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教案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生物主备教师日期课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时5课时参与人员

主备教案(由主备教师填写或另附详案)

一、备课思路:

微生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微生物已经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大规模的发酵工程,为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刚刚学完的专题一中,传统发酵技术就是利用了各种微生物进行发酵,本专题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需要在必修课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以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的了解。

二、主干知识网络:

三、教学目标(含本课题需要形成的技能):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培养基的用途、种类及一般成分,

2、掌握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3、掌握微生物分离中的划线法和涂布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一般的消毒、灭毒的方法,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微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之间的密切的关系。

四、资料准备(含学习本课题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景创设、实验、教学用具):

1、步步高蓝本知识点填空:P10、P1

2、 P 15、 P18(课前预习熟悉基本知识和生物专业术语)

2、步步高黄本训练题:训练4、5、6、7基础题,能力题和拓展题选做,其中训练5的拓展题尽可能都做

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分课时教学课件PPT

4、周测测试题(期中考试模拟题)

五、教学方法及难点突破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步步高蓝本学案填空,熟悉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术语,包括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和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注意区别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的不同作用。

2、多引入视频和图片,将看不见的微生物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件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件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8)微生物纯净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技术。( √ ) 解析:微生物纯净培养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技 术围绕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
(9)培养基倒平板后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 ) 解析:配制培养基要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平板。
(10)倒平板操作中,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要将平板倒置。( √ ) 解析:平板冷却后倒置有利于培养基表面水分子迅速挥发,还 能避免培养皿的皿盖上凝结的水滴入培养基。
提示:可分为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
(2)试从碳源和氮源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所需的培养
基成分的特点。
自养型微生物
异养型微生物
碳源 NaHCO3、CO2 等无机物
_糖__类__等__有__机__物_
氮源 __N_H__3、__硝__酸__盐__等__无__机__物_____ ___尿__素__、__蛋__白__质__等__有__机__物___
(4)纯化大肠杆菌可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 )
(5)日常生活中所用的 84 消毒液,其消毒方法属于巴氏消毒法。 ( ×)
解析:消毒液消毒属于化学药剂消毒法。 (6)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置,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 基,造成污染。( √ )
(7)用酒精消毒时,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 ) 解析:酒精消毒时,70%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其原因是:浓 度过高,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变性过快从而凝固成一层保护膜,酒 精分子不能渗入其中;浓度过低,杀菌能力减弱。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培养与应用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培养与应用

一、课题目标: 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
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课题重点和难点:
无菌技术的操作。
三、技能目标: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气灭菌和 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 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培养与应用
一 基础知识:
(1)按培养基的 (2)按培养基的
Zn、Ca、Mn、Co、Mo等微量元素,在微 生物培养中有0.1PPM就可以了,自来水原 料中已够用,不需另加。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培养与应用
Cncnc-micro
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的比较
来源
常用原料
功能
CO2、NaHCO3、糖 碳源 类、脂肪酸、花生粉 糖类
饼、石油等
构成细胞物质 和一些代谢产 物,有些还是 异养做生物的 主要能源物质
•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 周围物品 相接触。
• 2. 消毒方法:
• (1)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 煮沸 消毒法;
• (2)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 巴氏 消毒法(作简要介绍);
• (3)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 石炭酸或煤酚皂 等溶 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 紫外线 进行物理消毒。
3、高压蒸气灭菌: 100kPa、121 ℃ 下维持15-30min.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培养与应用

新人教版学高中生物选修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新人教版学高中生物选修专题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学习目标:1.知道培养基的种类、营养要素及配制原则。(重点)2.掌握消毒、灭菌的原理和方法。(重点)3.学会配制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重、难点)

1.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

按物理性质分错误!

(3)营养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氮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和无机盐,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以及氧气的要求。

2.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目的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主要内容包括: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消毒灭菌

概念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

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

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

操作空间、操作者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错误!

2培养基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倒平板时要待培养基冷却至50_℃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等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

(2)纯化大肠杆菌

1纯化培养的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获得较纯的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案 浙科版浙科版高二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教案 浙科版浙科版高二生物教案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肠黏膜并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LB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再在LB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分钟分裂一次。人们在培养细菌时,一般用接种环转移带菌的培养物。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再操作。

2.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8 h,每毫升培养基中就有几亿个细菌。可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 h 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细菌,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历案-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历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主题

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这一主题属于高中生物课程中“微生物与人类生活”这一重要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室培养的意义及操作流程,从而加深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与理解: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了解实验室培养的目的和意义,熟悉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技能与操作:学会制作微生物培养基、无菌操作技术及常见微生物的简单观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实验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评价任务

1. 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规范性和正确性,包括无菌操作、培养基制作等环节。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及结果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微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存在和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实验室培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培养基制作,包括称量、溶解、调pH值、灭菌等步骤。重点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4.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基的状态变化,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高中微生物培养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

3. 能够熟练操作微生物培养技术;

4. 能够分辨和鉴定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

3. 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

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培养皿、试管、无菌吸管、无菌培养基等;

2. 微生物标本: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3. 教学PPT。

教学步骤:

第一步: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15分钟)

1. 展示微生物的图片,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解释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第二步: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步骤(20分钟)

1. 讲解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介绍微生物培养的步骤:准备培养基、接种微生物、培养和观察。第三步:微生物培养的实验操作(30分钟)

1. 演示培养皿接种大肠杆菌的操作;

2. 让学生自己操作培养皿接种酵母菌。

第四步:微生物的鉴定方法(15分钟)

1. 介绍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等;

2. 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第五步:实验总结和讨论(10分钟)

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

2. 老师指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微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微生物培养技术;

3.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微生物的种类。

4. 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等进行评价。

选修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选修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极端嗜盐菌
总结词
极端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盐环境下生存的古菌。
详细描述
这些微生物能够在盐浓度极高的环境中生长,如盐湖、盐沼和盐结晶体中。它们通过特殊的生理机制来适应高盐 环境,如细胞内积累高浓度的氨基酸和多糖来平衡渗透压。极端嗜盐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适 应性和生存策略。
极端嗜热菌
总结词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不断改进和完 善,从简单的平板培养到复杂的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微生 物实验室培养已经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支柱。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分类与特点
2. 液体培养
1. 固体培养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 具有形成菌落的特性,是分离纯 化菌种常用的方法。
pH值控制
通过添加酸或碱调节培养基的pH值 ,以适应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微生物的培养特性观察技术
形态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 、染色等特征。
生化试验
生长曲线测定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微生物的生长量 或菌浓,绘制生长曲线,了解其生长 规律。
对微生物进行糖发酵试验、酶活性测 定等生化试验,了解其代谢特性。
在深层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微生 物,适用于好氧微生物的大规模 生产,如发酵工程。
02
实验室培养的古菌种类
产甲烷菌
总结词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普通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了解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之后,将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本专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培养基、消毒灭菌等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倒平板操作、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操作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并可以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计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实际问题。在这个专题的3个课题中,《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介绍了最基本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两个课题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课题1的内容,才能完成本专题中其他课题的学习。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出培养基的一般成分、种类及用途。

2、能够区别解释消毒和灭菌的不同之处。

3、学生能够列出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4、写出培养基制作的一般的步骤。

【能力目标】

1、让学生能够对培养基的配制、倒平板等进行具体的实际操作。

2、学会在生活或实验室使用不同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关注生活中与微生物有关的信息,并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有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因此,已知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较少,对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则更是不了解的。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传统发酵技术,并了解到微生物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微生物是微小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是观察不到,因此在学生的脑海里微生物只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这节课上首先提供给学生较多的直观材料,帮助其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学习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知识。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高中生物选修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介绍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微生物实验是一项重要的选修内容。通过实验观察和培养微生物,学生可以加深对微生物的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巧。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高中生选修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培养方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并观察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实验器材和试剂

•培养皿

•培养基(如琼脂)

•显微镜

•移液管

•级差显微镜

•高温灭菌器

步骤一:准备培养基

1.将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装满一层培养基即可。

2.将装满培养基的培养皿放入高温灭菌器中,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灭菌温度和时间可以根据

实验要求进行设置,常用的灭菌温度为121摄

氏度,灭菌时间为15-20分钟。

步骤二:获取微生物样本

1.从实验室常见的环境中,如空气、水或物体表面,使用移液管或棉签采集微生物样本。

2.将采集到的微生物样本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可以在培养皿上划分格子,以便观察不同微生物样本的生长情况。

步骤三:培养

1.将涂有微生物样本的培养皿密封放置在恒温箱中,一般温度设置为28摄氏度。恒温箱

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2.定期观察培养皿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使用级差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时可以记录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数量和分布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

1.进行实验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在进行观察和操作时,避免将培养皿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以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

3.培养皿和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实验要求进

行,不同的微生物可能对不同的培养条件和营养需求有所差异。

实验结果和分析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

高中生物选修一学案:2.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2)

[目标导航] 1.学会培养基的制备方法。2.掌握大肠杆菌的纯化方法。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用文字和箭头写出制备流程: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是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重要环节,如图为倒平板的操作示意图。

(1)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正确的倒平板操作流程:丙→乙→甲→丁。

(2)甲、乙、丙中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

(3)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才能进行。

二、纯化大肠杆菌

1.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下图中甲为平板划线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乙为操作的结果。每一次划线后要将接种环灼烧,除第一次划线外,每一次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最后一次划线不要和第一区域相连。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只要稀释度足够高,就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三、菌种的保藏 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法;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法。

判断正误:

(1)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所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 )

(2)将培养基从干热灭菌箱内取出立即就可以倒平板( )

(3)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要在固体培养基上操作( )

[答案] (1)× (2)× (3)√

一、培养基的制备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计算:依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比例计算配制100 mL 的培养基时,各种成分的用量

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用玻璃挑取,称量纸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都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

高中生物 第1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第1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教案 高二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1章 微生物培养技术 第1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教案 高二生物教案

【第一节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之

小船创作

一、培养基

1.含义

由于微生物代谢方式的不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的需要,将各种营养物质混合在一起而配制的营养基质。

2.平板培养基

将溶化后的固体培养基基质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冷却凝固后制成的培养基。

二、无菌技术

1.目的和要求

在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中,一定不能有外来的污染性杂菌,所以必须采用无菌技术进行操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对所用的器材、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对工作场所要进行消毒。

2.灭菌和消毒

(1)灭菌: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环境或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是高温灭菌法。

(2)消毒:用相对温和的理化方法杀死环境或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射线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

三、接种技术

1.含义

把相应的研究对象移入培养基中的过程。

2.分类

在平板培养基上接种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平板涂布法、稀释混合平板法等。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特点

微生物

⎩⎪⎨⎪⎧

小个体微小⎩⎪⎨⎪⎧ μm 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 见细胞

nm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

见细胞器、病毒

错误!

二、微生物的营养及功能

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成分与其他生物大体相同,也是由C 、H 、O 、N 、P 、S 等元素组成,其中C 、H 、O 、N 占细胞干重的90%以上,这些元素最终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归纳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这五大类营养要素。

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1 1

高中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1 1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课题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b。了解消毒和灭菌方法。

2.能力目标

a.进行无菌技术操作。

b。进行微生物培养.

3.情感目标

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课题重点

无菌技术操作.

三、课题难点

无菌技术操作。

四教学流程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问题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小结】共同归纳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主要来源。

(2)特殊成分和条件

提醒学生培养基还需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特殊营养物质的要求:如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霉菌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二)无菌技术

讲解: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强调无菌操作是培养微生物成功的关键.

1.主要方面

讲解无菌技术主要方面: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2。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列表让学生进行比较。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概念:讲解培养基概念: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

的混合营养基质.

2。种类

展示培养基相关图片,讲解根据物理性质划分的培养基种类、用途.

3。成分

(1)基本成分

展示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表格,让学生分析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研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研究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

用研究教案

一、实验目的与背景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研究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熟悉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和应用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中生物人教

版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该实

验内容。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准备

实验器材:

1. 培养皿: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容器。

2. 恒温培养箱:提供适宜的温度用于微生物的培养。

3.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4. 无菌操作台:用于进行无菌操作。

实验试剂:

1. 琼脂:用于制备微生物培养基。

2. 不同基质:如含有碳源的营养液等,用于培养不同的微生物。

3. 碘酒:用于消毒培养皿和实验器材。

4. 生物脱色剂:用于去除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色素。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微生物培养基:将适量的琼脂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煮沸,然后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后培养基凝固。

2. 无菌操作:将培养皿放入无菌操作台中,使用碘酒消毒培养皿和实验器材。

3. 样品采集:采集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样品,如土壤、水样等。

4. 涂布法培养:取少量样品涂布在已凝固的培养基表面,用棉签均匀涂抹。

5. 厌氧培养: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6. 观察和记录: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的时间和特点。

7. 形态观察:将微生物培养液取出滴在显微镜玻片上,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培养出各种不同的微生物,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记录其形态和结构。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并进行相关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课标解读】

1、知道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07年7月1日,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其中大肠杆菌要求每公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你用什么办法将他们找到并准确计数?

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

一、基础知识

1、培养基(阅读教材)

1.1概念(略)

1.2培养基的种类

(1)形态——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琼脂)

(2)成分——天然和合成培养基

(3)作用——选择和鉴别培养基

思考:1、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你认为哪个更适合工业生产?为什么?

2、如何区分S型细菌和R型细菌?

3、什么是菌落?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创新设计)

思考:1、硝化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C源和N源有不同吗?能源呢?

2、结合细胞元素组成说明大多数培养基的组成为何有4类?一定都需要吗?

1.4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PH、氧气

思考: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就是4类吗? 牛肉膏和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哪些营养?

2、特殊营养物质是什么?试举一例。(介绍生长因子)

3、你能将土壤中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固氮菌分离出来吗?说一说最佳方案。

4、分离菌种是否一定要选择培养基?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2、无菌技术(阅读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1意义、对象

2.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2.3消毒与灭菌的方法、适用对象

思考:1、什么是巴氏消毒法?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特别注意什么?

2、以下各项分别适用哪项无菌技术?简单说明理由

试管口;培养基;接种操作间;葡萄酒;培养皿;接种针(环);口罩;

手;空气;饮用水

3、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什么目的?

二.实验操作(录像)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程序:

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

思考:1、为何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放入烧杯溶化?

2、制备过程中要调节适宜的PH值,要在哪一个环节操作?为什么?

3、请阅读倒平板操作(P17)并回答讨论1—4

4、试管培养基常制成斜面的作用是什么?

2、接种(4种方法)

2.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

2.1.1目的

2.1.2平板划线操作(略)

思考:请回答P18讨论1—3

2.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2.2.1目的

2.2.2系列稀释操作:

①取盛有9mL水的无菌试管6支,编号101、102、103、104、105、106。

②用灼烧冷却的移液管吸取1mL菌液注入编号为101试管中,并吹吸3次,使之混匀。

③从101倍液中吸取1mL菌液注入到编号为102试管内吹打均匀,获得102倍液。依此类推。

思考:为什么操作中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了几支移液管?

2.2.3涂布平板操作

思考:1、涂布器操作要点及原因

2、教材P19讨论

3、结果分析评价

3.1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对照,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2如果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请你分析原因?

3.3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位置相同吗?;原因是什么?。

4、课题延伸

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临时保藏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每3~6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

(四)课堂总结、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