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工善艺,天人合一”--略论传统手工艺中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11-24

作者简介:李佳蓉(1990-),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研究。

“巧工善艺,天人合一”

———

略论传统手工艺中的文化内涵李佳蓉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150001)手工艺在现在看来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传统手工艺与

现代手工艺。而传统手工艺更侧重在

“人”这一主体上,是人工的。通过人手工制作,不是利用机器批量生产的,这也使得每一件传统手工艺品具有自己的唯一性与独特艺术

魅力。传统手工艺是与当时的空间也就是创作主体所在的自然环境是相一致的,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因此,在笔者看来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创造者赋予它的功能与用途,也反映出当时的生活状况、社会环境赋予它的文化内涵。

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的柳宗悦说:“传统是我们的祖先经过长年累月,通过各种经验积累起来的文化命脉。传统有思想、有风俗、有智慧、有技术、有语言,是国家财产。如果没有传统,无论什么国家也不能保有独立的文化。”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审美观念、艺术追求等都不同,追根溯源,是“文脉”的差异。“文脉”的不同,使得世界文化丰富绚烂,

而这一不同不仅影响艺术、思想、文化等方面,

同时也造就了东西方传统手工艺的不同。不论从美术绘画、

雕塑、音乐等艺术表现形式中,

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华“文脉”的气息。而反过来看,也正是各地传统不同,使得世界有多种文化并

存。艺术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手工艺则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渗透融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古代社会,手工艺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工与艺、德与美的结合,是思想观念与实用功能的载体。我们在看待传统手工艺的实用性与工艺性时,也应当注重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彩陶文化中“道”的体现

彩陶文化可以追溯到史前社会,源远流长。从最早的

大地湾文化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无不异彩纷呈,

创造了一大批又一批令世人惊叹的彩陶艺术精品。

彩陶之所以称为彩陶,不仅在于其颜色比以往更丰富,更在于其纹样的装饰性。从仰韶文化时期开始摒弃了以往红陶红彩的做

法,普遍使用黑彩着色,

加上生活在河谷地带,纹样中采用鱼、水纹等周围自然界元素进行创作变形,

不仅有模仿自然界生物的纹样,

更有经过提炼简化而成的几何纹样。彩陶纹样由单一开始变得繁复多样,

并以鱼、鸟、花瓣、叶片为主题,表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庙底沟文化、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时期等的彩陶都是以几何形为纹样母题,这与古希腊彩陶是完全不一样,在中国古代彩陶纹样不断简化时,古希腊彩陶文化中却是以人物画最常见。仔细品味中国彩陶文化,其实是在追寻一种“道”,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仰韶文化时期在庙底沟出土的彩陶中常见的花朵纹,由许多花朵组成,但每一片花瓣既是某一朵花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另一朵花的一部分[1]。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体现出对自然现象的全景把握,连绵不断,包罗万象。半坡

彩陶的一些鱼纹,

头就是尾,尾就是头。深究其内在的思维,也就是太极图阴阳鱼头尾互含的思维,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说到底体现得还是

“道”的体现。这个“道”儒道释三家的解释都是殊途同归的。“道”是一种虚无的东西,是一种无可名状的本原。《老子·四十二章》中说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衍生万物的本原,是一种贯穿始终的精神,是古往今来不断追求的境界,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平衡。

二、商周时期青铜器与饮食文化———“礼”的体现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饮食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饮食器具,特别在用于重要场合或仪式中的精美食具

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观念意义。古语云:

“民以食为天。”作为夏商周三代权力最高象征的器物不是别的,

而摘要:通过对传统手工艺中真实表现出来的纹饰、造型、实用功能等来寻找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从而得出结论:传统手工艺不是简简单单的实用工具或纯粹的装饰品,它具有所在时空的精神观念与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

内涵:手工艺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一种工与艺、德与美的结合,是思想观念与实用功能的载体。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活态文化;生态文化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5-0101-02

W e n H u a Y a n J i u ☆文化研究☆

Theory Research

学论

理★★★★是烹饪用的鼎,这也体现出对饮食文化的注重。商周时期崇尚礼制,在饮食器上也有着明确的分工。食器可以分为

盛食器和炊器。盛食器如:

簋、、、敦、豆等。炊器如:鼎、鬲、。酒器又分为温酒器、盛酒器、饮酒器。饮酒主要用

爵、、觚、觯、角等。卣、壶、

尊、等是盛酒器。周朝时,对青铜酒器做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

三升曰觯,四升曰角,

五升曰散,六升曰壶”。在对饮食器清晰的功能分类上,体现出的是对饮食文化、对礼制的推崇与注重。

此外,青铜器纹饰华美粗犷,端庄大气。常见的有饕餮纹、云雷纹等。其中,饕餮纹中的饕餮原型是传说中一种贪食又凶猛的神兽,龙生九子之一。这种怪兽食量巨大、贪吃,见到什么便吃什么,据说到最后没有可以吃的便将自

己的身体吃掉,只剩下一个大头和一张巨嘴,

没有身体。因此,古代青铜器特别是食器常用它的头部形象做装饰。这

种极具震撼力的神兽在现实中是有原型的,说法诸多,以牛、狼、虎等形象最为符合。狼在猎食过程中噬血凶残的形

象,从成语狼吞虎咽中得到最好诠释。这种图腾崇拜在上

古的能工巧匠手中,

提炼变化成饕餮的形象。可见,传统手工艺总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中去。传统手工艺在过去是与人们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现如今追求快捷、简单的潮流下,传统手工艺品具有了更多的审美价值,在城市穿行之间,这种纯手工作品的独特魅力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三、传统手工艺中的原始宗教思想

郭沫若曾对南北方剪纸艺术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日南国之刻纸,玲珑别透得

未有。”[2]

而赫哲族的鱼皮剪纸,更是北方剪纸艺术中一朵

艳丽的奇葩。赫哲族通常采用点线结合可出云纹、

花草、鸟兽、鱼虫、山川、

树木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给人以匀称、协调的美感。

赫哲人在床层剪纸技艺的同时,还从长辈那里承接了传统民族文化观念与思想,

传承着传统形式的民俗生活。在手艺人技艺的传授过程中,

便是传“道”的过程。民间剪纸艺术追根溯源是与北方原始宗教信仰相关

的,是以一种为宗教服务的形式出现的。满族剪纸中常见一些神偶的形象,如嬷嬷神的形象就常常出现在北方民间剪纸艺术之中。

“南鹞北鸢”,风筝的名字有很多,因为用纸糊在好木架上,被称为纸鸢,南方称作鹞子。在五代定名为风筝。在千古民俗文化中,人、鸟、稻三者一直是紧密关联的。鸟信

仰从河姆渡时期就能找到最有力的实证。从黑水

“以鸟羽插冠”直到今天仍遗存于民间剪纸中的“人面鸟身”或“始祖鸟”(俗称“供花”)等形象痕迹[3],都是对鸟信仰,对“天”的一种崇敬。流传了几千年的风筝,关于它的起源有

诸多种说法。如果从最早的风筝形态———图谶风筝来看,

风筝的起源是伴随着巫术、原始宗教信仰产生的。按中原地区的古代风俗,放风筝的“放”,不是把风筝放飞起来,而是

“放走”之意。如果某人发生灾祸,将姓名写在纸鸢上,放飞

至空中后,然后剪断细绳,

这样灾难也就随着纸鸢飘走,厄运消除,即所谓

“放病根”、“放晦气”。吴中扬州地方民间时令风俗中即有:“三月之时放断鹞”

之说,颇具特色的传统蜈蚣风筝,它的前面也曾做成一个鬼头。在春天来临之时,

放飞晦气,寓意一年幸福平安。

四、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在中央美术学院关于“艺术的边界与艺术的终结”一场学术讲座中,潘公凯列举西方美术史学家的观点,

他说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便是来自于“错构”

。这种错构就是一种非常态性,非逻辑性。内部结构,周围环境,

存在时间的错构。而与艺术相比,

手工艺则是处在与其一致的时空里、常态、具有逻辑性、实用功能的构成。西方之美在于美,

中华民族之美在于审美,

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古希腊的彩陶上多见人物画,而中国彩陶则以抽象的几何纹最常见。笔者认为中国文脉所体现的是一种对美的追求,超越表象,不受现实拘束。

先姑且不讨论传统手工艺品是否是艺术品以及它和艺术品之间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传统手工艺品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以及实用性,甚至更有寄托精神信仰的功能。在悠久的中华文化中,传统手工艺一直融入其中,渗透到衣食住行等各个层面。而那些手工艺人几十

年甚至一生都是与那一份技艺朝夕相伴,

他们将自己的情感、智慧都倾注在自己手上的一件件作品之中。传统手工

艺品的“手作”

感带来的是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和珍贵的唯一性,而手工艺一代一代的传承正是一种“道”和“文化命脉”的传承。

传统手工艺是有思想内涵,文化底蕴,实用功能,

融合当地民风民俗在里面的,不是单一的摆设、器具。传统手工艺区别于现代手工艺的很大一点便在于其完全依靠手工生产,这是现代化机械批量生产无法达到的一种高度。很多时候,手工艺者往往是孤独的,日复一日,永远重复地做着同

一件事情,可是在这“同一”之中又包含了“千变万化”,而这

只有他们自己能体味,这种过程可以称得上修行吧。

在如今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中,

传统手工艺显得弥足珍贵。1950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文化财保护法》,1955年就开始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和手工

艺大师——

—“人间国宝”进行认定。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保护起步较晚,所以显得尤为紧迫。在如今“中国制造”泛滥的时代,那些经过了时间淘砺保存下来的传统手工艺是一份极为珍贵的财富。

在日本冲绳,很多民间手工艺人都认为专注是最重要的,需要把自己的精神灌注到作品中,这种手抵心达的境界也让我们反思传统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传统手工艺于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一份对过去时光的缅怀,同时又是质

朴情感的再现。

“留住手艺,享受手艺”,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思想、文化、智慧只有去亲身体验才能了解一二,

在技艺的传承中去感受传统的心灵疗慰力,

去体悟“合一”的境界。参考文献:

[1]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刘玉亮.中国北方捕猎民族纹饰图案与造型艺术:赫哲族卷[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胡蓉,周卫.东北民族民间美术总集[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宋

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