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
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的症状,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治疗【专业知识】
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的症状,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包括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其中有些细菌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作用,当宿主机体状态改变或细菌进入肠道以外的部位,肠道的正常菌群也可作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多种疾病。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本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大小为(1.1~1.5)µm×(2.0~6.0)µm(活菌)或(0.4~0.7)µm×(1.0~3.0)µm(染色菌)。
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周身还有菌毛,无芽孢。
某些菌株有包膜。
菌毛位于菌体表层,纤维状附着物,属疏水蛋白质成分,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为兼性厌氧菌,15~45℃可发育,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最适宜pH为7.4~7.6。
在肠道菌选择培养基上,因能发酵乳糖产糖,使指示剂变色而形成有色菌落。
而肠杆菌科中的致病菌多数不分解乳糖,菌落无色,此点对肠杆菌科致病菌的分离有选择作用。
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等多种糖醇产酸产气;对蔗糖、卫矛醇、棉籽糖、鼠李糖等因菌株而异。
IMVC试验为 --,脲酶、苯丙氨酸、丙二酸盐等阴性。
抗原构造较复杂,主要有O、H、K 3种抗原。
O抗原为耐热多糖磷脂复合物,目前已有171种,是血清分型的基础;H抗原为不耐热的蛋白质,至今已建立了56个抗原;K抗原为包膜抗原,至今已知有100种。
本菌在自然界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易产生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带有耐药因子(R因子)的质粒的传递而获得。
二、发病机制1.侵袭力大肠埃希杆菌具有K抗原和菌毛。
K抗原有抗吞噬作用,有抵抗补体和抗体的作用;菌毛能帮助细菌的黏附作用。
产毒性大肠埃希杆菌的这种纤毛样菌毛称定居因子或定植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包括CFAI、CFAⅡ。
肠杆菌科概述范文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变形菌目,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50个属,600多种不同的肠杆菌。肠杆菌科菌株主要分布于土壤、水体、动物和人体的肠道中。
肠杆菌科菌株的形态特征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呈杆状或椭圆形,有时可形成短链或链状结构。菌株的大小一般在1-5微米之间。这些菌株在革兰染色中染色负性,说明其细胞壁主要由脂多糖、唾液酰胺和蛋白多糖组成。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肠杆菌科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致病菌。它通常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可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感染。大肠杆菌感染可以引发腹泻、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不同的疾病。
志贺菌(Shigella)是另一种肠杆菌科致病菌,可以引起志贺菌痢疾。这种感染通常通过口服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症状包括腹泻、发热、腹痛等。
肠杆菌科菌株是一类厌氧和兼性厌氧菌株,能够利用多种碳源进行代谢。它们通常具有发酵代谢过程,可以产生乳酸、醋酸、乙醇和气体等代谢产物。此外,一些肠杆菌也具有厌氧呼吸代谢能力,可以利用硝酸盐等作为电子受体。
肠杆菌科菌株在病原性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有些菌株是正常人体肠道中的共生菌,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危害,并且还可以发挥一定的生理功能。但是也有一些肠杆菌科菌株可以成为人和动物的致病菌,引发各种感染和疾病。常见的肠杆菌科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志贺菌、克雷伯菌等。
克雷伯菌(Klebsiella)也是一种常见的肠杆菌科致病菌,可以引起泌尿道感染、肺炎等疾病。克雷伯菌感染通常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进食受污染的食物引起。
肠杆菌科致病菌的感染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这些细菌通过感染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引起相应的疾病。在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肠杆菌科致病菌的感染风险更高。
兽医微生物-肠杆菌科优质课件PPT
2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散在或成对,周毛菌,有菌毛。
2021/02/01
3
二、培养特性
1.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
2.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 伊红美蓝琼脂上产生黑色带金属 光泽菌落;
3.致病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 型溶血;
2021/02/01
三糖铁培养基
15
三、抗原及血清型
(一)抗原
1 .菌体抗原(O抗原):其成分为LPS的多糖侧链。58种,耐
热,1个菌株可含多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2. 荚膜抗原(K抗原):与毒力有关,又称Vi抗原。有的菌株有,
有的菌株无。
3.鞭毛抗原(H抗原):其成分为蛋白质,不耐热,63种,
分为两相: (1)第1相(特异相):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第2相(非特异相):阿拉伯数字表示
(一)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
引起人和动物腹泻,主要毒力因子有两类:
1. 黏附素(定居因子):菌毛,能黏附宿主的小肠上皮
细胞,虽不是直接的致病因子,却是首要的毒力因子。
2. 肠毒素:分泌到胞外的一种蛋白质性毒素。
3. (1)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
4.
对热敏感,可转变成类毒素,具有A和B亚单位。
5. (2)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ST)
6.
耐热,分子量小,无免疫原性。
2021/02/01
9
(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LTEC)
引起猪水肿病,有两类毒力因子: 1. 黏附性菌毛 2. F18,有助于细菌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和繁
肠杆菌科专业知识讲解
(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 (5)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
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肠毒素(enterotoxin)--腹泻
1.不耐热: 肠粘膜细胞内cAMP
发烧、呕吐、腹痛、水样泄
肠热症后,能取得牢固免 疫,以细胞免疫为主,极少 发生再感染。
因沙门菌为胞内寄生菌
(一)标本 1.败血症: 取血 2.胃肠炎: 取粪便、呕吐物或 可疑食物 3.肠热症: 因病程不同采用 不同标本
3.肠热症取材时间:
第1周取外周血 第2周后来取粪便、尿液 第1~3周取骨髓液
由个别沙门菌产生 作用类似ETEC
1.肠热症:伤寒 副伤寒
2.胃肠炎(食物中毒) 3.败血症:肠道症状常缺乏 4. 无症状带菌者:肠热症
带菌率1%~5% 部位:胆囊
口
细菌
小肠
肠壁淋巴组织
潜伏期1-2W
吞噬细胞 中繁殖
肠系膜 淋巴结
第1次菌血症
第2次菌血症
患者全身疼痛 不适、发烧
临床症状明 血
显,经典
(二) 分离培养和鉴定: 直接接种于选择培养基,
取可疑菌落进一步做生化反应 和血清学鉴定。
(三)血清学诊疗—肥达试验 (Widal test)
1.含义 2.成果判断 (1)正常值; (2)动态观察 (3)O与H抗体旳诊疗意义 (4)其他 (四)伤寒带菌者旳检出----检测
Vi抗体进行筛选(≥1:10)
(1)急性细菌性菌痢 急性中毒性菌痢
(2)慢性细菌性痢疾
免疫性(immunity)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这一科菌是许多病原菌的重要成员,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致病性鲍曼不动杆菌等。
肠杆菌科菌还可以在医院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肠杆菌科中分离出的细菌通常具有类似的表型和基因组学,其中包括特殊的粘附因子和毒素。
肠杆菌科菌是通常生活在动物和人体内肠道内的一类细菌。
一个人的肠内生态系统通常由自身宿主免疫系统和居住在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成。
肠内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是肠道内大约400种细菌群落的总称。
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菌株是正常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分,它们可以分解食物并生成维生素和其他重要物质,同时还可以抑制潜在的病原体。
分类肠杆菌科菌包括24个属和近200种细菌,其中大多数为人和动物病原体。
这些属包括:Escherichia、Salmonella、Klebsiella、Citrobacter、Erwinia、Enterobacter、Hafnia、Morganella、Proteus、Providencia、Serratia、Shigella、Yersinia等。
这些菌株的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各种菌株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许多肠杆菌属菌株都是优良的益生菌,可以帮助人体对抗潜在的病原菌,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有些菌株也可能是病原体,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
特征肠杆菌科菌通常是革兰氏阴性的、非芽孢形成的杆状菌,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胞内和胞外的纤毛;•有专门的表面粘附结构,如菌毛和赖氨酸胶囊;•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和酶的活性,包括糖、酒精、氨基酸、脂肪酸等代谢途径;•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不同的生理条件;•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包括肠毒素、细胞外蛋白酶和溶血素等。
病原性与疾病许多肠杆菌科菌株都是潜在的病原体,其中一些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
各个菌属所引起的病症、感染路径和病原生物学特征都不一样,但都具有类似的生理和生化特征。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鉴定
• 生长特性:
培养基,环境,染色,同肠杆菌科特点;
菌落形态:
BAP:圆,光,湿,灰白,某些菌株溶血;
选择培养基:通常,发酵乳糖,有色菌落,EMB 上有金属光泽。
• 实验室鉴定:
初步鉴定; KIA:A/A,产气,H2S(-); IMVC:+ + - -
特殊病程: 标本采集:未使用抗生素前提下 第一周分离阳性 血液90% 粪便10% 第三周分离阳性 血液50% 粪便85% 尿25%
使用抗生素后:骨髓,玫瑰疹
• 生长特性(growth characteristic)
染色:G-,直杆,较细长,周鞭毛
菌落形态:
普通培养基:光滑型,粗糙型
选择培养基:略小,乳糖不发酵, 多数可产H2S(SS上菌落中央黑色)
治疗用药:碳青酶烯、抑制剂复合类或头霉 素
AmpC -内酰胺酶: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特点:染色体、质粒编码,诱导酶,非边界 耐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1,2,3代,头霉素) 对抑制剂不敏感。
治疗用药:碳青酶烯,头孢4代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 分类
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5个种,大肠埃希氏 (E.coli)最为常见,以下主要叙述。
• 重要性:
肠外感染: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病原菌,以及其他各类 感染包括菌血症、肺部感染、腹膜炎、腹部手术继 发感染等。
肠内感染: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质粒介导,LT、ST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55、O111等血清 型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溶原噬菌体编码 Vero毒素(VT-1,VT-2),常致溶血尿毒综合症 (HUS)。代表菌O157:H7。
肠杆菌科
第九章肠杆菌科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少数为病原菌,例如伤寒杆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
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目前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与医学有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耶尔森菌属10个菌属,包括25个菌种。
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下列共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0.3-1.0×1-6um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无芽孢。
多数为周毛菌。
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大多有菌毛。
2.培养兼性厌氧或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繁殖后形成湿润、光滑、灰白色的直径2-3mm中等大小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可产生溶血圈。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
3.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代谢产物,常用以区别不同菌属和菌种。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而致病菌多数不能。
4.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或包膜抗原。
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1). 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层,具有属、种特异性。
其特异性取决于LPS分子末端重复结构多糖链的糖残基种类的排列。
O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
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大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移种保存日久后,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是为S-R型变异。
R型菌株的毒力显著低于S型株。
(2).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
不耐热,60℃30分钟即被破坏。
H 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
08肠杆菌属
肠杆菌科细菌革兰染色
抗原结构
第一节
埃希菌属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6个种,只有大肠 埃希菌(E.coli)是临床最常见、最重要的一个菌 种。 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②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 后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③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 致人类胃肠炎; ④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 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2、毒素: 内毒素
局部 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发热、神志障碍、休克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 (肠壁)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菌毛—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
全身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A群Ⅰ、Ⅱ型) 志贺毒素 ST(VT) 有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四、防治原则
非特异性预防:水、食物和牛奶的卫生 学监测,垃圾处理和灭蝇;隔离病人和消毒 排泄物;发现亚临床病例和带菌者;抗生素 治疗感染个体。
此菌很易出现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菌株。 免疫防御现致力于活疫苗的研究。主要 分为3类,即减毒突变株、用不同载体菌构建 的杂交株以及营养缺陷减毒株。例如链霉素 依赖株(streptomycin dependent strain, Sd)。
(二)所致疾病 2.胃肠炎(食物中毒)常见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蛋类、 奶和奶制品 3.败血症 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成人。 4.无症状带菌者 约1%~5%伤寒或副伤寒患者,在症状 消失后一年仍可在其粪便中检出沙门菌,转变为无症状 (健康)带菌者。 (三)免疫性 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防御机制。胃肠炎的恢复与肠 道局部生成sIgA有关。
第章肠杆菌科专家讲座
第章肠杆菌科
第15页
引发胃肠炎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产毒型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 质粒介导LT和ST肠毒素,大量分泌液
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
体和电解质;黏附素
侵袭型
EIEC
大肠
水样便,继以少许 血便,腹痛,发烧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质粒介导A/E组织病理
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荚膜抗原、菌毛抗原 具型特异性
多糖性质, 能阻止O凝集现象。
含有属、种特异性。
6.变异
第章肠杆菌科
易出现变异菌株, 其中最常见是耐药性变异。 第8页
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第章肠杆菌科
第9页
第一节 埃希菌属
埃希菌属(Escherichia)有6个种, 其中大肠埃希菌(E.coli)在临床最常见、最主要。 其主要表现在:
第10章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第章肠杆菌科
第1页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
第一节: 概 述
概念:
是指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同革兰阴性杆菌。
分布:
常借居在人和动物肠道内,
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种类:
当前已经有44个属,170多个种,
其中大多数是肠道正常菌群,
症状:突然发病,常有发烧、腹痛、脓血黏液 便,
伴有里急后重(tenesmus)。
2、急性中毒性痢疾 多见于小儿,病死率 高
症状:主要表现为内毒素全身中毒症状。
消化道症状不显著。
肠道杆菌-(2)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氏 阴性无芽胞杆菌。
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当宿 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侵入肠道外部位等特定条 件下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肠道杆菌属于肠杆菌科,依据生化反应、 抗原构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血清学试验、DNA同原性等,目 前肠杆菌科至少有29个菌属,包含148个种。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人标本中细菌的分离鉴定: 肠外感染标本可采取中段尿、血液、脓液等,腹泻
则取粪便。接种至适当培养基中,观察菌落形态,挑选可 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等鉴定。
尿路感染除确定大肠杆菌外,还应计数细菌的绝对含 量。当每毫升尿中含菌量>或等于10万时,才有诊断价值。
水、食品等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杆菌群指数作为污染的指标。大肠杆菌群指数是
(2)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主要致病物质为志贺毒素,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不产生肠毒素,主要致病物质为内毒素,引起痢疾样腹 泻。
(4)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1. 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有助于大肠杆 菌粘附于宿主肠粘膜,避免被肠蠕动和肠 分泌液所清除。
2. 肠毒素(enterotoxin):为外毒素,由产毒性 大肠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
3. 细胞毒素:以杀伤Vero细胞的能力为特征。 4. 脂多糖:革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 5. K抗原:具有抗吞噬作用。
肠杆菌科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G-杆菌,周鞭毛,致病菌有菌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活泼 可分解多种糖,I M Vi C + + - 4、抗原结构: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以 O: K:H表示 5、抵抗力 :胆盐、煌绿对其有抑菌作用;易产生 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鞭毛和菌毛 (透射电镜 ×42500)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标本
分离培养(S-S培养基)
涂片染色镜检 初步鉴定(生化反应) 药敏实验
可疑菌落
血清学鉴定
2、快速诊断法
(1)荧光菌球检查法 (2)协同凝集试验
四、防治原则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链霉素依赖株活疫苗(Sd) 治疗:易引起耐药性,联合用药
沙门菌属(Salmonella)
在鉴别培养基上发酵乳糖,出现有色菌落。普通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较大,呈灰白色粘液状。菌落在平板上互相融合, 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状。此特点有助于鉴别此菌。 该菌易形成耐药性,尤其易形成多重耐药性。临床分离株 多数菌株对羧苄青霉素高度耐药,其MIC>200μg/ml,而对头 孢噻肟酯、丁胺卡那霉素,尤其环丙沙星敏感。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G-杆菌,有菌毛,有周鞭毛 2、生化反应与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不发酵乳糖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外)
伤寒沙门菌 鞭毛 (鞭毛染色 ×1824)
3、抗原构造:
o抗原 :即LPS,耐热 --每个沙门菌带有1种至数种o抗原; 不同种的细菌可有共同的o抗原。 将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门菌归为一组(group),现有 42个组。引起人类沙门菌病的细菌多属A—E组 --刺激机体产生IgM H抗原 :鞭毛蛋白 --分第1相(特异相)和第2相(非特异相) --刺激机体产生IgG
9 肠杆菌科
肠道条件致病菌
4、复杂的抗原构造
鞭毛抗原(H)
荚膜抗原(K)
菌体抗原(O)
5、抵抗力弱
无芽胞,故不强。致病菌对 胆盐与煌绿有较强的抵抗力,该
物质为选择培养基中抑制物。
6、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耐药性变异(最易)
引起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7.很多肠杆菌科细菌能产生细菌素 8.致病作用相似。内毒素是主要致病物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 位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TEC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 质粒介导LT和ST肠毒素,大量分泌 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 液体和电解质;黏附素 热
脓血便,腹痛,发热,里急后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 重 细胞 质粒介导 A/E 组织病理变化,伴上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 皮细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 吐,发热 损和腹泻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血,剧烈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 Stx-I 或 Stx-II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HUS ,中断蛋白质合成 ; A/E 损伤,伴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肠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伴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样便,呕 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 吐,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下降
质,有些菌种尚可产生外毒素。
9.传播方式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食物经消 化道传播
10.最常采取标本为粪便,最常用的鉴别
培养基是SS培养基
第一节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⑴致病物质:
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
肠杆菌科-微生物学-复旦精品
传播途径:消化道、创伤、呼吸道等
共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
G-,多有菌毛,多有周鞭毛(志贺菌属例外),少数有荚膜
2. 培养 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 3. 生化反应(鉴定依据):
-活泼
-乳糖发酵试验有重要鉴别意义
4. 抗原结构
菌体O抗原----Ig M 抗体 鞭毛H抗原----Ig G 抗体 荚膜抗原(K或Vi)
易感人群:较大儿童和成人 致病物质:侵袭性的外膜蛋白
质粒携带侵袭性基因编码 不产肠毒素 临床表现 – 类似菌痢,发热、腹痛、腹泻、脓
血便及里急后重等。
肠道感染 3.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
• 易感人群:婴儿 • 致病物质:不产肠毒素及其他外毒素
粘附素:束形成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 Bfp) III型分泌系统
• 慢性细菌性痢疾:症状不典型, 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10%~20%的急性病人可转为慢性
• 带菌者
致病特点: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免疫特点:消化道粘膜表面sIgA;
病后免疫期短,不巩固
新鲜脓血便/肛拭
微生物学检查
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抵抗力弱 需保菌液
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分子生物学试验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5个大肠菌群/100毫升瓶装汽水、果汁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防治原则
• 人类ETEC、O157感染的疫苗正在研究中 • 抗生素治疗-药物敏感试验 • 尿道插管和膀胱镜检查-严格无菌操作 • 腹泻病人-隔离治疗 • 充分的烹饪可减少ETEC、EHEC感染的危险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总结
是消化道粘膜的SIgA
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症状典型: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伴脓血粘液便 症状不典型:小儿—中毒性菌痢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毒素引起DIC
成人—易误、漏诊 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迁延两个月以上
中毒性痢疾病人
免疫性
30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中与医学有关的常见菌族和菌属
菌族
菌属(菌种数)
代表种
埃希菌族 爱德华菌族 沙门菌族 克雷伯菌族
变形杆菌族
耶尔森菌族 欧文菌族本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爱德华菌属 沙门菌属 枸橼酸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哈夫尼亚菌属 沙雷菌属 变形杆菌属 摩根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耶尔森菌属 欧文菌属
亚型 8a,8b,8c 1a,1b等
致病物质
1、侵袭力(主要致病因素): 菌毛:粘附因子 侵袭性质粒蛋白:穿透上皮细胞
2、内毒素: 作用于肠粘膜细胞(通透性增加、粘膜炎症、溃疡) 肠壁自主神经(肠蠕动失调并痉挛)
3、外毒素: 志贺毒素: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肠毒性
所致疾病
仅人和灵长类对该菌易感,无动物宿主 粪—口途径传播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感染对象:婴幼儿和旅游者;
临床症状:从轻度腹泻至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致病物质:肠毒素和定居因子
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T),cAMP 耐热肠毒素(ST),cGMP
定居因子:菌毛,有利于细菌在小肠粘膜上 皮细胞的定植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菌(E. coli)最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医学ppt
10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 似菌痢样,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 致病机理
–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并繁殖 – 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
精品医学ppt
11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 致病因子
– 菌毛 – 毒素 Vero毒素 – 内毒素与溶血素
精品医学ppt
13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ggEC)
• 婴儿持续性腹泻 • 致病因子
– 肠集聚耐热毒素(EAST) – 菌毛 – α溶血素
精品医学ppt
14
卫生学指标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全身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A群Ⅰ、Ⅱ型) 志贺毒素 ST(VT) 有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精品医学ppt
20
所致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 •急性非典型: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 •中毒性痢疾:小儿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带菌者
精品医学ppt
• 婴幼儿腹泻 • 致病机理
– 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 –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精品医学ppt
12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 亦称为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血清型为 O157:H7 • 临床表现
– 轻重不一 – 10%小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群型
亚型
A 1~10
B
1~6,X,Y变种
C 1~15
D1
精品医学ppt
18
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粪—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
精品医学ppt
19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2、毒 素:
菌毛—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
局部
(肠壁)
内毒素
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发热、神志障碍、休克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21
新鲜脓血便/肛拭
微生物学检查
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 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
精最品医后学p诊pt 断
22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链霉素依赖株活疫苗(Sd)
治疗:易引起耐药性,联合用药
2、简单的培养条件
3、活泼的生化反应 乳糖发酵试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
不发酵乳糖
肠道非致病菌
发酵乳糖
精品医学ppt
3
4、抗原构造复杂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精品医学ppt
4
5、抵抗力 不强
6、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引起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精品医学ppt
5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
•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精品医学ppt
6
生物学性状
• 革兰阴性杆菌,有周身鞭毛。 • 发酵多种糖类,多数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IMViC试验为+ + - • 大肠杆菌血清型以O:K:H表示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
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
精品医学ppt
9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 致病物质
– 肠毒素enterotoxin
•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大肠菌群指数 细菌总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精品医学ppt
15
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中 也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精品医学ppt
16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第九章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 阴性杆菌
• 属于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 少数为致病菌,是人类肠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精品医学ppt
1
共同特性
1、相似的形态染色 中等大小,G –杆菌,无芽胞,多数有 动力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a
形态 无鞭毛,有菌毛
生化反应 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除宋内志贺菌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低于其他肠道杆菌,对酸敏感
精品医学ppt
17
抗原与分类
根据O抗原分类
菌种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致病机制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LT 和(或)ST 肠毒素,大
水样便,恶心,呕吐,腹 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痛,低热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
发热
膜上皮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
呕吐,发热
胞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SLT-I 或 SLT-II,中断蛋白质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合成
精品医学ppt
7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精品医学ppt
8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作用 部位 小肠
EIEC EPEC EHEC
大肠 小肠 大肠
EAggEC 小肠
疾病与症状
精品医学ppt
23
第三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精品医学ppt
24
生物学性状
•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外)
精品医学ppt
26
沙门菌属细菌的抗原
• 菌体抗原O:由数个成分组成 – 伤寒沙门菌和副甲、肖氏沙门菌有交叉的抗 原成分。如 12抗原 – 刺激机体产生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