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专升本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专升本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形式。
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提升专升本教育质量的关键,它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专科升本科学生。
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专升本教育,学生应具备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知识要求: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素质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专升本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来制定,应注重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
同时,应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如人文素质课程、社会科学课程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专升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和创新,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方法。
同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专升本专业的考核方式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采用课程论文、实验报告、面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过程考核,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应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
专升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同时,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完整版)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2010版)基础化学教研室2012年6月化学专业(407)培养方案(J)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既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技能,了解化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动态,能适应各级职业技术学校及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学与管理工作;能适应化工、环保、制药、冶金、生化、商品检验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化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1、政治思想方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具有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
2、专业知识方面①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了解化学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最新发展动态,对与化学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较为了解。
③初步掌握1门外语,大学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④掌握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省二级。
⑤掌握化学文献检索及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资料、信息的能力。
⑥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⑦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3、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科基础课和方向课程学科基础课: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制图、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中级物理化学、现代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子化学。
方向课程:师范方向: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化学教材教法、师范专业实验;应化方向:精细有机合成基础、药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工业分析及实验、应化专业实验、高分子化学。
四、学习期限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期限,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
专转本培养方案
专转本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为专转本学生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学术与职业发展支持,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培养标准与要求学术要求(1)掌握所学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2)熟悉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研究的能力;(3)通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提出独到的见解。
职业要求(1)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领导和客户有效沟通;(3)具备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变革。
综合素质要求(1)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3)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
三、培养措施与方案课程设置本培养方案将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等。
其中,专业必修课将突出本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专业选修课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公共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本培养方案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将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与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资源。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本培养方案将提供系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讲座、提供一对一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提高求职技巧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将积极邀请企业人士来校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综合素质教育本培养方案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培养、身心健康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科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人文素养等方面。
1.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全球竞争的能力。
5.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6.人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构建一个既注重基础,又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3.选修课程: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拓宽知识视野。
4.实践课程:加强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国际课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云端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化工工艺以及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实验实践技能,符合绿色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化工、能源、轻工、农药和材料等部门从事化工生产、工艺优化、过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程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工程与化工工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实践技能以及精细化工和能源化工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良好的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2、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3、初步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和放大方法,熟悉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的常用软件;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4、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的理论前沿,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自学能力,具备开展工程研究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初步能力;4、熟悉化工生产、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化工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5、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基本具备文献分析、整理以及撰写科技论文、参与科技交流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毕业总学分:153分;副修:35学分;双学位:60学分。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基本信息:(一)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工工艺(二)专业代码:081301(三)专业定位:应用型(四)专业主干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机械与设备、传递过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及相关实验课程。
轻化工程(造纸)培养方案1
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培养方案(Light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一、专业简介轻化工程专业由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和染整工程等专业方向组成。
目前,上述专业方向属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专业。
此外,国内有的高校还开设了日用化工、皮革贸易、革制品等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趋势。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方向主要以天然植物纤维及相关资源为对象,学习掌握纤维原料制浆造纸过程的技术与原理、设备及相关造纸化学品的制备与使用等。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以动物皮及其相关的天然资源为对象,学习掌握胶原蛋白的加工与改性,皮蛋白质与相关化学品相互作用的机制与效应、设备的选择与使用,操作与维护及相关皮革化学品的制备与使用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轻化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化学、化工、轻工、高分子、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轻化工程相关行业工业过程的基本原理、工程设计方法等专门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具备从事工程技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研究开发等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到轻化工程及相关行业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等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及设计、产品质量控制、商品检验、贸易等工作。
三、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以多种天然资源及产品为原材料,通过化学、物理和机械方法加工纸张或皮革等的基本理论和工艺原理,接受实验操作技能、工艺设计、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生产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与外语应用能力;2.系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基础理论、工艺原理、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基本技能,具有对产品进行性能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的能力;3.掌握轻化工程生产机械设备基本原理,具有设备选型、配套、技术改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4.具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5.掌握生产过程技术经济分析、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的基础知识;6.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轻化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轻化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轻化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工技术和工程设计的学科,它旨在通过使用化学和物理原理,以及制造工艺和设备,处理和生产轻化工程产品。
在本科教育中,轻化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断发展的工业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探讨轻化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
专业核心课程1.化学基础:这门课程为学生提供化学基本知识,包括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将通过实验来了解不同化学反应的机制和条件。
2.物理学基础:该课程向学生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实验技术。
学生将学习热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的基本概念,以帮助他们理解物质的物理行为。
3.仪器分析:这门课程让学生熟悉常见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包括色谱、质谱和光谱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仪器进行化学物质的鉴定和分离。
4.轻化工程原理:该课程是轻化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介绍了轻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学生将学习过程工艺、动力学、热力学和设备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便于他们理解轻化工程的运作。
专业选修课程1.轻化工艺与工程设计:这门课程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轻化工艺和工程设计原理。
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合适数值和设计设备来实现特定的轻化工程目标。
2.环境工程:该课程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将学习和探讨轻化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学习如何减少污染和环境风险。
3.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评估和分析轻化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学生将学习投资分析、成本估算和收益预测等经济学原理。
4.轻化工程实践:这门课程将提供机会给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包括工业实习和研究项目。
学生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综合能力培养课程1.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并提供与国际轻化工程界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
2.创新与创业:这门课程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团队合作与领导力:该课程将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提供领导力发展的机会。
精细化工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精细化工)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 070301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精细化工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及其相关知识,能够在精细化工、化工类职业技术学校、医药、环保、金属表面处理、林产化工、食品及与化工相关的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与销售、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精细化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 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化工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3. 掌握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工艺知识,具有精细化学品研制和开发的能力;4. 了解精细化工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技能;6.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7.掌握中外文资料查阅、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8.具有健全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9.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修养。
四、主干学科化学五、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六、实践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军政训练、工厂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课程体系映射图本专业含有三个发展方向:精细化工、金属表面化学处理、林产化学。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体系与核心课程体系映射图如下:八、课程结构、学分比例及课时分布1.各类课程分数和学时数比例分配表2.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分配表3.学期课时分布表八、毕业要求: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包括军训、实践性课程),本科毕业最低要修满171学分。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
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工作意见2011年8月教务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现就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现时和未来需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不断探索和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具有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的教育教学体系,努力把各种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本科教育是学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性”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
本科教育要保持和发展“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特色,继续实施并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治学、治业、治国英才。
二、基本原则1. 科学规范与继承发展相结合。
培养方案修订应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学科发展逻辑,做到科学、系统和规范。
同时,还要继承已有的历史经验和传统,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主动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人才需求。
2. 以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统领修订工作。
各院系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总体培养目标和本科教育定位,结合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人才需求,研究确定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培养目标要反映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培养规格要界定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深入研究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实现途径,科学规划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和各项教学活动。
3. 坚持加强基础教育,保持基础坚实的优势。
建立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基础平台,保证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及各类学科基础课的基本学时,充分认识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基础性地位,力求扎实的基础知识、多元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的思维方式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在宽广的学科视野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关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 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从我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现状出发,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把转变培养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作为修订工作的基本任务。
力求使修订后的培养方案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符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基本原则1.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和“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按照“重视基础、拓宽专业、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培养要求,积极稳妥的实施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融入通识教育理念,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创新能力,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重实践、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各院系在学校推进学分制管理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在实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卓越人才培养、IEET 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的实施,根据各学科发展的特点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
2.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构建完整、系统、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3.重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
专升本培养方案范文
专升本培养方案范文专升本培养方案是指为广大大专毕业生提供的一种实现晋升本科学历的培训计划。
通过专升本,大专毕业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提升职业竞争力,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一个关于专升本培养方案的例文,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大专毕业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培养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学科知识水平: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
3.提高实践能力:通过进行实践教学和实际项目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增强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各类综合素质教育和活动,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5.培养职业素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二、培养课程设置1.学科课程:按照学科的基本要求,设置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所需的学科知识。
2.实践教学:针对学科的实践需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和实践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综合素质教育: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体育、艺术、人文科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4.职业素养培养:开设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教学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培养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hemistry学科门类:专业代码:一、专业培养目标化学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现并解决化学化工生产及课题研究中的科学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研发管理及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一)化学专业培养要求如下:知识要求:1.1通识教育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基本的工程经济、管理、信息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1.2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为进行化学科学研究提供计算和推演的知识和理论基础;1.3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的化学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利用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释化工生产项目或化学科学课题研究中的发生的现象和表现的规律,并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制定和优化生产工艺或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方法;1.4实践与创业知识:包括化学实验知识、化学工程实验知识、工程训练知识、企业实习实践知识、科研实践知识、创新创业实践及社会实践知识等。
技能要求:2.1业务能力(1)具备运用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操作技能,并具有对化学物质或材料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和仪器及相关仪器使用程序,具备检测、分析和表征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能力;(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4)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5)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6)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2实践与应用能力(1)了解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软件程序的运行原理,能够顺利检索、安装、更新和使用相关软件,能够顺利检索和阅读相关课题的科技文献资料,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研究背景、现状和前沿,能够利用英语进行学习、表达、书写和交流能力;(2)初步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工艺流程,为化学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应用提供专业基础和实践认识,具备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课题研发的能力。
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本科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1、本科培养方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2、本科培养方案要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应用能力。
3、本科培养方案要注重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探索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本科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5、本科培养方案要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推动学科发展和提高办学水平。
6、本科培养方案要注重国际化和跨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 1 -。
纺织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纺织工程实践和纺织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工程经历:具有纺织及相关工程项目的实习经历,了解纺织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2-3合理性分析:能够运用基本原理,结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纺织材料、工艺及产品的特定需求,在其全周期过程中涉及的纺织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11-1掌握方法:了解并掌握纺织工程活动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基本知识和方法。
11-2理解与运用:理解纺织工程活动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能够在纺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经营管理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学习意识: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纺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安徽地方和长三角经济与技术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纺织工程领域,特别是纺织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智能制造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产品设计、技术研发、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营销贸易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内蒙古专升本专业对照表
内蒙古专升本专业对照表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专业对照表是指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的专业对照表,用于指导专升本考生选择报考的专业。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规定,下面是一份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专业对照表的示例:1. 人文社会科学类: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社会学。
民族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教育学。
体育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新闻传播学。
考古学。
人类学。
图书馆学、档案学。
文化产业管理。
2. 理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地理科学。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
地质学。
生态学。
统计学。
3. 工学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
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
水利工程。
测绘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轻化工程。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生物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农业工程。
4. 农学类:农学。
植物保护。
农业资源与环境。
5. 医学类: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中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内蒙古自治区专升本专业对照表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年份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如果你有具体的专业需求,建议你参考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官方网站或相关招生信息进行查询,以获取最准确的专业对照表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化工程(专升本)专业指导性培养方案
部门:纺织服装学院
部门负责人:李长龙
专业负责人:王宗乾
审核:凤权
校长:王绍武
制订日期:2018年8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轻化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在纺织印染、化工、科研领域可以从事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与控制、国内外贸易、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专业所需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必须达到本专业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和各类学分要求。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重要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5、了解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轻化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
6、掌握轻化工程生产机械设备基本原理,具有设备选型、配套、设备技术设计与改造、生产组织管理和项目参与的能力。
7、掌握专业领域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的基础知识;具备专业创新意识、业务拓展、技术交流和获取新技术知识的能力。
业务范围:
1、生产技术与质量管理类;
2、贸易与检测类;
二、专业方向
1、染整工程
三、专业特色
基于“大纺织”产业链,强化化学知识与纺织知识交叉渗透,注重生态绿色染整理念的培养,以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为人才培养方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课堂传授、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产学研互动的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培养现代“绿色染整”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学制:本科二年
修业年限:2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学分总体要求
规定毕业总学分:96学分
其中通识必修课:9学分,占9.4 %
通识选修课:5学分,占5.2 %
学科基础课:28学分,占29.2 %
专业核心课:14学分,占14.6 %
专业方向课:8学分,占8.3 %
实践教学环节:30学分,占31.3 %
社会责任教育:2学分,占2.1 %
六、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染整有机化学、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料化学、染整工艺原理、染整工艺实验、助剂化学、染整设备与智能、颜色科学与计算机测配色。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纺织面料市场调查及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课程设计、大型综合工艺实验。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
轻化工程(专升本)专业课程配置流程图
八、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见表一~表八。
表一、全学程时间安排总表
表二、各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分配表
表三、实践教学环节表
表四、指导性培养计划表(1)—总表
表五、指导性培养计划表(2)—通识选修课计划表
表六、指导性培养计划表(3)—学科基础课(选修部分)计划表
表七、指导性培养计划表(4)—专业方向课计划表
表八、分学期安排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表
注:此表中周学时小计一栏为最大周学时,实际执行时应保证该学期内每一个教学周内的课程教学时数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