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综合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路由及交换课程实验报告提纲

路由及交换课程实验报告提纲

路由及交换实验报告提纲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及实施,实验方案在实验前经小组同学共同讨论确定;实验报告以个人为单位撰写,分为实验准备部分和观察及分析报告部分】
第一部分实验准备
1、实验目标
【根据实验主要内容,一般为通过组网熟悉及深入了解某方面原理及操作实践过程等】
2、实验主要任务
【一般需列出实验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如按照**标准规划及组建实验网络,测试**协议实例的路由信息传递过程等】
3、实验网络规划
3.1 网络设备组成【设备型号、命名、管理方式等】
3.2网络物理连接拓扑【设备间使用指定线缆进行物理连接的细节】
3.3网络地址参数规划【含设备地址、链路地址、接口地址等】
3.4网络路由参数规划【路由协议、路由信息规划等】
3.5其他规划参数信息
4、实验参与人员及分工
第二部分实验观察及分析
5、实验网络描述
【实际试验网络的设备及配置、物理网络拓扑、地址参数、路由协议及主要配置】
6、实验过程记录
【主要的实验步骤,各个实验步骤的主要观察结果记录】
7、实验主要现象及分析
【针对实验目标,列出实验过程中主要的现象及自己的分析;除了包括针对实验目标的一般性现象之外,还可以包括实验过程中的故障、例外现象】。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 交换路由综合应用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 交换路由综合应用

实验名称:交换路由综合应用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时间:2012-11-07、2012-11-14 第10周、第11周星期三节次11-12实验室 J423 指导教师:韩晓民●目的与要求提高相关规划、配置技能,包括构建网络,应用编址方案,配置路由、VLAN、STP 和 VTP 以及测试连通性,检查路由交换配置技巧的熟练程度。

●实验内容与要点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添加并连接 BRANCH 路由器、添加并连接交换机、添加并连接 PC、执行基本设备配置、配置 OSPF 路由、配置 STP、配置 VTP、配置 VLAN、检验端到端连通性●实现过程设计用地址规划:任务 1: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步骤 1. 配置从 ISP 到 CENTRAL 的静态路由使用拓扑图为 ISP 配置到所有网络的静态路由。

每个网络都可以从 ISP 通过S0/0/1 到达。

使用送出接口参数配置到下列网络的静态路由:10.1.1.0/30172.17.1.0/24172.17.10.0/24172.17.20.0/24172.17.30.0/24172.17.99.0/24步骤 2. 配置从 CENTRAL 到 ISP 的默认路由。

在 CENTRAL 上使用送出接口参数配置默认路由,将所有默认流量发送到 ISP。

步骤 3. 测试与 Web Server 的连通性。

CENTRAL 现在应能成功 ping 通 Web Server (209.165.201.2)。

任务 2:添加并连接 BRANCH 路由器步骤 1. 添加 BRANCH 路由器。

一台 1841 路由器添加到拓扑中。

主机名改为BRANCH。

步骤 2. 将 BRANCH 连接到 CENTRAL。

将 BRANCH 连接到 CENTRAL。

配置 BRANCH 和 CENTRAL 之间的链路。

时钟频率用 64000 bps任务 3:添加并连接交换机。

参照拓扑图设置交换机名称和接口。

步骤 1. 使用 2960 型添加 S1、S2 和 S3 交换机。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S配置
在IDS上安装并配置相应的检测规则,以便对网络流 量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安全策略对异常流量进行报警和记录。
实验步骤与操作
4. 漏洞扫描
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对内部网络进行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 隐患。
根据扫描结果,评估网络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 施。
实验步骤与操作
5. 数据加密与安全通信 使用加密技术对数据传输进行保护,如SSL/TLS协议等。 配置安全协议,如VPN等,实现安全的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
网络连接(如以太网)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实验准备 • 在计算机上安装Wireshark网络协议分析器。
• 通过网络连接将计算机连接到目标网络中。
实验步骤与操作
2. 数据包捕获
• 打开Wireshark软件,选择捕获数据包的网卡,并开始捕获数据包。
• 在捕获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过滤器来筛选出特定类型的数据包,如 IP、TCP等。
理解并实践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和使用 了解和掌握中小型企业网络的日常维护 和管理
实验设备
路由器
用于网络连接和数据 包转发
交换机
用于局域网连接和数 据帧转发
服务器
用于提供网络服务和 资源共享
客户端
用于访问网络服务和 资源共享
网络线
用于连接设备和传输 数据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并依据 设计进行设备的选型和连接。
实验设备
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IDS) 防火墙
网络交换机 路由器
实验步骤与操作
1. 网络拓扑结构搭建
准备实验设备,将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IDS按照网络拓扑结构进 行连接。
实验步骤与操作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本实验报告将路由与交换技术实验所需的关键内容整理成八个实验章节,每一章的内容结构一致。

每章第一部分是对实验所涉及技术的概述,让大家快速回忆理论课上的技术要点,为实验做技术准备。

第二部分是实验内容,说明具体实验,是每章的中心。

第三部分是本章的总结,以列表的方式总结了本章使用的命令,供读者参考。

如以下结构概述所述,每章的实验内容都涉及CCNP。

如果学生有任何疑问,可以阅读CCNP的相关资料和书籍,以达到更深的理解。

学习网络技术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做实验。

希望大家在实际环境中完成所有实验,熟练掌握配置命令。

网络上提供模拟器。

希望学员回国后能用模拟器模拟网络环境,熟悉配置命令。

第一和第二个实验是关于无线局域网的演示、网线的制作和路由器的基本使用,为后面六章的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3和实验4主要是关于路由协议的配置,包括静态路由、RIP、IGRP 和单区域OSPF在路由器上的基本配置。

这部分知识已经发展成为第五学期的课程——CCNP高级路由技术。

第五个实验介绍了一种网络环境中常用的安全控制技术——IP访问控制列表,还涉及到TCP/IP协议栈的相关知识。

实验6和7是关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VLAN配置。

这个知识点发展到了CCNP课程的第七学期——多层交换技术。

实验8介绍了两种流行的广域网技术,帧中继和NAT。

这个知识点被开发到CCNP课程的第六学期——远程访问技术。

实验一:制作网线,演示无线AP配置。

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组网相对便宜灵活,在我国网络布线中应用广泛。

与传统有线局域网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安装方便、使用灵活、易于扩展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适合无线局域网的产品价格逐渐降低,相应的软件也逐渐成熟,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两部分作为思科网络技术的基础,需要大家去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中,我们向您介绍工程布线中常用的制作交叉线和直线的工具,并演示无线AP的配置。

1.1网线生产。

1.1.1网线和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实验八 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八 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交换机、路由器综合实验(一)一、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各项基本配置。

二、实验环境:Cisco路由器2台;Catalyst 2950交换机1台;PC机3台。

图1三、实验工具:Boson Netsim模拟器四、实验内容:(1) 按图1所示连接网络;注意:交换机的1号口与R1相连,2号口与PC1相连,3号口与PC2相连。

(2 ) 路由器R1配置:Route>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con t /进入全局模式/Route(config) #hostname R1 /给路由器命名/R1(config) #interface e0 /进入路由器1以太网端口e0/R1(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路由器1以太网端口e0/R1(config-if)#ip address 130.1.1.1 255.255.0.0 /配置以太网端口e0 IP地址/R1(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1(config) #interface s0 /进入串行端口s0/R1(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串行端口s0/R1(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在DCE端配置时钟频率/R1(config-if)#ip address 222.2.2.1 255.255.255.0 /配置串口s0 IP地址/R1(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1(config)#ip route 200.1.1.0 255.255.255.0 222.2.2.2 /配置R1到R2的静态路由,200.1.1.0为目标网络地址,255.255.255.0为目标网络子网掩码,222.2.2.2为下一跳地址/ R1(config) #end /返回上一级模式/R1 #show ip route /查看R1的路由表/(3) 路由器R2配置:Route>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oute#con t /进入全局模式/Route(config) #hostname R2 /给路由器命名/R2 (config) #interface e0 /进入路由器2以太网端口e0/R2(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路由器2以太网端口e0/R2(config-if)#ip address 200.1.1.1 255.255.255.0 /配置串口s0 IP地址/R2(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2(config) #interface s0 /进入串行端口s0/R2(config-if) #no shutdown /激活串行端口s0/R2(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在DCE端配置时钟频率/R2(config-if)#ip address 222.2.2.2 255.255.255.0 /配置串口s0 IP地址/R2(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模式/R2 (config)#ip route 130.1.0.0 255.255.0.0 222.2.2.1 /配置R2到R1的静态路由,130.1.0.0为目标网络地址,255.255.0.0为目标网络子网掩码,222.2.2.1为下一跳地址/ R2 (config) #end /返回上一级模式/R2#show ip route /查看R2的路由表/(4) 交换机配置Switch>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Switch #config t /进入全局模式/Switch (config)#hostname S /给交换机命名/S(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30.1.1.1 /配置交换机的默认网关/S(config)#interface vlan 1 /交换机的端口默认为VLAN1/S(config-if)#ip address 130.1.1.2 255.255.0.0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S(config-if)#no shutdown /激活端口/S(config-if)#end /返回上一级/S#vlan database /用于进入VLAN配置状态/S(vlan)# vlan 2 name VLAN2 /创建VLAN,并为新建VLAN命名为VLAN2/S(vlan)#exit /返回上一级/S#conf t /进入全局模式/S(config)#interface fa0/3 /指定交换机的3号端口(3号端口与PC2相连)/ S (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命令用于把3号接口分配给一个VLAN2/ S(vlan)#exitS(config)#interface fa0/4 /指定交换机的4号端口/S(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命令用于把3号接口分配给一个VLAN2/ S(config-if)#end(5) 配置各PC机: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综合实验

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综合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四Packet Tracer路由交换综合实验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四Packet Tracer路由交换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要求: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搭建实验拓扑,并对交换机、路由器、PC 和服务器进行相应配置,配置最后结果,能实现PC之间的ping互通,能通过PC的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网站。

配置步骤如下:Step1:搭建实验拓扑如下图所示:Step2:规划各设备的IP地址,如下表所示:请注意:在配置PC机的IP地址时,切记一定要配网关IP地址。

Step3:路由器及交换机基本配置:一、配置路由器R1、R2,交换机S1、S2的主机名分别为Router1、Router、Switch1、Switch2。

S1:Switch>enableSwitch#conf t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1sswitch1(config)#exitS2:Switch>enableSwitch#conf t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2Switch2(config)#exitR1: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1router1(config)#exitR2:Router>enableRouter#conf t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2Router2config)#exit二、根据IP地址规划表配置各设备IP地址、掩码、网关。

R1:Router1(config)#int fa0/0Router1(config-if)#ip add 172.17.10.1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no shutRouter1(config-if)#int fa0/1Router1(config-if)#ip add 172.17.20.1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no shutRouter1(config-if)#int fa1/0Router1(config-if)#ip add 192.168.12.1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no shutR2:Router2(config)#int fa0/0Router2(config-if)#ip add 172.17.30.1 255.255.255.0Router2(config-if)#no shutRouter2(config-if)#int fa0/1Router2(config-if)#ip add 172.17.40.1 255.255.255.0Router2(config-if)#no shutRouter2(config-if)#int fa1/0Router2(config-if)#ip add 192.168.12.2 255.255.255.0Router2(config-if)#no shutRouter2(config-if)#int fa1/1Router2(config-if)#ip add 209.165.201.1 255.255.255.0Router2(config-if)#no shutStep4:交换机VLAN配置:一、在交换机S1上创建两个VLAN:1. VLAN 10,VLAN名称为sales。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5篇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1) ××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一、需求分析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有关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计算机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满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学校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系统总体设计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体现系统的技术先进性、高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冗余性。

本着为学校着想,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使系统经济可行。

具体包括下以几个方面:1、内网络能够高速访问FTP服务器现在或上传文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实现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划分不同的权限,限制不同类型的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服务资源。

可以下载和上传资料文件,访问速度可以对指定的用户进行级别的划分。

2、建设Web服务器对外实现信息发布,对内实现教学教务管理。

网站发布学校新闻、通知、学校的活动等相关内容。

实现学生能够在网上进行成绩查询、网上报名、网上评教等功能;以及教师的信息查询、教学数据上传等。

3、建设邮件服务器以满足校园内部之间和内、外网这间的大量邮件传输的需求。

4、实现内网划分多个VLAN,实现校园内不同校区,不同楼宇,不同楼层的多客户接入。

5、内部实现PC间实现高速互访,同时可以访问互联网。

网络内同一IP段内的PC机可以通过网上邻居实现高速互访,传送资料文件等,解决不同楼宇,不同楼层之间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送数据费时、费力的问题。

6、内部用户的QoS管理,实现用户的分级管理功能,对用户下载和上传做相应的带宽限制。

对校园网络中的流量实现有效控制,对校园内的重要数据量可靠、稳定的传输如:语音、视频会议等的延迟和阻塞的敏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路由器操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路由器操作实验报告.
Pinging192.168.0.1with32bytes of data:
Reply from192.168.0.1:bytes=32time<1ms TTL=64
Reply from192.168.0.1:bytes=32time<1ms TTL=64
Reply from192.168.0.1:bytes=32time<1ms TTL=64
Ruijie(config#show run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561bytes
!
version RGOS10.3(5b3,Release(105163(Wed Dec2217:50:52CST2010 -ngcf67
!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Minimum=0ms,Maximum=0ms,Average=0ms
能够ping通,说明本地计算机与路由器R2已经连通!
三、计算机PC4通过路由器R1和路由器R2对计算机PC1进行ping命令操作
用IP为10.0.0.8与192.168.0.165的计算机进行ping命令操作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ping192.168.0.165
nged state to up.
00:00:54:13:%LINEPROTO-5-UPDOWN: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c
hanged state to up.
%Incomplete command.
Ruijie(config#

计算机网络路由配置组网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路由配置组网实验报告

路由配置组网实验路由器组网一、实验目的通过路由建立起网络之间的连接,熟悉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并掌握组网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设备路由器两台(华为),V.35电缆一对,集线器两台,学生实验主机。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给定3个C类网络地址:192.168.1.0,192.168.2.0,192.168.3.0。

1.请按下面的网络图作出网络规划。

并写出路由器的端口地址和各节点网络地址。

2.配置静态路由,使R1和R2两边的机器能够互相连通。

3.配置动态路由RIP和OSPF,使R1和R2两边的机器能够互相连通。

四、实验步骤1.进行端口配置路由器R1:[Quidway]int e0[Quidway-Ethernet0]ip addr 192.168.1.6 255.255.255.0[Quidway-Ethernet0]undo shutdown[Quidway-Ethernet0]int s0[Quidway-Serial0]ip addr 192.168.2.3 255.255.255.0[Quidway-Serial0]clock rate 64000[Quidway-Serial0]undo shutdown路由器R2:[Quidway]int e0[Quidway-Ethernet0]ip addr 192.168.3.6 255.255.255.0[Quidway-Ethernet0]int s0[Quidway-Serial0]ip addr 192.168.2.4 255.255.255.0[Quidway-Serial0]clock rate 64000[Quidway-Serial0]undo shutdownR1连接的三台主机配置:A:ifconfig e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6B:ifconfig eth0 192.168.1.2 netmask 255.255.255.0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6C:ifconfig eth0 192.168.1.3 netmask 255.255.255.0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6R2连接的三台主机配置:A:ifconfig eth0 192.168.3.1 netmask 255.255.255.0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3.6B:ifconfig eth0 192.168.3.2 netmask 255.255.255.0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3.6C:ifconfig eth0 192.168.3.3 netmask 255.255.255.0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3.62.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R1:[Quidway]ip routing[Quidway]ip route-static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4 路由器R2:[Quidway]ip routing[Quidway]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33.动态路由配置4.1 RIP配置:路由器R1:[Quidway]undo 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4[Quidway]rip[Quidway-rip]network 192.168.1.0[Quidway]display ip routeRouting Table:Destination/Mask Proto perf Mertic Nexthop interface192.168.1.0/24 Direct 0 0 127.0.0.1 FastEthernet0/0 192.168.2.0/24 Direct 0 0 127.0.0.1 Serial0/0192.168.3.0/24 Static 60 x next hop error!192.168.3.0/24 RIP 100 1 192.168.2.4 Serial0/0路由器R2:[Quidway]rip[Quidway-rip]network 192.168.3.0[Quidway]undo 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3[Quidway]display ip routeRouting Table:Destination/Mask Proto perf Mertic Nexthop interface192.168.3.0/24 Direct 0 0 127.0.0.1 FastEthernet0/0 192.168.2.0/24 Direct 0 0 127.0.0.1 Serial0/0192.168.1.0/24 Static 60 x next hop error!192.168.1.0/24 RIP 100 1 192.168.2.3 Serial0/04.2 OSPF配置:路由器R1:[Quidway]router id 127.0.0.6[Quidway]ospf enable[Quidway]import-route direct[Quidway]ospf enable area 0路由器R2:[Quidway]router id 127.0.0.6[Quidway]ospf enable[Quidway]import-route direct[Quidway]ospf enable area 0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内容比较简单,而且有比较完善的参考资料可以查阅,真正做起来本应该没有难度,但是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可能是在模拟器上做和真机上做有些差异吧。

路由与交换技术实训报告

路由与交换技术实训报告

路由与交换技术实训报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介绍。

以下是一个示例:1.1 概述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路由与交换技术是网络通信的基石,它们的作用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转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路由与交换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路由技术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从源主机传递到目标主机的过程。

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增大和结构变得复杂,合理的路由选择对于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路由技术可以实现从小范围内的局域网(LAN)到广域网(WAN)的数据传输,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交换技术则是指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和转发的过程。

相比传统的广播方式,交换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

常见的交换技术包括以太网交换、虚拟局域网(VLAN)交换和ATM 交换等。

这些交换技术根据数据传输的不同需求和网络规模的不同,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应用广泛,几乎贯穿于各行各业的计算机网络中。

无论是大型企业组织的内部网络,还是互联网的传统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都需要路由与交换技术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5G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和复杂性将进一步增加,对路由与交换技术的要求也会更加迫切。

本报告将深入探讨路由与交换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通过实训实验的方式加深对于这些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将重点介绍路由技术的概念、协议以及交换技术的分类,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探索如何利用路由与交换技术构建高效的计算机网络,提高网络通信的性能和稳定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分章节进行介绍和概述。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的简要描述:1.2 文章结构部分:本篇报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涉及不同的内容和技术:1. 引言: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报告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次实训报告的目的。

交换与路由实验报告

交换与路由实验报告

实验一不同交换机上vlan划分实验目的:1、理解虚拟LAN(VLAN)基本原理2、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3、掌握Tag VLAN配置方法实验原理: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内进行逻辑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VLAN最大的特点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

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间的主机之间互相访问必须经由设备进行转发。

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它VLAN中。

Port Vlan是实现vlan的方式之一,它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外一种类型,主要用于使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于不同的Vlan主机进行隔离。

Pc1、pc3属于vlan10,pc2属于vlan20测试时Pc1、pc2、pc3的ip分别为192.168.17.2 192.168.17.3 192.168.17.4实验步骤:1、在每个交换机上配置若干vlan2、把几个端口(主机)分配到几个vlan中。

3、把连接两个交换机的端口分别配置为tag vlan(trunk模式)4、验证:连在不同端口上的PC和PC ping不通,不同交换机但是在同一VLAN的两个PC ping通。

实验内容:Switcha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r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aswitcha(config)#vlan 10switcha(config-vlan)#name test1switcha(config-vlan)#exitswitcha(config)#vlan 20switcha(config-vlan)#name test2switcha(config-vlan)#exitswitcha(config)#inter fa 0/5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a(config-if)#exitswitcha(config)#inter fa 0/6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a(config-if)#endswitcha#show vlanswitcha#conf terswitcha(config)#inter fa 0/24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itcha(config-if)#endswitcha#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switchportSwitchb的配置:Switch>enSwitch#conf ter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bswitchb(config)#vlan 10switchb(config-vlan)#name test1switchb(config-vlan)#exitswitchb(config)#inter fa 0/5switchb(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b(config-if)#endswitchb#show vlanswitchb#conf terswitchb(config)#inter fa 0/24switchb(config-if)#switch mode trunkswitchb(config-if)#endswitchb#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switchport实验结果:Pc1:ping 192.168.17.3通Pc2:ping 192.168.17.3不通实验二:快速生成树提供备份冗余链路实验目的:1、理解生成树协议工作原理2、掌握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基本配置方法实验原理: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作用是在交换网络中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且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路由互换技术实验报告本实验报告将路由互换技术实验所要求的重点内容编排为八个实验章节,各章内容构造一致。

每章第一部分是实验所波及技术的概括,使大家能够较快回想起理论课上的技术重点,为实验进行技术上的准备;第二部分是实验内容部分,解说详细的实验,是各章的中心;第三部分是本章小结,以列表的方式对本章中所用到的命令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查阅。

以下边构造概括所述,各章实验内容都对 CP有所涉猎,各位学员倘有迷惑,能够翻阅有关 CP的资料书本以期达到更为深入的理解。

学习网络技术最好的方法即是亲身着手做实验,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质环境中达成全部实验,娴熟掌握配置命令;网络上供给了模拟器,希望学员回去以后能够多用模拟器模拟网络环境,熟习配置命令。

第一和第二个实验是对于无线局域网演示、网线制作和路由器基本使用,为此后的六个章节的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三、四主要对于路由协议的配置,在路由器长进行静态路由、RIP、IGRP和单地区 OSPF的基本配置,此部分知识点在CP课程中发展为第五学期课程――高级路由技术;实验五介绍了网络环境中常常用到的一种安全控制技术――IP 接见控制列表,还波及到了TCP/IP 协议栈的有关知识;实验六、七是对于互换机的基础配置以及VLAN的配置,本知识点在 CP课程中发展为第七学期――多层互换技术;实验八介绍了此刻流行的两种广域网技术帧中继和 NAT技术,本知识点在 CP课程中发展为第六学期――远程接入技术。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和无线AP配置演示五类非障蔽双绞线价钱相对廉价,组网灵巧,在中国的网络布线中,使用特别宽泛。

无线局域网较之传统有线局域网拥有安装便利、使用灵巧和易于扩展等特色,最近几年来,跟着合用于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价钱正渐渐降落,相应软件也渐渐成熟,在此刻网络建设中使用愈来愈宽泛。

这两部分的内容作为 Cisco 网络技术的基础是需要大家认识掌握的。

本节实验我们向大家介绍使用工程布线中常用的工具制作交错线和直通线以及演示无线 AP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网关路由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网关路由配置)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机器的IP地址)∙运行操作系统:Windows 7 SP1∙仿真网络平台:The Boson NetSim v5.31二,实验目的∙了解IP协议,网络层协议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机制∙掌握IP地址的规划方法∙掌握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掌握路由器及二/三层交换机的配置方法∙了解VLAN的划分原理∙掌握访问控制的配置方法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流程和说明)1.画网络拓扑图拓扑图一拓扑图二2.第一项试验---组网实验(1) 使用拓扑图一,进行IP地址规划a.将PC1~PC2设置在同一个子网192.168.0.0内PC上路由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的配置方法如下C:>ipconfig /ip 192.168.0.2 255.255.255.0C:>ipconfig /dg 192.68.0.1按上边的方法为PC配置地址PC1: 192.168.0.2PC2: 192.168.0.3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0.1将PC3~PC8设置在同一个子网192.168.1.0内PC3: 192.168.1.2PC4: 192.168.1.3PC5: 192.168.1.4PC6: 192.168.1.5PC7: 192.168.1.6PC8: 192.168.1.7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1.0配置路由器端口使两个子网内部的各PC机可以自由通信fa0/0 : 192.168.0.1/24fa0/1: 192.168.1.1/24实验结果:8个PC之间能自由通信,如下所示:(在PC1下) Router>enable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int fa0Invalid CommandRouter(config)#int fa0/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3-UPDOW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config-if)#int fa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no shutdown%LINK-3-UPDOW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子网内部能通信:C:#ping 192.168.0.3Pinging 192.168.0.3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0.3: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子网间能通信:C:#ping 192.168.1.5Pinging 192.168.1.5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5: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5: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b.PC1~PC2置于192.168.0.0PC1: 192.168.0.2/24PC2: 192.168.0.3/24默认网关: 192.168.0.1PC3,PC5,PC7置于192.168.1.0PC3: 192.168.1.2/24PC5: 192.168.1.3/24PC7: 192.168.1.4/24默认网关: 192.168.1.1PC4,PC6,PC8置于192.168.2.0PC4: 192.168.2.2/24PC6: 192.168.2.3/24PC8: 192.168.2.4/24默认网关: 192.168.2.1为路由器配置端口地址fa0/0: 192.168.0.1/24fa0/1: 191.168.1.1/24实验结果:子网内部能通信,但子网间不能通信,如下所示(在PC1下)子网内部能通信C:#ping 192.168.0.3Pinging 192.168.0.3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0.3: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0.3: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子网间不能通信:C:#ping 192.168.2.3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3: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Pinging 192.168.2.3 with 32 bytes of data:3.第二项实验—路由配置实验(1) 使用拓扑图二(2) 配置PC的IP地址PC2 : 192.168.2.2PC3 : 192.168.3.2PC4 : 192.168.4.2(3) 配置路由器各端口的IP地址Router 1:fa0/0: 192.168.1.1/24s0: 127.0.1.1/24s1: 127.0.2.1/24Router 2:fa0/0: 192.168.2.1/24s0: 127.0.1.2/24s1: 127.0.3.1/24Router 3:fa0/0: 192.168.3.1/24s0: 127.0.2.2/24s1: 127.0.3.2/24s2: 127.0.4.1/24Router 4:fa0/0: 192.168.4.1/24s0: 127.0.4.2/24(4) 在3的基础上配置RIP协议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2.0Router(config-router)#Router 1 上子网:192.168.1.0 127.0.1.0 127.0.2.0Router 2 上子网:192.168.2.0 127.0.1.0 127.0.3.0Router 3 上子网:192.168.3.0 127.0.2.0 127.0.3.0 127.0.4.0 Router 4 上子网:192.168.4.0 127.0.4.0实验结果:4台PC之间能互相通信,如下所示:(在PC1上运行)ping通PC2Pinging 192.168.2.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2.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ping通PC3C:#ping 192.168.3.2Pinging 192.168.3.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3.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ping通PC4C:#ping 192.168.4.2Pinging 192.168.4.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4.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4.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5) 思考题:如果不设置时钟频率,路由器之间的端口连接没法no shutdown使其保持状态为UP(6) 在步骤3的基础上配置OSPF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router ospf 1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1.0 0.0.0.255 area 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27.0.2.0 0.0.0.255 area 0各路由器上的子网信息同RIP协议实验结果:通步骤44.第三项试验--VLAN划分试验(1) 使用第一项试验b的结果(2) 配置交换机干道配置交换机2的干道SW2#config tSW2(config)#int fa0/1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2(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2(config)#int fa0/2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2(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2(config)#int fa0/3SW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2(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2(config-if)#exit配置交换机3的干道SW3#config texitSW3(config)#int fa0/1SW3(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3(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3(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3(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3(config-if)#exit配置交换机4的干道SW4#config tSW4(config)#int fa0/1SW4(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4(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4(config)#int fa0/2SW4(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4(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SW4(config-if)#exit(3) 建立VTP服务器与客户端在SW2建立VTP域并将SW2设为VTP ServerSW2(config)# vtp mode server //设置switch 2 为VTP serverSW2(config)# endSW2#vlan databaseSW2(vlan)# vtp domain Anyname //定义域名SW2(vlan)# endSW2# show vlan将SW3、SW4设为VTP ClientSW3(config)# vtp mode client //设置switch 3为VTP clientSW3(config)# endSW3#vlan databaseSW3(vlan)# vtp domain Anyname //定义域名,必须和前面一致SW3(vlan)# endSW3# show vlanSW4(config)# vtp mode client //设置switch 4为VTP clientSW4(config)# endSW4#vlan databaseSW4(vlan)# vtp domain Anyname //定义域名,必须和前面一致SW4(vlan)# endSW4# show vlan在VTP Server SW2上划分VLAN,划分结果通过VTP域被SW3、SW4学习到SW2# vlan databaseSW2(vlan)# vlan 10 name test10 //在server上创建vlan10SW2(vlan)# vlan 20 name test20 //在server上创建vlan20SW2(vlan)#endSW2#config tSW2(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2(config-if)# sw access vlan 10 //将端口fa0/4划到vlan 10 SW2(config-if)# int fa0/5SW2(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2(config-if)# sw access vlan 20 //将端口fa0/5划到vlan 20SW2(config-if)#endSW2#show vlanSW2#copy run startup(4) 在交换机上划分子网在SW3上划分VLANSW3#config tSW3(config)int fa0/4SW3(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3(config-if)sw access vlan 10SW3(config)int fa0/5SW3(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3(config-if)sw access vlan 20SW3(config-if)endSW3#show vlanSW3#copy run startup在SW4上划分VLANSW4#config tSW4(config)int fa0/4SW4(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4(config-if)sw access vlan 10SW4(config)int fa0/5SW4(config-if)# sw mode accessSW4(config-if)sw access vlan 20SW4(config-if)endSW4#show vlanSW4#copy run startup这时pc3、pc5、pc7可以互相ping通这时pc4、pc6、pc8可以互相ping通但不同VLAN之间不通(5) 配置路由器使得二个VLAN互通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int fa0/1Router(config-if)#no shutRouter(config-if)#int fa 0/1.1Router(config-if)#encap dot1q 1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int fa 0/1.2Router(config-if)#encap dot1q 20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endRouter#copy run startup这时2个VLAN之间可以ping通(6) 配置路由使得192.168.0.0子网可以和2个VLAN互通Router(config-if)#int fa0/0Router(config-if)#encap dot1q 1Router(config-if)#int fa0/1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Router(config-if)#endRouter#config tRouter(config-router)#router rip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0.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Router(config-router)#endRouter#copy run startup实验结果:8个PC间能互相PING通5.第四项实验---访问控制配置实验(1) 使用第二项实验步骤4的结果(2) 对路由器1进行访问控制配置,使得PC1无法访问其它PC,也不能被其它PC 访问在Router 1上配置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deny host 192.168.1.0 0.0.0.255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anyRouter(config)#int fa0/0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 in实验结果PC1无法ping通其他PCC:#ping 192.168.2.2Pinging 192.168.2.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其它PC无法ping通PC1C:#ping 192.168.1.2Pinging 192.168.1.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3) 在步骤1的基础上,进行访问控制配置,使得PC1不能访问PC2,但能访问其他PC在Router 1上配置Router#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deny 192.168.2.0 0.0.0.255Router(config)#access-list 10 permit anyRouter(config)#int fa0/0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 in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10 out实验结果:PC1无法ping通PC2C:#ping 192.168.2.2Pinging 192.168.2.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2.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PC1能ping通其它PCC:#ping 192.168.3.2Pinging 192.168.3.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3.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3.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PC2不能ping通PC1C:#ping 192.168.1.2Pinging 192.168.1.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Request timed out.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0, Lost = 5 (10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其它PC能ping通PC1(PC3)C:#ping 192.168.1.2Pinging 192.168.1.2 with 32 bytes of data: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Reply from 192.168.1.2: bytes=32 time=60ms TTL=241Ping statistics for 192.168.1.2: Packets: Sent = 5, Received = 5, Lost = 0 (0% loss),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Minimum = 50ms, Maximum = 60ms, Average = 55ms四,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在这次的仿真实验中,虽然是每个组员分别完成实验,但是我们组在老师允许的前提下,经过了详细的讨论,最终确定了方案。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引言:路由与交换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转发。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路由与交换的基本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利用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路由和交换的工作原理,并学会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

二、实验环境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环境是一个局域网,包括多台计算机、一个路由器和一个交换机。

实验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线等。

三、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需要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进行连接。

将计算机通过网线分别连接到交换机的不同端口上,然后将交换机的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端口上。

2.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路由器和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

首先,我们需要为路由器设置一个IP地址,这个地址将作为局域网的网关。

然后,我们需要为交换机设置一个管理IP地址,以便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地址对交换机进行管理和配置。

3. 在完成基本配置后,我们可以开始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通过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ping命令测试,我们可以确认计算机之间是否能够互相通信。

如果ping 命令的结果显示回应,说明网络连接正常。

4. 在网络连通性测试通过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路由和交换的工作原理。

通过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traceroute命令测试,我们可以查看数据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传输路径,并了解中间经过的路由器和交换机。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并实现了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在网络连通性测试中,我们发现所有计算机都能够互相通信,说明网络连接正常。

在traceroute命令测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从源地址到目标地址的传输路径,以及中间经过的路由器和交换机。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和交换的工作原理,并学会了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与交换实验报告

实验一:用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的通信实验目的:1、理解虚拟VLAN的基本配置;2、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3、掌握交换机Tag VLAN的配置;4、掌握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5、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实验原理:三层交换机具备网络层的功能,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的原理是: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过识别数据包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进行选路转发,三层交换机利用直连路由可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相互访问。

三层交换机给接口配置IP地址。

采用SVI(交换虚拟接口)的方式VLAN间互连。

SVI是指为交换机中的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配置IP地址。

实验步骤: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1、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 10、VLAN 20分别将端口2、端口3划分给VLAN 10、VLAN 20。

2、将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相连的端口fa 0/3定义为trunk模式。

3、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10、VLAN20,此时验证三层交换机VLAN2、VLAN3下的主机之间不能相互通信。

4、设置三层交换机VLAN间的通信,创建VLAN10,VLAN20的虚接口,并配置虚接口VLAN10、VLAN20的IP地址。

5、将三层交换机VLAN10、VLAN20下的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相应虚拟接口的IP地址。

6、验证三层交换机VLAN10,VALN20下的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三层交换机1台、二层交换机1台、PC机3台。

配置三层交换机Multilayer Switch0。

配置二层交换机Switch0。

设置PC0和PC把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相连的端口设置为trunk模式,并对VLAN10、VLAN20的网关及IP地址进行配置。

结果:抓包分析结果:实验二、远程登录交换机设置特权模式密码和登录密码并查看配置:实验结果:。

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交换路由综合实验报告

交换路由综合实验1 交换实验1.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1.1实验目的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了解如何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2实验内容使用交换机的命令行管理界面,学会交换机的全局配置、端口配置方法,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3技术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

第一次配置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

Hostname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Banner motd配置每日提示信息,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的登陆提示信息。

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进,Show ######命令可以察看对应的信息,如Show version可以察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类似可以用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running-config等。

1.1.4实验功能更改交换机的提示信息,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1.1.5实验设备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二层)一台1.1.6实验步骤s21a1#configure terminal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s21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s21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s21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21a1(config-if)#exits21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s21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s35a1#configure terminal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s35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s35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s35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35a1(config-if)#exits35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s35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1.2虚拟局域网VLAN1.2.1实验目的学会配置VLAN,包括一个交换机下的和跨交换机的。

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方向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路由交换方向实训报告

学生实训报告册课程名称: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实训时间:实训地点:经济与信息技术系2015年1月4日实训目录一、实训项目硬件环境二、网络拓扑图三、项目IP地址分配四、项目配置要求(1)路由器需求(2)交换机S3760A需求(3)交换机S376B需求(4)交换机S2036F需求(5)配置DNS服务器(6)网络测试五、设备配置结果六、实训小结一、实训项目硬件环境3台路由器3台以太网交换机2台数据中心交换机2台服务器2台主机二、网络拓扑图三、项目IP地址分配四、项目配置要求五、设备配置结果实训报告六、实训小结正所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时间过得飞快,一星期的实训时间已经接近尾声了。

经历了一星期的实训生活,除了在思科模拟器上面作图以外,还要在真实设备上面进行操作。

虽然只是一点皮毛,但这些知识对网络的构建还是有非常的帮助。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涉及复杂的网络技术还有很多元素。

实训结束了,在此实训中,让我的实训技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这次实训过程中,我发现平时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环节所用到的有一定的差距,往往觉得自己掌握的很好或者自认为熟练的技术却在此次实践环节中常常出问题。

所以我了解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提供方法,在实践中自己必须摸索出适合具体工作的方法,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不断钻研和勤学好问。

这次实训也使我在技术上有所提高,原先以为网络只是简单的网线连接,现在才明白网络是那么的复杂。

一个完整的网络需要很多必要的设备,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好的网络连接网。

我们通过这次实训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就是对网络了解太少。

我们了解的都是表面的东西,需要了解更深的东西还需要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

今后我将继续学习,深入了解,不断替身自我。

不过,虽然时间很短,但能让我学到不同的东西,我心里还是高兴的。

以上就是我在这一周的进行实训的心得和感受。

指导教师阅评意见成绩。

路由交换技术实训报告

路由交换技术实训报告

路由交换技术实训报告一、背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路由交换技术已经成为多种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路由交换技术可以把一台计算机的数据链接路由器上,然后将其转发到另一台计算机。

路由器可以接收来自多台计算机的数据,并将它们转发到适当的目的地。

实施路由交换技术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提高网络性能。

它可以把数据的传输速度提高,从而提高网络的性能。

其次,它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路由器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转发到正确的目的地,从而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此外,它还可以减少网络的延迟,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

路由交换技术的培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因此,为了更好地掌握路由交换技术,我们在我们的网络中实施了路由交换技术实训。

二、目的本次路由交换技术实训的目的是使学员更加深入地了解路由交换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实际操作,并能够熟练运用路由交换技术实现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三、内容1.路由交换技术原理路由交换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数据传输技术,它能够将数据从一台计算机路由器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路由器,从而实现网络的传输。

它使用路由器来根据收到的数据判断将其转发到相应的目的地。

为了确保路由器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它还使用一些算法来检测路径是否可以通过,从而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

2.路由交换技术实训在本次路由交换技术实训中,我们利用了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一些其他网络技术,我们实现了一个小型的路由交换技术网络。

在实训过程中,学员学习了路由交换技术的各个概念和原理,以及如何实际操作路由器和交换机,如何设置路由和路由表,如何实现IP转发等等。

另外,学员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常见的网络技术来实现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3.结论本次路由交换技术实训给予了学员一个深入地了解路由交换技术的机会,学员可以熟练运用路由交换技术实现网络的管理和维护。

此外,本次实训还增强了学员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加深了对网络技术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路由综合实验1 交换实验1.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1.1实验目的学会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了解如何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2实验内容使用交换机的命令行管理界面,学会交换机的全局配置、端口配置方法,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1.1.3技术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

第一次配置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

Hostname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Banner motd配置每日提示信息,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的登陆提示信息。

察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进,Show ######命令可以察看对应的信息,如Show version可以察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类似可以用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running-config等。

1.1.4实验功能更改交换机的提示信息,配置交换机的端口。

1.1.5实验设备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二层)一台1.1.6实验步骤s21a1#configure terminal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s21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s21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s21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21a1(config-if)#exits21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s21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s35a1#configure terminal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s35a1(config-if)#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s35a1(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为半双工模式s35a1(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之转发数据s35a1(config-if)#exits35a1#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查看端口的状态s35a1# show version !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1.2虚拟局域网VLAN1.2.1实验目的学会配置VLAN,包括一个交换机下的和跨交换机的。

1.2.2实验内容一个交换机下的VLAN(Port VLAN)的配置,跨交换机VLAN(Tag VLAN)的配置。

1.2.3技术原理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端内,逻辑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

VLAN最大的特点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

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

相同VLAN 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访问,不同VLAN之间的主机必须经过路由设备,广播数据包只能在本VLAN内传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

Port VLAN是实现VLAN的方法之一,Port VLAN 是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LA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

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外一种类型,主要用于实现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主机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Tag VLAN遵循IEEE802.1q协议的标准,在利用配置了Tag VLAN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 标签信息,以标示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

1.2.4实验功能分别通过Port VLAN、Tag VLAN实现交换端口隔离。

1.2.5实验设备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三层)一台,PC机3台,直连线4条1.2.6实验步骤s21a1# configure terminals21a1(config)# vlan 10 !创建vlan 50s21a1(config-vlan)# name vlan10s21a1(config-vlan)# exit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4 !将0/14端口分配到vlan 50 s21a1(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50s21a1(config-if)#exits21a1(config)# vlan 60 !创建vlan 60s21a1(config-vlan)# name vlan60s21a1(config-vlan)# exit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6 !将0/16端口分配到vlan60 s21a1(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60s21a1(config-if)# exits21a1# show vlan !查看vlan信息s35a1# configure terminals35a1(config)# vlan 10 !创建vlan 50s35a1(config-vlan)# name vlan10s35a1(config-vlan)# exit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0 !将0/10端口分配到vlan 50 s35a1(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50s35a1(config-if)#exits35a1(config)# vlan 10 !创建vlan 10s35a1(config-vlan)# name vlan10s35a1(config-vlan)# exit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8 !将0/18端口分配到vlan10 s35a1(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35a1(config-if)# exits35a1# show vlan !查看vlan信息s21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将0/24端口设置为s21a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tag vlan模式s21a1(config-if)# exits21a1(config)#show interfaces fastethernet 0/24 switchport!查看0/24端口信息s35a1(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 !将0/24端口设置为s35a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tag vlan模式s35a1(config-if)# exits35a1(config)#show interfaces fastethernet 0/24 switchport!查看0/24端口信息1.2.7实验结果1.3交换网络中的冗余链路1.3.1实验目的理解端口聚合的配置及原理,理解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的配置及原理。

1.3.2实验内容端口聚合提供冗余备份链路,配置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1.3.3技术原理端口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

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

端口聚合遵循IEEE802.3ad标准。

生成树协议,作用是在交换网络中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且解决交换网中的环路问题。

1.3.4实验功能增加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并且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两台交换机间用2条以上的线连接,则需要将多端口进行聚合)。

1.3.5实验设备交换机(二层)一台,交换机(三层)一台1.3.6实验步骤s21a1(config)# 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创建聚合端口AG1s21a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模式为trunks21a1(config-if)# exits21a1(config)#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23-24 !进入接口0/23和0/24s21a1(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配置两个接口属于AG1 s21a1# show aggregateport 1 summary !查看聚合端口组1的信息s35a1(config)# interface aggregateport 1 !创建聚合端口AG1s35a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模式为trunks35a1(config-if)# exits35a1(config)#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23-24 !进入接口0/23和0/24s35a1(config-if-range)#port-group 1 !配置两个接口属于AG1 s35a1# show aggregateport 1 summary !查看聚合端口组1的信息1.3.7实验结果2 路由实验2.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2.1.1实验目的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及相互转换。

掌握路由器的全局、端口的基本配置,学会察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2.1.2实验内容使用路由器命令行界面,路由器的全局、端口配置,察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2.1.3技术原理类似交换机,路由器的管理方式也分为带内和带外管理。

一般路由器Fastethernet接口默认为传输速率,双工模式自适应,默认情况下路由器端口均关闭。

路由器提供广域网接口(serial高速同步接口)使用V.35线缆连接,连接广域网时一端为DCE(数据通讯设备),一端为DTE(数据终端设备)。

要求DCE端配置时钟频率才能保证链路连通。

察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进,Show ###### 命令可以察看对应的信息,如Show version可以察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类似可以用Show ip route、Show running-config等。

2.1.4实验功能更改路由器的提示信息,配置路由器的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