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高清国画小品108幅一饱眼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涛高清国画小品108幅一饱眼福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

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

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一生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寻丈巨制,还是尺页小品,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观之令人难以忘怀。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石涛擅长山水,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

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奇,一反当时仿古之风。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石涛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

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

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

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

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

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

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

有时运笔酣畅流利,
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清初,绘画在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学说影响下,摹古之风日炽。

这时,才华横溢的石涛异军突起,对这种风气毫不理会,他强调「我自用我法」并清楚地指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古之须眉不能安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安入我之腹肠。

”,“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

”他甚至豪迈地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总之他要改变古人的面目而自创新法,自标新格,这种呼
声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
清代石涛山水册页22.9x18cm 天津博物馆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