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1
中国美术简史第一章
二、玉雕
玉雕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对自然硬质材料工 艺加工的自觉。原始于雕造型匀称,种类繁 多,制造精细巧密,并结合了使实用和审美 的双向价值。代表作品有:山东日照龙山文 化墓葬遗址出土的碧玉斧、玉刀和玉铲;内 蒙古翁牛特旗出土的一件玉龙;辽宁阜新红 山文化墓葬出土的玉龟、玉鸟等。
小结
中国史前艺术的特色集中体现于七千年至 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玉器上。从这 些出土文物来看,尽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写 实能力,但是,单纯的视觉审美享受并不自 觉。史前美术与同样产生于原始思维平台之 上的原始宗教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
马家窑文化彩陶器上则发现用黑色颜料画的符号, 仅柳湾墓地就有一百三十余种。
在山东莒县的陵阳河、诸城前寨等大汶口文化遗
址中发现的陶器刻划符号,则具有浓重的图画色彩,
如陵阳河出土的刻符陶尊上的符号,好象太阳在云 气之上,云气下面有五峰耸立——这已经是一种通 过形象组合表示较抽象含义的表意符号。
1974年在江苏吴县澄湖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上也 有数个刻划符号其中一个八角形符号似受大汶口文 化影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文化遗址,距今 1.8万年等等,均发现有石器工具、骨角器、 装饰品和动物化石。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大约起始于公元前8000年, 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发现的新 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达7000多处,它们的文化 面貌多样,内涵丰富,各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区域:
黑陶以造型见长,精细俊巧,样式繁多,独具风格。其工艺 技术有黑、光、薄、棱、鼻五个特征:色调乌黑;器物表面 光亮如有釉;胎质细腻致密而坚硬,有的厚度仅是0.1~0.2 厘米,被称为“蛋壳陶”;黑陶的转折关系棱角清楚分明, 有的黑陶上刻有凹凸的弦纹;有的器物有盖、把手或穿绳的 钮鼻。
中国美术史第一讲PPT课件
4
从创造的角度来讲,经由人的观念和手的创造 制作出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为文物。文物包含 了工具,也包含了艺术品。我们利用它的功能 来写字,来作为生活里的一个被利用的东西时, 我们称它为工具。由于时间慢慢过去,它失去 了它被利用的功能性,而成为它的那个时代的 象征的时候。我们称它为艺术品。
举例:手表、沙漏
玉和陶的关系又是石头和土的关系 玉器和陶器是同时进行的 雕和塑 石头和土是互相转换的
29
陶和土的关系
陶是土造成的 为什么中国造出了那么好的陶?因为中国是农
业文明。 黄仁宇:中国文化的结构几千年来是以农业为
基础的。 比如:长城以北和长城以南
30
陶器上面的图案
鱼 蛙 鸟 巫术 几何形 涡纹
10
(三)艺术的起源
上古的美术史一部人类学史。 它开始于一个粗鄙的生命不甘心自己爬在地上
的状态。 美术史开始于人类想要站起来。
11
站起来——手的形成——接触石头——音乐艺 术产生(磬)
12
13
美术起源于人对形状的观察
仓颉造字 艺术是那些死去的生命仍然要发出自己声音愿
望。 比如: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部分
1
第一章 中国美术的源头——原始社会美术 第二章 青铜的光辉——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 上升期封建社会的美术样式——秦汉美术 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五章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隋唐五代美术 第六章 开宗立派的时代——宋辽金元美术 第七章 延续与变异——明清美术
2
第一讲:上古美术
主要内容 一、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 艺术的观念 美的观念 创造的观念 二、石器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艺术 新石器时代的艺术 三、陶器艺术
1.中国美术史-原始美术
人面鱼纹盆 半坡类型
彩陶钵 庙底沟类型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素面陶:
大汶口文化:
1、色泽多样化,有红、褐灰、青灰、黑、黄、白等。 2、黑陶制作代表这一时期工艺最出色的成就。 3、由于雕刻技术的发达,陶器镂孔也随之普遍起来。
龙山文化:
以黑陶和灰陶等素面陶为多数,以磨光的泥质黑陶为突出的典型风格。黑陶与白 陶代表了这一时期陶器美术的光辉成就陶器三时期: 一期: 实用、粗劣、简单、 种类少。 二期: 造型逐渐完美,实 用意义与艺术共存。 三期: 种类繁多、器物造 型更加美观多样。
原始绘画
距今6000年左右,江淮一带泥墙上的动物壁画,是我国现知最早 的建筑壁画。
原始绘画的人物画次于动物画,主要见于陶盆和崖壁之上。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岩画的国家,亦为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稷神崇拜图 将军崖岩画
岩画 内蒙古阴山
岩画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
原始雕塑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雕塑具有两大特征,即实用性和象征性。 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 陶塑分为动物形和人形。 玉雕分南方的良渚文化和北方的红山文化。
北方红山文化主要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的对象为现实生活中或神话中的动物,造型生动而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南方良渚文化采用平面 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描绘的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而神圣,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
中国美术简史
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 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美术也同样源远流长,具 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卓越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 中独树一帜。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中国人民在 美术领域里发挥了聪明才智,产生了众多的美术 家,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优秀美术作品,美术理论 方面也有极为丰富的著述,许多伟大的美术遗迹 保留到现在,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
第一课时一中国美术史第1讲原始社会美术(教学用)PPT课件
石刻人头 辽宁东沟后洼(wa)屯 长4.1
78
玉、牙雕刻:
碧玉龙 内蒙古翁牛特旗 高26
79
玉猪龙 辽宁建平 高15
80
神人兽面纹玉牌饰 浙江余姚瑶山
81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 浙江余姚河姆渡
82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83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84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 讲师: XXXX
· 时间:202X.XX.XX
85
和象征作用的原始图腾标志物的艺术刻画,简练生动,颇具 匠心 ❖ 代表:辽东后洼遗址、西安半坡、山东胶县三里河
56
第四节 雕塑与绘画
❖ 二、稚拙率真的原始绘画 1、彩陶上的绘画代表:仰韶半坡彩陶纹样以鱼纹为 主、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2、岩画: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 新疆天山岩画等 3、地画:1982年秋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方化时期居 址地画
62
岩画舞女 山西吉县
63
岩刻野牛 新疆阿尔山
64
岩画圆圈舞 云南沧源 30x30
65
雕塑 陶塑:
人头形器口红陶壶 陕西商县 高23
66
陶塑少女头像 甘肃礼县高寺头
高12.5宽8.5
67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甘肃秦安大地湾
高31.8口径4.5
中国美术史 1先秦
绢:生绢
熟绢
熟宣纸 软毫笔 兼毫笔
宣纸:生宣纸 毛笔:硬毫笔
墨
砚
颜料
三、中国画的装裱形式 卷 轴 册
四、中国画的收藏与鉴赏的发展
参见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五、古代的真伪概念 六、复制品的价值 七、传、旧题和赝品
第二章 先秦时期的绘画
一、中国绘画的起源
岩刻野牛 新疆阿尔泰山
居址地画巫术活动场面 甘肃秦安大地湾 110x120
第一章
绪论
人物 浅绛山水 小青绿山水
一、中国画的分类 按题材划分:山水 山水画:青绿山水 没骨山水 花鸟画:工笔花鸟画 花鸟 水墨山水 写意花鸟画 白描人物
人物画:工笔人物画 简笔人物画或写意人物画 画 泼墨人物画 吴装人物画 按技法划分:工笔画 写意画
二、中国画的绘画材料与工具
二、夏商周的绘画
三、战国的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31 湖南长沙子弹库
中国美术史
(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是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中国四个淘文化时代及代表作品:
1、【仰韶文化】 彩陶 人面鱼纹盆 半坡、庙底沟类型
2、【马家窑】 旋涡纹彩陶翁 抽象的花纹、现代感、运动感
3、【山东龙山】 黑陶 没有图纹
4、【陶雕】 陶雕人面 卡通
·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统用书体。
·隶书是秦汉时代的书体。
第二编 秦汉美术(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绘画艺术
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工艺装饰画等门类
帛画:是在素绢上绘制的图画,现在最早的帛画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作品,到汉代后期发展成卷轴形式,成为独立欣赏的画幅形式。
一. 形成期:距今4500—4000
二. 鼎盛期,夏商 西周 春秋 早期(延续了1600余年)礼乐器
三. 转变时期,战国末年(中央集权封建制的确立) 铁
礼器:1.祭祀礼仪之器。
2.等级、权利的象征
形式:鼎 、尊 、爵 、觚
书法
·文人画兴盛(宋元)
·人物风格画流行
·瓷艺巅峰
宋徽宗与徽宗画院 宋徽宗个人自成寿经体
宋朝宫廷绘画的特点: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
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
代表作:《柳鸭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祥龙石图》
中国玉器的发展脉络
玉器的孕育(发展)
·内蒙红山文化.公元前5000-——前6000年,以内蒙古赤峰市而得名,面积二十平方公里。出图代表玉器玉龙、玉猪。
·良渚文化 公元前5000年——前4000年 出图玉琮、三叉形器、玉璧
《中国美术史》重点内容考研必备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重大发明。
按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按装饰纹样分: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
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
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
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
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
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
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1>.半坡类型的彩陶:施彩的陶器通常为圈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等。
花纹绘在陶器的口沿、器肩、上腹等醒目部位,或绘在敞口盆的内壁。
花纹图案除有宽带、三角、斜线、波折等几何纹样外,还有相当发达的动物图案,后者具有浓厚的绘画意趣与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2>.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彩绘多施于大口小底曲腹盆外壁的上半部,风格轻盈挺秀。
纹样多用弧线描绘,除了有鸟、雨、蛙等动物图形外,最流行的纹饰母题是圆点、弧边三点、垂幛、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显著增加。
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构成,具有虚实相生之妙。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饰:<1>.石岭下类型的彩陶:流行变形鸟纹、弧边三角纹及圆圈纹,构图简洁疏朗;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多瓮、瓶、盆、罐等器形,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旋窝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回旋多变至特色。
<2>.半山类型的彩陶:多小口鼓腹双耳壶、单耳瓶等器形,造型稳重大方,流行红黑相间的的锯齿纹及漩涡纹,色调和谐热烈。
中国美术史第1章
中国美术史
二、仰韶文化彩陶分期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 仰韶村而得名。大致可以把半坡类型、庙底沟类 型、马家窑类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仰韶文化遗址
中国美术史
(一)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 半坡遗址的测定年代数, 最早的距今6000 多年。典型造 型有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 细颈壶、直口尖底瓶及大口小 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除几何纹以外,以人 面、鱼、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 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 《鱼纹盆》《鹿纹盆》等。
人面鱼纹盆
中国美术史
(二)仰韶文化中期:庙地沟类型 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 年代测定距今5000多年。与此同类型 的还有陕西扶风和华县等处。代表器 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 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 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装饰风格 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几何花纹 较多,通常由圆点、勾叶、弧线以及 曲线等组成单一的黑色的二方连续花 纹,动物纹以鸟纹、蛙纹为主。
旧石器时代细石铲
中国美术史
(二)新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做新石 器时代,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 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 早期:磨制石器开始出现。陶器处 于发明阶段,制作原始,工艺低。 有原始农业,饲养家畜。 中期:陶器制作有比较明显的进步, 手制,已开始修整。彩陶发达。除 农业外,纺织业也有很大发展。 晚期: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时期,最 具代表性的是龙山文化。
中国美术史
(三)仰韶文化晚期: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可分为三种类 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 马厂类型。这时期彩陶类型主 要有盆、钵、瓶、瓮等。纹饰 全用黑色,用粗细相等、排列 均匀的线条组成同心圆,涡状 纹、垂幛纹、水波纹等装饰面 积较大,往往遍布器物内外, 有满、平、均的装饰特点。代 表性器物如《舞蹈纹彩陶盆》。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中国原始美术具有混沌性特征。
中国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原始时代美术类别石器陶器雕塑(陶塑石雕玉雕)绘画(岩画壁画地画和器物装饰画)建筑和编织工艺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
(一)原始陶器艺术名词解释——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后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文化三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七千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和黑陶较为少见。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先的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
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然而无论南北岩画,其以线条为构图,或斫凿,或涂饰,以线成面,大多形成阴面造型,富有幼稚夸张的特点,充满写实装饰之美,则是相互一致的。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原始]花山岩画《战争庆典牧放图》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红黑相同,朴素而匀称,流畅而简洁。
河南渑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肃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遗存。
图画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鱼、伏龟等,形状生动,明快活泼。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第一章史前美术一石器时代美术的明显特征:艺术与实用的结合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饰品: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饰品。
1987年河北兴陵发现的一件赤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距今13000年。
内蒙古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新石器时代末期,也称“龙山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
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玉器玉琮和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重要的礼器。
二陶器的发明与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成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陶器用途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红陶、白陶、灰陶、黑陶。
所谓彩陶:指在打磨光滑的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赭红、黑、白诸种颜色)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形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工艺精巧著称(山东潍坊姚宫庄、镂孔蛋壳黑陶杯)彩陶和黑陶代表我国美术创作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为青铜器的出现做出准备。
新时期中期裴李岗文化中发现的有绿松石珠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器。
浙江余杭出土的一件大玉琮有“琮王”之称。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编织工艺相当发达,河姆渡遗址发现大片苇席印痕河姆渡出土的木胎圈足漆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漆器。
三仰韶文化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最为杰出陕西西安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的花瓣文彩陶盆和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属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的一个分支,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区域划分 陶鹰鼎(鸮形陶鼎)为新石器时代后期仰韶文 化时期文物,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该鼎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陶鹰鼎采用 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体健硕,双腿粗壮, 两翼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与两只鹰 腿构成三个稳定的支点。陶鹰鼎的主要优点并 不在于通常所谓的“写实”和“逼真”,而在 于经过作者艺术加工后获得的夸张和变形,既 保持并强化了它们各自所固有的形神特征,又 与陶器的工艺造型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从而成 为原始时代雕刻艺术不可多得的珍品,为其后 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鸟兽形器奠定了很高的 起点。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 录。
红陶
灰陶
白陶
黑陶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第二节 陶器和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因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 韶村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年到公 元前3000年。考古学界根据时间和地区的 差异将陶器分为不同的类型,有半坡类型 和庙地沟类型。
仰韶文化彩陶双耳罐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旋纹壶 马家窑类型
中国美术史 |第 一 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美术
2
马家窑文化彩陶 石岭下类型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庙
底沟类型到马家窑类型的过渡期,距今 约5500--6000年,因首次在甘肃武山 石岭下遗址发现而命名.石岭下类型彩 陶的陶质以橙黄色陶为多,橙红色陶只 占少数,器形以喇叭口圆腹平底罐和平 底瓶为主要特色.多用黑色绘制花纹,也 有用少量白色的.彩陶花纹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中心为圆形,两边为斜向弧形三 角形的简化了的变体鱼纹;另一种是中 为旋心圆而上下为相对弧边三角纹构成 的变体鸟纹.陶器以彩陶为突出,多见 黑彩,构图疏朗,保留了庙底沟类型的 特色。 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 化的转折期,它将马家窑文化引入了一 个新的繁荣期,是马家窑文化的初期阶 段。
中国美术史(原始至隋唐部分)
中国美术史(原始至隋唐部分)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一概述探讨艺术起源的基本途径,大约有三条:1)考古学,包括文献学2)社会人类学3)儿童心理学所以,提出艺术起源的不可知论原始艺术的本质——巫术巫术观念:最早由英国泰勒提出“万物有灵论”英国弗雷泽的交感巫术理论最有影响图腾说二彩陶彩陶艺术中一仰韶文化的作品最具特色所谓仰韶文化,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颓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上中游地区的一种文化形态。
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汲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以绘有黑红色的彩陶为代表。
所以又称彩陶文化,距今约4000—8000年。
其主要遗址有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类型、陕西临潼的姜寨类型、西安的半坡类型、青海甘肃地区的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至于其他一些地区,虽然也有彩陶出土,但数量极少,质量也不高,我们不作讨论1制陶术的发明并不是从制作物质生活的容器开始,而是从制作巫术礼仪的偶像开始的发明制陶术的三个基本条件:水、土、火恩格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种是生活资料即衣食住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2陶器的发明葫芦说闻一多先生考证《诗经》“瓜瓞绵绵,民之初生”《礼祭》“瓜祭上环”基本器形:壶,钵,罐,瓶,瓮,盆等早期彩陶几何纹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构成方式——口沿或颈部绕器一周,平行于口沿的环形圈带纹3彩陶纹饰的含义制陶术的发明和陶器的发明,都与生殖崇拜有关,彩陶作为丰产祭祀活动中一种近乎奢侈的礼器,其纹样装饰,同样与生殖崇拜有关“包”篆文写作“”——葫芦形包孕了一个“巳”字;巳字作为人首蛇身,尾交首上,其含义有二:1)未成形的婴儿2)蛇据段玉载《说文解字注》释包字,完全作为生殖繁衍的一个符号男自子左数,次丑次寅次卯,为左行顺行凡三十得巳;女自子右数,次亥次戌次酉,为右行逆行二十得巳,至此会合故《周礼》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为夫妇也而包字,正成为夫妇结合的结晶彩陶内壁或外壁的纹饰解释成“未成形的婴儿”、“蛇”或与之相关的图像★根据研究,彩陶的纹样约可分为八类:1蛇纹和人首蛇身纹——典型作品(1)龙山文化(2)秦王察遗址(3)马厂遗址以双勾填彩的画法(4)庙底沟遗址彩陶瓶,用墨色画有一个人首蛇身、尾交首上的形象,以往研究中解释为蜥蜴。
中国美术史-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
第一编史前美术及先秦美术★9▲13第一章史前美术★7▲7▲旧、新石器时代对比▲最古老的装饰品▲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新石器时代的标志★陶器★彩陶★黑陶★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人面鱼纹彩陶盆》★《颧鱼石斧彩陶缸》★《舞蹈纹彩陶盆》▲最古老的壁画遗迹▲岩画▲碧玉龙1·3▲旧、新石器时代对比1、旧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200万年前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活动,逐步培养了造型技能,萌发审美观念。
2、新石器时代:时间:距今约1万年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从事采集、狩猎、捕鱼外增加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工艺领域:陶器(重点)、编织、纺织、玉雕、牙雕、髹漆造型艺术:彩陶造型与纹饰、岩画、陶塑等有成就时代特征(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的出现1·4▲最古老的装饰品: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 2 万 8 千年多年,山西朔县峙峪石墨装饰品,该物品呈扁平椭圆形,大小似鹅蛋,中央穿孔,可系绳佩挂。
1·5▲最早的原始刻划艺术品:刻纹鹿角(赤鹿角枝):现知较可靠是 1987 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
距今约为 13000 年,用阴刻线条构成三组图案:1、直线、斜线纹组成2、由相互平行的密集曲线组成,似綯(绹)索花纹3、四组密集曲线构成对称性的图案,刻纹染成红色,其意义应该与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1·7▲新石器时代的标志:磨制石器、陶器、农业与畜牧业1·10★陶器:目前为止最早的陶片是湖南道县釜形陶器残片,距今约 1 万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
用途:饮食器:敞口(盆、钵、碗、杯、豆、勺);炊煮器:便移动、烹烧(鼎、鬲、簋gu ǐ、釜、灶)储藏器:多呈球形、半球形,容量大(壶、罐、瓶、瓮);陶质:红、白、黑、灰器表装饰:素陶、彩陶、印纹陶、拟形陶装饰纹样:动物、植物、人形、几何纹样(彩陶居多)1·11★彩陶: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知识点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新石器时代早期:大汶口文化(黄河)河姆渡文化(长江)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半坡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庙底沟文化:《花瓣纹彩陶盆》《颧鱼石斧彩陶瓮》】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尖底旋涡纹彩陶瓶》甘肃临兆,《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马场型半山型石岭下型】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山东(黑陶)《镂空蛋壳黑陶杯》红山文化:辽宁(玉器)《玉龙》良渚文化:浙江(玉器)玉琮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2.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4.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
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
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
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
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
张 家 样: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
一.名词解释
铁 线 描: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故名。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由铁线描钩勒成形的
衣纹线条常常稠叠下坠,有若“曹衣出水”。
兰 叶 描:兰叶描是从丰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有其独立性。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
坡脚岸边施以泥金。山石树木,结构单调,状物扁平,但富于装饰性。
此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帝京回东藩的途中,经过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
文中主人公虽然对宓妃充满爱恋,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去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伤感与无奈。顾恺之在这幅
4 、顾恺之是(东晋 )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最早的(佛像画家 );有三件流传下来被认为是他的原作模本,即是<女史箴图 > 、
<洛神赋图 >和<列女传*仁智图 >?
5 、“秀骨清象”是(陆探微 )的创作风格类型?
6 、教材上所指“张家样”和 “曹家样” 分别指的是(张僧繇 )和(曹仲达 )的画风?
画中的曹植带着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怅望,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
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全图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
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山水画的巨大成就。大青绿山水产生时的最初状态,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本着历史承传的基本规律,它一定保留有
早期值之一。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是人物画,但以大量的山水为故事展开的背景。由于顾恺之本人就是较早地涉及到山水画创
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
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
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
②主要画本生故事(割肉贸鸽、舍身饲虎、九色鹿、太子施舍等)《尸毗王割肉贸鸽》、《毗楞竭梨王钉身》、《虔阇尼婆梨王剜身
燃灯》、《月光王施头》、《快目王施眼》
4、我国最早出现的绘画理论专著是哪两篇?它们各是谁创作的?谢赫的”六法论”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
答: 谢赫的《画品》和
之状,则伸臂布指。”从而为我们在理论与实物考据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画面貌的特征。从线色本身来看,《洛神赋》
图中线条细劲有力,如张彦远所言:“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所以全神气。”线条的表现力内在含蓄,以表现意态为先。线条内部勾勒产生的块面以青绿填色,色彩变化较少,只在
兰叶的线条。
吴带当风:国画术语。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
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画风在后
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第二~第七章的作业
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
水墨山水:
唐 三 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
画里却将结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与宓妃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告终。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在同一画幅的不同场景中展开,
将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浪漫感人。这种手法后世多有借鉴,如五代的顾闵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另外,值得
注意的是,在《洛神赋》图中一些树、石的表现上,作者以凹凸晕染的方法来增加立体感,这来自于对当时青铜铸造艺
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
“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
适合表现丝绢衣纹圆润流畅之感,古人多用于描绘文人、学士、贵族、仕女等。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亦称“春蚕
吐丝描”。工艺绘画的刺绣、壁画等常用。
石 窟:1.依山岩凿成的石室。亦泛指石洞。2.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
“张家样”
二、填空题
1、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 366 年。
2、我国画史上最早出现的两部关于绘画的理论著作是谢赫的《 画品 》和顾恺之的《论画》。
3 、宗炳和王微的两篇关于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分别是< 画山水序 >和< 叙画 >.
作和理论的大家之一,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是具有那一时代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图
中树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关系较为混乱,确如张彦远为我们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的那样:“魏晋已降,名迹
在人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石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
术和帛画艺术手法的借鉴,来自于那一时代随着佛教的不断传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和相互影响。此外,图中人
物的塑造也是极其成功的,人物虽散落于山水之间,但相互照应,并不孤立,神情的顾盼呼应使人物之间产生了有机的
视觉联系,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神态的准确刻画。
7 、(顾恺之 )、(陆探微 )的风格是“笔迹周密”的“密体 ”;而( 吴道子 )则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
“疏体 ”?
8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是江苏南京( )桥( )墓出土的?其中荣启期是( 春秋 )时的隐士?
9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它属(砖 )塔,是什么时期的寺塔?北魏
第一章的作业
一、名词解释
高古游丝描: 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故名。其画法为: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要有秀劲古逸之气为合。
《绘事雕虫》:“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点石斋丛画》:“鍊笔擎纳,衣褶苍老紧牢。”此描法
表现在他对刻画眼睛的谨慎与仔细。他说:“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也。”很明显,
顾恺之对人物表现的要求是如实地反映人物独特的气质和品格,而不是某种概念化的东西。
东晋顾恺之所作。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
一气 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 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
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
2、敦煌莫高窟至今尚存有多少个洞窟?其中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有多少个?其窟型有哪三类?各有何主要特征?
答: 现有洞窟735个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壁画主要盛行什么故事画?壁画中主要有哪些本生图?并请举例说明.
答: ①壁画内容有尊像(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本生、佛传、因缘故事、经变、供养等
来的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后人亦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
与飘逸的风格。
青绿山水: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
三、问答
1、顾恺之在<论画>中关于描写人物形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对他的<洛神赋图>进行赏析。
答: 【作品赏析】青绿山水是重彩山水画产生和发展的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继承了早期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并直接脱胎于
魏晋时期的人物画传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并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两宋重彩
画面采取分段连续形式,概括描绘了几个重点。通过对洛神神情、动作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情意
直接表现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和苦闷的主题。画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画家对周围环境生动
的描绘,突出了画面的诗意气氛。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在脸上加三根毛一事,其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具,观
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脸上加三根毛对于绘画的教化作用来说,其实并无任何联系,而颐恺之却认为它能够反映出
裴楷的气质,这是属于一种极个性化的问题,而不是某一类人的典型化和抽象化。这种对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视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