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合集下载

国学知识试题库3篇

国学知识试题库3篇

国学知识试题库国学知识试题库精选3篇(一)国学知识试题库一、经典文化知识1. 《论语》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言论和言论录?2. 《易经》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3. “中庸之道”出自哪位思想家的著作?4. “天人合一”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5. “性善论”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二、古代文人知识1.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是哪位文人的作品?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哪位文人的名句?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哪位文人的作品?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是哪位文人的诗句?5.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是哪位文人的作品?三、传统艺术知识1. 中国传统四艺分别是?2. 京剧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戏曲?3. 刺绣是哪个省份的传统手工艺?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5. 国画的四君子指的是?四、历史人物知识1. 古代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谁?2. 《史记》是哪位历史学家的著作?3. “策马趋前,骑射由容”形容的是哪位古代将领?4. “东汉开国皇帝”是指哪位历史人物?5. 古代的圣贤孔子是哪个时期的人物?五、古代科技知识1. 古代称为“天街”的是什么?2. 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指南针b. 造纸术c. 火药d. 天平3. 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起点是哪个城市?4.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哪位古代科学家?5. 古代中国所使用的日晷是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时间的?六、古代地理知识1. 中国的四大名山是哪四座山?2. 洞庭湖位于中国的哪个省份?3. 我国唯一的咸水湖是?4. 黄河的发源地在哪个省份?5. 长江是中国的第几大河流?七、中国传统节日知识1. 春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2. 端午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3. 中秋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4. 元宵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5. 清明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八、古代文化遗产知识1. 长城是我国哪个皇帝修建的?2. 故宫位于我国的哪个城市?3. 兵马俑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4.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中的哪一座山?5. 九寨沟位于我国的哪个省份?以上是一些关于国学知识的试题,答案可以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验证。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

他们是:()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2.九十年,国祚废。

中的“祚”读作()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A:lè B:yuè正确答案:B9.河姆渡遗址位于:()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1. 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

对于学习国学经典的人来说,熟练掌握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理论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国学经典,我们整理了一份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本文将介绍题库的概述和内容,并附上一些示例题目和答案。

2. 题库概述本题库收集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内容。

题库中的题目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多种类型,涵盖了国学经典的各个方面。

每道题目都有详细的解析和答案,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题目示例3.1 选择题1.以下哪部作品是道家经典? 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道德经》正确答案:D解析:《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老子所著,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

2.以下哪个词语是用来形容《论语》的?A. 仁者爱人 B. 政治原则 C. 道德经典 D. 人生哲学正确答案:D解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括了众多关于人生道理和行为准则的论述,因此可以称之为人生哲学。

3.2 判断题判断题需要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1.孟子是道家学派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错误解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注重人性的善和教育的重要性。

2.《大学》是儒家经典著作中的一部。

正确答案:正确解析:《大学》是《四书五经》中的一部,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3.3 简答题简答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并进行简要的阐述。

1.请简要介绍《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答案:《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教诲。

《论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重要内容。

其中,孔子对仁、礼、智、信等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

4. 结论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的整理为学习国学经典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地方民歌B. 宫廷乐歌C. 祭祀歌曲D. 战争歌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书”?A. 《大学》B. 《中庸》C. 《孟子》D. 《道德经》答案:D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4.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5.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哲学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B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A. 创新B. 纪律C. 勤奋D. 团结答案:B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A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坚持答案:A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团队合作B. 终身学习C. 尊师重道D. 个人主义答案:B10. 下列哪部作品是《左传》的注解?A. 《春秋繁露》B. 《春秋谷梁传》C. 《春秋公羊传》D. 《春秋左氏传》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春秋三传”?A. 《春秋》B. 《左传》C. 《谷梁传》D. 《公羊传》E. 《国语》答案:B, C, D1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儒家的哪些思想?A. 个人修养B. 家庭和睦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E. 经济发展答案:A, B, C, D13. 下列哪些是《道德经》中提到的“道”的特征?A. 无形B. 无名C. 无为D. 有为E. 有形答案:A, B, C14. “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体现了哪种社会价值观?A. 个人主义B. 集体主义C. 和谐D. 竞争E. 法治答案:B, C15. 下列哪些作品是《诗经》中的“雅”?A. 《大雅》B. 《小雅》C. 《周南》D. 《召南》E. 《鲁颂》答案:A, B, E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6. 《诗经》共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题及参考答案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后面四句是什么?(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3、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里“齐州”是指哪里?:(代指中国)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1、“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2、“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说出三个(匡衡苏秦杨时车胤张衡范仲淹……)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C)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4、现存《论语》多少篇(20)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三1、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防后路。

后来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一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

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

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

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能去追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弟子规》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2、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背诵两句与“月”有关的经典诗句。

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A、颜征在B、孔鲤C、子路D、颜回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四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5句)(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学而进习之(4)温故而知新(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易经》B. 《尚书》C. 《诗经》D. 《礼记》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庄子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以下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5.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哪一篇的内容?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是《孟子》中的名句,意指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7. 《左传》是《________》的注解,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8. “________”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9. “________”是《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10. “________”是《易经》中的重要概念,代表变化无常。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涵。

12. 阐述《道德经》中“道”的概念及其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13. 描述《春秋》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15. 分析《易经》的哲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五、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并简述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哪四部经典,并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参考答案:1. A2. A3. D4. D5. A6.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7. 春秋8. 关雎9. 禹贡10. 变11.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是社会和谐与国家治理的基础。

修身即个人道德修养,齐家指家庭和睦,治国是治理国家,平天下则是实现世界和平。

经典国学知识200题之二

经典国学知识200题之二

中国四大名剧:
《西厢记》 《牡丹亭》 《长生殿》 《桃花扇》
中国明朝汤显祖临川四梦:
《紫钗记》 《还魂记》 《南柯记》 《邯郸记》
中国文学史上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金瓶梅》 《西游记》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中国历史上民间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中国的中医四诊:
望 闻
问 切
中国古代四美: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三字经
》 《百家姓》 《千字文》
中国史学和文学上 有很高价值的三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中国历史上祭祀用的三牲: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哪三国:



绘画中的三原色:

绿

中国历史上三体石经中的三经:
《尚书》 《春秋》 《左传》
中国历史上三体石经中的三体:
中国古代四大京城:
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中国四大名楼:
岳阳楼
黄鹤楼 滕 王 阁 太 白 楼
中国四大发明:
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中国泰山四大奇观:
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中国历史上管仲治国四纲:
礼 仪 廉

中国历史上《四库全书》按照内容 分类分哪四部分?
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tiào)
中国历史上宋初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太平广记》 《文苑英华》
中国历史上书法四体:

国学试题答案

国学试题答案

国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倡的道德理念?A. 仁爱B. 礼义C. 法治D. 中庸答案:C. 法治2. 下列哪位古代文学家与其代表作对应错误?A. 杜甫——《春望》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 李白——《将进酒》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D.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五经”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诗经》B. 《尚书》C. 《周易》D. 《左传》答案:D. 《左传》4.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孟子》?A. 指日可待B. 一暴十寒C. 老马识途D. 望洋兴叹答案:B. 一暴十寒5. “诗仙”是指哪位古代著名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陶渊明答案:B. 李白二、填空题1.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其开头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

答案:人之初2.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名句,接下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__________。

答案:孙武4. 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__________”这一篇章,讲述了屈原的生平和爱国情怀。

答案:屈原贾生列传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的《无题》。

答案:李商隐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大学》中的“格物致知”理念。

答:《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探究和认识,达到真知灼见的境地。

这一过程强调了实践与认知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去研究事物,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规律,进而达到知识的提升和道德的修养。

2. 阐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答:“无为而治”是《道德经》中的核心政治理念之一,由老子提出。

国学经典试题

国学经典试题

一、选择题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上面的这首元曲,在元代具体属于(B )A杂剧B 散曲C 诗余D戏文2. 古代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奠定于(C )A扁鹊的四诊法B《内经》C《伤寒杂病论》D 《千金方》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B、“解元”C、“进士”D、“榜眼”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李清照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B )A妻子B兄弟C朋友6. 春秋五霸不包括( D)A宋襄公B楚庄王C秦穆公D赵武灵王7、“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B、十五C、十八D、二十8、友谊的深浅,由下列那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C )A、莫逆之交B、金兰之交C、刎颈之交D、点头之交9、鲁迅先生称( A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资治通鉴10. 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B)A造纸术和火药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造纸术D指南针和火药11、下列不属于中医别称的的是(C )A、杏林B、悬壶C、黄芪D、歧黄1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 B )A、新疆B、甘肃C、宁夏D、陕西13、我国第一所创办国学研究机构的大学是(A )A、北京大学B、清华大学C、厦门大学D、东南大学1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 大学.孝经.论语.尔雅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15、出色的文人总是得到盛誉,我们称杜甫为“诗圣”,李白为“诗仙”,欧阳修为“文圣”,那么请问,下面哪位人物被称为“诗家夫子”:(B )A苏轼B王昌龄C陆游D 李商隐16、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D )A 孔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17、“四书”中不包括(B )。

2023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任务(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2023春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任务(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任务作业秣习2被您及答案1.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A.正确B.错误[答案]A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正确B.错误[答案]B3.“君子不器”中的“不器”是指不定型的人才,就是要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A.正确B.错误[答案]A4.南宋时,王阳明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A.正确B.错误[答案]B5.四部之学(经、史、子、集)与七科之学(理、工、农、医、文、法、商),是相互割裂的不同观点。

A.正确B.错误[答案]B6.在庄子看来,知识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的精力有限。

A.正确B.错误[答案]A7.祖国医学崇尚“治未病”的思想原则。

A.正确8.错误[答案]A9.谦虚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真诚。

A.正确B.错误[答案]A10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

A.正确B.错误[答案]A11.关于中庸,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中庸就是凡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B.中庸的“庸”,指庸碌、平庸。

C.中庸的“中”,指做事不彻底,模棱两可。

D.中庸是一种市价的行为。

[答案]ABCD12.老子认为:(),是谓玄德。

A.养而不覆B.为而不恃C.生而不有D.长而不宰[答案]BCD13.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

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成为后代士人的共同认知。

A.关注现实B.注重修养C.参与社会D.积极进取[答案]ABCD14.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0A.《三国志》B.《汉书》C.《新唐书》D.《春秋》[答案]ABC14.荀子的两个法家弟子是()?A.韩非B.李斯C.嬴政D.姬发[答案]AB1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C.老子提倡君主应该“无为而治”D.孔子的学生子夏认为,君子对待人民,必须先用真诚使人信服方能指挥人民劳动,否则人民就会以为是在折磨他们。

国学经典复习题(二)

国学经典复习题(二)

国学经典复习题(二)国学经典复习题(二)一、判断题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

(X)3、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 )4、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

(√ )5、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 )6、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

(√ )7、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 )8、《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 )9、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1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

(X)1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X )1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X)13、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 )14、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 )15、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1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 )17、《论语》是“四书”之一。

(√ )18、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X )19、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 )20、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

(X )21、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 )22、《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小学经典国学常识100道题及答案

小学经典国学常识100道题及答案

小学经典国学常识100道题及答案“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的《》。

6.“天下第一关”指()。

“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和史学家、散文家XXX.“二陆”指西晋文学家()和XXX。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XXX和()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和()。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XXX和()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XXX”指()时XXX的两个女儿XXX和XXX。

“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XXX与子()、XXX。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与子XXX、XXX。

17.“三袁”指明朝前期公安派代表作家XXX、()、XXX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XXX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XXX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XXX”的“三英”指XXX、()、XXX。

23.“三皇”通常指XXX、()、XXX。

24.“三教”指XXX、()、XXX。

25.“三纲”指父为XXX、()、XXX。

26.“三才”指天、地、()。

27.“三牲”指用于祭奠的牛、羊、()。

28.“三省”指中书省、()、XXX。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小学国学经典古诗诵读测验

小学国学经典古诗诵读测验
2.贺知章的诗作特点在于轻松愉悦、自然流畅。他的诗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清新。
3.《咏柳》一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轻柔的姿态和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静夜思》一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月光、风声等细节的描绘,传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2.诗圣
3.杜甫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静夜思》)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
1.李白和杜甫被尊称为“诗仙”和“诗圣”,他们在唐代诗歌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李白以其豪放洒脱、想象丰富的诗风著称,被誉为“诗仙”;杜甫则以其深沉凝重、关注民生的诗风闻名,被誉为“诗圣”。
4. **诗歌节奏与韵律的感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填空题和判断题等形式进行检验。
5. **文学素养与审美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如设计诵读活动的能力和对诗歌情感深度的思考。
###知识点详解
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诗人的识记、作品对应关系,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请简要介绍贺知章的诗作特点。
3.请简述《咏柳》一诗的意境和主题。
4.请简要分析《静夜思》的情感表达。
5.请简述《春晓》一诗的意境和主题。
##五、计算题(每题2分,共10分)
1.《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明”字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2.《咏柳》中“柳”字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3.《春晓》一诗共有多少个字?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说明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知识竞赛题含答案国学经典知识(二)竞赛题班别:姓名:得分:1、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美术形式,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下列的哪件作品( A )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张僧繇的《梁武帝像》C、周昉的《簪花仕女图》D、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 )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 A )A、期颐B、耄耋C、不惑之年D、杖朝之年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左手在上5、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 A ) A戊B戍 C戌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B )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C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由谁提出的( A ) A、范缜B、柳宗元C、周敦颐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传统节日是( B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B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13、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 B ) A武则天陵B秦始皇陵 C慈禧陵14、“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 ) A、男角 B、女角15、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 A )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提出人性善理论的儒家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D.韩非子17、下列不属于中医的“五术”的是( D ) A、山 B、医 C、命 D、坤18、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C ) A、“任人唯亲” B、“指鹿为马” C “白马非马” D“知人善用”19、下列不属于八大菜系的是( C )A、山东菜系B、四川菜系C、赣菜系D、湘菜系2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B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请问按建筑方位,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 A )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C 雌雄同体22、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3、古人创作讲究精益求精,唐代诗人贾岛就曾有过辛苦的创作经历,他“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两句诗是( A )A、“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24、有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与这四句相对应的诗词作者正确匹配的一项是( B )A.李白 , 王安石, 王维 ,陶渊明B.杜甫 , 苏轼 , 杜牧 , 孟浩然C.王维 ,苏轼, 高适, 李白D.杜甫 ,王安石, 王维, 高适25、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 B )个字. A 8 B 10 C 12 D 1426、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C )A、大都B、中都C、上都D、南京27、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 B )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28、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D )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瑀29、俗话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武器,其中(A )指的是防御武器A、干B、戈30、贴春联起源于我国周代。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

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都会设置国学经典教育考试,以考查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套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的示例内容: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2.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二、填空题1. “__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不厌2.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答案:颂三、简答题1. 请简述《易经》中的“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

2.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在《论语》中有哪些具体表现?四、论述题1. 论述《道德经》中“无为而治”的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

2. 请结合《孟子》中的“性善论”,谈谈你对人性本善的看法。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论语》中的一段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请分析孔子此言所表达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请分析《庄子》中的“逍遥游”思想,并讨论其对现代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意义。

结束语:国学经典教育考试试题题库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通过这些试题,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代圣贤的智慧,还能够将这些智慧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实现个人修养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发展。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启迪。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中考国学经典考试题目中国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作品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考中,国学经典的考试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考中可能会出现的国学经典考试题目。

1.《论语》中的孔子有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2.《大学》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你认为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理念?请谈谈你的理解。

3.《中庸》中有一句“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并谈谈你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4.《孟子》中有一则寓言“樊哙见樊跖之死,去之,而哭之。

问其故,曰:‘我也死。

’子思曰:‘子必去之。

’”请解释这则寓言的寓意并谈谈你的看法。

5.根据《论语》中的教导,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谈谈学习的重要性。

6.《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些理念的重要性。

7.《中庸》中提到“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你认为中庸之道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以上是一些可能在中考中出现的国学经典考试题目,这些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题目,深入思考,不断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愿我们的中华文化之花在你们的心中开放,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二)【附答案及解释】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二)【附答案及解释】

国学经典常识竞赛题(二)【附答案及解释】1、“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解析】关于“结发”一词,主要有三种解释:1. 束发。

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2. 成婚。

古礼。

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

如《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是说他俩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地生活着。

3. 指妻子。

后亦指原配。

如《隶释·汉国三老袁良碑》:“羣司以君父子,俱列三台,夫人结发,上为三老。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知道他哥是婆娘当家,自己做不得主。

这不是他哥的结发妻子。

”本题的题干有一个关键词“结婚时”,由此可以知道答案是选 C2、“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解析】“鄂尔多斯”是蒙古语的音译词,其中“鄂尔多”译成汉语是“宫帐”的意思,“斯”则表示复数,是“多”的意思,这有点像英语中用“s”或“es”来表示复数。

所以“鄂尔多斯”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多宫殿”或者“宫帐众多的地方”3、《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解析】公元627 年,年仅25 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及至明代,吴承恩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西游记》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

()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

()正确
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

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

(错误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

()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

()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

()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

()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

()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

()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

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

()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

()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

()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

()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

()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

”(《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6、王守仁是那个朝代的()。

C.明朝
27、王夫之关于教与学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D. 教是为了学
2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少年”应理解为()。

B.有志的青年
29、《学记》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

B.教师
3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C.《学记》
31、()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B.记
32、“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就是《学记》强调的()。

B.开而弗达
33、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D.其他
34、怠者不能(),而忌者畏人修。

A.修
35、以自家()去处之,便私。

C.私意
3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教学原则。

B.启发性
37、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A.诸
3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出孔子()。

B.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39、《原毁》所阐述的内容,从今天的角度去解释,主要写的是()。

C. 个人修养与为人处事
40、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倍
41、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体现较为明确的是()。

A.国民素质教育观
42、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B.董仲舒
43、“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守仁认为知行是()。

B.一回事
44、“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荡之谓也。

”对“敬”的正确理解是()。

A. 尊重人
45、《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6、黄宗羲认为()是教学最基本的原则。

A.获取知识
47、《中庸》继承了重视()的个别差异的思想。

B.主体
48、“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孟子的话说明()。

A. 教育者一定要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就像射箭、工匠“规矩”一样。

49、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50、“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

C.熟读与精思
51、。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下列说法对的是()。

B.“豫”同“预”。

52、“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的《习性诸论》。

D.王夫之
53、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B.政治
54、黄宗羲被学者尊称为()。

B.梨洲先生
55、黄宗羲的籍贯在()。

B. 浙江
5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出自:()。

C.《论语?公冶长》
57、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的目的应该是()。

D.既为了养士也为了治国
5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中的“道”指的是()。

C.儒家礼教、思想
59、黄宗羲是()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A. 明朝
60、乐是由()。

A.从内心发出来的
6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D.必须重视实践
6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C.忿惕
63、()体现了荀子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C.我欲*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

64、《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个观点的就是()。

D.道而弗牵
三、多项选择题(共8道,每题2分,共16分)
65、以下属于黄宗羲的著作有()。

A.《学校》 B.《取士上》
66、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

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D.以上都对
67、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

A.虚心务实 B.博习广见
C.勤勉惜时
D.相互切磋
68、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A.审问之 B.慎思之
C.明辨之
D.笃行之
69、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

A.船山先生 C.一壶道人
70、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71、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同等的地位。

A.天 B.地 C.君 D.亲
72、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

分别是()。

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 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 C.着紧用力 D.居敬持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