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和方法
【干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干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总结
装配式建筑基本规定
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
建筑及结构设计原则:
标准化、模数化、少规格、多组合;结构整体性、耐久性、高强高性能材料应用;合理的预制拆分。
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
进行细致的构件深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使用高度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包含装配整体式的结构,框架、剪力墙及多层剪力墙。
装配式建筑高宽比
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限制以外,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更重要的是提高结构的抗倾覆能力,减小结构底部在侧向力作用下出现拉力的可能性,避免墙板水平接缝在受剪的同时受拉。
装配式建筑抗震等级
装配式建筑抗震等级
设计思路
拉、压、弯承载力计算同混凝土构件,满足构造要求时无需计算。
剪力:结合面直剪单独进行计算,并确定键槽及抗剪钢筋数量。
PC构件连接
干式连接
通过预埋件焊接或螺栓连接、搁置、销栓等方式。
节点构造应符合计算简图要求;按实际内力验算螺栓、焊缝、钢板截面、牛腿或挑耳企口弯剪、销栓受剪、局部承压等承载力。
湿式连接
钢筋连接、后浇筑混凝土或灌浆结合为整体。
钢筋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机械连接,焊接,搭接等。
装配式楼盖及楼梯设计
预制楼梯
清水面,带防滑条,栏杆预埋件,两端简支。
楼盖体系
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可做单向板和双向板。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设计
总体思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等同现浇,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分析及构件设计方法相同。
装配形式:以预制柱、叠合梁、叠合楼板、现浇节点构成,梁柱以一维构件为主,方便制作及安装。柱纵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
承载力计算:叠合梁拼缝、预制柱拼缝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原则有哪些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原则有哪些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原则有哪些?下面本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1、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设计方法,满足体系化设计的要求,充分考虑构配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多样化,并编制设计、制作和施工安装成套设计文件。
2、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即应充分配合,结合建筑功能与造型,规划好建筑各部位采用的工业化、标准化预制混凝土构配件,并因地制宜地积极采用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在总体规划中应考虑构配件的制作和堆放以及起重运输设备服务半径所需空间。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制构件(柱、梁、墙、板)的划分,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并能组装成形式多样的结构系列的原则。
4、设计中应遵守模数协调的原则,做到建筑与部品模数协调,以及部品之间的模数协调和部品的集成化和工业化生产,实现土建与装修在模数协调原则下的一体化,并做到装修一次性到位。
第 1 页共1 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
目前常见的结构体系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它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适应性、耐久性应该基本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其结构体系与应用范围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4.1.1 外挂墙板体系
外墙、叠合楼板、阳台、楼梯、叠合梁为预制部件。该结构体系的特点:竖向受力结构采用现浇,外墙挂板不参与受力,预制比例一般为10%~50%,施工难度较低,成本较低,常配合大钢模施工。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的保障房、商品房、办公建筑。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1所示,外挂墙板体系房屋如图4.2所示。
图4.1 外挂墙板体系的分解图
图4.2 外挂墙板体系房屋
4.1.2 装配式框架体系
装配式框架体系是指柱、叠合梁、外墙、叠合楼板、阳台等均为预制部件。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预制比例可达80%,内部空间自由度好,室内梁柱外露,施工难度较高,成本较高。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度为50 m以下(地震烈度7度)的公寓、办公楼、酒店、学校、工业厂房建筑等。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如图4.3所示,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如图4.4所示。
图4.3 装配式框架体系的分解图
图4.4 装配式框架体系施工
4.1.3 装配式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叠合楼板、楼梯、内隔墙等为预制部件。该结构体系的特点:工业化程度高,房间空间完整,无梁柱外露,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可选择局部或全部预制,空间灵活度一般。该结构体系适用于高层、超高层的商品房、保障房等。装配式剪力墙体系的剖切图如图4.5所示,装配式剪力墙房屋如图4.6所示。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摘要: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装配式建筑是指通过工厂化生产、标准化设计和装配化施工等一系列先进工艺和技术,实现建筑结构和构件的预制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然后在现场通过简单拼装和安装完成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升级,装配式建筑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兴建筑形式。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型式,针对该类型结构的试验研究、理论分析、经验总结和材料创新也十分丰富。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和阐述,
1优势
其一,增强作业效果。该建筑结构属于集约生产模式,通过合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构件制造的自动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并且还不会受到外界气候因素的影响,使得整体作业效果显著增强;其二,提高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相对于室外施工而言,工厂作业的环境要更优越,这也就意味着各项施工作业可以更顺利的进行,尤其是在混凝土制作环节,其外观质量远优于现浇结构,大大提高了建筑精度,并且装配式建筑实行一体化模式,整个施工过程更加清晰明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质量隐患;其三,具备较高节能性与环保性。在装配式建筑结构工程中,PC预制构件的应用可以避免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并减少污水排放量与建筑垃圾,从而提升建筑施工的环保性。
2发展前景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近几年的发展非常快,在发展期间,让我国建筑行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居民对自身居住的环境和住房的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并且
标准也会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和居民的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对建筑结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19
连接设计
湿式连接传力途径:
39
楼盖设计
40
20
楼盖设计 楼盖设计
41
42
21
楼盖设计
楼盖设计
叠合楼盖的相关研究:
43
44
22
楼盖设计
叠合楼盖的相关研究:
现浇板
叠合板 45
楼盖设计
叠合楼盖的相关研究:
主要结论:
叠合楼板实际开裂荷载、破坏荷载低于现浇板,高于按单向板计算的结果。 不带钢筋桁架的叠合板叠合面发生滑动。 叠合楼板表现为单向板特性,但现浇层对各板块之间受力具有协同作用。拼 缝边界只传递剪力和位移,不传递弯矩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假设。 偏于安全,可按照单向板进行设计。 现浇层厚度较大时,可实现接近双向板的受力性能。
≤24
> >24且≤60
60
四三 四
三
二
三
二一
三三 三
二
二
二
一一
≤70 >70 ≤24 >24且≤70 >7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简介
此结构拥有良好节能性,符合社会要求及行业前进方向。目前,以主要材质为依据,可将此结构分三类,分别是木质、钢制和混凝土,其中,引起广泛讨百度文库的为混凝土,作为由钢筋、混凝土所组成结构,此结构常配合其他材料运用,目的是连接构件、提高质量。事实证明,此结构拥有以下优势:第一,节约能源,将周围环境所受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提高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便利度,真正做到环境保护、行业发展齐头并进;第二,利用机械设备对人力进行代替,通过解放人力的方式,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施工成本,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第三,使项目连接性、抗震性和整体性得到优化,达到施工质量同效率同步提高的目的。
4.2PC与PCF
在实际施工的时候,作业者在运用PC技术之后,能够有效解决全预制构建安装的问题,并实现整体预制的装饰效果,同时还能够改善窗框涌水的现象,以此降低湿作业量,减少失误,保证施工效率。一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安装步骤,在制作构件的时候还需要将长宽以及对角线的误差控制到3毫米以内,起吊的过程中需要慢且稳,防止出现牵拉歪扭的情况,并将墙板竖起来。而PCF技术则能够进一步解决外墙模板的问题,在这一技术之下,还能够减少楼层模板以及外墙脚手架的使用,以此降低模板的使用量,确保施工现场的清洁性,以此提升施工安全。但是在目前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就是,在设计外墙模板的时候,施工单位无法有效考虑到墙体本身承载力的作用,所以这就出现了严重的材料浪费情况,最终导致在实际结构和理论计算假定结构之间出现了非常大的差距,也就是计算失误,这样一来就会给其工程防震功能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1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
1.1 技术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墙板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
国内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包括:
(1)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该体系中,部分或全部剪力墙采用预制构件,预制剪力墙之间的竖向接缝一般位于结构边缘构件部位,该部位采用现浇方式与预制墙板形成整体,预制墙板的水平钢筋在后浇部位实现可靠连接或锚固;预制剪力墙水平接缝位于楼面标高处,水平接缝处钢筋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或在底部预留后浇区内搭接连接的形式。在每层楼面处设置水平后浇带并配置连续纵向钢筋,在屋面处应设置封闭后浇圈梁。采用叠合楼板及预制楼梯,预制或叠合阳台板。该结构体系主要用于高层住宅,整体受力性能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当,按“等同现浇”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2)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与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相比,结构计算可采用弹性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并可按照结构实际情况建立分析模型,以建立适用于装配特点的计算与分析方法。在构造连接措施方面,边缘构件设置及水平接缝的连接均有所简化,并降低了剪力墙及边缘构件配筋率、配箍率要求,允许采用预制楼盖和干式连接的做法。
1.2 技术指标
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中的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装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分析
摘要:随着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成为其施工的重要一环,其与传统现浇结构存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这里将主要基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来具体的分析装配式结构的布置、预制构件设计以及相关计算等内容,这些都将成为设计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以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布置;计算;策略
引言: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中装配式建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灵活、高效、价格更优惠的特性,也使得装配式建筑在技术层面有了诸多创新与成功。当下,装配式建筑在设计中更喜欢采用基于预制构件“拆分”的结构设计,这样既满足相关行业标准,也满足国家建筑行业制定的政策要求,不过目前的结构设计中仍旧存在不少潜在的安全问题,因此下面做具体研究,以推动行业的发展。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概述
目前的建筑市场,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其基本的原理类似,换一句话讲,具体设计中可以以预制构件受力钢筋连接技术进行设计规划,预制构件跟现浇混凝土有相同的方法,与之结构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可以保证其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相关结构性能特征,如出色的延性、良好的承载力以及更好的耐久性能等,可以说,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在呈现的效果上基本一致,甚至个别方面更好。
在装配式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满足以下几点原则:
(1)首先是设计环节应该注重结构的整体性设计,以保障结构的坚固,稳定。
(2)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应该采取高强度的钢筋材料与混凝土材料,保障结构设计的强度。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一、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它优点明显,能够提高建
筑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质量等。因此,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装配式混凝土
结构的设计方法。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一种通过预制构件将混凝土建筑结构拼装而成
的建筑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现场
拼装和快速竣工。
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1. 确定结构类型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
墙体结构、板结构等。这取决于建筑用途、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等因素。
2. 确定结构荷载
根据建筑用途、地理位置和设计要求等因素,确定结构荷载。结构荷
载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永久荷载包括自重、建筑设备和装修等,
可变荷载包括人员活动、储物等。
3. 确定结构材料
根据结构类型和结构荷载,确定结构材料。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包
括水泥、骨料、砂、水和钢筋等。
4. 进行结构设计
按照结构类型、结构荷载和结构材料等要求,进行结构设计。结构设
计需要考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结构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5. 进行构件设计
在进行构件设计时,需要考虑构件的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和现场拼装
等因素,以确保构件的质量和准确度。构件设计需要考虑构件的尺寸、强度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6. 进行施工图设计
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需要将结构和构件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施工图,
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构件图等。施工图需要考虑施工过程
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和材料清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和方法
— 绿色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 — 装配式建筑对既有的绿色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课题 — 装配式建筑与绿色融合的方式是创新
P2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1. 新时期的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行动上,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过程 紧迫性 — 十年发展到30%,时间紧,任务重 严峻性 — 量与质不匹配,导致投入与效益持续失衡 — 资源整体短缺,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 管 理 者 政府→ 行业→ 企业→ 项目 科研技术 领军人物→实践者(规划师、建筑师、工 程师、建造师、咨询…… ) 产业工人 工厂+现场+服务 …… 引导性 — “成功”的实践还仅在“试验田和实验室”中
P5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3. 设计方法未摆脱“传统方法”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变化 结构形式 — 现浇→装配+现浇/装配 技术体系 — 通用技术和体系→专有技术、工艺和体系 生产方式 — 建造→制造+建造→制造+服务 控制方式 — 阶段性→全寿命期 发展方式 — 行业主导→跨行业联合
P6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P7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3. 设计方法未摆脱“传统方法”
现状总结 全专业的协同设计 — 少 全过程的产品设计 — 缺 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 — 弱 “施工图”设计 — 精细化程度低 — 机制的变化 设计院+工程公司→设计企业+标准图集? — 变化的结果 只有设计图,没有施工图! — 施工图需要立足于实施 — 会改变吗? 设计企业该怎么办?总承包企业会怎么办? 构件设计 — 能力欠缺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
1.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是为了规范和指导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而制定的技术标准。本规程适用于各类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旨在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术语和定义
本规程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装配式混凝土:指在工厂或预制场地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通过组装形成建筑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由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
•设计: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包括结构计算、图纸绘制等。•施工: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工作,包括基础施工、构件组装等。•验收: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其符合设计要求。
3. 设计要求
3.1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形状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结构设计应考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性和可维护性。
3.2 材料选用
•混凝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钢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
•连接件应采用符合要求的强度等级和材料。
4. 施工要求
4.1 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基础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对基础造成损害。
4.2 构件制作与运输
•构件制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构件质量和尺寸精度。
•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或变形。
4.3 构件组装
•构件组装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构件的正确连接和稳定性。
•构件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强度和刚度。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摘要:我国住宅结构形式主要为混凝土结构,以建造方式分类可分为现场装
配式和传统现浇式。其中,尽管传统现浇式结构应用广泛,但其具有施工环境差,工作效率低等缺点。而相应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依靠工厂预制,通过运
输至现场直接拼装而成,从而节省了现场浇筑养护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关键词:装配式;现浇式;混凝土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区别
根据结构型式的不同,可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为装配整体式和全装配
式两种型式。其中,装配整体式结构特点为将预制构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并
可进一步分为框架结构、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部分框支剪力
墙结构。
与装配整体式结构不同,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特点在于提前预制,即在结构
中的全部受力构件进行预制,之后再进行拼装连接。这种结构体系提高了结构的
预制率,但也对构件连接的构造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施工难度。所以预
制构件连接处需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接缝处的设计计算可按等同现浇的原则依
据现有规范进行设计验算。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由传统现浇框架结构发展而来,该结构是指将结构全部
的梁柱构件或其中一部分受力单元使用预制构件并采用可靠的连接构造措施与现
场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
的基础上布置剪力墙构件,从而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同时使空间灵活性增强。
该结构同样是将全部或部分梁柱构件预制,而剪力墙采用现浇形式。这两种结构
与传统现浇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相比施工更加高效。但是框架结构由于其受力特
点多用于多层建筑,不能适用于高层建筑,因此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应用范
装配式建筑设计主要内容
装配式建筑设计主要内容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方式,它采用工厂化生产和现场组装的方式,使建筑工程更加高效、节约成本、环保无污染。装配式建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结构设计:装配式建筑的结构设计应当考虑到整个建筑的承载能力、稳定性、抗震能力等因素。
2. 材料选择:装配式建筑的材料应当符合相应的标准,保证质量和安全。通常使用的材料有钢结构、混凝土、木材、玻璃等。
3. 设计方案: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应当考虑到整个建筑的功能、空间布局、采光、通风等因素。
4. 电气、水暖设计:装配式建筑的电气、水暖设计应当符合相关的标准,以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5. 安全设计:装配式建筑的安全设计应当考虑到整个建筑的防火、防盗、防雷等因素。
6. 环保设计:装配式建筑的环保设计应当考虑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面。
7. 施工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总之,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当注重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将安全、环保、舒适、美观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以提高建筑的品质和使用体验。
- 1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论课程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论课程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体系,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将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这种建筑方式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材料等优点。随着国家对建筑产业化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和设计原理,培养学生具备从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包括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产制造技术,包括混凝土构件的预制过程、生产设备和技术、材料选用等。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结构体系、荷载
分析、结构设计、连接构造等。
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包括施工流程、安装方法、质量检测与控制等。
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环保和节能性能,包括绿色建筑理念、能源消耗和减排技术等。
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IS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相关规范。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估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同时,我们还采用了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课程评估方法包括作业、测验、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四、课程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本规程旨在明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及其质量控制要求,保证其安全可靠性,并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需要。
一、适用范围
1. 本规程所涉及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指由混凝土和部件(梁、柱、墙板、横杆、悬架等)组成的结构体系。
2. 防火要求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按照《建筑防火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3. 本规程不适用于质量超标的混凝土、混凝土结构以及临时用例。
二、设计
1. 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按照国家有关建筑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执行。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要考虑构件连接方式及制造工艺,应当充分考虑钢筋以及混凝土构件之间的协调作用。
三、材料
1. 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其中的钢筋和预应力钢筋也要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
2. 构件之间的接口用材必须符合该材料的技术标准,并经过正规检测机构的检测合格才能使用。
四、施工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采用正确的工艺流程施工。
2. 各种构件之间的接口处要进行良好的加固,避免在使用中发生断裂出现安全隐患。
3. 施工过程中,经常进行构件尺寸及钢筋弯曲度的检验,保证施工的质量效果。
五、质量验收
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验收时,应检查各构件的尺寸及连接刚度,检验各种材料的数量及质量。
2. 检验时,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检测构件尺寸以及钢筋弯曲度等参数,确保结构体系的安全性能及整体美观度。
3. 验收时,应当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仔细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
此外,还有双T板、圆孔板、 带肋底板、槽型板等。
2 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JGJ 1-2014 6.6.1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 6.6.3 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接缝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对长宽比 不大于3的四边支承叠合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整体式接缝或无接缝 时,可按双向板设计。 6.6.6 双向叠合板板侧的整体式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板的次要受力方向 上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
纵筋锚固与连接
基本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弯钩或机械锚固 受压钢筋锚固 受剪钢筋锚固
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决于 钢筋的受力状态和锚固方式
Fra Baidu bibliotek
3.1 基本构造要求
纵筋锚固与连接
3.1 基本构造要求
纵筋锚固与连接
绑扎搭接连接(GB 50010、GB 50666) 间接搭接连接 浆锚搭接连接(JGJ 1) 焊接连接(GB 50010、GB 50666) 机械连接(JGJ 107) 套筒灌浆连接(JGJ 355)
主要内容
引言 1. 结构分析方法 2. 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3. 结构连接节点设计 4. 设计考虑的施工问题 结束语
3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目前国内流行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k.baidu.com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5. 结构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积极实践,善于积累 结构设计的工作量大幅度提高 — 对!这是初期的事实 — 预制构件设计+协同/配合设计+精细化设计 合理组织+掌握方法+摸索规律+善于积累 — 全面提高管理者、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职业能力 利用信息化平台,丰富设计手段 — 协同设计平台 — BIM设计平台 — 设计+生产、设计+施工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P 13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5. 结构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筑规划、单体设计方案 专业的参与度低,协商的话语权小 — 目标的一致性 — 开发商(特别是“纯”国企)的主导性太强大 — 专业协商是方案制定的基础 — 咨询服务应重点在这个工作阶段开展 — 建筑师的态度、认知与方法 — 工程师的能力、经验与技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建筑师
设计效率可以高于传统模式
P 18
二、结构设计方法和要求
需要培养具有工程概念和思维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P 5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3. 设计方法未摆脱“传统方法”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变化 结构形式 — 现浇→装配+现浇/装配 技术体系 — 通用技术和体系→专有技术、工艺和体系 生产方式 — 建造→制造+建造→制造+服务 控制方式 — 阶段性→全寿命期 发展方式 — 行业主导→跨行业联合
P 10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4.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产品类型及性能
叠合/预制楼(屋)盖 居住建筑必须关注长期使用条件下预制底板拼缝的抗裂 — 板厚宜适当加大 小跨度板不经济 — 宜采用配臵抗裂钢筋的后浇带连接形式 — 板厚与结构自重 在合理范围内,要尽量满足功能需求 关于阳台、露台 — 最能体现工业化特征的室外建筑构件 — 具有附加价值的工业化产品 — 现有的一些(技术)规定与使用习惯是制约因素之一 整体预制楼(屋)盖 — 低多层
P 16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5. 结构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与结构设计相关的配合和协同环节 “方案设计阶段,我们的建筑和结构专业的工作成果是要 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 — 张守峰 在项目设计初期,配合建筑师将项目的目标、可能出现的 问题、需要配合和协同的重点及难点等找到、找准并得到 解决的有效途径和合理方式 机电设备、装饰装修、构件生产、安装施工等重要的配合 和协同环节要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至施工图设计阶段逐 步开展 例如: 在初步设计阶段如果满足了预制构件模具设计和生产计 划编制的需求,就可以提前约两个月的时间排产,就可能 意味着100 ~150元/m3的直接造价节省
领导、参与和支持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迫切需要高水平的工程师
主动、创新和坚持
P 14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5. 结构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筑规划、单体设计方案 标准化设计与建筑单一化 — 两者不是因果关系 — 标准化设计非装配式建筑设计的特殊要求 — 标准化设计是建筑质量和经济的重要保障 — 标准化设计是部品互换和使用的基本条件 — 标准化设计是项目设计中时时要做的事情 — 标准化设计是从业者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
P 15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5. 结构设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工程师对规范和标准图集要深入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 现行规范和标准图集是在对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既有 试点示范项目成功经验、当前行业发展水平及技术发展 性评价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平衡下编制的,所给出 的都是针对当前工程实践的最低要求! 安全可靠是JGJ 1-2014编制的主导思想之一 正确使用标准、准确把握设计尺度在当前的工程实践中 是至关重要! 结构工程师需要详细、全面了解与装配建造方式相关的 技术、生产、施工、材料、产品,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 提下,要以科学、严谨、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的需求
P 4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2. 设计模式“多种多样”
设计的出路 — 建筑设计只是建筑产品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
重要但不是全部!
基于项目,还是基于产品 基于自身,还是走向联合 — 设计企业要走得更远、视野更宽 — 设计企业要有对技术的集成能力 — 设计企业要有对项目的控制能力
不能只有“设计师”
P 2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1. 新时期的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行动上,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过程 紧迫性 — 十年发展到30%,时间紧,任务重 严峻性 — 量与质不匹配,导致投入与效益持续失衡 — 资源整体短缺,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 管 理 者 政府→ 行业→ 企业→ 项目 科研技术 领军人物→实践者(规划师、建筑师、工 程师、建造师、咨询…… ) 产业工人 工厂+现场+服务 …… 引导性 — “成功”的实践还仅在“试验田和实验室”中
装配
只是一种建造方式 — 与现浇一样,各有优势
不仅仅针对结构主体,还包括建筑内的所有填充体、建筑 外部的装饰物等等 对于我们这一个时代的从业者而言很陌生
前 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设计概念清晰,设计原理简单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 现有的结构体系 — 框架、剪力墙、框剪、框筒、混合 新型高效装配式结构体系 — “十三”科技支撑项目中 预研的体系有十余种 通用体系与专有体系 需要满足系统性、适用性等要求 需要新型装备、设备、机具、产品和控制系统支撑 需要新型抗震设计方法、构造和连接方式支撑 — “等同 现浇”的概念可用,但在经济性、易建性、效率发挥等方 面均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马 涛
2016年07月26日 · 北京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容和方法 提 纲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二、结构设计方法和要求 三、结构设计内容及拓展 四、一些争议问题的探讨 五、结语
前 言
预制混凝土技术
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集成性等特点 是混凝土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适用于各种建筑类型 — 民用、工业、市政设施 适合于各种结构技术间的集成 — 预应力、钢结构 适合于各种材料的集成 — 高强、高性能、复合材料、可循 环材料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1. 新时期的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观念上,是转变的过程 概念梳理,理念交织,诉求多样,路径探索 …… — 住宅产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 装配式建筑 — 不同的责任主体对待转变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差别大 — 开发商、设计企业、构件部品供应商、施工企业(总 承包、劳务和专业分包等)、监理企业、监管机构等 诉求各异
前 言
装配式建筑
住宅产业化 → 新型建筑工业化 → 建筑产业现代化 → 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2025年新建建筑的30% — 北京市目标是2020年 是推动建筑业新发展模式建立的“抓手” — 在机制和模 式的转变中创新技术、方法和产品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 结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需要建筑行业内的高度配合 需要相关行业间的高度协调
P 8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4.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产品类型及性能
预制夹心外墙板 — 至少可以形成四种技术和产品 严寒寒冷地区和部分夏热冬冷地区 — 采用非组合型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 — 设计、生产、安装等配套技术基本成熟 南方以夏季隔热、冬季保温为需求的地区 — 应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实用型新产品 — 应遵循安全、适用、效率、耐久、经济等原则 — 应关注抗风、防水(抗渗)和密闭等性能及建筑表达 各种类型的建筑围护预制外墙板 — 点/线连接方式不应成为持续的争论点 — (部分)组合型夹心墙板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完整的、系 统的、严谨的理论研究和建立实用工程方法的基础上
P 11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4.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产品类型及性能
预制框架柱、梁构件 性能好,效益差 — 构件质量、安装效率具有明显优势 — 适用的建筑类型特点(目前) 建造环节土建成本高— 少装饰/时间价值高/施工环境差 构件大型化,现场拼接简单化 — 柱-梁-节点共同预制 — 跨层柱(如2 ~ 3层,高度小于12m)+铰接/半刚接梁 型钢/预应力应用,集中连接 — 支撑抗侧力,框架柱承载力提高 — 大跨度 — 局部设臵(连接)与整体设臵(性能)
P 9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4.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产品类型及性能
叠合/预制楼(屋)盖 要根据综合性能的评价(结构的承载力、变形等,建筑地 面的隔声、振动、隔热等)决定结构设计方式 预制底板应尽量采用标准型预制构件 — 大型化、通用化预制底板构件是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 — 满足生产和施工中对设备、工艺等的标准化和通用化 — 提高设计、生产和施工的综合效率 桁架钢筋 不是必需的! 要正确使用 预制预应力、空心楼盖、肋形板等技术 — 在大跨度楼盖中可推广应用 — 电气管、线、盒 对预制构件的生产和施工方式有影响 — 高层建筑中使用预制楼盖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的
P 3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2. 设计模式“多种多样”
项目设计的基本形式 产业链集团中,相对独立的设计团队 产业化联盟中,开发/设计/施工联合体 — 松散/紧密 工程总承包中,设计-施工联合体 — 相对紧密,能否长久还是? 产品研发型,开发-设计战略合作 — 关系紧密,只能种点试验田 传统方式中,设计与施工相对分离 — 松散,大量
P 7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3. 设计方法未摆脱“传统方法”
现状总结 全专业的协同设计 — 少 全过程的产品设计 — 缺 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 — 弱 “施工图”设计 — 精细化程度低 — 机制的变化 设计院+工程公司→设计企业+标准图集? — 变化的结果 只有设计图,没有施工图! — 施工图需要立足于实施 — 会改变吗? 设计企业该怎么办?总承包企业会怎么办? 构件设计 — 能力欠缺
P 12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4.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产品类型及性能
装配式框-剪结构中的“预制”剪力墙— 可能需要论证! 现浇— JGJ 1-2014,预制可参考剪力墙结构采取措施 单片剪力墙可以预制 — 有研究成果,需创新和发展 — 预制边框柱/梁+现浇节点 — 预制剪力墙可在“半层”处竖向连接 — 可采用带“竖缝”的剪力墙+裙梁的形式 — 可将“耗能”装臵与预制剪力墙结合 — 可根据性能要求采用相应的配筋构造 筒体外墙宜现浇,内墙可采用预制构件 — 适度发展 — 一般筒体外墙开洞较多,连接复杂 — 内墙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 — 满足结构整体性能的要求 可参考钢框架-核心筒结构
对使用和需求、使用者和服务者的思考是缺位的
— 激进型、温和型、中庸型、观望型、漠视型…… 装配式建筑只是一种产品,装配式建筑还是一个载体
P 1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1. 新时期的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研究上,是发展、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由单一、关键技术向综合、集成体系转变 — 以结构装配为重点向建筑装配和产品性能转变 — 以钢筋连接为重点向高效体系和成套技术过渡 — 以设计建造为重点向全寿命期品质和使用发展 — 以产品多样性为需求的通用与专用技术研发 注重“面”的宽度,忽视“点”的深度和“点与点”的 链接和协调 与“绿色”发展全面融合 — 绿色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 — 装配式建筑对既有的绿色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课题 — 装配式建筑与绿色融合的方式是创新
P 6
一、结构设计现状的概述
3. 设计方法未摆脱“传统方法”
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方式 第一层次— 基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现浇)的预制构 件“拆分和组装”设计— 还不如传统方法! 第二层次— 基于预制混凝土结构装配的预制构件系统与 现浇构件系统组合设计— 与传统方法相近 第三层次— 基于标准化设计理念、模数协调原则和建筑 各系统采用装配方式的装配式建筑体系设计 第四层次— 基于设计、装修、生产和施工、部品部件、 成本等的优化,满足一体化的工程设计 第五层次— 基于建筑全寿命期的使用、品质和经济性等 的考虑全过程的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