝不经于心也,当世之得失,未尝不留于意也”(《与凤翔邢尚书书》),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20岁赴长安应进士试,三试不第。
第二阶段,25至35岁:先登进士第。
然后三试博学鸿词不入选,便先后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至京师,官四门博士。
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山石》等。
第三阶段,36至49岁:先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徭役赋税,指斥朝政,被贬为阳山令。
顺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团进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对立场。
宪宗即位,获赦北还,为国子博士。
改河南令,迁职方员外郎,历官至太子右庶子。
因先后与宦官、权要相对抗,仕宦一直不得志。
这一阶段重要诗文,有《张中丞传后叙》、《毛颖传》、《送穷文》、《进学解》、《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山诗》、《秋怀诗》11首、《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石鼓歌》等。
柳宗元永州八记解析
柳宗元永州八记解析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赏析柳宗元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仰慕“古之夫大有为者”,向往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
他25岁时已是“文章称首”的长安才子,刚考中了博学弘辞科,又与礼部郎中杨凭之女新婚,逐步成为文坛领袖,政坛新锐。
在其后的几年里,柳宗元又成为了当时皇帝的老师王叔文革新派的中坚分子,以热情昂扬、凌励风发的气概,准备施展自己“辅时及物”、“利安开元”的抱负。
然而,由于顺宗皇帝李诵即位时就已经中风,说话也不清楚,虽然有心改革朝政,但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加上宦官与藩镇势力强大,所以革新只实行了几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
元和四年八月,反对革新的太子李纯即位,九月,柳宗元立刻被贬邵州刺吏,行未半路,朝议认为处之太轻,又改贬永州司马。
当时同时被贬的包括刘禹锡等人共有八位,史称“八司马事件”。
“永贞革新”的失败对政治上踌躇满志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击,但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时的永州“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顿惊且伤”,相当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所谓的“永州司马外置同正员”,其实是个编制外的闲职,没有官舍也没有具体的职务。
柳宗元一家人寄居在冷清的小寺庙,未及半载,母亲也逝世了。
除了精神上抑郁悲愤,正当壮年的柳宗元身体也越来越差,诸病缠身,虚弱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但永州清新的山水给了柳宗元很大的慰藉和寄托,他很快从悲观与失意中振作起来,踏遍了永州的山山水水并和田翁农夫相交,远离了政坛上的明争暗斗,回归到田园诗意般的生活,他认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样的为世人所遗弃和漠视,写出了许多千古传诵推崇永州山水的散文。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译文及鉴赏答案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译文及鉴赏答案《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注释诣(yì):到,往。
超师院:指龙兴寺净土院;超师指住持僧重巽。
禅经:佛教经典。
汲(jí吉):从井里取水。
拂:抖动。
贝叶书:一作“贝页书”。
在贝多树叶上写的佛经。
因古代印度用贝叶书写佛经而得名,又叫贝书。
东斋(zhāi)指净土院的东斋房。
真源:指佛理“真如”之源,即佛家的真意。
了(li?o):懂得,明白。
妄迹:迷信妄诞的事迹。
遗言:指佛经所言。
冀:希望。
冥:暗合。
缮性:修养本性。
熟:精通而有成。
道人:指僧人重巽。
缮:修持。
膏:润发的油脂。
沐(mù木):湿润、润译。
澹(dàn)然:亦写作“淡然”,恬静,冲淡,宁静状。
悟悦:悟道的快乐。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鉴赏头四句总说“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诗人把研读佛典安排在一天中最宝贵的时刻。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清晨早起,空气清新,以井水漱牙可以清心,又弹冠振衣拂去灰尘,身心内外俱为清净方可读经。
可见用心之虔诚,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倾心和崇信,其沉溺之深溢于言表,不啻教徒沐浴更衣以拜佛祖。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贝叶书简称贝书,佛经之泛称。
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叶经水沤后代纸,用以写佛经,故名。
一个“读”字,是全诗内容的纲领;一个“闲”字,是全诗抒情的主调。
诗人贬居永州,官职虽名曰“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但只是个“闲官”而已。
柳宗元《登柳州峨山》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登柳州峨山柳宗元(唐代)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译文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
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
注释峨山:现名鹅山,在柳州市区西部,其形似鹅,是柳州市区内第一高山,已建成公园。
荒山:指峨山。
柳宗元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说,“峨山在野中,无麓”。
悠悠:指无限的忧思。
如何:奈何。
乡:故乡。
这里是指京城长安。
融州:唐武德四年置,古称融州、玉融州,治所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的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
柳宗元怀着深深的思乡之情,登上了当时柳州近郊的峨山,希望能够看到远处的长安,排解心中的忧郁。
但是目力远不能及,只知道西北方向是紧邻柳州的融州而已,反而引起了无限的惆怅,于是写下了这首表示无可奈何的诗。
赏析这首诗就眼前景下笔,“秋”点节令,“午”点时间,“荒山”即峨山,荒凉萧疏,写景为抒写“意悠悠”之情作渲染。
身遭贬谪,远离家乡,独上荒山,心绪万千,可见“意悠悠”涵盖着诗人当时复杂纷繁的情感。
第三句虚接,转出“望乡”情,这悠悠情思中,乡情是诗人当前最重要的情愫。
然而,登上峨山望乡,“西北是融州”,隔断了诗人的视线,故乡不可见。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显得自然和淡,含蓄有味。
诗人先写“荒山”,后写“独上”,最后以疑问作结:为什么我望乡的地方,偏偏却只见融州。
下面让读者自己去回味、深思,以想象和推论作补充。
这里没有秾丽鲜艳的色彩,没有絮絮滔滔的叙述,仅仅二十字,既构思完整,又感情充沛。
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实景虚写,表面是题写山水,实际抒发其归国无路的隐痛。
作者以眼前之景,道难言之苦,构想自然,神妙无比。
又蕴含离乡之情、迁谪之思,言简意赅,语近情遥,深于哀怨,真是绝妙好诗。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与柳州
柳宗元与柳州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和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代文豪。
柳宗元为柳州人所熟知则是因为他在柳州担任刺吏,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植树造林等,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
有关他的传说广为流传。
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柳侯祠。
柳侯祠是柳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建立的祠堂。
让我们去看看柳侯祠吧:柳侯祠原名是罗池庙,始建于公元822年,时光荏苒,整个建筑群仍占地3万多平方米。
问大家一个问题:柳侯祠的镇馆之宝是什么?是荔子碑。
荔子碑可谓是三大文学家为人们奉上的一部佳作。
它把柳宗元的事迹,韩愈的诗,苏轼的书法集于一碑,他们三人又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所以又有“三绝碑”之称誉。
柳宗元不愧是一代清官,一代文学家,他用生命中仅剩的短短时光为龙城人民带来长久的影响,为自己带来传世的清名,为世间带来屹立的一座建筑。
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和柳宗元:是政敌亦是好友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曾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并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韩愈著名的《师说》被后世广为流传,但在当时却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可柳宗元却始终支持韩愈的观点;韩愈负责修撰国史,想逃避责任之时,又是柳宗元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他们在患难中升华友谊,在交流中传递温暖,从而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
本期《晨报讲堂》的堂主康震就为您解读韩愈和柳宗元的友谊。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34岁的柳宗元因为参与“永贞革新”,被贬往湖南永州。
此时的柳宗元正担任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正六品的品级,表面看上去是个官,实际上却是个被流放的罪犯。
由于他这种极为特殊的身份,昔日的很多朋友、同事担心受到牵连,对他是避之惟恐不及。
不过,也有这样一个人,无论是在柳宗元春风得意之时,还是在他被贬之后,始终能够与他交流情感、讨论学问,并与柳宗元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韩愈。
韩愈和柳宗元曾是同事韩愈与柳宗元的朋友关系可以追溯到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至贞元十二年(796年),韩愈一直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以及博学宏词科考试。
在此期间,柳宗元也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虽然他们不是同一科的考生,但彼此之间是比较熟悉的,何况韩愈连续考了四次,已经是非常著名的考生了,而且文章的名气也是有的,所以他们作为诗文之友的关系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柳宗元和韩愈都在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成为同事。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他们既是同学,又是同事,更是朋友。
这里需要对韩愈和柳宗元的微妙关系做一些必要的交代。
其实,他们的这种朋友关系主要是在诗文创作领域,在政治方面却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或者说,柳宗元在政治上所受到的器重与当时韩愈所受到的待遇并不对等。
当时,柳宗元与革新集团的首领王叔文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韩愈却与王叔文等人的关系比较疏远,对王叔文等人为政的风格以及做人的品质也颇为不满,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愈和柳宗元原本是政敌关系。
韩柳
论韩柳对永贞革新态度差异之原因(宗旨同而路线异)个人恩怨:与王叔文等。
政治。
政治理想:韩愈是“少小尚奇伟”、“志欲干霸王”,柳宗元则立下了“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的大志,但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不同,思想政治观点差异很大。
韩愈相信孔、孟“道统”,主张以“扶道树教”的手段整饬人心,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他在思想上是唯心的,在政治上是保守的。
而柳宗元则热衷于“辅时及物”,改造现实,思想上唯物主义倾向较鲜明。
因而,两个人在一生中就政治、哲学、宗教、文学等问题进行了不休止的辩论。
他们的朋友刘禹锡在韩愈死后写的祭文中回忆说:“子长在笔,予长在论,持矛举循,卒不能困。
时惟子厚,窜言其间,赞词谕谕,因非颜颜。
”就生动地记述了他们热烈辩难的情况。
这里谨举其细者,可见其认识上的尖锐对立。
例如《国语》上记载晋国叔鱼一降生,其母视之即予料必以贿死,韩愈用这个做例子以论证其“性三品说”,而柳宗元写《非国语》却专门批驳其虚妄;《史记·晋世家》等书记载周成王戏以桐叶为庄封其弟叔虞于唐,韩愈据此以说明圣人出言必信,而柳宗元写《桐叶封弟辨》,认为行事贵“当”,不必拘守戏言,《史记》的记载当为谣传。
由于两人认识不同,在王叔文改革集团推行政治改革时,成了对立的两个方面。
叔文执政,韩愈被贬;叔文失败,柳宗元被贬。
这也可见二人政治上的分歧。
柳宗元特别不满于韩愈言“天命”,在这方面对之批评甚多,但他非常倾佩韩的文才。
韩愈在贞元年间倡导文体和文风革新,提倡一种精炼畅达、骈散间行、接近口语的新型“古文”。
柳宗元做为骈文大家,积极响应,改弦更张,也大力提倡“古文”。
他后来写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著名的“论文八书”,就是韩愈文论的发挥。
元和初年,韩愈写了著名的传奇文《毛颖传》,受到文坛攻击,人们“大笑以为怪”,柳宗元在永州读到这篇作品,专门写了《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给韩愈以支持。
元和八年,韩愈做了史馆修撰,柳宗元又致书激励,界以写成一代信史的重任,还给他提供史料,写成《段太尉送事状》。
柳宗元的简介及作品
柳宗元的简介及作品导语:著名的唐代诗人柳宗元与韩愈共同提倡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下面是分享的柳宗元的简介以及作品,欢迎阅读!柳宗元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提倡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代宗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于京城长安,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乐观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逝于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2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秩一直很低。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
韩柳是哪两位诗人
韩柳是哪两位诗人韩柳是指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以下给大家做具体介绍:韩柳是中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唐宋八家位居第一第二位。
韩柳并称,始于宋初。
韩柳并称,指古文而言。
他们二人也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韩愈,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柳宗元世称“河东先生”,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1.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先秦两汉的文章,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柳宗元诗歌的数量较少,只存140多首,都是贬谪以后所作。
前人评论柳诗,大多以为是继承陶渊明传统,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韩柳”风格的比较韩愈的文章内容比较广、立意比较高远、构思新颖、气盛言宜,其文章具有多样性特点,但共同的特色是雄奇奔放。
柳宗元文章对现实无不再有一种强烈、抑郁而激愤的色彩,而立意新颖、结构细密,语言简洁精美,形成浓郁而峻洁的风格特色。
韩愈的散文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韩愈在创作众多的散文中论说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愈的论说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2、用散文抒情,韩愈也是很成功的。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悼念其值韩老成的《祭十二郎文》是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
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柳宗元的散文内容丰富,其主要特点有:1、柳宗元的议论文,主要是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冷静思考。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
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与柳宗元被誉为“韩柳”,他们是唐代文学的两位伟大代表。
他们的文学创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着重探讨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并分析他们对后世文学的积极意义。
一、韩愈的文学创新1.1 《韩愈集》韩愈的代表作是《韩愈集》,这是一部以经义为主题的哲学性著作集。
在这个集合中,韩愈首次提出“古文运动”的概念,主张古文是优于当时流行的文言文的。
他在文学创作中大胆运用古文,并以古文书写的经义学说使其更为通俗易懂。
1.2 韩愈的诗歌创作韩愈的诗歌创作也对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创新。
他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表达自然之美。
他在写作中注重形象描写,赋予作品更加生动的感染力。
韩愈的诗歌既有宏伟的气势,又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1.3 韩愈的散文创作韩愈的散文创作也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
他的散文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深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不公。
他的散文语言通俗易懂,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二、柳宗元的文学创新2.1 《文心雕龙》柳宗元的代表作是《文心雕龙》,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著。
他在书中提出了诗、赋、文、笔四种文体的概念,并对各种文体进行了论述。
他强调文学的原则性,注重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标准。
2.2 柳宗元的诗歌创作柳宗元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思想性和哲学性。
他的诗作大胆探索人类生存的意义和宇宙的智慧。
他以深邃的思考和宏阔的胸怀描绘了诗中景物,给人们带来一种深沉的美感。
2.3 柳宗元的散文创作柳宗元的散文以《答谢晓君书》为代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清楚地阐述了散文的艺术地位。
他提出了散文的“真稀适雅”之说,强调散文的概括性和归纳性。
他的散文语言简洁明了,语气庄重而深沉。
三、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的意义3.1 倡导古文运动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创新为后世文化界提供了一个方向。
他们倡导古文运动,强调古文的优越性,推动了古文在文学创作中的广泛应用。
韩愈与柳宗元:品味韩柳文言文作品中的个性与才情
韩愈与柳宗元:品味韩柳文言文作品中的个性与才情文言文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是我们了解历史、思考思想、感受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韩愈与柳宗元是唐宋时期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才情。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韩愈与柳宗元的文言文作品进行品味,探讨他们的个性与才情。
一、人格力量与宏大思想韩愈与柳宗元都是具有坚定人格力量和宏大思想的文学家。
韩愈的《师说》以其浩然之气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毫不回避地批评了时人的迂腐与顽固,力图唤醒社会良知。
他以自己为楷模,号召人们行善积德,以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好人。
这种韩愈的才情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责任感与自身的追求。
而柳宗元的《赤壁》一文则展现了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柳宗元笔下的赤壁之战恢宏壮丽,直抒胸臆,充满激情。
他以自然景物烘托人物情感,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描摹,表达了对独立自由的向往和对浩渺宇宙的思索。
这种柳宗元的个性与才情使其作品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情感表达与人生哲理在作品中,韩愈与柳宗元都能够通过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人生哲理融入其中,使得其作品更加鲜活而有力。
韩愈的《滕王阁序》以对滕王的赞扬与思念展现了一种情感的流露。
他通过对滕王的生平事迹的娓娓道来,展现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局纷乱的忧心之思。
韩愈以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也借此关注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
柳宗元的《江雪》则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
他运用具体的自然景物,寄托浓烈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江雪的描述,柳宗元表达了自己对逆境的坚守与进取的态度,追寻着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
柳宗元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得作品中的情感更为真挚,同时也给人以启示与思考。
三、文学修养与艺术表现作为文言文的大家,韩愈与柳宗元的文学修养和艺术表现也十分出色。
柳宗元与中国的贬谪文化
柳宗元与中国的贬谪文化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文人的一贯追求,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获取功名的唯一出路。
“十年寒窗苦”,只求“金榜题名时”。
可是参与政事就逃脱不了被贬的命运,被贬是文人普遍经历过的人生遭遇。
贬谪的地域多是穷荒僻远之地,唐宋时期多是贬往男方,明清两代大多是发往西北东北塞外边疆。
李白曾被贬夜郎,韩愈迁潮州,苏轼最远贬到岭南,林则徐被流放伊犁,贬谪之苦,可想而知。
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以贬谪为主题的文学研究已显山露水,并在柳宗元身上得到突出体现。
柳宗元一生遗诗一百六十四首,其中绝大多数是贬滴永柳时期的作品。
贬谪是古代文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人生经历,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而柳宗元其人其文则可谓贬谪文人和贬谪文学的典型代表。
贬滴,对于有理想、有拘负的知识分子来说,是所有刑罚中最为残酷的一种。
因为此时,有意识的生命主体并未消灭,他依旧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追求。
而事实上,他已从以前舒适、安稳,可以大展宏图的环境中被抛置出来,抛到一个陌生的远离政治中心的环境中。
陌生对于他们,意味着对抗与危机。
而此时此地,理想乌实现之习亦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是长期缓慢的精神摧残。
柳宗元,便经历了这一切。
中国的贬谪文化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大文豪都有过被贬的遭遇,而他们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多是被贬后所作。
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天问》,开创了古代诗歌浪漫主义先河;杜甫一生不得志,作诗两千多首,被尊为诗圣;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最负盛名的“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写到这里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一句“文章憎命达”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为何与韩愈并称“韩柳”? 我们都知道,在柳宗元 和韩愈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文学 革命,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的介绍一下韩愈和柳宗元, 在唐代我们都会 将这两位诗人称为韩柳,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一个称号, 就需要从下文来进行了 解? 诗歌柳宗元的诗,共集中 140 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 诗较少的一个, 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 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 ,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 派的杰出诗才。
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把柳宗元和陶渊明 并列。
现存柳宗元诗, 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作品, 题材广泛, 体裁多样。
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 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 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
不论何种体裁,都 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 的面貌。
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 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辞赋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此论相当中肯。
柳宗元的辞赋继承 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
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 的精神。
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
《旧唐书》 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 涉履蛮瘴, 崎岖堙(户乙)。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与屈 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
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 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散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 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
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 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 容上, 针对骈文不重内容、 空洞无物的弊病, 提出“文道合一”、 “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 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 “辞必己出”。
此外, 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
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 动的优秀散文。
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寓言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优秀的作品。
“永州八记” 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 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 感受, 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 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 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除寓言 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 ,《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 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
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 传诵。
并称韩柳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 文家和思想家,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因官 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 、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 和曾巩, 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柳宗元一生留诗 文作品达 600 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 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 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 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 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
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柳宗元的 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
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 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 23 人之多。
但到了永徽 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
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 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
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 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 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
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
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 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 “安史之乱”刚刚平定 10 年。
虽然已有 20 年的短暂和 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
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 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 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他四岁那年,父亲去 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 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
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 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 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
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 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
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 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
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785), 柳镇到江西做官。
在这以后一段时间,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 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
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 了见识。
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 受到人们的重视[注: 刘禹锡 《河东先生集序》 “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 见《柳宗元集》附录]。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
对朝廷的腐败无能、 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 和感受。
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 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
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 其子 李惟岳谋继袭, 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 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
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 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
建中四年, 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但由于夏口是一 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
年仅 12 岁的柳宗 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
柳镇 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 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
”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 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
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 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 的诗人李益唱和, 李益对他很推崇。
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 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贞元十七年(801 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 行,时年 31 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 层人物交游更广泛, 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 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 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 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
柳宗元与 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 被称为“二王刘柳”。
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 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
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 常可贵的。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 即被贬。
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 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
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 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 令人可怕的地方。
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 67 岁的老母亲、堂弟柳宗直、表 弟卢遵。
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 寺寄宿。
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母亲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 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
造谣诽谤, 人身攻击, 把他丑化成“怪 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
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
在永州,残 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 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贬谪生 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 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他在信中明确表示: “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 10 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
在京城时,他直接 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
永州十年,是他继 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 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照》《六道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 819 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
后 一年,灵柩运回京兆万年县栖凤原(今陕西西安)。
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 理论和文学主张。
在文章内容上, 针对骈文不重内容、 空洞无物的弊病, 提出“文 道合一”、“以文明道”。
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 批判精神。
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 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 “辞必己出”。
此外, 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
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
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 创作了许多内容丰 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
柳宗元的寓言小品风格严峻、深沉、尖锐,讽刺性强,用笔简洁尖锐,锋芒 毕露,故事结束后加上精辟的议论,抓住平凡的事物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出生 动的形象。
传记散文大多取材于封建社会的下层人物,借题发挥,通过他们的遭 遇反映中唐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