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作者柳永,以及词的基本知识。
2. 诵读: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鉴赏: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
4. 分析:学习炼字的艺术,体会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5. 总结: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这首词。
2. 运用点染的表现手法写一段文字。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 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
【教学目的】
1.疏通诗歌内容
2.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语言手法(点染)
【重点难点】
读懂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
学习点染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知人论世
1. 柳永(约980--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2.写作背景投赠之作
真宗咸平末年,年青的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据说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二诵读训练
1.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要读出这种气势来。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2.反复诵读,读出情感。
三疏通诗意
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范文
语文《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范文
课程背景
本课程为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阅读课,本课以《望海潮(东南形胜)》为主,加以适当的背景介绍与注释,旨在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交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望海潮(东南形胜)》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背景。
2.能够熟练运用课上学习到的方法,分析和解读此文,包括文中地形和地貌的描写,以及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感受。
3.通过阅读此文,培养学生饱满的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描述景色,传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景致与人情的交融;学习作者的具体写法,如比喻、感叹等等手法
•难点:如何从文字上感知景致,感知作者的心意;如何领会到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色相互交融的美妙。
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部分海滨风光的照片,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大海的美丽和它对人们内心的影响。
•要求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景色,并对词汇和形象进行解释。
2. 阅读
•阅读文章,并对生词进行解释和声音。
3. 细节解读
•分析文中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
•学习比喻、感叹等手法,并适当模仿或运用至自己的写作当中。
4. 个人写作
•独立完成一篇关于某一景点的游记,要求画面感强,语言流畅,立意突出。
5. 课程总结和讨论
•总结本次学习的内容,强调“代入感”和“体验感”的重要性。
•听取学生的心得体验,探讨在文学表达中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难点所在。
课程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剩余时间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景致,提高表达能力。
望海潮柳永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望海潮是宋代文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其深情
浓意和抒发离愁别绪的感人之处而被广泛传诵。柳永作为南宋时期
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引入望海潮这首作品,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能
够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
1. 能准确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能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出自己的文学作品;
3. 了解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扩大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
认知。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教学内容
1)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
2)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
3)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
4)引导学生模仿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2. 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述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2)解读:通过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望海潮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4)写作:指导学生运用望海潮的写作方式,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
四、教学步骤
1. 柳永和宋代文学的背景知识介绍(约10分钟)
介绍柳永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同时也简要介绍宋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和与其他文化的关系。
2. 望海潮的词文学特点分析(约15分钟)
通过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文学风格,让学生对于宋代词的特点和美感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段解读望海潮的内容与意境(约20分钟)
将望海潮分为几个段落,依次解读每一段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 柳永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柳永教案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教学中做好《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加上课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望海潮》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
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望海潮》。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词的朗读与解析,重点词汇的讲解,诗词意境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并背诵全文。
2.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3. 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词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望海潮》。
2. 朗读诗词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分组比赛朗读,评出最佳朗读者。
3. 解析诗词
(1)了解作者和诗词背景。
(2)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
(3)分析诗词的意境。
4. 例题讲解
讲解诗词中的难点句子,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 随堂练习
让学生翻译诗词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感悟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悟诗词的意境。
7. 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望海潮》
2. 作者:苏轼
3. 诗词背景:浙江之潮
4. 重点词汇:潮、观、豪情、壮志
5. 意境:壮阔、激昂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背诵《望海潮》。
(2)翻译诗词中的难点句子。
2. 答案:
(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翻译答案见课本。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
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
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
1、柳永介绍。【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
2、题目解说。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
(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注意韵脚)
②读对句读。(注意节奏)
③读出情感。(注意抑扬)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doc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
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
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很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升。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苏轼《江城子》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
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
(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
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
《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二、柳永生平及其影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
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一
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
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
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
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
四叠——四片
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
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望海潮》,详细内容为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
阅读能力。
2. 感受诗人柳永对钱塘江的壮丽景象的描绘,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与赏析,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诗歌鉴
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诗句的翻译与赏析,描绘景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圈出生僻字词。
3.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生僻字词,翻译诗句,分析
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尝试用古诗文的形式描绘一种自然景象。
六、板书设计
1. 《望海潮》
2.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4. 作者情感:豪放、激昂。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请运用古诗文形式,描绘一种你喜欢的自然景象。
示例答案:
山青天碧翠相连,水绿波平画中游。
2. 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学习,反思自己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的优点与不足,如何改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在讲解诗句时,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从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和技巧
【学习难点】:鉴赏艺术技巧。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点播提问;学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预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展示)
三、朗读《望海潮》,因声求气。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
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
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
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附上竹子图片)
色侵书帙晚,
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
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
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
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
1.读文入情,评词识人
“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
都会(dū)参差(cī)堤沙(dī)
天堑(qiàn)珠玑(jī)豪奢(shē)
重湖(chóng)菱歌(líng)罗绮(qǐ)
叠巘(yǎn)羌管(qiāng)钓叟(sǒu)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宋词欣赏”,详
细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此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壮阔的景象,表
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背景、意境及词牌特点。
2. 领悟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所表达的国家情怀和个人情感。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重点:词的背景、意境、词牌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及《望海潮》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
意境。
3. 诗词朗读:全班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
一帆悬”等。
5. 例题讲解: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并进行例
题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中的意象和
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
1. 《望海潮》
2. 主要内容:
背景介绍
意象分析
修辞手法
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举例说明《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答案:
(1)意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作用:表现钱塘江大
潮的壮观景象,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2)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效果:使词句工整、形象生动,增强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与《望海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大致了解作者。 2、学习诗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1、听与朗读,感受词的音律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柳永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教学重点:体会《望海潮》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教学难点:
以画入词,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视频赏析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资源:教材、视频资料、PPT资料
教学环节:
一、导入:1、以《喻世明言》第十二卷《众名姬春风悼柳七》大致介绍柳永的生平。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三变”名字来历说法之一:我少年读书,无所不窥,本求一举成名,与朝家出力;因屡次不第,牢骚失意,变为词人。以文采自见,使保留后世足矣;何期被荐,顶冠束带,变为官人;然浮沉下僚,终非所好;今奉旨放落,行且逍遥自在,变为仙人。
柳永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
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2、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南宋词人)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3、(结合2016年高考朝阳模拟题,附:完颜亮《百字令》即《念奴娇·天丁震怒》天丁震怒①,掀翻银海,散乱珠箔②。六出奇花飞滚滚③,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④颠狂,素麟⑤猖獗,掣断珍珠索⑥。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⑦。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⑧,缟带沾旗脚⑨。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⑩。貔虎⑪豪雄,偏裨英勇⑫,共与谈兵略⑬。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1]
白话译文:雪啊,仿佛天兵天将挟着巨怒,将那银子铺成的大海掀翻,将那珍珠缀成的帘子拆散打乱。六角形的雪花滚滚飞舞,把那山中的丘壑起伏填成一片平坦。这雪又像癫狂不已的白虎,以及猖獗横行的白麒麟,一齐扯断了珍珠绳索。还宛如鏖战的玉龙,打得鳞甲满天飘散。
谁曾想起那雄关山岭上,将士在寒风中伫立,雪白的衣带紧粘着战旗的一角。戈矛泛着炫目的颜色,剑戟摇曳着凛冽的寒光,军帐中腾腾杀气萦绕。兵士们如貔虎野兽般雄壮,将佐们个个英勇,都在一起论略谈韬。此情此景下,应当一醉方休,用醉眼看那一片宽旷的碧空高高。)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望海潮》词牌格律与代表词作。
定格:
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中仄,平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注:中——可平可仄;斜体字——韵字
望海潮·洛阳怀古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白话译文
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交加。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缤纷高挂的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霜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吁嗟。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格律对照
平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平仄仄平平。
长记误随车。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平平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