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第八章至第十三章【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学生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学生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ee2b0fa84868762cbaed50b.png)
第2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2.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A.0~2岁B.2~7岁C.7~11岁D.11~16岁【答案】C3.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
A.记忆能力B.语言能力C.思维能力D.行走能力【答案】D4.维果斯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
A.阶段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D.人格发展理论【答案】B5.根据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女儿童在行为上开始表现出不同的性别色彩,懂得有性别之分,对性别感到好奇的时期是()。
A.口唇期B.肛门期C.性器期D.潜伏期【答案】C6.根据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人在6~12岁时表现出来的发展危机是()。
A.勤奋——自卑B.信任——怀疑C.主动——内疚D.亲密——孤独【答案】A7.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体现出遵守社会规范,认定社会规范中规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特征,处于哪个发展水平?()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高级水平【答案】C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答案】A9.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A.抽象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概括思维【答案】C10.皮亚杰的理论中,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的过程叫做()。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答案】B11.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教学心理)【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教学心理)【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fec5430336c1eb91b375d14.png)
第7章教学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是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由()首创。
A.教学目标B.教学目的C.测评D.教学策略【答案】A2.解决问题的试误说认为,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经过()。
A.对问题情境的理解B.对问题情境的认识C.盲目的操作D.对问题的认识【答案】D3.斯腾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不包括()。
A.分析性智力B.创造性智力C.运动性智力D.实践性智力【答案】C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B.领会C.综合D.评价【答案】A5.问题解决的诸过程中,()阶段是其中最困难和最有挑战性的。
A.识别问题B.表征问题C.选择策略D.执行策略【答案】A6.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B.领会C.综合D.评价【答案】D7.在情感目标的等级划分中,()的价值内化水平最低。
A.反应B.接受C.形成价值观念D.价值体系个性化【答案】B8.()充分表明了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A.陆钦斯的“量杯实验”B.邓克尔的“蜡烛问题”实验C.桑代克的“猫逃出迷笼”的实验D.柯勒的“大猩猩获取栅栏外食物”的实验【答案】A9.通常人们所说的态度和欣赏属于情感目标的()。
A.反应B.接受C.形成价值观念D.价值体系个性化【答案】C10.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是()。
A.具体目标B.行为目标C.心理目标D.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答案】B11.下列哪些不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A.问题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是新问题B.问题解决是一个思维过程,它将已掌握的概念、原理根据当前问题的要求进行重新转换或组合C.问题解决是形成解决问题的原理或规则,并成为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问题解决是更为高级的一种学习形式D.问题解决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答案】D12.关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实验证明学生座位的安排会影响教学和学习,其中坐在()是最积极的学习者。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教师心理)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和典型题详解(教师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bdcea0240c844768eaee49.png)
第13章教师心理13.1 《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详解1.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答:教育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
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的理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对教师职业角色的理解教师集教书育人、行政管理、心理导向以及自我定向四种职业角色为一体。
①教书育人的角色教师是人类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一要“博”,即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打开学生的眼界;二要“深”,即给学生以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钻进去;三要“新”,即给学生带有时代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探索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知识。
教师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
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
②行政管理的角色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教师从集体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从而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管理者。
教师安排学习情境,制定学习规则和程序,评价学生某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并实施奖励或惩罚。
③心理导向的角色教师是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教师要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态度和行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坚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心理卫生工作者。
教师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防止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教师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④自我定向的角色教师是孜孜不倦的学习者。
作为教师,一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二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和技巧,这是教育活动成败的关键;三要学习相关知识,具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这是增强教学效果,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绪 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33991358cfc789eb162dc809.png)
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教育心理学》,作者是()。
A.桑代克B.杜威C.弗洛伊德D.皮亚杰【答案】A2.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答案】C3.()被称为俄国心理学的奠基人。
A.列宁B.克里普斯卡雅C.赞可夫D.乌申斯基【答案】D4.下列那一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调查法【答案】C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从行为范式转向认知范式是在心理学发展的()阶段。
A.开创B.发展C.成熟D.完善【答案】C6.20世纪60年代初,课程改革运动的发起人是()。
A.桑代克B.布鲁纳C.杜威D.皮亚杰【答案】B7.中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
A.《教育实用心理学》B.《心理学研究方法》C.《现代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答案】A8.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的特点不包括()。
A.主动性B.反思性C.个体性D.社会文化性【答案】C9.下列那一项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统一性原则【答案】D二、概念题1.实验法答: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是人为地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产生一定的心理现象,从而探索心理现象活动规律的方法。
它可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根据研究的目的,控制某些条件,观察教师或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将实验研究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能较好地反映教育的实际情况,但由于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有时难免条件控制得不太严格。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实验设备或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探索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其优点是对实验条件进行了精确的控制,研究结论精确可靠,但由于是在人为的特定情境中进行的,所以在结论的可推广性上存在不足。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268fc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01.png)
《教育⼼理学》各章节试题及答案第⼀章教育⼼理学概述⼀. 选择题1. 1903年,美国⼼理学家__A__出版了《教育⼼理学》这是西⽅第⼀本以教育⼼理学著名的著A.桑代尔B.斯⾦钠C.布鲁钠D.⽪亚杰2. 世界上第⼀本以“教育⼼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C__出版的《教育⼼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C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理学的创始⼈是___D__A.桑代尔B.斯⾦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B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之间传递信息的⼯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理学属于_____C____A.⾃然科学B.社会科学C.⾃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诞⽣于____A____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理学是研究⼈的__B__的科学A.⼼理活动的规律B.⾏为何⼼理活动的规律C.⼼理与⼼理活动的规律D.⾏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理学之⽗的⼼理学家是_____C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乌申斯基10. 教育⼼理学是⼀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C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理D.基本⾝⼼11. 教育⼼理学研究中,所采⽤的⼿段和⽅法应能促进学⽣的⼼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D___A.学与教的⼼理规律B.学与教的⼼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者相互作⽤的⼼理规律13. 要求把⼈的⼼理看作是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何研究的原则是____C____ 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的⼀项是_____ B_____A.描述B.鉴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理学主要受到__C___ A.实验教育学三.简答题41. 学习教育⼼理学对教师有什么作⽤?42. 简述教育⼼理学的发展趋势。
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教育学原理》大纲习题答案
![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教育学原理》大纲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dd421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a.png)
同等学力教育学综合《教育学原理》大纲习题答案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P12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和标志是什么?独立时期的标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条件(四个方面):前教育时期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以来科学分门别类发展的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
标志(五个方面):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使用的概念和范畴,已经形成了专门反应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研究方法,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出现了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组织机构,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标志性教育著作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英国洛克《教育漫话》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卢梭《爱弥儿》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德国康德《康德论教育》明确提出“教育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思潮的认识。
形势教育论起源于希腊贯穿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形式学科(如拉丁文、希腊文、数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的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到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衰落于20 世纪初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主要观点: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于生活相关的广泛的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天文地理法律等);教学原则、方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3.试分析自然主义教育思潮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积极意义和理论缺陷。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7ebf9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8.png)
RI3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整理者:XXX考生须知:本试卷满分Ioo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后两位数字填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第一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
夕第二至第四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按照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问题B.教育现象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答案】A【解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L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及其派别。
因此,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B.工业革命C.科学技术进步D.文化创新【答案】A【解析】办教育必须有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作支撑和保障,倘若连温饱都未解决,也就无力从事教育了。
所以发展教育的根本动力是人力和物力的总和,即生产力。
3."不愤不启,不俳不发。
”这句话出自()。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答案】β【解析】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惜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L这是XX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琲: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为以一个角为例来教授学习者,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必再教,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5d94e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e.png)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学校群体心理)【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章节题库(学校群体心理)【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889051f86529647d2628520b.png)
第9章学校群体心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B.相类似C.有一定联系D.没有必然联系【答案】B2.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答案】A3.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B.互相监督C.互相帮助D.遵守纪律【答案】A4.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B.行动一致C.观点趋同D.相互理解与扶持【答案】B5.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B.不团结、不信任C.拉帮结伙D.互相为难【答案】A6.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B.辅助因素C.外部互动因素D.环境因素【答案】A7.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B.非语言符号系统C.文字符号系统D.情感感染【答案】B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B.心理距离C.友谊关系D.互助关系【答案】B9.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B.身份和地位C.交往方式与方法D.需要满足的程度【答案】D10.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B.对立统一关系C.心理互动过程D.人与人的矛盾【答案】A11.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B.辅助条件C.重要表现D.主要过程【答案】A12.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促进团结协作【答案】A13.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7d74e4964bcf84b8d57b28.png)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分析第一部分普通心理学第1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①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部分。
a.知即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b.情即情绪情感过程,指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对事物的态度,比如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c.意即意志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活动。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即注意。
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
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性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
它是人的个性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②记忆:个体积累和保存其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③思维:人运用头脑中巳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过程。
④语言活动:人们利用语言把自己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的过程。
⑤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凭借在头脑中保存的具体形象来进行的。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附答案解析)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综合真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1e54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1.png)
2024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综合考试真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听觉位于大脑的()A.枕叶B.颞叶C.顶叶D.额叶【参考答案】B【解析】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听觉中枢在颞叶内。
2、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是()A.辐合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创造性思维【参考答案】C【解析】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3、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叫()A.定势效应B.地板效应C.气氛效应D.酝酿效应【参考答案】D【解析】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
4、鱼和熊掌不兼得体现了意志行动中的()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矛盾【参考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指当两个目标都是自己想实现的,但一个目标的实现会使另一个目标无法实现,就会产生双趋式的冲突。
鱼和熊掌都想要为双趋冲突。
5、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做等距取样,这种取样法称为()A.系统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整群随机取样法【参考答案】A【解析】系统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并编上序号,然后用总体单位数除以样本单位数求得取样间隔,最后根据取样间隔作等距取样。
6、观察者从外部观察或以旁观者身份观察而搜集资料的是()A.实验观察B.外部观察C.直接观察D.非参与观察【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模拟试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c1852bea2161479171128d7.png)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为基础。
A.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C.教育规律D.教育主体【答案】B【解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年。
A.2500B.2000C.1500D.1000【答案】A【解析】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公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
3.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决策者的观念B.生产力发展水平C.政治制度D.社会需求【答案】B【解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着校舍建设、仪器设备配备、教材建设、教师待遇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条件,成为决定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仅决定了社会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也决定着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进而决定着对教育事业的需求水平。
4.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A【解析】1995年3月,全国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我国古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说明()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答案】B【解析】“人”若处于“朱”环境,那人就容易沾染上红色;若处于“墨”环境,人也容易沾染上黑色。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课后习题(教 学)【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课后习题(教 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163d678bb68a98270fefa17.png)
第8章教学1.教学过程有何特点?答:教学过程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然要经过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艰巨、复杂的过程,必须由教师组织指导并传授知识,使学生从各方面都得到培养和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2)教学过程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间接知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
受教育者要想完整系统地掌握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自实践。
通过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之内,迅速而有效地掌握人类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
(3)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还要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之形成健康人格;教学还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教育者身体各部器官及其机能的正常发育,为智力的发展打好生理基础;教学还要培养受教育者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要使受教育者掌握现代生产的最基本的技术原理,使之在现代社会中能够适应生产的不断变化和社会职业不断流动的需求。
而要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只有以教学为主,才能完成这一综合任务。
2.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也是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实施教学内容,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1)理论基础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正如乔以斯、威尔说的那样,“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47eb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d.png)
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一、引言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类考试,旨在评估考生的教育学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
通过该考试,考生可以获得硕士学位的资格。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这项考试,我们将重点介绍该考试题库中的历年真题,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题库介绍该考试题库包含了历年真题,这些真题涵盖了教育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研究方法等。
考生可以通过对这些真题的练习,全面了解考试的形式和难度,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
三、历年真题分析以下是该考试题库中的部分历年真题:1、请简述教育基本概念的含义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2019年真题)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教育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清晰地解释教育基本概念的含义,并阐述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2、请分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系,并阐述教师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2018年真题)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系的理解,以及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
考生需要深入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系,并阐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3、请说明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2017年真题)这道题目考察的是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考生需要清晰地解释学习动机的概念,并阐述其对学习的影响。
四、备考建议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学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全面复习:考生应该对教育学学科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复习,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深入理解:考生应该深入理解教育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领域。
3、注重实践:考生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理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
6 / 78
圣才电子书
式就是( )。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7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0.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 )。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答案】A
11.集体是群体发展的( )。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答案】D
2.全体责任 答:全体责任是指在提问和回答问题期间,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对自己要完成的任务负起 责任的一种管理方式。实施全体责任制的一种策略就是运用共同活动反应,让所有学生展示 自己的作业,教师在学生中间循环走动,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让其他同学注意某个学生的 任务完成情况。这种策略隐含的观点就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 来。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很多学生要等很久才能被叫到回答问题,有的同学甚至根本 没有参与过教学活动,这样完全不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设置吸引人的课堂环境来维 持学生的注意,也要避免让多数学生长时间做旁观者的活动。
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B.班风、纪律、学生 C.教师、教学设备、学生 D.教师、学生、纪律
1 / 78
圣才电子书
【答案】A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答案】C
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 )。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答案】A
6.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集体 D.正式群体
2 / 78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8 章 课堂学习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 )。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答案】D
2.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答案】A
22.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
7 / 78
圣才电子书
A.教室的布置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答案】D
23.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答案】A
24.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答案】D
二、概念题 1.集体绩效系统
8 / 7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集体绩效系统是根据集体成员的行为对整个集体进行奖励,来管理学生个体行为的 强化体系。全班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一定的总分来得到某种他们所期望的特权,而不是根据某 个学生的成绩。集体绩效系统作全班记录,大多数情况下,整个班级要么得奖,要么不得奖, 避免分别处理每个学生。教师可以许诺一次实地考察、额外的自由活动时间或班级聚会。集 体绩效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当集体根据每个成员的行为受到奖励时,集体成员会彼此鼓励, 以使集体获得奖励。集体绩效使得同伴由支持不良行为转变为反对不良行为。使用集体绩效 系统可以参考以下程序:①确定哪些行为要受强化;②设置一个适当的记分系统;③考虑给 严重行为扣分;④当行为得到改善后,减少记分和强化的频率;⑤如有必要,将集体绩效系 统与个人日志卡结合起来使用。
12.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答案】A
4 / 7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3.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答案】A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7.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答案】B
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答案】C
9.班级、小组、少先队属于( )。 A.一般群体 B.正式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特殊群体 【答案】B
14.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 )。 A.联合群体 B.正式群体 C.松散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答案】D
15.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 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答案】B
5 / 7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6.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答案】A
17.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答案】A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答案】B
20.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 【答案】B
21.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