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范文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方案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方案
(人事厅财政厅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体现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津贴类别
我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按照国家批准的实施范围执行,即此次国家批准列入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此项津贴;津贴类别,根据艰苦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类(具体地区范围和类别见附表一)。
二、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
各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区平均43元,二类区平均86元,三类区平均172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40元至100元,二类区每月80元至200元,三类区每月160元至320元(详见附表二)。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自治区将根据中央核定的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人数和各类区平均标准核拨补助资金。
三、实施时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四、其他有关政策问题
(一)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和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相应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以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基数,按照本人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增加退休费。2001年1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
(一)科学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评价县级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边远程度。自然地理环境的指标为:1海拔,主要反映海拔高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 ]
22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
(一)科学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关注与日俱增。在促进全国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艰苦边远地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其地理条件、经济基础和社会福利水平相对较低。对这些地区的津贴制度进行改革,能够更好地解决人员留任和发展的问题,推动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二、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津贴标准较低,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其次,津贴发放机制不够公平和透明,容易引发不公平现象。再次,津贴发放管理程序繁琐,不够便捷高效。这些问题制约了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和人员留任。
三、完善津贴制度的具体方案
1. 提高津贴标准。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科学合理确定津贴标准。同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将高风险工种、怀孕妇女、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津贴进行适当提高,确保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充分保障。
2. 完善津贴发放机制。建立健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发放的相关程序和管理机构。通过建立统一的津贴申请和审核制度,确保津贴发放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同时,加强对津贴发放对象的资格审核,防范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确保津贴发放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3. 简化津贴发放管理程序。推动津贴发放的电子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津贴发放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津贴发放的自动化和便捷化,减少人员和时间成本。同时,加强对津贴发放信息的监督和审计,防范腐败和滥用津贴的风险。
4. 健全津贴制度的监督机制。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强对津贴制度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定期对津贴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津贴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
人事部财政部
(2001年2月8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备部署,体现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决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津贴类别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被列入艰苦边远地区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此项津贴;津贴类别,根据艰苦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四类(具体范围和类别见附表一)。二、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
各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区平均43元,二类区平均86元,三类区平均172元,四类区平均300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40元至100元,二类区每月80元至200元,三类区每月160元至320元,四类区每月280元至560元(详见附表二)。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要将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财政负担人数、增资额等有关情况报送人事部、财政部审核,并由财政按照核定的人数和各类区平均标准拨付资金。
三、实施时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四、其他有关政策问题
(一)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相应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以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基数,按照本人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增加退休费。2001年1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计划方案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006 ] 22
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
1
2 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
4
5
1
2
结合政策性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列入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类别由现行的四类调整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
70 元,二类区月人均 130 元,三类区月人均 230 元,四类区月人均 400 元,五类区月人均 680 元,六类区月人均 1000 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 65 元 130 元,二类区每月 120 元 240 元,三类区每月215 元至 380 元,四类区每月 370 元至 680 元,五类区每月 640 元至 1050 元,六类区每月 950 元至1400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方案
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方案
(人事厅财政厅二〇〇五年五月二十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体现对艰苦边远地区的政策倾斜,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范围和津贴类别
我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实施范围,按照国家批准的实施范围执行,即此次国家批准列入艰苦边远地区范围的我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此项津贴;津贴类别,根据艰苦程度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类(具体地区范围和类别见附表一)。
二、津贴标准和发放办法
各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分别为:一类区平均43元,二类区平均86元,三类区平均172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40元至100元,二类区每月80元至200元,三类区每月160元至320元(详见附表二)。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自治区将根据中央核定的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人数和各类区平均标准核拨补助资金。
三、实施时间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四、其他有关政策问题
(一)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2000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和已到达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经组织批准留任的除外),相应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以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基数,按照本人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增加退休费。2001年1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可作为计发离退休费的基数。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剖析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剖析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是我国为了解决地域差别带来的不平等问题而
实施的一项政策。完善这一制度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地理、人口、经济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完善艰苦边
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实施方案。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津贴标准。艰苦边远地区通常面临自然资
源匮乏、交通不便等问题,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为了缩小地域差别,
应当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津贴标准。具体来说,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成本等因素制定津贴标准,确保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第二,尽量减少津贴发放的行政成本。艰苦边远地区,由于交通、通
讯等条件较差,存在信息不畅、行政成本高昂等问题。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实现津贴发放的电子化、网络化。同时,可以建立统
一的津贴发放标准和管理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第三,完善津贴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艰苦边远地区的津贴制度实
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津贴发放的公平性和效果。可以
设立第三方监督机构,对津贴发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解决
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长效评估机制,及
时修订和完善制度,适应地区发展的变化。
第四,加强艰苦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津贴制度的实
施只是解决地域差别的一种手段,长期来看,还需要加强艰苦边远地区的
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
该地区,引导合适的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
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地区的发展环境。
艰苦边远地区补助
艰苦边远地区补助
艰苦边远地区补助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
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
(一)科学评估。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
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
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评价县级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边远程度。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
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为了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需
要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艰苦边远地区是指地跨国界、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
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在这些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二、问题分析
1. 津贴标准不合理:目前的津贴标准没有考虑到地区实际情况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差异,导致艰苦边远地区的居民难以得到应有的帮助。
2. 制度执行不到位:津贴发放的监督和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津贴并
未真正惠及到需要的人群,无法有效提升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水平。
3. 资金调配不公平:部分地区政府对津贴资金分配不够公平,高效
使用津贴资金的地区得不到应有的支持,间接影响了艰苦边远地区的
发展速度和质量。
三、完善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1. 津贴标准合理化: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人民生活水平和生
活成本进行调整,确保津贴能够真正帮助到艰苦边远地区的居民,提
高其生活质量。
2. 强化制度执行: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津贴发放的公
正性和透明度。加强对津贴使用情况的监督,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津
贴真正用于改善艰苦边远地区民众的生活。
3. 资金调配公平化:加强对津贴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建立资金分
配的公开透明制度,并确保资金公平分配到各个需要的艰苦边远地区,提高津贴使用效益。
四、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实施方案对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006 ] 22
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
1
2 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
4
5
1
2
结合政策性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列入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类别由现行的四类调整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
70 元,二类区月人均 130 元,三类区月人均 230 元,四类区月人均 400 元,五类区月人均 680 元,六类区月人均 1000 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 65 元 130 元,二类区每月 120 元 240 元,三类区每月215 元至 380 元,四类区每月 370 元至 680 元,五类区每月 640 元至 1050 元,六类区每月 950 元至1400
边境居民补助实施方案范文
边境居民补助实施方案范文
为了更好地帮助边境地区的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我们制定了以下的边境居民补助实施方案范文,旨在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补助政策,确保补助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一、补助对象范围。
本方案所指的边境居民,包括但不限于边境地区的农民、牧民、渔民、矿工等居民群体,以及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和其他特殊群体。他们通常生活在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二、补助资金用途。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边境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具体包括:
1. 农业生产,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
2. 渔业养殖,用于购买渔业养殖设备、改善渔业生产条件、提高渔业养殖效益等。
3. 牧业发展,用于改善牧民生活条件、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等。
4. 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改善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
5. 教育医疗,用于改善边境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包括学校建设、教育资源配置、医疗设备购置等。
6. 生活补贴,对生活困难的边境居民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三、资金管理和监督。
1. 资金来源,补助资金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相关项目资金支持等多种渠道筹集。
2. 资金管理,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3. 资金监督,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督机制,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
四、补助实施程序。
1. 申请,边境居民可以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补助申请,需提供相关的身份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国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22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
(一)科学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每五年评估调整一次范围和类别,从调整当年的1月1日起执行。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财政能力、调控地区工资差距的需要以及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水平,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类别和标准的调整,由人事部会同财政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三级专业技
术岗位九级
至十级管理
岗位三级至
五级技术工
岗位和普通
工岗位1202
2006年7月1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按本人单位所在县(市、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按当地同职务在职人员的津贴标准的85%增加退休费。
2006年6月30日以前离退休的人员,已按国办发[2001]14号文件中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规定增加离退休费、且单位所在县(市、区)仍在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内的,按调整后类别的津贴标准和上述规定比例,从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
知
【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更好地关心和激励广大艰苦边
远地区工作人员,根据中央有关文件要求,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现将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各有关单位,请遵照执行。
一、总体要求
1.深化,科学合理确定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确保津贴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2.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设置津贴项目,不断提高津贴激励的覆盖面和灵
活性。
3.加强财务保障,建立健全津贴资金保障机制,确保津贴按时足额发
放到位。
二、具体内容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界定
(1)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程度等综合因素,各地应制定明确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界定标准》。
(2)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服务和发展艰苦边远地区的思想,广泛征
求意见,确保津贴的划定公平、合理。
2.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设置
(1)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津贴对象,科学合理设置津贴项目。
(2)津贴项目可以包括交通津贴、生活补贴、居住津贴等多个方面,要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的项目。
3.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发放
(1)各级政府要按照财政预算,及时拨付津贴资金,确保及时足额
发放到位。
(2)明确津贴的核发机构,建立高效的津贴核发流程,确保核发程
序简化、便捷。
(3)建立津贴资金监督机制,加强对津贴发放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和
检查。
4.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监督和评估
(1)建立健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津贴
制度的确认性和动态性。
(2)各级政府要定期开展津贴制度的评估工作,及时调整津贴标准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外流现象。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一些艰苦边远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为了保障这些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我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津贴制度,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问题分析
1. 津贴标准不够具体:当前津贴标准主要是根据地区划分来确定的,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2. 津贴发放不及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有些人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领到津贴;
3. 津贴管理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和规范操作流程,导致津贴管理混乱。
三、解决方案
1. 制定具体津贴标准:
(1)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生活水平确定具体的津贴标准;(2)根据家庭人口、收入、住房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津贴标准。
2. 加强津贴发放管理:
(1)建立统一的津贴管理机构,并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津贴发放;(2)采用电子化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审核;
(3)加强对津贴领取资格的审核,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 完善津贴发放流程:
(1)明确申请流程和材料要求;
(2)建立快速审批机制,缩短申请处理时间;
(3)加强对申请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政策的了解度。
四、实施措施
1. 改进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津贴标准和发放条件。
2. 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各地区之间数据共享。
3. 增加投入:增加政府在艰苦边远地区的投入力度,保障基本公共服
务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 2006 , 22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
(一)科学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这次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的关心和重视,对扶持艰苦边远地区干部职工提高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地区工资差距将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类别和标准,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类别或标准,确保此项工作平稳实施。人事部、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人事、财政部门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 22 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原则
(一)科学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评估,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合理调节。考虑现行范围和类别、政策性因素及地区之间平衡关系,对范围和类别进行适当调整。
(三)动态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和调控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需要,适时调整津贴标准;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调整范围和类别。
(四)加强管理。逐步实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两方面指标评价县级行政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边远程度。自然地理环境的指标为:
1 海拔,主要反映海拔高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 土被系数,主要反映土壤资源状况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虑不同土壤类型的差异及土壤荒漠化和喀斯特地貌等因素。
3 水资源适宜度,主要反映水资源状况,考虑湿润度、降水量和河网密度等因素。
4 地表崎岖度,主要反映地形地貌对工作生活条件的影响。
5 人生气候指数,主要反映气候的适宜度,考虑气温高低、风速大小、太阳辐射强弱等因素。
人文社会发展的指标为:
1 边远性指数,主要反映边远程度,考虑交通、通讯等因素。
2 人文发展指数,主要反映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考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财政收入等因素。
按以上指标,对县级行政区域的艰苦边远程度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基本依据。
(二)确定范围和类别。
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范围和类别,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的量化评估结果,结合政策性因素,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确定。列入范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类别由现行的四类调整为六类,由低到高依次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你省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名单见附件一)。
(三)调整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调整为:一类区月人均 70 元,二类区月人均 130 元,三类区月人均 230 元,四类区月人均 400 元,五类区月人均 680 元,六类区月人均 1000 元。在各类区平均标准内,不同职务(岗位)人员适当拉开差距。其中,一类区每月 65 元 130 元,二类区每月 120 元 240 元,三类区每月 215 元至 380
元,四类区每月 370 元至 680 元,五类区每月 640 元至 1050 元,六类区每月 950 元至 1400 元(见附件二、三)。
(四)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每五年评估调整一次范围和类别,从调整当年的 1 月 1 日起执行。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财政能力、调控地区工资差距的需要以及艰苦边远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水平,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
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类别和标准的调整,由人事部会同财政部提出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三、有关政策
(一)根据评估结果需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和类别的,从调整的次月起执行。新列入范围或类别发生变化的,按新确定类别的津贴标准执行;调整出范围的,停止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二)列入范围的县 ( 市、区 ) ,行政区划发生变更后,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报人事部会同财政部重新评估确定。
(三)离退休人员执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办法。
年 7 月 1 日以后离退休的人员,按本人单位所在县(市、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一定比例增加离退休费。其中,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