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基本原理及相关快速检测技术(上课版)

合集下载

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了提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制定一份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人们的心,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快速、准确的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保障食品安全。

2.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分类

(1)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2)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技术、免疫传感技术等。

(3)电化学技术:包括电化学传感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等。

(4)质谱技术:包括气相质谱、液相质谱等。

三、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

1. 样品处理方法

(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2)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浓缩、净化等。

2. 检测方法

(1)光谱技术的应用:通过光谱仪器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

(2)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利用生物传感器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3)电化学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

(4)质谱技术的应用:利用质谱仪器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四、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

1.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

通过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保障人们的健康。

2. 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

食品中的添加剂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及时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食物中毒及快检

食物中毒及快检

正确储存食物
将食物存放在适当的温度 下,并遵循“先到期的先 用”原则,以确保食物新 鲜。
使用安全的饮用水
确保家庭饮用水安全,避 免饮用可能受到污染的水。
食品安全的社区防护
强化食品安全教育
01
通过学校、社区活动和媒体等途径,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
识和意识。
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02
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并确保
大量饮水
适当饮用温开水可以稀释毒素,加速代谢,缓解症状。
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
拨打急救电话
如出现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休克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心肺复苏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维持生命体征。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清除呼吸道异物、 给予氧气吸入等。
其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
03
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Part
04
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通过化学反应对目标物进行定性 或定量检测。
生物传感器法
利用生物传感器将生物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实现对目标物的快速检测。
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发生 食物中毒,可能与免疫力 和抵抗力较低有关。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应用
• 包装材料 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 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即包括金属、塑料 、玻璃、陶瓷、纸、竹本、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又包括涂料、粘合剂、捆扎带、装 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
4 比色测定技术
• 我国农产品中化学有害物质和食品中添加剂 的快速检测大都采用比色法,通过试纸或试 管中被检测样品的溶液颜色变化实现样品定 性或定量检测。
二 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分类 及测定原理
1、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为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 室快速检测
• 实验室快速检测着重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 仪器设备对检测样品进行快速定性与定量
• 重金属 指相对原子量较大的金属元素,比如汞、铅、镉等, 砷也可算重金属,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金属。通常来讲, 重金属对人都有毒害作用。
• 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是指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危害人类 或其他生物生命过程的一类活性化学物质。毒素本身可能是生 物体有意合成的生物合成产物,也可以是体内代谢过程的废弃 物,还有是从其食物中吸收、蓄积或改造而成的。
• 添加剂 泛指为提高化工产品质量、性能和使用效果的配合料 或辅助料,添加到产品主要原料当中,从而改善产品性能。主 要用于印染、食品、饲料等行业。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定义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 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 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 一定的毒性。

食物中毒PPT课件

食物中毒PPT课件

3 虚证 [临床表现]伤阴者,吐泻频繁,口渴引饮,目 眶凹陷,声嘶,尿少或闭,舌质干 红,脉细数;或吐泻频剧,神志模 糊,汗出身凉,四肢厥冷,气短声 怯,舌质淡,脉微欲绝,至数不清 [治法]养阴益气,回阳古脱。 [处理] ①方药:生脉散。 ②中成药:生脉饮,参附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参脉注射液。 ③针灸:艾灸神阙15分钟~2小时。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
(四)
食物中毒的分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的资料都表明, 微生物污染食品是最重要的食品卫生问题, 细菌性食物中毒无论从发生的起数和人数 都是占第一位的。
根据不同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理可把 细菌性食物中毒分为中毒感染和毒素中毒 两类。
①中毒感染型:是指食入含有大量活菌的食 物,由病原菌直接作用于肠道而引起的中毒。如 沙门氏菌属中的某些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
[急救处理]
一、常规处理
1. 阻止毒物吸收。 2. 注意检测血压、心律、呼吸及神态状况。
3. 使用利尿剂,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除。
4. 迅速开通静脉通道,给予积极的支持疗法。
二、辨证救治
1 实证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脘腹胀痛,腹泻,甚则呕血、便 血,舌质深红,苔黄腻,或花剥苔,脉弦数 [治法] 和中解毒 ,健脾和胃。 [处理] ①方剂:小承气汤 ②中成药:藿香正气丸,香连化滞丸,清开灵注 射液。 ③针灸:取合谷、中脘、足三里、内关穴,腹痛 者,加针气海穴,用泻法。 ④其它疗法:大黄、槐花、黄芪,水煎至 200~300ml,保留灌肠,每日1~2次

食物中毒常用分析技术 PPT课件

食物中毒常用分析技术 PPT课件

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1 食物中毒的现场调查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是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进行 全面调查,细致研究,综合分析的过程。在调查中要注意透过现象看 本质,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动态观察,使调查逐渐深化、完整。 1.1 调查的目的 (1)确定是否有食物中毒,是哪种食物中毒? (2)查明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致病因素和污染的条件。 (3)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防止中毒继续发生。 1.2 调查的方法和内容 (1)首先向单位负责人或知情人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和经过,吃过 哪些食物,进食人数,中毒人数,中毒发展的趋势,以及采取的紧急 措施等。 (2)向在现场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详细地了解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 病情变化过程,抢救后的效果。
3.3 确定食物中毒的种类 ( 1 )根据引起中毒的食品种类分析:中毒食物如为腐烂 的蔬菜发生的中毒,则应考虑亚硝酸盐中毒;吃了发芽土 豆为龙葵毒中毒。 (2)根据潜伏期的长短进行分析 亚硝酸盐、有机磷、砷化物、磷化锌、发芽土豆、苦杏 仁、生物碱等中毒,潜伏期短,食后可能有几分钟到几小 时内发病。敌鼠钠盐等中毒,潜伏期较长,一般进食后1~ 3天内发病。 3)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分析:亚硝酸盐等中毒主要表现 为缺氧症状;砷中毒则有喉头烧灼感,剧烈腹痛,黏膜组 织广泛出血等;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 状等;敌鼠钠盐中毒,以鼻出血、呕血、尿血为突出表现。 在分析临床表现特点时,要注意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 弱等对病情轻重的影响,如轻型病人可能不出现中毒的全 部症状,而极重病人则往往因病情严重而掩盖了中毒特点。

食物中毒采样与检验ppt课件

食物中毒采样与检验ppt课件



传染源:被病原菌感染的动物或人 传播途径:通过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 的食物 人群易感性:普遍,无病后免疫力,可重 复感染 流行特征:夏秋季高发;病例可散发或爆 发流行;发病急,时间集中,潜伏期短; 有共同进餐史;症状轻重与进食量有关。
11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感染型
细菌污染食物在条件适宜时大量繁殖,人食 入大量活菌的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 的中毒。 细菌毒力、细菌污染程度、进食量多少、人 体抵抗力等因素与症状轻重直接相关。 较少引起败血症或严重毒血症,病程较短 (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27
食物中毒采样方法--剩余食品



餐桌上病人吃过的最好。无菌操作用灭菌镊子夹取 置于灭菌容器。 用灭菌盐水冲洗盛装过可疑中毒食物的容器,收集 洗涤水置于灭菌容器或使用沾有灭菌盐水的棉拭子 涂抹盛装过可疑中毒食物的容器,置于盐水管内。 体积较大的肉食、鱼类 表面消毒后取内部采样 半成品和原料 罐头:直接采样或取空盒送检 无剩余食品时,采集餐厅48小时留样食品

20
现场调查主要物品清单
防护用品 白色工作服或隔离衣、医用手套、口罩等 调查用表 食物中毒个案调查表、卫生监督文书、采样 单等 取证工具 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 其他相关专业参考资料

21
食物中毒采样目的

化学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

化学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

化学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

化学性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by-chemicals)是指摄入了含有或污染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食品或将其误作食品摄入后,浮现的非传染性的以急性或亚急性中毒症状为主的疾病。化学性食物中毒多为突发公共卫生大事,发生时节不显然;短时光内可能有大量人员发病;多为急性肠胃炎症状,具有中毒症状重,愈后效果差,死亡率高等特点;因为不同有毒化学物质所引起的症状不同,缘由难查,对公众健康危害很大。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迅速检验(rapid assay of chemical food poisoning)是指在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时,采纳一系列迅速检验办法对毒物举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主要目的是尽快查明中毒缘由,为中毒应急处理和救治提供科学依据。一、化学性毒物分类化学性毒物的种类无数,分类办法各异。主要有毒理学分类法和毒物化学分类法。本书根据毒物的普通理化性质、常见来源和用途等举行分类,将化学性毒物分为以下七类。

1. 挥发性毒物(volatile poison)分子量较小,易挥发。频繁的有氰化物、、、和等。 2.水溶性毒物(water-soluble poison)易溶于水,

如强酸、强碱、等。 3.金属毒物(metallic poison)包括某些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频繁的有砷、汞、钡、硒、镉、铬等及其化

合物。 4.不挥发性有机毒物(nonvolatile poison)多为分子量较大、结构较复杂的药物。如国家管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物碱、强

心苷等。 5.农药和兽药(pesticide and veterinary drugs)频繁的

食物中毒原理

食物中毒原理

食物中毒原理

一、细菌中毒

细菌中毒是指由于食用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等。这些细菌会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人体中毒。

二、化学中毒

化学中毒是指由于食用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例如,农药残留、工业污染、食品添加剂过量等都可能导致化学中毒。这些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三、物理污染

物理污染是指由于食品受到物理污染而引起的中毒。例如,食品中混有金属、玻璃等异物,或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到辐射等物理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物理污染。

四、生物毒素

生物毒素是指由于食用含有生物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例如,食用含有河豚毒素的河豚肉、含有蓖麻毒素的蓖麻子等都可能导致生物毒素中毒。

五、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由于人体对某些食物中的蛋白质等成分过敏而引起的反应。例如,海鲜过敏、乳糖不耐受等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六、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由于食物在人体内消化不完全而引起的症状。例如,

食用过量油腻食物、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七、微生物毒素

微生物毒素是指由于微生物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中毒。例如,黄曲霉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都可能导致微生物毒素中毒。

八、药物残留

药物残留是指由于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而使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这种残留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作用,甚至诱发癌症。因此,对动物性食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ppt课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ppt课件
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检测能力不断提高检测灵敏度越来越高残留物的超痕量分析水平已达到残留物的超痕量分析水平已达到l0l077gg检测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化芯片和高速电子器件与检测器的使用检测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化芯片和高速电子器件与检测器的使用使检测周期大大缩短使检测周期大大缩短选择性不断提高高效分离手段各种化学和生物选择性传感器的选择性不断提高高效分离手段各种化学和生物选择性传感器的使用使在复杂混合体中直接进行污染物选择性测定成为可能使用使在复杂混合体中直接进行污染物选择性测定成为可能由于微电子技术生物传感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检测仪器向由于微电子技术生物传感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检测仪器向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使实时现场动态快速检测正在成为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使实时现场动态快速检测正在成为现实现实目前我国基层单位很多快速测技术的应用还只处于定性或半定量水平目前我国基层单位很多快速测技术的应用还只处于定性或半定量水平定量快速分析的小型化仪器是今后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定量快速分析的小型化仪器是今后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架空导线是架空电力线路的主要组成部件其作用是传输电流输送电功率

我国一些单位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装备了一些快速检测车辆,起到了
一定的作用,由于起步较晚,仪器设备应该如何装备以及如何发挥作
用都还有一个过程

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单位装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检测设备,对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第一章绪论

一、快速检测的定义

快速检测没有经典的定义,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即在短时间内,如几分钟、十几分钟,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检测出被检物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测得到的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值,被检物质本身是不是有毒有害物质,由此而发生的操作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

二、快速检测的意义

1.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

2.快速检测是实验室常规检测的有益补充

3.快速检测是大型活动卫生保障与应急事件处理的有效措施

4.快速检测是中国国情的一种需要

三、快速检测的时间概念

理化快速检测: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两小时以内出具检测结果,即可视为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如果方法能够应用于现场,在30分钟内出具检测结果,即可视为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如果能够在10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得到检测结果,可视其为比较理想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微生物快速检测:与传统检验方法相比,能够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其检测结果基本相同或相近的方法,可视为快速检测方法。

四、快速检测方法的主要形式

1 试纸法

1.1 用试纸直接显色来定性并作为限量指示:如农药等。

1.2 用试纸层析显色或层析后胶体金显色来定性或作为限量指示:如苏丹红、瘦肉精等。

1.3 用试纸显色的深浅来半定量:如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等。

2 试管法

2.1 用速测管显色来定性:如毒鼠强、生豆浆等。

2.2 用速测管显色的深浅半定量:如亚硝酸盐、甲醇、二氧化硫等,

比色定量可以是目视,也可以用便携式光度计。

3.滴瓶法:将标准溶液放在滴瓶中,根据消耗的滴数来判定被检物质的含量。如食醋中乙酸、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等。

食品理化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

食品理化检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
LOGO
汞的确证试验
➢升华法:取雷因许氏预试验阳性反 应的铜丝,按砷的确证实验升华法同 样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如呈现黑色光 亮小圆球,表示有汞存在,
➢碘化亚铜法:碘化亚铜与汞作用,生 成橙红色Cu2HgI4,
LOGO
钡的快速检验
方法:硫酸钡沉淀和玫瑰红酸钡沉淀法, 硫酸钡沉淀法原理:硫酸钡沉淀即不溶于任何
⑤ 提两性有机毒物:将“4”提取碱性 毒物后的水溶液,用10%盐酸中和后, 再调pH至8~8.5,加氯仿-乙醇萃取, 两性毒物进入氯仿层
LOGO
原理及步骤
酸性和中性毒物的乙醚溶液
⑥ 将“3”步提取的有机溶液,用5%NaOH 提两次,酸性有机毒物进入碱液,中性毒 物在有机相中
⑦ 将碱性水溶液酸化,有机溶剂提出酸性 毒物
❖沸点低、蒸汽压高的 ❖沸点高、难溶于水的
蒸馏法/扩散 法/顶空法
水蒸气蒸馏法
LOGO
氰化物的快速检验
➢氢氰酸、氰化钾和氰化钠等
➢氰化物的采样:应加碱固定 后密封,并尽快测定 氢氰酸易 水解和与醛反应P213
苦味酸试纸法
快速检验法 普鲁士蓝法
对硝基苯甲醛法
LOGO
苦味酸试纸法
原理:氰化物遇酸产生氢氰酸,氢 氰酸与苦味酸在弱碱条件下作用 生成红色异氰紫酸钠,
≥0.5Kg ≥ 500ml
化学性食物中毒快速检验的程序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及检测方法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用被污染或受细菌感染的食物,导致人体出现

不适或疾病的问题。食物中毒细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并探讨现代检测方法的应用。

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志贺氏菌等。这些细菌在食物中滋生繁殖,产生毒素,食用后会对人

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首先,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它通常存在于鸡蛋、

家禽肉类、生鲜蔬菜和奶制品等食物中。沙门氏菌感染会导致腹泻、

呕吐、发烧等症状。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机构

需要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来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例如,传统的培养

方法可以通过将食物样本放入富含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沙

门氏菌会在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菌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到

初步的检测结果。此外,还有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沙

门氏菌的存在。

其次,大肠杆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它主要存在于肉类、蔬菜和水果中。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腹泻、肠绞痛和发热等症状。

为了准确检测大肠杆菌的存在,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其中,PCR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能够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来检测

大肠杆菌的存在。此外,还有基于免疫学的检测方法,如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ELISA),通过检测食物样本中特定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来进行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细菌。它存在于发酵食品、奶制品和肉类等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呕吐、腹泻和腹

化学性食物中毒分析及其检测

化学性食物中毒分析及其检测

化学性食物中毒分析及其检测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苏丹红等事件,将食品安全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从化学性食物中毒为样本,分析中毒种类,并提出检验方法。

关键字:化学性食物中毒分析检测

一般而言,人体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称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中毒症状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颈、四肢肌肉颤动,有手抖甚至不能站立,头晕,乏力,原有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反应,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电图示s-t段压低与t波倒置。其中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

(一)毒鼠强中毒:毒鼠强毒性极大,对人致死量5-12毫克。一般在误食10-30分钟后出现中毒症状。轻度中毒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口唇麻木、酒醉感。重度中毒表现突然晕倒,癫痫样大发作,发作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

(二)亚硝酸盐中毒:俗称”工业用盐”。摄入亚硝酸盐0.2-0.5克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3克可导致死亡。发病急,中毒表现为口唇、舌尖、指尖青紫等缺氧症状,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自觉症状有头晕、头痛、无力、心率快等。急救处理: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消除毒物;应用氧化型亚甲蓝(美蓝)、维生素c等解毒剂;临床上将美蓝、维生素c和葡萄糖三者合用,效果较好;

以及对症治疗。

(三)农药残留:有叶青菜多清洗有叶青菜上可能有一些农药残留,尤其是冬天的青菜,因为冬天植物相对长得慢,为了提高产量,此时喷洒的农药可能会多一些。症状以胃肠道的症状为主,伴有流口水、出汗多、痰多、肌肉震颤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验

03
结果分析
经过快速检验,成功分离出致病菌,并确定其种类。与国家标准方法相
比,快速检验技术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了有力支
持。
国际上成功应用快速检验技术的案例
案例概述
近年来,国际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对食物中毒事件时, 成功运用了快速检验技术。
检验方法
这些案例中,常见的快速检验技术包括免疫层析法、生物 传感器、微流控芯片等。这些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 准确等特点。
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特殊领域的案例,可以看出快速检验技术的广泛适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5 案例分析
某地食物中毒事件快速检验案例
01
案例概述
某地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疑似由细菌引起。当地卫生部门迅速采取
措施,运用快速检验技术对可疑食物和患者样本进行检测。
02
检验过程
采用免疫磁珠法、质谱仪等快速检验技术,对可疑食物中的细菌进行分
离和鉴定。同时,采集患者粪便、呕吐物等样本,进行同样的检测。
快速检验技术可以在现场对食品进行 快速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 问题,有效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快速检验技 术可以迅速追溯问题源头,为食品安 全监管部门提供有力证据,及时采取 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食物中毒基本原理及相关快速检测技术

食物中毒基本原理及相关快速检测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目标物质结合,通过层析作用显色,达到快速 检测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需仪器等优点,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和 筛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目标DNA片段,达到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目的。广泛应用于食品中病原菌、病毒等的检 测。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快速等优点。
农药残留中毒
农药残留是农产品中常见的污染物, 长期摄入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头 晕、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引起肝 肾损伤。
真菌性食物中毒案例
黄曲霉素中毒
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 常见于发霉的谷物、坚果等食品。症 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时 可引起肝肾损伤。
赭曲霉素中毒
赭曲霉素是由赭曲霉菌产生的毒素, 常见于谷物、豆类等食品。症状包括 呕吐、腹泻、腹痛等,严重时可引起 肾衰竭。
VS
对症治疗
根据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采 取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生素、抗过敏 药物等。
PART 05
食物中毒的应对措施
REPORTING
食物中毒的应对措施
保持食品卫生
注意食品的储存、加工、烹饪等环节的卫生,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定期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REPORT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酶联免疫技术
• 分子生物学技术
• 免疫磁珠技术
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
• 原理
• 根据细菌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可合成和释放
某些特异性的酶,按酶的特性,选用相应 的底物和指示剂,将其配制在相关的培养基 中。根据细菌反应后出现的明显的颜色变化, 确定待分离的可疑菌株,反应的测定结果有 助于细菌的快速诊断。
痉挛,恶心、呕吐、发烧,以及头痛、发汗、口渴等症状。
发病5-6小时后感到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为本病的特 点,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为黏液便和黏血便。该病病后免 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5.诊断依据
(1)符合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主要临 床表现。 (2)从可疑食品、食品容器、病人呕吐物或腹泻便中检出 生物学特性或血清型别—致的副溶血性弧菌。 (3)同一暴发事件中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 (4)从2例及2例以上病例的粪便中分离到“神奈川”试验 阳性的病原体或从可疑食品中分离到相同的大量病原菌 (105CFU/g以上)。 (5)动物实验具有毒性或与患者血清有抗原抗体反应。
IMB的大小和形状的均一性,可使靶细胞迅速和
有效地结合到磁珠上,它的球形结构可消除与不规
则形状粒子有关的非特异性结合,超顺磁性可使磁
珠置于磁场时,显示其磁性,从磁场移出时,磁性
消除,磁珠分散,保护性壳可防止金属微粒漏出。
根据磁珠功能基结合的免疫配基不同分为:包
被一抗磁珠、包被二抗磁珠、未包被的磁珠和包被
非病源检样与病源检样只有一种检出 病原菌时,此检验结果仅供临床与流行病 学诊断参考,其中非病源检样的检验结果 参考价值较大,病源检样只有在同次细菌 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中的多数患者样品中检 出种类、生化和/或血清型、毒素型均一致 的病原体时才有参考价值。
检验结果的判定原则-3
非病源检样与病源检样 只有一种检出 病原
免疫磁珠技术
1.免疫磁珠的性质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IMB由载 体微球和免疫配基结合而成。载体微球的核心为金属 小颗粒(Fe2 O3、Fe3O4),核心外包裹一层高分子 材料(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最外层是功能基层, 2 如氨基(-NH- )、羧基(-COOH)、羟基(-OH)。 由于载体微球表现物理性质不同,可结合不同的免疫 配基(如抗体、抗原、DNA、RNA)。
食源性疾病(food borne disease)

WHO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
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美国CDC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由于食用了受污染的食品或饮料而引起的 疾病”。

联合国粮农组织强调 “食源性疾病是一组重要的传染病和中毒性疾病”。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2.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因子 (1)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direct hemolysin, TDH):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 (2)耐热相关溶血毒素(thermostable related hemolysin, TRH):是一些菌株特别 是KP-菌株的毒力因子。 (3)尿素酶:也有可能是某些副溶血性弧菌的毒 力因子之一 。尿素酶基因(ureC)与TRH基因之间 有一定的联系,在具有致病性的KP-菌株染色体上 可能同时存在尿素酶基因(ureC)和trh基因 。
特点:
(1)患者起病常为暴发性,多数在24-48 小时内相继发病;
(2)同餐者先后出现相似的症状,一般以 胃肠症状较明显; (3)未进同一食品者不发病; (4)停止进食有毒食品后,短期内无新患 者出现。
食物中毒的分类
真菌及其毒 素食物中毒
细菌性 食物中毒 分 类
有毒植物 中毒
动物性 食物中毒
化学性 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 沙门菌 变性杆菌 葡萄球菌肠毒素 腊样芽孢杆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 其它
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
(1)呈爆发性。 (2)潜伏期短而固定。 (3)病程短,病死率低。
(4)有季节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食品变质 食品没有煮熟煮透
生吃食品
食品从业人员
诊断依据
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 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 1996年6月始于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食物中毒。
2002年4月,瑞典司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一项研究 报告指出,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 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国内食品安全情况:
• 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
•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是食物中的
致病因子
• 临床特征为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特点: • 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形式有暴发和散发两种。 • 食源性疾病中的肠道传染病存在人与人之间 的传播。 • 食源性疾病的种类多,潜伏期各有不同。 • 食源性疾病不一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在此之前所有的快速检验方法如PCR、 VIDAS等得到的结果仅供参考。 应注意非病源检样与病源检样检出的 病原体的统一性。
检验结果的判定原则-1
非病源检样与病源检样检出的致病意 义明确的细菌在种类、生化和/或血清型、 毒素型均一致时,可报告为细菌性食源性 疾病事件的病原体。
检验结果的判定原则-2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体摄入了被细菌或其毒素
污染的食品后所出现的非传染
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类型
毒素 (肠毒素)型
感染(细菌 侵入)型
混合型
常见食物中毒病原菌
弯曲菌和沙门菌是2004年澳大利亚最主要的食源 性疾病病原菌; 在美国,主要的病原菌为弯曲菌、沙门菌和肠出 血性大肠杆菌。 1986-1996年我国导致致病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最 多的前5位病原菌由高到低分别为沙门菌、副溶血 性弧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 孢杆菌。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3.流行病学
(1)季节性:夏秋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期。
(2)传染源:感染者。
(3)传播途径:主要经食物传播,带鱼、黄鱼、 乌贼、梭子蟹等海产品带菌率极高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4.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4-48小时不等。一般为10小时左右,最短2-3小 时即可发病。发病急,具有急性肠胃炎的典型症状:腹痛、 腹泻、恶心、呕吐等。初期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或胃部
处理基本程序—报告结果
对检验结果下结论时,应以事实为依据,客 观地作出结论,不能绝对化。 如结果为阴性,应报告为“按XX方法试验, 未检出xx”,而不能报告为 “无”、“0”等字样。
如检验结果为阳性,应注明“用XX方法检 出xx”,而不能作出“XX中毒”或“XX致死” 等结论。
检验结果的判定
应以找到病原体或其毒素为最终结论,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主要包括:
• 食物中毒
• 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 食源性寄生虫病
• 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中毒性 疾病。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定义: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
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
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 疾病。
食物中毒
显色培养基优点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显色培养基的灵
敏性、特异性和选择性都明显优于传统培
养基,且节省时间、人力和资金投入,为 食品微生物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显色培养基缺点
(1)检测混合感染的微生物时,由于非目标菌的竞争作用, 常常会造成目标菌漏检和检测结果假阴性,或由于非目标菌也 存在特异性酶反应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阳性,从而降低了显色培 养基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2)某种细菌不同血清型可能存在特异性酶反应的差异, 结果在显色培养基上出现不同颜色的菌落,还需要辅助观察 或传统生化试验才能对菌株作鉴定; (3)显色培养基中的抑菌剂在抑制杂菌生长的同时可能对 目标菌产生一定的影响; (4)一些显色培养基在检测过程中只能对目标菌进行定性 分析,还不能定量分析。
抗生物素的磁珠。
2.免疫磁珠技术的原理 免疫磁珠的免疫配基可结合活性蛋白质(如抗体),利 用磁珠上的抗体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抗原一 抗体一磁珠免疫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力
学移动,使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达到分离特异性抗原的
目的。免疫磁珠的免疫配基也可借助亲和素一生物素系统与 非蛋白结合(如各种DNA、RNA大分子),用磁珠固相分离单链 法,将磁珠上结合,双链DNA、RNA通过碱性变形处理成为单 股DNA、RNA,可直接快速对PCR双链产物进行分离或对其单链 进行测序。
理的检验程序。
处理基本程序—样品采集

样品的采集:不要求样品的代表性,而强调
针对性,尽可能采集毒物含量最多的部位。
检品最好是中毒者曾经吃过的剩余食物或药 物;其次可取中毒者的呕吐物、胃内容物、 尿液、血液等。
处理基本程序—检测
测定:取样后应尽快测定,测定时尽可
能采用可靠的测定方法,对方法的灵敏 度要求不一定很高,但应简便、快速、 可靠。
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
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
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
增加了196.1%、80.7%、134.1%。 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现状表明, 由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以及疾病散发 是直接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的主要食源性危害。
几种常见的 细菌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病原学
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为 0.3-0.7μm×2-6μm大小,易呈多形态,有弧状、椭 圆状、球状、棒状、荚膜球杆状。菌体两端浓染,一 端有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偶亦 见淡水。在37℃、PH7.7、含氯化钠3%-4%的环境中 生长最好。
食源性疾病
在美国,每年有7,600万病例,导致5,000人死 亡。 1985-2003年,中国食物中毒共发生26,894起, 发病人数722,322人。 目前已知的食源性疾病大约有250多种,大多数 为由生物因素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其中尤以细菌 性食源性疾病最为普遍。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
食物中毒的基本原理 及相关快速检测技术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医检教研室 汪川
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 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 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令人 防不胜防,使食品安全成为一个重要性 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国外重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1986年始于英国的疯牛病 。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使用过某种相同的可 疑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食品后,发 病很快停止。 2、同种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3、潜伏期一般较短。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从中毒食品或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 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 6、未获取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 物中毒。
处理原则
1、及时报告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2、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 3、对中毒食品的控制处理
4、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
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
处理基本程序—现场调查
调查:了解中毒的经过,包括中毒的时间、原因、 人数、和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中毒前摄入过何种食 物、同食者的症状等。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特征或有毒物质 的理化性质,初步判断出病原的可能类别,拟定出合
检验结果的判定原则-5 样品中检出的生化、血清符合致泻 性大肠艾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一 定要以毒素、毒素基因测试阳性为最 终结论报告。
蜡样芽胞杆菌在非病源检样中须达 到105cfu/g(ml)以上者才有报告价值。
细菌性食物中毒 快速诊断技术
快速诊断技术
• 免疫金技术 • 协同凝集实验 • 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
菌时,在与同一次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中采集 的多数患者的急性发病期和恢复期血清发生有凝 集 效价显著升高 的,可报告为细菌性食源性疾 病事件的病原体,但此结果仅用作 回顾性诊断 。
检验结果的判定原则-4
非病源检样与病源检样检出占绝对 优势但通常致病意义不甚明确的细菌如 大肠艾希菌、溶藻弧菌等,且其在种类、 生化和/或血清型均一致,同时本次细菌 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中非患者对照标本中 未检出该菌时,应做该菌的毒素、毒素 基因或动物试验,阳性结果可报告为细 菌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病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