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

合集下载

美术试题 名词解释

美术试题 名词解释

1、野兽主义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2、野兽派:

野兽派也叫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一个松散的艺术组织,该画派吸收东方和非洲黑人雕刻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夸张的颜色来实现色彩在画面中的完全释放和独立,代表人物是马蒂斯,卢奥等。

3、罗可可艺术答: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现肉感的裸体、艳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歇等。

洛可可:

洛可可是发源于法国十八世纪的一种艺术样式,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将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形成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效果。

5、表现派: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中外美术史_名词解释复习考试

中外美术史_名词解释复习考试

中国美术史

一、名词解释:

1、曹家样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着称,被誉为“曹家样”。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2、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画以传神精妙着称,并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着名绘画思想。传有后人摹临的作品《烈女图》《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迁想妙得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所谓“迁想妙得”,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4、以形写神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论。强调人物画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即“传神”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5、《画品》

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绘画艺术的品评专着,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

6、谢赫“六法论”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的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后来被作为整个中国画创作和批评的纲领,对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的绘画理论,强调艺术创作既要以大自然为师,又要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

中国美术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美术史_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它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这样的陶器通称彩陶。

2、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子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他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交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4、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

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它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者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这些变形了的、风格化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在静止状态中积聚着紧张的力,好象在瞬间就会迸发出凶野的咆哮,体现了“狞厉美”( 李泽厚语)。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小学美术名词解释

1、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

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2、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

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4、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5、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

1、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6、形式感:在美术中,指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观以及结构关系所形成的整体特征。

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9、体验:身临具体情境或亲身实践,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

1、美术创作:通过感受、体验和构思,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采用一定的技法制作美术作品,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1、美术表现:通过美术创作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1、美术批评:在直观或思考的基础上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等进行评论和判断。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 教师招聘美术名词解释1.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2.X门四家: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因为他们都在XXXX从事绘画活动,因XX古为X地,故又称为“X门四家”

5.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6.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7.工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8.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多都是同类色

9.透视: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他是观察和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

10.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一般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11.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2.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7.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X、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8.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题

1、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4、工艺美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5、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都是同类色。

1、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

2、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 世纪60 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3、形式美: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4、农民画:农民的画。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5、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6、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7、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8、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9、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美术专业名词解释

美术专业名词解释

1.后印象派: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派之后的美术流派,代表有塞尚高更梵高等。反对片面追求客观表现及外光和色彩,强调艺术形象要区别于客观物象,体现艺术家主观情感。

(7)文人画:也叫“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

3.计白当黑:书法术语。字的结构和通篇的布局务需有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

1.速写:用简练的表现方法,迅速的将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动态,生活场景及服饰道具等描绘下来的一种绘画形式。

(2)素描:以线条或明暗色面来描绘物体形象的单色画,统称素描。

(3)国画:以水调和,以墨为主要颜料(包括国画颜料),以毛笔为主要工具,

在宣纸或绢上创作的绘画。按艺术手法分有:工笔、写意和兼工三种。松,竹,

梅三友。

(4)油画:用易于油剂(亚麻仁油,核桃油,松节油)调和的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绘画的画种。

(5)构图:在美术创作中,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一般指在平面物质空间中,安排处理物象位置和关系,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的预想形象与审美效果。

(6)平行透视:凡平行六面体的一个面与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九十度,依此角度画的透视称为平行透视,一个消失点。

(7)成角透视:…两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所画透视为成角透视,两个消失点

(8)质感: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液气态)特质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指艺术家对不同物态运用不同手法所表现出的真实感。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 教师招聘美术名词解释

1. 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2. 吴门四家: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因为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为“吴门四家”

5.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6.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7.工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8.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多都是同类色

9.透视: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他是观察和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

10.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一般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

11.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2.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

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7.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8. 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简答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简答

1、试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1)克服前代限于说教内容的缺点,广泛

采用多样性题材。(2)明确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3)加强平列构图的变化,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以显示人物的情思。(4)揉合汉画与西域的线条,创造“春蚕吐丝”般的线描风格。(5)在画法画理诸方面,体现出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2、花鸟画中的“徐黄异体”各有什么特点?指五代西蜀画院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格。

黄筌的风格:(1)取材多为宫廷珍禽瑞鸟,奇花怪石。(2)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

笔致工细。(3)画风富丽,设色鲜明。

徐熙的风格:(1)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2)作画重在用墨,兼勾带染,有“落墨花”之称。(3)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因此画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3、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

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

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

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的文献

价值。

4、分析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1)元朝的“世事多变”造成文人画家逃

避现实、隐遁山林。(2)描绘了浙江吴兴县

西北18里许的卞山景象。(3)立轴采用高

远法构图,画出卞山自山麓至顶全貌,结构

谨严,纵横离奇。画草庐数间,点出了文人

隐逸的主题。画法先以淡墨勾石骨,再用焦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与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

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

的研究与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

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与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与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与“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与形式的重要性。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

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

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

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

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 教师招聘美术名词解释

1.抽象表现主义:⼜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种绘画流派

2.吴门四家:中国画史上沈周,⽂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因为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称为“吴门四家”

5. 明度:⾊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6.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7.⼯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有实⽤价值或欣赏价值的⼯艺品

8.同类⾊:是指同⼀⾊相的颜⾊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如淡黄,柠檬黄,中黄,⼟黄等多都是同类⾊

9.透视:通过透明平⾯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他是观察和研究景物在平⾯画幅上表现⽴体空间的基本⽅法

10. 素描:⼀般是指单⾊绘画形式,(⼯具⼀般多采⽤铅笔,⽊炭,钢笔,⽑笔等)11.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2.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类社会经济、精神和⽂化的需要;健全⼈格,形成⼈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促进⼈的全⾯发展

13.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理体验。

17. 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画布、电影胶⽚、录像带、⽊材和塑胶等。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所谓“客观精神说”,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拍拉图之“本质论美字”理论。认为在美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终极的美的本质——“美本身”。而这个“美本身”拍拉图将其规定为“美的理念”,或者是客观“宇宙精神”。艺术只是这种美的理念,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而已。这是柏拉图基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对艺术本质的一种界定,即艺术作为对“理式世界”基本的现实世界的摹仿,是第三位的。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源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并非是某种概念——“美的理念”。艺术是审美的表现,而审美的根据是主观的。所以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持这种艺术“主观精神说”的代表人物如德国古典美字的开山祖康德更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有着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特征。

3、“摹仿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的古希腊美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真实的“摹仿”。此说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摹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还进一步认为,艺术的这种“摹仿”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摹仿”的现实世界更真实。

4、形象性——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相对于哲字、社会科学的总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另一种样式。即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作品的社会生活和体现于其中的作家、艺术家之思想情感。任何文艺作品,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艺术形象。这就是艺术的形象性。

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首先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学名著——《美育书简》中提出。在该书中,美育的概念已不局限为一种道德教育的特定方式之义。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情与理性等基本人生哲学命题出发,从而成为人的重新认识自我并获得自由、和谐之发展。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的更为寓义广阔的审美教育。由此美育便被提升到了一个全面培养、发展人的即社会普遍教化的意义高度。以席勒为代表的这一西方近代美育理论,对20世纪初叶的中国影响很大,如清末学者王国维,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蔡元培等都一致认为美育是使人达到新的精神境界的最好途经。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考试名词解释

[美术] 教师招聘美术名词解释

1.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2.吴门四家: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因为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为“吴门四家”

5。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6.美术史: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述和评价。

7。工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8。同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等多都是同类色

9。透视:通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他是观察和研究景物在平面画幅上表现立体空间的基本方法

10。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一般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11. 美术: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一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

12.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 审美: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

17。美术媒材: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黏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等.

18。感知: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感受、辨认、识别,并与情感和认知相联系的一种过程。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

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

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

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

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他们对资本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中汲取营养。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

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后现代

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艺术趣味;主张艺术

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

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体情景”等等。较有影响的流派有:环境艺术派、大地艺术派等。

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案

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案

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案

名词解释:

唐三彩:是在白色的粘土胎的外表,按设计需要,施以含铜铁锰等油料着色剂,加入铅作助溶剂,经低温烧制后,釉色成光鲜富丽的绿蓝赭三色。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绚丽夺目、鲜艳多彩。三才的塑造以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和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

画品:南齐的谢赫著作《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品第高下,提出的绘画功能继承了曹植的理论思想,明确的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主张。

吴门画派:明代中期活动于苏州,继承和发展了元代人文化的传统,重视诗书画三者的融汇,崇尚高洁而优雅的艺术风格,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人文精神与审美情操,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

青山绿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的青山绿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其表现手法是先施以笔墨勾画出景物的轮廓,然后在添染浓重之青绿色,其显著特征是颜色覆盖性强,色相鲜丽光彩,具有装饰意味。

院体画:又称院体院画,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同时也专指南宋画院的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家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的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美术名词解释

美术名词解释

1、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印象主义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

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

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

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

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表现主义: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活跃于德国的一个艺术派别.他们对资本

主义的都市文明不满,对压制人性和个性的机械文明十分反感,并从东方和非洲艺术

中汲取营养.在艺术上,他们反对机械地摹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其主要画家有康定斯

基等.

4、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

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

领域.后现代主义以艺术的大众性反对艺术的精英性,以粗俗、生活化反对精雅的

艺术趣味;主张艺术各门类、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消失,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

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以及艺术的目的是制造“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辩神奸"的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3.三星堆青铜像:

是一个失落的神像系统。

4.卧游:

指由南朝宗炳提出的山水画表现境界,通过作品间接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5.白描:

是以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6.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7.以形写神:

是指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强调"传神"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8.曹衣出水:

是历史上对早期人物画风格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历来被当作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的称呼。曹仲达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8.吴带当风:

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9.马踏龙雀

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

10.猪纹钵:河母渡出土的黑陶器皿,器壁厚,器表光洁,比较特别。P17

11.彩陶:

用彩绘原料装饰过的陶器,称为彩陶。

12.黑陶

13.解衣盘蹲

14.迁想妙得:指由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它触及到艺术

创作中主体表现与客体制约的辨证关系。

15.铁线描:

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法,因其笔法谨严,连绵悠长似铁线而形容之。

16.青绿山水:

是指以工笔重彩形式来描绘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从隋代展子虔等人就已经采用这种形式,而唐代李思训则被认为是这一风格的主要奠基人。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钩而不皴,以赋色为主;后者在水墨皴染基础上在赋色,色调清丽明亮。

17.水墨山水:

18.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之一,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1954年才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其年代大致与仰韶文化相当,约为公元前3500年左右,前后经历了至少1000年,是一种有着其完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丰富自身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名词解释

1谢赫“六法”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2《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唐代张彦远著。张彦远出身收藏丰富的宰相世家,擅长书画,编有《法书要录》等。《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847)。

《历代名画记》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画家传记及有关的资料、作品的鉴藏。全书10卷,前3卷阐述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以及有关鉴识、装裱、收藏等方面的标准、知识、历史等。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当时绘画的整个领域。后7卷收入自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841)间370余位画家的小传,以时代先后为序,分等级列传;多为一人一传,亦有父子或师徒合传者;内容有详略之分,包括姓名字号、籍贯生平、擅长、著述及前人评论与作品著录等。该书总结了前人有关画史、画论研究的成果,开创了编写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资料

3“元四家”

元四家:指中国画上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元代画家。其共同特色,是以“雅洁淡逸”山水画风。强调水墨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处于一个时代,年龄相近,他们的风格和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华滋;王蒙是画山水多至数十得,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迦环重迭;吴镇山水苍茫沉郁;倪瓒山水,所谓“天真幽淡,萧杀寂寞”,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简消沉的趣味。

4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己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该词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写为法文“Renaissance”。它概括了乔托以来的文艺活动的特点,被世界各国沿用至今。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但因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不同,在各国带有各自的特征。

意大利文艺复兴13世纪末14世纪初,意大利在欧洲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先进地区只限于少数几个城市,尤以佛罗伦萨、威尼斯为最。地处意大利中部的佛罗伦萨出现了以毛织、银行、布匹加工业等为主的七大行会,它们不仅控制佛罗伦萨的经济,也直接掌握城市政权。佛罗伦萨的最高权力机构——长老会议的成员只能由七大行会从其会员中遴选,贵族被剥夺参政权,广大工人处于无权地位。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的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发源地和最大中心。

5学院艺术

学院艺术(Academic art),一种在欧洲艺术学院和大学的影响下所产生的绘画和雕塑的流派。学院艺术专指那些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中,受法兰西艺术院订立的标准所影响的画家和艺术品,以及跟随着这两种运动并试图融合两者作为风格的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如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汤玛斯·库图尔(Thomas Couture)、汉斯·马卡特(Hans Makart)。他们通常也常被称为“学院派”(academism)、“华丽艺术”(art pompier)、“折衷主义”(eclecticism),有时也被人与历史主义(Historicism)与融合主义(Syncretism)相提并论。

一般来说,被学院所影响的艺术都称为“学院艺术”。在这个背景下,学院艺术不断吸收新的风格,所以一些曾被视为对抗学院艺术的艺术风格,后来也被人称为学院艺术。

6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種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自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不规则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词,此字有「俗丽凌乱」贬抑之意。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征“离经叛道”、“不合常规”,原来对这些追求新形式的艺术家是贬义,后来成为一代的代表。

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惯指的时间是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但年份并不是绝对的)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建筑与音乐。这一时期,上接文艺復兴(1452年-1600年),下接古典、浪漫时期。

欧洲文化「除旧佈新」,在各方面都有重大的改变与成就。资產阶级兴起,君主政治渐独立於宗教之外(但民主思想萌芽)。科学在伽里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艺术上趋势是「世俗(非宗教)化」,精力充沛,勇於创新,甚至好大喜功。文艺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林布兰特等,影响都极深远。也在这时期,欧洲向外扩张殖民,渐渐佔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