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教学查房
复期指尖开始脱皮 ❖6.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出现,
稍有压痛
其他症状
患者脉搏加速,奔马律,心音 低钝,收缩期杂音。 X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偶见关节疼痛和肿胀,咳嗽, 流涕 急性期部分病例出现会阴部, 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并于1-3 年前接种卡介苗旳原部位再现 红斑或脱屑
理
*家长能了解该病基本护理知识,主动配合治 疗,住院期间焦急减轻
护理计划
❖ 1、体温过高 ❖ A.降低体温: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确保病室
合适旳温、湿度。 ❖ B.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警惕高
热惊厥旳发生。 ❖ C.予以清淡旳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旳流质
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喝水。 ❖ D、注意观察药物旳疗效和副作用,如阿司匹林旳
川崎病教学查房
学习目的
1
川崎病定义
2
临床体现
3
护理措施
4
出院指导
川崎病旳定义
川崎病 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
以 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旳急性发 烧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不明原因旳发烧、 多行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和颈淋巴结 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常造成严重旳冠状 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
潜在旳危险
❖冠状动脉损伤引起旳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 脉瘤形成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
新生儿科
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本病以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春、秋两季居多。【病因】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定易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
【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⑴发热:38~40℃,1~2周,甚至更长;⑵皮肤表现:皮疹在发热或发热后出现,躯干部多见,持续4~5天后消退;手足皮肤呈广泛性硬性水肿,手掌和脚底早期出现潮红,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蜕皮,重者指(趾)甲脱落,此为典型临床特点;肛周皮肤发红、蜕皮。⑶黏膜表现: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或出血,舌乳头明显突起、充血呈草莓舌。⑷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质硬有触痛。2、心脏表现:可于病后1~6周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重者可致休克甚至猝死。
3、可有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关节疼痛和肿胀。【治疗要点】1、控制炎症;2、抗血小板凝集;3、对症支持治疗。
【护理要点】1、卧床休息,宜进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2、降低体温。3、衣物柔软舒适,保持口腔、皮肤清洁,注意个人卫生,减少陪人,预防出血和感染;4、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皮肤、黏膜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神志、面色,记录出入量。
家长签字:责任护士:
『经方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经方案例
『经方集』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经方案例
李某,女,9岁,新乡人。于2年前出现发热,猩红热样皮疹,关节疼痛,呕吐,腹泻,以及心脏杂音等。在新乡、郑州等几家医院检查,诊断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近因病证复发前来诊治。刻诊:身热,猩红热样皮疹,血尿,倦怠乏力,盗汗,五心烦热,关节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弱。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辨证为气阴两虚,热郁营卫证,治当益气养阴,清热化瘀,给予麦门冬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加味,麦冬170g,姜半夏24g,红参10g,粳米10g,大枣12枚,麻黄12g,杏仁10g,石膏24g,生地黄24g,牡丹皮12g,藕节15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服6次。二诊:发热止,每天大便溏泄3次,减麦冬为150g,生地黄为15g,以前方6剂。三诊:关节疼痛基本解除,每天大便1次仍溏泄,减麦冬为120g,以前方6剂。四诊:大便正常,复查尿中红细胞(-),以前方6剂。五诊:颈部触诊,淋巴结肿大消失,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倦怠乏力、脉弱辨为气虚,再根据五心烦热、脉细辨为血虚,因身热、舌质红、苔薄黄辨为郁热,以此辨为气血虚弱,热郁营卫证。方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麻杏石甘汤清宣营卫郁热,加生地黄、藕节,清热凉血止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川崎病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病例讨论: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治
病情介绍:患者,女,3岁10月,于入院前5天出现右侧颈部肿物,伴触痛,入院前4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3℃左右,每6-7小时发热1次,于家中口服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病程中眼睑轻度水肿,无结膜充血,
无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无乏力,饮食及睡眠稍差,二便正常。
入院时查体:T:36.6℃,P:102次/分,R:26次/分,精神较好,眼睑轻度水肿,双侧颈部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右侧为著,约4×100px,活动度欠佳,触痛明显,双扁桃体II度肿大,表面略充血,见炎性分泌物,咽部充血,舌乳头突起,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颈部淋巴结彩超提示双侧颈部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左侧大者大
小约19.8×15.5mm,回声欠均匀,内可见小点样强回声,右侧大者大小约39.8×11.2mm;心脏彩超提示左冠脉开口处内径约2.3mm,左冠脉/主动脉根部约0.19,右冠脉开口处内径约2.5mm,右冠脉/主动脉根部约0.20,肝胆脾彩超未见异常;胸片提示右下肺纹理增强,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正常。血常规:白细胞 12.03×10^9/L、淋巴细胞比率 36.04 %、单核细胞比率 4.74 %、中性粒细胞比率 55.94 %、血红蛋白 117.0 g/L、血小板 415.10 ×10^9/L, CRP:74.50 mg/L,红细胞沉降率定 57.59 mm/h,高于正常。降钙素原正常,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 IgG阳性(+),EB病毒衣壳抗原IgM高于正常,余病原学检查均阴性;生化类检查基本正常。药敏回报:呼吸道正常菌群生长。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辨治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辨治
高秉谔焦爱兰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首先报告该病临床病例,故又称川崎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的小儿疾病。发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地区性。临床以持续高热、出疹、手足硬肿或伴有红斑、口腔及眼黏膜赤红、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2周后见四肢末段及肛门周围膜状脱皮等为主要表现。本病的病因虽至今未明,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多种抗原刺激机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中医从温病立论,认为其病因为感受温热湿邪并与体内之积热郁结而化生毒火,致使肺、脾、心三脏为病,毒热之邪致咽、目赤红,筋核肿大,后期邪损气阴则见手足脱皮,胸闷心悸,神怯脉虚等。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支持和抗凝治疗。中医目前主要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而辨证论治,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泻热护阴之法多能受到良好效果。
1.气营两燔证:患者表现为持续高热,咽红目赤,口唇红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泻火。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知母、生地、元参各12g,山栀、赤芍、山豆根各15g,蝉衣、丹皮各9g。皮疹稀少者加蚕砂;咳嗽、流涕者加金银花、连翘、桑白皮。
2.热入营血证:患儿高热持续不退,口舌糜烂,口渴心烦,皮肤斑疹,颜色深红,四肢硬肿,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药:清营汤加减。生地、连翘各20g,丹皮、赤芍、丹参各12g,黄连、淡竹叶各9g,水牛角30g。口渴心烦明显者加天花粉、白茅根;口舌糜烂者加山栀;或用外用药锡类散等。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护理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观察患儿皮肤皮疹的变化及黏膜表现,皮疹的分布、颜色及性质,肛周皮肤是否发红、脱皮,口腔、眼部黏膜的变化。
2、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表现,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等。
二、护理措施
1、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鼓励患儿多饮水。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清洁皮肤,修剪指甲,以免抓伤,每次便后清洗臀部,对半脱皮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或感染。
3、黏膜护理:观察眼、口腔黏膜破损情况,每日晨起、睡前、餐前餐后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可涂护唇油;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也可涂眼膏,保持眼部清洁。
4、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的表现,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异常等,一旦发现立即行心电监护,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5、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及时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讲解疾病知识及护理方法,予以心理支持,给患儿安排一些床上娱乐,
制定合理的活动与休息。
2、指导患儿家长定期复查。对于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于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及一年全面检查一次。有冠状动脉损害密切随访。
四、注意事项
1、应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一旦出现及时处理。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2020/11/14
根据其急性发热伴皮疹的主要特点,中医学将其归为 温病范畴,目前临床上按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进行辨证。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初期佐以辛凉 透表,典型症状表现时配凉血、活血,热退宜益气养 阴。本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43
2020/11/14
【预防与调护】 44
2020/11/14
3、一过性颈淋巴结急性非化脓性肿胀。 4、发热1~4天后躯干部出现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样
皮疹。
9
2020/11/14
10
2020/11/14
结合膜炎 草莓舌
11
2020/11/14
口唇皲裂
肢端硬性肿胀
12
2020/11/14
肢端膜状脱屑
颈淋巴结肿大
13
2020/11/14
14
2020/11/14
2020/11/14
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静滴及“阿司匹林”口服以 减缓冠状动脉瘤发生和防止血栓形成。入院第6天, 患儿热退,查体双眼结膜充血减轻,唇红,口腔及咽 充血减轻,颈部淋巴结较前有所减小,周身皮肤无皮 疹,手足端无硬肿及脱皮。入院第10天,患儿无发 热,复查血常规及CRP:白细胞9.6x109/L,中性粒 48.9%,淋巴38.5%,血小板454.1x109/L,CRP3.5mg/L ,血沉103mm/L。复查心脏彩超示左冠状动脉宽 2.9mm;复查肝功转氨酶稍高,给予肌酐片口服,加 服潘生丁,阿司匹林剂量不变。
一起来认识川崎病
一起来认识川崎病
1.概述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最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所引起的冠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的形成,是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成人罕见。男多于女,男:女约为1.5:1。
2.发病机制
TSST-1、SPE等微生物毒素类超抗原和细菌HSP65模拟宿主自身抗原的致病作用可能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系统的高度活化及免疫损伤性血管炎症是川崎病的显著特征。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以及细胞因子的级联放大效应是川崎病血管炎损伤的基础。
3.病理
发热10天内未经及时治疗者,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达25%-40%。本病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好发于冠状动脉。
4.诊断标准
不明原因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新为川崎病:
1.周围肢体的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
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
5.颈部非化脓性巴结肿大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主要表现,除发热为必备条件外,上述其他5项主要表现中具备4项者即可诊断本病。如5项主要表现只具备3项或3项以下,则需经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亦可确诊。
(Bilateral nonexudatice conjunctivitis双眼非渗出性结膜炎)coronary artery aneurysms冠状动脉动脉瘤)
川崎病诊疗指南
川崎病诊疗指南
【概述】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性血管炎,多见于婴儿和年幼的儿童。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诊断要点】
发热5天以上,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1.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2.多形性红斑。各种皮疹均可见,以多形性红斑多见,急性期可出现肛周脱皮。
3.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结膜充血是指双则球结膜非渗出性充血,不伴疼痛和畏光,无水肿或角膜溃疡。
4.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呈草莓舌。
5.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无痛性,不伴红肿及波动感。
【治疗】
1.阿司匹林:急性期剂量每日30~50mg/kg,分3~4口服;热退后28~72小时(另有专家认为持续应用14天)后改为小剂量,每日3~5mg/kg;疗程8~12周。如有冠脉异常,应持续服
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2.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2g/kg单次应用。IVIG2g/kg单次应用加阿司匹林的标准用法使冠脉发生率由15%~25%下降至2%~4%。一般主张起病1O天内应用,如就医时发热未退,冠脉病变或ESR/CRP仍高,起病1O天后仍可应用;过早(起病5天内)使用IVIG,可能需再次应用。
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作为治疗川崎病的首选药物,常用于IVIG标准使用后无反应者,但应与阿司匹林或肝素等抗凝药同时使用。
4.抗凝治疗:联合使用潘生丁每日3~5mg/kg,分2~3次口服。有冠状动脉病变或血小板水平增高患儿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100IU/kg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抗凝。同时在血小板明显升高或有血栓形成时可应用前列地尔抗血小板聚集。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三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 合征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一、定义: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
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 不明原因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和颈淋 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
概述
二、发病情况 年龄:本病好发于婴幼儿,男女比例为(1.3~
中期热毒炽盛——清气凉营解毒
后期气耗阴伤——益气养阴
辨证论治
本病可按卫气营血辨治。早期为卫气证,治疗宜 辛凉透达;极期多为气营证,治疗宜苦寒清透; 后期常常可见阴虚津伤,治疗宜甘寒柔润。
辨证论治
由于本病易形成瘀血,进而阻塞脉络,故对于血 小板反复增高,应有选择性地加用活血化瘀之品, 如丹参、赤芍、牛膝、红花、益母草等,或用丹 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以控制血小板的异常增多, 降低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防止冠状 动脉瘤,并可缩短疗程。
连续4日。用于发病10日以内,早期静脉滴注。 (2)阿司匹林:每日50~100mg/Kg,分3~4次服,连
服14天;以后减至每日5mg/Kg,顿服,直至血沉、血小 板恢复正常后。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 (3)如有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者,予相 应治疗。
辨证论治
(2)气营两燔 证候 壮热不退,昼轻夜重,咽红目赤,唇干赤
裂,烦躁不宁或有嗜睡,肌肤斑疹,或见关节痛, 或颈部臖核肿痛,手足硬肿,随后指趾端脱皮, 舌质红绛,状如草莓,舌苔薄黄,脉数有力。 治法 清气凉营,解毒化瘀。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以急性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杨梅舌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其急性发热伴皮疹的主要特点,中医学将其归为温病范畴,似与疫疹、温毒、阳毒发斑极为接近。目前临床上应用温病学卫气营血辨外因:根据本病有发病急、热度高,有较明显的卫气营血传变过程,认为本病的外因是外感温热毒邪,蕴于肌腠,侵犯营血所致。内因:小儿脏腑娇嫩,形体多有不足,尤其肺、脾、心三脏素虚,或由于调护失宜,乳食失节等,使积热内蕴,进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则为本病发生的内因。初期卫气同病:外感温热毒邪之初应见卫分表证,但在本病单纯卫分表证并不明显,发病初期即可由卫入气而见壮热、烦渴等卫气同病之征。中期气营两燔:若壮热不退,邪毒化火,由气及营,熏蒸营血,充斥内外而见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热毒随营血走窜流注可见指、趾红肿,颈部淋巴结肿大;壮火食气且耗血动血,加之正气不支,则热毒内陷于心,既见壮热不退,又有面色苍白、嘴唇青紫、胸闷、心痛等心气不足、心脉瘀滞等证。后期气阴两伤:因壮火伤津耗气,故本病热退后正虚或正虚邪恋,均为气阴两伤之候。由于“肺朝百脉”、“宗气司呼吸贯心脉”,故气阴两伤之候以心之气阴亏损、心脉瘀滞之证最为显著。因此,本病病位主要在肺胃,由于热毒炽盛,随营血走窜流注,可隐于心,或留滞于筋脉、关节、肌肉,或影响三焦气化而致心、肝、肾等五脏均可发生病变。
小儿淋巴结综合症资料
MCLS
其他症状 偶见关节疼痛或肿胀、咳嗽、流涕、腹痛、轻度黄疸 或无菌性脑脊髓膜炎的表现。急性期约20%病例出现会 阴部、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并于1~3年前接种卡介苗的 原部位再现红斑或结痂,恢复期指甲可见横沟纹。
MCLS
1、心脏血管系统侵 犯这是造成川崎病患 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 肌炎、心包膜炎,导 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 整。
辅助检查
6 5
4
1 2
3
血液检查:白细胞 增高,以中性粒细 胞为主,伴核左移 ,轻度贫血,血小 板早期正常,2-3周 时增多,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及血清 转氨酶升高。
免疫学检查:血清 IgG,IgM,IgA,IgE和循 环免疫复合物升高 。
心电图:心包炎时 可有广泛ST段抬高 和低电压,心肌梗 死时ST段明显抬高 、T波倒置及异常Q 波。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01 概述 02 病因 03 病理 04 诊断标准 05 临床表现 06 并发症及辅助检查 07 治疗要点 08 护理诊断 09 护理措施 10 出院指导
MCLS
概述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 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 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 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
MCLS
免疫
感染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护理
• 五、心血管系统护理 川崎病患儿约30% 可有心脏损害,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 梗死及冠状动脉瘤等。急性期患儿卧床休 息,每2 h监测患儿心率、心律变化,发现 心音低钝或收缩期杂音或心率增快,应疑 有心脏损害,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电监护。
• 六、病情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 测患儿的一般情况。如面色、精神状态、 心率、呼吸、脉博,有无烦躁不安、恶心、 呕吐、胸闷、腹痛等伴随症状,以免病情 加重,及早发现并发症。
• 七、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重视远期 随访,向家属及年长儿讲解本病的特点及 病程,治疗效果及预后,使家属和患儿消 除焦虑情绪,配合治疗。重视患儿的感受 与需求,及时安慰患儿,给予情感支持。 告知家属患儿出院后坚持服药与随访的重 要性 。
出院指导
• 1.卧床休息:降低机体耗氧量,保护心脏。注意 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并及时处理。 • 2.饮食: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的流食或半流食,供给充足的水分,多喂水。 • 3.心血管系统的护理: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心血管 损害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脉搏加快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来院就诊.
有些川崎病患儿于发热34天会出现眼结膜充血此时要注意做好眼睛清洁按医嘱滴眼药水预防眼结膜感四发热护理发热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体温3940可持续710天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尽量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或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减少能量的消耗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通常采⽤⽇本川崎病研究会修订的诊断标准进⾏诊断。满⾜以下六项中之五项者即可考虑诊断本病。但主要症状有4项,且在病程中⼆维超声⼼动图或⼼⾎管造影,证明有冠状动脉瘤(包括扩张)亦可诊断。尚需除外其他疾病。
1.发热持续5天以上。
2.双侧球结膜⼀过性充⾎。 考试⼤站整理
3.⼝唇潮红、皲裂,⼝咽粘膜充⾎,杨梅⾆。
4.四肢末端变化:在急性期有⼿⾜硬性⽔肿,掌跖及指趾有红斑,恢复期甲床⽪肤移⾏处有膜状脱⽪。
5.多形性红斑,躯⼲部多,不发⽣⽔疱及结痂。
6.急性⾮化脓性颈淋巴结肿⼤,直径⼤于1.5cm。
⼆.鉴别诊断
(1)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多为低热,反复引现各形⽪疹(热退疹隐),热程反复、迁延,⾮⼿指、⾜趾末端红肿(为关节中⼼肿痛),⽆掌跖潮红、⼝唇潮红、皲裂、⼝咽粘膜充⾎、杨梅⾆,⽆冠脉损害等特征。
(2)猩红热:猩红热⽪疹于发病后24⼩时迅速出现,本病⽪疹在发病后第三天才开始,⽪疹出现⽐本病早;猩红热⽪疹为针头⼤的⼩丘疹,本病⽪疹形态接近⿇疹和多形红斑;猩红热可见于各年龄组,本病好发年龄是婴幼⼉及较⼩⼉童;猩红热咽拭⼦培养有溶⾎性链球菌⽣长,抗“O”滴度增⾼,本病此两项检查阴性;猩红热⽤青霉素治疗效果好,本病青霉素⽆疗效。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持续发热、淋巴结肿⼤与川崎病有相似之处,但⽆球结膜充⾎及⼝腔黏膜改变,四肢末端⽆硬肿及脱⽪。外周⾎⽩细胞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占70%-90%,异常淋巴细胞达10%。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儿科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5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实施对症、用药以及防止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4例患儿全部痊愈,其中1例出现冠状动脉扩张并发症。结论在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发病的各个阶段及时给予有效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是缩短病程和控制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标签: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护理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病因尚未明确。现今多认为皮肤黏膜综合征是一定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均发病,80%~85%在5岁以内,好发于6~18个月婴幼儿[1]。我院儿科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15例皮肤黏膜综合征患者,经过准确治疗及精心护理,最后全部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15例皮肤黏膜综合征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
2.17岁,持续发热时间5~12d,平均7.5d。
1.2临床表现本组患儿表现为发热、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多形性红斑、口腔黏膜充血、杨梅样舌、唇红皲裂、双眼球结膜充血、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手指足趾硬性肿胀、手掌红斑、指甲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脱皮、肛周皮肤潮红脱屑等症状。其中,发热15例,体温在39℃~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发热2~5d出现以躯干为主的多形性红斑和手足指趾硬性肿胀、脱屑及口腔黏膜充血14例;出现颈淋巴结肿大12例;初期伴有流涕、咳嗽、腹痛等4例;急性期出现肛周皮肤潮红脱屑2例;心脏彩超显示冠状动脉增宽但无临床症状1例。
儿科护理-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护理常规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护理常规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多见。
【治疗原则】除对症、支持疗法外,主要是对抗血管炎症和对抗血小板凝集。
【护理评估】
有无接触致敏物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评估体温、皮肤粘膜、心血管症状及有无呕吐、腹泻、腹痛;肝脏肿大等。辅助检查,血、尿、心电图、心脏B超。
【护理问题】
体温过高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小血管炎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营养不足与高热、口腔黏膜受损进食困难有关。
【护理措施】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并及时处理。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静脉补液。
皮肤黏膜的护理观察皮肤黏膜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剪短指甲,以免抓伤;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保持眼部、口腔清洁。
心血管系统的护理监测患儿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鼓励病人多饮水。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心理护理及时向家长交待病情,进行解释,以取得配合。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一)心脏受损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改变等。
护理: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心电监护,保持病室空气流通,监测体温变化,做好饮食宣教,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二)冠状动脉病变
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症状,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律、心音、心电图改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大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
临床指标
年龄<1岁 男性 长期发热(持续2周以上或有再发) 心脏改变:奔马律,心律失常,心
脏扩大 心电图异常:P—R间期延长,Q
波
*其他表现
间质性肺炎 无菌性脑膜炎 消化道症状 关节炎等
实验室检查
*血液学检查:WBC↑,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轻度贫血;2~3周时血小板↑; 急性炎症反应指标升高。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川 崎 病)
Kawasaki Disease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定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Mucocutaneus Lymph Node Sydroms简称KD或MLNS)由川 崎富作于1967年首先报告, 1976年正式命名为川崎病,此病 是一种病因未明,临床以发热、 皮疹、手足硬性水肿、结膜充血、 口腔粘膜改变、杨梅舌和颈淋巴 结肿大为特点。
*四肢:掌跖红斑,肢端硬肿, 指趾端脱皮
*皮肤:多形性红斑 *眼结膜:充血 *唇及口腔:黏膜充血,唇皲裂、
杨梅舌 *颈淋巴结:肿大
正常冠状动脉
病例变化初期
(1)小动脉、小静脉和微血管及其周围发炎; (2)中等和大动脉极其周围发炎;(3)淋巴 细胞和其它白细胞浸润及局部水肿。
病理变化极期
血管急性炎变大多消失,代之以中等动脉的血栓形成、梗 ╳阻、200内膜增厚而出现动脉瘤以及癍痕形成。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造影
冠
状
冠状动脉狭窄
正常心脏超声:显示左冠状动脉和主动脉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动态超声心动图 箭头所指显示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检查显示冠脉瘤或ECG有心肌缺血 表现时可选择使用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诊断标准
发热5天以上 + 以下5项中的4项即可确诊
口唇皲裂
四肢末端变化:在急性发热早期一 周左右手足出现水肿,指趾呈梭形 肿胀、疼痛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 继之手掌、脚底弥漫性红斑和膜样 脱皮,重者指甲脱落,甲床处亦可 发生横沟。
硬性水肿
膜 样 脱 屑
趾端脱皮
皮肤多型红斑 卡介苗接种处红斑
淋巴结炎:一般在发热 同时或发热后三天内 出现,常为颈部单侧, 少数为双侧,坚硬有 触痛,拇指至鸡蛋大 小,表面不红,无化 脓,热退消散
微生物超抗原(包括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红斑毒 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激活具有遗传易感性 患儿的T细胞,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免疫性损伤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病理
主要病理为全身性血管炎, 病理变化为血 管周围炎,内膜炎或全层血管炎,以冠状 动脉受累最明显,心血管系统受累是本病 致死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
以东方民族、特别是日裔占很高比例, 发病呈小流行性、地方性。
全年均可发病,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 一般以4-9月多见。
半数以上为2岁以下的儿童 ,80%为5岁 儿童。
源自文库 男:女为 1.5:1。
好发于6~18月 80%~85%在5岁以内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治疗 预后
*I期: 1~9d,大,中,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白 细胞浸润和水肿;以T淋巴细胞为主。
*Ⅱ期: 10~21d,主要影响中动脉,弹力纤维及肌层 断裂和坏死,血栓形成,发生动脉瘤。
*Ⅲ期: 大概4周,中动脉发生肉芽肿,冠脉部分或完 全阻塞。
*Ⅳ期: 数月~数年,血管内膜增厚,出现瘢痕, 阻塞的动脉可再通。
*免疫学检查:血清IgG ↑, IgA↑, IgM↑,IgE↑ *心电图:ST-T改变。 *胸片:可呈间质性改变。
2、心电图(E.C.G)
ST段,T波该变、 P-R、 Q-T间期延长、 低电压、心律失常等,R波和T波下降是预 测冠脉病变的主要线索。
3.X线胸片
心脏增大
恢复期心影缩小
4. 心脏超声心动图(U.C.G)
本病的第二个特征.发热后2~5天出疹, 皮疹以向心性、多形性,顺序为四肢、胸 腹、躯干,最常见的皮疹形态为遍布全身 的荨麻疹样皮疹,无水泡及结痂。肛周皮 肤发红、脱皮。
粘膜改变:口咽部改变明显,充血为特征而非 化脓性,表现为口唇干裂、潮红、口腔粘膜弥 漫充血、杨梅舌、扁桃体可肿大或有渗出物。
• 草莓舌
病因
病因不清•
感染:
细菌 病毒 立克次体
变态反应:
患者血在急性期中IgE升高,恢复期下降 患者血管壁中有IgG、IgM沉着
化学因素: 与环境污染、毒物因素、药物的毒性
作用或过敏等因素有关。 物理因素 遗传因素
发病机制
感染
易感人群 (遗传学背景)
异常免疫反应
全身性血管炎, 冠状动脉损害
动
脉
瘤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临床表现
(一)主要症状: 发热:最先出现的症状,持续发热,
体温在39-40℃,持续7-20天,稽留 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
球结膜充血: 常于病后2-5天出现,无 脓性分泌物和流泪。热退后消散
结合膜炎
皮肤改变:
正常冠状动脉主干内径
-3岁 -9岁 -14岁
<2.5 mm <3 mm <3.5 mm
冠状动脉内径 >正常范围或冠状动脉内径与主 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3,提示扩张。
冠状动脉病变的分级:
0 级 冠状动脉内径<2.5-3mm Ⅰ级 冠状动脉内径<4mm Ⅱ级 冠状动脉内径 4-8mm Ⅲ级 冠状动脉内径>8mm,广泛、累 及一支以上冠状动脉内径在3-5mm之间 为扩大;>6mm或呈球状、纺锤样改变者 称为瘤。
颈淋巴结肿大
(二)川崎病心脏损害
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为主要的
损害,多侵犯冠状动脉主支及前降 支近端或者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8mm可诊断冠状动脉瘤; 多发生在病程2~3周,发生率
15~30%(急性期末治疗者); 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探测冠状动脉病变,
安全,可靠,重复性好; 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特异性97% 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