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称为“龙头节”。也有叫它“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的,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传统习俗,中国人过年从腊月初八就正式开始,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才算真正结束。因此,“二月二”也被看成是年过完的标志。
传说此节起源于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伏羲时期。伏羲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他重视农业生产,据说,每年二月初二,自己亲自耕种一亩三分(大约867平方米)地。后世帝王继承了这一风俗。周武王执政后,更是要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拿起农具,亲自耕种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逐渐形成了后世的“春耕节”。
“春耕节”的叫法主要在南方。南方多丘陵山地,耕地少,很重视土地上的收成,人们要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因为传说二月二这一天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家家户户凑份子钱,举办“土地会”,也就是在土地庙供奉猪肉、鸡、鱼、面条、各种糕点、鲜花、水果、金箔纸叠成的锞子等,为土地神祝寿。此外,人们还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打鼓放鞭炮,富裕的地方还要搭建临时舞台唱大戏。农夫们要在田里插上顶端缠了金箔纸的竹竿,送给土地神作拐杖,来祈求这一年的好收成。
二月二在北方普遍叫“龙头节”。传说跟武则天有关。据说武则天改唐朝为周朝并自己称帝,惹得玉帝震怒,命令龙王三年不许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在大山之下。百姓深感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向玉帝祈祷,最后玉帝在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之说。这一天也就成了“龙头节”。而实际上,是因为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经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农业又只能靠天吃饭,古人就用设立节日的方式,向玉帝表示恭敬,来玉帝祈求让龙王爷按时降雨、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民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民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民俗
龙头节的起源
据传说,“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据考证,“二月二”的习俗始于唐朝。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相传在宋朝时,二月二被称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的形成,除了中国先民对龙的崇拜之外,更多地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相对南方地区而言,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因此,人们祈雨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逐渐形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愿望,盼望龙王爷能够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对于“二月二龙抬头”,北方地区甚于南方。
老百姓是多么地盼望着春天的喜雨啊!二月初二到了,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了,给老百姓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就此开始。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因此,这一天被称之为“春龙节”,又叫“春耕节”。
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月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意味着龙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
此时,人们应该庆祝,祈求龙神保佑,带来好运和繁荣。那么,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故事有哪些呢?
故事一:龙王调雨
在中国传统信仰中,龙神是水的主宰,它能操纵雨水。因此,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与龙王调雨有关。传说,在汉朝时期,某个地方遭受旱灾,人们饱受饥饿和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龙神派遣了龙王前来解救。龙王调控了天空中的云彩,使之释放下大量的雨水,降下了急需的降雨。于是,人们开始庆祝并感谢龙王的神力。
从此以后,人们就在每年的二月二日庆祝龙抬头节,以祈求龙王的保佑和丰收。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祈雨仪式,以期保佑农作物的丰收,吸引龙王离开水府,到周围的田地上去为庄稼降雨,以换取百姓的平安和健康。
故事二:龙的身世
相传龙神非常神秘,它们的起源和身世一直是人们想要探究的问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由于龙神在人间给予了太多的帮助和祝福,人们决定在每年的二月二日祭拜龙神以感谢它的恩德。
据传说,龙神是由祖先太昊所驾驭的神龙后代。他与其他的神龙一起共同创造了这个世界。太昊是华夏人的祖先,又被称为颛顼,他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受到了神龙的帮助。这些神龙借助它们强大的力量,为世界带来了水、风、雨、云和日月星辰,是大自然的主宰。
因此,在每年的二月二日,人们会为这些古老的神龙祈祷,以感谢它们创造出了这美好的世界。
故事三:庆祝龙鱼重逢
在民间传说中,二月二是龙鱼重逢的日子,因为龙和鱼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据说,在古代,人们不但把龙视为神物,而且把鱼视为聪明和灵性的象征。由于龙鱼有一种奇妙的互动关系,二月二日被视为庆祝龙鱼重逢的日子。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与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与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与来历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与来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与来历1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龙抬头的由来是什么
龙抬头的由来是什么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
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
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
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理解和农业节气相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
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
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
着极高的地位,不但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便有
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
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
(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
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仅仅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此时节,大地
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所以,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
龙抬头简介
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简介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
2023-02-21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介绍_龙抬头的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介绍_龙抬头的习俗
龙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春龙节等,是中国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有谚语称“二月二,龙抬头”。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介绍,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介绍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又一说为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1、吃春饼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2、吃爆米花
吃爆玉米花,就是纪念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
3、吃芥菜饭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
龙抬头的来历简介
龙抬头的来历简介
龙抬头的来历简介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旧时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以下内容是龙抬头的来历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吃春饼、吃焖子、吃蝎豆、吃糖豆等习俗。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1、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娘家人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二月二为什么又叫“龙抬头日”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二月二为什么又叫“龙抬头”呢?它的来历与我国古代二十八星宿的划分有关。二十八星宿就是二十八个天区,它是用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的。二十八星宿又分为四个部分,称“四象”或“四神”,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东方苍龙一象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角宿为龙的角,亢宿为龙的颈,氐宿为龙的胸,房宿为龙的腹,心宿为龙的心,尾宿为龙的尾。在正月之前,东方苍龙是隐没在地平线以下的,我们看不见,传说此时龙正在蛰伏。而到了二月二日早晨,东方苍龙星座的龙角星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而整个苍龙的身子都还未显露,故称“龙抬头”。
龙头节有什么传说
二月二,又称“春龙节”、“龙头节”。龙头节的传说和武则天有关。传说玉皇大帝看到武则天性情恶毒,废唐立周称帝,龙颜大怒。为了惩罚武则天,命令龙王三年不得向人间降雨。没过多久,人间由于缺少雨水,人们流离失所,饥民众多。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就违抗玉帝的旨意,偷偷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知道后,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山下,并说:“除非金豆开花才放龙王出来。”于是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翻晒玉米种子,发现玉米就像金豆,只要炒一炒就开花,这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将玉米花摆放在院子里,并且还摆上酒菜供奉玉皇大帝,希望玉皇大帝可以看见金豆开花。玉皇大帝看到后,果然把龙王放了。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
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简介
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简介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则意味着阳气生发、万物生机盎然。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龙抬头起源与传说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和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和风俗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希望大家喜欢!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
关于“二月二”这一天为什么被称为“龙抬头”,一直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下面介绍三种相关的古代传说,以供大家参考。
传说一:古代三皇之一的伏羲,曾经在每年二月初二到农田躬耕。目的是给官员和百姓起个模范带头作用,劝勉大家要勤劳。后世的君主们纷纷效仿,于是又成了一个节日。
上古之书《三坟》中曾经提到:“龙善变化,能致雷雨,为君物化。”这里的意思是说,龙就是君,君就是龙。
古代农谚有云: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因为“龙”是中国君主的象征,君王带头耕种,就等于“龙带头”(即“龙抬头”的谐音),所以这一天就被称为“龙抬头”。
汉朝的时候,汉文帝听从了大夫贾谊《积贮疏》的建议,把“春耕”仪式的时间,提前到了每年正月。从此以后的二千多年里,“春耕节”和“二月二”分成了两个节日。
在古代的皇家,每年正月都会举行非常隆重的“春耕”仪式。那一天,皇帝和皇后会亲自“扶犁躬耕”,以劝农桑。而在民间“二月二”的节俗祭祀活动,依旧被保留。
传说二:武则天废唐立周后触怒了上天,玉帝下令三年之内,不准给周朝降雨。负责降雨的龙王不忍心民间的老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缓解了灾情。
玉帝知道以后勃然大怒,就把龙王压在一座山下,以示惩罚。周朝的百姓听说后,天天跑到山前替龙王祈祷求情,感动了玉帝。
龙抬头的来历及十四个习俗
龙抬头的来历及十四个习俗
龙抬头的来历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一.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二.吃龙食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三.爆米花
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四.放龙灯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摘抄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摘抄
二月二龙抬头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日庆祝,也称为“龙抬头节”、“龙头节”或“春耕节”。它是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这天是龙神沉睡后的第一个龙日,龙神苏醒后,开始降雨,加快春季耕作的进度,为农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好兆头。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书记载,东海水神敖广的九个儿子中,有六个可以变成龙。其中,老二敖显和老五敖忠是最善于使雨的。敖广六子中的每一个都管理着一条主要的江河,因此在传说中,他们被认为是河流的精神。二月二是他们中的敖显的生日,也是敖家庙会的日子,庙会上供奉有龙的形象,因此,二月二也被称为“龙子节”。
另外,二月二还是中国传统农历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龙头节”。在农历的24节气中,二月二是“惊蛰”节气,这个节气意味着春天真正的到来。在这个节气里,万物开始复苏生长,农民们开始着手春耕之事,因此二月二也被称为“春耕节”或“开春节”。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候二月二是神仙们出游的日子。在传说中,神仙们喜欢变成龙的形象出游,每当到了二月二,神仙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召开盛大的庙会,互相比赛变化形态,让人们惊叹不已。因此,二月二也成为了神仙们的聚会日子,人们纷纷前往庙会一起观看。
除了上述的传说之外,二月二还有一些地方特殊的习俗和表演方式。比如,湖南岳阳洞庭湖畔的车公庙会上,会有喜庆的龙灯舞,舞龙团队将用布、纸等制作成的几米长的“龙灯”从众人中间穿行而过,发出嘶嘶声和龙吟。还有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天踩高跷、升旗、放烟花等等,以此庆祝春天的到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_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_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传说一
传说尧王的父亲帝喾(帝俊)共有四个王妃:姜嫄(jiāngyuán)、简狄(jiǎndí)、庆都、常仪。本来常仪的地位最低,可自从生了儿子,众人就另眼相看了。庆都一直为没有儿子烦恼。有人告诉她,神母庙求子很灵验,只要真心实意,没有不成的。庆都照女巫说的,在元宵节的晚饭后,去庙里摆上供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了仨头,双手合十,祈求神灵赐子。话分两头说。有年大旱,百姓生活困苦。天上有条赤龙,看见人间的凄惨境况,产生了怜悯之心,私下里下了一场雨。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把赤龙压在了一座山底下。百姓为赤龙求情,玉皇大帝发话说:“除非金豆子开花。”到了二月二这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个老妈妈,一个劲地喊:“卖金豆子!”人们很纳闷,买回家一看,是些黄豆。这些黄豆放在锅里一炒,噼里啪啦地开了花。玉帝得知,只得把那条赤龙放了出来,贬下凡间。庆都从神母庙求子后,就
龙抬头的来历及民俗活动整理
龙抬头的来历及民俗活动整理
龙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春龙节等,是中国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民间有谚语称“二月二,龙抬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龙抬头的来历及民俗活动,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龙抬头的由来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头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头。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春游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头,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熟悉和农业节气有关。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利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许多地方已开头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头清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视。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推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消失,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渐渐来到了人间。此季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间续开头。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什么节日以及由来传说
龙抬头是什么节⽇以及由来传说
每逢农历⼆⽉⼆便是龙抬头节⽇,知道的这个的节⽇的⼈屈指可数,那么龙抬头是什么节⽇呢?本⽂是龙抬头是什么节⽇,龙抬头节⽇的由来,希望对⼤家有帮助!
龙抬头节⽇的由来
龙抬头,农历⼆⽉初⼆,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它是我国农村的⼀个传统节⽇,名⽈“龙头节”。俗话说:“⼆⽉⼆,龙抬头,⼤家⼩户使耕⽜。”
此时,阳⽓回升,⼤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伏羲⽒时期。伏羲⽒“重农桑,务耕⽥”,每年⼆⽉⼆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理⼀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传统作法,⽽且还当作⼀项重要的国策来实⾏。于⼆⽉初⼆,举⾏重⼤仪式,让⽂武百官都亲耕⼀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说为武则天废唐⽴周称帝,惹得⽟帝⼤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龙王不忍⽣灵涂炭,偷偷降了⼀场⼤⾬。⽟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皇⼤帝,于⼆⽉初⼆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龙抬头”之说。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利条件差,农民⾮常重视春⾬,庆祝“龙头节”,以⽰敬龙祈⾬,让⽼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今!
农历⼆⽉初⼆,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古时,⼈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东⽅夜空升起,秋天⾃西⽅落下,其出没周期和⽅位正与⼀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夏天作物⽣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地平线以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篇一:二月初二龙抬头的由来与习俗
【文化】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风俗
【文化】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及风俗鲁章明秀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今年是龙年,那今天是真正的龙抬头了。早上出门,阳光灿烂,好日子啊!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一,阳历2月22日,好日子!哎!总算是出了正月了!年总算是过完了!再也不用寒暄“拜个晚年”了。这么好的日子,应该春光明媚才对。但天公真的不作美,一整天都阴霾密布,不见天日。据说是有雨雪,但老天爷爽约了。以这样的形式庆祝二月的到来,很不给力。
对于二月二,民间最多的说法就是“龙抬头”了。按我的理解,“龙”就是老天爷,“龙抬头”就是老天爷睡醒了,冬天结束了,春天来临了,天气暖和起来了。对于二月二,最大的民俗就是“剃头”了。照老一辈人通常的习惯说法和做法,正月里不能剃头,只有熬到了二月二才能剃头。老天爷精神了,人也精神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一、二十八星宿与龙抬头
二十八星宿(xi),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龙抬头,与二十八星宿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谓二十八星宿,就是中国古人观察天象的模式,套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星座”。聪明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想象力十分丰富,把天空中可见的星星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成4宫、每宫7宿,共28宿。根据形象,将4宫想象为4种动物。其中,东宫7宿(角、亢、氐(d)、房、心、尾、箕)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30颗恒星组成。
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7宿的第一宿角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称作“龙抬头”,将其作为春天的标志。
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和“惊蛰”之间。此时,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
二、龙头节的起源
据传说,“二月二”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据考证,“二月二”的习俗始于唐朝。唐代著名人白居易有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相传在宋朝时,二月二被称为“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的形成,除了中国先民对龙的崇拜之外,更多地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相对南方地区而言,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水资源短缺。因此,人们祈雨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当中,逐渐形成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愿望,盼望龙王爷能够赐福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此,对于“二月二龙抬头”,北方地区甚于南方。老百姓是多么地盼望着春天的喜雨啊!二月初二到了,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了,给老百姓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就此开始。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因此,这一天被称之为“春龙节”,又叫“春耕节”。
三、二月二的习俗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
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在我的济南老家,每到二月二,最大的食宿莫过于吃“炒蝎豆”了。炒蝎豆,也称作“炒蝎子爪”或“炒蝎子肚”。炒蝎豆,意味着炒死蝎类毒虫以除害之意。小时候,我特爱吃母亲做的炒蝎豆。有黄豆、黑豆,先泡好,再放在装了“土”
的大铁锅里翻炒。这种“土”很特殊,灰白色,干干的,说是叫什么“坩子土”。大人们说,困难时期,有人吃坩子土,吃得不消化,胀肚子,还死了人呢。小伙伴互相分享自家的蝎豆,看到大伙儿嘴边上白白的坩子土沫子,好笑极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坩子土炒的蝎豆再也没有了。童年的快乐也淡去了。我后来学了地质学,这才知道,坩子土就是高岭土。篇二: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今天是3月2日,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我国自古以来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民间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抬头的日子,这天也叫春龙节。据史料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据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农历二月初二,其实更是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我国的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据历史记载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其实,关于二月初二“龙抬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当年武则天篡位,天帝震怒,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以示惩罚。然而司水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将玉龙打下天界,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玉龙,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来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龙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昂首抬头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无可奈何,只好让玉龙回归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据说,这也是民间二月二吃蝎豆习俗的由来。
其实不止这些,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还有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