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合集下载

2019届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97张)

2019届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97张)

4.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秦汉统治者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汉代出现了阶段性惠 商政策,汉文帝变“抑商”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 弛山泽之禁”。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1.西周时期:文化上“学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实 行礼乐制度,即周礼。 2.春秋战国时期 (1)思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和 朴素辩证法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学 派,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实 行土地国有的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 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4)租佃关系:战国时期产生,汉代较普遍。
2.手工业 (1)夏商周时期: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 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出现,官营、民营和家庭手 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冶铁燃料;西汉丝绸远销欧洲;东 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了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总结升华 ] 一、政治上 1.理解一个概念:“家国同构” (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 通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周天子的嫡长子世袭王位, 是君主,也是宗族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子,也 是宗族的小宗。
(3)“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 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 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第二篇
模块突破篇
古代篇
农耕文明时代的
中国与世界
第 1讲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讲义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讲义

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本讲从模块内容看,政治、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政治主要考查政治演变趋势及特点;思想主要考查儒家思想主张及演变;经济考查相对较少,主要考查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建时空坐标·知识定位更准确][通阶段特征·发展脉络更清晰]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它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是汉赋;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考点一从周代“天下共主”到秦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通史主干整合提炼要点,扫除盲点[主干知识]1.先秦(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家天下”的局面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王族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血缘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案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知道早期文明的产生过程,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理解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研读课本,分析相关史料,收集小组讨论的观点,初步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文明的产生,认识到文明古国的共性与个性,增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早期文明的产生。

难点: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史料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区域图片,引出问题:为什么世界文明最早产生在这些地区?这些地区的文明又怎样的特点。

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探源——人类文明是什么教师活动:出示《全球通史》关于文明的描述,使同学明确文明的概念。

多媒体出示以下材料:“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文明的特征是可以大体概括为阶级国家文字和城市。

(二)探源——人类文明的产生原因及过程●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类社会的演进,引出古代文明产生的情况。

教师给学生5分钟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构建思维导图。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进行点评,给学生一个及时的反馈。

整个过程用时8分钟。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1)

[纵向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1.(2018·济南一模)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

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

这说明当时()A.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C[题干论述的是分封制,不是宗法制,故A项错误;晋文公在会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还需要把周襄王召去,说明晋文公并不能直接控制诸侯,故B项错误;晋文公成为霸主之后,在会盟齐、宋、鲁等诸侯的时候,“周襄王被召唤赴会”,说明周襄王还是有一定的权威的,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故C项正确,D项错误。

]二、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1)秦朝时期: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2)西汉时期: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理论。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针对训练]2.(2018·北京延庆一模)刘邦认为,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子弟为王是失策,致有“孤立之败”。

2020高考历史讲义: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讲义: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Word版含解析

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1)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

其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逐步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秦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此时期的文化是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由原始农业向小农经济演变,农耕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小农经济形成并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3.思想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和发展起来,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商朝的甲骨文已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科学兴起。

考向一 早期政治制度的创新与传承论点1 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种类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礼仪等。

论点2 分封制推动民族交融与文化认同(1)被分封子弟及其率领的技工等与封地的土著族群相互通婚,构成一个多元的社会,促进了民族交融。

(2)周朝的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被传播到各地,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中原文化;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向周围的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2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2张)

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垂 政 直管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 治 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
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农耕经济逐渐取代采集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生产
现 经 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探究六 西周宗法制 王位该由谁来继承?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册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
子:故大先儿王子—之—法二,夫人立所天生子,,二儿不子使—诸—大侯夫疑人焉所;生, 三儿大子儿—子—:二立我夫诸是人侯长所子生,,,不年四使纪儿大最子长—夫,—疑你大焉们夫都人;应所该生听。我的。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阶段特 征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公元前221 ~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是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奠基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基本定型时期。
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 ——许倬云《说中国》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 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 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 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A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谐理念“,是对以君于臣中朝国廷,尊对卑于贵贱之
达到贵贱有序,世界,序都,具下及有黎现庶实车意舆义衣。服宫室
达到上下“和同”

2018届二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课件(33张)

2018届二轮复习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课件(33张)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前期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的信
息可知,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 的人,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 的富人,多得不可胜数。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 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人们对 “义利”观 的看法,故A项错误;西汉前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 B项 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了人们凭借勤劳和智慧致富,没有 体现地方豪强势力对郡县的控制,故D项错误。
(2)经济上 ①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 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 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 (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 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精耕细作成为我 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②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 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 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 术不断进步。③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4.[2016· 全国卷Ⅰ]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 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题干中提到的时
间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内容为多人集体劳作,联系所学内 容可知是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所以正确答案为 D项; 图片内容明显为多人集体劳作,与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 态不符,所以A项错误;精耕细作农业主要体现在耕作方 式和生产技术上,而这些在图片内容中反映不出来,所以 B项不符合题意;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的情况,所以 C项 错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
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

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第1讲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受到破坏, 但其影响延续至今
作用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 治
保证贵族特权,有利于内部稳 定与团结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 (1)农业:以石器为主。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土地制度:井 田制。 (2)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 (3)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3.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 (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4.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 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
(1)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
政 治
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 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其土地
私有制
思 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 想 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科 技
(1)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 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 (2)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主旨三 思想一统——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完善 1.“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 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 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发展》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发展》

商周 经济 时期
(1)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遭破坏) 春秋 战国 时期 (公元 前 770 年— 公元 前 221 年) 政治
(2)各国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
(1)生产力: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 经济 (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3)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1)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老子、孔子、 思想 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 (2)儒家学说遭冷落,法家学说受推崇。 科技 文学 发明“司南” 《诗经》、楚辞
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 让和买卖。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 发展;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严重,因此影响了国 家的赋税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社会动荡不安。
材料三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 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 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 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3.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 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 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孔子:仁、礼、中庸; 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 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
美德”;重视教育,“认识你自己”。
共性:
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 价值和尊严,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 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 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 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 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 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 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 义》

【部编版2019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30】

【部编版2019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30】
思考:两则材料说明诸侯对周王承担怎样的义务?
随从作战、朝觐纳贡、效忠臣服。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特点:分封广泛,王族主体,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力相对独立
等级在西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体现
天子之冕十二旒, 诸侯九, 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
宗法制:概念、特点、内容、作用
西周时有位诸侯娶了一位妻子,生了一个 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妾,生了一个儿子, 是为大儿子; 此后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是为 小儿子。数年后这位诸侯死去,那么他的爵位 和家业应由谁继承?他的财产 又由谁支配和分配?
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夏朝,或许正是 中华文明的产生时期,中华文明得到初步 发展。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 《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 《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 《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 《三字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 《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大戴礼记》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吕氏春秋》
父系氏族公社
社会 发展概况
生产力低下,尚未产生贫富 分化,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出现贫富分化与不平 等,私有制产生,阶 级分化明显,出现权 贵阶层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新石器时代——文明曙光 时间:历史悠久,传承不断 空间:分布广泛,多元汇聚 关联:独立发展,相互交融
红山文化遗址分析: 1.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
国近代化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现 代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文化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 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 行等。
东西方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相 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 活动产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人教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人教版)
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 (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对人类文
文 政治制度 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近
明 (3)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 现代欧美国家法律的源头
界潮流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

表 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工商业发
视角2 从发展角度考查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措施和目的 【考题4】 (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
“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 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审题定位 汉代——重农抑商政策 解题关键 由题干中的贾人“皆无得名田”“敢犯令,没 入田货”可知这是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重农抑商政 策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从而维护封建统 治的经济基础,故答案为D项。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D
2.手工业 (1)西周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青铜铸造技艺高超;春秋战国 时期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丝国”称 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商业 (1)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春秋战国 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2)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易 的“市”出现;开通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 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 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大特征。

(2017年)二轮复习 第1讲中华民族的奠基、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

(2017年)二轮复习 第1讲中华民族的奠基、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
3、文化:学在官府。
(二)具体史实
1、政治
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 (生产力的发展产物)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二)具体史实 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 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 巩固西周统治 3、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 4、权利: 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5、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7、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 族融合;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瓦解: 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 存实亡,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 4 )伦理观念: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导致“重男轻 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 孝道、重视邻里关系和家庭和睦的观念。
3、文化
(1)思想:“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2)科技: 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出现了现存最早星表——《石氏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算筹计算法。
(3)文学:《诗经》和楚辞是先秦文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分别开创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流派。
(4)教育: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平民阶 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 (5)汉字: 篆书、隶书
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1)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 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3)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4)从总的方面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 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中国史:古代史 资料整理

中国史:古代史 资料整理

第1讲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优质教学课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优质教学课件
公元前771年
阶段特征
1.中国原始社会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入晚期后社会逐步分化,出现了权贵阶 层及相应的礼仪制度,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这一时期奠定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2.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奴隶 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王权政治不断强化,国家 疆域不断扩大,国家机构不断完善;经济上青铜铸造达到鼎盛,铸就 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丰富的文字史料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与文 化面貌。
真题回顾
(2023山东真题)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 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C)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玉等百余件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不发达,为了生存,人 们不得不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其所有权归 属个人,结合题干“单人墓”“百余件“等内容可知,该墓葬中的私有财产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故选C项。
早期国家的发展——商和西周
1.商朝
建立
约公元前 1600 年,黄河下游部落 首领汤了商朝,后定都于殷
政治制度 实行内外,服制扩大了商朝的政治势力 和文化影响
文化遗存 殷墟出土的 甲骨是文一种成熟的文字, 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
刻有文字的龟甲
早期国家的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 立西周,定都于 镐京
从部落到国家
生产力 发展
私有制 产生
贫富分 化出现
氏族 贵族
下层 平民
早期 贵族
早期 奴隶

2018届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远古至220年)(课件)(103张)

2018届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远古至220年)(课件)(103张)

3.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家国一体,最高 执政集团尚未实 西周 现权力的高度集 中 首次建立君主集 权于上、行政体 秦朝 制分权于下的体 制 在正式行政体制 之外另设机构, 西汉 以达到分权的目 的 选官体制 政治特点 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地方 奴隶制的 中央官员的 具有较强的独 职权分工不 贵族政治 立性 明确 推行郡县制, 推行军功爵 用封建官僚政 制度, 秦朝以 治取代贵族政 吏为师 治 封建的官 由郡国并行到 首创察举制, 僚政治 推恩令,专业 有利于人才 的文官构成统 选拔, 但也存 治机构的主体 在一些问题 地方体制
3.西周:(1)分封制: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内容:①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义务:诸侯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③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并有设置官 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影响:①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疆,稳定 秩序;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②消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 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等级森 严,等级观念浓厚。
第一编 通史整合突破 必修部分
古代篇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大河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海洋文明各领风骚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 ——先秦、秦汉(远古至220年)
[阶段特征 ] 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 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 发展过程; 生产力不断进步, 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 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 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版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版  第1讲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编写说明:全书按知识线索和能力线索分两种课型编写。

课型一,自主学习课:通过览、记、练,环环相扣,掌握基础核心知识。

课型二,师生共研课:按话题切入,通过品、悟、练,逐步推进,提升应试能力。

两种课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对应学生用书第15页)[整体感知]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一、政治上——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1.夏、商、西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约公元前2070年—前770年)(1)王位世袭制:夏启开创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2)分封制:西周实行以王族为主体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走向崩溃,郡县制出现。

(3)宗法制: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等方面的继承问题,西周实行宗法制,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崩溃,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血缘为标准)2.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争霸与兼并战争;诸侯改革变法运动;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3.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君主专制制度①秦朝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是其突出特征。

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铁技术 官营、民 营、家庭 手工业形 成
学术下移; 管仲 孔 《诗经》 改革 子、 老 初税 子 亩 商鞅 百家争鸣; 李悝 诸 首倡 子 楚辞; 吴起 重农 百 抑商 司南 商鞅 家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造成了井田制的瓦解 和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新旧秩序交替的过程推动了思想的 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各家学说为以后中央 专制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记 · 货殖列传》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 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
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
)
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 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角度4】 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借鉴意义
王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祖国统一和民主 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
直属于国’。”秦朝这一制度( A.强化了血缘等级秩序 C.促使了分封制的崩溃 ) B.维护了国家统一 D.由秦始皇所开创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汉 武 帝、 董 仲 舒
返回导航
【角度1】 宗法制对中国后世的深远影响 宗法制对中国后来的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 远影响,具体表现在: (1)封建政治方面:①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 则。②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③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 治理念等。 (2)社会习俗方面:①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和家族家谱的修 订及宗祠家庙的建立。②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渴望 亲情的传统观念和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3)思想观念方面:①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 理范式,“忠”“孝”观念深入民心。②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 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③ 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造就了一批批 忠孝之士。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2016年高考· 历史学科 二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史部分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 明清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政治 经济 文化 公天下 ①七八千年前中国已有原始农业 禅让制 ②“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③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 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⑤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丝织品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制度确立阶段)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
3、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分裂、民族融合) 4、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繁荣阶段) 5、宋元时期:907~1368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经济重心南移)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谓“北 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的正房,都要给长辈和 地位尊贵之人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 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
哪一政治制度(
A.宗法制 C.礼乐制
)
B.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春秋战国大变革(前770年~前221年)
政治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改革
人 物
春 秋
战 国
宗法分封制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得到 瓦解; 承认;铁器牛 诸侯争霸 耕、小农经济 出现 各诸侯国 铁犁牛耕 竞相变法, 推广;封 封建制度 建土地私 开始形成 有制确立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角度3】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 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展,推动 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封 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
(1)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2) 庄子的天命观对我们今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借
鉴意义。
(3) 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与韩非主 张的“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对今天“与时 俱进”的借鉴意义。 (4) 韩非重视法治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倡导“依法治国”的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夏商周奴隶制文明(前21世纪~前770年)
政治 夏 商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改 人 革 物
王位世袭制
土地国有 冶铜技术
青铜文 商人、 明;
贝币 商代甲 骨文 周 公
宗法制 (侧重权力继承) 井田制 西 分封制 工商食官制度 周 (侧重权力分配) 礼乐制度 世卿世禄制度
济。这说明生产工具的革新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春秋战
国时期农耕技术的革新而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对当今 中国“三农”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即推动农业技术革新,大 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是中国未来“三农”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角度2】 秦朝制度创新的史鉴功能 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 新,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古代文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此为 切入点,高考可从文明史观或社会史观角度考查秦朝制度创新
的意义。此外秦朝的制度创新对于打破贵族分封,促进大一统
借鉴意义。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2014年 7月 4日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商
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我(伏尔泰)则在那里发现了精 神世界。”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以下言论不能 恰当反映伏尔泰中心立场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政治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改 革
人 物
秦 始 皇
秦始皇建立封 焚书坑儒、 建专制主义中 秦 央集权制(皇帝 统一文字(秦 篆)、度量衡 制、三公九卿、 郡县制) 郡国并行、七 儒学成为正统思 国之乱、武帝 精耕细作 煤 重农 想; 强化集权(设 技术(犁 青瓷 抑商 丝绸 汉赋;汉隶 汉 中朝/推恩令/ 壁/耦犁/ 地方设刺史) 耧车)日 杜诗 之路 造纸术、 益成熟 水排 察举制 医学、地动仪等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第1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
高考二轮专题析与练·历史
返回导航
时空定位图
第一部分 专题复习篇
阶段特征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政治上,国家产生 和完善,以宗法制为核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国家政权带有 浓厚的宗族色彩;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和集体耕作;文化上是青铜文 化的繁荣时期,文字逐渐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政 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各诸侯国割据混战,纷纷变法;经济 上,铁器和牛耕使用并推广,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崩溃,封建土 地所有制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私学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 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得 到巩固;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初步 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思想上由“百家争鸣”到思想“大 一统”,经过改造后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科技 文化艺术全面繁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