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2015年春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
2015年春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
本单元旨在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和使用折线统计图。学生将研究折线图的特点,能够阅读和分析折线图中的数据,并能够使用方格纸绘制折线图以展示数据变化趋势。本单元包含两个例题:例1是使用单式折线图表示一组数据,例2是使用复式折线图同时表示两组数据。
本单元的编排有两个特点。首先,单式折线图和复式折线图被安排在同一个单元中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学生已经学过单式条形图和复式条形图,因此他们已经有了利用直条表示数据的经验,这种经验可以变式应用于折线统计图。其次,选择有意义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教授折线统计图。这些素材应该是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现象和事实,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热情。
本单元的例1使用折线图表示一名儿童从6岁到12岁身高的变化情况,而“练一练”则使用折线图表示学生自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例2使用复式折线图分别表示不
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的保温性能,而“练一练”则使用复式折线图分别表示陶瓷杯和陶瓷碗的保温性能。练四的素材更能吸引学生,包括表示病人的体温变化的折线图,表示风信子的根和叶生长情况的复式折线图,表示某商场去年各月销售电冰箱数量的折线图,比较两架模型飞机飞行时间与高度的复式折线图,以及比较我国上海市和澳大利亚悉尼市2011年各个月平均气温的复式折线图。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联系统计表里的数据,研究如何使用单式折线图,体会折线图表达数据的方式与方法。
在“练一练”中,学生需要进行陶瓷杯和陶瓷碗保温情况的对比实验。实验方案是将同样多的热水倒入两种中,每隔3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这样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据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预习测试:
1、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五年级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1。
5、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2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E、解方程
F、检验
G、作答。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三单元:因数和公倍数
1、几个非零自然数相乘,每个自然数都叫它们积的因数,积是这几个自然数的倍数。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绝不能孤立的存在。
2、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找因数的方法:成对的找。)
3、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从自然数1、2、3、……分别乘这个数)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练习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练习课题:
折线统计图练习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P26~27 练习四第 3~7 题,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说明折线统计图表示的统计结果;能根据数据用折线表示统计结果,能简单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一般情况或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提高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处理简单的数据的技能;体会折线统计图反映的实际情况,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数据表达和分析活动,产生对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兴趣,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数据隐含的信息。
教学准备:
收集的一周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
1 / 3
动个性修改揭示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认识了但是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练习这部分内容。
通过练习,要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式,读懂折线统计图,掌握用折线表示数据的方法,并能分析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说明折线统计图表示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况。
基本练习 1.做练习四第 4 题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了解是什么内容的统计图,仔细阅读图中的数据,弄清数据的变化过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课件
练习课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多 少米?乙飞机呢?第几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20 m,乙飞机的高 度是16 m,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练习课 6.我国上海市和澳大利亚悉尼市2011年各月平均 气温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 统计图。
观察记录
(3)从实验数据中, 你还能获得哪 些信息?
回顾反思
回顾观察记录的过程, 你有什么体会?
统计图能清楚地 显示蒜叶的生长 变化情况。
要坚持按时观 察、认真测量、 准确记录。
任务多时,可以小 组合作完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 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3课时 练习课 综合与实践:蒜叶的生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情境导入
你有记录自己身高的习惯吗?你知道自己从上 小学到现在每年的身高增长情况吗?
探究新知
(2)病人的体温从几时起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从13:00起开始下降,从19:00起趋于平稳。
课 堂 检 测 (教材25页第1题)
(3)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答案不唯一)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
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一个拓展,也是一个挑战。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知识,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如何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折点、斜率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通过
折线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
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自己
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来获取信息,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折点、
斜率等概念。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折
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包括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例1 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一组数据
例2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同时表示两组数据
实践活动蒜叶的生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已积累较多的统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看懂折线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内容的编排有以下两个特点:1.把单式折线图和复式折线图安排在同一个单元里教学。2.选择有意义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教学折线统计图。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复习课件)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点评 读懂折线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单式折线统计图
针对练习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上边这种统计图是( )统计图。 (2)护士每(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3)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 ),最低是( )。 (4)图中虚线表示( )。 (5)病人在4月9日12时的体温是( )。 (6)从体温上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为什么?
点评 掌握折线统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考点精讲练
考点02 复式折线统计图
针对练习
如图为某地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每月平均降水量统计图。 (1)这样的统计图是( )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
进行( )。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一到六月份,降水变化呈( )趋势。 (3)从图中可以看出( )月份今年和去年降水相差最多。 (4)从图中能看出什么信息?
同学们再见
THANKS FOR WATCHING
易错攻略
1、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以用实线和虚线表示不同的量;也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线表示不同的量。 2、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有图例,这样才能把两组 或多组数据区分开。
考点精讲练 考点01 单式折线统计图
典例精讲
(22年五年级下·江苏·期末)下列情况中,最适合用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来表示的是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2、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18~45℃,两个容器 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
不仅能反映数据的多少,还能反映数据的 增减变化趋势。
单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例2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 次对比试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下 面 是试验中获得的数据。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子中的水温相 差 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 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
过
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3.哪种保温杯的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
些 什么? 4.与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据的增减 变化趋势,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的比较。
填写收集的数据
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试验结果与你的预测相同吗?
(教案)第二单元 复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教授如何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分析其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以及分析其意义。
2.能够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的表示方式,并且运用于实
际问题。
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观察图谱
在教室中放置多个桌子,每个桌子上放置一个定量的糖果和水果,让所有学生站在一个桌子前看这个桌子上的糖果与水果的数量。然后让学生将糖果与水果的数量记录下来,并让他们在一个表格中进行排列。
2.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首先讲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步骤:
(1)根据表格制作X轴和Y轴。
(2)标注X轴和Y轴的单位。
(3)在每个点上画一个小圆圈,然后用直线将它们连起来。
(4)用不同颜色的线分别表示两种水果的数量。
(5)给图表一个合适的标题。
3.解释复式折线统计图意义
(1)图表的左侧是水果的数量,右侧是糖果的数量。
(2)按月份排列,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水果和糖果的数量的变化。
(3)两种线表示了水果和糖果的数量,可以更好的比较二者的数量和趋势。
(4)通过分析图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夏季,水果的数量明显增加,而糖果的数量仍保持平稳;而在冬季,糖果的数量明显增加,而水果的数量则有所减少。
4.课堂练习
每个学生分别拿取一个表格,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制作出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然后展示于黑板上,并让其他学生以及老师评论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实际问题出发,以实例辅助教学,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同时,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们动手制作统计图,并让他们展示于黑板上,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与课程效果。5.巩固练习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分析
教学目标
•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 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 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认识复式折线统 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 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 1.认识单式折来自百度文库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 计图。 •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 作出预测。 •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 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 3.图例的设置教学理念,
分析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 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比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 喜欢看的科普读物、所穿鞋子的号码、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等。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留给他们 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 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在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之后, 一方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 感悟数据的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 调查与解决问题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
例1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例2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教材分析:
1.体会统计方法的必要。
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将两个事物的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教材精心选择了我国青岛和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统计图,提出“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引导学生将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中的必要。在例题的基础上,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重在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涉及到两个事物,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教材在例题中提出了引导学生思考的几个问题,在“练一练”中出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直接让学生分析、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教材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不作过高要求,只在练习十三中的第1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描点、连线,完成统计图。几道练习题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分析或联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分析及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是学生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
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其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对于统计图的概念、作用和
绘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确定描点、连线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信息,
解决问题。
2.学生能够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自主探究法:学生独立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绘制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交
流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画纸、彩笔等绘制工具:为学生提供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材料。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1.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PPT3
145பைடு நூலகம்
140 135 130 125 120
·· ·
6岁
· ·
·
·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15
110 0
小明6~12岁每年生日身高情况统计图 单位:cm 2016年4月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 ·
6岁
· ·
·
·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15
小明朋友体重情况统计图
(kg)
55 40 30 30
王明
刘刚
李强
赵敏
折线图,很常见。 描出点,连成线。 既表示,数多少。 又表示,量增减。
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统
计
谚语:
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 。
在相邻的两个时刻里,( )时到( )时气温升得最快。
24 22 21 17
16
12
9
24 22 21 17
16
12
9
标题
纵轴
24 22 21 17
日期
16
12
网格 线
9
点
横轴
24 22 21 17
16
12
9
24 22 16 12 9 21 17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 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
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图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他
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条形统计图,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但是,对于折线统计图,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此外,学生可能对绘图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
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折线统计图
的绘制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
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绘
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2.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绘图工具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准确分析
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同时,教师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解析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课题:折线统计图
观察:你觉得我们画的这条线
有什么用?能看出张小楠每个年龄的身高怎样变化的吗?(3)说明:从大家画的线上可以看出身高每年在增长:他在6岁时是116厘米,7岁时长到118厘米……我们把表示身高数据变化的这样一条曲线叫作“折线”,这条折线能直接表示出身高逐年增长的情况。
2.认读折线统计图
(1)既然折线能表示数据变化的情况,哪如果要准确地表示身高变化的数据,你觉得需要把折线画在哪里?(出示折线统计图)
(2)引导:观察折线统计图,看看她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儿不同?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3)依次提问书中的问题,引导分析
(4)提问:现在把折线统计图和观察交流
认识折线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汇报分析、讨论: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题:折线统计图练习
课题:蒜叶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
五、教学时数:3
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科书 P23 例2、P24练一练,P25~P26练习四第2、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建标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
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探标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
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
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
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学生回答:学生根据统
计表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将折线
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
一步讨论讨论问题。
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
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重点要让学生在
尝试用复式折线
统计图表示数
据,以及在看图
回答问题的过程
中,了解复式折
线统计图表示数
据的基本方法和
特点。
课题蒜叶的生长 3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体会相关统计方法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准备记录表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揭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
点?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蒜叶的生长。
(板书课题)
指名回答。
二、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1.出示28页例题图,提出问题:做
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
生长过程吗?
2.观察记录:学生交流在家记录的生
长情况,完成统计图
3.提出问题:
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
长变化情况。
学生观察统计图:了解
提出问题:把蒜
辫埋在土里和放
在水里,他们的
生长情况会一样
吗?
开展小组合作,
(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4.记录蒜叶的生长。
(1)学生根据记录的从第6天开始记录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5.提出问题:
(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
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
出平均数。
根据自己的兴趣
选择两项实验中
的一项。
比较两种者生长
条件下蒜叶的生
长情况是,首先
要让学生联系画
好的复式折线统
计图,说说放在
阳光下和放在房
间里的两盆蒜叶
的生长情况有什
么相同点和不同
点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
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