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的化学第十章含氮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课件
![《含氮化合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75e4a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a.png)
硝基化合物具有特征的紫外-可见光谱 和红外光谱,可用于鉴别和检测。
硝基化合物的溶解性
硝基化合物一般难溶于水,但可溶于 有机溶剂。溶解度受温度、压力、溶 剂类型等因素影响。
硝酸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01
02
03
硝酸盐的稳定性
硝酸盐在常温下稳定,但 在高温或酸性条件下可能 发生分解。
硝酸盐的溶解性
硝酸盐易溶于水,也是植 物生长所需的氮肥来源之 一。
硝基有机化合物
定义
结构特点
分类
性质
硝基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含硝基 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通常以 C-NO2形式存在。
硝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 含有硝基官能团,硝基中的氮 原子与两个氧原子相连,形成 一个稳定的电子结构。
硝基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脂肪 族硝基化合物和芳香族硝基化 合物两类,根据硝基连接的碳 原子数,又可以分为一元硝基 化合物、二元硝基化合物和多 元硝基化合物。
氮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标准 状况下密度为1.25g/L,沸点为195.8°C,熔点为-209.8°C。
化学性质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与其 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放 电等条件下可以与氧气、氢气等 发生反应。
氮气的制备和用途
制备方法
工业上主要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来制备氮气,实验室中可以用金属镁和氮化物 反应制备氮气。
用途
氮气是合成氨、尿素等含氮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也是工业上常用的保护气体, 可用于填充灯泡、食品保鲜、医疗麻醉等领域。此外,氮气也是一种无色无味 的惰性气体,可用于制作氮肥、硝酸、炸药等。
02 氨和铵盐
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氨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沸点为-33.5℃,极易溶 于水,形成氨水。
含氮有机化合物
![含氮有机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214b67795acfa1c7aa00cc0e.png)
2012-4-19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8
4.2 胺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表
同样的胺也可以作为亲核试剂进行多种反应:
C H 3 C H 2 - - I + N H 2 R O R - - C C l + N H 2 R C H 3 C H 2 - - N H R + H C l …… R - C O - N H R + H C l
+
H N O 2
C 6 H 5 - N 2 C l
25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重氮盐可发生很多反应:
N 2
C l +
H 2 O / H 2 P O 2 / H 2 O C u X C u C N
C 6 H 5 O H C 6 H 6 C 6 H 5 X C 6 H 5 C N
2012-4-19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返回
2012-4-19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23
5、与亚硝酸作用
由于亚硝酸不稳定,常用亚硝酸钠与盐酸作 用产生亚硝酸。伯仲叔胺与亚硝酸作用,不 同的胺反应不同: 5.1 伯胺与亚硝酸作用 5.2 仲胺与亚硝酸作用 5.3 叔胺与亚硝酸作用
2012-4-19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24
5.1 伯胺与亚硝酸作用
…(1)
…… … ( 2 )
C H 3 - C 6 H 4 - S O 2 - C l + N H 2 R C H 3 - C 6 H 4 - S O 2 - N H R + H C l
…… ( 3 )
对甲苯磺酰氯
对甲苯磺酰胺
2012-4-19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0-含氮有机化合物
![10-含氮有机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981b13c23186bceb19e8bbf6.png)
RNH2 + NaCl + H2O
⑴ 脂肪胺 胺是弱碱,所以胺盐遇强碱则 气态: Me3N 〉 Me2NH 〉 MeNH2 〉 NH3 释放出游离胺,可分离提纯胺。 胺的碱性: ·从电子效应考虑,烷基愈多碱性愈强。 ⑵ 芳胺〈 水溶液中: NH3〈 Me 脂肪胺 2NH 〉 MeNH2 〉 Me3N 〉 NH3 · ·从溶剂化考虑,烷基愈多碱性愈弱。 · · ·还有立体效应的影响。 ⑶ 芳胺
O2N
C H3 NO2 O CH 3 C (C H 3)3 酮麝香
二甲苯麝香
10.1.5 硝基化合物化学性质
1. 互变异构与酸性 具有α -H的硝基化合物,可与强碱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盐。
R CH2 NO2
α
+ NaOH
R CH NO2
Na+
+
H2O
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丙烷的pKa值分别为:10.2、8.5、7.8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10.1 硝基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NO2官能团的化合物统称为硝基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可看成是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 硝基取代的结果。 10.1.1分类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如: C H3NO2 按烃基不同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如: NO2
一硝基化合物 按硝基数目 多硝基化合物,如: O2N
(-)
H+
R3NH
+
特点:⑴ 用于鉴定胺 ⑵ 保护氨基 ⑶ 降低苯环上氨基的活性 ⑷ 磺酰化(Hinsberg)反应
HNO H O H2O NH2 NH2 - NH2 Br2C 3CH 2 NaOH 不溶油状物(叔胺) (CH CO) O SO Cl NH NHCOCH -NR 32 2 R NH2 H SO2NHR 3 乙酸 + 3 2O 2 H+或SO OH +SO 乙酸 (CH CO) O 或 H Cl OH + 混合物 3 2 H+或 OH NH2 (CH CO)2O 不溶 H O (仲胺) R2 NH (三种胺) Br NO2 3 2 NHCOCH SO2NR2 3 NaOH (-) 晶体 NaOH NH H+ H+ 2 SO2NHR 澄清溶液 # R3 N HNO3 (伯胺) (-) H2O NO
有机化学——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cc646b6bbcd126fff6050b31.png)
重氮盐的偶合反应 重氮盐在弱碱、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与酚或芳胺等反应 ,生成有颜色的偶氮化合物,这个反应称为偶合反应或 偶联反应。
重氮组分 偶合组分 发色基团,有鲜艳的颜色——偶氮染料
27
第三节 其他含氮化合物
一、碳酸酰胺
碳酸 1、氨基甲酸酯
碳酰胺(氨基甲酸) 碳酰二胺(尿素)
氨基甲酸本身极不稳定,在一般情况下,它立即分解生成CO2和 NH3。但是氨基甲酸酯却是稳定的化合物,而且在农业和医药上 有广泛的应用。
(2)胺的沸点比同分子量的化合物高, (3) N-H氢键不如O-H的氢键强,通常比同分子量的醇低 (4) 溶于水 (5) N上的取代基使N-H键减少,同分子量的胺相比,一级胺的沸
点> 二级胺> 三级胺
4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结构与反应性
脂肪胺空间结构
sp3 杂化
取代基的空间位阻越大,夹角越大
氮原子 sp3 杂化N-H 或 N-C σ–键的形成;孤对电子占有 一 个sp3 轨道;氨或胺分子的几何构型为 三角棱锥形。
芳香胺的碱性顺序:取代基效应
9
2、酸性
伯、仲胺中N-H键可电离,
酸性很弱。例如(C2H5)2NH,pKa = 36
当N上H被吸电子基团(如: ) 取代,酸性大增!
10
3、烃基化
直接烷基化
控制条件,可以得到某一胺为主的产物
还原胺化
季铵盐如用AgOH处理,季铵盐就转变为季铵碱。
(C2H5)4N+I﹣ + AgOH → (C2H5)4N+OH﹣ + AgI↓
邻溴苯胺的合成
苯胺的硝化反应:对位硝化
17
苯胺的硝化反应:邻硝基苯胺的合成 苯胺的直接硝化
有机化学~10.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10.含氮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5c03b1f59e31433239689373.png)
NaNO2, HCl
NaNO2, HCl
成盐(无现象)
ON
N(CH3)2
绿色固体
小结: 小结
①脂肪胺 RNH2 R2NH R3N
HNO2
RN2+ClR2N-N=O
R+ + N2 + Cl-
N-亚硝基化合物(黄色油状或固体) 亚硝基化合物(黄色油状或固体) 亚硝基化合物
R3N 不反应 用于鉴别三种不同结构的脂肪胺
氯化苯铵 氯化苯铵
2-
(C2H5NH3)2SO4
硫酸二乙铵 硫酸二乙铵 氢氧化三甲乙铵 氢氧化三甲乙铵
(CH3)3NCH2CH3OH
10.1.2 胺的结构
N原子: 1s22s22px12py12pz1 原子: 原子 氨或脂肪胺分子: 氨或脂肪胺分子: • 氮原子 sp3 杂化 • N-H 或 N-C σ–键的形成 - - 键的形成 • 孤对电子占有 一个 3 轨道 一个sp • 氨或胺分子的几何构型为 三角棱锥形,键角约为109.5° 三角棱锥形,键角约为 °
伯胺和仲胺结合一个质子后可分别形成3根 伯胺和仲胺结合一个质子后可分别形成 根和2根氢键 根氢键
•溶剂化程度与 溶剂化程度与 稳定性: 稳定性: R2NH + H2O R2N+H2 + OH•从电子效应考虑:烷基越多碱性越强; 从电子效应考虑:烷基越多碱性越强; 从电子效应考虑 •从溶剂化效应考虑:烷基越多碱性越弱。 从溶剂化效应考虑: 从溶剂化效应考虑 烷基越多碱性越弱。
N CH3
CHOHCHCH3 NHCH3
H OOCCH
l-麻黄碱 麻黄碱(1R,2S) 麻黄碱
阿托品
CH2OH
10.1.1 胺的分类和命名
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Nitrogen
![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Nitrogen](https://img.taocdn.com/s3/m/41ee3c429ec3d5bbfc0a7475.png)
(R'' )(H RR '' ')
HR' (R'' )
其缩合过程是:硝基烷在碱的作用下脱去α- H形成碳负离子,碳 负离子再与羰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
(4)与亚硝酸的反应
RCH 2NO 2 +HONO
NaOH
RCHNO 2
RC NO 2 Na
NO
NO
蓝色结晶
溶于NaO呈 H 红色溶液
R2 CHNO 2 +HONO
例如:
NO 2 硝基苯
NO2 β-硝基萘
根据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烃基数目分类:
伯胺(primary amines): R-NH2 , 氨基
仲胺(secondary amines):R2-NH ,亚氨基
叔胺(tertiary amines):R3-N , 次氨基 季铵(quaternary amines):R4-N
二、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1.卤代烃与亚硝酸盐反应。
2.芳烃的硝化。
三、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多数是油状液体,芳香族硝基化合物除了硝基苯 是高沸点液体外,其余多是淡黄色固体,有苦仁气味,味苦。不溶 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和浓硫酸(形成 盐)。 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还原 硝基化合物可在酸性还原系统中(Fe、Zn、Sn和盐酸) 或催化氢化为胺。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Nitrogen)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一、分类、命名、结构
1. 硝基(NO2-)取代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所成的化合物称为硝基 化合物。硝基是它的官能团。
按烃基的不同,硝基化合物可分为:脂肪族硝基化合物 (RNO2),例如:CH3NO2 硝基甲烷、CH3CH2NO2 硝基乙烷。芳香族 硝基化合物(Ar-NO2).
第十章_有机含氮化合物
![第十章_有机含氮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926364dd84868762caaed575.png)
第十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代表性含氮化合物
对羟基乙酰苯胺 扑热息痛
阿托品
吗啡
L–麻黄碱(1R,2S)
糖精钠
甲基橙
第十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内容
10.1 胺的分类、命名 10.2 胺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0.3 胺的制法 10.4 胺的化学性质* 10.5 季铵盐和季铵碱 10.6 偶氮和重氮化合物* 10.7 含氮杂环化合物 10.8 氨基酸
非芳香性杂环:
四氢吡咯
六氢吡啶 哌啶
奎宁环
芳香性杂环:
吡咯
吡啶
嘧啶
嘌呤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多采用英文译音, 在同音汉字前加“口”旁; 含一个氮原子的杂环编号一般从氮原子开始,用1, 2, 3标记;也可把
靠近杂原子的位置叫做α位,其次为β和γ位。 含多个氮的杂环,环中各原子编号应从其中一个氮原子编起,并使其他
芳香族伯胺在低温(0~5℃)和强酸溶液中与NaNO2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 应称重氮化反应。
π,π–共轭
10.6.2 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重氮盐很活泼,能发生许多反应,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1) 失去氮的反应 (a) 重氮基被 H原子取代――芳胺的去氨基反应 常用试剂:H3PO2或C2H5OH
10.4.6 胺的氧化
无论脂肪族还是芳香族的胺均容易被氧化。
某些长碳链的氧化胺是较好的表面活性剂。
10.4.7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 卤化
反应定量完成,可用作 定性、定量分析。
酰化可降低氨基对芳环的致活作用
(2) 硝化
硝酸是强的氧化剂,而胺又易被氧化,为避免副反应,可 先将芳胺溶于浓硫酸生成硫酸氢盐或用乙酰化法保护氨基。
有机化学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2526e22bba1aa8114531d91e.png)
例2
注意:2个基团的变化
(2) 催化加氢----工业上由硝基化合物制取胺
• 该反应是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对于那些带有酸性和
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基团的化合物可用此法还原.
(3) 在不同介质中还原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
• 酸性条件下中间体的生成:
• 在中性条件下还原,很容易停留在 N-羟基苯胺
二、 重氮化反应
• 伯芳胺在低温及强酸(主要是盐酸或硫酸)水溶液 中,与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NH2 + HONO + HCl
N2Cl + 2H2O
(NaNO2+HCl) 氯化重氮苯(重氮苯盐酸盐)
• 若以硫酸代替盐酸,则得 重氮苯酸式硫酸盐(简称重 氮苯硫酸盐):
N2 HSO4
• 重氮化合物的结构:[ArN+N]X- 或 ArN2+X-
• 重氮正离子主要的共振结构:
三、 重氮盐的性质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重氮盐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的化学反应归纳两类 •(1)放出氮的反应——重氮基被取代的反应; •(2)保留氮的反应——还原反应和偶合反应。 1、 放出氮气的反应 •重氮盐中的重氮基可以被羟基、氢、卤素、氰基等原 子或基团取代,在反应中有氮气放出。
间位取代反应, 注意条件
例2——对位取代反应
氨基的 保护
8、 季铵盐和季铵碱 (1)季铵盐的生成——叔胺和卤烷作用生成季铵盐:
• 季铵盐在加热时分解,生成叔胺和卤烷:
• 具有长链的季铵盐可作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季铵碱的生成——季铵盐与强碱作用时,不能 使胺游离出来,而得到含有季铵碱的平衡混合物:
7、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 氨基是很强的邻、对位定位基,容易发生亲电取代 反应: (1)卤化——速度快,溴化和氯化得2,4,6-三卤苯胺:
医学有机化学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医学有机化学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e63658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d.png)
二苯胺
β-萘胺
4-甲基-3-乙基苯胺
N,N-二甲基-对-硝基苯胺
乙基-N-异丙基苯胺
氮原子上连有脂肪烃基的芳胺: 以芳胺作母体,把氮上的脂肪烃基作取代基,前面加“N”,表示脂肪烃基连在氮上,而不是芳环上。
甲基-N-乙基丙胺
对于脂肪族仲胺和叔胺也可按此方法命名
2-甲基-4-氨基己烷 (3)复杂的胺: 以烃基或其它官能团作母体,把氨基作取代基。 4-二甲氨基苯甲醛 2-甲基-1-氨基-5-甲氨基己烷
(1) 麻黄碱(麻黄素)
麻黄
中麻黄
木贼麻黄
草麻黄
1.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和缓解轻度哮喘发作,对急性重度哮喘发作疗效不佳。 2.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引起的低血压及慢性低血压症。 3.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鼻粘膜充血、肿胀引起的鼻塞。
存在:麻黄
冰毒和摇头丸(苯丙胺类) 是一类具有致幻和成瘾作用的毒品。 冰毒:N-甲基苯异丙胺(去氧麻黄素) 摇头丸(蓝精灵):
存在:烟草。烟草中含2~8%,香烟中含1.5%。 烟碱(尼古丁)(吡啶环) 作用:量少兴奋中枢神经,增高血压;量大抑制中枢神经,麻痹心脏,甚至死亡。 据报道,一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10只小白鼠,25支香烟中的尼古丁能毒死一头牛,40~60毫克尼古丁可使人致死
可卡因(哌啶环): 存在: 古柯树(灌木,是美洲大陆的传统种植作物)。 可卡因俗称“可可精” ,其盐类呈白色晶体状,无气味,味略苦而麻,易溶于水和酒精。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神经兴奋剂。毒贩出售呈块状的可卡因,称“滚石”。吸毒者则把可卡因称作“自由垒”或“快乐客”。 作用:中枢神经兴奋剂 局部麻醉
5、芳香胺的亲电取代反应
卤代 硝化
由苯胺合成对硝基苯胺 想一想 (3)磺化 白色结晶 对氨基苯磺酸为白色结晶,是合成燃料的中间体,对氨基苯磺酰胺是合成磺胺类药物的中间体
有机含氮化合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1ac4c5f481c758f5f61f6735.png)
测定-NH2的含量
0 C
脂 。 肪1 胺 伯 胺
。 N2 + R+ + Cl醇、烯、卤烃等的混合物
RNH2 + HNO2
+N2
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低温下不稳定,易分解, 放出氮气
芳香伯胺-重氮化反应
NaNO2+HCl
NH2 + HNO + HCl 2
NaNO2+H2SO4
+
Cl-
(1)重氮盐的制备 ——芳香伯胺重氮化反应
NaNO2+HCl
NH2 + HNO + HCl 2
NaNO2+H2SO4
过量HCl 。 0-5 C
N+
N Cl- + 2H2O
重氮苯盐酸盐
NH2
+ HNO2 + H2SO4
过量H 2SO4 0-5 C
。
N+
N HSO4- + 2H2O
二甲胺
甲乙丙胺
NH
二苯基胺
2、N上连有脂肪烃基和芳香烃基的胺
NH
CH2CH3
N-乙基苯胺
N CH3
N CH3
CH3
N,N-二甲基苯胺
CH2CH3
N-甲基-N-乙基苯胺
3、复杂的胺(取代基)
CH3CH2CH CHCH3 CH3 NH2
3-甲基-2-氨基-戊烷
CH3CH2CH2CHCH2CH3 NHCH3
在水溶液中碱性为: (CH3)2NH > CH3NH2 > (CH3)3N > NH3
芳胺的碱性小于脂肪胺
有机化学第十章含氮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章含氮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9e8968c9650e52ea541898a4.png)
第一节胺一、分类和命名1•定义: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所得到的化合物。
2•分类:根据氨分子中的一个、二个和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分成伯胺(10胺)、仲胺(2°胺)和叔胺(3°胺)。
相当于氢氧化铵NH4OH和卤化铵NH4X的四个氢全被烃基取代所成的化合物叫做季铵碱和季铵盐。
根据氨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胺(R-NH2)和芳香胺(Ar-NH2)。
根据氨基的数目又可分成一元胺和多元胺。
应当注意的是:NH3—R-NH2伯胺—R2NH仲胺—R3N叔胺NH4OH—R4NOH季铵碱NH4X—R4NX季铵盐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分级依据不同。
胺的分级着眼于氮原子上烃基的数目;醇的分级立足于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级别。
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属于伯胺。
CH3 CH3CH—C—OH CH—C—NfCH3 CF3叔丁醇(3 °醇)叔丁胺(1°胺)要掌握氨、胺和铵的用法。
氨是NH3氨分子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余部分叫做氨基-NH2,(去掉二个氢原子叫亚氨基二NH)。
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生成有机化合物的胺。
季铵类的名称用铵,表示它与NH4的关系。
3•命名:对于简单的胺,命名时在胺”字之前加上烃基的名称即可。
仲胺和叔胺中,当烃基相同时,在烃基名称之前加词头二”或三”例如:CH3NH2 甲胺(CH3)2NH 二甲胺(CH^N 三甲胺C6H5NH2 苯胺(C6H5)2NH 二苯胺(C6H03N 三苯胺而仲胺或叔胺分子中烃基不同时,命名时选最复杂的烃基作为母体伯胺,小烃基作为取代基,并在前面冠以“N;突出它是连在氮原子上。
例如:CH3CH2CH2N(CH3)CH2CH3 N-甲基-N-乙基丙胺(或甲乙丙胺)C6H5CH(CH 3)NHCH 3 N-甲基-1-苯基乙胺C6H5N(CH3)2 N,N-二甲基苯胺季铵盐和季铵碱,如4个烃基相同时,其命名与卤化铵和氢氧化铵的命名相似,称为卤化四某铵和氢氧化四某铵;若烃基不同时,烃基名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有机化学含氮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含氮有机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6e3ef7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4.png)
10.3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N N
重氮化合物 R N N B (Cl,H,N…) 偶氮化合物 R N N R
NN 偶氮苯 N N NH
苯重氮氨基苯
+
N
N Cl-
NN
NHCH3
对甲氨基偶氮苯
N N NH
CH3
苯重氮氨基对甲苯
氯化重氮苯
10 含氮有机化合物
一、 重氮盐的反应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重氮盐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发生许多反应,一 般可分为两类:失去氮的反应和保留氮的反应。
NH2 HNO2
OH + N2
芳香族伯胺低温下与HNO2作用生成重氮盐,称为重氮化反应。
NH2 NaNO2 HCl
0~ 5 0C
N2+Cl-
OH + N2
芳香族重氮盐比脂肪族重氮盐稳定,在合成上有许多用途。
10 含氮有机化合物
仲胺
NHCH3
NaNO2 HCl 10 0C
NO NCH3
N-亚硝基-N-甲苯胺 黄色油状或固体
N2+Cl- +
OH
NN
OH
N2+Cl- + CH3
OH
OH NN
偶合反应的重要用途是合成偶氮染料。
CH3
10 含氮有机化合物
二、偶氮化合物
R、R′为脂肪族烃基的偶氮化合物,光照或加热时易分
解,放N2并产生自由基。可作自由基引发剂。 芳香族偶氮化合物都有颜色,许多芳香族偶氮化合物的衍
生物,是重要的合成染料。称为偶氮染料。
叔胺 R3N
季铵 R4N+
烃基的不同 脂肪胺、芳香胺 氨基的数目 一元胺、二元胺等
CH3CH2NH2 CH3CH2NHCH2CH2CH3 (CH3CH2)2NCH2CH2CH3
10-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1
![10-第十章-含氮有机化合物1](https://img.taocdn.com/s3/m/dfaa95db6f1aff00bed51ebc.png)
NH2 HNO3 H2SO4
NH3 + NO3 HNO3 H2SO4
NH3 + NO3 NO2
NH2
O CH3C-Cl
NHCOCH3
H2SO4 HNO3
NHCOCH3
H2O H+
NH2
NO2
NO2
3、也可以用酸酐。 3、也可以用酸酐。 4、与苯磺酰氯的反应。 、与苯磺酰氯的反应。
+
问题: 问题: 伯胺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伯胺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仲胺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仲胺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叔胺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叔胺酸性条件下水解方程式?
(2)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O CH3C NHCH3
NaOH H2O
O CH3C ONa + CH3 NH2
3、酰胺与亚硝酸的反应
H3C N C2H5 I-
碘化三甲基乙基铵
( CH3)4N OH
+
-
氢氧化四甲基铵
2.5 结构复杂时,氨基作为取代基。 结构复杂时,氨基作为取代基。 对氨基苯甲酸
H2N
COOH
or 4-氨基苯甲酸 氨基苯甲酸 2-氨基 丁醇 氨基-1-丁醇 氨基
CH3CH2CHCH2OH NH2
CH3NHCH(CH2)3CH3 2-(N-甲基氨基)己烷 甲基氨基) ( 甲基氨基
鉴别! 鉴别!
R3N.HNO2
溶于水
N(CH3)2 N(CH3)2 HNO + 2 NO
+
H2O
绿色片状结晶
5、芳香胺的取代与氧化*** 、芳香胺的取代与氧化 (1) 卤代 )
c11 含氮化合物
![c11 含氮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f59d5bded15abe23482f4d26.png)
碱性强弱比较
R NH2 R NH R R N R R NH3
伯胺
NH2
仲胺
叔胺
O
氨
苯胺
R
C
NH2
酰胺
结论
仲胺>叔胺>伯胺>氨水>芳香胺>酰胺
叔胺例外,体积效应和电子效应。
Organic Chemistry WENZHOU UNIVERSITY
课堂作业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
a 环己胺
b 苯胺
c 对甲苯胺
一、酰胺的结构和命名
酰胺(amide)在结构上可看作是羧酸分 子中的 羟基被氨基(-NH2)或羟氨基(-NHR、 -NRR’)取代后的产物;也可看作是氨或胺分 子中的氢原子被酰基取代后的产物。
通式是:
O
R
O
O
R'
C
NH2
R
C
NH R'
R
C
N
R''
酰胺的命名是根据相应的酰基和氨基 或羟氨基而称为“某酰胺”或“某酰某 胺”。
二 物理性质
颜色 多为淡黄色 沸点 比相应的卤代烃高, 常温下为高沸点 的液体或结晶固体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液体的 硝基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良好的溶剂 但是因为硝基化合物有毒性,可透过皮肤被 机体吸收,生产上很少采用它,例如硝基苯有 剧毒;多硝基化合物有爆炸性, 如 2,4,6-三 硝基甲苯(TNT)为烈性炸
N-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3 系统命名将氨基作为取代基,季铵类化合物命名与铵盐相似
CH3CH2CH2CHCH3 2-氨基 戊 烷 NH2
H2N CH2CH3
青海大学 有机化学 10.3含氮化合物a
![青海大学 有机化学 10.3含氮化合物a](https://img.taocdn.com/s3/m/a67146b6284ac850ad0242c8.png)
• 根据烃基结构分为脂肪胺和芳香胺。 • 根据氨基的数目分为一元和多元胺。
2. 命名
• 普通命名法:使用简单胺。胺为母体,所 含烃基的名称和数目写在前面。 • 系统命名法:氨基作为取代基,烃为母体。
NH2CH2CH2NH2
乙二胺
(CH3CH2)2NH2
二乙胺
C2H5NHCH3
甲乙胺
CH2NH2
苯甲胺
CH2CN
苯乙腈 苯基乙腈 苄腈
丙烯腈 氰基乙烯
CH3CH2NC
乙胩 异氰基乙烷
CH2NC
苯甲胩 苯基甲腈
CN
苯甲腈 苯腈
2. 化学性质
腈的化学性质
1)水解
RCN +H2O
H
+
+ RCOOH + NH4
RCN +H2O OH RCOO + NH3
RCN +H2O
浓H2SO4
RCONH2
RCN +H2O
硝基式(假酸式)
δ-
CH2 =N
δ+
O
OH
酸式
在该互变平衡中,酸式是动力学控制,可稳定存 在。硝基式是热力学控制,是最终产物。
• 由于脂肪族带有-H的硝基化合物具有酸性, 因此,可作为亲核试剂以羰基化合物发生亲 核加成反应。
CH3NO2 + Na CH2NO2 + C O CH3COOH + O2NCH2 C ONa O2NCH2
4. 亚硝化反应:不同的胺与亚硝酸反应,
得到不同的产物,可以用于鉴别胺类化合物。 • 脂肪族伯胺:得到许多产物的混合物,定量 放出N2。产物可发生重排。
NaNO2 HCl CH3CH2CH2CH2NH2 H2O 25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1.定义: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所得到的化合物。
2.分类:根据氨分子中的一个、二个和三个氢原子被烃基取代分成伯胺(10胺)、仲胺(20胺)和叔胺(30胺)。
相当于氢氧化铵NH 4OH 和卤化铵NH 4X 的四个氢全被烃基取代所成的化合物叫做季铵碱和季铵盐。
根据氨基所连的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胺(R-NH 2)和芳香胺(Ar-NH 2)。
根据氨基的数目又可分成一元胺和多元胺。
应当注意的是:NH 3 → R-NH 2 伯胺→ R 2NH 仲胺→ R 3N 叔胺NH 4OH → R 4NOH 季铵碱NH 4X → R 4NX 季铵盐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分级依据不同。
胺的分级着眼于氮原子上烃基的数目;醇的分级立足于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的级别。
例如叔丁醇是叔醇而叔丁胺属于伯胺。
叔丁醇 (30醇) 叔丁胺(10胺)要掌握氨、胺和铵的用法。
氨是NH 3氨分子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剩余部分叫做氨基-NH 2,(去掉二个氢原子叫亚氨基=NH)。
氨分子中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生成有机化合物的胺。
季铵类的名称用铵,表示它与NH 4的关系。
3.命名:对于简单的胺,命名时在“胺”字之前加上烃基的名称即可。
仲胺和叔胺中,当烃基相同时,在烃基名称之前加词头“二”或“三”。
例如:CH 3NH 2 甲胺 (CH 3)2NH 二甲胺 OH CH 3CH3CH 3C CH 3CH 3CH 3C NH 2(CH3)3N 三甲胺C6H5NH2苯胺(C6H5)2NH 二苯胺(C6H5)3N 三苯胺而仲胺或叔胺分子中烃基不同时,命名时选最复杂的烃基作为母体伯胺,小烃基作为取代基,并在前面冠以“N”,突出它是连在氮原子上。
例如:CH3CH2CH2N(CH3)CH2CH3N-甲基-N-乙基丙胺(或甲乙丙胺)C6H5CH(CH3)NHCH3N-甲基-1-苯基乙胺C6H5N(CH3)2N,N-二甲基苯胺季铵盐和季铵碱,如4个烃基相同时,其命名与卤化铵和氢氧化铵的命名相似,称为卤化四某铵和氢氧化四某铵;若烃基不同时,烃基名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例如:(CH3)4N+Cl-氯化四甲铵(CH3)4N+OH-氢氧化四甲铵[HOCH2CH2N+(CH3)3]OH-氢氧化三甲基-2-羟乙基铵(胆碱)[C6H5CH2N+(CH3)2C12H25]Br-溴化二甲基十二烷基苄基铵二、物理性质1.状态:低级脂肪胺,如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等,在常温下是气体,丙胺以上是液体,十二胺以上为固体。
芳香胺是无色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并有毒性。
2.沸点:同分异构体的伯、仲、叔胺,其沸点依次降低。
这是因伯、仲胺分子之间可形成氢键,叔胺则不能。
例如丙胺、甲乙胺和三甲胺的沸点分别为48.7℃、36.5℃和2.5℃。
3.水溶性:低级的伯、仲、叔胺都有较好的水溶性。
因为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水溶性迅速减小。
三、化学性质胺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氮原子上的末共用电子对。
当它提供末共用电子对给质子或路易斯酸时,胺显碱性;它作为亲核试剂时,能与卤代烃发生烃基化反应,能与酰卤、酸酐等酰基化试剂发生酰化反应,还能和亚硝酸反应;当它和氧化剂作用,氮原子提供末共用电子对时表现出还原性。
此外芳香胺的氨基,增强了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等。
1.碱性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末共用电子对,能接受质子,因此胺呈碱性。
脂肪族胺中仲胺碱性最强,伯胺次之,叔胺最弱,胆它们的碱性都比氨强。
其碱性按大小顺序排列如下:(CH3)2NH > CH3NH2 > (CH3)3N > NH3胺的碱性强弱取决于氮原子上末共用电子对和质子结合的难易,而氮原子接受质子的能力,又与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大小以及氮原子上所连基团的空间阻碍有关。
脂肪族胺的氨基氮原子上所连接的基团是脂肪族烃基。
从供电子诱导效应看,氮原子上烃基数目增多,则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大,碱性增强。
因此脂肪族仲胺碱性比伯胺强,它们碱性都比氨强,但从烃基的空间效应看,烃基数目增多,空间阻碍也相应增大,三甲胺中三个甲基的空间效应比供电子作用更显著,所以三甲胺的碱性比甲胺还要弱。
芳香胺的碱性比氨弱,而且三苯胺的碱性比二苯胺弱,二苯胺比苯胺弱。
这是由于苯环与氮原子核发生吸电子共轭效应,使氮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同时阻碍氮原子接受质子的空间效应增大,而且这两种作用都随着氮原子上所连接的苯环数目增加而增大。
因此芳香胺的碱性是:NH3 > 苯胺> 二苯胺> 三苯胺苯胺能与稀盐酸、硫酸等成盐,但不能和乙酸成盐,二苯胺只能与浓的盐酸、硫酸成盐,但形成的盐遇水立即水解,三苯胺则接近中性,不能和浓盐酸等成盐。
芳脂胺的碱性,由于氨基氮原子上末共用电子对不能和苯环发生P-π共轭,所以碱性一般比苯胺强些。
例如:苄胺(Pk a =9.4) > 苯胺(Pk a =4.6)季胺碱因在水中可完全电离,因此是强碱,其碱性与氢氧化钾相当。
综上所述,胺类是弱碱,其碱性比氢氧化钠弱得多。
它可与强酸形成可溶于水的碱盐,遇强碱后可被游离出来。
利用这些性质,可将胺类从水不溶性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例如分离十二胺和癸胺。
利用胺盐的水溶性,可将某些水不溶性的胺类药物,例如有较好疗效的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不溶于水,影响使用。
将它配制成水溶性的盐酸盐,做成针剂,则大大方便了应用。
2.氧化反应胺易被氧化,例如过氧化氢或过氧酸可氧化脂肪族伯、仲、叔胺,分别生成肟、羟胺和N-氧化胺。
RCH 2NH 2 RCH =NOHR 2NH R 2NOHR 3N R 3N ─O -芳香族胺更容易被氧化。
在空气中长期存放芳胺时,芳胺则被空气氧化,生成黄、红、棕色的复杂氧化物。
其中含有醌类、偶氮化合物等。
因此在有机合成中,如果要氧化芳胺环上其它基团,则必须首先要保护氨基,否则氨基更易被氧化。
3.酰基化和磺酰化反应伯胺或仲胺与酰基化试剂,如酰卤、酸酐及酯等作用,发生酰基化反应,生成N-取代酰胺或N ,N-二取代酰胺。
因叔胺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所以不能发生酰化反应。
RNH 2 + (RCO)2O RCONHR + RCOOH H 2O 2H 2O 2 H 2O 2SO 2Cl SO 2Cl R 2NH +(RCO)2O RCONR 2 + RCOOH由于芳香族胺的碱性比脂肪胺弱得多,所以酰化反应缓慢得多,而且芳胺只能被酰卤、酸酐所酰化,不能和酯类反应。
胺的酰化反应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由于胺类易被酰卤、酸酐酰化成对氧化剂较稳定的取代酰胺,而取代酰胺在酸或碱催化下加热水解,又易除去酰基,把氨基游离出来。
所以利用胺的酰化反应可以在有机合成中“保护氨基”。
例如由对甲基苯胺合成普鲁卡因的中间体——对氨基苯甲酸,因氨基也易被氧化,因此合成时应首先“保护氨基”,然后氧化甲基时,被保护的氨基可免受氧化,最后水解,又将氨基游离出来。
伯胺和仲胺还可以和苯磺酰氯发生磺酰化反应,生成磺酰胺化合物,但叔胺不发生此反应。
伯胺的磺酰胺产物,氮原子上还有一个氮,受磺酰基的吸电子共轭的影响而呈酸性,因此能与碱成盐而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仲胺的磺酰胺产物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而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所以可利用此反应来分离提纯或鉴别伯、仲、叔胺。
此反应称兴斯堡反应。
+ RNH 2+ R 2NH ↓ (碱不溶)4.与亚硝酸的反应NH 2CH 3CH 3NHCOCH 3NHCOCH 3COOH NH 2COOH SO 2NR HSO 2NR Na SO 2NR 2酰化氧化 水解 Δ NaOH NaOH NaOHNH 2CH 3NH 脂肪族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醇、卤代烃和烯烃等混合物。
并定量放出氮气。
例如:RNH 2 + HNO 2 ROH + N 2↑可利用此反应定量放出的氮气,对脂肪伯胺进行定量分析。
芳香伯胺在过量强酸溶液中,在低温下与亚硝反应,可生成在0℃左右较稳定的重氮盐。
+ NaNO 2 + HCl + H 2O + NaCl 芳香族重氮盐虽在低温下较稳定,但受热则分解放出氮气,并生成酚。
如果芳香族重氮盐遇β-萘酚的碱溶液,可生成橙红色固体偶氮化合物。
+ 脂肪族或芳香族仲胺,可与亚硝酸作用都生成不溶于水的黄色油状物N-亚硝基仲胺。
R 2NH + HNO 2 R 2N-NO+ HNO 2(不溶于水的黄色油状物)N-亚硝基仲胺和酸共热,又可分解成原来的仲胺。
利用这个性质可分离或提纯仲胺。
R 2N ─NO R 2NH + HONO脂肪族叔胺由于氮原子上没有氢原子,只能与亚硝酸作用,生成不稳定的水溶性亚硝酸盐。
此盐有碱处理后,又重N 2Cl N 2Cl OHN 2Cl OH OH N N CH 3N NO 25℃0-5℃ Δ低温低温H + ΔN(C H 3)2NH 2新得到游离的脂肪族叔胺。
R 3N + HNO 2 R 3NHNO 2芳香族叔胺与亚硝酸作用,不生成盐,而是在芳环上引入亚硝基,生成对亚硝基芳叔胺。
如对位被其它基团占据,则亚硝基在邻位上取代。
例如:+ NaNO 2 + HCl+ NaNO 2 + HCl 亚硝基芳香族叔胺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酸性溶液中由于互变成醌式盐而呈桔黄色。
5.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由于芳香族胺的氮原子上末共用电子对与苯环发生供电子共轭效应,使苯环电子云密度增加,特别是氨基的邻、对位,电子云密度增加更为显著,因此苯环上的氨基(或-NHR 、-NR2)是活化苯环的强的邻、对位定位基团,使芳胺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1)卤代反应 苯胺与卤素的反应很迅速。
例如苯胺与溴水作用,在室温下立即生成2,4,6-三溴苯胺。
因为三溴苯胺碱性很弱,不能与反应中生成的氢溴酸成盐,所以难溶于水的三溴苯胺形成白色沉淀析出,此反应能定量完成,可用于苯胺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3Br 2+3HBr NO N(C H 3)2 0-5℃CH 3N(C H 3)2 0-5℃ CH 3NO N(C H 3)2NH 2Br Br Br水要想得到一溴苯胺,就必须设法降低氨基的活性。
因酰氨工基比氮革的活性差,所以先将氨基酰化成酰氨基,然后溴化,最后水解除去酰基,就可以得到以对位的一溴苯胺为主的产物。
(2)硝化反应 由于苯胺分子中氨基极易被氧化,所以芳香族胺要发生芳环上的硝化反应,就不能直接进行,而应先“保护氨基”。
根据产物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保护氨基”。
如果要求得到间硝基苯胺,可先将苯胺溶于浓硫酸中,使之形成苯胺硫酸盐保护氨基。
因铵正离子是间位定位基,进行硝化时,产物必然是间位产物,最后再用碱液处理,又把产物间硝基苯胺游离出来。
如果要得到对硝基苯胺,则应先将苯胺酰化,再水解除去酰基,最后得到对硝基苯胺。
NH 2NHCOCH 3酸酐乙酸 溴 水解 Δ NHCOCH 3Br NH 2BrNH 2NH 3HSO 4NH 3HSO 4NO 2NH 2NO 2浓硫酸浓硫酸 NaOH NH 2NHCOCH 3乙酸酐 混酸 水解NHCOCH 3NO 2NH 22(3)磺化反应 苯胺的磺化是将苯胺溶于浓硫酸中,首先生成苯胺硫酸盐,在高温(200℃)加热脱水并重排,生成对氨基苯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