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色谱分析法

合集下载

色谱分析-第七章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色谱分析-第七章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第七章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第一节方法概述

对于沸点范围宽的多组分混合物可以采用程序升温方法。即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不断升高,在程序开始时,柱温较低,低沸点的组分得到分离,中等沸点的组分移动很慢,高沸点的组分还停留在柱口附近;随着柱温的不断升高,组分由低沸点到高沸点依次得到分离。

一、方法特点

恒温时最佳柱温的选择:组分沸点范围不宽时用恒温分析。填充柱选择组分的平均沸点左右;毛细管柱选择比组分的平均沸点低30℃左右。如果样品是宽沸程、多组分混合物(例如香料、酒类等),常采用程序升温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图7-1是恒温分析(IGC)和程序升温(PTGC)的色谱图比较,(a)(b)是恒温分析,(a)柱温较低,恒温45℃时低沸点的组分得到分离,高沸点组分的峰出不来。(b)柱温较高,恒温120℃时,低沸点的组分分离不好。(C)采用了程序升温方法(30-180)℃,所有组分得到很好分离。

图7-1恒温分析和程序升温比较

二、升温方式

升温方式有单阶程序升温(恒温--线性--恒温)和多阶程序升温。如图7-2所示,单阶程序升温在低温时分离低沸点的组分,再升温,高温时分离高沸点的组分。

图7-2单阶程序升温和多阶程序升温

三、程序升温与恒温气相色谱法的比较:

表7-1和图7-3、图7-4是恒温分析和程序升温的比较。

参数LGC PTGC

样品与沸点范围不十分复杂,沸点范围窄样品复杂,沸点范围宽进样量<1-5μl ≤10μl

进样速度对第一个色谱峰,进样时间应小于0.05W h/2(半峰宽)

进样方式直接进样

分流进样

柱上进样

第七章 色谱分离技术

第七章 色谱分离技术
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凝胶。 由葡聚糖Dextran交联而得。
在制备凝胶时添加不同比例的交联剂可得到交联度 不同的凝胶。交联剂在原料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叫 做交联度。
交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网状结构紧密,吸水量小 交联度小:网状结构疏松,吸水量多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弱酸、碱和盐溶液
2. 琼脂糖凝胶
来源于一种海藻多糖琼脂,是一种天然凝胶, 不是共价交联,而是以氢键交联,键能较弱。
五、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以凝胶为固定相、基于分子大 小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因其整个过程 和过滤相似,又称凝胶过滤、分子筛过滤等。
凝胶:一种不带电荷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 网状结构的物质,凝胶的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 就如一个筛子。
(一)原理
利用有一定孔径的多孔的亲水性凝胶作为载体, 当分子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通过这种凝胶柱时,直径 大于凝胶孔径的大分子由于不能进入胶粒内部,便 随着溶剂在胶粒间隙向下移动并最先流出柱外;直 径小于凝胶孔径的分子能不同程度的自由出入凝胶 珠的内外。这样不同大小的分子由于所经的路径不 同从而得到分离,大分子物质先被洗脱下来,小分 子物质后被洗脱下来。
分子洗脱
载体 配基
亲和物 杂质
亲和层析
再生
洗脱
+
洗涤
(二)亲和吸附剂的制备
载体的选择 配基的选择 载体的活化与偶联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C

第七章 气相色谱分析法GC

第6章核磁

1.填空和判断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有很多,目前研究和应用对广泛的核磁共振谱是

____谱和____谱。

2.在1H NMR中,化合物CH3X质子的化学位移随卤素X的电负性的增加向_______

移动。

3.在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影响相对化学位移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吸收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5.自旋量子数I =1的原子核在静磁场中,相对于外磁场可能有两种取向。

1具有以下自旋量子数的原子核中,目前研究最多、用途最广的是_____

A. I = 1/2;

B. I = 0;

C. I = 1;

D. I > 1

2.下列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最小的是_____

A. CH3Br;

B. CH4;

C. CH3I;

D. CH3F

3.下列原子核没有自旋角动量的是_____

A. 14N7;

B. 28Si14;

C. 31P15;

D. 33S16

4.当外磁场强度H0逐渐增大时,质子由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_____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均有可能

5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中,当质子核外电子云密度增加时_____

A.屏蔽效应增强,相对化学位移大,峰在高场出现;

B.屏蔽效应减弱,相对化学位移大,峰在高场出现;

C.屏蔽效应增强,相对化学位移小,峰在高场出现;

D.屏蔽效应减弱,相对化学位移小,峰在低场出现。

6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广义上说也是一种吸收光谱法,但它与紫外-可见及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关键差异之一是_____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教学内容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教学内容

第七章-气相色谱法

第七章 气相色谱法

15. 以Chromosorb P 为载体,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为固定液,固定液重2.40g ,其密度为 0.97g.mL -1 ,用皂膜流量计测得载气流量为38.4mL ·min -1,柱入口压力为 162kPa ,大气压力 101kPa ,柱温为50.0℃,室温为22.0℃,记录纸走速为2.50cm ·min -1。从色谱图上测得苯与空气峰的间隔为52.00cm ,试计算:

(1) 调整保留体积; (2) 净保留体积; (3) 比保留体积; (4) 分配系数。 解:

(1)由题意知: t R ’=52/2.5=20.8min

V R ’=t R ’×F c =20.8×38.4=799mL (2)00162

162kPa,101kPa,

1.60101

i i P P P P ==== 查P149表7.6,知j=0.756

54

05

050+273 1.01100.298310()()38.40.756()()22+273 1.0110

30.85mL /min

c w c r T P P F Fj T P -

-⨯-⨯==⨯⨯⨯⨯= '

20.830.85642c N R V t F mL -

==⨯=

(3)-1273642273226.g 2.4050273N g s c V V mL W T ==⨯=+g (4)6420.972592.4

N N s s V V K V W ρ⨯=

=== 16. 在一色谱柱上A 、B 两组分的比保留体积分别为14.2和12.9mL .g -1,且能达到基线分离,柱温为100℃,柱死体积9.80mL ,固定液重1.40g ,试求该柱的理论塔板数。

第七章 色谱分析基础

第七章 色谱分析基础

ns CsVs k nm CmVm
式中 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 Vm 为柱中流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 Vs 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
4. 分配比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滞留因子Rs
设流动相在柱内的线速度为u,组分在柱内 线速度为us,由于固定相对组分有保留作用,所
以us<u.此两速度之比称为滞留因子Rs。
二、塔板理论—柱分离效能指标
1. 塔板理论
⑴塔板理论概念
塔板理论是色谱学的基础理论,塔板理论将 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待分离组分在分馏塔的 塔板间移动,在每一个塔板内组分分子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形成平衡,随着流动相的流动,组
分分子不断从一个塔板移动到下一个塔板,并不 断形成新的平衡。一个色谱柱的塔板数越多,则 其分离效果就越好。
为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三、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 (2)灵敏度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 检测线可达μ g.g-1甚至ng.g-1(10-9)级。
(3)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5)不足之处: 被分离组分的定性较为困难。
体),称为流动相。
二、色谱法分类
1.按两相状态分类

仪器分析[第七章超临界流体色谱与其他色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仪器分析[第七章超临界流体色谱与其他色谱分析法]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超临界流体色谱与其他色谱分析法

1.超临界流体的基本特征

超临界流体是指在高于临界压力与临界温度时,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气体的低黏度、液体的高密度以及介于气、液之间的较高的扩散系数等特征。

2.与气相和液相色谱相比,超临界流体色谱的主要特点

与气相色谱相比可处理高沸点、不挥发试样,与高效液相色谱相比则流速快具有更高的柱效和分离效率。三种色谱方法在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互补性。

3.在超临界色谱(SFC)中,流体压力对分离的影响与压力效应在超临界色谱中,通过调节流动相的压力,可改变流动相的密度,使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比发生变化,从而可调整组分的保留值,提高分离效果,这类似于气相色谱中的程序升温和液相色谱中的梯度淋洗的作用。

在SFC中压力变化对容量因子产生显著影响,超流体的密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而密度增加则溶剂效率提高,淋洗时间缩短,这种现象称为压力效应。

在超临界色谱中,分离柱的柱压降比较大(比毛细管色谱大30倍),对分离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在分离柱前端与柱末端,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差很大,产生压力效应。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受压力影响,在临界压力处最大,超过该点影响小,当超过临界压力的20%,柱压降对分离的影响小。

4.在超临界色谱中,对固定相有哪些要求

在超临界色谱中,超临界流体对分离柱填料的萃取作用比较大,固定相必须具有耐萃取特性,可以使用固体吸附剂(硅胶)作为填充柱填料,或采用液相色谱中的键合固定相。

5.超临界流体色谱的流动相

缺点是极性太弱,可加入少量甲醇等改性。

6.超临界流体色谱特别适合什么类型的试样分析

光谱法色谱法

光谱法色谱法
第24页/共71页
❖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定性分析
研究分子结构:如确定分子的空间构型,求化学键 的力常数、键长和键角及未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等。 ★ 定性分析 官能团的定性分析、已知化合物的鉴定
①官能团的定性分析
第25页/共71页
否定法:基于某个波数区间内的吸收峰对某个基团是 特征的,在谱图中若无此吸收峰出现,则说明此基团 在分子中不存在。
两相及两相的相对运动构成了色谱法的基础
第37页/共71页
色谱法分类
第38页/共71页
二、薄层色谱法(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的概念、分类、特点
概念: TLC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 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 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并 可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用于鉴别、检查或含量测 定。
第20页/共71页
T6新世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21页/共71页
三、红外分光光度法
❖ 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与条件 ❖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 红外光谱仪
第22页/共71页
❖ 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与条件
原理:当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 频率一致时,分子就吸收红外光的能量,从原来 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物 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曲线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第一部分——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

第七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第一节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与仪器

第二节主要分离类型与原理

第三节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与流动相

第四节影响分离的因素与操作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新型液相色谱简介

2010-1-25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与仪器2010-1-25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在经典的液体柱色谱法基础上,引入了气相色谱法的理论。

在技术上采用了高压泵、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实现了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突出特点:

1)高效(柱效约为30000n /米)

2)高速(较经典色谱法)

3)高压(150 -350*105P

a

4)高灵敏度(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紫外10-9g,荧光:10-11g )

2010-1-25

1. HPLC与经典LC区别

主要区别:固定相差别,输液设备和检测手段

1)经典LC:仅做为一种分离手段

柱内径1~3cm,固定相粒径>100μm 且不均匀;

常压输送流动相,柱效低(H↑,n↓);

分析周期长、无法在线检测。

2)HPLC:分离和分析

柱内径2~6mm,固定相粒径<10μm(球形,匀浆装柱);

高压泵输送流动相,柱效高(H↓,n↑);

分析时间大大缩短、可以在线检测。

2010-1-25

2. HPLC与GC差别

9相同:兼有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

9主要差别:分析对象、流动相及操作条件的差别

1)分析对象

GC:能气化、热稳定性好、且沸点较低的样品;

仪器分析之第七章色谱法分离原理

仪器分析之第七章色谱法分离原理

一、色谱: 色谱:
色谱法又叫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又叫色层法、层析法,以试样组 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 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 分配、 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 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 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 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用的细长管。 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用的细长管。 固定相:管内保持固定、起分离作用的填充物。 固定相:管内保持固定、起分离作用的填充物。 流动相:流经固定相的空隙或表面的冲洗剂。 流动相:流经固定相的空隙或表面的冲洗剂。
柱色谱法
毛细管色谱法
平板色谱法
3.按分离过程原理分类: 3.按分离过程原理分类: 按分离过程原理分类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 生物亲和色谱 吸附 萃取 静电作用和扩散 扩散 生物特性
4.按展开程序分类: 4.按展开程序分类: 按展开程序分类 洗脱法 组分与固定相作用力> 组分与固定相作用力> 流动相与固定相作用力
2.线性洗脱色谱: 2.线性洗脱色谱: 线性洗脱色谱 在色谱中,分配系数K ●在色谱中,分配系数K为常数时所进行的色谱 过程, 过程,即称为线性洗脱色谱。 线性洗脱色谱。 结论: 值大, 结论: S值大,则K值大,溶质进入固定相的量 值大, C 就多。 就多。 推论: 推论: 溶质流过色谱柱时,分配系数K 溶质流过色谱柱时,分配系数K值大的组 分通过色谱柱所需时间长, 分通过色谱柱所需时间长,而K值小的组 分通过色谱柱所需时间短。 分通过色谱柱所需时间短。当样品中各 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K不同时, 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K不同时,就能实 现差速迁移,达到分离的目的。 现差速迁移,达到分离的目的。

分析化学—色谱分析法第三节色谱理论基础

分析化学—色谱分析法第三节色谱理论基础

2. 分子扩散项—B B = 2 νDg
ν :弯曲因子,填充柱色谱,ν<1。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cm2·s-1)。由于 柱中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动画)
a. 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b.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c. 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M载气↑,B值↓
色谱峰高一半处的宽度 Y1/2 =2.354
(3)峰底宽(Wb):
Wb=4
二、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K:组分在两相间的浓度比; 容量因子k:平衡时,组分在各相中总的质量比;
k =MS / Mm
MS为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Mm为组分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容量因子k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为:
k
MS
MS VS
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 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 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① 柱效较高,△K (分配系数)
较大,完全分离;
第七章 色谱分析法
第三节 色谱理论基础
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 二、容量因子与分配系数 三、塔板理论 四、速率理论 五、分离度

仪器分析 第7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仪器分析 第7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由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所组成的 液相色谱体系,与正相 HPLC 体系正好相反。 其代表性的固定相是十八烷基键合硅胶 (ODS 柱),代表性的流动相是甲醇和乙腈。 是当今液相色谱的最主要分离模式。
液-液分配色谱固定相的液体往往容易溶解到流 动相中去,所以重现性很差,不大为人们所采用。 后来发展起来的键合固定相以化学键合的方法 将功能分子结合到惰性载体上,固定相就不会溶解 到流动相中去了。
x
m


R X RY K X Y
4、离子对色谱法(IPC)
离子对色谱法是分离分析强极性有机酸和 有机碱的极好方法。它是离子对萃取技术与色 谱法相结合的产物。在 20 世纪 7O 年代中期, Schill 等人首先提出离子对色谱法,后来,这 种方法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由于离子对化合物A-B+具有疏水性,因而 被非极性固定相(有机相)提取。组分离 子的性质不同,它与反离子形成离子对的 能力大小不同以及形成的离子对疏水性质 不同,导致各组分离子在固定相中滞留时 间不同,因而出峰先后不同。
B. 键合相反相离子对色谱法
离子对色谱法类型很多,根据流动相和 固定相的极性可分为反相离子对和正相离子 对色谱法。其中以键合相离子对色谱法最重 要。这种色谱法的固定相采用非极性的疏水 键合相[如十八烷基键合相( ODS )等], 流动相为加有平衡离子(反离子)的极性溶 液(如甲醇—水或乙睛—水)。

分离工程第七章

分离工程第七章

4
色谱理论
两组份完全分离必须满足:
A、两组份的分配系数必须有差异; B、区域扩宽的速率应小于区域分离的速度; C、在保证快速分离的前提下,提供足够长的色谱柱。
它不仅应说明组份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率,而且应说明组份在移动过程 中引起区域扩宽的各种因素。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均以色谱过程中分配 系数恒定为前提,故称为线性色谱理论。速率理论对色谱分离条件的选 择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因此本节将重点介绍
第三,选择性参数的微小增大,都会使分离度得到较大的改善。当 > 2时,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组份也会完全分离。当 1时,要完成 分离,必须增加柱长,延长分析时间。例如,为了达到同样的分离度, 当 = 1.01时,所需的时间是 = 1.1时的84倍。显然,当 = 1时,无 论怎样提高柱效,加大容量因子等,Rs均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两组 份的分离是不可能的。
5)、按原理分类
2
国际通用色谱法分类及其缩写
色谱分类
3
分配系数m:
m cs cm
色谱的名词术语
式中, cs 和 cm 分别为组份在固定相 和流动相中的浓度。 m类型:A、B型曲线是一条典型的 吸附等温线,吸附色谱法属于这 类曲线。 C 和 D 型吸附等温线很 少遇到。 C 曲线为线性分配等温 线。 线性色谱:溶质浓度低时, m 为常 数时的色谱 意义:容易理解,溶质流过色谱柱 时,m大的组份通过色谱柱所需 要的时间长,m小的组份需要的 时间短;当样品中各组份在两相 的m不同时,就能实现差速迁移, 达到分离的目的。 Wh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48 0.297 0.074 0.148 0.074 0.297 0.148 0.148 0.148 0.148 0.184 0.148 0.099 0.197
0.037 0.296
N=3
分配平衡 0.099 0.025 0.197 0.012 进流动相 (V) 0.012 0.197 0.025 0.099 0.074 0.297 0.025 0.099 0.033 0.263 0.066 0.132 0.099 0.197 0.066 0.132 0.055 0.222 0.110 0.111 0.110 0.106 0.110 0.110 0.004 0.131 0.008 0.066 0.033 0.264 0.008 0.066 0.014 0.222 0.027 0.111 0.055 0.222 0.027 0.111 0.001 0.087 0.003 0.044 0.014 0.222 0.003 0.044 0.001 0.087 0.004 0.131 0.012 0.197
V0 V0 k VS Vs
四、分离效能指标
1、选择性(相对保留值)
r2.1
tR t
'
2
' R1
k2 K 2 k1 K1
相对保留值由两组分的热力学性质 决定,与色谱柱的长短粗细无关。
2、峰宽度
3、分离度
t R2 t R1 R Wb2 Wb1 2
分离度考虑了保留时间和峰宽度,是一个综合指标:
3、如何获得色谱最佳流速?
u 在上述方程各项中存在矛盾,因此,应求出最佳值:
B dH dA d dCu 0 u dH B 2 C 0 du u
B C 2 u
uopt B C
Hmin
H min A 2 BC
uopt u
3、影响谱带展宽的其它因素 柱前展宽、柱后展宽、柱外效应
死时间t0——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 死体积V0——色谱柱的空隙体积
校正保留时间
t
' R ' R
t t R t0
' R
校正保留体积
V
V VR V0
' R
VR t R F
(4)相对保留值
F——流动相流动线速度
r2.1
tR t
'
2
' R1

VR V
'
2
' R1
(5)分配系数和分配比(容量因子) 分配系数: 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达平衡后,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浓度的比值
组分的分量 =
2 p ( ) p' 3 q p
。 。 。 。 。 。
第1级塔板:r = 1
1 q ( ) q' 组分的分量 = 3 q p
组分在两级塔板上的量可表示为:
rn
( p' q' )
1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N次转移后,组分在各级 塔板上的量符合二相式分布,即
( p' q' )
tR t
'
2
' R1
4t R
ຫໍສະໝຸດ Baidu
'
neff
2
R
r2,1 1 4r2,1
neff
1 r2,1 1 k R n 4 r2,1 1 k
CS K Cm
分配比(容量因子): 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 达平衡后,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量的比值
p k q
固定相重量 流动相重量
K与k的关系:
CS p / Vs V0 K k Cm q / V0 Vs
(6)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的关系
' t R t0 tR k t0 t0
t R t0 (1 k )
按固定相在 支持体中的 形状分
柱色谱 纸色谱 平板色谱 薄层色谱
经典液相色谱
按分离效率分
高效液相色谱
微柱色谱 最新进展
毛细管电动色谱 三、基本概念与术语
1、色谱流出曲线 (chromatogram) 指样品注入色谱柱后,信号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
色谱流出曲线示意图

0.607h W1/2
1/2h
C
Cmax
tR
t
对于两个组分A和B,如果k不同,则流出曲线 的形状不同:
由于所获得的流出曲线在N很大时呈正态分布, 因此可将流出曲线方程转化为正态分布方程形式:
n (t R t ) C C * exp{ } 2 2 tR
将此方程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方程比较:
2
( x * x) y y * exp{ } 2 2
2 2
t
' R
' R
' R
2
n 称为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 因为tR是热力学常数,当色谱柱的长度一定, 理论板数目n越大,色谱峰越窄。
neff 与 n 的关系:
neff ( )
t
n( )
tR

' R
2
2

neff
t0 k 2 t ( ) [ ] n tR t0 (k 1)
' R 2
neff
2
可知:
n 1 2 2 2 2 tR
1
t 所以: n
2
2 R
或: 根据: 所以:
n( )
tR
2
tR 2 tR 2 n ( ) 16( ) 5.54( ) Wb W1
2
Wb 4
tR

W1 2 2 ln 2
2
neff
t 2 t 2 ( ) 16( ) 5.54( ) Wb W1
rn
下表列出经过各级转移后组分在每一级塔板中的量:
塔片号 组分
进流动相 (IV)
0 A B A
1 B A
2 B A
3 B A
4 B A
5 B A
6 B
流动相 固定相
0.148 0.074 0.296 0.037 0.297 0.184 0.148 0.148 0.297 0.074 0.099 0.025 0.197 0.012 0.297 0.074 0.132 0.066 0.264 0.033 0.066 0.008 0.131 0.004
k 2 ( ) n k 1
小结
1、从理论上得到了描述色谱流出曲线的方程, 通过该方程可以预测具有不同分配系数K的两 种物质在塔板数为n的色谱柱上分离的情况;
f N ,r
N! 1 r k ( N r ) ( ) ( ) r!( N r )! 1 k 1 k
2、通过这一方程看出影响柱效率的因素是理论 板数n,其值越大,色谱峰越窄,分离效果越好;
流动相 固定相 流动相 固定相 流动相 固定相 流动相 固定相 流动相 固定相 流动相 固定相
N=4
分配平衡 0.066 0.008 0.131 0.004 进流动相 (VI)
0.197 0.099
0.132 0.066 0.197 0.099 0.114 0.106 0.219 0.053 0.110 0.027 0.219 0.051
q 和 为与两相的构型和性质有关的常数 dp 和 df 为固定相颗粒直径和固定液膜的厚度
综上所述,速率方程为:
Dm k k H 2dp 2r q u u 2 2 u (1 k ) Ds (1 k ) Dm
d2 f
2 dp
问题: 1、怎样装柱才能使色谱柱的效率提高? 2、空心柱是否能够用于色谱分离?
0.264 0.033
0.110 0.027
N=5
分配平衡 0.044 0.003 0.087 0.001
0.220 0.014
0.044 0.003
N=6
进流动相(VII) 0.087 0.001 0.220 0.014
若抽象成一个规律: r0 r1 当经过1次转移(N=1)以后:
r2
。 。
第0级塔板:r = 0
三、分离条件的选择 综合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可获得影响色谱分 离效率的因素:
t R2 t R1 R 2 Wb2 Wb1 Wb2 2 ' tR neff 16( 2 ) 2 Wb 2
' t 'R t R 1
Wb 2
' 4t R 2
neff
R
tR t
'
2
' R1
Wb2

Dm——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
由于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只有气体中的1/105,因 此在液相色谱中B可以忽略。
(3)Cu——传质阻力项 指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传质的阻力
d d k k Cq 2 2 (1 k ) Ds (1 k ) Dm
固定相传质阻力 流动相传质阻力
2 f
2 p
R < 1.0
R = 1.0 R 1.5
两峰明显重叠
两峰达97.7%分离 两峰完全分开
小结
色谱法研究的核心: 选择最适合的色谱体系和条件、在最 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第二节
一、塔板理论
色谱理论
目的——从理论上得到描述色谱流出曲线 的方程,并通过这一方程各参数来研究影 响分离的因素。 假设 (1)色谱柱存在多级塔板; (2)组分通过时在每级塔板两相间达 到一次平衡;
neff
t 2 t 2 ( ) 16( ) 5.54( ) Wb W1
2 2
t
' R
' R
' R
3、既然色谱分离的依据是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 能力差异,因此,两相不限于液-固相,对气体成 分而言,亦可是气-固项或气-液相。
问题 怎样提高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从而提高色谱柱的效率?
1956 Van Deemter提出速率理论; 1967 Kirkland等研制高效液相色谱法;
80年代以后
出现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动色谱等一系 列新的色谱分析方法。
二、分类
气相色谱(GC)
按流动相分 液相色谱(LC)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吸附色谱 按机理分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它 是根据组分在两相中作用能力不同而达到分离 目的的。
一、历史 1906 Tswett 研究植物色素分离,提出色谱法 概念;
s
t
1941 Martin和Synge提出液-液色谱理论;
1952 James和Martin发展了气相色谱;
N
当N = 4时,组分分布在5级塔板上:
( p'q' ) p' 4q' p' 6q' p' 4q' p'q'
4 4 3 2 2 3
4
以A组分为例,5级塔板上的分量分别是:
(0.667 0.333) 4 0.198 0.395 0.296 0.099 0.012
任一级塔板上的分量为 ( p' q' ) 一项,可用一个通式表示:
N
的展开式对应的
f N ,r f N ,r
N! q ' r p '( N r ) r!( N r )!
N! 1 r k ( N r ) ( ) ( ) r!( N r )! 1 k 1 k
当求 最后一级塔板的组分的量时,r = n,以
f N ,n ~ N
作图,即得色谱流出曲线,因此上式称为流出曲 线方程。
Wb
2、常用术语 (1)基线
无组分通过色谱柱时,检测器的噪 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峰宽
峰底宽Wb 峰半宽W1/2 标准偏差
Wb 4
W1 2 2 ln 2
2
色谱参数示意图

0.607h W1/2
1/2h
t0
Wb
tR
(3)保留值 保留时间tR——进样到出现色谱峰的时间 保留体积VR——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时消耗 的流动相体积
B H A Cu u
式中 u——流动相流动的线速度
(1)A——涡流扩散项: 指固定相填充不均匀引起的扩散 ——为填充的不 规则因子 dp——固定相颗 粒粒径
A 2dp
涡流扩散示意图
(2)B/u ——纵向分子扩散项 指分子沿色谱柱轴向扩散引起的色谱谱带展宽
B = 2 r Dm
式中: r——弯曲因子,填充柱 r < 1 空心柱r = 1
证明:
当组分一半流出色谱柱时
VRCm V0Cm VS CS
V0Cm VS CS
VR Cm
VRCm V0Cm VS CS
CS VR V0 VS Cm
VR V0 kV0
V0 (1 k )
t R t0 (1 k )
色谱基本保留方程
V0 KVS
r0 r1
r —— 塔板数 N—— 转移次数 设:有A、B两组分,kA = 2 kB = 1/2
r2
。 。
。 。 。 。 。 。
当N=0
r=0
A组分在两相分配达平衡后:
q 1 1 流动相分量= q p 1 k 3 0.333 p k 2 固定相分量= q p k 1 3 0.667
二、速率理论
1、塔板理论的不足 塔板理论虽然指出了理论板数n或理论板高度 H对色谱柱效率的影响,但是没有指出影响塔板高度 的因素,因此无法在理论指导下从实验上提高色谱柱 的效率。
2、Van Deemter方程 1956年Van Deemter提出速率方程,指出了提高柱效率 的途径:
Van Deemter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