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
经济学术语
01 基本贡献
目录
02
马克思的研究背景和 经过
03 《导言》逻辑解析
04 《导言》革命的指向 性:反思科学抽象法
05 总结性话语
马克思在1857年8月底至9月中旬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总的导言”。它是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生地和系统阐述研究方法的重要场所。
《导言》认为,社会生产是一个整体,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
《导言》逻辑解析
文本的结构及其争 议
《导言》的革命内 涵和意蕴
历史和逻辑统一规 定的始航
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行文极其简短的一篇经济学论文,观点简洁而内涵丰富,论证简约而 容量浩瀚,以小小篇幅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在学术史上,实属罕见。尽管学术界对《导言》逻辑位置的定位颇有 争议,但对其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的地位的公认自不待言,其以理论逻辑方法的崇高性——历史、生产的总体 性和科学方法——与《资本论》相媲美!
当代经济研究总体看,这是对研究对象的内核结构的探索。与之契合的思路是对事的全体规定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及与之相适合的对相应的对象规定的“如何来”、“为什么”以及“是什么”的系统探究。它说 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始终是生产关系,只是在这个前提下通过贯彻“事的科学”,研究对象的结构得以锁定。这 表明一种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的认识原则,从而引致诸多的语言生产规范及必须引起注意的理论建构 原则。例如,“出发点当然是自然规定性;主观地和客观地。”而“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概念和生产关系的概 念的辩证法,这样一种辩证法,它的界限应当确定,它不抹杀现实差别。”并且,“这种见解表现为必然的发展。 但承认偶然。怎样。”以及注意,“历来的观念的历史叙述同现实的历史叙述的关系。” “第二级的和第三级的 东西,总之,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的生产关系。国际关系在这里的影响。”等等。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共90页文档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第三讲 政治经济学部分-《政治经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对生产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生产既然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 行的,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性质,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 结成不同的生产关系,从而形成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 因此,马克思说:“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 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这就是说政治经 济学考察的或者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的生产,或 者是某一个历史阶段上的生产,“例如,是现代化资产 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前 者是广义政治经济学对象,后者是狭义政治经济学对象。 可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既不是生产一般或一般生产, 也不是特殊生产部门或它们的总体,而是研究一定历史 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前提,在 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得“政治 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 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是资 产阶级经济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社会 形态相联系,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科 学。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就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本质 上是价值的生产。在这里,不仅商品是价值物,就 是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人也成为价值物。因此,研究 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就构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特殊内 容。
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作目的与意义
马克思写《导言》的目的是: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 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 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错误观点,把政治经济 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章。它对于当代解读 马克思主义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导言》提 出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社会性质的物 质生产,还是指生产关系呢?在生产、分配、交换 之间如何认识生产要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仍是当 代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写作的时代背景(一)写作目的①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
②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一些错误观点,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式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时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二)写作意义《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章。
它对于当代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导言》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还是指生产关系呢?在生产、分配、交换之间如何认识生产要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仍是当代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二、内容简介一、生产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主要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人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
这种“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旨趣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脱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空谈“生产一般”,其目的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谐与永存。
但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不是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从而揭示社会经济学运动的一般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即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于理解和分析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学的演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导言部分,以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进行梳理和理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作的经典之作,它于1867年首次出版。
这本著作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石,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部分,马克思提出了他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式。
首先,他强调了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张将经济问题与历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揭示经济规律的本质和历史演变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其次,在导言部分中,马克思提出了物品和货币的概念,并对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不仅仅是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其交换价值,即通过交换实现的价值。
通过对商品的研究,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即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方式。
此外,导言部分还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地包含着自身的矛盾和危机,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觉醒和革命。
他坚信无产阶级通过自身斗争的力量,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综上所述,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部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阶级矛盾和剥削问题。
这本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对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字数:452)。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正文
二、对庸俗经济学奢谈一切生产的一 般条件的批判
(一)揭露庸俗经济学家奢谈生产的一般 条件的实质是浅薄的同义反复(7—9) 1、马克思着重分析了斯密提出的生产率与 社会发展状态的关系。 2、批判了促进生产的条件的两种流行说法。
二、对庸俗经济学奢谈一切生产的一 般条件的批判
(二)批评所谓生产受自然规律支配,分 配受社会规律支配的谬论。(10) (三)批判庸俗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私有 制和司法、警察制度说成是生产的一般 条件的谬论。(10段倒数第3行—14)
返回
四、最后,交换和流通
(一)生产和交换的关系(1—产决定产品交换 (2—3) (二)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辩证关 系概括总结(4)
四、最后,交换和流通
小结: 主要论述生产与交换、生产与流通的关系, 阐明生产决定交换和流通的原理。对生 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关系作高 度的概括和总结。
三、生产与分配
(二)生产条件的分配属于生产本身,生产条件 的分配决定产品的分配(4—7) 1、生产条件的分配不是先于生产本身,而是属 于生产条件本身(4—5) 2、生产条件的分配属于生产本身,它决定产品 的分配(6) 3、生产条件的分配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它又是 由生产决定的,是生产的产物和结果(7)
返回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物 质生产关系
(一)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关系是马克思政治经 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批判所谓孤立个人生产的观点: (1—3) 1、资产阶级的孤立个人生产观点的实质,是企图把资 产阶级的利己主义本性说成是人类的天然本质和永 恒的,把资产阶级的要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竞争的资 产者说成是自然所造成的理想人。(2) 2、马克思根据历史发展的过程和人的社会本性,批 判地论证了脱离社会的“孤立的个人”是根本不存 在的。(3)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写作背景1、关注和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总结和整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1843年,马克思开始对经济学进行研究,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计划写一部以新世界观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初步定名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使马克思一度中断该书写作;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把主要精力放在革命理论的研究上。
1849年8月,马克思作为政治流亡者被迫迁居伦敦后,重新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推动他进入直接写作阶段。
他认为,危机必然引发新的革命。
为了给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通宵达旦地工作,整理他所积累的经济学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导言》是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写作于1857年8月下旬,是马克思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撰写的“总的导言”。
这是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
1902年才被发现,1903年由考茨基第一次柏林的《新时代》杂志上。
1859年6月,马克思整理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马克思称该书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为此写了序言,通常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此后,马克思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思路出版该书的第二、第三分册,而是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进行整理,于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有些内容是相关的,甚至是重叠的。
所以在《资本论》扉页上通常著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字样。
《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巨著的初篇,《资本论》是其续篇,二者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学说。
二、主要内容在《导言》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依据,通过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各种谬论和错误观点,精辟地阐述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以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伟大变革。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卡尔·马克思著名的著作之一,该书分为三卷,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深入批判和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进行详细讨论,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了他对经济学的批判和新的研究方向。
他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为它是一种剥削制度,使一小部分富有的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巨大利益。
同时,他强调了商品交换和货币的作用,指出这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周期性经济波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预测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详细解释。
他将商品的价值看作是由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组成的,而交换价值又是由劳动力量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仅是生产出商品的基础,也是价值形成的根本原因。
他对剩余价值和剥削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获取利润的机制和过程。
此外,马克思还在导言中对货币和资本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讨论。
他指出,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也是资本的表现形式。
通过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资本家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并通过销售获取利润。
马克思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和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不稳定和矛盾。
他深入剖析了商品交换、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和剥削等核心概念,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一导言为后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阐述和批判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的一部分。
•
1859年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
册时,马克思没有利用这篇《导言》,另写了一
篇《序言》。他在《序言》中说:“我把已经
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
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
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
别上升到一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81页)。《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发
里·亨利·查理等人,制造种种庸俗经济理论掩盖资
本主义社会的解决矛盾,企图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说
成是自古就有的,把资本主义国家说成是超历史的。
此处,还有一些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蒲鲁东·皮
埃尔·约瑟夫,他们也揭露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但
是主要地是企图使历史回到小商品生产时代。
•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深入发展,迫切需要批判各
的演说》、《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作。1848
年起,由于《新莱茵报》的出版和欧洲大陆风
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使马克思中断了政治经济
学研究工作,1850年马克思到伦敦后才开始继
续这一研究工作。
•
马克思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
英国为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详尽地考察了资
本主义经济关系,仔细钻研了社会经济文献和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材料,写了大量笔记和手稿。•2.现实意义 Nhomakorabea•
《导言》的写作离现在已有近
一个半世纪了,但是它仍具有重大的
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 (1)《导言》虽然是论述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但 在它论述的每一个论题中都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经济规律的典范,也是在论述 经济规律中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典范,可以说《导言》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 概论,这对于我们今天建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经济哲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八讲《政 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第八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当我们谈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无疑是一座思想的宝库,它为我们揭示了经济社会运行的深层规律,也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在这一导言中,马克思首先对生产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生产,并非仅仅是物质的制造过程,它更是社会关系的构建与再生产。
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生产,可能只是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工人的辛勤劳作以及产品的不断产出。
然而,马克思告诉我们,生产的本质远远不止于此。
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变迁。
比如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形态的截然不同。
在原始社会,简单的采集和狩猎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而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应运而生,土地成为了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关系也随之形成。
消费,也是马克思在导言中着重探讨的一个环节。
消费并非仅仅是对生产成果的消耗,它反过来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当我们购买某种商品时,实际上是在向生产者传递一种需求信号,促使他们调整生产策略和方向。
比如,当智能手机的消费需求急剧增加时,生产厂家会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分配,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了社会财富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配方式和比例。
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反之,如果分配不公,就会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交换,在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流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交换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拓展和创新,从传统的商品交换到金融市场的资本交换,从国内市场的交换到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交换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因素,如政治、法律、文化等是无足轻重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1857年8月)I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1生产(a)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自然是出发点。
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宾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鲁宾逊故事决不像文化史家设想的那样,仅仅是对极度文明的反动和想要回到被误解了的自然生活中去。
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是错觉,只是美学上大大小小的鲁宾逊故事的错觉。
这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在这个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单个的人表现为了摆脱了自然联系等等,后者在过去历史时代使他成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
这种18世纪的个人,一方面是封建社会形式解体的产物,另一方面是16世纪以来新兴生产力的产物,而在18世纪的预言家看来(斯密和李嘉图还完全以这些预言家为依据),这种个人是一种理想,他的存在是过去的事;在他们看来,这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
因为,按照他们关于人类天性的看法,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
这样的错觉是到现在为止的每个新时代所具有的。
斯图亚特在许多方面同18世纪对立并做为贵族比较多地站在历史上,从而避免了这种局限性。
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
只有到十八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对个人说来,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手段,才是外在的必然性。
但是,产生这种孤立的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从这种观点来看是一般关系)的时代。
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名句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名句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名句:
1. "在现代社会中,一切都变成商品,人们只能与别人以物换物。
" - 卡尔·马克思《资本论》
2. "资本主义制度让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 - 托马斯·毛利斯《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3. "经济领域的自由竞争实际上导致了垄断和寡头垄断的形成。
" - 约瑟夫·斯坦林《五十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4.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夺,导致了剥削和阶级斗争的产生。
"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5. "资本主义通过不断增长的经济活动来维持自身,但这种增长也带来了环境破坏和资源耗尽的后果。
" - 纳奥米·克莱因《资本主义的毁灭性引擎》
这些名句反映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观点,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问题和不公正。
它们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包括财富分配不均、经济竞争的负面影响、剥削和阶级斗争、环境影响等方面。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加注版)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Ⅰ.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注:标题《Ⅰ.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在马克思写在手稿笔记本“M”封面上的目录中是没有的。
这个标题严格地说只包括《导言》的前两节,即《生产》一节(在笔记本“M”的封面上,这一节有一个更确切的标题《生产一般》)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一节。
马克思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这一节前面标明的罗马数字“Ⅰ”,在《导言》往后的正文中再也没有相应的罗马数字与之相连接。
——1。
)1.生产(a)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
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注:把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当作出发点的观点,见亚·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附《英国和美国》的作者[爱·吉·韦克菲尔德]的注释,1835-1939年伦敦版)一书的序论和大·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1821年伦敦第3版第1章第3节。
——1。
),属于18世纪的缺乏想象力的虚构。
这是鲁滨逊一类的故事,这类故事决不像文化史家想象的那样,仅仅表示对过度文明的反动和要回到被误解了的自然生活中去。
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注:社会契约(Contrat social) 是卢梭关于人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市民状态的相互关系的理论。
按照这个理论,人们最初生活在某种自然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人人都是平等的。
私有财产的形成和不平等的占有关系的发展决定了人们从自然状态向市民状态的过渡,并导致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国家的形成。
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进一步发展破坏了这种社会契约,导致某种新的自然状态的形成。
能够消除这一自然状态的,据说是以某种新的社会契约为基础的理性国家。
让·雅·卢梭在1755年阿姆斯特丹版的《论人间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因》和1762 年阿姆斯特丹版的《社会契约论》这两部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主要内容:《导言》共分为四节。
第一节,阐明了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批判了资产 阶级在物质生产问题上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
第二节,对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得相互关系作了 辩证分析。
第三节,阐述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得科学方法。第 四节,探讨了生产关系、交往关系、国家和意识形态 等。着重探讨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得不平衡关系。
(二)揭露经济学家们在“生产一般” 概念上玩弄得神秘化。 (4段)
1、在概述了资本主义个人得起源和论证了现 代生产仅仅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得生产— —社会个人得生产”相符合之后,马克思揭露经 济学家们在“生产一般”概念上玩弄得神秘化。 这就是从未存在于现实中任何一个具体阶段得 一个抽象、一个范畴。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Leabharlann 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孤立得
个人生产当做出发点得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得
观点。
《导言》指出: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首 先就是物质生产”。
这里所说得物质生产,指得就是一定社会发展 阶段上得物质生产。研究物质生产,就就是研 究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得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
在这个简单得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问 题:
即每一个环节得核心就是围绕产品而展开得,所 有都就是指向对产品P得生产、分配、交换和 消费。而每一个环节中得主体却就是被忽视得 对象。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研读完全版
二、内容解读
· 生产与消费,不仅互相直接就就是对方,而且互为前提, 相依存、互为手段。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得对象。消费 则创造出观念上得生产对象,“把它作为内心得图象,作 为需要,作为动力与目得提出来。”生产决定消费得性 质与方式,使消费得以完成,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也不 是被动得、消极得。消费使产品得到证实,通过消费又 把需要再生产出来。离开消费,生产就失去意义。就没 有发展得动力。反过来,生产又为消费创造需要,因为稿 费作为生产得动力就是靠生产出得对象作媒介得。可见 生产与消费互为前提,互不可缺。
二、内容解读
· 总之,生产总就是一定社会性质得生产,因而就 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得生产, 或一定生产方 式即一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下得生产。 这就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生产得出得最重要 得结论, 从而科学地揭示了政治经济学得研究 对象。
二、内容解读
· 3、政治经济学研究得本题就是一定社会性质 得生产, 即现代资产阶级得生产。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二、内容解读
· 2、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就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 上得特 殊生产。
· 即资本主义生产就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得生产,而不 就是生产一般或一般生产、
· 生产既然就是人们在一定得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得,不 同得生产力水平与性质,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不同 得生产关系,从而形成生产得不同发展阶段。因此,马 克思说:“说到生产,总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 得生产一社会个人得生产。”政治经济学考察得或者 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得生产,或者就是某一个 历史阶段上得生产,“例如,就是现代化资产阶级生产 一这种生产事实上就是我们研究得本题。”前者就是 广义政治经济学对象,后者就是狭义政治经济学是一定生产方式下得 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得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解释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卡尔·马克思在1857年8月至9月间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总导言。
这一文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生地和系统阐述研究方法的重要场所。
在这篇导言中,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阐述。
根据导言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概括为四个方面:
1.历史对象(规定):马克思在这里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社会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2.社会对象(规定):马克思指出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这些关系在社会整体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消费、分配、交换等方面。
3.唯物主义的范畴生产与批判:在这一部分,马克思提出了他的唯物主义范畴生产与批判的方法。
他强调了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即从物质生产这个最基本的范畴出发,逐步上升到更高级的经济范畴,如分配、交换和消费。
4.大结局——始发和归根: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他的历史现象学批判和精神现象批判的叠合方法,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总的来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阐述,他提出了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现象学批判和精神现象批判的叠合等方法,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讲《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共59页
斯密、李嘉图、卢梭和洛克的人性论被成 做原子主义:把人看作象原子一样孤立的 个体。研究人不能从人本身和孤立的个人 出发,相反只能从社会出发。
P138: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 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 从属於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 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 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 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十八世纪,在”市 民社会”中,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对个 人说来,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目的手段,才 是外在的必然性。
批判对象:庸俗经济学家凯里
凯里被称为“美国学派的创始人”、“美国第一 个经济学家”,其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鼓吹阶级利益 的调和。
《巴师夏和凯里》写于1857年7月。这一未完成 的手稿是马克思针对巴师夏1851年出版的《经济 的和谐》一书而写的。在这本书中,马克思用巴 师夏和凯里的观点作为实例,说明庸俗经济学家 “在古典经济学家朴素地描绘生产关系的对抗的 地方,证明生产关系是和谐的” 。
巴师夏和凯里的共同特点:
否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宣扬阶 级利益一致的调和论,其理论特点是以对 交换领域现象的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替古典经济学对生 产关系的研究。
原文: 凯里是北美唯一的有创见的经济学家。他属于这
样一个国度:在那里,资产阶级社会不是在封建 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是从自身开始的; 在那里,它不是表现为一个长达数百年的运动的 遗留下来的结果,而是表现为一个新的运动的起 点;在那里,国家和一切以往的国家的形成不同, 从一开始就从属于资产阶级社会,从属于这个社 会的生产,并且从来未能用某种自我目的掩饰起 来;最后,在那里,资产阶级社会本身把旧大陆 的生产力和新大陆的巨大的自然疆域结合起来, 以空前的规模和空前自由地发展着,在制服自然 力方面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一切成就,并且最后, 在那里,资产阶级社会本身的对立仅仅表现为隐 约不明的因素。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写作背景1、关注和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总结和整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1843年,马克思开始对经济学进行研究,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计划写一部以新世界观为指导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初步定名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使马克思一度中断该书写作;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把主要精力放在革命理论的研究上。
1849年8月,马克思作为政治流亡者被迫迁居伦敦后,重新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推动他进入直接写作阶段。
他认为,危机必然引发新的革命。
为了给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通宵达旦地工作,整理他所积累的经济学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导言》是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开头部分,写作于1857年8月下旬,是马克思为计划中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撰写的“总的导言”。
这是一篇未完成的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
1902年才被发现,1903年由考茨基第一次柏林的《新时代》杂志上。
1859年6月,马克思整理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马克思称该书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马克思为此写了序言,通常称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此后,马克思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思路出版该书的第二、第三分册,而是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进行整理,于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有些内容是相关的,甚至是重叠的。
所以在《资本论》扉页上通常著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字样。
《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一分册》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巨著的初篇,《资本论》是其续篇,二者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学说。
二、主要内容在《导言》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依据,通过批判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各种谬论和错误观点,精辟地阐述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以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建立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伟大变革。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4.生产。
• 《导言》的第四节就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指 导思想、方法论基础等做了揭示性的概 述.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但它只 是一个研究和写作的提纲,并未做展开分 析.其基本思想马克思在《序言》中作了 经典式论述。
• 谈谈读完导言的感想
• 我得出这么一句话: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李嘉图认为自由竞争保证了个人利益和社 会利益的结合,为生产力无止境的发展开 创了巨大的可能性。
• 因此,斯密和李嘉图都主张个人经济应当 完全自由。
• 所谓生产是一般,分配是特殊的说法,无 非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阶级对抗的根
源,抹杀资产阶级生产的特殊性和历史性, 为资产阶级制度辩护。
总之,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因而 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或一定生产 方式统一下的生产。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
主讲人: 孟华月 小组成员:滕静
徐思璇 李璟雯
写作背景
《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爆发了席卷欧 洲大陆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是马克思为出版 《政治经济学批判》而撰写的一篇导言, 《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未及修改和发表, 1902年从马克思的遗稿中发现,考茨基在 1903年首次发表在柏林的《新时代》杂志上。
写作《导言》的目的
• 1.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 • 2.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
错误观点,把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搞清楚。
《导言》全文由四部分组成
• 第一部分: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 通)生产 106页
• 第二部分: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 般关系 110页
• 可见,萨伊理论的荒谬性。
(b)[生产和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卢国维一、写作的时代背景(一)写作目的①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
②为了批判当时国民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一些错误观点,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
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式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时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
(二)写作意义《导言》是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一篇系统论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文章。
它对于当代解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导言》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还是指生产关系呢?在生产、分配、交换之间如何认识生产要素与分配之间的关系,仍是当代值得研究的一些问题。
二、内容简介一、生产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主要阐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性质来谈个人,而斯密、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把物质生产作为研究出发点,但是他们不顾生产的社会性质,而把生产理解为单个人的孤立的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的生产。
这种“孤立的个人”是一种虚构,其旨趣无非是企图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说成是自然的永恒的生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殊生产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脱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而空谈“生产一般”,其目的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谐与永存。
但是“政治经济学不是工艺学”,它不是研究一个个特殊生产部门,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中活动着的物质生产,从而揭示社会经济学运动的一般规律。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即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生产的一般规定是存在的。
政治经济学如果停留在这些抽象要素,那就不可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
政治经济学可以研究作为合理抽象的生产一般,但这不是主要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本题是“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
二、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这一节的中心是考察了社会生产内部结构,分析了社会生产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个体的研究了生产的现实运动及其规律。
引论:社会生产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生产制造出适合需要的对象,分配依照社会规律决定个人分配这些产品的比例,交换依照个人需要把已经分配的东西再分配,最后,在消费中,产品脱离这种社会运动直接变成了个人需要的对象和仆役,供个人享受而满足个人的需要。
因而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
社会生产就是这样一个在总体性中活动着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而资产阶级经济学“正规的三段论法”是“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生产和消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式辩证的,把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割裂和等同都是错误的。
①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生产直接也是消费:一方面表现为劳动力的消费,另一方面表现为生产资料的消费。
消费也直接的表现为生产:一方面在消费生活中的消费品中,“人生产自己的身体”恢复体力,即通过消费生产出体力。
另一方面在消费生产资料的同时生产出新产品。
②生产和消费互相依存、互为中介、互为手段。
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
消费也是生产的终结,消费为生产提供目的需要和内在对象,消费为产品创造主体,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所以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③生产和消费互相生产,互相创造对方。
“两者的每一方由于自己的实现才创造对方,每一方是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
”消费生产着、创造着生产,生产生产出消费。
(二)生产和分配批判了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三位一体”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决定论,阐述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
①批判了“三位一体”分配理论,阐明了分配本身是生产的产物的原理“三位一体”说的实际观点是,土地带来地租,劳动带来工资,资本带来利息和利润。
换言之,资本就是利息和利润的源泉,资本决定了一切分配形式。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不是利息和利润的源泉的观点。
资本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作为生产要素的不变资本不会为资本带来任何利润和利息,作为生产要素的可变资本才会带来剩余价值,从而转化为利息和利润。
资本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息和利润,并用其中一部分当做追加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因而利息和利润又是“资本再生产方式”。
所以笼统的说资本带来利润和利息是片面的,它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其次,劳动是否带来工资。
劳动与工资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在奴隶社会,劳动不是雇佣劳动也就没有工资。
劳动只有成为了雇佣劳动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力的价值才以工资的形式参与产品分配,实际上雇佣工人在剩余时间所创造的劳动力创造的劳动力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因而一方面说任何劳动都会带来工资不符合历史事实。
另一方面说工资是劳动的报酬也是不十分准确的。
再次,说土地带来地租即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资本主义的实际。
地租本质上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同利息和利润一样,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所以“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表现在生产要素的背面”。
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
②批判了分配先于生产的理论,阐述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庸俗经济学认为“分配表现为产品的分配”。
这是最肤浅的理解。
分配包括两种分配,即生产要素的分配和产品的分配。
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分配的结果。
在这里要具体分析的是生产要素,如生产工具的分配,社会成员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的起始阶段首要要按一定的生产关系进行非配,即什么素质的成员安排在什么样的生产部门干什么,什么样的生产资料为社会成员的哪些人所占有等等。
以这种生产条件和前提的分配就形成了生产要素的结合形式。
所以说它决定了生产的结构。
人们只有在这种生产结构中才能生产出课分配的产品,可见生产要素的分配不是先于生产的分配,而是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属于生产本身内部的问题。
这种生产要素的分配在本身内部不断的改变,也不断的改变着产品的分配。
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等社会的几种情况,这些情况从形式上看,似乎是分配先于生产。
但实质上并不是分配先于生产,而是上产先于分配,生产决定分配,一定分配方式决定于一定的生产的方式。
(三)最后,交换和流通这一节的中心是论述交换作为生产的要素包含在生产之内。
从交换的内容来看,主要有四种。
但是实际上他们都是由生产决定的,因为如果没有生产就没有生活资料可以供交换。
总之,生产既支配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即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间的一定关系。
但是,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如,党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时,生产的规模也就增大。
可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等同的,他们构成了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他们的差别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
社会再生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因而离开一定社会性质去谈物质生产,割裂生产、消费、分配、交换四个环节的内在联系是错误的。
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导言》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形成过程,第一次系统的论述哦了政治经济学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方法任何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都必须经历两条彼此相连而又相互区别的认识道路,即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具体——抽象——具体)。
马克思在这里说“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第一种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
它是马克思以前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他包括亚当斯密的方法。
虽然这种方法大体上符合正确的认识路线,但它很大程度上时是自发的,因为他始终受到经验主义方法的困扰这种方法所说的“完整的表象”是指感性的“具体”和经验的“实在”。
他从感性“具体”出发经过分析把直观和表象中的具体变为越来越稀薄的抽象,指导得出一些最简单的规定。
这种感性具体到抽象的道路是科学认识的经验认识阶段,处于直观和表象的初级加工阶段。
这种方法似乎是正确的,但仔细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
因为不是科学的抽象,把本职的属性也抛开了,抽象就是空洞的,那就什么也不是了。
第二种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这是马克思视为科学上的正确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不否定从感性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而且还应该有目的的把表象的具体加工成抽象的规定,使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获得正确的起点。
不通过的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它是指从感性具体到抽象加工成的简单规定,按照其内在的固有联系在思维中的再现视为具体的整体。
这里“具体”不是感性的具体,而是思维中具体,它是许多规定性的综合,因为是多样性的综合。
(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首先,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
从抽象到具体是马克斯研究现实经济关系具体再现经济关系的一种方法。
而黑格尔却把从抽象到具体看作是纯思维的自我运动,是思维本身的产生过程。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方法的唯心主义消极因素,把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看作是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其次,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维进程与现实的历史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人体剖解对于猴体剖解是一把钥匙。
反过来低等动物身上表现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经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因此资产阶级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钥匙。
(四)在研究经济范畴时应坚持唯物辩证法原则首先,必须唯物的把握好对象性的客观性。
无论在现实中或在头脑中,主体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这些都是既定的、客观的。
从客观经济关系出发而不是从主观主罚。
其次,辩证的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
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不要把经济范畴按历史上产生的先后在次序来安排,而是要按照各个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相互作用来安排,按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结构来建构。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关系。
思考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2、《导言》是怎样论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的?3、《导言》是怎样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向?4、《导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