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囚歌教学设计汇编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能够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仿写、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主题等方面的知识。
讲解诗歌的写作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内容、主题、写作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1. ◦ ◦ ◦2. ◦ ◦ ◦3. ◦ ◦ ◦ 1. ◦ ◦ 2. ◦ ◦ 1. ◦ ◦ 2. ◦ ◦ 3. ◦ ◦4. ◦分析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仿写法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写作技巧和风格,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烈士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革命烈士?他们有哪些英勇事迹?引出课题《囚歌》,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囚歌》教学设计(详案)
《囚歌》教学设计2教学准备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4分钟)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七单元“尊严”。
同学们会读这个词吗?当老师写下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神圣感,一起读一读。
你能用“尊严”组个短语或说一句话吗?(1—3生)简单评价:是的,尊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甚至超越生命。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父亲叶挺遭到国民党长期无理拘押。
这首《囚歌》,浓缩着他对牢狱生涯的体验和对生命、自由及尊严的悲壮思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尊严”的诗歌。
(出示课题:《囚歌》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3.解析“囚”字。
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就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诗歌里的“囚”是指的哪里吗?(关押革命者的牢房,渣滓洞)“囚”的人是谁呢?(叶挺,革命者)4.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叶挺,板书)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叶挺将军的资料和诗歌创作背景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叶挺将军?(一生答)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谁再来简要地说一说。
(一生答)教师简单评价。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
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叶军长受尽了折磨。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耍尽了手段,可叶挺坚贞不屈。
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把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
在那里,叶军长受尽折磨和迫害,过着非人的折磨。
更使叶挺苦恼的是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他越想越气,越想越怒,因而,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正气浩然的《囚歌》。
)思考: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组讨论)7.指名回答(1—2生)。
好,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囚歌》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
了解《囚歌》的背景和主题
理解《囚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分析《囚歌》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囚歌》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囚歌》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相关的文学资料和批注
教学步骤
步骤一:《囚歌》的背景和主题
教师向学生介绍《囚歌》的背景和主题,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二:《囚歌》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囚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例如对自由的渴望、对困境的反抗等,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
步骤三: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师讲解《囚歌》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效果。
步骤四: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囚歌》的文学鉴赏活动,例如朗诵、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囚歌》背景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囚歌》情感和意义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学生对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的展示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组织学生进行其他诗歌的鉴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叶挺将军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叶挺将军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和主题,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2. 朗读法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分析法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象征手法和隐喻,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4. 讨论法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欣赏法欣赏法: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朗诵、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叶挺将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叶挺将军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叶挺将军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出课题:《囚歌》。
2. 讲授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断句。
让学生默读诗歌,思考以下问题:诗歌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诗歌的第一节写了什么?诗歌的第二节写了什么?诗歌的第三节写了什么?诗歌的主题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让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结构、象征手法和隐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囚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囚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囚歌》的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囚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诗歌: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对《囚歌》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如热爱祖国、珍惜自由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囚歌》原文。
2. 课件:教师准备的相关课件。
3. 视频资料:关于《囚歌》的背景介绍视频。
4. 课外读物:推荐学生阅读与《囚歌》相关的诗歌作品,扩大知识面。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囚歌》与其他囚禁题材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囚禁情节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以《囚歌》为灵感,创作自己的囚禁题材的诗歌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背诵《囚歌》: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囚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堂观察: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作业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心得体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
九、教学调整1. 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囚歌》公开课教案
《囚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囚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分析诗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叶挺将军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囚”的含义,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革命烈士英勇就义的视频,营造庄严的氛围。
(2)提问学生:“当你们看到这些革命烈士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时,你们有什么感受?”(3)引出课题《囚歌》,介绍作者叶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
3、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囚”“为人进出的门”“为狗爬出的洞”等词语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选择“紧锁”而不是“关闭”?“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决心?(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4、体会情感(1)让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节奏和意象等方面分析诗人的情感,如愤怒、坚定、不屈等。
(3)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5、分析手法(1)讲解诗歌中运用的象征手法和对比手法,如“人”与“狗”、“门”与“洞”的对比,让学生体会这些手法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自由”有什么不同的含义?(3)让学生模仿诗歌的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囚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能够背诵并默写《囚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囚歌》的作者、创作年代和背景。
分析诗人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感状态和思想倾向。
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囚歌》的诗歌形式、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诗歌的整体布局。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和意象的解读,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囚歌》的主题思想和诗歌形式。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诗歌中深层含义的解读和理解。
诗歌创作技巧的应用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对《囚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创作的意义和价值。
2. 诗歌阅读与分析:让学生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词语和意象解读: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读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囚歌》,并默写其中的重要句子。
要求学生根据《囚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一次诗歌创作练习。
2. 评价:通过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评估学生对《囚歌》的掌握程度。
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囚歌》的主题和形式。
2.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囚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品味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囚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5.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对诗歌进行深入剖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情感体验: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囚歌》。
2. 写一篇关于《囚歌》的读后感。
3. 调查了解我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状况,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囚歌》的背景,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感受到了诗歌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历史图片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囚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
4. 情感教育:结合诗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囚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3.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囚歌》的作者叶挺将军,介绍其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思考“囚歌”二字的含义。
2.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囚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如“破晓的曙光”、“铁窗的风”等,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语言,如“我将用我的热血,为你写下这首囚歌”等,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
4.深入理解(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在囚禁中仍坚守信仰的崇高精神。
(2)讨论诗歌中所体现的革命精神,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课堂小结(2)回顾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
四、作业布置1.背诵《囚歌》。
五、评析1.本节课以叶挺将军的《囚歌》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学过程中,注重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课堂小结部分,强调诗歌的核心价值,引导学生将诗歌精神融入现实生活。
5.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注意这里‘破晓的曙光’是如何在囚禁的阴霾中显得格外明亮?你们能感受到作者在描述这个景象时的情感吗?”通过这样的提问,让学生深入感受形象描绘的力量。
2.对于诗歌的语言特色,教师可以这样解释:“‘我将用我的热血,为你写下这首囚歌’这句话中的‘热血’一词,你们觉得它仅仅是指血液吗?它在这里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理解语言的深层意义。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
《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优秀6篇《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篇一执教场合:吴江市垂虹之秋5位省特级教师示范课教学活动执教地点:吴江市松陵中心小学三楼多功能教室执教班级:五(1)班执教时间:2006.10.20上午第二节课前准备:1.备高亮度实物投影仪一台及教鞭、粉笔。
2.学生自带文具、字典或词典。
3.复印自选教材,上课后现场分发给学生等。
一、教学目的(一)帮助学生基本完成对全诗内容及主题的读、议、背、悟。
(二)注重发展学生自觉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有机合作的品质和能力。
二、教学方式自学互议评点追问讨论答辩小结等伺机推进;范读散读齐读默读点读试背背诵等交互联动。
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段:导入我们大家都要懂得尊重自身(板书),勇于承担责任(板书)。
革命先烈叶挺(板书)军长就切切实实地做到了这一点。
他具有为了正义,决不在敌人面前低头的高尚人格,他愿以牺牲自己生命的代价承担起为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而奋斗的光荣责任。
叶挺军长离开我们已经60年开外了,但人们始终崇敬他,永远怀念他!今天,高老师就陪大家一起来学习叶挺军长64年前写的一首诗《囚歌》(板书)。
第二时段:以老师的提问生成学生的提问看了这题目,你已经想到了哪些问题?【备案:①掌握囚字的音、形、义。
②理解囚歌一词的到位意思被关押在敌人牢房中的革命者写下的一首诗。
】第三时段:展开中心环节㈠分发并投影讲义后,教师范诵全诗。
㈡组织师生间的多边活动。
1. 布置3项任务:①看讲义左边的照片,认识叶挺军长;②读照片下的简介和说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地方,自己查字典等化解;③想办法把全诗读准、读顺、读得尽可能好一些。
2. 扼要了解看简介和说明后的情况叶挺军长被谁关押、什么时候被关押、被关押在哪里、被关押了多少个年头?《囚歌》一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写在何时、写在何处?3. 点读、齐读全诗,适当评点。
4. 要求学生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可以问同学、问听课的老师。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
学生能够背诵诗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珍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节奏。
背诵诗歌,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认识到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朗读法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语调。
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和改进。
分析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法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进行诗歌创作。
1. ◦ ◦ ◦2. ◦ ◦3. ◦ ◦ 1. ◦ ◦ ◦ 2. ◦ ◦ 1. ◦ ◦ 2. ◦ ◦ 3. ◦ ◦4. ◦ ◦5.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革命者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革命者为了什么而奋斗吗?讲授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讲解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语调。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互相评价和改进。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课堂总结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强调自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
《囚歌》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
《囚歌》公开课教案优秀10篇《囚歌》公开课教案篇一《囚歌》教学反思《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表现为壮美,一种使人迥畅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压抑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
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出来。
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抒情诗教得有情。
为此,教师必须进入角色,即把自己变成叶挺。
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情感美。
我还要求自己,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诗,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炼、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囚歌》的形象美。
一句话,在《囚歌》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审美教育。
本诗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在多重朗读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气概,并为之而感动。
在对诗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他们能结合看过的影片、读过的故事较为准确地理解。
比如学生谈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卖友求荣的人。
但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这些我在教学前预想得还不够,因此课堂上实施时,有困难。
《囚歌》一课教学反思(转摘)经过认真挖掘教材,根据大纲要求,我把教学目的的任务确定为: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这是教学目的和任务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初步能力。
这是教学目的中的知识能力教学因素。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技能,这是教学目的中的技能技巧训练因素。
在上述目的任务中,理解课文是重点。
因为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了,思想教育的目的也就同步达到了,朗读训练也有了比较坚实的感情基础。
所以我安排了较长的教学时间突破这个重点兼难点。
诗歌是以形象,精炼,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的,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囚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囚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囚歌》的内涵。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不屈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囚歌》。
(2)理解《囚歌》的背景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囚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领悟作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英勇不屈的精神。
(2)欣赏《囚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囚歌》的作者、背景及历史意义。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囚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囚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囚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其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交流对作者精神的敬佩之情。
5.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囚歌》的现实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互相启发。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囚歌》的文学价值和作者精神。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囚歌》。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囚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展示历史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囚歌免费优秀教案
囚歌免费优秀教案教案标题:囚歌免费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囚歌》这首歌曲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合唱团队合作演唱《囚歌》。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囚歌》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主题,解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播放《囚歌》的音频,让学生先欣赏一遍。
主体:3. 分发歌词给学生,让他们跟随歌词再次听歌,同时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4. 与学生一起讨论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引导他们思考歌曲中的主题和信息。
5.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词,分析并解释其意义。
6.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与全班一起探讨。
活动:7. 组织学生形成一个合唱团队,分配不同的声部。
8. 通过练习和排练,指导学生学习各自的声部,并合作演唱《囚歌》。
9. 进行多次排练,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总结:10. 学生进行表演,演唱《囚歌》。
11. 进行反思讨论,学生分享他们对演唱过程的感受和体会。
12. 总结学习成果,强调音乐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发展音乐兴趣和能力。
教学资源:1. 《囚歌》的音频和歌词。
2.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3. 合唱排练的指导材料和音频。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囚歌》歌词的分析和解释。
2. 学生在合唱团队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和情感传达。
教案扩展:1. 邀请音乐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对《囚歌》的背景和主题有足够的了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合唱团队的活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3. 确保教学资源的准备和使用,以便顺利进行教学活动。
囚歌(说课稿)
囚歌(说课稿)囚歌(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第19课《囚歌》。
本课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革命者在敌人的严密监控下,仍然坚定信仰,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者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深刻理解革命者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革命者在困境中的英勇斗争。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探讨革命者坚定信念、英勇斗争的精神。
4. 讲解与展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囚歌人物:革命者情境:抗日战争时期,敌人监控下精神:坚定信念,英勇斗争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革命者在困境中的英勇斗争精神。
答案:革命者在困境中坚定信念,勇敢面对挑战,不畏艰险,英勇斗争。
2. 请谈谈你从本节课中学到的启示。
答案:本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革命者的英勇斗争精神,激励我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定的信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人物形象,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关课文囚歌的传统讲读教案设计及评析
一、教案设计概述教案名称:《囚歌》传统讲读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囚歌》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叶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囚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囚歌》的内容理解。
2. 叶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囚歌》的深层含义解读。
2.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评价文学作品。
教学准备:1. 课文《囚歌》全文。
2. 关于叶挺的生平介绍资料。
3. 文学鉴赏的相关理论资料。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叶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 内容理解(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囚歌》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 文学鉴赏(10分钟)教师讲解文学鉴赏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分析《囚歌》的艺术特色。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课后作业1. 请学生整理《囚歌》的笔记,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请学生思考《囚歌》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囚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全面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叶挺被捕入狱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氛围。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囚歌》教学设计
《囚歌》教学设计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含义,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正义的追求。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表达的情感,体会革命者的崇高气节。
1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生字词和诗歌的结构。
132 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革命故事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出《囚歌》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2 初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43 背景介绍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44 诗歌分析1441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门”“窗”“狗洞”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1442 解读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1443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富有力量等。
145 朗读感悟学生再次朗读诗歌,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节奏、语气和情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14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461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462 你从诗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147 课堂总结教师对诗歌的主题、艺术特色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148 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其他革命诗歌或相关作品,进一步感受革命精神。
15 教学资源15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
《囚歌》教学设计4篇
《囚歌》教学设计4篇《囚歌》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叶挺将军坚贞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人在“爬出来”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两者中的选择,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收集有关革命烈士事迹材料。
2.收集叶挺将军的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3.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具准备CAI课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叙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可是你们知道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毒刑拷打,坚贞不屈。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你能说出几个吗?(课件展示革命先烈图片,像放电影似的逐个从屏幕中走过,配乐)看见他们,你们有什么感受?2.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课文。
(师板书课题)(课前我引导学生收集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材料,了解诗的写作背景,缩短诗歌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课上,借助课件,配乐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引导学生谈感受,同样是为了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本诗的距离,让学生进入生动的情景中。
)(二)释题,介绍作者1.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
“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中国的汉字充满着魅力,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
通过让学生观察“囚”字的字形,推断出它的字意,让学生从字形上,解决诗歌题目的含义,与课题对话。
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吗?用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和你了解的知识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准生字新词。
(2)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叶挺将军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播放图片,音乐配合:同学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多少革命先烈面对毒刑拷打,坚贞不屈。
在那皮鞭的嘶咬、烈火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之中,正义与邪恶进行着殊死较量。
虽然他们的生命失去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永存。
如今在渣滓洞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保留着叶挺将军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囚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囚”是本课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带读。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囚”的字音。
3.释题:这首诗名叫“囚歌”,谁能说一说“囚”是什么意思?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失去了自由。
“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让人失去自由。
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板书:失去自由。
4.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叶挺,关于叶挺你了解多少?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资料,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生汇报)他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
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带领“叶挺独立团”,为第4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
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叶挺被蒋介石非法扣押,长达五年之久。
这五年是叶挺经历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
孩子们知道叶挺被扣押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的吗?1945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重庆歌乐山设置了大大小小10余座监狱。
其中取名为渣滓洞的一座监狱,就因为有无数的革命者在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被人们称为“活棺材”。
在那里,革命战士经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惨绝人寰的毒刑。
就在那皮鞭的嘶咬、烈火的焚烧、鲜血的飞溅之中,正义与邪恶进行着殊死较量。
叶挺将军当时就被扣押在渣滓洞中的二号牢房。
在这间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到处是恶心的小虫飞来飞去,房间里时时夹杂着一阵阵令人作呕的霉臭味……叶挺将军在这样的房间一直没有动摇过。
在1949年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放火焚烧了这里的男牢房,囚禁其中的许多革命战士被活活烧死。
生命烧掉了,但革命者的精神是永远也烧不掉的。
就在这里,就在这间牢房的墙壁上还永久地留着一首叶挺将军写下气吞山河的《囚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讨论的方法,自主解决生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囚歌紧锁敞开活棺材3.读整首诗。
(个别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刚才我们说到“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起来,让人失去自由。
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有两个“自由”,它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赶快到书中画一画,读一读,找一找,谈谈你的感受并作好批注。
2.第一个自由(第一节)(1)谁来说一说?(我是从第一个自然段这句话找到的:生读。
第一个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有充当叛徒,出卖革命,才能得到的自由。
)找2个人谈。
(2)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谈一谈。
(3)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4)理解“人”与“狗”分别指什么?(人:坚定的革命者。
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门”指革命者坚持探求革命真理的道路,“洞”指叛徒背叛革命、放弃尊严的道路)所以这个“自由”是建立在出卖革命,充当叛徒的基础上得到的,所以不是真正的自由。
(5)我们这样想,敌人又是怎样对待“人”和“狗”的呢?(对待革命者是监禁迫害,对待叛徒是给予所谓的自由。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从“紧锁”和“敞开”看出来)这是一组什么词?(7)一个“紧锁”,一个“敞开”敌人的目的是什么?(腐蚀革命战士的灵魂,消磨革命战士的意志,诱惑革命战士投降。
)这是个什么句子?引导分析对比句(“人“与狗”、“门”与“洞”、“紧锁”与“敞开”形成对比。
对比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分男女生比较读这两句。
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作者对叛徒怎样的感情?(极度厌恶和痛恨)那与之相对应的“人”又指什么人?(革命者、真正的人)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敬佩、崇敬)读出这种感受。
(8)还有吗?接着汇报。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国民党反动派)你能从“高叫”这个词能想象出敌人是怎样的一副嘴脸?他们阴险恶心地叫什么?(爬出来吧,给你自由!)(11)理解“爬”的意思(卑躬屈膝,不要尊严)这“爬”是真的爬吗?而是什么意思?假如你就是诱惑革命者的敌人,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试一试。
(12)齐读这首诗歌。
过渡: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敌人要给的“自由”和叶挺想要的一样吗?(不一样)那叶挺要的是怎样的自由?谁来说一说?真正的自由,革命胜利了,人民获得了解放,人民当家作主,获得了真正的自由1.理解“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的意思吗?分两组比较读这两句话。
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哪个句子更好?再带着体会读,读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读出坚定的语气。
用上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加体会到了叶挺将军宁死不屈的决心。
)让我们引读:是啊,如果不屈服死路一条,对这一点叶挺是深深的知道,但是他无数次的问自己-----------读叶挺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他心中一直明白一个道理 ------读9.看来敌人用“自由”来诱惑革命者,根本无法达到让革命者投降的目的。
此时,你觉得敌人还有可能用哪些办法让革命者投降?(学生充分想象)(7)是啊,当敌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用死亡相威胁。
当年蒋介石派叶挺军校的同学去劝叶挺投降,叶挺不但没有同意,而且还把眼睛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接着蒋介石又让叶挺的亲人去劝降都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他只有亲自出马。
威胁叶挺说:“你服从我,你一定可以得到成功。
不然你就算完了。
”而叶挺却回答到:“我不能这样做,你枪毙我吧!”过渡:不管是敌人威逼还是利诱。
叶挺最终的选择是什么?(宁死不屈)能换个词吗?(换词宁当玉碎不屈不挠至死不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样的革命者会得到------(生:永生)(板书:失去自由得到永生)过渡:既然不能得到所渴望的自由,那么叶挺将军情愿选择――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让我们齐声朗读第三小节,体会叶挺将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者的尊严。
再来谈谈你的感受1.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思考“永生”的意思。
永生”什么意思?(指虽死犹生,浩气永存,精神不朽)2.是啊!有的人死了,他的一切就随着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而有的人死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因为他们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鲜血都交付给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
他们为了国家、人民不惧煎熬、不惧死亡。
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个希望、有个信念——“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他们盼望哪一天?3.“有一天”是哪一天?师:就是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也就是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的那一天。
本小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活棺材”(不仅指牢,更指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地下的烈火”(指革命的力量)理解这小节。
(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4.①是啊,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所以,叶挺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读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读7.就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叶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地与敌人进行斗争。
三、课文延伸同学们,除了叶挺你还知道哪些像叶挺这样誓死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如:刘胡兰、王二小)简单说8.根据学生的回答融入下面一段话,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边说边放图片。
小萝卜头,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烈士。
当他一岁的时候便和爸爸、妈妈一起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睡的是潮湿的牢房。
吃的是有毒的米饭。
以至于他长到八、九岁时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身体也长成了一个头大身细的畸形儿童。
就是遇害时,他也仅仅只有9岁。
江姐:中国人民心中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许多名言曾激烈了无数人的心。
当她受刑时就曾说:“严刑拷打算得了什么!竹签子毕竟是竹子做的,而我们共产党员的意志却是钢铁!”烈士陈然受尽种种酷刑,始终坚持所有全部是他一人所为——他决心牺牲自己,保护组织和同志们,特务们用威胁利诱的办法要他写自白书,陈然拿起笔,写下了惊天动地的诗篇——《我的“自白”书》:写下《我的“自白书”》的陈然:师生配合读,在国际歌的伴奏下配乐。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夏明翰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9.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革命而英勇献身。
他们的名字也永远地留在了这烈士名册里,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让我们齐读整首诗歌。
四、总结1.拓展;孩子们读了这首诗,面对叶挺画像,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应珍惜革命先烈们为鲜血与生命为我们换取的幸福生活,表表你的决心:学习革命先烈们坚定自己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沿着梦想前行,学习上的苦我们不怕,生活上的苦我们笑着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在我们坚定的信念面前都算不了什么。
一切的磨难我们都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豪情面对。
让我们一起努力,坚定心中的信念朝梦想前行吧3.说的太好了!同学们,一首歌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可歌可泣的年代,正是有了这样无数个宁死不屈的先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捍卫尊严,重于泰山,勿严失。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望珍惜。
五、板书设计《囚歌》叶挺失去自由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