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沪教版语文高二上复习卷一答案
2021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1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一积累运用(6分)1.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共4分)(1)自伐者无功,。
(《老子》四章)(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礼记》)(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他接到陌生电话,开始有所怀疑,但是电话里男子言之凿凿,说出了很多个人信息,最终被骗。
B.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广泛调研,认真实践。
很多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闯红灯”是老生常谈的城市顽疾,除了在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识上下工夫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D.有专家指出,芯片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储备,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
二阅读(4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7分)学术书评的困境及超越陈静①一九三七年,沈从文以谜语的方式道出书评的两难困境:最不讨好又最容易发生私人思想;最宜公平,却又容许相当偏见存在;最需要避免却又似乎不能不受私人爱憎和人事拘牵;本身无永久价值,然而间接又最有影响;文学运动少不了它,同时又毫不需要它。
学术书评是一种“学术小品文”,是指在阅读专业著作的过程中,将所思、所想、所评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
其对象是以在思想、学术、艺术、科技等领域进行严肃探索为目的的书籍;其内容是对所评书籍的一切探索和所取得成果做出反应与合理评价,并给以定位;作者群是相对而言的专家,对所评书籍涉及领域有一定的发言权。
②学术书评是。
既然是交流必然有来有往。
如陈寅恪先生对待古人学说之态度:必与立说之人处于同一境界,表一种同情,方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
以书为媒,跨越古今、中外、地域之界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说明这是一场严肃的学术活动。
③首先,如何选书是一门学问。
论文集、拥有多个作者的著作、教材以及研究报告,不应是严肃的学术书评所考虑之列。
如果不考虑经典著作,它针对的最好是两年内出版,代表作者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一定创见的专业学术著作。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66

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二中【精品】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爱因斯坦与艺术(节选)赵鑫珊①除音乐外,爱因斯坦还推崇文学。
他热爱莎士比亚、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肖伯纳。
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纪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可是在爱因斯坦心目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
听听他自己的话吧:“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东西比任何科学家给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还多!”爱因斯坦如此重视文学艺术的作用,对我们搞教育和自然科学的人来说,不是可以引起深思么?②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爱因斯坦写道:“我从来就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真……要不是全神贯注于那个在艺术和科学研究领域永远也达不到终点的对象,那么人生在我看来也就是空虚的。
③在他心目中,艺术和科学是两个无限的、永远也没有终点的世界。
从事艺术和科学的最大乐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断追求。
有人以“但愿长醉不复醒”为人生最大乐趣,对于爱因斯坦,“销万古愁”的方法不是举杯长醉,而是无止境地从事科学、艺术活动。
④此外,他极力推崇文学艺术,也是因为他深深懂得它们的伦理价值。
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也许这便是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的原因。
⑤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爱因斯坦同卡夫卡也有过交往。
卡夫卡说:“我总是企图传播某种不能言传的东西,解释某种难以解释的事情。
”卡夫卡把文学艺术看成是探索世界秘密的决定性手段的见解,恐怕在爱因斯坦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因为这位伟大科学家一再宣称:音乐和物理学领域中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尽管不同,可是却被共同的目标联系着,这就是对企图表述未知的东西,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可是它们互相补充着。
上海市新沪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新沪高级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最佳配偶[美]斯蒂芬·麦克勒我走进办公室,跟笑容满面的布列乔先生握了握手。
跟我相比,他衣着十分讲究。
他手里在搬弄着一叠纸,就像在搬弄着一叠煎饼。
“我相信,你准定会对她十分满意,”他说,“她可是我们用求同计算机,从符合推选条件的一亿一千多万美国妇女中挑选出来的。
我们按种族、宗教、人种、生活地区,对这些妇女进行了分类……”我坐在那儿津津有味地听着,心想要是来这儿之前先冲个淋浴,那该多好。
这儿的办公室整洁宜人,不过那张椅子令人坐得不太惬意。
“好,来啦……”他说着,像魔术师那样“砰”的一声把通向隔壁房间的门忽地打开。
本来我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这时就更手足无措了。
说真的,她长得很标致,真的!美极了!“沃克先生,这是蒙大拿州拉芬湖的邓菲尔德小姐。
邓菲尔德小姐,这是纽约的弗兰克林·沃克先生。
”“就叫我弗兰克好了。
”我唯唯诺诺,显得有点紧张。
她确实太美了!您不妨想象一下。
布列乔刚走开,我们就聊了起来。
“您好!我,我,我对计算机为我选中的您,感到十分称心。
”我竭力想把语调放温和些。
也许,把她称为计算机选中的人,她一定不高兴。
我是说,我对事情发展的结果感到满意。
她莞尔一笑,露出了一排整齐的牙齿。
“谢谢您,我也是。
”她腼腆地说。
“我,三十一岁。
”我唐突地冲口而出。
“我知道,这些全都记在了卡片上。
”这场谈话似乎就要这样结束了。
卡片上什么都介绍得清清楚楚,所以确实没什么好谈了。
“今后打算要孩子吗?”她先找了个话题。
“当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正合我的意,这记录在卡片上的‘未来计划’一栏,喏,就在那儿。
”她指点着说。
我这才注意到我手中那一札文件似的东西,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国际商用机械公司的计算机卡片,卡片上印有关于邓菲尔德小姐的重要数据。
显然,她手中的那一札“文件”是关于我的……于是,我们各自审视着自己手中的“文件”,每翻阅一页,都要发出很大的声响。
上海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踌躇(chóu)恣意(zì)恪尽职守(kè)B. 逶迤(yǐ)旖旎(nǐ)蹉跎(cuō)揠苗助长(yà)C. 缄默(jiān)踽踽独行(jǔ)谄媚(chǎn)桀骜不驯(ào)D. 峥嵘(zhēng)踌躇满志(chú)桎梏(gù)涣然冰释(huàn)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B. 这篇文章的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令人耳目一新。
C.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对同学却颇为傲慢,真是令人不敢恭维。
D. 这部电影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真是让人拍案叫绝。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青少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的是: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春天的花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C. 他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照亮了夜空。
5.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B. 他的作品虽然有些不足,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C. 他虽然才华横溢,但总是喜欢班门弄斧,让人不悦。
D.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
上海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上海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8分)①文化的传播可以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实现。
为了说明中国文化中的朴素辩证思维的思想,我曾经对中美的文化思维差异进行过系统的比较,使得很多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说,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人对犹太谚语“小心你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深以为然,美国人则感到莫名其妙。
可见,中国人能够普遍运用辩证思维,美国人不太喜欢。
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有大智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一种辩证思维,而这种辩证思维,对人类的认识和判断大有助益,能解决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②如果让美国人看一些矛盾信息,那么他们的态度就会出现极端化,比如,你告诉美国股民有一支股票比他买的更好,他更加坚信自己买的是最好的;你向支持死刑的人展示反对死刑的证据,他愈发认定应该支持死刑。
反之,中国人容易妥协,倾向于折中。
美国人的思维误区导致他们往往把真实信息排除掉,中国人的问题则在于对错误信息的包容,虽然善良,却轻信盲从。
③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有首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四句即为超越自我意识的表达,是“无我”之境。
你很难跟外国人解释“无我”,但我们发现中国人的这种“无我”思维有具体的行为体现,甚至可以找到神经定位,就在我们大脑的背侧前扣带回。
“无我”概念不是玄幻的宗教概念,而是人类处理矛盾信息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找到生理依据,而且具有积极的心理效果。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科学的方法重塑、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形象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我发现,东方人整体知觉的意识,亦表现在文化艺术形象上。
我们擅长使用45°角俯瞰技术展示世界,绘画长卷、留白之韵、移步借景……都符合国人整体知觉的心理习惯。
上海世博会的《清明上河图》美丽无比,此图将我国艺术中形象塑造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大量的散点透视,没有消失点,没有焦点,任意切割仍可独立存在。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c96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e.png)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名篇名句默写1.按要求填空。
(1)一日克己复礼,。
(《<论语>十二章》)(2),碣石潇湘无限路。
( )《春江花月夜》)(3)《<老子>四章》中的“,”两句,指出“有”是发挥实际效用的,而看不见的“无”才起着根本的决定性作用。
二、语言文字运用2.按要求作答。
(1)以下逻辑推理中没有逻辑谬误的一项是()。
A.老师提倡同学们课余时间多加锻炼身体,小王却说:“为什么要削减学习时间?这样不利于成绩的提高。
”B.小陈注意到近年来学校多出了不少野猫,而与此同时同学们带零食的现象与日俱增,可见同学们带零食导致了野猫的到来。
C.小谢迷上了塔罗牌算命,算出自己月考能考满分。
结果成绩出来后发现不及格,由此她幡然悔悟:塔罗牌算命是骗人的。
D.小李说,这次考试后,有些被爸妈狠狠骂的人不是我们班的同学。
因为,虽然有些挂科的同学被爸妈狠狠骂了,但这次考试挂科名单里没有咱们班的。
(2)某官员因直言进谏触怒龙颜,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一个写着“生”,另一个写着“死”,推脱让天意定人生死。
但官员知道,皇帝不会轻易放过自己,这两张纸上写的都是“死”字,不管抽到那一张,自己都会被处死。
如果你是这位官员,将利用()逻辑方法让自己死里逃生?A.同一律B.矛盾律C.排中律D.充足理由律请简要说明他的思维过程。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价值诉求:经典文学创新的边界杨建军阅读研究和创意开发是经典文学资源传承发展依赖的两条主要路径,然而时至今日这两条路径的发展却举步维艰....。
经典文学资源曾经以纸媒印刷为主要传播形式,与读书密切相关的文学课堂、文学研究等阅读研究活动是传承经典文学资源、体现经典文学价值的重要形式。
随着传播载体的变革,以图像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媒体成为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
据“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课题组的统计数据,大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改编剧目的收看明显高于对作品文本的阅读。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小编推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小编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45a40d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4.png)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小编推荐]第一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沪教版[小编推荐]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试卷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成绩:100分阅读(60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①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儒释道合力构成,领跑者无疑是儒家文化。
因而我们的人文精神,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文章的烙印。
笃信“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在国人眼中,科学乃器者、术者、艺者。
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
道的阐释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常态是坐而论道。
道者,人道、天道也。
前者人伦之道,后者自然之道。
尤以人伦之道最为强势。
“铁肩担道义”,所担者,人伦之道,而非真理。
这种文化心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
②我们的文化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却罕有科学精神。
最然中国有四大发明,有浑天仪、圆周率等,但这些都是科学发明,不等于科学精神。
默顿认为,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都会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有可能为科学精神的充分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民主制度与科学精神有最高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学精神的最佳拍档。
而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难以在制度上保障科学及其科学精神的同步发展。
③20世纪被称作科学世纪,“这不仅因为二十世纪有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成就,而且因为科学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科学渗入人类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成为‘真理’的代名词”。
然而,什么是科学精神,人们却始终争论不休。
④默顿给出科学精神的四个特点:第一,科学精神具有普遍主义。
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方式是真理。
也就是说,科学是真理。
真理与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无关。
真理是赤裸的。
科学探索就是追求真理。
第二,科学精神具有“公有性”。
意指科学不是个人的财产,而是与社会性的、尤其与科学共同体密切相关。
沪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 高二

沪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高二1、1《清塘荷韵》中,作者季羡林想说明的人生哲理是: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抵御。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称对方的父亲可用“家父”。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1“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上一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4、1自我介绍关系到能否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自我介绍时可以适当夸大自己取得的成绩。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汗涔涔cén 伺候sì虐待nuèB、怜悯lián弥补mí谛听dì(正确答案)C、沉吟yíng惊愕è固执zhíD、仆人pú烦躁zhào 雪茄jiā6、2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网红”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的综合作用。
B.通过对古典诗文的朗诵,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正确答案)C.升旗时,全体同学的目光和歌声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前的旗杆上。
D.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挺向,使电子产品极其广泛地进入大众的生活。
7、66. 下列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单选题] *A、北冥有鱼: 冥:同“凕”,海。
B、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扶持摇动。
(正确答案)8、4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决择堕落狡辩相辅相成B.萦绕强褓浩劫愧不敢当C.绚丽枷锁拙劣怒不可遏(正确答案)D.授予荧屏开辟振耳欲聋9、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幺yāo 悯mǐn然B、铮铮然zhēng 贾人jiǎ荻花dí恬tián然C、虾蟆陵há嘈杂cáo 钿头diàn转徙xǐ(正确答案)D、江浸月jīn 呕哑yā嘲哳zhā江渚zhǔ10、“秋士”的意思是()[单选题] *得志的人读书人秋天的战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正确答案)11、1护士对刚出院的病人说:“欢迎您再来!”她这样表述是得体的。
上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

上海市高二上学期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6分)1. (2分) (2016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导致原始材料缺乏真实性,或是编辑校对疏忽造成新闻失实,而网络论坛的兴起,个人即可在网络上发布转载新闻信息,更加大了出现失实新闻的机率。
B . 如果“中国制造”依然停留在贴牌等简单的加工层面,满足于凑和,中国最终将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
C . 浙籍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讫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D . 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
【考点】2. (4分)(2019·潮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俨然已是纪录片行业的“网红爆款”。
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日常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助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的要素。
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________,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让内容失真,反而会________,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
()。
不可否认,该系列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________,但为了追求这种好看却让内容失了真,在镜头前用戏剧化的手段来演绎历史,其根本目的是迎合后现代文化中的消费主义。
反观《如果国宝会说话》,观众虽然很容易被它每集不重样的表现风格和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所吸引,但真正抓住眼球的还是每集5分钟里真实生动的精华内容。
“一集5分钟,能打磨大半年。
”这句话道出该片制作的关键在于________。
上海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海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麦香叶青才这是人间四月天,这是草莓吐出酸酸甜甜气息的流翠时节。
我回乡看望一位老人,一位老了还能闻见麦香的庄稼人。
他是我的尊长,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他是那块麦地的主人,同时也是一棵熬过冬天的麦子。
我径直到他的麦地里,就像熟悉那棵苦丁茶那样,一眼就看见了他。
我好久没有置身麦地了,好久没有闻见过这么浓郁的麦香。
这味儿像槐花里掺进了蜜,像玫瑰里拌入了糖,还有点淡酒的余味。
是的,麦粒成熟之后,渗入点水,发胀,抽芽,便是熬糖做酒的原料了。
然而现在麦子正青,才抽穗扬花,这只能是麦花香。
在麦花香里,我细细打量着这位教我割麦的人。
他满头银丝,胡须也渐白了。
身子骨似乎依然坚实,只是笑起来,没有了管风的牙,没有了细细的皱纹。
他的纹路粗了,深了,长了,像地边的沟道,纵横牵连,总想寻个出处奔去。
人一老,这沟道就流淌着岁月的回声,你没法将它阻住,也没法把它拽回。
我想到我不要多久也会是这个样子,岁月的回声满耳,光阴的脚步匆匆,我会停留在哪一截道上呢,抑或在哪一块地边呢?他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荣伯了。
你看他劳作的姿势虽然保留了过去一直有的那种利索和老到,但是明显力度不够,虚实交杂中虚的成分多了。
剪除枯老的茶株,砍掉高高的茶桩,这样的活儿要是搁在前几年,荣伯是一抹不挡手的。
他眼疾手快,手到心到,剪出的新茶棵像刚刚修剪的平头,齐崭崭,平覆覆,精神抖擞地立在麦地边上,衬托出四月特有的生机和活力。
眼下,他似乎不愿在我面前显老,他动作的幅度很大却藏不住虚张的声势,吃力而现出连贯的破绽。
那些他亲手种出的麦子,倒是一片青葱,仿佛荣伯的青春都让麦子给偷盗去了,这种活力与肤色的转移,直让我觉得一个人原来也不过是一棵麦子,一棵曾经锋芒毕露的麦子,走过了嗞嗞拔节的日子,走过了飞絮扬花的岁月,随后就走进了他枯萎与衰残的暮年。
上海语文高二必修上册答案

上海语文高二必修上册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阅读1、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
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
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
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
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阅读4、C(认为母亲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
应该是对儿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
)5、答案要点:(1)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答案要点:①从内容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②从结构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是合理的: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④从主题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每点2分,共6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A (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
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
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
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8、C E (A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
(上海)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卷、答案(2)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共15分)读书意在___________⑴我在讲了庄子心得之后,有人问我,“我离婚了,日子困难,该读什么书”,“我要高考了,我应该看哪段话”。
这个问题孔子和庄子都回答不了,他们那个时代不知道现在的生活。
读书并不是像有一本《百科全书》放在那里,我们一查就豁然开朗了。
⑵但读书可以使安定的生活锦上添花,可以是惶惑时候的雪中送炭,可以在遭遇困顿的时候,让我们的内心镇定而勇敢。
当一个死刑犯人还在读书,那么他读书的用处肯定不是求职,可能就是为了带一份安定告别生命。
⑶读书给了我们精神生活上的储备。
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
年轻或有空的时候,我把自己懂的、不懂的书全部吞进去。
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坎坷、真正想到用的时候,就调出来。
这就像反刍。
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读的质量也不是最精。
我读书只有一个秘密,就是我有反刍的功夫,到用的时候可以调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咀嚼之后,这一部分营养可以融入我的生命。
所以对我来讲读书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⑷一个人的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古人说起读书,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汝为君子学,不要为小人学”。
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
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会有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
我觉得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
今天的人们读书通常走向两个极端:一个认为读书太有用了,一个认为读书太没有用了。
最新高二 (上) 语文 试卷 附带参考答案

最新高二(上)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
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
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
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
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
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
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
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
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
“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
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
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
由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
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裨益(bì yì)蹉跎(cuō tuó)恪尽职守(kè jìn zhí shǒu)B. 峥嵘(zhēng róng)蹉跎(cuō tuó)恪尽职守(kè jìn zhí shǒu)C. 峥嵘(zhēng róng)蹉跎(cuō tuó)恪尽职守(kè jìn zhí shǒu)D. 裨益(bì yì)蹉跎(cuō tuó)恪尽职守(kè jìn zhí shǒu)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成绩斐然。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学而不厌(厌倦)诲人不倦(教导)B. 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疲倦)C. 学而不厌(厌倦)诲人不倦(疲倦)D. 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教导)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穿梭。
B. 他工作勤奋,就像蜜蜂一样。
C. 他勤奋工作,就像蜜蜂一样。
D. 他像蜜蜂一样勤奋工作。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B.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C.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D. 他问我,你明天有空吗。
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做事总是一板一眼,从不马虎。
B. 他做事总是一成不变,从不马虎。
C. 他做事总是一板一眼,从不偷懒。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含答案解析)

上海市金山中学【精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情景默写1.按题目要求填空。
(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下阕首句“______________”;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______________” 。
(2)陆游《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风雨中忆萧红丁玲①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
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
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
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②前天我想起了(冯)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没有自己的了。
他工作着,他一切为了党,他受埋怨过,然而他没有感伤,他对名誉和地位是那样地无睹,那样不会趋炎附势,培植党羽,装腔作势,投机取巧。
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瞿)秋白,在政治生活中过了那么久,却还不能彻底地变更自己,他那种二重的生活使他在临死时还不能免于有所申诉。
我常常责怪他申诉的“多余”,然而当我去体味他内心的战斗历史时,却也不能不感动,哪怕那在整体中,是很渺小的。
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明天,我也许会想到更多的谁,人人都与这社会关系,因为这社会,我更不能忘怀于一切了。
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
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
沪教版高考试卷语文答案

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赤子之心(chì)B. 落英缤纷(bīn)C. 烟消云散(yān)D. 纵横捭阖(bǎi)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B.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增加课外阅读时间。
C. 这个方案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因此,它一定能够顺利实施。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美丽的彩虹像一座七彩的桥梁,连接着天空和大地。
B. 小明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他的回答总是那么准确无误。
C. 那个山洞深邃幽暗,仿佛藏着无数的秘密。
D.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让人陶醉。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句式正确的一句是()A. 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B. 她是那么美丽,令人难以忘怀。
C. 你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D. 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答案:A5.下列各句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A. 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都去公园跑步、打太极拳。
B.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小说和历史。
C.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但他从不骄傲。
D. 他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听音乐。
答案:C二、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句名言概括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
年轻时,他遍访名士,结交贤才,广交朋友,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开始辅佐刘备,任蜀汉丞相。
在位期间,他励精图治,推行法治,整顿吏治,使蜀汉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他亲自领兵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6分1.(4分)根据提示填空。
(1),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二章》)(2)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老子四章》中“,”两句说明:个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才能长久,身没而道存的人才是真正长寿。
(《<老子>四章》)2.(2分)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①让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②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③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传承下去④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⑤需要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A.②④⑤③①B.④②①③⑤C.④①③②⑤D.②④①③⑤二、阅读54分(一)3.(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67年,格赖斯在哈佛大学发表以“逻辑与会话”为主题的讲演,提出了会话的交际合作原则。
其总则亦称“合作原则”,你要依据你所参与的谈话交流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使你的会话贡献符合这种需要。
仿照康德把范畴区分为量,格赖斯提出了四组合作准则:①数量准则:在交际过程中给出的信息量要适中,不能缺少,也不可过多。
②质量准则:力求讲真话,不说虚假信息或缺少适当证据的东西。
③关联准则:说话要与已定的交际目的相关联,不能说与话题无关的话。
④方式准则:说话要意思明确,表达清晰、有序,避免晦涩、歧义、啰嗦。
但格赖斯指出,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是都严格遵守这些规则的(1)“故意说谎”,即说话者故意违反准则且设法让对方不能察觉,交际不能成功进行。
(2)“无可奉告”,这种情况在记者采访、审讯犯人时经常遇到。
(3)“规则冲突”,但是若遵守一条准则,就会违背另一条准则。
这常常发生在质量准则和数量准则之间。
(4),而又能够被对方所觉察。
在此情况下,听者能够从话语中推导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复习卷一·答案秋水1、周战国道老子老庄《庄子•外篇》2、欣然自喜望洋兴叹井底之蛙贻笑大方3、(1)“辨”,辨认(2)“虚”同“墟”,所居之地(3)“卒”同“萃”,聚集(4)“豪”同“毫”,动物身上的细毛4、(1)时,名词作状语,按时,按季节(2)东,名词作状语,朝东(3)面,名词作动词,面对着,面向(4)少,形容词意动,以……为少;轻,形容词意动,以……为轻5、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听说了很多道理,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
(句式填写3,百1,莫1,若1,倒装翻译1,判断翻译1)(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被动句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句式填写1,长1,大方之家1,被动翻译1)(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 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判断句 )对井蛙不可以和它谈论大海,是(由于它的眼界)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
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以和它谈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
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
(句式填空2,语1,拘1,虚1,笃1,时1,曲士1,被动翻译1,判断翻译1)(4)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 介词结构后置句 )天下的水,没有哪个比大海更广大的。
(句式填写1,莫1,倒装翻译1)(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正存念会被人看少(认为少),又凭什么能自满呢?1、《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是一篇议论文的文章(文体)。
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因为他热爱西方古典音乐与文学。
B.因为他懂得艺术的伦理价值。
C.因为艺术比科学更具永久魅力。
D.因为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种作用往往超过科学家。
解析: 爱因斯坦认为,文学艺术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他确信:“个人的生命只有当它用来使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优美时才有意义。
”而伟大的艺术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胜过科学。
也许这便是他对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的原因。
答: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告诉我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残缺的。
(2)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
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答: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
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必需的,那么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满足的途径。
5、文章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试分析“造就爱因斯坦”需要哪些因素。
答案: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
(阅读第11到第12自然段,分析概括,抓住关键词句得出结论。
)说数1、第1自然段文中说“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归纳“零”的意义:①零是一切数的基础②零是进位制的前提③零具有运算功能2、文中一首诗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率绵绵无绝期”是化用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里面的句。
原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诗中“永葆常新”具体指的是圆周率的小数既不循环,也不终结,包含无限信息。
3、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引用化用/分类别。
4、比较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作用。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语言的准确性(2)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
语言的形象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以俟君子( sì )莫春者( mù )端章甫(fǔ)夫子何哂由也(shěn)浴乎沂( yí )风乎舞雩( yú)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在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鼓,弹奏,名词用作动词。
希,通“稀”。
(3)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4)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吹风,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 )A.如或知尔(如果,假如)因之以饥馑(加上,接连)B.不吾知也(了解)由也为之(由于)C.鼓瑟希(弹奏)且知方也(方向)D.何伤乎(妨害)舍瑟而作(讲话)解析:B项中“由”是指子路;C项中“方”指“道理”;D项中“作”是指“站起来”。
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B.鼓瑟希,铿尔。
译文: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停了下来。
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译文:又有什么妨害呢?也不过说说对此的志向罢了!D.夫子何哂由也?译文:您笑的理由是什么呢?解析:B项中的“铿尔”是“立即停下来”;C项中“其”的意思是“各自”。
D项中的“由”是指子路,而非“理由”。
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B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孟子是孔子的学生。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书,冉有、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
C.“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反映了孔子的唯物主义思想。
D.“克己复礼”是孔子的言论,说明孔子只有守旧的一面,没有革新的一面。
解析:A项孟子的老师是子思;C项“唯物主义思想”不当,应当是“对鬼神的态度”;D 项孔子有革新的一面。
6、你认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有怎样的性情?子路自信而直率,冉有谦虚谨慎,公西华更加谦逊,曾皙从容有礼。
7、孔子一生积极进取,但本文中他却与“贪玩”的曾皙志向一致,这应如何理解呢?这与孔子的治国主张“为国以礼”“施政以仁”有关。
他认为“仁”是根本,“礼”“乐”是实现“仁”的手段,并说:“人而不仁,如理何。
”并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消极的“仁”,只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修己以安百姓”的“仁”才是“仁”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尧舜一样的“圣人”境界。
8、文中气氛和谐,孔子的学生各抒己见,那么文中都体现了哪些在今天依然很有价值的教学原则?(1)孔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2)孔子善于启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3)孔子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强调为人谦虚谨慎,既教书又育人;(4)因材施教,教学民主,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
楹联1、含义:楹联一般指对联。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2、按用途分类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
(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
(旅店)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3、要求(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3、对联(4)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
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
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5)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