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成不了世界科学中心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解读
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一、世界科技中心的五次转移
(一中国 (以唐宋为例
1表现:从秦汉开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古代世界的科技中心。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发展到顶峰. 如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天文历法的高度成就 (唐僧一行《大衍历》及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沈括与《梦溪笔谈》等。 2.思考:为什么在唐宋时期产生领先于世界的辉煌科技成就 ?
经济繁荣、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相对稳定 (如贞观之治等 ; 统治者开明的文化政策; 科学教育的发展;民族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战争的客观促进 (如火药的发明、使用等。 (二意大利 (15~17世纪
1表现 :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开始了天文学革命,意大利科学家伽俐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 证实其正确性, 他注重实验和实践, 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捍卫、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宇宙是无限的” ,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 意大利一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思考:
(1为什么意大利会成为世界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 ?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原有的文化基础。
(2为什么“东方的科技成果却造就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或“这一时期,东西方科技发展有何区别 ? 为什么? ”
差异:中国:古典科技的总结。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原因:经济:中国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受阻碍等。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政治: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西欧反封建斗争开展 (如宗教改革。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科学活动中心将移向何处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经历了由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迁移过程。而科学中心的迁移周期通常为80年,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活动中心迁移到美国已将近百年,世界活动中心将迁移向何处?我的观点是,短期内不会迁移,如果发生迁移,英国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19世纪,美国成为世界活动中心,主要通过搞技术发明、技术引进等,通过大量引进人才,美国逐渐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美国拥有一套独特的科研体制,通过科学的管理,各方面技术又相互促进,最后使得美国得以成为最强大的经济体,同时经济反哺科技,美国的诺奖、菲尔兹奖等已经将其他国家远远甩在身后,使得美国的世界活动中心的地位短期内无法撼动。
世界各国科技实力排名,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级,极其发达:美国。
第二级,发达:英国、法国、德国、日本。
第三级,较发达: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
第四级,一般: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
第五级,落后:其余发展中贫穷国家。
如果说活动中心发生迁移,我认为,最有可能逆袭的是英国。
第一,英国拥有者强大的科研能力。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诞生了大批科学家,达芬奇、伽利略等开创了实验科学的传统;英国皇家学会为英国日后成为科学活动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法国创办的欧洲最早一批科学技术专科学校培养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德国的基础扎实、训练严格的科技队伍取得的重大突破对科技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次科学活动中心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拥有着不可多得的人才。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科学劳动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需要科学家发挥高度的创造力和耗费巨大的精力。因此,不管什么国家,什么年代,科学人才及科学家队伍才是科学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
710万研发人员多是普通人才,中国怎样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710万研发人员多是普通人才,中国怎样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
○
中国为什么缺少一流的原始创新,何时才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就这些问题,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专访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郭传杰指出,过去,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总是要先花好长时间看别人做没做、怎么做,形成了习惯性的不自信。长时间在这种文化下搞科研,很难顺利地切换到原创上,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深刻的文化变革才行。《知识分子》获权转发此文。
问| 章剑锋
答| 郭传杰
●●●
郭传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摄影| 王峥)1跟踪模仿成了习惯怎么建设科技强国?
问:我们国家提出在建国百年的时候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尤其当前我们面临国际上的卡脖子形势,您怎么看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性?
答:我们中国经济的体量是很大,我们科学界发表的文章数量也很大,但是要知道,强和大是不一样的。
什么叫做世界科技强国?当你真正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了,那才叫强国。这不是看你的经济体量有多大,不是看你能做出多少从1~100的东西,你必须要有自己原创的东西,也就是要有很多从0~1的突破,你有的别人还没有,这样你才能够称得上强,如果别人
有的你才有,充其量是跟着人家后头,你就强不起来。
我认为所谓的原创,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的东西:科学上的原创,技术上的原创,还有产品级的原创,这三个层面如果我们都有原创性突破,科学中心、产业创新高地,就会形成,那就强起来了。但是,我们现在无论哪一个层面,原创都很不够。
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在哪里?(郑军)
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在哪里?(郑军)
现在提到意大利和法国,你会想到什么?时装、香水、LV包,还是高品质的红酒和橄榄油?然而回忆一下你的中小学课本,里面很多基础科学定理都出自这两个地方的科学家之手。可惜,曾经诞生过伽利略和拉瓦锡的国家,现在已经不是世界科学的中心。
自从近代科学诞生后,总有一个国家的科学在某段时间领先世界。那里学者最多,成果最强,成为公认的科学活动中心。1954年,欧洲学者贝尔纳最先总结这一现象,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世界科学中心,并且在不停地转移。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统计了历史上出现的大量科技成果,提出了下面这个结论。
“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1540年-1610年)、英国(1660年-1730年)、法国(1770年-1830年)、德国(1810年-1920年)、美国(1920年——现在),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追寻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轨迹》摘自《民主与科学》2006年03期)
对于某个时期世界科学中心具体在哪里,保持或者离开的年份又是多少,各国学者还有一定争论。但客观上有过上述几个科学中心,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交替,却已经是公认的事实。
那么,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在哪里?或者,美国会长久保持这个头衔?我觉得,除非发生遭受小行星撞击之类极低概率的灾难,世界科学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中国!
说到理由,第一条可能出乎大家意料,那就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科学家。如果只算手里捏着理工科文凭的人,中国在2008年就达到世界第一。如果计算手里有实际科研课题的人,结果要小一个数量级。即使按照这个严格的标准,中国科学家的总数仍然于2013年达到世界第一。并且不断增加,这个趋势不大可能逆转。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
近代科学开始于14—16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它始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1504—1610);
第二次科学中心在英国(1660—1750);第三次科学中心在法国(1760—1840);
第四次科学中心在德国(1875—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在美国(1920年至今)。
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
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则在中国。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教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从秦汉直到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有过一段科教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中的三大发明是在唐宋。中国“农、医、天、算”四大实用科学成就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研究预报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研究历法和圆周率的祖冲之;著有《梦溪笔谈》,对天文、律历和医药都有很多研究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著有《水经注》,研究治水的郦道元和对天文观测和编制新历很有成就的一行和尚。科技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除了有政治因素外,也有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作为基础,而且政治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唐朝时中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壮观景象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来华,仅留学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唐代就多达五六百人,西方望尘莫及。从元代以来,中国多数封建朝庭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重视。例如,元代流传的说法是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知识分子排在第九,只比要饭的高一等。历史上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从未给予科技足够的重视,从事科技活动的工匠和技师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长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客观上影响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视,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的一些道德观念,如中庸之道,影响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舆论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慢慢地降下来,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过徐霞客、李时珍、宋应星等一些科学家,但总体来说科技和经济逐步衰落下来,并且很快被欧洲超过。
科学中心-中国?
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
通过在自然辩证法课堂上的学习,以及查阅的一些资料,我对“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后,得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1.关于科学活动中心的研究
1.1贝尔纳的《历史上的科学》
贝尔纳在他的《历史上的科学》中,首先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心的概念,并描绘了科学活动中心在世界范围内随时间流动的概貌。贝尔纳敏锐地揭示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这个课题。给后来日本学者汤浅光朝以启发,促使汤浅在1962年系统地提出了科学活动中心转移学说。
1.2汤浅光朝的《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
在《解说科学文化史年表》中,汤浅提出科学活动中心的定义:某一时期内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及科学家人数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就总数的25%,则该国就是当时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同时他还提出了汤线现象:科学中心的平均转移周期为80年,科学兴隆的平均周期也大致是80年。并且给出了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顺序:意大利:1540~1610;英国:1660~1730;法国:1770~1830;德国:1810~1920;美国:1920至今。
2.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条件
总结前几个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社会环境可知,不难发现科工业革命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与科学中心的转移之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关系。工业革命是巨大的经济革命,它本身是生产的性质和结构的变化,但是工业革命与社会生产并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在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新的政治格局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嬗变,为科学中心的形成创造了精神文化环境。例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清教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德国的古典哲学、美国的民族精神形成,既是这些国家各自历史上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世界近现代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所以,在科学活动中心的形成中思想,政治,经济条件缺一不可。
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
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
中国是有机会成为科学活动中心,但我觉得中国还不能成为下一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也是曲折的。
中国想要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必须要具备合适的土壤。
第一、应该是教育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如果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就相当于这个人的造血细胞。中国的教育问题已经被国人诟病许久了,我们一路从应试教育走到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发现自己是中国教育机构生产的数量庞大的垃圾中的一个,对中国教育的问题可谓是深有体会。现已有人对中国教育有不同的想法,比如以后有孩子了,要争取让他摆脱中国的教育,让他避免遭受中国教育的戕害。我相信中国最近的一波移民潮中,很多家庭移民国外主要考虑的是从子女教育的角度考虑的。如果中国的教育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中国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强国之梦最终将成为泡影,科学活动中心也将落空。所以,必须加强教育的改革力度,大力发展教育,使中国首先成为世界的教育活动中心,这样中国才会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
第二、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兴起需要以先进思想为先导。
中国人受千年儒教中庸思想的束缚,大部分人都认为循规蹈矩是正路。太有思想和个性被认为另类或者不良,现行教育体制仍然灌输式为主。以上这些限制了人们思想的自由发挥,更阻碍了创新意识的提升。另外、儒学传统思想,只寻求对人的治理,而不寻求对自然的征服,这是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科学自主创新面临的最大障碍。一个民族拥有怎样的思想文化,是关系民族素质、民族精神的大事,没有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学术标准,哪会有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没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和思想自由,哪会有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心兴衰原因探析
三、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兴衰原因探析
初期的主要人物:梅森、迈多治、费尔玛、 笛卡尔、帕斯卡 大革命时期的主要人物:达朗贝尔、“3L”、 彭色列、柯西、泊松、傅立叶、拉瓦锡、巴 斯德、安培 后期的主要人物:庞加莱、勒贝格、达布 特点:团队与梯队;政府及领导人的鲜明支 持;数学领域研究成果大面积丰收;新学科 开端(科研量占40%以上)
二、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五个 科学技术中心
2. 英国(1660年~1730年) 依托院校: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 牛顿曾在三一学院任教,卡文迪许实验 室1871年成立) 代表人物:牛顿、巴罗、泰勒、胡克、 波义耳、马克劳林
二、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五个 科学技术中心
部分研究领域及成果:微积分、经典力 学、万有引力、天文学、光谱学基础、 级数理论、化学基础、元素概念(81位 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卡文迪许实验室 有26位)
一、关于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3. 可以派生出“世界数学中心”、“世界数 学大国”、“世界生物技术中心”等(中 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生命科学中心) 4. 目前美国领先,日本次之,俄罗斯紧随 5. 它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
二、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五个 科学技术中心
1. 意大利( 1540年~1610年 ) 依托院校:帕多百度文库大学(建于1222年) 代表人物:伽利略、塔塔利亚、费拉里、 邦别利 部分研究领域及成果:力学;天文学; 三、四次方程求根;数域扩充
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
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
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的一份最新报告认为,今后15年中国有潜力在高科技方面成为世界主要竞争者的新兴国家。迹象表明中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风风雨雨,中国由弱变强。如今,没有人敢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看到这些成功,必需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正在崛起,但能否超越美国成为下一个科学活动中心呢?我想说:中国是完全有机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也是曲折的。
1.中国教育与科研状况
在2000年,尽管中国拿到高中以上学历的人所占百分比较小,但中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全世界占11%,美国占26%。理工科博士人数也是类似的单纯受人数影响的统计数字:2002年,中国的理工科博士大约有7500人,而美国为2.5万人。中国已经赶上英国并且正在迅速逼近德国的水平。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专家指出,中国人更多地将重点放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上,包括计算机科学,而忽视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投入,这可能成为影响中国科技整体实力的一个问题。该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网站日前刊发一篇署名文章,题为《在科技领域淘金》,要点如下:中国也许在科技方面是个后进者,但其新的竞争精神已经使其获益。仅一项指标就可以证明中国的成功:中国如今每年培养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人才比美国多30%,培养的工程师几乎是美国的六倍。在1987年,中国毕业的博士生人数还微乎其微,这使得中国崛起并取得目前的地位显得不同寻常。其它数据显示,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中国拥有学士学位、年龄在24岁左右的人逐年增多,其中57%获得的是理工科学位,他们今后可能成为博士。并且,如上所说,中国已经在比美国培养更多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人才以及要多得多的工程师。中国的重点领域与美国不同,这并不奇怪。美国人撰写的研究论文大约有55%与生命科学有关,如生物、医学、人类学和社会学,只有不到25%的中国论文集中在这些领域。中国人更多地将重点放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上,包括计算机科学。这或许反映出,人们认为,从短期来看,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更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忽视生命科学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新技术产生于那些变化速度最快的科学领域。没有比对生命科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发展更快的领域了。而生命科学领域连同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最有可能实现技术突破。而中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很活跃。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
近代科学开始于14—16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它始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自此,世界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科学中心的转移: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1504—1610);
第二次科学中心在英国(1660—1750);第三次科学中心在法国(1760—1840);
第四次科学中心在德国(1875—1920);第五次科学中心在美国(1920年至今)。
1.古老的中国曾经是古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中心
中国、巴比伦、埃及和印度被人们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中中国是唯一保持完整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果说奴隶社会的科学文化高峰在古希腊罗马时期,那么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高峰则在中国。由于中国以农业为中心的科学技术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使得从公元前3世纪,即秦汉开始,古代世界的科教中心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在中国;从秦汉直到中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有过一段科教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唐宋时期发展到一个顶峰,四大发明(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中的三大发明是在唐宋。中国“农、医、天、算”四大实用科学成就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古代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研究预报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研究历法和圆周率的祖冲之;著有《梦溪笔谈》,对天文、律历和医药都有很多研究的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著有《水经注》,研究治水的郦道元和对天文观测和编制新历很有成就的一行和尚。科技的发达,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除了有政治因素外,也有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作为基础,而且政治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也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教水平。唐朝时中国的科学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壮观景象吸引了许多国家的学者来华,仅留学长安的日本留学生,唐代就多达五六百人,西方望尘莫及。从元代以来,中国多数封建朝庭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重视。例如,元代流传的说法是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知识分子排在第九,只比要饭的高一等。历史上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从未给予科技足够的重视,从事科技活动的工匠和技师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长期实行的科举制度客观上影响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视,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的一些道德观念,如中庸之道,影响人们的探索和创新。在这样的政治和社会舆论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慢慢地降下来,明清时期,虽然也出现过徐霞客、李时珍、宋应星等一些科学家,但总体来说科技和经济逐步衰落下来,并且很快被欧洲超过。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展望_张雁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展望
张 雁
(河海大学人文学院, 南京210024)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 恺
(河海大学,南京210024)
摘 要:中国是古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西方国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了,笔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对科技的需求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缺乏这种需求,这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外因;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的提升,这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内因。展望未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能否再次转移到中国。
关键词:科学技术 落后 外因 内因 展望
The Causes of Backward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Chinese Histroy and Prospects
ZHANG Yan YAN Kai
(He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24)
A bstract:The world c enter of science and tec hnology(the W CST)was in China in the ancient time.Howe v-
er,China in modern times lagged behind,and the W CST transferred to weste rn c ountries,which,the authors belie ve,was due to two cause s,the exte rnal cause and the internal cause.It was the demand of the capitalist production that ac celerate d the de velopment of scie nce and technology.Howeve r,this kind of de mand was rare in the long feudal society of China.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whic h was only at ex pe rimental le vel for quite a long period,was irrational.Scientists attache d too much importanc e to practical te chnology.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was c omparatively ove rlooked.It is still a question whether or not the W CST will be back to Chi-na again in the future.
论中国可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技中心
11材料化学王利伟2011439028
论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世界科技中心
所谓科技中心就是该地区该国家在科技创新发明中占有决定行的作用,该地区的科技引领着世界科技的发展的方向,从历史和中国的现状考虑中国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技中心。
首先从历史上可以得知世界科技中心是不断转移的。科技中心由东方转向意大利,再由意大利转向英国,再由英国转向德国,又由德国转向美国。所以世界科技中心不可能一直在美国。在一段时间以后必定同样能够发生转移。而中国具备接替美国位置的战略条件,从这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技中心。
其次从中国来看其有条件成为一个世界科技中心。
中国有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国家政策。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一直注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很多领域从无到有并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多科学技术接近或已达到世界科学技术前列。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已转向国民经济建设,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以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很多地方和部门实施了依靠科技整形经济的发展的战略,国民经济建设正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普遍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国家为发展科技制定了很多科技发展计划。如科技攻关计划、丰收计划、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燎原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973计划等等一系列促进国家科技发展的计划,在这些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的科技已经登上了迅速发展的轨道。尽管我国至今未有科技人员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更不能代表以后不会有。我相信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中国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会不断取得引领世界的科技成果。钱学森之问终将得到回答。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转移
世界科学中心
世界科学中心的确定标准与一般规律
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
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一般规律,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首先,人们的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科学发展具备浓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法国的启蒙运动等;
其次,要有促使本国人才迅速成长的教育制度和吸引他国人才最优的科研环境;
第三,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积累雄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
第四,要制定独创的科学发展战略和鼓励原始创新的科技政策,大力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大转移
按照世界科学中心的确定标准与一般规律,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世界科学中心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转移。
16世纪的意大利是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高潮,终结了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不仅产生了像但丁、达·芬奇这样的伟大诗人和艺术家,还出现了一批以伽利略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星空信使》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著和科学发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近代科学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
世界中心演变
世界科技中心的演变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世界的科技中心曾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世界科技中心迄今为止已经转移了五次。从这五次转移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些科技中心转移的规律,并且试图预测出下一次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方向。
世界科技中心的五次转移
(一)中国(以唐宋为例)
1表现:从秦汉开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古代世界的科技中心。唐宋时期的科技成就发展到顶峰.如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和火药的发明、宋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天丈历法的高度成就(唐僧一行《大衍历》及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沈括与《梦溪笔谈》等。
2.思考:为什么在唐宋时期产生领先于世界的辉煌科技成就?
经济繁荣、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相对稳定(如贞观之治等);统治者开明的文化政策;科学教育的发展;民族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战争的客观促进(如火药的发明、使用)等。(二)意大利(15—17世纪)
l表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开始了天文学革命,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其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捍卫、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宇宙是无限的”,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意大利的经济发展,意犬利一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2.思考:
(1)为什么意大利会成为世界近代科技的第一个中心?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原右的文化基础。
(2)为什么“东方的科技成果却造就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或“这一时期,东西方科技发展有何区别?为什么?”)
如果推翻了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能使中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吗?
如果推翻了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能使中国成为世界科学
中心吗?
我的观点,第一:不管哪个国家,都不能推翻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理论,第二:中国很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关于第一点,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的力学、相对论、电磁学的理论,在其研究的领域,是正确的,是相对真理。
这里有必要温习一下,什么是相对真理。真理分为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广义的道理;相对真理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有局限性的道理。绝对真理只能逐步接近,但永远无法穷尽,而牛顿力学、相对论、电磁学在其对应的领域,经历无数次实验和观测,都是正确的,且从未观测到任何与其理论不符的现象,所以属于相对真理。
牛顿力学在低速世界相当精确,足以满足人类探寻低速世界奥秘的需求。相对论研究的是宇观尺度下物质、时间、空间以及能量、运动之间的关系,它与牛顿力学角度不同,但有相通之处。一个低速物体,用牛顿力学和相对论去观察,几乎没有区别!当然,随着速度加快甚至接近光速,两者的计算差异会越来越大直至天壤之别。但并不是说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我们地球上所有正在进行的建设工程,用牛顿力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到发射火箭、登陆火星,建设空间站,小到雨滴落地、汽车行驶、炮弹发射,都完美适用牛顿力学。所以,我们并没有因为发现了相对论,就抛弃了牛顿力学。而量子力学创立以后,对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牛顿力学以及相对论的结论完全不同,但它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世界,放在宏观世界却并不适用。所以,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力学、电磁学各有其负责的领域,谁也不能在对方的领域将其推翻。也许当今物理学家如杨振宁先生孜孜以求的大一统理论可以融会贯通这些理论,但这也是相对真理又朝着绝对真理的方向迈进了一步,并不是推翻。
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的转移与思考
世界近现代科学中心的转移与思考
科学中心转移的基本含义
科学中心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数目超过同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总数的四分之一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当今世界的科学中心都集中在西方国家,所以又称为西方科学中心。当某个国家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优于现时科学中心的科学思想与成果,从而引领科学文化潮流时,即所谓科学中心转移。
科学中心转移的历史进程
从16世纪的意大利到20世纪的美国,在人类近现代史上,世界科学中心先后发生了四大转移。
16至17世纪的意大利
意大利曾是世界近代经济和科技的第一中心。第一次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发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以意大利为先导的欧洲各国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成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产生了蛋定、达芬奇这样伟大的诗人和艺术家,以及哥白尼、伽利略等著名科学家。
17至18世纪从资产阶级革命到科技革命的英国
作为发展资本主义最早国家之一的英国在17世纪成为了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科学界人才辈出,如牛顿、哈雷、达尔文等;重大科学理论也层出不穷。这些先贤的思想精髓使得英国稳居于世界科学中心长达百年,不仅英国受益,也影响着欧洲其他国家。
18至19世纪启蒙运动引领下的法国
法国的资本主义在17世纪末兴起,并在科学上登上世界舞台,涌现了一批科学家和重大科学成果,例如著名数学家与理学家拉格朗日、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拉普拉斯等。
19至20世纪德国的社会变革与科学
19世纪社会变革的思想推动了整个德国的发展,终使德国成为了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德国特别注重将科学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工业、交通等部门,使其在19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成得了世界科技中心吗?
“世界科技中心”就像是人类进步发展历史长河中的精神源泉地。每个渴望并期望屹立世界之巅的国家,都急切的希望它能转移到自己的国度,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中国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吗?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中国缺少对这一名称及其含义的深究与探知。
众所周知,科学活动中心的形成条件是教育;经济政治;学术传统、哲学思想;科技研究规模,都需要优胜于其它国家的地方。
就教育而言,中国像是在不断寻求探索未知阶段的年轻人,而英、美这些教育相对成熟的国家早已是成年人,甚至老年人。教育的普及度,教育的制度建设,教育的认知度,都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就像今年人大会议上出现的名词“被就业”一样,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学生群体的教育形式,就是“被教育”。而教育最终的意识形态就该是,学生主动去寻求教育。
至于经济政治,并不要太多的“引经据典”。很显然,中国在经济上,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的经济须臾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政治就是“上层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不得不说美国,因为经济的霸主地位,决定了军事,军资储备,军队战斗力也是世界第一,而军事又是政治的“命脉”。拳头决定权利,所以经济我们本身不足,而因为经济决定的政治,必然使中国落于人后。
中国的当下,相比于古代以及近现代,在学术,哲学领域明显匮乏,没有再出现过孔子一样学术的大家,没有对道家研究再透的学者,更没有能改变世界宏观思想的哲学家,中国整个社会都在保守的研究“前人”的学术,研究“古人”的哲学观念,缺少创新,至少目前的诺贝尔文学奖空白,说明了很多问题。
科研领域,我们也是相对匮乏的,从最本跟的科研人员来讲。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在全世界搜寻、吸引、利用人才的力度,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平均每年有1.7万科技专业人才直接定居美国,16.8万科技人才通过H-1B临时签证前往美国工作,18.3万外国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就读,世界科技移民的40%以上最终进入美国。这一些数据,很显然的告诉我们在科研最本质的人员人才战略上我们很有很多要不断强化的地方。
其次,纵观之前所有成为过世界科技中心的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想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未来任重道远。
16世纪的意大利是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文艺复兴运动掀起了欧洲思想解放的高潮,终结了长达近千年的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不仅产生了像但丁、达·芬奇这样的伟大诗人和艺术家,还出现了一批以哥白尼、伽利略为代表的著名科学家,诞生了《天体运行论》、《星空信使》和天文望远镜等一大批科学名著和科学发明。这些科学技术成果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开创了崭新的实验科学新时代,近代科学第一个中心在意大利形成。但随着1600年布鲁诺被教会送上火刑柱,1642年伽利略的去世,意大利科学中心开始向北欧转移。
17世纪的英国是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17世纪初,在弗兰西斯·培根科学思想的影响下,英国政府和社会普遍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倡科学实验,成立皇家学会,研究自然科学。学会周围云集了牛顿、虎克、波义耳、哈雷等一大批科学家,先后诞生了牛顿力学、电磁场理论、进化论等一批科学理论。特别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出版,宣告了牛顿力学的诞生,这是近代科学发展中第一件震撼世界的事件,也成为英国科学革命理论的顶峰。科学上的成就成为了技术革命的先导,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完善了高效蒸汽机,蒸汽机技术和纺织机械技术的完美结合,引起了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改变了整个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1727年随着牛顿的去世,英国科学技术开始急剧衰落。
18世纪的法国是第三个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初,法国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大革命,以狄德罗为代表的一批启蒙运动哲学家形成了法国百科全书派。他们竭力提倡科学和民主,进行了一次以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在牛顿科学理论的影响下,出现了以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拉瓦锡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取得了《分析力学》、《概率论的解析理论》和《化学纲要》等一批重要科学著作,使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19世纪初进入高峰。但法国过分学院式的科研方式以及不重视科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日益动摇了法国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
19世纪的德国成为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德国科学的兴起始于19世纪初,首先进行了大学改革,把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导师制的国家。德国全新的科研教育体制,吸引了许多世界最优秀的科学人才,成为科学研究的乐园,德国科学家不仅创立了细胞学说、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和学说,还为世界贡献了爱因斯坦、玻尔、欧姆、高斯、李比希、霍夫曼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德国还特别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使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德国先进的电气工业和光学工业,为德国科学家提供了世界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使德国科学家在电磁学领域做出一连串惊人的发现。但两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受到重创,人才和资金大量流失,德国科学从此走向衰落。
通过以上四个国家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经过大约近一个世纪后转移他国。这一总结告诉我们,现在的世界环境相对较和平,归谬法来说,除非在近期世界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世界“大洗牌”,而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迅速崛起,发展经济、教育、改革国家体制,改变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世界价值观,一次旷世的革命,那么中国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的中心。很显然,这种情况在近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发生,所以中国成不了科技中心。
再次,如果中国想成为下一世界的科技中心,那么我们必须拿下现在的世界科技中心,美国。
20世纪的美国是第五个世界科学中心。美国科学的兴起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但继承了英国科学的传统和德国科学的体制,而且特别重视科学人才的引进。在优越的科研环境下,造就了发明家贝尔、爱迪生,二次大战后又吸引了爱因斯坦、费米、弗兰克、威格纳、西拉德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为美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世界各国优秀科学家的云集,使美国在整个20世纪引领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包括原子能、计算机、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使近70%的诺贝尔奖被美国科学家领走,至今仍保持着世界科学界领袖的地位。
中国,在这些领域都很难超越,之于传承美国和其他四国体制,那更是难上加难,这五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体制,而中国则是共产主义。另外,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过,近年来我们科研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的100位之后。而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90%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大量的“科技泡沫”。
综上所述,中国目前,很难撼动美国世界中心地位的这一现状。由此,我们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国在科技领域前途,任重而道远,甚至步履维艰。我们应按照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制定积极的应对政策,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期待在21世纪或者更长远的未来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201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