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增政策为什么没有引起美国大的通货膨胀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与应对建议略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与应对建议略述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蔓延,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美国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借助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美国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必然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本文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应对建议
经融危机的出现使全球经济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国为稳定经济不断加大财政支出,期望以此来刺激国内经济。货币政策也开始出现变动,为更好的应对危机,央行不断降息,直到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不得不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一、什么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为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以此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鼓励开销和借贷,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增印钞票。量化是指增加货币的发
行量,而宽松即减少银行的资金压力。央行收购有价证券的同时,新发行的货币便投入到了私有银行体系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一般涉及的金额较大且周期较长,一般不会轻易采用,一旦采用便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在实行多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必然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比如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外汇储备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一)带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美元在持续抛售的前提下,必然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CRB指数可以直接反映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波动,该数据可以成为判断通胀的重要依据。从2010年起,美国黄金期货价格最高上涨率为3.4%,相当于1400美元,原油价格涨幅接近3%,金属和粮食产品也呈现出明显的涨幅。2011年粮食和金属原料市场价格依然呈上涨趋势,石油市场在美元贬值和国际游资的压力下,价格已几连涨,更创下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在逐渐复苏会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石油、金属等价格必然会根据美国的经济情况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
量化宽松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
量化宽松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分析引言: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广受关注。量化宽松政策以通过购买
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然而,其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仍然备受争议。本文将探讨量化宽松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就此展开分析。
第一部分:量化宽松政策的概述
量化宽松政策,即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来扩大货币供应,以
达到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降低利率的目的。在经济低迷或紧缩期间,这种政策被广泛采用,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增加市场活力。
第二部分:量化宽松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
1. 货币供应量增加: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来增加货币供应量。这将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增加,因为货币供应量的迅速增长可能导致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加剧。
2. 刺激经济活动:量化宽松政策的目的之一是刺激经济活动,加速货币流通。
当经济活动加速时,企业的需求增加,价格也可能上涨。这种供需关系会推动通货膨胀的出现。
3. 信心的提升:量化宽松政策有助于提升经济参与者的信心,信心回升可能导
致消费者倾向于增加消费,企业倾向于增加生产。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第三部分:量化宽松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影响因素
1. 经济体的状态:不同经济体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通货膨胀的影响可能不同。如果一个经济体处于产能利用率过高的状态,即供求失衡,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和通货膨胀。而对于经济活动低迷、需求疲软的经济体来说,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并不会立即导致通货膨胀出现。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原因、影响与启示
2、对股市的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可能意味着流动性的减少,对 于股市来说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调整压力。然而,由于经济复苏已经有一段时间, 股市可能已经对这种变化有所预期,因此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3、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货币政策动向 对于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可能导致全球资金流动性 收紧,从而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决策。退出 过快可能会导致市场动荡和经济压力,而退出过慢则可能带来通胀风险和债务问 题。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密切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未来,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各国央行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 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c.加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仅依靠货币政策并不能 解决所有经济问题。各国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 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d.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全球主要货币之一,其政策对全球经济产 生重要影响。各国应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减轻对单一货币的依赖, 以增加全球经济稳定性。
2、降低汇率:过量供应货币可能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从而降低出口竞争 力,对其他国家产生贸易压力。
3、影响全球投资者情绪: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影响全球投资者的情绪,可 能会导致风险偏好上升,投资更加活跃。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给各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至今仍有很多国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为防止疫情对经济造成破坏,美国迅速出台了新一轮量化宽松、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随后又推出了多轮次上万亿级的财政刺激法案。截至2021年6月23日,美联储总资产突破8万亿美元,持有证券合计7.5万亿美元(含5.2万亿美元国债和2.4万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占GDP的比重约35%。美国国债的规模也达到28.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本轮无限量化宽松的规模已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实施的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之和。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代表的各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冲击。整体经济状况尤其是汇率、利率、进出口等诸多因素受影响较大。普通民众能感知且较为关心的是物价水平,因为其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和SVAR模型来分析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为了应对危机冲击,宣布开启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近十余年,其效果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讨论。
关于量化宽松的作用,最早可追溯到以Friedman
摘要: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对此,我国应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加强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监测;合理引导和管控国际资本流动;加强对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预测、监控和应对。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
浅析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摘要: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至今美国已实施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作为美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债权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美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量化宽松政策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量化宽松;利率;通货膨胀一、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政策实施进程回顾
(一)量化宽松涵义
“量化宽松”被形象地描述为银行增印钞票的行为,具体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刻意向银行体系注入超额资金,包括大量印钞或者买入政府、企业债券等让基准利率维持在零的途径,为经济体系创造新的流动性,以鼓励开支和借贷的货币政策。[1]
(二)美国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背景及过程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共计宣布实施四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分别是2008年11月的第一次qe,2010年11月的qe2、2012年9月的qe3以及2012年12月的qe4。
美国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为了保持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美国政府向市场注入7000亿美元的资金,并宣布购买房利美、房地美等贷款银行的债务。第一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目的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来降低金融
机构流动性压力,避免其陷入通过持续的贷款扩张来恢复流动性的恶性循环,进而降低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次量化宽松结束后,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为了促进经济复苏,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将实施第二次“量化宽松”计划,将通过发行货币购买财政部发行的长期债券,每个月购买额为750亿,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qe2的目的是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压低长期利率,借此提振美国经济,特别是避免通货紧缩,并降低高达9.6%的失业率。[2]因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后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几乎为零,且有通货紧缩的压力,所以美国实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可以忽略恶性通货膨胀出现的压力。
量化宽松为何没有导致物价大量上涨
量化宽松为何没有导致物价大量上涨
九里松
自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陷入自1929年至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为提振经济,各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尤其是以量化宽松这个货币政策措施最为突出。量化宽松(quantitativeeasing,简称QE)是在21世纪才出现的全新词汇,量化指的是货币数量,宽松指的是增加货币数量[通过中央银行购买债卷],使货币供应量增加。然而吊诡的是,量化宽松政策实施至今已经六年,货币供应量海量增加,居然没有引起物价上升!,或流动性(liquidity)更为宽松。
何以如此?按常理超发货币必然引起通货膨胀,物价大涨。现在物价不涨反跌,还出现了通缩。遍查资料未见其详。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量化宽松的不够。当量化宽松足够时,一定会使吸引资金的黑洞复活,到时物价一定会飙涨,金价、油价比大涨!我拭目以待。
2016年4月3日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2007-2009年金融危机让美国陷入了为期18个月的经济衰退。这是美国自
二战以来经历经济衰退时间最长的一次。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政府尤其是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政策来刺激社会总需求,促使经济尽早恢复到危机前的增长轨道。本文以截至2013年,美国所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对宏观经济指标中如GDP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来研究其有效性。
文章具体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有效性的界定;(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性的DSGE模型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实证检验。具体如下:第一,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和有效性界定。首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其零利率政策、前瞻性指导和大规模资产购买等措施。
美联储采取零利率政策是为减少因短期利率变化可能对经济造成的波动;前瞻性指导是为让市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认识更为明了,尤其是对央行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及其意图;大规模资产购买则是以大幅度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形式,为经济复苏提供较为宽松的信贷环境。以上三项措施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经济。零利率政策和前瞻性指导有利于减少经济决策制定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大规模资产购买则一方面稳定资产价格,另一方面以降低长期市场利率的方式刺激了与之相关的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其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界定。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对宏观经济变量如GDP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是否显著。文章所研究的有效性是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影响。第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
p ri e c n x e tt n aet ema co st f c f t n a d tere e t aeb s a y s a y te e e to es t ea d e p ca o r h i f tr o a e t n ai . n i f cs r a i l t d ; h f c fM2 sn i n a il o h cl e
对 我 国通 货膨 胀 的影 响次之 ,并 且在 美 国实施 量 化宽 松货 币政 策 时 出现 明显 的跳跃 式 的增 加 ; 由于 我 国资 本账 户 没
有 实现 完全 开放 .以联邦 基 金利率 为代 表 的常规货 币政 策对 通货 膨胀 的影 响 比较 小 。
关 键词 :量化 宽松 货 币政策 :通货 膨胀 ;状态 空 间模 型
滤 波进 行估 计 和分 析 .分别 得 出美 国常规 与量 化 宽松 两种 货 币政策 对我 国通 货膨 胀 影 响力 的不 同动态 特性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通货 膨胀 惯性 和通胀 预期 是影 响我 国通货 膨胀 的 主要 因素 ,其 作用 效果 基本稳 定 ;美 国货 币供 应量 M: 速 增
ຫໍສະໝຸດ Baidu
o teU. aed v lp da de t ae sn l a i e n ban tedfee c y a i h r ce siso h f e c f h S. r e eo e n si tdu igKam nF l r gt o ti i rn ed n m cc aa tr t ftei l n e m ti o h i c n u o o v nin la d q a t aiee sn o eayp lc nChn Sif to ep ciey T er s l h wst a h n ain f n e to a n u n i t a igm n tr oiyo ia’ n ain rs e t l. h e ut s o h te ift o c t v l v s t l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近年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普遍采用的经济手段。然而,随着这一政策的实施,通货膨胀也开始逐渐加剧。本文将探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从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的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长期利率和增加流动性来提高经济活动水平。然而,这种政策的实施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根据量子理论,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相对于商品和服务供应量,价格水平就会上升。因此,当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时,通货膨胀的风险就会显现出来。
实际上,过去几年不少国家都经历了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例如,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后,国内物价水平明显上升,尤其是房价和股市等资产价格大幅攀升。同样,日本和欧洲各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这一现象揭示了量化宽松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直接联系。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虽然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但由于需求不足和生产需求的不强劲,商品和服务供应量并未显著增加。因此,即使存在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通
货膨胀的风险也较低。相反,这些学者认为,量化宽松政策能够刺激
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并促进经济稳定。
不论是哪种观点,我们都不能忽视量化宽松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潜在
影响。为了降低通货膨胀风险,中央银行需要确保量化宽松政策的适
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
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
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哪些起源,欢迎阅读!
什么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做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设立货币政策的时候会将目标放在一个特定的短期利率水准上,央行通过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或者是抽离资金来使该利率处于目标位置。此时中央银行希望调控的是信贷的成本。而定量宽松货币指的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将政策关注点从控制银行系统的资金价格转向资金数量,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的环境下。对于这个政策而言,“量”意味着货币供应,而“宽松”则表示很多,当然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有自己的指标。采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意味着放弃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因为对于央行而言,他们不可能既控制资金的价格又控制资金的数量。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票”,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成长。该政策通常是往常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状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状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起源
量化宽松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经济学词汇,最早在2001年由日本央行提出——在2001年到2006年间,为了应对国内经济的持续下滑与投入衰退,日本央行在利率极低的状况下,通过大量持续购买公债以及长期债券的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使利率始终维持在近于零的水平。通过对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迫使银行在较低的贷款利率下对外放贷,进而增加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促进投入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这与正常状况下央行的利率杠杆调控完全区别。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种 “ 以邻为壑”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 了世界金 融体系在2 世纪3 年 0 0 代 的分裂 ,世界经济秩序也进一步恶化 ,而美国也未能依靠 “ 损人利 己” 的政策在二战前走出3 年代的大萧条 。 0 今天美 国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的实质 ,也是向邻居家放水。美国的 企图是 ,开动印钞机 ,向经济体系输送新 的流动性 。通过天量流动性的注
【 作者简介】杨力,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 融贸易学院教授 、博士生
导师;李蕊,上海外 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
2 0 年第 四季度美国G 年率增长高达 56 09 DP .%,这一亮丽的数据 曾
一
度使乐观的人坚信美国经济即将摆脱金融危机白泥淖, { 【 快速步入增长期。
时至今 日再度审视 ,不难发现这一数据的确受益于库存等技术性 因素 的影
同上。
③ J e h m os p Ya
,
“ h l a o s f u ni t e aig, o gK n nt yA toi , T e mpi t n Q atai s ” H n o gMo ea uh ry I ci o t vE n r t
M a. 6 2 0 , t : www. f .o .k h ma e g v e t 0 9 3 6 .t . r2 , 0 9 ht / p/ i o g v h / k / n / iwp / 0 0 2 eh m n 2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概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当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的时候,央行通过发行超过维持零利率的货币以刺激经济。
美国从次贷危机以来到 2012 年 12月先后进行了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一次是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市场出现信贷紧缩的状况。美联储通过多次公开市场业务注入流动性,但收效甚微,于是 2008 年美联储 7 次下调联邦基准利率,基本上启动了零利率政策。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稳定美国经济而不是刺激。
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在2010 年的 8 月实施的,截止 2011 年6 月之间美联储每月向市场投入 75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用来解决美国的财政问题。
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起始于 2012 年 9 月 13 日。美联储决定每月购买 400 亿美元抵押贷款担保债券,继续将美联储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设定在 0 到 0. 25% 之间不变等。并继续执行卖出短期国债而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为的是改变就业率低的局面,复苏经济。
第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起始于 2012 年 12 月 12 日,美联储每月除了继续购买 400 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外还额外购买约 450 亿的长期国债。此次的目的是进一步刺激经济和恢复就业。
总结来看,美国在采取下调联邦基准利率的同时配合使用购买国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会使短期国债的价格升高,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债券会使长期国债的利率维持较低的状态,人们不会在低利率条件下形成长期利率会上升的预期,这样可以防止货币政策失效。但美国刺激经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却对全球经济,尤其新兴经济体特别是我国的经济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探讨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探讨
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不断推出,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将大量现金注入经济体系中,以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利率水平。这种政策一般是在经济增长缓慢,通货紧缩或者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采取。
首先,对新兴经济体来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导致资本流入。由于美国收益率降低,投资者可能会将资本流向收益较高的新兴经济体,这将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升值以及国内央行与政府在应对资本流入的同时,还需要防止新的泡沫的形成。
其次,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可能导致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的问题。由于美国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新兴经济体进口成本增加,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这在短期内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需要央行采用相应的货币政策来应对。
第三,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会对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造成影响。由于美国降低利率和流通的资金增加,投资者在本国买入债务,在新兴经济体购买高收益债务,导致新兴经济体的债务水平上升。这也会给新兴经济体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第四,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和出口也会
造成影响。由于美元贬值,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力会减弱。尽管新兴经济体出口的价格可能会相对较便宜,但是由于竞争的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出口额可能会不升反降,这将会削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
最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有可能导致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不稳定。大量的流入可能导致新兴国家的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导致泡沫的形成,并在之后破裂,释放出巨大的金融风险。例如,当2013年美国宣布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时,引起了许多
浅析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
财 经纵览
财政金融
浅 析 美 国实 施量 化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 效 果
金缨子
摘
张
莉
要 :为促 进 本 国经 济增 长 , 自 2 0 0 8年金 融危 机 后 至 今 美 国已 实施 四轮 量 化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 。 中国作 为 美 国主要 的
贸易伙伴和最大债权 国,也不可避免的受到 美国实施 的量化宽松 政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 比分析 阐述 了量化 宽松政 策对 两 国 经济 的 影 响 ,并提 出相 应 政 策 建议 。 关 键 词 :量 化 宽松 ;利 率 ;通 货膨 胀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种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它也会导致其他国家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等不良影响。本文将探讨美
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汇率变动
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供应量增加,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升值。这会对我国出口造成一定的冲击。对于那些外销大宗商品的企业和行业,这种冲击可能会
非常明显。同时,升值的人民币也会使得跨国公司对于我国的投资热情降低,进一步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
2.资本外流
美元贬值会促使投资者将资本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国家,美联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购买
国债也会刺激资本外流。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因此在
出现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资本将流向我国。这虽然可以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但也会使
得人民币汇率升值,进而影响到出口和国内投资环境。
3.通货膨胀压力
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国物价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增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将为世界提供更多商品,而需求上涨也会推
升我国物价。这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加紧。
二、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我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稳定汇率。例如,稳定一篮子货币汇率或者适当干预市场。另外,我国可以通过扩大进口,增加
石油和原材料等商品进口的比例,来减少出口的压力,从而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析-new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分析-new
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分析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述
2008年9⽉,美联储推出第⼀次“量化宽松”计划(QE1),向市场注⼊7000亿美元的资⾦(截⾄2010年3⽉,实际累计投放1.725万亿美元),避免了美国⾦融机构⾻牌效应,拯救了美国⾦融业,稳定了美国⾦融市场,并提升了美国以⾄全球的信⼼,因⽽世界各国对于美国第⼀次“定量宽松”货政策没有太强烈的反应。2010年11⽉2⽇,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利率维持在0-0.25%区间,同时再向经济注⼊6000亿美元,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声明内容主要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9⽉召开会议以来获得的信息证实,美国经济产出和就业复苏步伐仍然缓慢。家庭⽀出逐步增加,但仍受到失业率⾼企、收⼊增幅缓慢、房地产贬值和信贷紧缩的制约。企业对设备和软件的⽀出有所增加,但增速不如今年早些时候,同时⾮住宅类房地产投资继续疲软,雇主仍不愿意增加⼯资,住宅开发数量低迷……委员会决定,为促进经济实现更强劲复苏,最⼤程度扩⼤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到2011年第⼆季度末再购买6000亿美元的较长期美国国债。”该政策的主要⽬标是在确保法定通货膨胀率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提⾼国民收⼊,提升消费和就业⽔平。然⽽,在全世界经济逐步恢复的情况下,美国却于2010年11⽉再次推出6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这⼀次却引来全世界众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其必然性
传统的货币政策⼯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存款准备率、公开市场、汇率、再贷款、再贴现等,美国过去常⽤的货币政策是利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但在美国零利率下限(Zero Lower Bound, ZLB)约束下,以及在美联储⼤量持有国债、公开市场操作受限的情况下,为刺激和促进美国经济,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不得已的选择。从传统经济学理论上讲,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向陷⼊资⾦困难的银⾏提供充⾜的流动性,⽀持⾦融体系,⿎励银⾏放贷;⼆是使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保持在低位,有利于降低企业贷款成本,并促进消费,从⽽推动经济复苏。三是避免通货紧缩预期,甚⾄通过产⽣通货膨胀的预期,降低实际利率,从⽽避免经济进⼀步紧缩。四是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短期内能够推动美元“实质性贬值”扩⼤出⼝。因此,在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定合理性和必然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增政策为什么没有引起美国大的通货膨胀转载修改2010-11-26 18:46:45 阅读14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直接干预货币市场的分支机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这意味着市场上将在半年时间里新增等量的流通货币。宣称必要时会通过“撒钱”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二次启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给国际货币市场砸下了一个颗重磅炸弹,令世界舆论哗然。 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所达成的“避免货币战”的协议墨迹未干,G20首尔峰会召开之前,美国带头食言,使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其经济政策的诚信也瞬间化为乌有。德国、巴西和南非等国纷纷加入对美国声讨的行列中,中国外交部和财政部分管对美事务的副部长也双双进行了立场强硬的公开表态,要求美国切实采取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只见它滥发货币,不见它物价上涨在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的政策毋庸置疑都是首先服务于本国的利益。政府所垄断的两项特权:一是施行暴力,二就是发行货币,而这两项权力也最容易被以各种“正当理由”滥用。通常而言,政府滥发货币都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借口,但它首先伤害的是本国民众的利益,因为它直接导致普通百姓购买力下降,手中财富缩水。正因为如此,西方国家专门设计了独立的央行制度来防止政府滥发货币,美国严肃的经济学家也都对政府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流行的货币主义学派,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大力鞭挞,将政府滥用货币政策作为罪恶之源。
但本世纪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增发货币,导致整个世界的流动性过剩,但为何没有在国内招致普通民众的反对呢?在美国这样一个选票高于一切的政治环境中,理解这一点尤为重要。市场上货币过量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物价上涨。但是,多年来,在美国的日用商品市场上,普通老百姓很少能感受到物价的上涨,政府的货币政策也并不会影响美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在美国生活过的人都会有切身的感受,美元非常经花,去超市进行一趟大规模的日用品采购,花不了多少钱。美元诞生100多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仍然在市场上流通,美国物价的稳定可见一斑。美国物价能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使得美国的普通民众对货币政策并不敏感。相反,美国政府增发的货币以各种社会福利的形式
返还到民众手中,这进一步提高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如奥巴马进行的医疗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花的增发的美元。不仅如此,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大量的美元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因此,全球所有的美元持有者都共同分担了美联储增发货币所带来的成本,而增发美元所带来的铸币税却只有美国独自享受。在中国,却是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今年以来,虽然政府极力控制国内的物价,但是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普遍上涨,民众抱怨的呼声越来越高,调整货币政策的压力剧增。很多学者将美国滥发货币导致世界大宗商品物价上涨作为解释本国通货膨胀的重要理由,中国也不例外,很多学者强调美国因素所导致输入型通胀是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本动力。但这种观点完全不能解释,美国的货币政策何以没有在其国内造成通胀反而在中国造成了通胀。中国的现实通胀如何呢?改革开放30年来,“分”作为人民币最基本的货币单位,已经退出了流通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价上涨速度之快的现实。此时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和美国都采取了增发货币的政策来强行推动经济的增长,为何前者导致了立竿见影的通胀压力,并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压力,而后者却能安然无恙、履险如夷?中国不能再为美国“打工” 中美两国构成如此差异的根源在于,两者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十分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关系形态。
中国不断以解决就业为驱动,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推动对美国的廉价出口,这全面压低了美国的商品价格,特别是日用品价格,同时中国又将挣得的大量美元兑换成各种形式的证券资产,在美国储备了起来。这从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抑制了美国物价上涨的空间。而美国政府通过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不至于影响国内物价波动,另一方面非常轻松地“勾销了”中国的外汇储备。这正是美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三心二意,并不真心施压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美国的消费者是廉价人民币的最大受益者,它大大化解了普通美国民众对政府滥发货币的不满情绪。一旦人民币真正大幅升值,出现中国大量“购买”美元的情景,美国将更加无法忍受。在中国,大量的廉价出口消耗了国内的资源,推高了国内的物价。当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又有利于促进出口,不利于支持进口,这使得中国难以通过大量进口来平抑国内的物价。因此,政府一增发货币,立刻就反应在国内价格市场上。更加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增发的货币大部分都投向了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直接返还给普通百姓,以形成收入增长。但是,很多投资项目收益并不明显,高铁就是其中一例。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这使民众形成了“收入增长缓慢、物价上涨
剧烈”的普遍认知。
中美之间的这种经济关系形态必须加以改变。只要中国经济不摆脱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元储备的依赖,美国政府就会有恃无恐,会不断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挣取中国的财富。在美国看来,它只要保持在高端产业的竞争力,继续维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就完全可以通过发行美元来获取财富,它既不会也不可能真心实意地恢复传统制造业。对中国而言,要想实现产业升级、摆脱为美国打工的局面,第一步就是破除“出口保就业”的这一理念,打破对出口下降的“恐慌症”,不再将出口当作解决就业的万能之药。其中尤为迫切的是,政府需要真正将政策工具的着力点用于进行国内结构调整,实现国民财富从政府向民众的逐渐转移,增加民众收入、提高民众福利。通过国内的结构性改革同样能够释放大量的就业空间,以此带来的是比廉价出口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就业岗位,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