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鲁科版第三章第三节,它是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重力、弹力后,接触到的另外一个性质力,本节既是力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石。本节课是重力和弹力的延伸,又为后续学习受力分析及牛顿运动定律打好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和计算两种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具有重力、弹力及摩擦力相关的初步的相互作用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

【科学探究】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摩擦力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µN解决实际问题。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教学难点】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进行科学探究;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做一做:请同学们思考,不用胶水能否把这两本书粘在一起?

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

过渡:在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用橡皮擦去铅笔字,用双手接住篮球,自行车刹车等,

都与摩擦力有关。没有摩擦力,我们将寸步难行。那么,摩擦力有哪些特点呢?本节将学习与摩擦力相关的内容。

【新课讲授】

思考: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摩擦现象?

通过举例,区别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一、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①必修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应用公式f=µN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4、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摩擦力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习的浓厚兴趣,获得成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判断

3、形成假说“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

教学用具:铁球多个、杯子两个、钢筷子一双、竹筷子一双(筷头有

橡皮条)、木块多个、细绳、摩擦力演示仪、弹簧秤、钩码、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做游戏:夹铁球比赛(叫四个同学分两组进行)

老师:胜方得胜的原因你认为还有什么力帮了忙?

学生:摩擦力。

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静摩擦

1、静摩擦力

演示:用弹簧秤拉一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没有被拉动。

分析:由于木块未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力等于零,而重力与支持力已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必有一个力与拉力平衡。我们把这个力叫静摩擦力。

请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并分析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结得到: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都粗糙。②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压力。③两物体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镲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编排在弹力之后,就地位而言,由于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所以熟练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对后面的知识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一节,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同时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入手,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演示实验,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究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图出了这一点。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但在知识方面还有缺欠,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了摩擦力的基础知识,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只会对二力平衡下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一定的认识,对摩擦力的方向有一定的体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

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

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

高中物理《3.3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3.3 滑动摩擦力》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滑动摩檫力

一、教材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中的内容,它既是本章、节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猜想现象、实验探究、分析结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中激发灵感,接受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十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于掌握知识取材方便,在教材的“说一说”部分加入传送带和轮胎的插图,在“做一做”部分设计一个拆卸自行车轴承的实验,加深学生理解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释现象);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思考与质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前一节课针对静摩擦力的教学,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根据以上情况,我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学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理解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研究方法与过程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3摩擦力_滑动摩擦力探究实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3.3摩擦力_滑动摩擦力探究实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动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学生在初中对摩擦力已有初步的了解,本节将更加深入地学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了基础。

把《摩擦力》这一节分为三个学时。第一学时是《滑动摩擦力》,第二学时是《静摩擦力》,第三学时是《“摩擦力”习题课》。第一学时主要的任务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由于时间关系,本课不深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留到第三学时《“摩擦力”习题课》来解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①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②通过传感器实验探究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③通过传感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的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的方案确定,培养学生

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

合作能力。

②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①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②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③设计方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2.难点:①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②设计方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思想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课改精神,这节课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若干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教学设计】《摩擦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教学设计】《摩擦力》

《摩擦力》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所以对这节教学内容的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把它放在一个较高的教学层面上来对待。学好摩擦力的知识对于之后学生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以往教材相比,本节教材在处理摩擦力的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这样的处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的。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通过“思考与讨论”栏目中小孩推木箱而不动让学生初步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接着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表达式。

(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3)会运用公式F=µ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让学生经历从静摩擦力到滑动摩擦力的研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知道生活、生产中应用摩擦力的实例,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的意识。

(1)重点

①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②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µFN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

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木块、轨道、弹簧秤、钩码等

1.摩擦力概念的引出

通过“体验活动”——“几个人才能将两书分开?”明确提出摩擦力的概念。

2.认识静摩擦力

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通过该实例要让学生会用二力平衡知识求出静摩擦力大小,知道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教学中,首先要强调静摩擦力方向的方位:“总是沿着接触面”,如果接触面是曲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接着要引导学生体会“相对运动趋势”,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常常感到不好理解,对“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不好判断。这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假设来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者通过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方向。如:瓶子瓶口竖直朝上被手握在空中静止,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怎样?学生从平衡条件能比较容易判断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和瓶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静摩擦力方向向上。但瓶子相对手的接触面有向下滑的趋势,学生从“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断静摩擦力方向是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分析“相对运动趋势方向”,首先假设接触面光滑,瓶子一定会向下滑落,这个“向下滑落的方向”就是瓶子相对接触面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而静摩擦力方向与这个“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教材中“说一说”栏目中传送带靠静摩擦力把货物送到高处,要引导学生体会货物有相对传送带向下滑动的趋势,或者从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静摩擦力是动力)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考虑,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具体讲述产生原因,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介绍的。

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甚至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在今后学习受力分析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因此学好摩擦力,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本节课中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等一些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摩擦力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三、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由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计划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探究摩擦力特点为主,第二课时以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按“一构建三探究” (即以“构建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通过游戏激趣、猜想验证、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提升等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对各种情景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摩擦力概念的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实现学生对摩擦力规律的深层理解和建构。鼓励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概念规律的建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合作中感受团队精神,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 本节的教学流程图

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案

3-3.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磨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

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

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投影仪、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3章相互作用3摩擦力学案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摩擦力

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 2.[物理观念]理解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掌握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物理观念]理解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方向,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4.[科学思维]会综合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5.[科学思维]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一、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当它们沿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时,每个物体的接触面上都会受到对方施加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规律: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压力N成正比.

(2)公式:f=μN,其中μ叫作动摩擦因数,它是两个力的比值,没有单位.它的大小与两个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等情况有关(填“有关”或“无关”).

二、静摩擦力

1.定义:当两个彼此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但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4.大小

(1)决定因素: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周围物体对它施加的力的情况决定,但有一个最大值.

(2)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静max,其大小等于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外力.

(3)大小范围:物体之间实际产生的静摩擦力f静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之间,即0<f静≤f静max.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3节 摩擦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3节 摩擦力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3.摩擦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重力、弹力的基础上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也是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摩擦力也是三种常见性质力中最难的。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景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在今后学习受力分析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它甚至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因此学好摩擦力,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教材在处理摩擦力的教学内容上有所调整,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这样处理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利于我们进行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体验—猜想—试验的顺序进行知识生成。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渐形成科学习惯。

该节知识既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这节内容的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体验摩擦力特点规律的发生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应高度重视本节教学过程;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正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上述特点,本节课又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易于锤炼学生的物理素质。要充分用好该节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摩擦力说课课件(共31张PPT)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摩擦力说课课件(共31张PPT)

硬币小实验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假设:与压力大小有关 三、飞机升力的产生 2、设计实验方案 3、动手实验
实验结论: 三、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 增大摩擦: 减小摩擦: 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 方压强大
Page 15
实验
Page 17
什么情况下会存在摩擦力?
它有哪些类型?
增大和减小 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
压力大小接触 面的粗糙程度
研究 方法
控制变量法
Page 4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能力基础 学习困扰
在知识和生活 经验上对摩擦 力已有所了解
已经接触过用控 制变量法来研究 实验
误认为静止的物 体都没有摩擦
Page 5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Page 28
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 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 大。
Page 29
减小摩擦
Page 30
增大摩擦
Page 31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 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 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案

3.摩擦力

知识纲要导引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现象.

(2)正确判断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方向,会计算简单问题中的摩擦力的大小.

(3)了解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大小:当相对运动趋势增强时,静摩擦力也随着增大,但有一个限度,这个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而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 f在零与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即0≤F f≤F fm.

无处不在的静摩擦力

思考

如图所示,物块A和B分别静止在水平面上和斜面上.物块会不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

提示:物块A不受静摩擦力,物块B受静摩擦力.因为物块A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物块B相对斜面有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

知识点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大小

(1)公式:F=μF N.F N表示接触面上压力的大小,μ为动摩擦因数.

(2)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一般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3)动摩擦因数μ:是个比例常数,无单位.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核心一静摩擦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

1.静摩擦力的大小:

(1)大小的范围:0<F f≤F fmax.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课题:摩擦力

二、课时:1课时(45分钟)

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

四、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内容,《相互作用》是该本书的基础内容,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本节内容是力学的基础内容,引导学生们进入力学的世界。同时也加强了物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特点。

五、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前面已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基本相互作用,掌握了简单受力分析的内容,并学习了它的基本应用。

2.技能基础: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如运用理想模型和物体略缩图,并且对简单受力分析和运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掌握。

3.思维障碍:摩擦力在生活中很常见,所以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前概念对学生会造成一定的干扰,比如摩擦就是阻碍运动的等。针对学生的一些不完全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存在,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和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以及静摩擦力的性质。

2.能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受阻碍运动的力,即摩擦力的存在,进行引导分析、提出生活中其他存在摩擦力的现象、再总结摩擦力的定义和性质。

2.用科学方法探究发生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及力的三要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3.3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

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生实验,提问生复习摩擦力概念。

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前移动,体会手受到的阻力。建立摩擦力概念。

点评:通过实验建立静摩擦力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静摩擦力”的习

教师活动:指导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得出静摩擦力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生思考讨论。

让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读,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

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

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

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最大)。

点评:通过实验得到静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再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师活动:给生出示课堂练习:

生活动:完成练习:注意习假设法和二力平衡法在分析静摩擦力时的运用。

点评:由实验分析静摩擦力有无,教给生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生完成实验和分析皮带传送问题,总结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3《摩擦力》说课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3《摩擦力》说课课件(共30张PPT)

学情 分析
教学 目标
教学 方法
一.教材分析
出处: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一第三章第三节。
重力
•第一节
弹力
•第二节
摩擦力
•第三节
力学的三大性质力
一.教材分析
在物理学 体系中的 地位
《全日制 义务教育 物理课程 标准》的 要求
在教材体 系中的地 位
本节重点:探究最大静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大 小;体验摩擦力的产生过程。
手 滑


动 的
方 向


问题1:按力的性质分类,双手具有 相互运动动的趋势和发生相互滑动的 时候,我们的手分别受到了什么力?
问题2:如何定义摩擦力呢?
结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 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就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 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探 究
铅笔有向左 运动的趋势
橡皮弯曲方向
问题5:橡皮有向左和向右运 动趋势,实验现象有什么共 同特点呢?
问题6:为什么橡皮的弯曲方 向总是与橡皮的运动趋势方 向相反呢?
结论二: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环节二之摩擦力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结论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首先,把教材中一课时内容分为二课时,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基本概念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上一课时,这样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科学探究;另一课时为习题练习及深理解;其次,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讨论结合。

二、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通过生活经验,亲身体验,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趣味实验等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并在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避免跨越式教学。

我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现在初中合格考和中考模式,决定了,孩子初中没有很好的学好物理基础知识,在初中只是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只是对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计算并不了解;并且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学两个月的教学,本人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案起点、教案侧重点,使教案设计和教案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

重点:

1.正确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会判定静摩擦力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无特别说明视为等于滑动摩擦.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一节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课本中介绍

的几个实验可能在班级教学中难以保证学生观察到现象,并且数据的采集和呈现并不直观.本文基于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和计算机媒体,针对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实验要求,设计了关于摩擦力的实验,能帮助学生直观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