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质溶解性溶度积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温度越高, 溶解度越大
压力:压力越大, 溶解度越大
溶剂:不同溶剂 的溶解度不同
溶质:不同溶质 的溶解度不同
溶度积常数的概念
溶度积常数的定义
溶度积常数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反应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平衡状态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Ksp,与难溶电解质种类有关 溶度积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溶度积常数可能增大或减小 不同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越大,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溶度积常数的物理意义
描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状态 反映难溶电解质溶解能力 用于比较不同电解质溶解度大小 用于计算难溶电解质浓度
溶度积常数的计算方法
溶度积常数公式:Ksp = [C(Am+) × C(Bn-)] / C(ABmAn-) 适用范围:适用于可溶性盐类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温度、盐的种类和浓度等 应用:用于计算溶解度、沉淀平衡等
THANK YOU
汇报人:XX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关系图
溶解度与溶度 积常数呈正相 关,即溶度积 常数越大,溶
解度越高。
当溶度积常数 小于0时,物质 在水中溶解度 极低,几乎不
溶。
溶度积常数与 温度有关,温 度升高,溶度 积常数增大, 溶解度增大。
不同物质溶度 积常数差异较 大,因此相同 条件下溶解度 也有很大差异。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常见物质溶解性及溶度积
常见物质溶解性
本溶解性表崔扬(vmbn)录入,2003-5-5,修正于2003-7-27
]锕、氨、铵
物质化学式0°C10°C20°C30°C40°C50°C60°C70°C80°C90°C100°C 氢氧化锕(III)Ac(OH)30.0022
氨NH388.5 70 56 44.5 34 26.5 20 15 11 8 7
叠氮化铵NH4N316 25.3 37.1
苯甲酸铵NH4C7H5O220
碳酸氢铵NH4HCO311.9 16.1 21.7 28.4 36.6 59.2 109 170 354 溴化铵NH4Br60.6 68.1 76.4 83.2 91.2 108 125 135 145 碳酸铵(NH4)2CO3100
氯酸铵NH4ClO328.7
氯化铵NH4Cl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氯铂酸铵(NH4)2PtCl60.289 0.374 0.499 0.637 0.815 1.44 2.16 2.61 3.36
铬酸铵(NH4)2CrO425 29.2 34 39.3 45.3 59 76.1
重铬酸铵(NH4)2Cr2O718.2 25.5 35.6 46.5 58.5 86 115 156 砷酸二氢铵NH4H2AsO433.7 48.7 63.8 83 107 122
磷酸二氢铵NH4H2PO422.7 39.5 37.4 46.4 56.7 82.5 118 173 氟硅酸铵(NH4)2SiF618.6
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规则
6、沉淀的转化
• 沉淀转化现象: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 加入适当的试剂,与某一离子结合, 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种难溶化合物的现 象叫沉淀转化现象。 •
[加入离子] K sp 生成沉淀 沉淀转化的条件: [生成离子] K sp被溶解沉淀
•
[加入离子] K sp生成沉淀 沉淀转化平衡的条件: [生成离子] K sp 被溶解沉淀
AgCl, [Ag+] AgCl= (Ksp(AgCl )/ [Cl–] )
= (1.76 × 10–10 / 0.010) = 1.8 × 10–8 mol/L
Ag2CrO4, [Ag+]
Ag2CrO4
= (Ksp(Ag2CrO4 )/ [CrO42-] )0.5
= (2.0× 10–12 / 0.010)0.5 = 1.4 × 10–5 mol/L
• (二)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原理
• 1、物质的溶解性 • <0.01g/100gH2O 难溶物质
•
•
1~0.01g/100gH2O 微溶物质
> 1g/100gH2O 易溶物质
2、难溶物质的沉淀与溶解平衡
• (1)溶解过程:固体中的离子受极性
水分子的吸引和碰撞,离开固体表面扩
散到溶液中成为自由运动的水合离子的 过程。表面积越大,溶解度越大 V溶解=k1P
Q 与 Ksp 的关系:
化学物质溶解度的计算及其应用
化学物质溶解度的计算及其应用化学物质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
的该物质的最大量。溶解度的大小是由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
力的大小决定的。对于化学实验和生产来说,了解溶解度对于控
制反应和提高产品质量都很重要。
化学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由理论计算得到。在理论计算中,溶解度可以从溶剂力和溶质力之间的差异以及温
度影响的角度进行讨论。
一般来说,溶解度和溶度积有关。溶度积是指当一个溶液达到
饱和时,溶质和溶剂的浓度之积叫做溶度积。对于难溶于水的盐
类而言,溶度积(Ksp)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描述溶解度的指标。
例如,对于AgCl而言,其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AgCl(s) = Ag+(aq) + Cl-(aq)。在溶解度平衡点上,Ag+和Cl-的浓度为[S]。
由于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我们可以将溶解度确定为X mol/L。此时,溶度积(Ksp)为Ksp=[Ag+][Cl-]=X*X。
在某些条件下,溶解度可以根据溶剂力和溶质力之间的差异进行估算。例如,当溶液和固态晶体之间达到平衡时,与溶剂分子建立氢键等相互作用的分子较容易溶解,而疏水性分子则相对较难溶解。利用这些现象,可以利用溶解度的理论方法预测实验数值的大小。
化学物质溶解度的应用
化学物质溶解度对于许多化学及工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反应控制
在进行化学反应时,一定需要控制反应物中化学物质的浓度。根据物质溶解度的特性,我们可以将溶液中多余的反应物去除,以保持化学反应的平稳进行,并得到高质量的产物。
氯酸盐溶度积
氯酸盐溶度积
氯酸盐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氯酸盐达到饱和溶解度时,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乘积。通过计算氯酸盐溶度积可以预测溶液中氯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浓度,对于溶液中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平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氯酸盐溶度积可以通过溶解度表得到,溶解度表是一种实验方法,用于确定化合物在特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氯酸盐的溶度积数据:
1. 氯化铵(NH4ClO3)的溶度积为1.33 × 10¹ᵐ⨯⁵⁷.
2. 氯化钙(Ca(ClO3)2)的溶度积为2.24 × 10¹⁹.
3. 氯化铜(Cu(ClO3)₂)的溶度积为3.75 × 10³⁶.
4. 氯化锌(Zn(ClO3)₂)的溶度积为3.63 × 10²⁶.
通过氯酸盐溶度积的计算,可以推断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浓度。以氯化铜为例,当溶液中氯化铜的溶度积为3.75 ×10³⁶时,可以推断溶液中氯离子(Cl⁻)的浓度为根号下3.75 × 10³⁶,约等于6.12 × 10¹⁷mol/L(摩尔/升)。同理,可以推断溶液中酸根离子的浓度。
氯酸盐溶度积的计算还可以帮助研究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当溶解度积小于等于实际溶液中的离子乘积时,盐溶解不完全,会出现沉淀。反之,当溶解度积大于实际离子乘积时,溶液就会饱和,溶液中的离子不再溶解,将以固体形式存在。因此,通过氯酸盐的溶度积可以判断盐是否会沉淀,并预测沉淀的过程。
氯酸盐溶度积还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例如,通过氯酸盐溶度积可以估算氯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的标准生成焓,进而推断溶解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此外,氯酸盐溶度积还可以用于计算氯酸盐类化合物的溶解过程中溶解度曲线的绘制,进一步研究溶解平衡和相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硫酸钡的溶度积
硫酸钡的溶度积
溶度积,又称“熔化指数”,是指在一定物理条件下,一定温度下,溶解相对量(重量或
体积)单位时间所需加热量的积累总数。溶度积是衡量溶解物质的溶解性能的重要物理参数,反映了溶解物质的溶解效率和吸收量。
硫酸钡,又称硫酸氢钡,是由硫酸和氢氧化钡组成的一种无机酸盐,其晶体分数式为
BaSO_4。它是酸性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硫酸钡是常用的腐蚀性酸,易发生反应。其常用工业用途包括制造建筑材料,如玻璃,涂料,纤维,热重复性改性树脂,以及在制
革行业中的染料着色剂应用等。
硫酸钡的溶度积是69.6,单位是J/mol。也就是说,每单位重量的硫酸钡所需要的加热量
是69.6 J/mol,也就是一毫克的硫酸钡所需要的加热量是0.0696 J/mol。按照物理定律,溶解所需要的能量等于溶度积乘以溶质量。因此,在某一温度范围内,想要吸收越大量的
硫酸钡,就需要投入越多的加热量。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快速溶解硫酸钡,就需要把溶质
和溶解剂的温度同步提高,以确保溶质能够快速被溶解。
硫酸钡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且它比较抗溶解,溶度积也比较高,所以要想使其解溶,就需
要投入大量的加热量。但是,由于硫酸钡具有多种用途,例如建筑材料等,它也可以采用
其他方法来溶解,例如加热、蒸馏等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溶解结果。
总之,硫酸钡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较高的溶度积,将大量的热量投入溶解它是必要的,但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来溶解,达到我们的理想结果。
常用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定义
对于物质 AnBm(s)=n Am+(aq)+ mBn-(aq), 溶度积(Ksp)=(C(Am+) )^n ( C(mBn-))^m
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Pb2+和Cl-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较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2Cl- --→PbCl2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沉淀的溶解平衡涉及溶度积的计算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
两者都可以用来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
溶度积是微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
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的改变,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只有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通过溶度积比较其溶解度(mol/l)的相对大小。大多数实际溶解度S比由c计算得到的要大。
溶度积规则
与离子积的关系
离子积IP(ion product):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Ksp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仅是IP的一个特例。
数值分析
1. IP=Ksp 表示溶液是饱和的。这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2. IP<Ksp 表示溶液是不饱和的。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积
化学反应中的溶解度积
化学反应中溶解度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溶解度在平衡态下的性质。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溶解度积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反应和溶液性质中的应用。
一、溶解度积的定义
溶解度积(solubility product)是指在给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与离子溶质的离子产量之积。通常用Ksp表示。对于溶解度(solubility)为S的化合物AB(其中A和B为阴阳离子),其溶解度积可表示为:Ksp = [A+]m[B-]n,其中m和n为相应离子在平衡态下的系数。
二、溶解度积的计算方法
1. 平衡态的溶解度测定:通过实验方法,可以得出化合物在给定温度下的溶解度。通常采用过饱和溶液结晶法或者测定溶液电导率的方法来确定平衡态溶解度。
2. 溶解度积的数值计算:根据平衡态下的溶解度测定结果,将溶解度代入溶解度积表达式中即可计算得出溶解度积的数值。
三、溶解度积的意义和应用
1. 反应的推动力:溶解度积是判断反应是否进行的重要指标。当系统中溶解度积大于溶解度积常数Ksp时,反应趋向于产生沉淀;当溶解度积小于Ksp时,反应趋向于向右进行。
2. 沉淀的形成:根据溶解度积常数和反应物浓度,可以预测反应是
否会生成沉淀。当反应离子积小于溶解度积常数时,产生沉淀的可能
性较小。
3. 溶液饱和度的判断:通过溶解度积常数和给定条件下溶质浓度的
关系,可以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若溶质浓度高于溶解度积常数,溶液为过饱和;若溶质浓度等于溶解度积常数,溶液为饱和;若
溶质浓度低于溶解度积常数,溶液为亚饱和。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高考难点:溶度积常数及其应用
一、沉淀溶解平衡中的常数(K sp)——溶度积
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S<0.01g)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2. 表示方法:以M m A n(s) mM n+(aq) + nA m-(aq)为例(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
K sp=[c(M n+)]m·[c(A m-)] n,如AgCl(s)Ag+(aq) + Cl-(aq),K sp=c(Ag+)·c(Cl-)。
3. 影响溶度积(K sp)的因素:K sp只与难容电解质的性质、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无关,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4. 意义:①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当化学式所表示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K 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对越强;②可以用K sp来计算饱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
二、判断沉淀生成与否的原则——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的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1.Q c>K sp,溶液过饱和,既有沉淀析出,直到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2.Q c=K sp,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3.Q c<K 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三、对溶度积的理解
1. 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只与温度有关,而与难溶电解质的质量无关。
溶度积和溶解度间的关系
溶度积和溶解度间的关系
溶解度用S表示,其意义是实现沉淀溶解平衡时,某物质的体积摩尔浓度,它的单位是mol/L。S 和从不同侧面描述了物质的同一性质—溶解性,尽管二者之间有根本的区别,但其间会有必然的数量关系。
在相关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浓度,其单位是mol/dm3,而溶解度的单位往往是g/100g水。因此,计算时有时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S 的单位换算成mol/L。
【例1】已知 CaCO3的= 8.7×10-9,求 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设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S,则S为平衡浓度。
平衡浓度:(mol/L) S S
与S之间存在数量关系,是由于某些离子的浓度与S有关,例如在本例中[Ca2+]和[]均等于S。
【例2】298K 时,Ag2CrO4的溶解度为 1.34×10-4 mol/L,求 Ag2CrO4的溶度积。
解:
平衡浓度:(mol/L) 2S S
=[]2[]=(2S)2·(S)=4S3=4×(1.34×10-4)3=9.64×10-12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知: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其大的S也大。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用溶度积比较其溶解度相对大小。
【AB型难溶强电解质】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基本上不水解的AB型难溶强电解质,其溶解度S在数值上等于其溶度积的平方根。即:
S= (单位:mol/L)
【AB2型难溶强电解质】同时可推导出AB2(或A2B)型难溶电解质(如CaF2、Ag2CrO4等)
其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为:
S =(单位:mol/L)
溶度积的名词解释
溶度积的名词解释
溶度积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固体溶解于溶液中的程度。在化学
反应中,一般来说,溶解产物溶解度的大小会对反应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溶度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溶解过程中物质的溶解特性,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溶度积的定义是指溶解度较小的物质在饱和溶液中所形成的离子浓度的乘积。
对于一个给定的物质,其溶度积可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推导得出。一般情况下,溶度积被表示为一个化学反应的乘积形式。
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乙酸钙(CaCH3COO)在水中溶解时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aCH3COO(s) ⇌ Ca2+(aq) + 2CH3COO-(aq)
在饱和溶液中,化学反应向前和向后进行的速率相等,达到了动态平衡。在此
平衡条件下,乙酸钙的固体与水溶液中乙酸根离子(CH3COO-)和钙离子(Ca2+)的浓度都是稳定的。
我们可以用数学方式来表示溶度积。根据上述反应式,我们可以得出溶度积的
定义为:
溶度积 = [Ca2+][CH3COO-]²
其中[Ca2+]表示钙离子的浓度,[CH3COO-]表示乙酸根离子的浓度。溶度积的
值越大,表示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程度越大。
溶度积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
溶解程度可以帮助化学家确定化学反应的平衡产物和反应条件。通过测定溶度积,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溶解的极限。例如,在一些制药过程中,溶度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溶解性,进而指导合成过程的条件优化。
此外,溶度积还可以用来判断是否发生沉淀反应。当两种溶液混合时,如果产生的离子浓度大于其溶度积的值,就会发生沉淀现象。这对于一些实验室实践和环境监测中的离子分析非常重要。
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公式
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公式
溶度积常数是描述溶解性溶解度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通常用于确定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在进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计算时,溶度积常数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值。溶度积常数由化学反应产生的离子对浓度积分而得,通常表示为Ksp。
溶度积常数计算公式为:Ksp = [A+]n[B-]m,其中n和m分别表示产生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系数,[A+]和[B-]分别表示产生出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
通常情况下,对于晶体化合物的水合物,在计算溶度积常数时需要考虑其相应水合离子的个数,通常表示成x。例如,三水合氯化钡的溶度积常数Ksp = [Ba2+][Cl-]3(H2O) = xBa2+·3xCl-·3xH2O。
计算溶度积常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温度下,同一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是不同的,因此在计算时需要考虑温度的影响。
2. 溶决度积常数越大,说明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反之亦然。
3.对于某些化合物(如AgCl和PbCl2),由于其溶解度非常小,因此在计算其溶度积常数时需要考虑到其影响,例如在一定条件下,AgCl的溶度积常数可以表示为Ksp = [Ag+][Cl-] ≤ 1.8×10-10。
总之,溶度积常数是描述化合物水溶液中实际离子浓度的参数,对于化学反应和实验设计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caoh2溶度积计算
caoh2溶度积计算
Ca(OH)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的溶度积可以用来描述它在水中的溶解性。溶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溶质的离解产物的浓度的乘积。
溶度积是一个与溶质溶解性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它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来获得。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取一定量的Ca(OH)2固体,加入到一定体积的水中,并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确定Ca(OH)2的离解产物的浓度。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可以表示为:
Ca(OH)2(s) ⇌ Ca2+(aq) + 2OH-(aq)
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得到Ca2+和OH-的浓度,进而计算出溶度积。溶度积的计算公式为:
Ksp = [Ca2+][OH-]2
其中,[Ca2+]表示Ca2+离子的浓度,[OH-]表示OH-离子的浓度。
要计算溶度积,需要知道Ca2+和OH-离子的浓度。在水中,Ca2+和OH-的浓度取决于溶解度平衡。溶解度平衡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的溶解与析出达到平衡的状态。当溶解度平衡达到时,溶质的离解产物的浓度与其溶解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溶解度平衡,可以得到Ca(OH)2的溶解度表达式:
[Ca2+] = [OH-] = 2s
其中,s表示Ca(OH)2的溶解度。
将Ca2+和OH-的浓度代入溶度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
Ksp = (2s)(2s)2 = 4s3
通过实验测定Ca(OH)2的溶解度,即可计算出它的溶度积。溶度积的数值越大,表示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性越好。因此,溶度积可以用来评估溶质的溶解性强弱。
计算标准状态下碳酸铁的溶度积常数
计算标准状态下碳酸铁的溶度积常数
标准状态下碳酸铁的溶度积常数是指在标准状态下,碳酸铁在水
中溶解所建立的平衡中的化学反应进程,即溶解度平衡反应,其溶度
积常数(Ksp)表示为:
FeCO3(s) ⇌ Fe2+(aq) + CO32-(aq)
碳酸铁(FeCO3)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特别
是在水体中。溶度积常数是一个量度物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的物理量,它表示了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溶解平衡条件下的溶解度。
碳酸铁的溶度积常数可以从溶解度实验或热力学数据中获得。下
面将详细介绍碳酸铁的溶解度实验以及如何计算其溶度积常数。
实验方法:
为了确定标准状态下碳酸铁的溶度积常数,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
的溶解度实验。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1.准备溶液: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铁固体,加入一定体积的纯净水,通常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固体和水的量,以适
应实验的要求。
2.搅拌混合:使用搅拌棒或磁力搅拌器,将溶液中的固体均匀悬浮。确保搅拌速度适中,以防止溶液溢出。
3.达到平衡:将溶液放置一段时间,通常是数小时或过夜,以达
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固体会逐渐溶解,直到达到溶解度平衡。
4.过滤和收集:将平衡后的溶液进行过滤,以除去未溶固体。收
集过滤液用于后续测量。
5.分析测量:使用分析方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或复合离
子选择性电极(ISE),测量溶液中所含的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浓度。
6.绘制溶解度曲线:根据实验测量结果,绘制溶解度曲线。在曲
线上,可以观察到溶解度随溶液浓度的变化。
7.计算溶度积常数: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找到饱和度较高的点,即溶度较大的点。通过测量溶液中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并带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
溶解度与溶度积
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在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的浓度,其单位为mol·L-1;而溶解度的单位有g/100g水,g·L-1,mol·L-1。计算时一般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S的单位换算为mol·L-1。对于难溶物质饱和溶液浓度极稀,可作近似处理:(xg/100gH2O)×10/M mol· L-1。
物质类型难溶物质溶度积Ksp 溶解度/mol·L-1换算公式
AB
AgCl 1.77×10-10 1.33×10-5Ksp =S2 BaSO4 1.08×10-10 1.04×10-5Ksp =S2
AB2CaF2 3.45×10-11 2.05×10-4Ksp =4S3 A2B Ag2CrO4 1.12×10-12 6.54×10-5Ksp =4S3但对于不同种类型化合物之间,不能根据Ksp来比较S的大小。
例1、25℃时,AgCl的溶解度为1.92×10-3g·L-1,求同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例2、25℃时,已知Ksp(Ag2CrO4)=1.1×10-12,求同温度下S(Ag2CrO4)/g·L-1。
例3、查表知PbI2的Ksp为1.4×10-8,估计其溶解度S(单位以g·L-1计)。
溶度积规则
在难溶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称为浓度积,用符号Q C 表示,它表示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Q C和Ksp的表达形式类似,但其含义不同。Ksp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仅是Q C的一个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