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_课文分析

合集下载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二课时主备人:杨碧芳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作者的观察顺序,学习“定点观察”的方法。

2、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欣赏课文中的用词及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青海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学用多种放过写景。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的两条线索及观察方法。

学前准备(完成1——3题,并请家长签字)1、读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有关青海湖的知识,并记忆画线部分。

冯君莉,女,当代作家,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是作者游览完青海湖后而写的一篇游记。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距西宁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

含盐量6‰。

矿化度15克/升。

青海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

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

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

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茵如毯。

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

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以及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为自己写作提供借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对人类为追求经济价值过度开发自然形成反思。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梦幻”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揣摩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PPT导入,介绍青海湖,欣赏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

颠簸深湛恬静眸子安谧肃穆魅力蓼蓝逶迤潸然篝火娓娓动听脍炙人口虚无缥缈2、理解词语逶迤油然而生潸然毅然决然娓娓动听一席之地(三)默读全文,整体把握(1)分析题旨,确立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梦幻(2)在文中找出与“梦幻”意义相关的句子。

“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3)总结文章行文线索。

“梦幻”文章是以“梦幻”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从开头关于高原的梦,到扑进如梦幻般的景观,再到梦想如何保护青海湖的美丽幽思,条理十分清楚。

(4)作者通过描写青海湖的哪些景色突出其“梦幻”的特点?青海湖醉人的湖水青海湖清新幽静的环境神奇的鸟岛青海湖中丰富的鱼类(5)作者的游览顺序(写作思路)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到达青海湖——观赏草滩——观赏湖水——观赏草滩与山峦——观赏海岛——观赏结束(教师点拨)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青海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这种观察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借鉴。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冯君莉的脚步,一同走进了梦幻般的青海湖,与作者一同欣赏了湛蓝的湖水、多姿的草滩、充满生机的鸟岛。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优秀教学反思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优秀教学反思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优秀教学反思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优秀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

冯君莉笔下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描绘了高原湖泊青海湖神奇而壮丽的风光,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从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先前虽然对学生强调要读出你喜欢的语气来,当琅琅书声充溢每一个角落,其神色、声调,却不尽人意。

后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蓝的纯净”,“蓝的深湛”,“蓝的温柔甜雅”,“湖面起伏的涟漪,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湖水十分的蓝而晶莹,非常的美,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见,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真情能够流露其中。

特别是有的`课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

只有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

这是使我想起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研讨所恃,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成为读者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五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五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五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根据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1.1.2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1.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分析2.1.1 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周围景观。

2.1.2 分析课文中描绘的青海湖的美丽画面。

2.1.3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周围景观。

3.1.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1.3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说出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周围景观。

4.1.2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1.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1.2 描绘出课文中的美丽画面。

5.1.3 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2 教学重点5.2.1 掌握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周围景观。

5.2.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2.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后续章节待补充。

教案五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师准备6.1.1 课件或投影片6.1.2 青海湖的图片或照片6.1.3 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6.1.4 字典或词典6.2 学生准备6.2.1 课本6.2.2 笔记本6.2.3 阅读积累本6.2.4 彩色笔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展示青海湖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7.1.2 简要介绍青海湖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周围景观。

7.1.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激发阅读欲望。

7.2 自主学习7.2.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八年级语文上册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文分析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文分析 语文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谋篇立意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产生了独特的景色,湖水及其两岸的景色是粗犷、质朴的,而且湖水还孕育了众多的游鱼,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水鸟,此情此景,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如置梦中,因此,作者把青海湖称为梦幻般的湖。

那蓝得纯净、蓝得深湛、蓝得温柔恬静的青海湖,是否也会牵绕你的心绪?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本文通过描写青海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为青海湖的质朴而震撼的感受。

二、文章脉络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去青海湖路上的情形。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青海湖的景色及其特点。

这一部分又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湖水醉人的蓝色;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神奇的鸟岛,丰富的鱼类。

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青海湖美在:湖水蓝得醉人;环境氛围清新幽静;神话传说神奇迷人;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

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湖水之蓝。

首先,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

再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

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

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

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

文中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

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

八年级语文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内容预览: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不要总是笼统说热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教学要求]素质思想品质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

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基础知识教学点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能力训练要求学习作者观察与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重点难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课前准备]幻灯,投影,录相。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教学目的(同教学法要求)二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同学们,您们明白青海湖在哪儿不?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依然咸水湖?景色如何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

我们初步明白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

我们还要理解“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为了理解课文,我们先进行自学、(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1、读准字音。

扑朔迷离倘徉涟漪震慑伫立繁衍眸子粗犷2、理解词语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倘徉: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景优美,特别安静、湛蓝:深蓝。

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涟漪:小波纹。

伫立:站立。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3、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概括段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青海湖的?(从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全文应分几段?段意是什么?学生汇报:学生甲:课文重点描写了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再加上开头与结尾共五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清晨,我们冒雨乘车来到青海湖、第二段(3自然段):青海湖像一幅巨大的画卷,湖水蓝得可爱。

第三段(4自然段):青海湖草滩有一种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第四段(5自然段):青海湖是鸟的世界、绝妙的世外桃源、第五段(6自然段):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不要总是笼统说热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巨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⑵了解课文观察与想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能力目标⑴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⑵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神奇,培养爱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第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究美兴趣在那一望无际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白云,在蔚蓝的天空掩映下湖水是那样湛蓝,那样晶莹透澈,这是一幅何等令人陶醉的画面?时而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在水面浮游,在草滩栖息;那么多鱼儿成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么神奇、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扑朔迷离的梦境……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二、整体阅读,初识青海湖的美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过渡:老师读完这篇课文后,脑海里总会有几幅挥之不去的画面,你有吗?你说说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几幅画面?你能用一个来概括一下这幅图吗?你想为这幅图取什么名字呢?(归纳起来,作者共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画面:那就是“湛蓝湖水图”“心中幻想图”“丰富物产图”,作者通过这三幅画面的描绘,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仿佛置身幻境之中。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三、读中感悟,品味青海湖的美1、品读,读出文章层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进行朗读,而后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何在。

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文全解素材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文全解素材 语文版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颠di n簸b :上下震荡。

镶xi 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湛zh n蓝:深蓝。

涟li n漪y :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

逶w i迤y :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断的样子。

娓w i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恬雅:安静、文雅。

折服:这里指被征服,屈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指蓝色是从蓼蓝提炼而成,但颜色比蓼蓝更深。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

世外桃源:这里指不受外界干扰、环境优美的理想处所。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

脍ku i炙zh 人口:味道鲜美可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虚无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一席之地:比喻极小的一块地方或极小的一个位置。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

2、关于青海湖青海湖,是祖国一个美丽的内陆湖泊。

自古以来,人们为它的浩瀚、神奇而向往,为它的雄伟、秀丽而称赞,把它誉为青海高原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

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

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

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

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

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

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

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

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_人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人教版2019【课文题解】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产生了独特的景色,湖水及其两岸的景色是粗犷、质朴的,而且湖水还孕育了众多的游鱼,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水鸟,此情此景,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如置梦中,因此,作者把青海湖称为梦幻般的湖。

【学法指导】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课文描写了青海湖景色的神奇和它勃勃的生机。

读课文,首先要注意作者观察的顺序,其次,对课文中的用词要认真体会,体味作者对青海湖的情感。

【词语解释】倘徉(cháng yáng):安闲自在地步行。

扑朔迷离(pūshuòmílí):原意指把兔子捏住耳朵提起来,雄兔脚乱踢,雌兔眼半闭,可是在地上跑时就辨认不出雌雄了。

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

涟漪(1ián yī):水面被微风吹起的细小波纹。

逶迤(wēi yí):道路、山川弯曲而延续的样子。

妩媚(wǔmèi):姿态美好可爱。

震慑(zhèn shè):以激起畏惧来影响或控制。

酣畅淋漓(hān chàng lín lí):酣畅是舒畅、畅快的意思,淋漓在此也是形容畅快。

酣畅淋漓指十分畅快。

生气勃勃(shēng qìbóbó):形容有朝气,充满活力。

【近、反义词】近义词:质朴——朴实绝妙——巧妙欢快——欢乐雕琢——雕刻反义词:精细——粗放神奇——平庸辽阔——狭小【重点句子解析】1.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这一句话通过对比,突出青海湖独特的质朴的特点。

作者不惜笔墨列举了几大湖的特点,从而和青海湖的质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是一句反问话,也是对上文的总结。

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⑷文中描绘了青海湖的什么风光? ⑷描绘了青海湖美丽、富绕、神奇的风光。
描绘了青海湖美丽、富饶、神奇的风光
⑷描绘了青海湖美丽、富绕、神奇的风光。 ⑸文中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梦幻般的青海湖的喜爱之情
⑹作者为什么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梦 般”在文中有何作用?请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迁 移 阅 读 提 高 能 力
1. 2.
看完上文内容后,你有何感想? 冯君莉希望人们来到美丽的青海湖 游览,又怕环境遭到破坏。她这种 想法不是无中生有的,从上文就可 以得到印证。那么请你出出点子: 有什么措施即可以开发青海湖的旅 游资源,发展经济1956年生,天津人,当 代作家。曾任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 副所长,发表了散文、报告文学、短 篇小说等作品几十篇。
整体感知课文
1. 学生朗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 落实生字。 3. 理清课文结构。 提示:根据作者的游踪来划分。
一、(1~2段)作者在前往青海湖的途中,怀着 憧憬般的梦幻。
迁 移 阅 读, 提 高 能 力
末气候暖干,湖区周围降水少,注入青海湖的河 水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青海湖湖水“收支” 不平衡,加上人为活动因素,青海湖水位下降是 你想知道青海湖的现状吗?请阅读下面内容。 必然的。 土地沙化 在湖西北角已被10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 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 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 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 陆岛了。湖的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 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 草场退化 青海湖环湖地区的草地是青海最好的草 地,以金银滩为代表的环湖草原也是青海最优良 的牧场,畜牧环境极好。由于居住人口增多,多 数人从事农副业,大量开垦草场作为耕地,草场 退化严重。 物种减少 青海湖是我国高原内陆湖区水禽候鸟栖 息繁衍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最大的内陆高原湿 地水禽保护区。区域内共有鸟类20种,约12万只, 其中以鱼鸥、鸬鹚、斑头雁、棕头鸥等水禽聚集 较多。另外,区域内还分布有兽类、两栖类、爬 行类、鱼类等物种。由于生态恶化,受威胁的生 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尤以湟鱼为最。 藏野驴、野牦牛等珍稀动物数量也呈减少之势。 天灾固然可怕,但人祸所造成的结果一点儿都 不亚于天灾。每年成鱼季节,有大量的渔郎进入 湖区非法捕劳,鱼贩子也趁机进驻,进行现场收 购。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版八年级上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版八年级上

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
湖泊生态系统由水生生物、水域环境和陆地环境三部分组成,其中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浮 游生物、水草等,水域环境包括水深、水温、水质等,陆地环境包括湖泊周围的植被、土 壤和气候等。
湖泊生态系统的功能
湖泊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对人类和自然 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优美流畅
文章语言优美流畅,读起来如行 云流水一般,让人感受到大自然
的美丽和神奇。
主题思想探讨
01
02
03
热爱大自然
文章通过描写青海湖的美 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保护环境
文章中提到青海湖的生态 环境受到威胁,呼吁人们 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追求美好生活
文章通过描写青海湖的美 景,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 美好和意义,引导人们追 求美好的生活。
04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课文解读
文章结构分析
01
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青海湖的美丽和神秘,再分述湖面、
天空、水鸟和鱼儿的景色,最后总结青海湖的美景和作者的感受。
02
段落划分
文章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为第二至四自然段,
第三段为第五自然段。每个段落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内容。
青海湖的周边地区被祁连山、 大通山、日月山等高山环抱, 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大万 年前,是由地壳运动和冰川作用
共同形成的。
在历史上,青海湖的面积曾经比 现在大得多,但由于气候变化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积逐渐
缩小。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 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的水位和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语文版八 年级上
目 录

五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五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

五年级语文《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在前几课,我们观赏了阿里山的云雾,领略了江南的美景。

同学们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

(板书课题)2.演示一组照片后,简介青海湖(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

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三、自主诵读,合作交流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跟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四、重点品读、感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

教学的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在读书、思考、讨论中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运用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适当给予点拨。

2023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3年《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想:《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课体裁为游记,同时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可以让学生自读,重点探讨作者是按怎样的依次欣赏青海湖的?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的漂亮、富裕、可爱两个问题。

青海湖质朴、粗犷、自然的美肯定会吸引学生的留意,清爽、优美的词句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肯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所以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展示青海湖的画面,加之入情入境的朗读,给学生更剧烈的震撼。

在形式上,我确定采纳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起先,让学生充当导游,给大家介绍青海湖的状况,引起大家的爱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时,可联系青海湖的现状,让学生探讨如何爱护青海湖,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

就名湖来说,有娇小玲珑的西湖,有烟波浩渺的太湖,有改变莫测的千岛湖。

今日就请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专列,一同去领会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风采吧!2、旅途漫长,不如我们先请几位导游来给我们介绍介绍青海湖吧!3、导游介绍。

生1: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往青海湖旅游,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有关青海湖的学问。

青海湖,作为我国第—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略呈椭圆形,面积4636平方公里。

环湖周长为360公里,湖水平均深度约19米,最深处为28.7米,湖面海拔3196米。

1975年建立面积达56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鸟岛爱护区。

1997年晋级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另外,这里气候非常凉快,是志向的避暑消夏胜地,祝大家旅途开心。

生2:大家好。

青海湖有着梦幻般的美景,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青海湖的秀丽风光。

青海湖中共分成五个漂亮的岛屿:鸟岛、海心山、三块石、砂岛和海西皮,其中鸟岛和海心山岛是闻名的巡游胜地。

特殊是鸟岛秀丽的风光和奇妙的禽鸟生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信任青海湖的壮丽风光和绮丽景色,肯定会给大家留下美妙的印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文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课文分析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谋篇立意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产生了独特的景色,湖水及其两岸的景色是粗犷、质朴的,而且湖水还孕育了众多的游鱼,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水鸟,此情此景,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如置梦中,因此,作者把青海湖称为梦幻般的湖。

那蓝得纯净、蓝得深湛、蓝得温柔恬静的青海湖,是否也会牵绕你的心绪?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本文通过描写青海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为青海湖的质朴而震撼的感受。

二、文章脉络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去青海湖路上的情形。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青海湖的景色及其特点。

这一部分又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湖水醉人的蓝色;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神奇的鸟岛,丰富的鱼类。

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青海湖美在:湖水蓝得醉人;环境氛围清新幽静;神话传说神奇迷人;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

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湖水之蓝。

首先,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

再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

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

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

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

文中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

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

小学语文3 青海湖

小学语文3 青海湖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

2、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爱国、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

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

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二、简介青海湖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人们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关于青海湖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查阅了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

青海湖在哪儿?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作介绍,教师给予适当表扬)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对青海湖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懂的可以向你们的科学、地理老师请教。

今天我们主要是跟随当代作家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走进青海湖。

以它粗犷、质朴、自然的美享誉世界。

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

(放音乐)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青海湖如此之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青海湖的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四、合作交流1、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梦幻般的湖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五、重点品读、感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按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按语文版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材简析]这篇课文通过对青海湖梦幻般景色的描述,表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不要老是笼统说酷爱大自然)文章的主要线索是:梦幻——青海湖是庞大的画卷,是绝妙的世外桃源。

理解“梦幻”是全文的关键。

[教学要求]素质思想品质教育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海湖的美。

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酷爱之情。

基础知识教学点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

能力训练要求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式,培育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体会为何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课前准备]幻灯,投影,录相。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同教学法要求)二教学进程(一)质疑导入同窗们,你们知道青海湖在哪儿吗?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仍是咸水湖?景色怎么样?请带着问题读一读阅读提示。

咱们初步知道了青海湖大小及地理位置。

咱们还要理解“为何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为了理解课文,咱们先进行自学。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一、读准字音。

扑朔迷离倘徉涟漪震慑伫立繁衍眼珠粗犷二、理解词语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倘徉:闲游;安闲自在地行走。

温柔恬静:本课指风光优美,超级安静。

湛蓝:深蓝。

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涟漪:小波纹。

伫立:站立。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3、理清文章结构,分析归纳段意。

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述青海湖的?(从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述青海湖的)全文应分几段?段意是什么?学生汇报:学生甲:课文重点描述了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共五段。

第一段(一、2自然段):早晨,咱们冒雨搭车来到青海湖。

第二段(3自然段):青海湖像一幅庞大的画卷,湖水蓝得可爱。

第三段(4自然段):青海湖草滩有一种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第四段(5自然段):青海湖是鸟的世界、绝妙的世外桃源。

第五段(6自然段):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生乙:我把课文的3、4、5自然段归并,因为它们都是介绍青海湖的内容,因此全文分三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

《某某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生字词,积累优美的语句。

2、把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阅读课文,感受某某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如画。

就名湖来说,有娇小玲珑的西湖,有烟波浩渺的太湖,有变化莫测的千岛湖。

今天就请大家登上我们的旅游专列,一同去领略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某某湖的风采吧!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标题“某某湖,梦幻般的湖”在“湖”的前面加上了修饰性的词语“梦幻”,突出了某某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使读者感受到了某某湖诱人的魅力。

文章的题目点明了游览的地点及写作的主要内容。

2、作者:冯君莉,当代作家,某某人,1955年出生,曾任某某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

本文选自《中国风景散文三百篇》,是作者游览完某某湖后而写的一篇游记。

3、某某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某某省的东北部,距某某150公里,南北宽约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亿立方米。

含盐量6‰。

矿化度15克/升。

某某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某某”。

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

4、学习生字:扑朔.迷离(shuò)颠簸.(bǒ)犬呔.(fèi)深湛.(zhàn)恬.静(tián)涟漪..(lián yī)眸.子(móu)折.服(zhé)魅.力(mèi)苍穹.(qióng)逶迤..动听(wěi)..(wēi yí)安谧.(mì)潸.然泪下(shān)娓娓浩瀚.(hàn)篝.火(gōu)虚无缥缈..(piāo miǎo)脍炙..人口(kuài zhì)5、理解生词。

八年级语文上册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学按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学按语文版

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1.主题讲解全文以作者的见闻和感受为明线,以“梦幻”为暗线贯穿始终,通过对梦幻般的青海湖的描述,表现了青海湖的漂亮、富裕、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和酷爱之情。

2.难点攻克作者是如何刻画青海湖的漂亮、富裕、可爱的?提示:(1)文章运用比喻、排比、对偶、顶真、对照、引用等修辞手法,描述青海湖醉人的景色,抒发对漂亮景色的赞美之情。

如“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眼珠”,运用比喻将湖水之蓝刻画得晶莹可爱。

(2)运用大量叠词,使描述生动传神。

如写草滩“绿茵茵”,写油菜花“黄灿灿”,写湖面上的涟漪“水灵灵”“蓝晶晶”,写“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

(3)综合运用描述、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青海湖的漂亮迷人。

3.结构图解梦带着向往的梦幻抵达青海湖梦幻湖水蓝一般青海湖梦幻环境美般的般的境遇传奇奇的湖物产丰景担忧梦幻般的境遇受到破坏色4.拓展延伸爱惜青海湖主题宣传词①高原蓝宝石,梦幻青海湖。

②青之韵,海之情,湖之魂。

③天高红尘远,宁静青海湖。

④华夏避暑胜地,世界屋脊仙境。

⑤梦栖诗画里,心泊青海湖。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依照拼音写汉字。

眸.子( ) 深湛.( ) 恬.雅( ) 逶迤..( )( )颠bǒ( ) shān然( ) gōu火( ) 缥miǎo( )2.指出以下各项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1)魅力镶着明澈世外桃园 _____改成_____(2)伫立浩瀚牦牛毅然绝然 _____改成_____(3)涟漪肃穆苍桑扑朔迷离 _____改成_____3.以下加点字词说明不符合句意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安静、高雅)B.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

(安静)C.合法我折服..于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适当比喻的时候,我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湖的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一、谋篇立意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产生了独特的景色,湖水及其两岸的景色是粗犷、质朴的,而且湖水还孕育了众多的游鱼,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水鸟,此情此景,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如置梦中,因此,作者把青海湖称为梦幻般的湖。

那蓝得纯净、蓝得深湛、蓝得温柔恬静的青海湖,是否也会牵绕你的心绪?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本文通过描写青海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为青海湖的质朴而震撼的感受。

二、文章脉络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去青海湖路上的情形。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青海湖的景色及其特点。

这一部分又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湖水醉人的蓝色;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神奇的鸟岛,丰富的鱼类。

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青海湖的美丽、富饶、可爱。

青海湖美在:湖水蓝得醉人;环境氛围清新幽静;神话传说神奇迷人;鸟岛神奇鱼类丰富。

写青海湖湖水醉人的蓝色。

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湖水之蓝。

首先,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

”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

再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青海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

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

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

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
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

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

文中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

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

写夏季与冬天的情景,尤其写冬季冰上取鱼,不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写明作者的感受。

写希望青海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青海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则从环保的侧面表现出作者对青海湖的珍爱。

梦幻是神奇美丽的,而青海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

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是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

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首尾呼应,是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

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青海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

接着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

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

因而“梦幻”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暗线。

三、写作特色
1.课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密。

课文标题用“梦幻般”来形容青海湖,虽虚犹实,使读者感受到青海湖诱人的魅力。

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青海湖的描写结合起来,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

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青海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

接着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

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青海湖的幽美可爱。

2.语言优美柔和,含蓄深远,善用叠词。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梦一般的美景,文中有许多地方语言相当优美,读起来清凉爽口,沁人心脾。

“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静。

”“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亮晶晶的眸子。

”这些语言乍一读优美而不乏朴素,娴雅而又有生机,细细品味,则又韵味无穷,意义深远。

善用叠词也是作者语言的一大特色。

“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蓬勃生气的景象。

“甜丝丝”“凉爽爽”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之感。

另外还有“水灵灵”“亮晶晶”“金灿灿”“红艳艳”等,这些叠词点缀在文中,使语言显得活泼生动、富有灵气,使事物可爱、动人,同时也将意思表达得更加贴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