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

(完整版)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2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其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实数x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拓展

不等式2x <和2x >的解集在数轴上如何表示?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可知,方程2x =的解是2x =或2x =-,不等式2x <的解集是(2,2)-(如图(1)所示);不等式2x >的解集是(,2)(2,)-∞-+∞(如图(2)所示).

引导 分析

观察 领会

进一 步学 习做 准备 充分 借助 图像 进行 分析

10

*动脑思考 明确新知

一般地,不等式x a <(0a >)的解集是(),a a -;不等式x a >(0a >)的解集是()(),,a a -∞-+∞.

试一试:写出不等式x a 与x a (0a >)的解集.

总结

强化 理解 记忆

强调 特点

1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例1 解下列各不等式: (1)310x ->; (2)26x

分析:将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后求解.

解 (1)由不等式310x ->,得1

3

x >,所以原不等式的

解集为11,,33⎛⎫⎛⎫

-∞-+∞ ⎪ ⎪⎝⎭⎝⎭

(2)由不等式26x ,得3x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

为[]3,3-.

分析

讲解

强调 细节

思考 主动 求解

进一 步巩 固知 识点

20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教材练习2.4.1 解下列各不等式:

巡视

解题

反馈 学习

(2) (1)

3.

3213x --, 224x -, 1

2x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1,2-. 7>.

257x +>,整理,得6- 或 1x >,)()61,+∞.

2011年不等式(集体备课资料)

2011年不等式(集体备课资料)

高三数学复习——不等式

丰县欢口中学高三数学组陈延刚

一、章节说明:

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是描述优化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不等式也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主要工具,它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性质的确定、三角、数列、立体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恒成立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内容,都与不等式有着密切联系,它所涉及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其它章节无法相比的。因此,不等式将是永不衰退的高考热点,必须加强对不等式的复习与研究。

二、高考要求

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基本不等式都是C级要求,从这里足以可以看出不等式的重要性,今年的高考题全国19套试卷中有15套试卷的压轴题都与不等式有关,可见其地位的特殊,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熟练掌握且能灵活运用。线形规划的要求为A级,但是全国19套试卷中有9套试卷考到了线性规划问题。

三、高考分析

2.08-10年江苏试题的知识点及分值分布

在这三年高考中来看。涉及到不等式的题目还是比较多的,可见不等式仍然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出现在填空题中,也出现在解答题中. 不仅单独出现,也经常与集合、函数、数列、三角等结合在一起考核.题型有解不等式,求最值和极值,求变量的取值范围,恒成立和存在性问题。

四、复习建议:

①通过一定量的基础题的训练熟练掌握解几种常见的不等式,同时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②出现含参数的不等式时要注意对参数的讨论,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时需要适当配凑,使之符合这三个条件。

③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意识应适当贯穿始终。

[精品]必修五集体备课材料——不等式.doc

[精品]必修五集体备课材料——不等式.doc

5.设a > 0,Z? > 0,.比较册与a b b a 的大小.

3 .比较加=a 2 + b 2 + c 2,n= ab+ bc+ ac 的大小

6.已知%工0 ,比较(a +方+ l)(a - 6 + 1)与 2(a-b 2) +1 的大小。

第一节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知识整理

1、 不等式:

含义:

2、 如何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二.能力检测.

1..比较1的大小

2.比较a 1 +b 2,2(a-b-V)的大小

4.若 a> 0,b> 0 .比较加=/+/?5=刃?3+的

大小

(3). a 〉boa + c>b + c,

3.比较兀6 + 1,兀4

+ X 2的大小

7.实数 a ,/?,C 满足 b+c=6—4a^-3a 2,c —b=4—4a-[-a 2, 比较a ,b ,c 的大小

cr 厶 、丫、c 、cn 】b a b + m 8.已冻口 a>b 〉O, m>0, n>0,则一,一, --------

a b a + m

耳巴的由犬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 .

b + n

三.思考试证明

(\).a 〉b ob <a ⑵.

若 a>b,b>c ,则 a>c (4). a>b,当 c 〉0时,ac > be.;当 evO 时,ac <bc ,(5).若 a>b ,c > d ,则 a + c > b + d , (6)若 a 〉b 〉0,c 〉d 〉0 ,则 ac > bd ,(7).若 a > b> 0, n^N +,则 a n > b n 丄 丄 11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范例7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范例7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不等式

地点:五楼办成员八年级数学组

本章教材是在初中介绍了不等式的概念,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高一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和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证明和一些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教学约需1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不等式的性质约3课时

不等式的证明约6课时

不等式的解法举例约2课时

小结与复习约2课时

一、内容与要求

不等式主要研究数的不等关系它与数、式、方程、函数、三角等有密切的联系,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

(一)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一些不等式的解法和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定理等

(二)章头引言安排了一个实际问题——求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的最低总造价这个问题是一个求函数的最小值的问题,可以用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但如果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则很容易

第一小节是“不等式的性质”教科书首先通过数形结合,给出了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给出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共讲了五个定理和三个推论,并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不等式的其他性质,都可由它们推导出来,另外,本小节还增加了两个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的例题,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运用、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证明打下了基础

第二小节是“算术平均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教科书首先证明了一个重要的不等式,通过这一公式,得出了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定理,最后,通过几个例题,说明此定理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学期第___课时 日期_____ 主备人:翟洪庆

2.1 不等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教学过程: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 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 ㎝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 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当l =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 =12呢?

(4)改变l 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2

)4

(l ,圆的面积可以表示

为2

2⎪⎭

⎫ ⎝⎛ππl 。

(1) 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25)4(2

≤l ,即2516

2≤l 。 (2) 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2

2⎪⎭

⎝⎛ππl >100, 即 π

42

l >100

(3) 当l =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41682

2cm =,圆的面积为)(1.54822cm ≈π

, 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 =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916122

2cm =,圆的面积为)(5.1141222cm ≈π

, 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 不论怎样改变l 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

用长度增色为l ㎝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七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教案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王书菊七年级数学科课题(学习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4 周4课时审核人:张敬学

学习目标(任务)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其解集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课时安排及其它

导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表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用每分钟可抽30 t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超过1 200 t

而不足1 500 t,那么将污水抽完所用时间的范围是什么?

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运用新知

你能利用数轴确定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吗?

例1解下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备注

3

21

2

x

x

-

≤-

33

12

71

12

34

52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21512

12

241324

2

51

3

3

31

1

48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归纳: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2)将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同一个数轴

上,确定它们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3)写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初备共备表格

完整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初备共备表格

初备和共备

9.3 一元一次

课型

新授

第 更正建议

不等式组 时间

10 题

及其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新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 整 体 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在学

教 材 习了不等式的解集此后的知识内容 ,? 在此基础上

内 容 提出若某数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时 , 如何去确定这

的 分 个数的取值范围 , 这就是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的确

析 思 定 , 在本质生活中同样会遇到一个数所能满足的条

件不仅一个的问题 , 这就要用到不等式去确定其

解 .

1. 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见解,理解一元一次

教 学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

目 标式组的解集的老例方法;

及 核 2. 经过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与确定方程组的解集

心 问

进行比较 ,? 抽象出这二者中的异同 , 由此理解

题 的

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 .

思3. 经过由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集、解不等式的见解来类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

式组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 解不等式组这 些见解 ,? 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 渐渐熟悉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感觉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析能力、归纳总结能 力.

4. 经过不等式组解集的求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

解析能力,浸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见解,用数轴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浸透用数学图形解题的直 观性、简捷性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着手能力 发展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 培养学生独

立思虑的习惯;经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

.

初步形成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初备共备表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集体备课初备共备表

初备和共备

<

课堂教学结构及流程的建议}

一、引入新课,指导自学

1、回顾提问:什么叫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

2、自学指导:看书127-128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什么叫解不等

式组

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什么

③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不等式的个数多于两个时,解集的求法有无变化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得出相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注意:

(1)每个不等式必须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不等式必须是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

(3)不等式的数量至少是两个或者多个。

2、巩固概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动手操作

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

4、总结求公共部分的规律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情况(设a b

>):

,

.

x a

x b

>

>

在数轴上.表示为:,解集为x a

>

,

.

x a

x b

<

<

在数轴上表示为:,⎩

>

>

7

3

)1(

x

x1

(2)

4

x

x

>-

>

3

(3)

7

x

x

<

<

1

(4)

4

x

x

<-

<

3

(5)

7

x

x

>

<

1

(6)

4

x

x

>-

<

{

不等式备课教案

不等式备课教案

不等式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法

2. 不等式的性质

3. 解一元不等式

3.1. 加减法解不等式

3.2. 乘除法解不等式

3.3. 绝对值不等式

4. 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一元方程的知识,引发学生对不等式的思考。

2. 探究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法(10分钟)

学生通过观察示例和讨论,总结出不等式的定义和表示法,并通

过一些例题,巩固这一概念。

3. 探究不等式的性质(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不等式的乘除性质、加减性质和绝对值

性质,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4. 解一元不等式(20分钟)

4.1. 加减法解不等式: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解不等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然

后学生进行练习。

4.2. 乘除法解不等式: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解不等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然

后学生进行练习。

4.3. 绝对值不等式: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发现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和技巧,然后学生

进行练习。

5. 解实际问题(20分钟)

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并通过解不等式得到问题的解答。

6. 归纳总结(10分钟)

学生自主归纳不等式的定义、性质和解法,并进行总结讨论。

四、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包括不等式定义、表示法、性质和解法等内容的示例

和练习题。

2. 教学实例:从生活中选取与不等式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不等式集体备课

不等式集体备课

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

《不等式》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

3.掌握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三、教材处理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和求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应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2.解不等式的过程,实质上是同解不等式逐步代换、化简原不等式的过程,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化归、转化,其转化趋势是:代数化、有理化、分式化整式、高次化低次、二次化一次、帮助学生掌握解各种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3.近几年高考淡化了单纯不等式证明问题,但以能力立意的与不等式有关的综合题频繁出现,常常与函数、数列、导数等知识交汇,考查式子变形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应引导学生掌握比较法、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

4.不等式的应用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不等式的应用已渗透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内容中,涉及的深度、范围也在提高和增大.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的特点比较突出.特别在不等式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函数思想,不等式又为函数提供了重要工具,不等式既是知识的交汇点,又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结合点,因而在历年高考中始终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不等式在数学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复习备考建议

1.复习不等式的性质时,要克服“想当然”和“显然成立”的思维定势,

要以比较准则和实数的运算法则为依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习题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习题课

1 / 3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七 科别 数学 周次 月 日

备注

主备课人

赵义田 课题 第九章习题课

教学目标:

1.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解集

2.了解具体问题中的大小不等含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解下列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步骤: (1)分别解出各不等式; (2)在数轴上表示各不等式的解集; (3)找出各解集的公共部分; (4)下结论;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 大小小大中间找, 大大小小解不了

解下列不等式组

练习

1、用>、< 填空。( 若a > b,c 不为0。 )

2a a+b; c-a c-b

2、指出下列各式成立的条件: (1)m x < n

x<n/m

(2)a <b

ma > mb

(3)3x> 4y 3x-m > 4y-m

3、根据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 或x<a 形式:

3

4x - (5) 5x - (4)1

-5x 6x (3)08x (2) -1x 3

1

(1)>><><-

4、设a>b,用“>”或“<”号填空:

9)2(x x)3(1+<-1312x 2x 2+-≥+2

x 21

65x +>-2

2x 53x 1-->+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9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教案)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教案)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课题: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 1、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自发地寻找不等式的解,会

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2、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经历探

究不等式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3、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解

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

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建立

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

该具备什么条件?题目中有等量关系吗?没有。那是什么关系呢?从时间上看,汽车

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2/3小时,即汽

车驶过A地的时间小于2/3小时。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

个速度行驶2/3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汽车2/3小时走的路程大于50千米。这

些是不等关系。一、不等式的概念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上面

的关系吗? 50/x<2/3 ① 或2/3x>5 ② 像①②这样用“>”或“”、“6 (5)

2m< n (6)2x-3 我们看到有些不等式不含未知数,有些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类似于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在本书的地位和作用

从课标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统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本章教学应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有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解法中蕴含的化规思想。

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有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有数轴确定解集。

5.通过课题学习,以体育比赛问题为载体探究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2.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准确地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3.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列不等式解应用问题,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不等式集体备课讲稿

不等式集体备课讲稿

第三章:“不等式”教材分析

——集体备课讲稿

发言人:青田中学数学组叶小燕

一、地位和作用

不等式主要研究书的不等关系。它与数、式、方程、函数、三角函数等有密切的联系,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是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

1.不等式具有变通灵活,应用广泛、知识综合,能力复合的特点,因此它是高考数学命题

的热点问题,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对不等式的考察,其分值约站10-14%,着重考察:(1)求变量的范围;(2)解不等式;(3)使用均值不等式解最值最优解;(4)不等式的证明;(5)利用不等式解决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常用的证明方法;

(2)熟练掌握两个基本不等式,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掌握不等式的解法,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2 过程与方法:

(1)在证明不等式性质的过程中渗透构造法和放缩法等数学思想方法

(2)用“类比”、“猜想”、“判断——论证”进行发现法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和创

造性思维的能力;

(3)在探究不等式解法的过程中,体会不等式、方程与函数的联系。

3 情感与价值观:解决实际问题时,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证明:

1 不等式的基本原理:根据两个实数之差的符号来判断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是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也是本章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例题,使学生理解利用因式分解或配方法进行变形、然后确定差的符号的方法。

高一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不等式解法[1]

高一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不等式解法[1]

高一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第9周集体备课方案

第二节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新课标考纲对这节课内容的要求如下:

1.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4.能解简单的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

5、能转化简单的恒成立问题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1.教材地位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和核心,它在高中代数中起着广泛应用的工具作用,蕴含着“数与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已成为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交汇综合的重要部分,是高考综合题的热点。

2.教材结构简介

教材首先以一个上网计费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定义,然后结合与之对应的二次函数图像,分析并求出此不等式的解集,再一般地给出了二次函数图象解二次不等式的结论。并设计出求解的程序框图。课本精选了四个解不等式的例题(其中两道是应用题),并配有相应的练习和习题。但传统教材中的其后面的可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则没有编选。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框架,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本小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本章的教学目标、要求及在本书的地位和作用

从课标看,方程与不等式是同属“数与代数”领域内统一标题下的两部分内容,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存在许多可以进行类比的内容。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方程(组)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方程有一定的认识。本章教学应充分发挥学习心理学中正向迁移的积极作用,借助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有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2.通过观察、对比、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使不等式逐步转化为x>a或x

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有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有数轴确定解集。

5.通过课题学习,以体育比赛问题为载体探究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

2.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并能准确地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3.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熟练列不等式解应用问题,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4.理解有关不等式组的概念,会解有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三、按课标和教材要求,本单元侧重讲练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知识与技能:本章教学和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对基本技能达到一定的掌握程度。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1)有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组)这个过程中蕴含的符号化、模型化的思想;

(2)解不等式(组)的过程蕴涵的化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通过观察、试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2)通过探索增进学生之间的配合,使学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数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分析教材、教法及教学设想

在实际生活中,同类量之间具有一种不相等的关系.这种不相等的关系是大量存在的,是普遍的,本章将从了解表示不相等关系的不等式的意义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及应用。

1、不等式及其解集(4课时)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可以借助天平演示导入)

①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

②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

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针对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合作交流,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这里可添加一组,找出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练习

补充:“≥”和“≤”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集

利用创设情景中的第②题提问:

问题1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由此导出不等式的解集,并且配合使用教材中128页习题、134页1、2达到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的目的。

(3)不等式的性质

学生完成课本P129的观察,引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强调不等式基本性质3,然后,让学生自己举例来验证上述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配套习题:教材134页4、5、7 在这里可设置问题:在不等式-2<6两边都乘以m后,结论将会怎样?(当字母m 的取值不明确时,需对m分情况讨论.);比较等式性质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异同.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特别是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理解.

(4)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解题时,要求学生要联想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方法,并将原题与x>a或x<a对照着用哪条基本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同时强调推理的根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和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书写要规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怎样?它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何异同?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需注意什么?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继而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注意事项:

●去分母(不等式性质2或3)

注意:①勿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②分子是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代数式时要加括号;③若两边同时乘以一个负数,需注意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去括号(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注意:①勿漏乘括号内的每一项;②括号前面试“-”号,括号内各项要变号.

●移项(不等式性质1)

注意:移项要变号.

●合并(合并法则)

●系数化为1(不等式基本性质2或性质3)

注意:当同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配套习题:教材130页例1,133页练习1、2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当不等号为“>”“<”时用空心圆圈,当不等号为“≤”“≥”时用实心圆圈.

注意: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它们具有方向性,因而不等号两侧不可互相交换,

例如-7<-5,不能写成-5<-7。配套习题:教材134页6

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课时)

依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对照不等式应用题的步骤,

第一步:审题,找不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