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咳嗽用药
什么方法可以治咳嗽
什么方法可以治咳嗽
咳嗽往往伴随感冒、哮喘等疾病而到来,那么,什么方法可以治咳嗽呢?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治咳嗽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治咳嗽方法一:
1、白糖拌鸡蛋治疗咳嗽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人,伤风感冒后咳嗽易发作,胸痛气促,心烦不安。用鸡蛋拌白糖经蒸煮后服用,效果很好。方法如下:取鲜蛋一个,磕在小碗内,不要搅碎蛋黄、蛋白,加入适量白糖和一匙植物油,放锅中隔水蒸煮,在晚上临睡前趁热一次吃完。吃了2~3次咳嗽就可痊愈。咳嗽顽固者可多吃几次。
2、木耳蒸鸭蛋
取10克黑木耳、1个鸭蛋、少许冰糖,加水适量搅拌后,隔水蒸熟食用,每日两次,可治阴虚肺燥咳嗽,此偏方对咽干痰少也有疗效。
3、核桃、芝麻、生姜粉治疗咳嗽
核桃5个,生芝麻25克,生姜25克,红糖适量。核桃和生芝麻捣成碎末,生姜去皮捣成碎末。集中放入碗内,加红糖搅拌均匀。每次取一汤勺(约30克),白开水冲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4、梨汁炖冬菇治疗咳嗽
梨能润肺凉心、消痰降火,冬菇内的双链糖核酸在人体内产生的干扰素能消灭体内的病毒。用“梨汁炖冬菇”的食疗法防治秋冬的燥咳,消除感染,一般服用两三天即见收效。偏方制法如下:先将4个鸭梨去皮切片榨成汁,把冬菇200克洗净切片,加适量水和冰糖同炖,等冬菇炖熟后,早晚分两次连汤同食,即可。
5、吃生姜片也止咳
把一块生姜洗净去皮,切成片,咳嗽时往嘴里搁一片,咳嗽马上就停止了。嗓子再痒时再吃一片,一天吃两次,晚上临睡前吃一次,第二天再吃两三次,咳嗽即可痊愈了。
6、煮萝卜水可治疗咳嗽
一连数日咳嗽不止,晚上难以入睡,可买几根白萝卜,每晚把半
第十三篇:甘草干姜汤(咳嗽调养方之一)
第十三篇:甘草干姜汤(咳嗽调养方之一)
大家新年快乐!
最近观察部分患者反复间断咳嗽,笔者研究生导师廖列辉老师推荐预防对策--来自医圣张仲景的甘草干姜汤。
甘草干姜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治咳嗽离不开提壶揭盖。一只装满水的水壶,如果上面的盖子盖得太紧,下面的壶嘴就倒不出水来。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需要开宣,人体水液输布才得以运行顺畅。而寒性收引,肺中冷,肺气就会收紧,盖子就会紧紧盖紧。所以有一种说法,咳嗽离不开寒邪。
来自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经典临床分会执行会长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任陈建国教授评价:甘草干姜汤是在临床中经常用的一张方,用于温补上焦(肺)的阳气效如桴鼓,可用作新冠的预防用方。
临床观察部分患者以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身体疼痛、咳嗽、流涕等为主要症状,按照中医辨证应属于寒证,或者叫外感风寒。刚出现症状时,只要觉得怕冷,多穿衣服后觉得舒服,多为寒证。
其中咽痛如刀割,很容易误以为是“上火”,辨证上,不只是热证,受寒、或阳虚也可以引起咽痛,可以自我观察喝热水从咽部通过时,会不会觉得舒服。具体辨证还是跟随整体观。
Omicron喜欢攻击上呼吸道(对应中医学说的上焦)。《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我们的正气很足,那么病毒这样的偏寒邪气就不喜欢搭理我们。如果我们上焦的阳气比较充盛,甚至上焦还有点“上火”,“病毒”就不容易在我们的上焦生存繁殖。
咳嗽十三方
咳嗽十三方
张小医说,说医解案。
有意切磋,欢迎来稿。
咳嗽,主要发于肺,但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关系。其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好治,内伤咳嗽难调。笔者临床常用以下十三方,效果不错。
1、三拗汤
【病机】外感风寒,肺气不宣。
【辨证】鼻塞流涕,咳嗽胸闷,痰白,脉浮紧。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2、麻杏石甘汤
【病机】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辨证】咳喘,痰黄,舌红,脉浮数。
【病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明·王圻、王思义撰辑《三才图会》,万历37年原刊本,台湾国立图书馆藏)
3、杏苏散
【病机】外感凉燥。
【辨证】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杏仁、桔梗、枳壳、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4、半夏厚朴汤
【病机】痰气互结。
【辨证】咽喉异物感,咳嗽有痰,苔白腻。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
5、止嗽散
【病机】风邪犯肺。
【辨证】咳嗽咽痒,微恶风寒,苔薄白。
【组成】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6、小青龙汤
【病机】外感风寒,寒饮内停。
【辨证】咳喘,痰多而清稀色白,舌苔白滑,脉浮。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7、三子养亲汤
【病机】痰壅气逆。
【辨辩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舌苔白滑。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明·张介宾《类经图翼》,天启四年刊本,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
8、小柴胡汤
【病机】邪犯少阳,气机不宣。
【辨证】咳嗽,胸闷,口苦,咽干,脉弦。
【组成】柴胡、半夏、党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9、金水六君煎
【病机】肺肾阴虚,痰湿内盛。
儿童咳嗽五大常用药,宝妈们建议收藏
儿童咳嗽五大常用药 ,宝妈们建议收藏
咳嗽是儿童当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孩子每一次咳嗽都会让宝妈们揪心不已,有的宝妈在孩子发生出现咳嗽症状后会不知所措,甚至会使用成人专用咳嗽药喂
服孩子,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儿童咳嗽治疗可不能像成人那样简单粗暴,而是要
找准病因,合理用药,才能保证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在此笔者将为阅读本文的宝
妈们介绍引发儿童咳嗽的病因,并推荐目前市面上常用于儿童咳嗽治疗的五大常
用药。
首先需要向宝妈们说明的是,咳嗽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发生
后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人体通过咳嗽将呼吸道的分泌湖或异物进行排出,换句
话说就是一种保护性生理现象。因此宝妈在听到自家孩子咳嗽时切不可下意识认
为是感冒、肺炎等,并进行盲目的治疗。
有关引发儿童咳嗽的原因多达13种,在此本文将对上述症状以及咳嗽特点
进行简单的说明:
第一,感冒引起的咳嗽:多为不分时段的刺激性咳嗽,同时伴随食欲不振、
嗜睡以及流涕等。
第二,流感引起的咳嗽:因呼吸道有痰液导致咳嗽声嘶哑,且呼吸急促,并
伴随体温升高。
第三,冷空气刺激引起的咳嗽:多为干咳,且并不伴随其他症状。
第四,过敏引起的咳嗽:多为持续反复性发作的剧烈咳嗽,且夜晚比白天严重。
第五,咽喉炎引起的咳嗽:多出现咳嗽声音嘶哑且会咳出浓痰,并会告诉宝
妈们自己喉咙痛。
第六,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早期为轻度干咳,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湿性咳嗽,并会咳出黄色的浓痰。
第七,细支气管炎症咳嗽:与气管炎表现相似,但主以刺激性干咳,同时伴
随发热与呼吸急促。
第八,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孩子发病后
1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伏于胸肺,有“潜伏不出”之意,又被外邪 引
动诱发,故属支饮的一个类型。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四分。
满喘咳吐—为平素常见之症,病情较轻。
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为发作时兼表证,咳喘加剧 【病机】外寒引动内饮,病情反复发作 其人振振身瞤剧—甚则身体震颤动摇不能自主
2.症状鉴别:
(1)虚寒性腹满者——无口舌干燥
(2)实热性腹满者——口舌干燥,但欲饮水 (3)痰饮病者——口舌干燥,不欲饮水或水入即吐
【临床应用】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四十四 分。
5.痰饮冒眩 【原文】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25)
【解析】
心下有支饮——心下停饮,胸胁支满(目眩)
2.饮邪的病理特性: (1)饮为阴邪,轻则阻遏阳气;重则伤人阳气
(2)质地清稀,停留人体局部 (3)病机要点责之于脾(胃) (4)饮邪“得温则行,得寒则聚”。
3.温药的治疗意义:
(1)补胃阳—选用甘温药物,能补、能和、能缓。针对 本虚 (脾肾)阳不化气,可达到温阳化饮之目的。
(2)燥脾土—选用苦温药物,能燥湿、能助阳化湿。针 对脾湿饮盛,使之“得温则行”。
【解析】
夫饮有四:言明广义痰饮病分有四饮。
饮停部位
临床主症
《伤寒论》中的咳嗽治法详解咳嗽伤寒论三焦少阴病
《伤寒论》中的咳嗽治法详解咳嗽伤寒论三焦少阴病
《伤寒论》本论398条中,论及咳嗽的条文计10条13次,涉及到多种病因和多个脏腑。
1.饮邪作祟致咳
饮邪作祟致咳是《伤寒论》论及咳嗽所提到的重要病机。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胃)、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密切相关,外邪犯及其经或其本脏阳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从而造成水饮内停;内有停饮,又易招外邪引动,易与邪热相结,从而泛滥脏腑。
(1)外受风寒,引动内饮
风寒犯及太阳之表,卫阳被遏,经气运行不畅。若其人素有停饮,或太阳膀胱经气不畅,气化失司,使水饮内停,必致外寒内饮为患,犯肺则引起咳嗽。
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阐述了外寒内饮致咳的病机、主症及论治方药。其症除咳嗽、痰清稀,遇寒加剧外,还有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呕恶、或小便不利,或下利,苔薄滑,脉浮紧等,治宜辛温解表,涤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其中麻、桂、芍、姜、辛诸味解表涤饮,更用五味子敛肺止咳,半夏降逆化痰,如是则外邪内饮俱除,咳嗽自止。
(2)阳虚水泛,饮邪犯肺
第316条云:“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第197条云:“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均说明阳虚水犯,饮逆犯肺可致咳嗽。
前者乃邪犯少阴,肾阳虚衰,寒水内停,随气机升降而泛滥上下,犯肺则为咳,症见咳嗽与四肢沉重、腹痛、下利、舌淡、脉沉弦或沉迟等并见;
13 止咳平喘药
半夏
【药用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
半夏
半夏
天南星
【药用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 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天南星
异叶天南星
东北天南星
禹白附
【药用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独角莲
禹白附
半夏、天南星、白附子
三药均属天南星科植物,来源相近,药性相似,均辛温燥烈,
前
【药用来源】
胡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
白花前胡
紫花前胡
前
胡 辛、苦,微寒,归肺经。功能降气化
痰,疏散风热。辛以宣肺散邪,苦以下气 消痰,微寒清化热痰,能升能降,外感咳
嗽,痰热喘满均可应用。
桔
【药用来源】
梗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
桔梗
桔梗
桔 梗
辛、苦,平,归肺经。功能宣肺,祛痰,利 咽,排脓。辛散苦泄,质轻升浮,善于开宣肺
款冬花 款冬
百部
【药用来源】
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 对叶百部 的干燥块根。
直立百部
百部药材
紫菀、款冬、百部
功效相近,润肺降气,消痰止咳,且温而不燥,寒热虚实,
外感内伤,新久咳嗽,均可应用。
紫菀苦、辛、甘,微温,归肺经。性温不热,质润不燥, 长于润肺下气,开郁化痰,祛痰作用较盛。 款冬花辛、微苦,温,归肺经。《本经》云:“主咳逆上 气”,有良好的止咳定喘功效。
治疗寒痰郁肺咳嗽效果
治疗寒痰郁肺咳嗽效果
射干麻黄汤对于寒痰郁肺结喉这类的咳嗽效果好。
成射干十三枚(9g),麻黄四两(12g),生姜四两(12g),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各9g),五味子半升(12g),大枣七枚(7枚),半夏(大者,洗)八枚(12g)。用法用量1、古代用法:以水一斗二升,先煎麻黄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2、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主治寒痰郁肺结喉证。症见咳嗽,气喘,喉间痰鸣似水鸡声,或胸中似水鸣音,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临床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金方弟子治疗小儿咳嗽方药集(二)
金方弟子治疗小儿咳嗽方药集(二)
金方中医弟子半月谈第五期(加课)
精华选登
✦
分享嘉宾:金方一期学员孟凡征
整理: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张晨
上期半月谈“小儿咳嗽中医辨治”话题一经开启,就引起了金方弟子们极大的关注和热情的参与。两个小时过去,大家对于“小儿咳嗽临证辨治”的分享和讨论意犹未尽。
为了满足金方弟子们对这个主题更加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的愿望,提炼出更多助益大家临床精进的好方法,6月2日,书院再次邀请天津南开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任、金方一期学员孟凡征老师为大家进行《小儿咳嗽诊治》的专题分享。
▲ 孟凡征主任分享小儿用药的五个特点
孟凡征主任从
等五大板块逐一展开,旁征博引地为大家详细阐释了自己积累的小儿咳嗽诊治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受到了金方弟子班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了解金方中医弟子班
本期,我们摘录了孟凡征主任专题分享中的部分精华内容,在公众平台公开以供各位同道参考。
01
小儿用药特点
轻可去实有古训,
巧夺天工效更宏,
简化用药要求精,
活法能够见奇效,
效高何需药很贵。
02
治嗽十三法
一、宣肺散寒法
主治:风邪、寒邪、风寒之邪束表郁肺,肺气不降。
代表方:止嗽散
二、清热肃肺法
主治:风热之邪束肺,导致咳嗽,症状可表现为低热,轻微咳嗽,咳嗽不爽
代表方:桑菊饮桑杏汤
三、清热宣肺法
主治:风热之邪闭郁肺气,与清热肃肺法适应症不完全一致,风
热之邪闭郁肺气,必见咳嗽、气促、气短,或鼻翼煽动,纳呆,口燥。
四、清燥救肺法
主治:适用于肺热燥咳
五、清热化痰法
主治:痰热壅肺症见咳嗽、咳痰、发热
六、益肺止咳法
主治:肺虚咳嗽
代表方:生脉饮
七、调和营卫法
治疗咳嗽较为有效偏方
治疗咳嗽较为有效偏方
治疗咳嗽较为有效偏方
内科呼吸类咳嗽
咳嗽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正如《黄帝内经》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
的病,但与其它脏腑都有关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较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人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
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方三]
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先将橘红,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
粘时,兑人蜂蜜,至沸停火,装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
本方散寒温肺,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四]
生姜10克,饴糖适量。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内,用滚开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加人饴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不拘时间和次数,无
须出汗。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五]
葱白5—10节,淡豆豉10克,苏梗或陈皮3克,红糖适量。将葱洗净,取葱白,与淡豆豉、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日分数次,酌量饮
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六]
鲜橄榄4枚,冰糖15克。将橄榄洗净,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咳嗽。
学术咳嗽这几个方子,“扶阳派”具体怎么运用
学术咳嗽这几个方子,“扶阳派”具体怎么运用
郑钦安对肺系疾病的论述非常多,我把篇目列给大家——《医法圆通》的《肺病咳嗽》《肺痿》《肺痈》《鼻流清涕》;《医理真传》的《咳嗽》《痰饮》;《医理真传·阳虚证门问答》里的“病后突然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医理真传·阴虚证门问答》里的“咽喉痛,病人久咳皮痒者,干咳无痰,欲饮冷”(这里郑钦安不仅提“干咳无痰”,还特别强调“饮冷”两个字)。这些文章大家自己去看,我们不可能一个个来讨论。
我们今天就拿其中的一篇《医理真传》中的《咳嗽》来讨论。《医法圆通》里的《肺病咳嗽》说得很细,大家可以结合着看。
咳嗽
咳而兼发热身疼者,外感也(小青龙、麻黄汤之类);咳而不发热身痛,饱闷嗳腐臭者,饮食为病也,亦间有发热者(宜平胃散加麦、曲);咳而身大热,喜极热汤,唇舌青白者,元阳外越,阴气上干清道也(宜吴萸四逆汤);咳而身如瓮中,欲饮热者,肺为寒痰闭塞也(宜苓桂术甘汤加细辛、干姜、五味子);咳而口干,喜冷饮,二便不利者,肺为火逼也(宜泻白散中加苏叶、栀子)。干咳而无痰者,肺燥血虚也(宜补血汤合黑姜甘草汤,加五味子);咳而痰水如泉涌者,脾阳不运也(宜理中加砂、半、吴萸、茯苓)。咳症虽多,总以阴、阳两法辨之即可。
——《医理真传·认病捷要总诀》
下面我一句句解释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释意,卢铸之给他的学生讲过,所以我也把它拿来讲。他讲这篇,有他的道理。
原文:咳而兼发热身疼者,外感也。小青龙、麻黄汤之类。
释意:小青龙汤,《伤寒论》之方。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咳嗽有痰 十三个食疗方来帮你
咳嗽有痰十三个食疗方来帮你
感冒虽然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摆脱不适,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要被咳嗽困扰很长时间。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整理了最新的十三个食疗方法,帮助受咳嗽之苦的你减轻咳嗽,没有咳嗽的朋友们也注意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十三个食疗方来帮你。
★1、萝卜葱白治风寒咳嗽
做法: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3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起服。
适用: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做法: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3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适用: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等。
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十三个食疗方来帮你
★3、蒸贝母甲鱼滋阴补肺
做法: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趁热服食。
适用: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4、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做法: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适用: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5、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做法: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
咳嗽吐白痰吃什么药
咳嗽吐白痰吃什么药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病因种类繁多,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
部感染等。咳嗽患者可能伴随着咳痰,其中白痰是一种常见的类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白痰是属于正常的反应,这是身体自然清除病原体
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方式。
然而,当咳嗽和白痰持续存在且无法缓解时,我们可能需要考虑采
取一些药物来加速康复过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咳嗽吐白痰时可以考
虑的药物:
1.祛痰药:这类药物有助于加速痰液的排出,从而减缓咳嗽的频率。常见的祛痰药有盐酸鲨胆碱、盐酸氨溴索等。这些药物可通过刺激支
气管黏膜,促进痰液分泌和咳嗽机制,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痰液。
2.止咳药:如果咳嗽非常剧烈并且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可以
考虑使用止咳药物。止咳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止咳药,其中中枢性
止咳药如扑尔敏、吗啉胺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咳嗽中枢,起到镇
咳作用;周围性止咳药如黄连素、维甲酸草酸因可通过抑制呼吸道的
感觉末梢神经来缓解咳嗽。
3.支气管扩张剂:对于伴有气喘症状的咳嗽,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
胺醇、沙美特罗等,可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减少支气管的痉挛和
狭窄,从而缓解咳嗽。
除了药物治疗,咳嗽吐白痰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性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如:
- 多喝水: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 湿度调节:保持适当的室内湿度,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煮水等
方式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帮助稀释痰液。
- 暖水浴或蒸气吸入:通过暖水浴或蒸气吸入来舒缓呼吸道的炎症,并促进痰液的排出。
- 适当休息: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并减少咳嗽和痰液的过度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咳嗽吐白痰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如果症状持续
【验方】辨咳喘38法、治疗咳嗽通用方
【验方】辨咳喘38法、治疗咳嗽通用方
咳喘审证求因肺脏受邪发生咳嗽喘哮的机制多种多样,因素不同症状亦不同,现分列如下。一、咳嗽痰稀色白易出,涕清,午前咳甚,此为风邪犯肺,亦称伤风咳嗽。因风为阳邪,善行数变,伤人即病,津液未被煎熬,故痰稀色白而易出,午前为阳中之阳,所以午前咳甚。
二、咳嗽痰稀色白起泡,难出,午后咳加,此为寒邪犯肺,亦称寒咳。因寒为水气,痰虽为脾湿所生,实乃水饮所化,故痰色稀白而起泡。寒为阴邪主封藏,寒则气收,故咳嗽痰不易出,午后为阳中之阴,所
以午后咳加。三、咳嗽痰稠色黄,咽干口燥,此为热邪犯肺,亦称热咳。因津液得热煎熬,故痰稠而色黄,热则伤阴,故咽干而口燥。四、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吐在盂中时间过长,则上层为痰、下层为水,此为湿邪犯肺,亦称湿咳。因湿为阴邪,与水同类,故痰稀色白而咳嗽声重。五、咳声清扬,痰少难出,喉间作痒,此为燥加犯肺,亦称燥咳。因燥则耗灼津液,燥气主清凉肃降,故咳声清高,痰少难出。
六、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喉咙发干,此为火邪犯肺,亦称火咳。因火能伤津,火旺则水亏,痰不易生,故虽咳嗽连声,只有极少量之痰,甚至无痰。七、咳时干呛,绝对无痰,每咳半声即止,俗名干呛,此为劳伤气分,亦称伤气咳。因劳则气耗,气为水之母,气耗则水之化源竭,水亏则火旺,火逆上气,故干呛无痰,咳只半声。八、咳时痰中带血丝或血点,咳痰时少,干咳时多,有时亦作半声呛咳,胸中或胁下时有一过性极细之掣痛和刺痛,此为劳伤血分,亦称伤血咳。因跌扑撞伤或强力努挣,导致孙络伤损(孙络为血络之极细部分),故血出如丝线之细,如麻豆之小,因瘀血滞络则为刺痛。此与痨瘵肺损咳血有别。九、咳嗽气短不足以息,似喘非喘,面脸微浮,不能安卧,甚则心悸,头眩,此乃水饮停积于胃,水气上逆犯肺,此为水气咳。因胃之经脉属足阳明,上萦于面,故面目微浮而发眩。仲景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前人以胃不和则卧不安。在此可以悟出本病短气是水气滞阻所致,与大气不足之虚人气短不续者有别。
20例中医咳嗽病历
20例中医咳嗽病历
1. 病历一:患者,男性,40岁,反复咳嗽已达一周,伴有痰量增多、咳痰不易,伴有胸闷气短。舌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平喘化痰汤。
2. 病历二:患者,女性,30岁,咳嗽已两天,咳嗽声音嘶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黄芩清肺汤。
3. 病历三:患者,男性,50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的感觉。舌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半夏清热汤。
4. 病历四:患者,女性,25岁,咳嗽已三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辨证为肺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杏仁清肺汤。
5. 病历五:患者,男性,60岁,咳嗽已两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舌苔黄厚,脉滑数。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百合固金汤。
6. 病历六:患者,女性,35岁,咳嗽已四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舌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苏子降气汤。
7. 病历七:患者,男性,45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舌红苔黄,脉细数。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瓜蒌炙黄芩汤。
8. 病历八:患者,女性,30岁,咳嗽已五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舌苔黄厚,脉滑数。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桑杏汤。
9. 病历九:患者,男性,55岁,咳嗽已三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舌红苔薄黄,脉细数。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升麻鳖甲汤。
中药知识_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功效:祛痰或消痰;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
性味归经: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多入肺经。
适用: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分类: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两类。
第一节化痰药
一、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芥子、旋覆花、白前
二、清化热痰:桔梗、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海藻、昆布、黄药子、前胡
了解:瓦楞子、海蛤壳、海浮石、礞石
半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病证】
(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3)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天南星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
(1)顽痰咳嗽。
(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斜,癫痫,破伤风。
(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芥子
善治寒痰及痰饮诸证,尤以痰在皮里膜外及经络者最宜。
【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病证】
(1)寒痰咳喘,悬饮胁痛。
(2)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
旋覆花
为治肺胃气逆之要药。
【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主治病证】
(1)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2)噫气,呕吐。
白附子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
【主治病证】
(1)中风痰壅,口眼斜,破伤风,惊风癫痫,偏正头痛。
(2)毒蛇咬伤,瘰疬痰核。
白前
【功效】降气祛痰止咳。
【主治病证】肺气壅实之咳喘气逆、痰多。
桔梗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病证】
(1)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咳嗽用药
1. 哪些药物常用于治疗咳嗽哮喘?
咳嗽是哮喘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喘息症状同时存在,俗称咳喘病。由于咳喘病与呼吸道炎症有关,单纯止咳或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往往需要配合抗炎药和平喘药物治疗以取得较好疗效。
常用于呼吸道抗炎药有色甘酸钠及皮质激素类如:地塞米松、可的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
常用于平喘的药物福莫特罗(长效)、丙卡特罗(长效)、特布他林(中效)、沙丁胺醇(短效)、氯丙那林(短效)、克仑特罗(短效)、茶碱、氨茶碱及其缓释剂、异丙托溴铵等。
常用于镇咳的药物有:可待因、喷托维林、苯丙哌林、氯哌斯汀、福尔可定、美沙芬等。
2. 咳嗽时怎样根据痰液情况合理用药?
药物抑制咳嗽反应的任何环节,均可产生止咳作用,有的抑制咳嗽中枢,有的抑制末梢神经传入传出,有的抑制感受器及效应器。许多因素均能引起咳嗽,痰液刺激呼吸道可产生咳嗽,同时,痰液的聚集可阻塞呼吸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痰液的有无、多少及性状关系到止咳药的选用。
中枢性止咳药如可待因、美沙芬等,对咳嗽中枢抑制作用较强,立竿见影,多适用于剧烈无痰干咳,有痰患者可因咳嗽抑制,导致痰液不能咳出而潴留体内,易导致支气管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一般而言,多痰或痰液黏稠患者,均应选择祛痰或化痰止咳药,这是因为痰液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分泌物,痰中有大量病原体如细菌等聚集繁殖,易导致炎症恶化或阻塞呼吸道,加重病情,选择适宜的祛痰止咳药,有利于痰液咳出。
痰液灰白色黏稠者,可选用复方甘草口服溶液,也可用氯化铵或盐酸溴己新,用药前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引起不良反应。中药止咳祛痰药有蜜炼川贝枇杷膏、止咳化痰颗粒等。
痰液稠厚难以咳出时,如果上述化痰药无效时,可选用乙酰半胱氨酸,该药可使痰中黏蛋白分解,使痰变稀薄,易于咳出。该药为喷雾剂型,效果良好。
痰液黄色或绿色脓液时,说明伴有感染,故选用止咳化痰药外,尚需添加抗生素,抗生素宜根据痰培养结果进行抗菌药敏实验,针对性选用更有效。
3. 哪些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咳嗽?
中医药治疗咳嗽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大批中成药治疗药物。根据不同咳嗽症状选用不同中成药。
风寒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稀白,常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等。一般选用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荆防冲剂等。
风热咳嗽,表现为咳嗽气粗,痰黄稠,咯痰不爽,常伴鼻塞流黄涕,口渴,咽喉燥痛,舌尖红,舌苔薄黄等。宜选用清肺润燥,止咳化痰中成药,如养阴清肺膏、川贝清肺糖浆、止咳定喘口服液、银翘解毒片等。
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易咳出,喘息胸闷,早晨咯痰尤甚,常伴有腹胀,吃少,舌质胖淡,苔白腻等。可选用降气化痰,温肾纳气的止咳药物,如苏子降气丸、橘红片等。
痰热咳嗽,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肋胀满,面赤身热,舌质红,苔黄厚腻等。可选用清肺化痰中成药,如二母宁嗽丸或止嗽定喘口服液。
燥热咳嗽,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口鼻咽干燥,舌红干,苔薄黄干等。可选用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的中成药,如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等。
4. 为什么强力镇咳药不能用于多痰稠痰患者的止咳?
强力镇咳药如中枢性止咳药,有严格的适应证,只适用于剧烈的无痰或少痰干咳。由于这些药物对止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可强力抑制咳嗽。咳嗽可将呼吸道异物或分泌液等垃圾排出体外,多痰稠痰患者大多伴有感染,痰液滋生有大量病原体如细菌等,如果应用强力镇咳药,咳嗽反射没有了,痰液未咳出,大量聚集在体内,这些病原体在体内适宜的温湿度和营养下快速繁殖,会导致炎症恶化。同时,大量痰液易阻塞支气管,发生缺氧,呼吸困难,并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多痰、稠痰患者禁用中枢性强力镇咳药,而应选择化痰止咳药或配伍祛痰化痰药应用。
5. 为什么复方甘草合剂既能止咳又能祛痰?
复方甘草合剂处方含有甘草流浸膏、复方樟脑酊、愈创木酚甘油醚等、甘油、氨水等。该处方既能止咳,又能祛痰。
甘草流浸膏是由甘草提取物,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祛痰止咳功效。该药药性缓和,兼有调和作用。
复方樟脑酊主要由樟脑、阿片酊、八角茴香油组成。樟脑、八角茴香油有祛痰止咳作用。阿片中含可待因、吗啡,具有镇咳止痛作用。配伍于复方甘草口服液中,则镇咳作用有所缓和。
愈创木酚甘油醚是一类恶心性祛痰药,服后刺激胃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分泌液体增加,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度而产生祛痰作用,同时,本品尚有松驰支气管平滑肌作用,有弱平喘作用。
氨水用于调节酸碱度,使口服溶液稳定,避免沉淀发生,同时形成少量氯化铵刺激胃粘膜,与愈创木酚
甘油醚作用机理相似,使痰液得到稀释易于咳出,有弱祛痰作用。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合剂是一种理想的祛痰止咳药物。配伍合理,作用平缓,疗效显著。
6. 止咳常用药可待因可以一咳就用吗?
可待因又名甲基吗啡,口服后,约15%可脱甲基变为吗啡。
可待因直接抑制大脑的咳嗽中枢,使得大脑对呼吸道感受器传来的神经信号不敏感,不发出咳嗽指令,故咳嗽不发生。该药属强力镇咳药,口服后,吸收快而且完全,一次服药后1小时,就可达到最大药效,并可维护了3~4小时。适用于剧烈无痰干咳,由于该药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故尤适宜于伴有胸痛的干咳。由于可待因止咳作用立竿见影,因此,许多人一咳嗽就拿来用,其实是不科学的,使用不当,会产生不良后果。该药能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和纤毛排出运动,能抑制各种因素引起的咳嗽反射,多痰患者应禁止使用。这是由于咳嗽抑制后,痰液不能咳出,淤积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同时,痰液中滋生大量致病菌及病毒等病原体,可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或产生其他并发症。少痰咳嗽剧烈患者,应配伍祛痰药使用。此外,该药不可长期或反复使用,否则,可产生成瘾性和耐受性,久而久之,作用减弱,对该药的精神依赖加强,且引起便秘,对身体造成损害。
由此可见,可待因止咳作用固然不错,但也要适合自己的病情,不可盲目服用,必要时,应请医生或药师指导用药。
7. 如何用药治疗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症状。3岁以下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支气管较窄,纤毛运动较差,痰液不易咳出,轻微性咳嗽可不用服止咳药。咳嗽较重须用止咳药时,首先应弄清楚小儿痰液的多少,痰多小儿如果使用中枢性止咳药如可待因、右美沙芬等,其作用强烈,可迅速终止咳嗽,但痰液积累,不能咳出,堵塞气管,易引起缺氧窒息及一系列并发症。因此,中枢性止咳药,仅适用于干咳少痰,且咳嗽剧烈难治的小儿。且该类药常伴有一定副作用,如头晕、呕吐、食量差等,长期应用有一定成瘾性,过量用药可产生呼吸抑制。因此,小儿用药剂量和疗程应严格控制,严密观察。一般情况下,小儿咳嗽除对症用药,如抗过敏、抗生素、抗感冒等用药外,止咳药多选用作用不十分强烈的综合性功能用药,如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该药兼有弱中枢抑制作用和化痰作用,儿童每次3~5毫升,一日3次。喷托维林(咳必清)兼有中枢和外周外镇咳作用,可维持4~6小时,5岁以上儿童每次6.25~25.5毫克,每日2~3次。过分强烈止咳药有时易掩盖病情,小儿咳嗽时常伴有咳痰,故多应配伍祛痰或化痰药使用。
8. 婴幼儿咳嗽时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
婴幼儿咳嗽应谨慎使用止咳药,家长更不应擅自用药。3岁以下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支气管狭窄,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咳出能力)较差,痰液不易排出。婴幼儿在咳嗽初期,痰不易咳出,不要使用镇咳药,且过早使用止咳药有时也会掩盖病情。婴幼儿咳较频繁或较剧烈时,应首先看医生,诊断病因,然后对症用药,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止咳药。在应用止咳药时应首先观察婴幼儿是否多痰,痰多小儿禁用可待因、右美沙芬等中枢抑制药,因其作用强烈迅速,但咳嗽抑制,痰未咳出,易导致痰多阻塞呼吸道,加重病情,因此,必要时须配合祛痰药使用;此外,镇咳药不可过量使用,否则可引起呼吸抑制;有的止咳药兼有局部麻醉作用,易对口腔黏膜产生麻醉,不宜嚼碎服用,如苯丙哌林、普诺地嗪、苯佐那酯(退嗽)等;大多数止咳药有恶心、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有些止咳药有成瘾性、依赖性或耐药性,长期咳嗽婴幼儿宜定期更换止咳药;有的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前,家长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或咨询药师和医师,严格按剂量用药,且在婴幼儿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反应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