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态旅游及其规范化建设
生态旅游建设方案的设计与推广
生态旅游建设方案的设计与推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业的热门话题。
生态旅游强调的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通过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给游客一个身心愉悦的休闲体验。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建设方案的设计与推广,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在设计生态旅游方案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目的地。
一个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应具备以下特点: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环境、独特的生态文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例如,山水如画的乡村、原生态的森林、湖泊和海滩等都是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的地方。
在确定目的地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
规划包括对景区的整体布局、旅游线路的设计、设施的建设等方面。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度破坏。
同时,还要考虑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
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生态旅游产品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时,需要注重创新和差异化。
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例如,可以组织徒步旅行、野外拓展、生态农场体验等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到自然环境中,提升他们的互动体验。
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开发具有独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农耕体验等活动,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文化魅力。
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可以提升生态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生态旅游宣传与推广生态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对于吸引游客至关重要。
在宣传与推广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渠道,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宣传与推广方式:1. 网络宣传:通过建立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发布相关的旅游信息和活动安排,吸引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2. 媒体宣传: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渠道,发布生态旅游的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提高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认知度。
生态旅游的定义及其规划
森林生态旅游的规划(摘要)中科院东亚自然保护研究监测与培训中心陈致杭一. 导言历史上人类对森林的研究主要从林学、经济学等方面出发,对森林生态效益、环境保护、景观、艺术、游憩、休闲、养生等方面的作用考虑不多。
现在,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森林在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吸碳)、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自然教育、生态与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
森林公园是将森林作为休闲与游憩的林地加以利用,致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与康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其中涵盖树种分布、垂向和水平向区域分布、分布梯度、树冠形状、森林香气、有益生物气的含量以及栖息其中野生动物的物种与数量。
最为重要的是完整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所孕育出的景观生态的美学价值及其维系全球生态平衡的巨大贡献。
森林公园隶属保护地,以其为目的地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分支。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的关系),其中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与其栖息地的关系各个领域。
而旅游是一种休闲行为,也是现代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伴随现代化的发展,旅游将如同吃饭和穿衣一样成为生活的人类的生活的必须。
旅游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步衍化为生活的资本,如同个人的财富一样成为人生经历一种象征。
一个人一生中所经历旅游次数、经过的旅游目的地数量和品位,能转变成人生的炫耀感与炫耀的资本。
生态与旅游二词合并为一的派生词生态旅游是产业革命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发展,致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实体惨遭破坏。
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反思大规模改造自然所造成种种恶果,因而对纯真的自然实体产生一种极度的追求和向往,希望回归自然并到大自然中去享受自然赋与的快感、清新和静宜。
生态旅游缘此应运而生。
生态旅游是引导人类在旅游目的地中去感受和了解其自身与栖息地的关系过程。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也就是自然保护地,诸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自然遗产地。
建设生态旅游园区的规划方案
建设生态旅游园区的规划方案一、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园区成为了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建设生态旅游园区的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二、背景分析1. 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意义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休闲娱乐的需求为目标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并保护和传承自然和文化资源。
2. 建设生态旅游园区的必要性建设生态旅游园区能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生态旅游园区还能够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目标1. 生态保护目标在建设生态旅游园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园区内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 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3. 社会效益目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
四、规划内容1. 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生态旅游园区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和修复园区内的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园区内的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 种植和保护本地特色植物,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限制园区内的人工开发,保持自然景观的原始美;-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其环保意识。
2. 旅游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和服务质量,应合理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包括但不限于:- 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酒店、餐饮、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游客的出行;- 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信息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 文化传承与交流生态旅游园区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示,也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平台。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实践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实践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在近几年也逐渐成为人们选择旅游方式的重要一环。
与传统旅游不同,生态旅游更注重于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是一种有意义且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
在发展前景备受瞩目的同时,生态旅游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何制定合理的规划和实践,成为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
一、规划生态旅游的规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规划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评估旅游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规划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评估需要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包括对地质、气象、水文、生物、气候等方面的评估。
评估结果将为规划生态旅游提供有力的参考。
2.制定策略制定策略是规划生态旅游的前置工作,它需要根据环境评估的结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策略,包括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宣传营销、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管理等方面,旨在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需要符合环保、文化保护和社会效益等多重要求,要建立可持续性的开发模式并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收益之间的平衡。
二、实践规划只是生态旅游的第一步,实践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生态旅游的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强调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强调的是环境保护与旅游服务的相互关系,旅游活动应当尊重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环境,不破坏文化遗迹。
旅游活动过程中,生态保护需要始终贯穿。
2.完善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而生态旅游的服务要求更高,从住宿、交通、餐饮、导游等方面进行改进,需要进行细化的管理。
3.联合管理生态旅游的联合管理是实践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其背景是旅游产业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组织需求。
联合管理只有提供更高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旅游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4.促进当地经济生态旅游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可以实现当地经济的增长,如农家乐、特色小吃、纪念品等。
生态旅游的设计与实践
生态旅游的设计与实践1. 介绍生态旅游的概念和意义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环境和生态为基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自然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同时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经济收入。
生态旅游也有助于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进而形成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2. 生态旅游设计的要素生态旅游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素:2.1、旅游地点的选择: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因此需要选择具有生态特色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
此外,还需要考虑当地社会文化、人文景观等因素。
2.2、旅游产品的设计:根据旅游地点制定旅游线路、旅游项目,包括观光、学习、体验等方面,确保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一致。
2.3、旅游管理措施的设计:制定合理的旅游管理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例如,要控制旅游者的数量和行为,限制开发建设和商业开发等。
2.4、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注重社会公益性工作,保障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 生态旅游的实践案例生态旅游的实践案例如下:3.1、云南丽江古城:丽江是一个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拥有独特的纳西族文化,成功地实现了生态旅游的发展。
当地政府规划了“园林式城市、文化式旅游、自然式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推害生态旅游特别是文化旅游。
3.2、登巴绒旅游区:登巴绒旅游区位于西藏,是一个宗教和文化的圣地,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登巴绒旅游区实施的生态旅游开发方式是“框架性开发”,重点保障了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底蕴的保护。
3.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重点生态旅游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同时进行科普、文化演艺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4. 结论生态旅游的设计和实践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兼顾游客的旅游体验。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一、前言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意义1.保护环境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方面要保护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周边环境的保护。
2.提高旅游体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提供丰富多样的游览项目和旅游服务,使游客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文化之魅力。
3.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三、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依托自然环境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依托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貌、气候、动植物等资源,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景区形态、功能和特色。
3.充分考虑游客需求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在景区内得到舒适、安全、便利的服务和探险体验。
四、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具体步骤1.地理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地理环境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制定适合于该地区的规划方案和设计方案。
2.景区的定位和分析定位和分析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设计的核心,它要结合自然生态、文化特色、游客需求、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确定景区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
3.景区规划和设计在完成前两步的工作之后,景区规划和设计便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中之重。
景区规划要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设计方案要具有现代化、艺术化和人性化特征。
建设方案中的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
建设方案中的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备受瞩目。
在建设方案中,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的结合成为了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定义、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两者的结合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与特点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注重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旅游方式。
它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旅游活动对环境的最小干扰。
生态旅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环境优先。
生态旅游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2. 文化与生态相结合。
生态旅游注重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遗产,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 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自然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
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的核心目标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2. 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保护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3. 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的结合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的结合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1. 提倡环保旅游。
在生态旅游中,游客被鼓励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徒步旅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2. 强化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高游客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4. 加强自然保护管理。
在生态旅游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小干扰。
第八章生态旅游区建设与管理
(三)社区管理系统 1.社区参与:创造一个社区参与机制,包括社区咨询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社区咨询机制包括:旅游发 展决策咨询、旅游发展具体思路咨询、旅游发展引发影响问题的咨询。 2.社区教育培训:至少应包括对居民服务意识的培训、销售技巧的培训、生态学基础知识的培训以及法 律法规的培训。 3.社区交流
返回
二、生态旅游区管理机制 建立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系统、游客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和教育培训系统。
(一)生态旅游景区管理系统 1.分区:根据不同地段的不同景观生态特征进行合理的分区 2.制度和规范:是生态旅游景区有效运行的前提 3.监督:保证系统的有效运行,不偏离正确的规划和长期的目标
(二)游客管理系统 1.管理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2.管理内容:首先要制定较完善和有效的规范制度,同时要注意对游客的教育培训,另外要加强公关宣 传。 3.管理措施:第一: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 生态旅游区接待体系建设
✓
绿色交通:生态小径、天然小径、探险小径、空中走廊
✓
简朴的吃住设施:集中布局在区外、山下、边缘、中档为主、禁止别墅建设、禁止瓷砖、玻璃墙装修等
✓
清洁而节约的能源供应体系:太阳能、风能、天然水体的势能
✓
简洁的辅助设施:观景台、生态厕所、垃圾桶、公共通信设施、医疗服务机构等
✓
三、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内容 生态旅游区多种功能区建设
核心区、缓冲区、旅游服务区、边缘村寨接待区 生态旅游区景区建设
自然生态区:珍稀植物展示区、花卉展示区、药草展示区、天然果园、原生动物出没区、鸟园、天然喷泉 或瀑布区等。 生态旅游项目:潜水、独木舟、漂流、野外生存训练、垂钓、马术等。 生态旅游科教项目:电子触摸系统自学、多媒体教室授课、影视播放、专业导游讲解等。 生态旅游博物馆:标本展览、实物展现、模型展示、图片说明、虚拟技术、仿真模拟生态旅游区的各种景 观等。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指引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产业,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存在时代必然性、市场可行性及工作紧迫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进步,引导和规范我国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审定相关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指引提出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旅游的各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解释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生态旅游区分类:根据资源类型,结合旅游活动,将生态旅游区分为七种类型:一是山地型。
是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二是森林型。
是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
这类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三是草原型。
是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当前旅游业中的逐渐重要的分支领域。
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态旅游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也不断被人们所认识。
在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一、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应该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整合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生态、经济、文化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角度考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发展不应危害生态环境。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因此,生态旅游景区规划要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人为破坏景区的生态环境,使得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得以保障。
2.景区内部布局规划。
在景区内布局的时候,应该尽量保证景区内旅游活动的多样性。
同时,要注重景区内游客的流线设计,提高游客体验度。
景区内能否完美的匹配景点的位置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游览体验。
此外,景区内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也是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发区域的选择。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应尤其明确生态环保标准,避免新景区建设所带来的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开发区域应尽可能选择非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当然,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开发区域应尽可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4.旅游开发与旅游市场的需求。
生态旅游的开发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环保意识较为强烈的群体的需求,它也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旅游需求的多样性。
生态旅游想要得到更广大游客的青睐,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将本土的、地域性文化、自然景观融入其中,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需求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当人们到达生态旅游景区时,是为了欣赏它们独特的、原始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及享受纯粹的环境。
因此在开发生态旅游景区的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其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策略应该强调:1.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制度。
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研究
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研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则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的相关问题。
一、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意义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的意义,首先在于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旅游通常涉及到山水林草等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如果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很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确保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平衡。
其次,在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住宿等。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可以发挥农业生态优势,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最后,在于提高旅游质量和服务水平。
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可以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这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还可以提高旅游的满意度和口碑,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
生态环境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必须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型建设。
2.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确保长期稳定地运营和发展。
3.精细管理。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必须注重精细化管理,从细节、流程、服务、安全等方面实现管理的全面提升。
4.多元发展。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应该注重多元化发展,将旅游与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结合起来,实现多方面、多角度的发展。
5.参与共建。
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应该实现多方参与、多方共建,围绕“产、学、研、用”四个方面进行合理分工、密切配合。
三、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景区规划。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操作规程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操作规程第1章总论 (3)1.1 乡村生态旅游概述 (3)1.2 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目标 (3)第2章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 (4)2.1 资源调查方法与步骤 (4)2.1.1 调查方法 (4)2.1.2 调查步骤 (5)2.2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5)2.2.1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5)2.2.2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5)2.3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 (5)2.3.1 保护措施 (5)2.3.2 利用措施 (6)第3章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 (6)3.1 旅游规划理念与原则 (6)3.1.1 理念 (6)3.1.2 原则 (6)3.2 旅游产品设计 (6)3.2.1 农业体验游 (6)3.2.2 生态观光游 (6)3.2.3 民俗文化游 (7)3.2.4 康体养生游 (7)3.3 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 (7)3.3.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7)3.3.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3.3.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第4章乡村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7)4.1 基础设施建设 (7)4.1.1 交通设施 (7)4.1.2 住宿设施 (8)4.1.3 餐饮设施 (8)4.1.4 供水供电设施 (8)4.2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8)4.2.1 游客服务中心 (8)4.2.2 导览设施 (8)4.2.3 安全设施 (8)4.2.4 卫生设施 (8)4.3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 (8)4.3.1 污染防治设施 (8)4.3.2 生态修复设施 (8)4.3.3 生态监测设施 (8)4.3.4 生态保护宣传教育设施 (8)第5章乡村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9)5.1 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 (9)5.1.1 市场定位 (9)5.1.2 目标市场 (9)5.2 营销组合策略 (9)5.2.1 产品策略 (9)5.2.2 价格策略 (9)5.2.3 渠道策略 (9)5.2.4 促销策略 (10)5.3 乡村旅游品牌建设 (10)第6章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10)6.1 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10)6.1.1 农业体验产品 (10)6.1.2 生态观光产品 (10)6.1.3 民俗文化体验产品 (10)6.1.4 休闲度假产品 (10)6.2 生态旅游产品创新 (10)6.2.1 绿色出行产品 (10)6.2.2 生态教育产品 (11)6.2.3 创意体验产品 (11)6.3 产品组合与包装 (11)6.3.1 产品组合 (11)6.3.2 产品包装 (11)6.3.3 品牌建设 (11)第7章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与运营 (11)7.1 旅游管理体制与机制 (11)7.1.1 管理体制 (11)7.1.2 管理机制 (11)7.2 运营模式与组织架构 (12)7.2.1 运营模式 (12)7.2.2 组织架构 (12)7.3 生态旅游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 (12)7.3.1 生态旅游质量管理 (12)7.3.2 风险控制 (12)7.3.3 环境保护与监测 (12)第8章乡村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2)8.1 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12)8.1.1 环境保护规划 (12)8.1.2 生态修复与保护 (13)8.1.3 污染防治 (13)8.1.4 环境教育与宣传 (13)8.2 社区参与与利益分配 (13)8.2.1 社区参与机制 (13)8.2.2 利益分配机制 (13)8.2.3 社区能力建设 (13)8.3 可持续发展评价与监控 (13)8.3.1 评价指标体系 (13)8.3.2 监控与预警 (13)8.3.3 持续改进 (13)第9章乡村生态旅游培训与人才培养 (14)9.1 培训体系构建 (14)9.1.1 培训目标 (14)9.1.2 培训内容 (14)9.1.3 培训方式 (14)9.1.4 培训师资 (14)9.2 人才培养与引进 (14)9.2.1 人才培养 (14)9.2.2 人才引进 (14)9.3 人才激励机制 (15)9.3.1 绩效考核 (15)9.3.2 奖金制度 (15)9.3.3 职业发展 (15)9.3.4 职业保障 (15)第10章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评估与优化 (15)10.1 项目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 (15)10.1.1 评估方法 (15)10.1.2 指标体系 (15)10.2 项目优化策略与措施 (16)10.2.1 优化策略 (16)10.2.2 优化措施 (16)10.3 项目监测与持续改进 (16)10.3.1 监测方法 (16)10.3.2 监测内容 (16)10.3.3 持续改进 (16)第1章总论1.1 乡村生态旅游概述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农业资源、民俗文化等为主要吸引内容,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及当地社区参与。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指引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产业,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旅游。
发展生态旅游存在时代必然性.市场可行性及工作紧迫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前景。
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各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进步,引导和规范我国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与服务,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审定相关标准。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生态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指引提出了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旅游的各类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及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的区域。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概念解释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生态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以独特的自然生态.自然景观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生态为依托,以促进旅游者对自然.生态的理解与学习为重要内容,提高对生态环境与社区发展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区域。
生态旅游区分类:根据资源类型,结合旅游活动,将生态旅游区分为七种类型:一是山地型。
是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二是森林型。
是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
这类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自然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的可持续发展形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选择。
然而,生态旅游的开展并不简单,它需要一定的规划和管理来保持生态的完整性和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
一、生态旅游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它需要结合当地的生态、文化和社会资源,全面分析旅游需求和市场状况,确定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并规划旅游区域、路径和活动,完成生态旅游的整体设计和布局。
1. 生态旅游资源分析生态旅游规划需要首先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分析,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文化历史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
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和评估,确定旅游开发的方向和目标,找到旅游产业与当地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可能性和机会,挖掘当地特色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原创性。
2. 生态旅游市场研究生态旅游规划还需要进行市场研究,分析潜在游客的需求和偏好,评估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确定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定位、品牌和市场推广策略,促进生态旅游产业与市场紧密对接,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 生态旅游体验设计生态旅游规划的重点是注重游客的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因此,在设计旅游产品和服务时,需要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创新旅游体验和互动方式,通过体验式旅游和情感化的服务,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认知度,提高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管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管理,它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和监管,保障旅游产业的生产和消费环节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传承文化和历史遗产,促进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生态旅游保护和修复生态旅游管理需要把生态保护作为核心任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保障旅游区域生态环境完好、清洁和安全,确保当地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修复,避免旅游活动对当地环境、生物和文物的破坏。
2. 生态旅游安全和服务生态旅游管理还需要加强旅游区域的管理和监督,维护旅游活动的法制和秩序,确保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安全和权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生态旅游设计方案
生态旅游设计方案1. 背景介绍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旅行方式。
生态旅游以保护环境、尊重文化和提供乐趣为目标,成为了许多旅行者的首选。
本文将介绍一个生态旅游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旅游体验,让游客亲近自然、感受文化,并为当地经济带来发展。
2. 方案概述本方案的目标是设计一个废弃矿山地区的生态旅游项目。
通过对该地区进行资源利用和环境恢复,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将提供自然景观观赏、户外活动、文化体验和当地特色产品等服务,为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3. 地区评估在实施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对该地区的评估,包括环境条件、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等方面。
评估结果将为设计方案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4. 生态修复与保护废弃矿山地区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包括植被恢复、水质净化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措施。
通过恢复自然环境,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到自然美景,并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5. 旅游设施建设为了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需要在废弃矿山地区建设相应的旅游设施。
包括停车场、接待中心、公共厕所、步道、观景平台等。
这些设施应符合生态旅游的理念,采用可持续建设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
6. 活动规划通过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游客可以尽情体验自然的魅力。
这包括徒步旅行、自行车骑行、野生动植物观赏等。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生态讲座、手工艺体验等文化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
7. 旅游服务为了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需要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
他们将提供导游服务、安全指导、餐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
同时,还可以推广当地特色产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8. 参与动员与宣传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生态旅游项目,需要进行广泛的动员和宣传。
可以通过互联网、旅行社、宣传册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向游客展示该项目的独特魅力。
同时,可以与当地政府、旅游协会等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区建立实施及运行说明
生态旅游区建立实施及运行说明
生态旅游区的建立实施及运行说明如下:
一、建立实施
1.规划设计:关注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游客需求,制定规划方案。
2.资源调查:对生态景观、物种数量分布、文化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确保旅游区的建设与运营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环境协调。
3.设施建设:根据规划方案快速进行地形地貌,雨量气温等的研究,信号覆盖等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和环保审批。
建设设施包括交通、餐饮、住宿、游乐设施、观景台等。
4.管理机制:建立管理机制,选派专业人士进行管理,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严格监管旅游企业和行业标准。
5.宣传营销: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培养旅游区品牌形象,引导游客进入旅游区,提升生态旅游的品质与形象。
二、运行
1.宾客接待:加强宾客关系维护,为游客提供贴心细致的服务,提高游客满意率。
2.旅游产品创新:根据季节和游客需求,创新旅游产品,提供富有特色的旅游体验。
3.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对旅游区的所有设施和服务过程进行严格监管,保障游客安全。
4.质量监控:对旅游企业进行监督,定期对旅游区进行质量检测,维护旅游区的形象和品质。
5.环境保护: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
6.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提升旅游企业形象,创造美好社会。
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实践
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实践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景观的追求,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当今旅游业的热点。
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实践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生态旅游区域规划的重要性生态旅游区域规划是为了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同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景观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旅游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文化、社会等多个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生态旅游区域规划的实践案例1. 九寨沟景区的规划与建设九寨沟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而闻名。
九寨沟景区的规划与建设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提供游客友好的旅游设施。
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建设环保设施和推广可持续旅游理念,九寨沟景区成功实现了生态旅游的目标。
2. 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以其壮丽的山脉和清澈的湖泊而闻名于世。
该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着重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
通过限制建设规模、推广可持续交通工具和加强环境监测,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成为了生态旅游的典范。
三、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面临的问题1. 过度开发与环境破坏一些地区为了迎合旅游需求,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环境破坏。
例如,一些海滨度假区的开发导致了沙滩侵蚀和海洋污染。
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避免过度开发。
2. 游客行为不文明一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破坏自然景观等,给生态旅游区域带来了负面影响。
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应该加强游客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四、解决方案1. 制定严格的规划与管理措施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应该制定严格的规划与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建设规模,以保护自然环境。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 加强宣传与教育生态旅游区域规划与建设应该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
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生态旅游示范区是指在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的地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文化遗产、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旅游活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为了规范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标准,以确保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游客的良好体验。
首先,生态旅游示范区应当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包括清洁的空气、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等。
示范区内的自然资源应得到有效保护,禁止破坏行为的发生。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对植被、水源、土壤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
其次,生态旅游示范区应当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
作为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示范区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资源,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同时,应当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保护好当地的文化传统。
第三,生态旅游示范区应当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这包括道路交通、住宿、餐饮、旅游娱乐等方面。
示范区内的交通要便利,住宿设施要舒适,餐饮服务要健康卫生,旅游娱乐项目要丰富多样。
同时,应当加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游客在示范区内的安全。
最后,生态旅游示范区应当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社会各界介绍示范区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同时,还应当加强与其他旅游景区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总之,生态旅游示范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标准要求,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既能享受自然风光又能保护环境的旅游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不仅要满足游客对自然美景的追求,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
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和定位。
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要打造什么样的生态旅游景区,是侧重于自然探险、生态教育,还是休闲度假?不同的定位决定了后续的规划和开发方向。
比如,如果定位为自然探险,那么就需要规划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徒步路线、攀岩区域等;如果侧重于生态教育,那就需要建设科普展馆、配备专业的讲解员。
在规划与开发过程中,资源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要对旅游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动物分布等。
同时,也要评估当地的人文资源,如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是核心吸引物,哪些是需要保护和修复的,从而为后续的开发提供依据。
合理的功能分区是生态旅游规划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可以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游览区。
核心保护区要严格限制游客进入,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生性;缓冲区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科研监测活动;游览区则是为游客提供服务和体验的区域。
在功能分区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失衡。
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生态友好的原则。
道路的修建应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采用生态型材料;住宿设施可以选择环保型的木屋、帐篷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要完善,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处理,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要突出特色和体验性。
可以开发一些与生态主题相关的活动,如观鸟、野生动物追踪、植物认知等,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增长知识。
同时,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活动,增加旅游的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功能
生态旅游是对传统自然旅游的生态修正,目的是实现自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种修正并没有改变其仍属旅游的本质,也就是说生态旅游仍具有经济属性和旅游功能,仍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精神、文化、知识、身体健康等需求。开展生态旅游就是要实现经济收益与资源永续利用的均衡。
2.保育功能
在上述4个要素方面,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存在者很大差别(见表8-1)。
三、生态旅游的三大标准
自生态旅游概念,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后,不少学者对如何判断一项旅游是否是生态旅游进行了探索。杨桂华等人(2000)在《生态旅游》中提出判断“生态旅游的三大标准”: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其二,生态旅游的对象应该受到保护;其三,必须有社区参与。DavidA.Fennell在其所著的《生态旅游》一书中认为判断生态旅游的标准有四个:一是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二是以自然为基础;三是学习;四是可持续性。综上所述,判断一项旅游是否是生态旅游至少应符合以下三大标准。
1990年,伊丽莎白·布(Elizabeth Boo)认为: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自然风景和那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扰比较少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he 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1991)提出,生态旅游是到自然区域对环境保育和当地居民福祉维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the Australia Ecotourism Society,1992)则以为,生态旅游是通过对自然区域的体验,促进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育的生态可持续旅游。Miller(1993年)认为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根植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形式的概念已经在全球通行,使用“生态旅游”一词时,通常有很多同义词,如“平等旅游(Equality tourism)”、“风情旅游(Ethnic tourism)”、“文化旅游(Cultural tourism)”、“社会-生态旅游(Socio-ecological tourism)”、“拍照-远征旅游(Photo-safari tourism)”、“驾车旅游(Drive tourism)”、“冲浪旅游(Surfing tourism)”。加拿大环境咨询委员会(the Canadian Environmental Advisory Council,1993)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做出贡献的、同时尊重当地生态完整性的、富有启迪意义的自然旅游体验。
二、生态旅游的概念
自H.Ceballos Lascaráin提出生态旅游概念以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进行定义,从概括性及模糊性的定义到具体的、规范性的定义,描述性的因素以及价值基础因素在定义中通常被综合在一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主题,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实现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研究和实践,众多的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纷纷加入到生态旅游研究行列,并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诠释,但至今仍无一个公认的定义。
第八章生态旅游及其规范化建设
第一节生态旅游概述
一、生态旅游的源起
生态旅游是西方学者在对传统自然旅游进行“生态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旨在促进自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福祉。
20世纪60年代,随着传统大众旅游人数的大量增加,对许多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美国部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冲击,人们开始对传统自然旅游产生质疑,反思自然生态系统保育与游想利用的关系。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Hetzer)在Links杂志中批评观光活动在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冲击,首次建议通过“生态性旅游”(Ecological tourism)来缓减大众旅游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卢云亭等,2001)。
1.时间要素
旅游本身是一个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因此时间要素是众多旅游概念的重要组成要素。一般认为旅游是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1年又不短于24h的活动。
被正式接受的由世界旅游组织给旅游所下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前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这里的“通常环境”(Usual environment)主要是排除在通常居住地区内的旅行、在住所与工作场所之间频繁或长期的旅行、定期的社区旅游。同时世界旅游组织也认为逗留时间至少超过24h。而联合国“官方旅行机构国际联合会”则明确指出。到一个国家访问,停留超过24h的短期旅客,其访问目的属于下列两项之一:一是悠逸(包括娱乐、度假、保健、研究、宗教或体育运动);二是业务、家庭、出使、开会,谓之旅游。
1.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是生态旅游最基本、最核心的标准。保护旅游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生态旅游与传统自然旅游的最本质的区别。将自然旅游导向可持续发展,这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理念。可持续性应用于指导自然之旅就要求旅游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尊重和保育旅游目的地的生命、文化、社会、经济和环境,维护旅游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并与旅游地社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关系,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推动生态旅游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协同发展。
我国学者也对生态旅游概念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如郭来喜在《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中提到,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休闲、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旅游者参与性强,品味高雅,形式多样,既能使旅游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又能增强热爱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弘扬文明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卢云亭等人(2001年)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以自然生态环境和相关文化区域为场所,为体验、了解、认识、欣赏、研究自然和文化而开展的一种对环境负有真正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是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机构或学者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大多立足于2个要点:(a)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b)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伤害(杨桂华等,2000)。然而,从生态旅游的起源、国际以及国内给生态旅游所下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是对传统大众自然旅游的一种“生态修正”,可以说生态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因此,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应包括以下4个要素特点。
随着生态旅游实践的进一步开展,生态旅游地环境教育功能将得到更充分发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扩大,包括开发者、决策者、管理者等;二是教育手段的提高;三是教育意义更大,全民环境素质的提高将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职能。
五、生态旅游的特点
1.保护性
生态旅游是针对传统自然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冲击而提出的,保护性是它区别于传统旅游的最大特点。生态旅游保护性的实质是要求旅游者及其旅游利益相关各方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保育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例如,在卢旺达原始森林中观赏野生动物时,传统旅游允许旅游者进入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并随意地嬉戏野生动物,而生态旅游采用对旅游资源(野生动物)影响最小的手段,如利用望远镜对野生动物进行远距离观察等。
保育是生态旅游的特征功能,也是区别于大众旅游的最大特点。原生的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完整是生态旅游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保育旅游对象的健康与完整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所尊重或赖以生存的东西。生态旅游要求人们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与人文的体验,理解、欣赏当地的环境与文化,从内心尊重当地的文化、所有生命及其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促进当地的环境与文化协同发展。
美国国家旅游资源审查委员会(1973年)认为,旅游是除工作外因任何目的离家旅行至少80km(单程)的活动,而不管是否过夜。1998年美国旅游行业协会认为,旅游是除工作外因任何目的离家旅行超过160km的活动,不论其逗留时间长短。在加拿大一般采用单程80km。
生态旅游者则不会在意交通条件的便利程度,有学者认为生态旅游就是以牺牲旅游者舒适性而达到环境保育效果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方式(艾伯特.H.古德,2003)。因此,生态旅游的距离主要取决于目的地离常住地的远近,而对交通便利条件没有舒适性要求。与大众旅游概念不同的是,生态旅游对旅游对象非常强调,西方国家认为生态旅游的对象应该是原生的自然生态系统,东方国家还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杨桂华等,2000)。实际上,2002年联合国出版物也明确指出,生态旅游包括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部分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三部分,这就与东方国家的生态旅游概念非常接近。
4.原则要素
传统旅游概念很少或不强调原则要素。传统的大众旅游是以收益最大化为原则的,一是旅游技资者、开发商的利润最大化;二是游客感受的最大化。很少甚至不考虑当地居民、环境、文化、经济、社会等的收益,没有将环境成本考虑进去。而生态旅游对这一要素非常重视,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的一种负责任、低冲击的旅游(卢云亭等,2001),不仅要求核算环境成本,而且要求对旅游从资源勘查到旅游活动结束进行全过程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审计。国际生态旅游协会认为,生态旅游应以保育环境和维系当地人福祉为准则,为了进一步强调生态旅游对当地人的责任,2003年将定义中的“维系”换成了“改善”。实际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负责任、低冲击、讲求环境伦理等意思在内。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人们对生态旅游更加关注。1981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生态保育专家H.Ceballos Lascaráin首次使用西班牙语Turisimo ecologico来说明生态旅游形式;于1983年第一次创造使用“Ecotourism”一词以游说保护北犹加敦的湿地作为美洲红鹤繁殖地。1987年H.Ceballos Lascaráin在题为《生态旅游之未来》中指出:“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研究、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及存在的文化表现(现在和过去)的旅游”,从而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的正式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