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OCT解读
OCT基础知识
黄斑中心凹内层视网膜完整,外层视网膜裂孔(缺损),形成外 层板层裂孔(箭所示),视网膜前可见线状玻璃体后脱离光带 (箭头所示)
21
黄斑中心凹外层视网膜完整,内层视网膜缺损形成内层板层裂 孔,中心凹周围的视网膜可见前膜附着(箭头所示)
22
黄斑中心凹凹陷失去正常轮廓,变得陡峭(箭所示),中心凹视网 膜厚度正常(141μm),周围神经上皮变厚,可见视网膜前膜附 着(箭头所示)
23
脉络膜新生血管
24
黄斑出血
25
异常视网膜OCT影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iretinopathy ,CSC),简称中浆,是一种常见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大多数学者认 为脉络膜循环异常及脉络膜血管渗透性增高是CSC的基本病理改变及 发病因素。主要病理损害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屏障功能破坏,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液,经 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与视网膜视部色素上皮间薄薄的一层膜 状结构)进入神经上皮下积聚,导致其浆液性脱离而致。
OCT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 OCT概念、技术原理、基本原理
◆ OCT优势特点 ◆ 临床OCT的运用
技术原理
OCT(光层相干断层扫描)是利用红外弱光相干照射待测 组织,依照光的相干性产生干涉,利用组织成像。是一种 非接触式、非侵入性眼科影像诊断技术,它通过各种组织 对光的反射吸收及其散射能力的不同对组织进行断层成像, 以清晰分辨组织结构,其轴向分辨率高达10µ m。
oct检查报告怎么看1
oct检查报告怎么看1
在了解如何阅读和理解OCT检查报告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
OCT是什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视网膜和视神经等眼部结构的疾病。OCT检
查报告包含了对眼部结构的详细描述和相应的测量数据,以协助医生
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阅读OCT检查报告时,有几个关键方面需要关注和理解。
1. 眼睛解剖结构描述:OCT检查报告通常会详细描述眼睛各部分的
解剖结构,包括视网膜、视盘、黄斑等。你可以借助报告中的示意图,对着解剖结构进行对照,以更好地理解报告中的内容。
2. 结构状态评估:OCT检查报告会对每个结构的状态进行评估,以
指导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结构的形态、厚度、层间区域的反射率等。你可以关注报告中给出的相关数值和比
较数据,以了解更多结构状态的信息。
3. 病变或异常描述:如果OCT检查报告发现了眼部结构的病变或
异常,会在报告中进行详细描述。你可以关注报告中具体的诊断,了
解病变的类型、位置、程度等。此外,报告还可能包含对病变的解释、推测病因和进一步建议等。
4. 数据分析和图像解读:OCT检查报告会提供分析数据和图像,以
进一步辅助医生的诊断和判断。你可以仔细观察图像中的结构表现、
颜色、形状等特征,并结合报告中的数据分析进行综合理解。报告中
可能还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你可以借助医学字典或在线资源进一步解读。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你还可以向医生或眼科专家咨询,以获得更直接、详细的解读和解释。对于普通读者而言,OCT检查报告可能会涉及较多专业知识和术语,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通过积极主动地了解和阅读OCT检查报告,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眼部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管理措施。
OCT在眼科临床检查中的应用
◇囊样水肿 黄斑区隆起,多个暗区被组织
分割成数个小囊腔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神经上皮层隆起、色素上皮层隆起、神经上皮 与色素上皮隆起
.
27
眼底病的OCT图像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发病2周:神经上皮层水肿、厚度增加, (光感受器层水肿) 发病2周后:神经上皮层内层水肿逐渐减 轻,光感受器层仍水肿 发病1个月后:神经上皮层内层厚度变薄、 光感受器层厚度恢复正常
.
6
.
7
.
8
图 像 显示
• 二维黑白图像 • 伪彩色、标准彩虹顺序 • 最强反射 由红色或白色表示(-50db) • 最弱反射 由蓝色或黑色表示(-100db)
.
9
正常眼底结构的OCT图像
• 视网膜前后界两个高发射层面(红白色)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色素上皮 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
• 低反射层面(暗区) 光感受器外节、内 外颗粒层
颞 象 限 (μ m) 89.87 11.76 90.37 9.46
0.279
0.781
上 象 限 (μ m) 139.95 11.21 140.69 9.80
0.424
0.672
鼻 象 限 (μ m) 85.94 14.19 83.82 13.79
0.925
0.3 56
OCT在眼科临床检查中的应用ppt课件
32
OCT检测黄斑疾病的意义
• 能直观的展现黄斑疾病的横截面图像 • 能鉴别黄斑裂孔是否存在及分期,鉴别假
性裂孔与板层裂孔 • 能观察视网膜前膜的形态,是否与视网膜
粘连 • 能进行定量分析 • 能进行手术前后的对照研究
33
视乳头疾病OCT图像
6
7
8
图 像 显示
• 二维黑白图像 • 伪彩色、标准彩虹顺序 • 最强反射 由红色或白色表示(-50db) • 最弱反射 由蓝色或黑色表示(-100db)
9
正常眼底结构的OCT图像
• 视网膜前后界两个高发射层面(红白色)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色素上皮 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
• 低反射层面(暗区) 光感受器外节、内 外颗粒层
106.4610.15
0.54 0.59
(175m)
105.92 7.68
104.08 8.72
1.09 0.28
(750m)
107.2910.75
105.8310.16
0.64 0.50
14
正常RNFL的OCT图像
• 视乳头周围RNFL几乎占全视网膜厚度 • 图像从左侧开始展开 • 红白色光带为RNFL,蓝色为光感受器层,
• 视网膜前膜 视网膜前膜伴Ⅰ期黄斑裂孔形成 增殖型视网膜前膜 视网膜前膜伴假性黄斑裂孔形成 视网膜前膜伴板层黄斑裂孔形成
眼科oct指标
眼科oct指标
眼科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用于检查眼睛结构和功能的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以下是常见的OCT指标:
1.视网膜厚度:OCT可以测量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包括神经纤维层、内核层和色素上
皮层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视网膜的健康状况,并诊断视网膜病变。
2.视盘形态:OCT可以观察视盘的形态和结构,帮助诊断视神经病变和青光眼等疾病。
3.黄斑区结构:OCT可以观察黄斑区的结构和形态,评估黄斑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
变性的风险。
4.玻璃体和视网膜界面:OCT可以观察玻璃体和视网膜的界面,帮助诊断玻璃体和视
网膜疾病,如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脱离等。
5.血管密度和血流:OCT可以通过测量视网膜血管的密度和血流速度,评估眼部血管
健康状况,帮助诊断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眼底病变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OCT指标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疾病和检查目的而有所不同。
OCT简介及其临床应用课件
54
编辑版ppt
55
CRAO黄斑水肿
BRVO黄斑水肿
编辑版ppt
20
黄斑囊样水肿
编辑版ppt
21
n OCT图像可对黄斑水肿及囊样水肿进 行 定量分析,可动态观察视网膜激光
光凝 前后黄斑水肿和囊样水肿的发展 和消退 情况。由于OCT的高分辨率, 用常规方 法检查结果正常,但OCT却 显示异常, 因此OCT可望成为黄斑水 肿及囊样水肿 的早期诊断和追踪观察 的有用工具。
43
编辑版ppt
44
编辑版ppt
45
中山眼科中心刘杏2000年9月统计
编辑版ppt
46
我院统计正常值
编辑版ppt
47
编辑版ppt
48
正常人的RNFL的变化规律:
(1) 上、下象限最厚,鼻侧象限最薄,颞侧象限位居 中,距视乳头越近,神经纤维层越厚。
(2) 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同象限的视网膜厚度具有高 度 相关性:即视网膜厚时,神经纤维层亦厚。
编辑版ppt
7
4、根据病种和检查部位的不同,OCT可采用多 种扫描方式对视网膜进行检查。 常用扫描方式:经黄斑的序列矢状扫描; 经视
盘的序列放射状扫描; 视乳头 周围区域的环状扫描等。
5、检查时的各项参数与测量结果一并被计算 机永久记录下来,以备日后随访。
编辑版ppt
眼底病OCT解读 PPT
壹
贰
叁
肆
O
正
异
眼
C
常
常
底
T
视
视
病
简
网
网
OCT
介
膜
膜
图
目 录
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
OCT
光源:超级二级管(SLD)产生波长820nm红外线 原理:以光的干涉现象观察生物组织的断层成像 特点:-安全、无电离辐射
-无创检查 -分辨率相对于MRI和超声,大大提高,轴向分辨力高达
63um以上的Drusen是软性玻璃膜疣。 特别是125um以上的Drusen,被称 为有意义的大病灶。
干性AMD--玻璃膜疣
SLO
SLO中黄斑区呈色素紊乱
FFA
Retro Mode中玻璃膜疣呈小颗
干性AMD--地图状萎缩
湿性AMD--CNV
新生血管在RPE下停留:Occult CNV(隐匿型) Gass:type1 新生血管延伸至RPE上:Classic CNV(经典型) Gass:type2
神经上皮脱离的鉴别诊断
色素上皮脱离的鉴别诊断
浆液、血液、渗出、纤维血管的鉴别
肆 眼底病的OCT图片
眼底病OCT图片
一、黄斑疾病 1.黄斑裂孔 2.黄斑前膜 3.玻璃体黄斑牵拉 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6.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7.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教你看懂OCT(多图连载,精心力作)
教你看懂OCT(多图连载,精心力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得到生物组织结构断层图像。OCT对眼底病的诊断及病情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且逐渐成为某些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正常的视网膜OCT图
玻璃体后脱离(PVD)
病因:玻璃体后界膜与视网膜分开---PVD
症状:飞蚊症—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闪光感---玻璃体对retina牵拉产生物理刺激
体征:Weiss环---PVD确切体征
治疗选择:无网脱无需特殊治疗
OCT表现:一条中等反射条带与retina分开,呈不规则的曲线状或半弧形漂浮于后玻璃体腔中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
病因:由于在黄斑部的玻璃体后皮质分离不完全,存在异常粘连和牵拉所致,黄斑部也可有浅的脱离,可为双侧。可导致黄斑水肿处理方法:玻璃体切除术
OTC表现:
玻璃体后界膜中高反射信号条带与黄斑区,尤其与中心凹粘连,并牵拉中心凹使其隆起,黄斑水肿增厚,其后的神经视网膜层反射信号降低,有时可见视网膜断裂信号,为裂孔形成
视网膜前膜(ERM)
病因:视网膜内表面上,由于视网膜胶质细胞、RPE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纤维化膜 ERM收缩可使黄斑发生皱褶、变形,黄斑水肿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
治疗方式:玻切剥除ERM
OCT表现
紧贴视网膜前的一条高反射信号带,可牵拉视网膜形成皱褶和水
肿
黄斑裂孔
病因: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全层组织缺损
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症状:中心视力明显下降,一般为0.1左右
OCT
三、操作步骤
1.瞳孔散大: 采用美多丽滴眼液滴眼.
2.患者体位:患者下巴置于仪器下巴托上. 3.注视监控:操作者通过监视器观察是否 为中心注视(内注视、外注视) 4.眼底扫描:扫描深度为2 mm。
5.图像储存和打印:扫描后将典型清晰图像 储存于计算机内,结果用彩色打印机打印.
四、OCT在眼科中的应用
背景散射光的时间延迟来反映组织距离和结构信 息。 光速比声速几乎快 100 万倍。光的使用提供了一 个比超声波高得多的分辨率通过干涉仪、近红外 光和低相干光可以在眼内获得接近 10µm高分辨率 的图像,比 B超大约高10倍,与UBM相比,其分辨 率约高5倍。
1
超亮二极管发出近红外低干涉光束, 分光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反射(参照 光),另一部分为探测光
(1)黄斑区脉络膜下新生血管(CNV)
常见原因:
老年黄斑变性(AMD)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 外伤
AMD
AMD视力丧失的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及其并发
症。其诊断与治疗主要是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的结 果。OCT检查由于光波的穿透性强,较少受到出血 灶等的影响,其检查的范围和深度较眼底荧光造 影更进一步。但OCI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眼底荧光 造影当出现厚的出血灶或视网膜色素上皮色素沉 着时,由于散射和吸收的作用,光波在行进中衰 减,影响了对脉络膜的成像。
IPL: 内丛状层
OCT检查的原理及阅片
视网膜中层: 显示视网膜内三层的水肿与积液 的情况(从内核层到外核层)
高清5线 方便快捷高 清,1s成像
高清十字扫描 简化操作
100x高清扫描 满足超高清图像 的需求
后节数据扫描模式
黄斑
视盘
常进行512×128次扫描,扫描范围: 6×6mm2 系统自动识别黄斑中心凹
进行200×200次扫描,扫描范围: 6×6mm2, 系统自动识别视乳头的中心,确定直径 3.46mm测量环的位置 从正方形格子中提取数据分析该环上RNFL 厚度
视网膜血管的管径、黄斑孔的宽度等
ZEISS Cirrus HD 5000(OCTA)
扫描模式(标配)
• Macular cube 512x128
• 黄斑容积扫描
• Optic cube 200x200
• 视盘容积扫描
• HD 1or 5 line
• 高清 1 & 5 线扫描
• HD 21 line
• 高清21线扫描
• HD cross
• 高清 十字线扫描
• HD radial
• 高清 放射线扫描
• HD 1 line(100x)
• 高清 单线百次扫描
• Angiography 3x3mm
• 血流3x3mm
• Angiography 6x6mm
• 血流6x6mm
oct检查报告怎么看
oct检查报告怎么看
OCT检查报告怎么看?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已
经成为眼科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视网
膜层面影像,并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眼部疾病。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
来说,OCT检查报告上的数据和图像显得晦涩难懂。下面,我们来看
看如何正确地阅读和理解OCT检查报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报告中常见的术语和参数。在OCT检查中,
最关键的参数是视网膜厚度和视网膜层面的图像。报告中会显示正常
参考范围,这样我们就可以对照患者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通
常情况下,视网膜的厚度和图像是平坦的,各层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如果报告中显示异常,比如视网膜厚度增加或减少,或者图像模糊、
扭曲等,这可能是眼部疾病或潜在问题的迹象。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的数量和百分比。OCT检查可以提供详
细的数值数据,比如视网膜厚度的具体数值,或者各个层面的百分比。这些数字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通常情况下,数字越高或百分比越大,表示视网膜层面存在异常。如果你注意到报
告中的数字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建议及时向医生咨询并跟进。
此外,注意观察报告中的图像。OCT检查提供的视网膜层面图像是
非常重要的参考。报告中会详细描述各个层面的特征和异常情况。通
过观察这些图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眼部的情况。比如,如果看
到图像中的某个层面扭曲或空洞,可能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黄斑
裂孔的迹象。
最后,记得与医生交流。如果你对报告中的数据和图像理解有困难,或者有任何疑问,不妨及时与医生进行交流。他们可以解释和解答你
oct检查报告怎么看
oct检查报告怎么看
Oct检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技术,可以获取眼睛各部位的横断面图像,用于检测和评估眼部病变。对于许多人来说,Oct检查报告可能很难理解。本文将介绍Oct检查报
告的常见内容,并提供一些解读建议,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该报告。
一、Oct检查报告的格式及常见内容
Oct检查报告一般由医生或眼科专家撰写,其格式和内容可能略有
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病患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有些报告
还可能包括门诊号或病历号等标识。
2. 检查日期:记录进行Oct检查的具体日期和时间,以便于对比和
追踪病情。
3. 仪器类型:指明所使用的Oct设备型号和参数,不同型号的设备
可能在图像分辨率、扫描范围等方面存在差异。
4. 检查部位:说明进行Oct检查的眼部结构或区域,如视神经盘、
视网膜中心凹等。
5. 扫描图像:是Oct检查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多个横截面图像,显示了被检测部位的结构和特征。这些图像可能以灰度图或彩色图的
形式呈现,同时可能配有尺寸标尺或者特定标记。
6. 量化结果:在一些Oct检查报告中,医生会对扫描图像进行定量分析,以测量某些结构的尺寸、距离或密度等参数。这些量化结果通常会和正常范围进行对比,帮助判断患者的眼部健康状况。
7. 影像诊断:医生会根据扫描图像和量化结果,对眼部结构的异常进行描述和解读。这部分内容可能需要一些专业的医学术语,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二、如何阅读Oct检查报告
阅读Oct检查报告需要考虑一些专业知识,但也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报告:
眼底病OCT解读PPT演示幻灯片
表现: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注视点中 影,呈暗红色或灰色。一般不会失明。
CSC--病程
CSC--病程
CSC--病程
上述因素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透性改变, 色素上皮屏障缺损时
CSC--造影
单纯的神经上皮脱离:在动脉期可见到一个或多个荧光点,随时间 或喷射的形式逐渐扩大,在十几分钟后渗漏范围可达高峰,并可持
CSC--造影
色素上皮脱离伴神经上皮脱离:见于静脉中后期荧光素从色素上 向外呈墨渍样扩散(扩散型),或漏入视网膜脱离区内;有如倒 (喷出型),不久形成一片境界不清的荧光区。
神经上皮脱离的鉴别诊断
色素上皮脱离的鉴别诊断
浆液、血液、渗出、纤维血管的鉴别
1
肆 眼底病的OCT图片
眼底病OCT图片
一、黄斑疾病 1.黄斑裂孔 2.黄斑前膜 3.玻璃体黄斑牵拉 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6.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7.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早期AMD:同时存在 疣和少量中等大小的 为63-124um),或有
AMD--AREDS标准
中期AMD(AREDS分类3):广泛存在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至 的玻璃膜疣(直径≥125um),或有未涉及黄斑中心凹的地图
OCT在眼科临床检查中的应用
9:30 ~
103.52 10.22
全周平均
115.52 5.43
眼底异常结构的OCT图像
厚度改变 厚度增加: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囊肿、 视网膜渗出、视网膜前膜形成 厚度变薄:局部或弥漫视网膜萎缩、瘢 痕形成、遗传性黄斑变性 RNFL变薄:青光眼、某些视神经病变 RNFL增厚:有髓鞘神经纤维、视神经水 肿
0.86
RPEL(foveola) 106.0610.66 107.959.33 -1.22
0.30
(175m) 105.90 8.70 104.107.32 1.27
0.21
(750m) 105.8510.25 106.568.80 -0.38
0.7.8
表 3. 正常人不同性别黄斑区视网膜厚度(XSD,m)
0.480
0.632
. 不同眼别各象限及平均 RNFL 厚度值均数比较(X±S)
————————————————————————————————————————————————
象限
右眼
左眼
t值
P值
——————————————————————————————————
颞象限 (μm) 91.39 10.52 89.85 10.51
眼底病的OCT图像
黄斑水肿及囊样水肿 ◇黄斑水肿 正常中心凹轮廓消失,神经
上皮层间暗区或中心凹隆起
眼底病OCT解读53页PPT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
OCT在眼科临床检查中的应用
颞 象 限 (μ m) 89.87 11.76 90.37 9.46
0.279
0.781
上 象 限 (μ m) 139.95 11.21 140.69 9.80
0.424
0.672
鼻 象 限 (μ m) 85.94 14.19 83.82 13.79
0.925
0.3 56
下 象 限 (μ m)
可编辑课件PPT
17
正常RNFL厚度
• 我国正常人RNFL厚度: 颞侧 90.09 ±10.81m 上方140.27 ±10.60 m 下方140.27 ±9.70 m 鼻侧 85.03 ±6.08m
• 与性别、眼别无关
• 与年龄有关
可编辑课件PPT
19
各 年 龄 组 视 网 膜 神 经 纤 维 层 厚 度 平 均 值 ( x s)
视 网膜 神 经纤 维 层厚 度 ( m)
年龄组 眼数
颞象限
上象限
鼻象限
下象限
平均
10 ~
27
94.19 10.31 141.70 9.99 80.00 13.98 142.70 8.97 114.81 4.65
20 ---
27
92.93 6.90 145.22 10.17 89.07 9.92 140.63 10.12 117.41 5.12
可编辑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ICGA示异常的脉络膜血管网在晚期显示斑状荧染,边缘见一圆形高荧光的息肉样病灶,病 灶周围是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 OCT示息肉样病灶为色素上皮呈陡峭的穹隆状隆起,顶部比较尖,色素上皮高反射,其下中 等反射。并有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和神经感觉层的脱离。
*经典性CNV和隐匿性CNV是造影上的用语;type1 CNV , type2 CNV一般是病理用语。
type1 CNV
type2 CNV
湿性AMD--CNV
OCT显示色素上皮隆起,连续性破坏,典型CNV表现为中高反射信号 并突破了色素上皮长到感觉神经层下,周围视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液。
湿性AMD--CNV造影
干性AMD--玻璃膜疣
SLO
SLO中黄斑区呈色素紊乱
FFA
F-10 Retro mode
Retro Mode中玻璃膜疣呈小颗粒状,并有立体感
OCT
动静脉期黄斑区呈散在、边界清晰的点状高荧光。 此图为硬性玻璃膜疣。
色素上皮呈波浪性隆起,并突破椭圆体带,隆 起的外界膜已进入外核层
干性AMD--地图状萎缩
CSC
特点:多见于青年和中年男性,多单眼发病。并具有自愈和复发倾 向。
病因:不详,主要为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血压高、感染、过敏、 脉络膜静脉引流障碍、热调节功能衰竭均能促发本病。另外血型也 有一定影响。
表现:中心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病人自觉在注视点中央有一团阴 影,呈暗红色或灰色。一般不会失明。
CSC--病程
CRAO
蓝色箭头:由视网膜中 央动脉供血的内层视网 膜水肿增厚(细胞内水 肿),内部结构紊乱, 反射增强。
中心凹处由 于只有外颗粒层,所以 其下方组织的反射信号 相对周围强,并且在眼 底彩照形成“黄斑樱桃 红”。
CRVO
黄斑区视网膜高度水肿增厚(细胞外水肿),内核层和外丛状层均可见积液,并 且部分融合形成大的囊腔,黄斑呈囊样水肿。
AMD--传统分类
干性AMD 又称为“非新生血管性”或“非渗出性” AMD 在黄斑区存在玻璃膜疣,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覆盖的感光细胞萎缩 (地 图状萎缩, GA)
地图状萎缩是指萎缩直径至少为 175 µm 的区域
湿性AMD 又称为“新生血管性”或“渗出性” AMD 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异常生长
BRVO
眼底红外影像显示颞上黄斑分支静脉扭曲,沿血管少量出血。 经黄斑的OCT扫描显示黄斑囊样水肿和深层网膜出血,病灶下方的组织亦见反射减弱。
Stargardt病
黄斑部视网膜萎缩,萎缩部位的外层视网膜结构反射光带变窄、消失。 色素上皮水平小的高反射突起,其上方外界膜和椭圆体带的反射带消失。
Stargardt病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黄斑区呈靶心样或“牛眼样”所见。 OCT:视锥视杆细胞层萎缩。 视觉电生理检查:明视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减退甚至熄灭,暗视视网膜电图正 常或超常。
感谢倾听
-无创检查 -分辨率相对于MRI和超声,大大提高,轴向分辨力高达10mm
TD-OCT
SD-OCT
海德堡Spectralis OCT是传统时域OCT扫描速度的100倍
OCT临床应用
黄斑区(视网膜)疾病的辅助诊断 脉络膜疾病的辅助诊断 早期青光眼的筛查及随访 眼前节疾病的辅助诊断
贰
正常视网膜OCT影像
二、视网膜血管疾病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视网膜动脉阻塞(CRAO,BRAO) 3.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BRVO)
眼底病OCT图片
三、遗传性视网膜病变 1.Stargardt病 2.Best病 3.视网膜色素变性 4.其他视网膜营养不良性疾病:锥细胞营养不良,旋涡状萎缩 5.青少年视网膜劈裂
SLO呈现黄斑区大面积地图状萎缩样;Retro Mode能观察到萎缩区域下脉络 膜,由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大片萎缩(见OCT),故在OCT下呈神经上皮厚度减少, RPE下脉络膜有密度不均。AF+OCT是目前确诊地图状萎缩的金标准。
湿性AMD--CNV
新生血管在RPE下停留:Occult CNV(隐匿型) Gass:type1 CNV 新生血管延伸至RPE上:Classic CNV(经典型) Gass:type2 CNV
时间过程逐渐增强其亮度,持续到造影后期,但其
。脉络
膜荧光消失后仍然清晰可见。
动静脉中期
CSC--造影
单纯的神经上皮脱离:在动脉期可见到一个或多个荧光点,随时间的延长,以扩散
或喷射的形式
,在十几分钟后渗漏范围可达高峰,并可持续数小时之久 。
CSC--造影
色素上皮脱离伴神经上皮脱离:见于静脉中后期荧光素从色素上皮脱离区的四壁
异常新生血管从脉络膜生长到视网膜中
AMD--AREDS标准
无AMD:无或者仅有很小的玻璃膜疣 (直径<63um)。
早期AMD:同时存在多个小的玻璃膜 疣和少量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直径 为63-124um),或有色素上皮异常。
AMD--AREDS标准
中期AMD(AREDS分类3):广泛存在中等大小的玻璃膜疣,至少有一个大 的玻璃膜疣(直径≥125um),或有未涉及黄斑中心凹的地图样萎缩。
正常视乳头OCT
不同的扫描方位OCT图像示:水平方位(0°)RNFL较薄,垂直方位(90 ° ) RNFL较厚。
正常视网膜神经纤维层OCT图像
视乳头周围环形断层扫描
视乳头神经纤维层厚度上方(S)和下方(I)较厚,鼻侧(N)和颞侧(T) 较薄。 ★ 对诊断青光眼特别重要
叁
异常视网膜OCT影像
一.组织形态异常: 1.视网膜整体轮廓异常 2.视网膜内部结构异常 a.正常结构消失 b.异常结构出现
Best病
黄斑区类圆形卵黄样病灶,双眼发病,EOG Arden比下降。 分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期、假性积脓期、卵黄破裂期和萎缩期。 卵黄期:可有色素上皮层和(或)神经感觉层的隆起脱离,视网膜下积液。 卵黄样物质表现为中高反射信号。
视网膜色素变性
1.视网膜变薄,外层结构萎缩,且病变起于周边向后极部发展。(橘色箭头) 2.黄斑水肿。(黑色箭头) 3.视网膜前膜。( 箭头)
二、组织反射异常: 1.反射增强 2.反射减弱 3.阴影效应和屏蔽效应 4.穿透效应
1.视网膜厚度改变: a.视网膜厚度增加 b.视网膜厚度减少
2.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3.黄斑中心凹消失 4.视网膜表面不平整(前膜) 5.视网膜全层隆起(脉络膜占位) 6.视网膜全层凹陷(脉络膜缺损)
神经上皮脱离的鉴别诊断
眼底病OCT影像 分析与解读
壹
贰
叁
肆
O
正
异
眼
C
常
常
底
T
视
视
病
简
网
网
OCT
介
膜
膜
图
OCT
OCT
片
影
影
分
像
像
析
目 录
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简介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OCT
光源:超级二级管(SLD)产生波长820nm红外线 原理:以光的干涉现象观察生物组织的断层成像 特点:-安全、无电离辐射
传统分类: 干性AMD, 湿性AMD
英国指南讨论的3个标准,各有优劣 Wisconsin Age related Maculopathy Grading Scheme ( WARMGS) Simplified version Early age related maculopathy ARM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REDS age 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 美国指南推荐标准: AREDS
色素上皮脱离的鉴别诊断
浆液、血液、渗出、纤维血管的鉴别
肆 眼底病的OCT图片
眼底病OCT图片
一、黄斑疾病 1.黄斑裂孔 2.黄斑前膜 3.玻璃体黄斑牵拉 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 5.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 6.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 7.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最新国际OCT分层命名共识
组织分层
反射信号
正常视乳头黄斑OCT
黄斑特点: (1)中心凹视网膜最薄,只有一层外核层,缺少神经纤维层、神 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外丛状层。 (2)外核层在中心凹处最厚。 (3)外核层的神经细胞中,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4)此处的视锥细胞形态与其他部位不一样,较细长。
四、脉络膜疾病 1.脉络膜炎症:VKH综合征,视网膜脉络膜炎 2.脉络膜裂伤 3.脉络膜缺损 4.脉络膜肿瘤
AMD
黄斑区结构的退行性改变。主要是色素上皮细胞对光感受器外节盘膜吞噬消化功能 下降,结果使未被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 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继发的种种病理改变,形成黄斑部变性。
向外呈墨渍样扩散(
),或漏入视网膜脱离区内;有如倒转的烟囱在冒烟
(
),不久形成一片境界不清的荧光区。
DR--黄斑水肿
视网膜增厚、隆起。视网膜层间积液,视网膜内、视网膜下出现低反射 的液性空腔。中心凹消失,出现囊样低反射空腔。
DR--硬性渗出
视网膜深层颗粒状的高反射信号,量多时其下可出现光学阴影。
慢性迁延性中浆
色素上皮脱离与神经上皮脱离,两者有 不均匀反射物质相连。可能为该区域神 经上皮感光受体外节与色素上皮粘连较 紧密的缘故,成分可能包含有纤维蛋白。
神经上皮脱离区宽窄不一,边界不清 晰,大量高反射物质位于脱离腔内。
CSC--造影
色素上皮脱离:在动脉前期或动脉早期即有荧光,勾划出脱离范围,随造影的
CSC--病程
上述因素使脉络膜毛细血管渗透性改变, 色素上皮屏障缺损时,浆液便进入视网
RPE受损并破坏了视网膜外屏障,渗出
膜下间隙。毛细血管的渗漏也可通过色
液通过Bruch膜进入视网膜色素上皮下
素上皮细胞的损害进入视网膜下间隙,
形成
,久之发生变性, 形成
。
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损。
CSC--病程
急性期病变的神经上皮脱离 伴色素上皮脱离
IR SLO
Retro Mode
早期黄斑部水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范围1~2个PD,略隆起并颜色发暗,边缘 清晰,与健康视网膜的交界处常有一反光轮或反光弧。中央凹反射模糊,在 水肿边缘区域的血管呈痉挛性弯曲。
CSC--病程
在包含上述特征同时,当水肿发生在3~4周后黄斑区常有黄白色渗出小点 或细碎的渗出物,少数病例伴有暗红色出血点。一般1~3个月后转为恢复 阶段,水肿和渗出物逐渐吸收。
AMD--AREDS标准
晚期AMD:同一只眼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在缺少其它原因的情况下)
累及黄斑中心凹的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地图样萎缩。
有下列表现的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神经上皮或RPE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脱离 视网膜硬性渗出(由任何来源的慢性渗漏所导致的继发现象) 视网膜下和RPE下纤维血管性增殖 盘状瘢痕
干性AMD--玻璃膜疣
组织学为RPE下多形性物质的积累,多形性物质被认为是各种各样的蛋白质,脂肪 眼底显示黄色的小圆形隆起样病灶。
63um以上的Drusen是软性玻璃膜疣。 特别是125um以上的Drusen,被称 为有意义的大病灶。
63um以下的Drusen是硬性玻璃膜疣, 其病灶意义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