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重点整理
审计学知识重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地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审计地总体目标:.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地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地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按照审计准则地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地审计目标:.发生:确认已记录地交易是真实地.完整性:确认已发生地交易确实已经记录.准确性:确认已记录地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地.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地交易记录于恰当地期间.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地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地审计目标:.存在:确认记录地金额确实存在.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地义务.完整性:确认已存在地金额均已记录.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地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地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地审计目标:.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地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地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地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认定地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地明确或隐含地表达.注册会计师地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地认定是否恰当
审计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内部控制:现代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经营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2、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审计师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3、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证实审计事项、得出审计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4、重要性水平:重要性就是审计师对财务报表总体能够容忍的最大错报。
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作出的全部记录。
6、业务循环:业务循环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循环了解、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
及其执行情况,从而对其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
7、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8、管理建议书 :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针对审计过程中已注意到的,可能
导致被审计单位财务报Q生重大错误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书面建议。
二、简答题
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⑴岗位分工
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 授权批准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 取得与验收控制
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 日常保管控制
审计学考试重点
审计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鉴证业务
参考答案:根据我国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规定,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业务是以提高鉴证对象信息的可信性为主要目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就鉴证对象信息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适当的标准而发表一个能够提供一定程度保证的结论。
2.合理保证
参考答案:合理保证是一个与积累必要的证据相关的概念,它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不断修正的、系统的执业过程,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对鉴证对象信息整体提出结论提供一种高水平但非百分之百的保证。
3.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参考答案: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属于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
4.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参考答案:是指注册会计师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因此,当提及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时,在某些情况下指的是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指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5. 实质性程序
参考答案: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具体说来,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6. 控制测试
参考答案:当内部控制被认为有效时,注册会计师要为降低控制风险计划评估水平提出正当理由,就必须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用于这种测试的程序通常称为“控制测试”。(控制测试就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在整个或至少大部分被审计期间内有效运行的审计测试。)
00160审计学自考重点
00160审计学自考重点
(实用版)
目录
一、审计学的概念与意义
二、审计学的基本原理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与运用
四、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五、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
六、审计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七、审计法律法规的适用与遵循
八、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规范
九、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十、审计学自考的重点内容与学习方法
正文
一、审计学的概念与意义
审计学是一门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科,旨在通过对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财务报表、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学在保障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审计学的基本原理
审计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专业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这些原则指导着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应具备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三、审计证据的分类与运用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收集的用于证明财务报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各种信息。审计证据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等,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这些证据。
四、审计程序的设计与实施
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步骤。审计程序的设计应遵循审计标准和审计证据的运用原则,而审计程序的实施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审计技能。
五、审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进行评价后,向有关方面提交的书面文件。审计报告的编制应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要求,而审计报告的披露则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社会公众传递审计信息。
审计学考试重点
审计学考试重点
第一篇:审计学考试重点
实质性程序指审计人员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会计师事务事所是依法注册登记,独立承办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业务的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组成,是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业务的机构。
或有收费是指服务报酬的收取不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量来计算,而是根据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成果大小或所提供报告的类型来确定。这种收费方式将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所应负的责任,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法律责任和审计职业责任。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重要性取决于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错报是重大的。
推断的误差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抽样或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对于不能明确、具体识别的其他错报所做出的最佳估计数。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有存在差异的可能性。
自考本科《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全
《审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审计概论
本章重要考点串讲
考点一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定义
由国家授权或承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那么和会计理论,远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展审查和监视,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视活动。
二、审计的特征
审计的特征集中表达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
考点二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的主体分类
审计主体,即审计的执行者,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二〕按审计目的和容分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三类。
〔三〕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四〕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根底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根底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根底审计、制度根底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二、审计的方法
我国的审计方法体系由两大局部组成,即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1、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2、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围划分,可分为抽查法和抽查法。
3、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容划分,可分为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等。
00160审计学重点难点
00160 审计学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代码:00 160
第一章、审计概论
应掌握审计的定义和特征,了解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生产与发展,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产和发展,掌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了解审计的只能、作用和审计方法。本章重点掌握三种审计的关系和特点。
第二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主要讲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运用。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签证业务的灵魂。本章重点掌握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运用。
第三章、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与法律责任
本章主要讲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与法律责任。执业准则体系包括业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两部分,业务准则又包括业务准则与相关服务准则。鉴证业务准则是核心,重点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要素和分类。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违约、过失与舞弊,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四章、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
本章主要讲述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财务报表偶的合
法性与相关性发表意见。审计具体目标本表是对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是根据被审计单位
管理当局的认定和审计总目标确定的。考生注意具体审计目标与管理当局认定的联系,它
们之间是――对应的关系。在计划审计工作时,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计划审计工作包括针对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以将涉及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重要性事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本章的内容较抽象,应多联系实际思考问题,把问题具体化就容易理解了!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 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管活动
(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权威性是审计机构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 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完整版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基础题
1、民间审计的起源:16世纪末期,地处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国合伙企业的出现,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需要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出面查证账目,民间审计应运而生。
2、民间审计的形成:真正使民间审计得以大发展的是18世纪下半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查尔斯·斯奈尔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3、民间审计的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企业同银行利益关系更加紧密,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的主要依据在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审计。
4、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
5、朝廷将当时专事审计职能的“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是我国审计一词的起源。
6、民间审计的起步:在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8、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9、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
10、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金额越大,波动幅度越大,重要水平的绝对额应该更高
1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该选择最低标准,可以保证项目误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重要的
《审计学原理》应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为.
《审计学原理》应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总论
1、对审计涵义的理解
2、审计人与审计关系
3、审计的基本特征
4、审计与会计的关系
5、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6、审计的对象和目的
7、审计的职能
8、审计的作用与任务
第二章审计的分类与方法
1、审计的基本分类
2、审计的其他分类
3、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4、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第三章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1、国家审计机关
2、西方国家审计机关
3、民间审计组织
4、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5、内部审计机构
6、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素质要求
7、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8、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1、审计准则的涵义和作用
2、审计准则的内容
3、一般公认审计准则
4、我国国家审计准则
5、独立审计准则
6、审计依据的涵义和种类
7、审计依据的特点和运用原则
第五章审计程序
1、审计程序的涵义和作用
2、审计准备阶段
3、编制审计计划
4、审计实施阶段
5、审计终结阶段
6、正确处理期后事项、关注或有负债
7、后续审计和复审
第六章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审计证据的涵义和特点
2、审计证据的分类
3、审计证据的收集、鉴定和综合
4、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和作用
5、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6、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7、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和审核
第七章内部控制的评审
1、内部控制的涵义和作用
2、内部控制的要素
3、内部控制的种类
4、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判断和评审步骤
5、内部控制的调查与描述
6、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
第八章审计抽样
1、审计抽样的涵义和种类
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3、属性抽样
4、抽样结果的评价
第九章审计报告
1、审计报告的涵义、种类与作用
(完整版)《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同学们:
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1.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2.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包括审计谁,审什么内容。
对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着重审查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作用方式的特征
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能产生什么功能作用,表现为审计的职能;二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发生功能作用的实现方式,表现为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还有监察、鉴证和评价。
二、审计的分类
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
(一) 审计按主体分类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上,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特征。
《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指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等。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财政预算、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审计学》全书知识点汇总
同学们:
为便于大家对本课程内容能够抓住重点并深刻理解,中央电大《审计学》课程组将各章重点内容提炼如下,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审计的涵义
审计是由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形式。
1.审计主体
审计主体具有独立性,•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它有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非所有者自身监督。二是与被审主体在组织上、经济上、工作过程中(或精神上)保持独立。
独立性是审计的最基本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审计主体上得到充分体现。
2.审计客体
审计客体包括审计谁,审什么内容。
对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时,着重审查评价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的作用方式的特征
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能产生什么功能作用,表现为审计的职能;二是审计主体对审计客体发生功能作用的实现方式,表现为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还有监察、鉴证和评价。
二、审计的分类
审计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具体表现为:
(一) 审计按主体分类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的特征主要是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上,体现了国家所有权的特征。
《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对象的实体即被审计单位是指所有作为会计单位的中央和地方的各级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国有金融机构、行政机关、国家的事业组织、国有企业、基本建设单位等。审计对象的主要内容包括上述部门的财政预算、信贷、财务收支(负债、资产、损益)和决算,以及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
审计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CPA教材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特指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
三、三方关系
——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财务报表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
注意: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某些情况下,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
第二章
第三章
一、审计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目标—-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程序-—具体检查错报的程序
三、认定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 (4)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
五、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学常考知识汇总
第一章审计概论
【学习重点】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四)审计的依据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独立性
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
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5年10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经历四个阶段:
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
起因:南海公司事件
审计的目的:查错防弊
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
审计的对象:会计账目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1、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2、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3、审计的目标
总目标:
是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意见:
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
①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②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③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4、审计的基本分类
①按审计主体,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
②按审计内容和目的,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
5、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①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优点:系统、全面,可以避免遗漏
缺点: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和时间太多
适用于业务十分简单,或一些已经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单位或单位中的某些部门进行审计时使用
②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以此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审计学》重点复习资料
答: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历史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有三个方面:
( 1 )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2 )注册会计师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 3 )注册会计师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答: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
( 1 )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内心状态,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出结论时不受有损于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能够诚实公正行事,并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态度;
( 2 )形式上的独立性,要求注册会计师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事实和情况,使得一个理性且掌握充分信息的第三方在权衡这些事实和情况后,很可能推定会计师事务所或项目组成员的诚信、客观或职业怀疑态度已经受到损害。
答: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宣称自己拥有本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或经验。
注册会计师不应提供本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除非获得适当的建议和帮助使其能够满意地提供这些服务。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能力提供专业服务的某特定部分,可以向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精算师、工程师、地质专家、评估师等专家寻求技术建议。
当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以外的专家时,注册会计师就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专家了解相应的道德要求。对专家的监督和指导的程度取决于参与的人员和业务的性质。这些监督和指导可能包括:第一,要求这些人员阅读适当的道德规范。第二,要求这些人员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提供书面确认。第三,在出现潜在冲突时提供咨询。
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对具体的独立性要求或业务中所蕴含的其他风险保持警惕。任何情况下,如果适当的道德行为不能得到遵守或保证,那么注册会计师就不能接受业务。如果业务已经开始执行,则应予以终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CPA教材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特指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
三、三方关系
——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财务报表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
注意: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某些情况下,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
第二章
第三章
一、审计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目标——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程序——具体检查错报的程序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
五、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履行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确认其责任的方式
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六、初步业务活动
1、目的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确保实现以下三个目的: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事务所);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管理层);
(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关系)。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本期审计业务活动开始时,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初步业务活动:(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意见。
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1、充分性
2、适当性(1相关性(2)可靠性
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三、审计证据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1).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基本要求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且适当的审计证据才是有证明力的。
(2).审计证据越适当,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越少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也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3).审计证据质量存在缺陷无法通过数量弥补
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1).控制测试的含义
——为了获取关于控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有效性而实施的测试。
其目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2).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1) 细节测试
(2) 实质性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五、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程序
(一)检查(二) 观察(三)询问(四)函证(五) 重新计算(六) 重新执行(七) 分析程序
六、审计底稿
1、存在形式:有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
3.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
(1)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2)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
天内。
4.审计工作底稿保存期限
(1)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2)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
5、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动
在归档期间对审计工作底稿变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删除或废弃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
(2).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类、整理和交叉索引;
(3).对审计档案归整工作的完成核对表签字认可;
(4).记录在审计报告日前获取的、与项目组相关成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的审计证据。
第五章
一、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方法
1.基本方法
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2.选择基准
(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业绩,使用者可能更关注利润、收入或净资产);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