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淋巴癌诊断标准
![淋巴癌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0b33ea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9.png)
淋巴癌诊断标准淋巴癌,即淋巴组织恶性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淋巴癌的诊断标准较为严谨,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淋巴癌的诊断标准。
一、病史在淋巴癌的诊断中,病史是一项重要的资料。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家庭史,个人史及嗜好等信息。
如果有家族中有淋巴癌的病史,患者就有可能成为患淋巴癌的“高危人群”之一。
此外,淋巴癌的症状比较复杂,如持续不退的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疲乏无力等,对于淋巴癌的诊断也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二、体格检查淋巴癌的最初症状为淋巴结增大,故体格检查是淋巴癌诊断中重要的一环。
医生通常会检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是否增大、是否隆起或变硬,以及有没有疼痛等不适症状。
三、影像学检查1. X光检查:可发现人体内部所发生的病变,对于淋巴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超声检查:可直观地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和大小,可以评估淋巴结的硬度,区分淋巴结的恶性和良性。
3. CT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可在体内三维重建出人体的内部结构,对淋巴癌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4.核磁共振(MRI):能够更深入地观察组织结构,对淋巴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
4、淋巴结穿刺活检淋巴结穿刺活检是目前诊断淋巴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医生会通过穿刺淋巴结取出一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学的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淋巴癌。
淋巴结穿刺活检可以确定淋巴结中恶性肿瘤的种类,对于淋巴癌的确诊有极大的帮助。
无论是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还是淋巴结穿刺活检,都可以为淋巴癌的诊断提供重要的资料。
虽然不同的检查方法各具优势,但是只有将各项资料相互印证、综合分析,才能最终确诊淋巴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37f2548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9.png)
文档素材
临床上淋巴瘤常易被误诊,例如: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恶性淋巴瘤患者,有70%—80%在初诊的时候被诊断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医治。
其他的简单相混淆的还有以下几种,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多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不超过2-3厘米,经过抗炎医治后可缩小。
庞大淋巴结增生:为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膈最为多见,也可侵犯肺门与肺内。
假性淋巴瘤:常发生在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等。
结核性淋巴结炎:有时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比拟典型的患者常有肺结核。
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文档素材。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1ce051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5.png)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诊断是决定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一)临床表现淋巴瘤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绝大多数HL患者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NHL患者大部分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
淋巴瘤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瘙痒和乏力等。
以下3种情况中出现任何1种即可诊断为B症状:(1)不明原因发热>38℃,连续3 d以上,排除感染的原因;(2)夜间盗汗(可浸透衣物);(3)体重于诊断前半年内下降>10%。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时应注意浅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的检查以及有无骨骼压痛。
淋巴瘤患者的肿大淋巴结多数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早期大小不等、孤立或散在,后期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固定或破溃。
(三)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治疗前应行血常规、生化常规[包括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电解质等]、感染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C,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梅毒,异常者需行病毒载量或确诊实验]、血沉、免疫球蛋白、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巨细胞病毒和骨髓检查等,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受侵危险因素,需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和墨汁染色检查。
对于胃淋巴瘤,应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查;对于NK/T细胞淋巴瘤和其他EBV相关淋巴瘤,应行外周血EBV DNA定量检测。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b77462b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a.png)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脾、骨髓等淋巴组织中。
由于淋巴瘤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询问在鉴别诊断淋巴瘤时,首先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
包括疾病的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症状的表现和发展过程等。
特别是询问有无淋巴结肿大、晚间发热、进行性贫血等症状。
2. 体格检查淋巴瘤的患者常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质地硬、无痛等特点。
在体格检查中,应重点观察淋巴结的体积大小、质地、是否有粘连、是否可动、局部有无压痛等特征。
3. 影像学检查3.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和其他疾病。
在超声检查中,淋巴瘤通常显示为混合回声、均匀的结节状肿块,边界清晰、质地坚实等特点。
3.2 CT检查CT检查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显示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
在CT检查中,淋巴瘤通常呈不规则形状、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等特点。
4. 实验室检查4.1 血液学检查淋巴瘤患者的血常规常可显示贫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异常。
此外,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中常可检测到淋巴细胞、原始淋巴细胞等异常细胞。
4.2 生化检查淋巴瘤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通常会显示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如乳酸脱氢酶(LDH)等。
5. 活检检查对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组织活检检查。
通过淋巴结活检、骨髓活检等方法获取组织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级,从而确诊淋巴瘤。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活检检查等多种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e142e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8.png)
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淋巴组织,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淋巴瘤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来进行。
以下将详细介绍淋巴瘤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淋巴瘤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淋巴瘤患者常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以及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局部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淋巴瘤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影像学检查也是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淋巴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信息,对于指导后续的病理学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通过淋巴结活检或骨髓穿刺等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淋巴瘤的病理类型、分级、分期等重要信息,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实验室检查也是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液学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淋巴瘤的亚型,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淋巴瘤的分子变异情况,这些检查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淋巴瘤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来进行。
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信息,才能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医生们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保淋巴瘤的诊断准确。
同时,对于高度怀疑患有淋巴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相应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生们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确保淋巴瘤的诊断准确,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a6e0bf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5.png)
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淋巴细胞。
在临床上,对于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因为它和其他疾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讨论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及相关内容。
临床表现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转移、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皮肤黏膜、脏器浸润或压迫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中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和PET-CT检查。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密度、强化程度等特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恶性淋巴瘤的关键步骤之一。
病理组织学检查主要通过淋巴结活检或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标记,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
病理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血液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淋巴细胞免疫学分析等。
这些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体内环境,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判断恶性淋巴瘤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细胞毒性T细胞等指标,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是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鉴别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近年来恶性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新进展。
通过检测淋巴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融合基因等分子标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淋巴瘤的亚型和分期,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
分子生物学检查在提高恶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9cd8ba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1.png)
《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要点
该指南旨在提供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指导,以下是该指南的要点:
1. 淋巴瘤概述
- 淋巴瘤是一种涉及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
- 鉴别淋巴瘤的各个亚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亚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
2. 临床表现
- 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疲劳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 需要对患者的体征和症状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 淋巴瘤诊断
- 淋巴瘤的诊断需要通过淋巴组织或骨髓活检进行确认。
- 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对于淋巴瘤亚型的准确定性诊断至关重要。
4. 淋巴瘤分期
- 根据淋巴瘤的扩散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分期。
- 国际常见的淋巴瘤分期系统包括Ann Arbor分期和St. Jude分期,分别用于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
5. 淋巴瘤治疗
- 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根据亚型和分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免疫疗法和靶向疗法等。
- 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6. 随访和预后
- 淋巴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
- 随访包括对患者体检、症状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
- 预后因亚型、分期和治疗反应而异,若出现复发或进展可依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仅为《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3版)》的要点,具体细节还需参考完整文档。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1638aa767fd5360cba1adba5.png)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或者出现发展迅速的面颈部肿胀、呼吸困难,经检查可发现有纵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应考虑到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被误诊,例如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诊断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
恶性淋巴瘤应与下列疾病鉴别: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假性淋巴瘤、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以上各病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虽有许多不同之处,可进行鉴别诊断,但关键仍应尽可能早取得病理或细胞学证据,明确诊断。
与这些疾病的鉴别最终应该依靠病理诊断。
恶性淋巴瘤完整的诊断应该包括病理检查,分期检查和预后评价。
1、病理检查确诊恶性淋巴瘤必须依靠病理诊断,除了根据组织及细胞形态学特点,还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查,有条件的还应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目的是尽量明确病理类型,这将对制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推荐采用2001年的WHO分类)。
完整的淋巴结活检是确诊和进一步分型的首要方法,进行淋巴结活检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取表浅淋巴结活检,要选择肿大,而且有丰满、质韧等淋巴瘤特点的淋巴结,最好完整切除,以便观察到淋巴结结构,除非不得已,才做部分淋巴结切除活检。
(2)尽量选择受炎症干扰较小的部位的淋巴结活检,如滑车上淋巴结、腋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而颌下淋巴结肿大大多与口腔炎症有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则与下肢感染有关,如足癣感染等。
(3)纵隔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无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病人,也要在全面检查后,用纵隔镜,甚至不惜开胸取活检,因为纵隔淋巴结肿大,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
(4)活检术中,注意勿挤压组织,以免影响诊断结果。
仅有结外部位受侵时也应尽量获取到足够的结外组织标本。
例如胃的淋巴瘤胃镜取活检时需要深达粘膜下层,多点取材。
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dad6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e.png)
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1. 引言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影响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
由于淋巴瘤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多样化,确立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淋巴瘤的诊断金标准。
2.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往往多样化,常见症状包括肿块、发热、乏力和盗汗等。
然而,这些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疾病中,所以仅凭症状无法确诊淋巴瘤。
3. 影像学检查3.1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淋巴瘤中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关于淋巴结大小、形状、分布和内部结构的信息。
但是,CT扫描不能确定肿块是否为淋巴瘤,因为其他疾病如结核或肿瘤也可以引起类似的影像学表现。
3.2 MRI扫描MRI扫描对于淋巴瘤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评估脑部或骨骼系统淋巴瘤的扩散时。
MRI扫描可以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期。
4.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
通过活检获取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细胞和组织,然后进行病理学分析,包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根据淋巴细胞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基因型和基因组学特征,可以确定淋巴瘤的亚型和分期。
5. 血液学检查5.1 血象血象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淋巴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信息。
在某些淋巴瘤类型中,血象可以显示出淋巴细胞的异常增多或形态学改变。
5.2 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计数淋巴细胞的现代血液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检测细胞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标志物来确定淋巴细胞的种类和比例。
6.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对淋巴瘤的基因型和基因组学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PCR和FISH等技术可以检测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异常表达,为淋巴瘤的亚型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7. 免疫表型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是确定淋巴瘤亚型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细胞表面的免疫标志物,可以确定淋巴瘤是B细胞型还是T细胞型,并进一步确定其亚型。
超声诊断2例恶性淋巴瘤
![超声诊断2例恶性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66e7bf0a03d8ce2f00662372.png)
考虑恶性肿瘤。纵隔肿物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诊 断为 B淋 巴母细 胞淋 巴瘤 。
2 讨 论
淋 巴瘤 是 原 发 于 淋 巴结 或 淋 巴组 织 的恶 性 肿 瘤 , 我 国发 病率 有逐年 上 升趋势 , 在 占所 有 恶性肿瘤 死 亡率 的第 1 —1 。弥 漫大 B细 胞 淋 巴瘤 和 B 1 3位
查见一 巨大 肿物 突 出于 右 侧上 腹 部 , 周 围组 织 器 与 官分 界欠 清 , 动度 差 , 分结 肠及 十二 肠粘 连于 肿 活 部
巴瘤 的认 识 和诊 断水 平 有 了很 大提 高 , 超声 作 为 首 选 检查 手段 , 而且 可 以引 导穿 刺 细胞 学 检查 和组 织
活检 , 简便无创 , 费用低廉 , 具有很大优势。 超 声 检查 淋 巴瘤 声 像 图表 现 多样 , 霍奇 金 淋 巴 瘤主要表现为表 浅淋 巴结肿大, 非霍 奇金淋 巴瘤 除
治疗 。
参考文献 :
[] 1苄锦 国, 董戴玉 , 任玉梅 . 非霍 奇金淋 巴瘤 17例误诊分析 [ ]I 2 J. 临 床误诊误治 ,0 1 1( )15 20 ,42 :1 .
淋巴母细胞淋 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 巴瘤 , B淋 巴母 细胞淋 巴瘤更 为少见。非霍奇金 淋 巴瘤误诊率极 高, 可达 8 %_ , 病 多 发 生 于 表 浅 淋 巴结 、 隔 、 0 1该 j 纵 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 、 以及腹部器官, 以往诊断手段 主要 是 c T和 淋 巴管 造 影 , 确诊 主要 依 据 手 术 切 除 或穿 刺病理 检查 _ , 2 随着超 声技 术 的不断 发展 , 淋 J 对
患者 女 ,5岁 , 4 因发 现 右上 腹 肿 物伴 间 断性 腹 胀 3个 月 , 重一周 于 2 1 加 00年 1 月 入 院 。查 体 : 1 腹
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新进展
![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508bf1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4d.png)
• 滤泡性淋巴瘤(FL)
4(6.1%)
51.5
• 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
5(7.6%)
52.5
• 浆细胞瘤
39.4 • 套细胞淋巴瘤(MCL)
1(1.5%)
38.0
2(3.0%)
• T细胞淋巴瘤
19(28.8%)
• 外周非特异T细胞淋巴瘤(PTCL)
7(10.6%)
• 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NK/T)
(3)骨骼 临床表现有局部骨骼疼痛及继发性神经压迫症 状,胸骨的淋巴瘤/白血病可形成绿色瘤外观。 (4)皮肤 非特异性损害常见的有皮肤瘙痒症及痒疹。瘙痒 症在霍奇金病较为多见(占85%)。
(5)扁桃体和口、鼻、咽部 淋巴瘤侵犯口、鼻、咽部者, 临床有吞咽困难、鼻塞、鼻衄。 (6)其他 淋巴瘤尚可浸润胰腺,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
肿瘤
B -C L L /SL L ,FL ,M C L ,D L B L ,B L
M ZL ,M C L ,D L B L
M ZL
B -C L L /SL L ,M C L
B -C L L /SL L ,M C L
淋巴组织肿瘤WHO分类:B细胞
• 前驱B细胞肿瘤
前驱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
• 表1 66例淋巴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组织分型构成比及发病年龄。
• 类型
例数,百分比(%) 平均年龄(岁)
• B细胞淋巴瘤
44(66.7%)
47.4
• 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 22(33.3%)
46.6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10(15.2%)
48.7
• 成熟(周围)B细胞肿瘤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b25b5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0.png)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一概述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
淋巴瘤患者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前或同时可出现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病理、临床特点以及预后转归等将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两类。
HL的病理学形态特征为多种非肿瘤性炎症细胞增生的背景中见到诊断性的里-斯(Reed-Steinberg,R-S)细胞。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
NHL是一组具有较强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的总称,其发病率远高于HL。
NH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淋巴结结构消失,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窦及淋巴滤泡或淋巴结包膜受侵,整个淋巴结呈弥漫性,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淋巴细胞代替。
根据NHL 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
根据淋巴细胞起源的不同,又可分为B细胞、T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淋巴瘤。
二病因淋巴瘤是在机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活性细胞发生分化和增殖异常引起的疾病。
淋巴瘤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发展涉及遗传、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等理化因素及免疫状态等诸多发面。
三临床表现ML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基本上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
因此,ML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a0e8a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b.png)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引言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源自淋巴组织的肿瘤,其恶性程度较高。
早期的恶性淋巴瘤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早期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希望通过一个完整的诊断过程,帮助医生和患者更早地发现和治疗恶性淋巴瘤。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恶性淋巴瘤的第一步,通过检查淋巴结、皮肤、脾脏等部位是否出现异常,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恶性淋巴瘤。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淋巴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体征,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病史询问病史询问是了解患者病情的重要环节,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家族史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恶性淋巴瘤的可能性。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其他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和组织活检等方法,检测异常的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学检查:检测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类型和功能等指标。
恶性淋巴瘤常常会导致淋巴细胞的异常增殖或功能异常,这些异常可以通过血液学检查来发现。
•骨髓活检:通过骨髓穿刺,取得骨髓组织进行检查。
恶性淋巴瘤有时可以侵犯骨髓,骨髓活检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骨髓受累。
•淋巴组织活检:通过取得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活检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恶性淋巴瘤的确诊通常需要通过淋巴组织活检,诊断结果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放射线、超声、核磁共振等技术,观察和评估患者内部的异常情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淋巴结的增大和形态改变等情况,对于恶性淋巴瘤的初步筛查具有一定的价值。
•CT扫描:通过多层面的X线拍摄和多角度的重建,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影像信息,对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进行详细评估,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
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9a236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6.png)
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1.临床表现
淋巴瘤患者通常会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发生于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部位。
淋巴结肿大可能伴随着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器官受累的表现,如胃肠道受累可引起腹痛、腹泻、腹部包块等症状;肺部受累可引起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皮肤受累可引起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
2.影像学特征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淋巴结肿大的范围和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器官受累的情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PET-CT等。
淋巴瘤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构消失,淋巴结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淋巴结融合成团块,以及淋巴结内出现钙化或液化等特征。
3.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诊断淋巴瘤的金标准。
通过淋巴结活检或穿刺活检等方法,可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病理诊断可以确定淋巴瘤的类型和分级,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诊断通常需要结合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诊断淋巴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诊断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后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科学认识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措施
![科学认识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2e1d7f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4.png)
科学认识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措施
一、概述
大家该如何科学的认识和诊断恶性淋巴瘤呢?相信今年许多朋
友都应该看过这么一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被里面的细节深深的有所感动,里面的女主角就患上了恶性淋巴瘤这种疾病,恶性淋巴瘤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肿瘤,这种疾病对于大家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在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大家需要及时的去专业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和大家具体的分享一下吧!
二、步骤/方法:
1、如果大家想诊断自己是否患上了恶性淋巴瘤,这样疾病的话,大家需要去做系统的检查,首先大家需要做血常规的检查以及血涂片,有许多淋巴瘤的患者朋友做血常规之后都会出现慢性贫血的情况,并且患者朋友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恶性淋巴瘤患者朋友还需要做骨髓涂片,大多数的恶性淋巴
瘤患者做了这个检查之后就能够看到体内的淋巴癌细胞,如果患者朋友身体体内淋巴瘤细胞大于等于20%的话,那就是说自己已经患上了淋巴瘤白血病了,同时大家还需要做一个活检检查。
3、如果想检查的更全面一点的话大家还需要做血生化以及脑脊
液检查。
为了弄清楚患者的个性淋巴瘤细胞的分型,大家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检查,确定自己的病情,然后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
三、注意事项:
恶性淋巴瘤这种疾病是比较严重的,通过这些检查,大家可以确定自己的病情,并且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患者朋友一定要信心,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大家要坚持下去。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b61f3fd626fff705cc170a41.png)
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是一组可以高度治愈的实体肿瘤。
淋巴瘤在我国比较常见并具一定特点。
近30年来,由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淋巴细胞肿瘤的免疫学分型和功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各类基因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正在阐明。
简介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实际上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既不同于其他实体恶性淋巴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
它包括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种疾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分期及侵犯部位不同而错综复杂。
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亚型、不同生物学行为、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即不同与其它实体恶性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目前多主张综合治疗措施,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器官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手术、放、化疗、中医药等治疗措施中,中医药贯穿于整个过程,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目前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中医中药、生物反应修饰剂(BRM)等。
手术结合放化疗对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治愈率或缓解率,中医中药则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
病因1、EB病毒:又叫人类疱疹病毒,1964年Epein等首先从st非洲儿童Burkitt 淋巴瘤组织传代培养中分离得Epstein-Barr(EB)病毒后,这种DNA疱疹型可引起人类B淋巴细胞恶变而致Burkitt淋巴瘤。
淋巴瘤肿瘤评估标准
![淋巴瘤肿瘤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4ac67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e3.png)
淋巴瘤肿瘤评估标准
淋巴瘤肿瘤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病理学诊断: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淋巴瘤的类型、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等指标,是评估淋巴瘤肿瘤的基础。
2. 临床分期: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程度,将淋巴瘤分为不同的临床分期。
临床分期是评估淋巴瘤肿瘤的重要指标,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3.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是反映淋巴瘤肿瘤活性的重要指标,其水平高低对于评估淋巴瘤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4. 淋巴结肿大程度: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肿瘤的主要表现之一,肿大程度也是评估淋巴瘤肿瘤的重要指标之一。
5. 其他检查结果: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辅助评估淋巴瘤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情况,为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总之,淋巴瘤肿瘤的评估标准需要根据病理学诊断、临床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淋巴结肿大程度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准确的评估对于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C-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CHL(LD-CHL)
是HL中最少见的亚型。 临床进展快,可累及全身淋巴结及脏器。 多数有全身症状,预后最差。80%患者在三 年内死亡。 背景反应细胞减少,而R-S或变异型R-S细胞 相对较多。
LD-CHL
各型HL预后从好至坏分别为:
NL PHL LR-CHL NS-CHL MC-CHL LD-CHL
结节硬化型
临床特点
常表现为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累及 纵隔和/或临近肺组织。 较常见。 好发于年轻女性。 治疗恰当80%以上能获长期缓解。
结节硬化型
组织病理学变化
以胶原纤维束将肿瘤分割成境界清楚的结节为 特征。 特征性的肿瘤细胞为腔隙型R-S细胞(胞体大, 浆丰富而透明。胞界不清楚,染色质稀疏,核 仁较小),伴不同数量的反应细胞(小淋巴、 组织、嗜酸和浆细胞)。 免疫表型:瘤细胞CD30阳性。
光镜下HL 的淋巴结结 构可完全或 部分破坏, 其细胞成分 可由肿瘤细 胞(R-S细 胞)、反应 性炎细胞及 间质组成。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NLPHL
临床特点 最常见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 很少累计纵隔或其他结外部位。 男性多见。 存活期较长。 晚期复发较其他类型HL多见。 5%可进展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依据WHO淋巴瘤分类,在日常工作中 又可将其分为分为惰性淋巴瘤和侵袭 性淋巴瘤两大类。所谓惰性淋巴瘤指 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和疾病进展相对缓 慢的一组NHL。侵袭性NHL为肿瘤细 胞生长迅速,疾病进展快的NHL。
惰性淋巴瘤
小淋巴细胞型淋巴瘤(B-SLL ) 滤泡型淋巴瘤(FL),1-2级
B细胞型 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结外(MALT型)
HL与NHL受侵部位比较
HL
咽淋巴环 纵隔 少 较多(50%)
NHL
多见 较少(20%), 淋巴母细胞型除外
肝 脾 胃肠道 肠系膜、 肠系膜、 腹部肿块 鼻腔NK/T 鼻腔
较少 较多 少
较多 较少 常见
少 少
多见 常见
HL
病理分类 治疗反应 较简单 较恒定
NHL
复杂 差异大,随恶性 程度而定
治疗失败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分类及特点
与HL相比,NHL具有以下特点 HL相比,NHL具有以下特点 相比
NHL患者发病时年龄以中老年居多,而HL则年 龄相对较年轻;在中国NHL占70%~80%, HD<20%,欧美1:1发病。 NHL常有淋巴结外病变。 NHL HL病情发展相对较慢而NHL除低度恶性外进展 较快。 B症状HL占30%~50%,NHL占10%~15%。
现代淋巴瘤分类的重大变革
淋巴瘤的正确诊断和分型是临床治疗和预后判 断的重要依据。 每种类型的淋巴瘤是一个独立病种。 定义每一种类型的淋巴瘤应根据形态学、免疫 表型、遗传学特征并结合临床特征、体查、实 验室、影象学和放射性核素检查加以确诊。 病理诊断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皮 质 区 皮 质
淋巴滤泡 初级滤泡 次级滤泡 滤泡间质 T细胞 毛细血管 后静脉
Rappafort分类(1966年)
简单、易行、实用,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两大类,各自可分: 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两大类,各自可分:
高分化淋巴细胞淋巴瘤 中分化淋巴细胞淋巴瘤 低分化淋巴细胞淋巴瘤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混合型 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Lukes-Collins分类(1975)打破了纯 形态学分类而结合了免疫分型。 国际NHL工作分类(1982)及Kiel分类 (1992)对NHL进行了恶性程度(低 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分类。 WHO新分类(2001)结合形态学、遗 传学和临床特点进行分类,已被广泛应 用。
诊断性R-S细胞
LR-CHL
混合细胞型CHL(MC-CHL)
临床特点
常可侵及腹腔内淋巴结(除横膈上浅表淋 巴结外),纵隔常不累及。 较常见 男:女=2:1 就诊时常为Ⅲ、Ⅳ期。
混合细胞型CHL(MC-CHL)
组织病理学改变
在反应细胞背景中可见较多的典型 R-S细胞。 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 除弥漫性生长外,也可有滤泡间生 长方式。 免疫表型与NS-CHL相似。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alar Lymphoma, FL)
临床特点:发病率占NHL的22%。
中老年多见,中位发病年龄59岁。 属惰性淋巴瘤,发病隐匿,就诊时多属晚期Ⅲ、Ⅳ 期。治疗可缓解。最终均复发,5年生存率72%。 常累及多个淋巴结、脾、骨髓、胃肠道和皮肤软组 织。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alar Lymphoma,F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NLPHL
组织病例学改变 • 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可被异常的结节取代。 • 结节由三种成分组成:非典型细胞、小淋巴细 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 • 免疫表型示:小淋巴细胞大多为B细胞;非典 型细胞称“爆米花细胞”,核折皱,染色质细 而淡,核膜薄、核仁小,浆淡染。
爆米花细胞
NLPHL结节状生长方式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ZL)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
惰性淋巴瘤
蕈样霉菌病
T细胞型
原发性皮肤CD30+T细胞 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侵袭性淋巴瘤,中度恶性
套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型 滤泡性淋巴瘤,3级 浆细胞淋巴瘤
侵袭性淋巴瘤,中度恶性
NK/T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T细胞型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淋巴瘤
侵袭性淋巴瘤,高度恶性
前B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 Burkitt淋巴瘤
B细胞型
T细胞型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
惰性淋巴瘤
(低度恶性)
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B-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临床特点:占NHL发病率7%~10%
中老年多见,中位年龄65岁。 病变进程较缓慢,病程较长。 不易被患者注意,就诊时多偏Ⅲ、Ⅳ期。 SLL占惰性淋巴瘤的40%。 易侵犯骨髓和外周血。 对化疗敏感,但治愈后易复发,很少治愈。最终易转变为 弥漫性恶性程度较高的侵袭性淋巴瘤。 治疗不宜太积极,采取watch and wait, 治疗方法宜缓和。
经典型HL(CHL),占93%~ %。 ),占 %~ %~95%。 经典型 ),
结节硬化型( ),占 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HL,NS-CHL),占38.5%。 , ), %。 富含淋巴细胞型( ),占 %。 富含淋巴细胞型(Lymphocyte rich CHL,LR-CHL),占12%。 , ), 混合细胞型( ),占 混合细胞型(Mixed cellularity CHL,MC-CHL),占35.71%。 , ), %。 淋巴细胞消减型( ),占 %。 淋巴细胞消减型(Lymphocyte depleted CHL,LD-CHL),占5.6%。 , ),
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B-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 组 织 病 理 学 改 变
• 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可形成假滤泡。 • 肿瘤细胞主要由小淋巴细胞及少量“母细胞”组成。 • 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B相关抗原,此外SIg+(IgM、 IgD),CD5+,CD10-,CD23+。 • IgH和IgL基因重排,1/3出现12号染色体三体。
ML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
ML在全部肿瘤患者中占5%,占所有肿瘤死亡率 的第11~13位,男性发病率1.39/10万,女性发病 率0.84/10万。
霍奇金淋巴瘤 HL
欧美国家HL发生率占全部ML的40%~50%,而我 国只占10%~15%,男>女 HL流行病学特征是年龄-发生率曲线的双态性, 即发生于小孩很少,25岁左右呈高峰,中年期下降 呈平台,55岁第二个高峰。但第一个高峰在我国不 明显。 在儿童,特别是男孩,生活在相对贫穷环境中,HL 发病率较高。
腔隙型R-S细胞
NS-CHL
富于淋巴细胞CHL(LR-CHL)
临床特点
中位年龄较其他类型HL大,多为男性。 浅表淋巴结肿大,可累计纵隔。 全身症状少见。
富于淋巴细胞CHL(LR-CHL)
组织病理学改变
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大量小淋巴细胞, 其间散在分布典型的R-S细胞,但数量不 多。并有数量不等的反应细胞。 主要为结节性生长方式,弥漫性生长少见。 免疫表型:CD30+ ,CD20-/+
小淋巴细胞:位于套区,形成SLL/CLL 套细胞:位于套区,形成套细胞淋巴瘤 中心细胞:位于生发中心,形成FL 中心母细胞:位于生发中心,形成FL、D LBCL 边缘带细胞:位于边缘带区,形成结内/结外/ 脾区边缘带淋巴瘤。 免疫母细胞:是体积最大的B淋巴细胞,形成 DLBCL。 浆细胞:位于髓索,形成浆细胞淋巴瘤,MM。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各国之 间存在差别。在发达国家男60~70岁,女70~74 岁为发病高峰,而不发达国家中青年人有相当高 发生率。 细胞分型也存在地域差异。我国67%的NHL属B 细胞型,在中西部地区和海南岛高达79.2%~ 84.6%。而T-NHL只占28.5%。 发病部位 NK/T细胞淋巴瘤,尤其是鼻NK/T淋巴 瘤在亚洲和中南美洲发病率较高,共约占NHL的8 %~13%,在鼻NHL中原发性鼻腔NK/T淋巴瘤约 占80%~90%。
霍奇金淋巴瘤分类及特点
1965年Rye分型
1965年Rye国际会议将HL分为四型:淋巴细胞为 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消减 型
2001年WHO分型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
),占 %。 (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L, NLPHL),占7%。 ),
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