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叙事学分析

合集下载

红楼梦的主体叙事结构

红楼梦的主体叙事结构

红楼梦的主体叙事结构

红楼梦的主体叙事结构:

第一章:引子-贾雨村的梦境

红楼梦的故事从贾雨村的梦境开始,他在梦中看到了前世今生的种种情景,也预示了后面故事的发展。这一章引出了整个故事的主题和基调。

第二章:黛玉初入贾府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的入府标志着故事的展开。她是贾府的亲戚,但与贾府的其他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她的到来给贾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变化。

第三章:贾府的繁华与宴会

贾府是一个世家大族,这一章描述了贾府的繁华和宴会的盛况。宴会上的各种场景和人物展示了贾府的荣耀和世俗的虚荣。但在这繁华的背后,也暗藏着一些隐情和纷争。

第四章:黛玉与宝玉的相遇

黛玉与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的相遇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他们的初次相遇充满了神秘和缘分,也预示了后来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第五章:宝黛初识薛宝钗

薛宝钗是另一个与黛玉和宝玉有关的重要角色。她是贾府的远亲,与黛玉和宝玉有着不同的性格和待遇。在这一章中,黛玉和宝玉第一次见到了薛宝钗,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第六章:贾府的变故与贾母的病危

贾府的繁华并不是永恒的,这一章描述了贾府的变故和贾母的病危。贾府的荣耀逐渐消退,贾府的人们也开始面临各种困扰和挑战。贾母的病危更是给整个贾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第七章:黛玉与宝玉的离别

黛玉和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他们之间的离别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的离别充满了无奈和伤感,也给整个故事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情感纠葛。

第八章:贾府的衰落与宝钗的婚姻

贾府的衰落是整个故事的主线之一,而薛宝钗的婚姻则是贾府的一个重要事件。贾府的繁华渐渐消失,而贾府的人们也开始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薛宝钗的婚姻给贾府带来了一线希望,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与人物关系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与人物关系

预叙
总结词
预叙是红楼梦另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法,通过提前揭示事件或情节的结局,以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和张力 。
详细描述
在红楼梦的叙事中,作者常常采用预叙的方式,提前揭示某些事件或情节的结局,以增加故事的戏剧 性和张力。这种叙事手法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情节的起伏和转折,同时也为故事的发展提 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 2 3
倒叙与预叙
通过倒叙和预叙的手法,作者巧妙地揭示了故事 的结局和背景,使读者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始终 保持悬念和好奇心。
多视角叙述
采用多视角叙述,从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现故事情 节,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性,使读者更全 面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隐喻与象征
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作者将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具象化,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 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贾母与贾政
贾母和贾政是红楼梦中的一对母子,他们的关系充满了尊敬和亲情。贾母作为家族的长辈,对贾政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承 担起家族的重任。而贾政则对母亲充满敬爱,尽力满足她的期望。
贾母和贾政的关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母子关系的复杂性。尽管他们之间存在代沟和观念上的差异,但他们最终还是互相理 解,共同维护家族的荣誉和利益。
3
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异,各有特 色。这种多样性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不同的人物身 上得到启示和感悟。

《红楼梦》的情节线索和叙事手法

《红楼梦》的情节线索和叙事手法

《红楼梦》的情节线索和叙事手法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语言艺术之精美,世所罕见。本文试图从情节线索与叙事手法两方面来分析《红楼梦》。

一条情节线索:它讲述了封建贵族社会的衰亡过程。在这部小说里,曹雪芹将对社会的控诉、对历史的思考都蕴含在故事的情节里,使得作品深刻、沉重、哀婉,发人深省。一方面,贾府由盛而衰,表明封建社会已经腐朽到必须变革的地步,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另一方面,贾府的末世颓运,则意味着封建社会终将走向覆灭,表达了作者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无限痛惜和深切悲愤。

林黛玉进贾府后,《红楼梦》便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作者用了将近100回的篇幅写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包括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金陵十二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及种种日常生活情景,反映了贵族阶级从兴盛到败亡的过程。此外,由于具体描写的是一个贵族大家庭,有关家庭生活的各个侧面——如日常起居、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饮食服饰、礼仪规矩等等——也都通过作者精细入微的观察,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红楼梦》中叙述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而更多的中、下层人物则成为穿插故事的叙述线索。这些人物虽然地位卑微,但他们自己或与主人公相关联的一些人物,往往具有丰富的性格特征,并且他们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贾瑞、焦大、贾芸、柳湘莲、尤三姐等人物,都是随故事的发展推动而逐步显露的

人物。曹雪芹将一些人物放在高度概括性的典型环境中来表现其性格,再加上许多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使得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感染力。

《红楼梦》的情节线索和叙事手法

《红楼梦》的情节线索和叙事手法

《红楼梦》的情节线索和叙事手法

《红楼梦》讲述了封建贵族大家庭中的爱情悲剧。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展示了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及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

贾雨村进京赶考,偶然结识了酷爱仕途经济的大族人家之女林黛玉,两人遂生情愫,互相倾慕。为了搏得林黛玉的欢心,他极尽巴结之能事,通过各种方式向皇帝献殷勤。但最终不但没有博得美人的芳心,反被高高在上的贾政一顿臭骂,被革除了功名,“从此‘得意'、‘风光’二字再与他无干”。在科举道路上遭受这场大难之后,贾雨村便在情场和官场的双重打击下,更加看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也认识到只有依靠贾府这棵大树才能乘凉,因此贾雨村便把希望寄托在这棵大树上,决心攀附权贵,以谋求前程发达。恰好当时适逢宁荣二公世交之时,贾雨村便抱着与贾府结成亲戚关系的目的,入赘到了贾府。因此,便有了林黛玉与贾宝玉自幼便订婚姻的故事,随后便引出了大观园里众姐妹的命运。

然而对于此书的创作背景,众说纷纭。据说它是由曹雪芹历时数载所完成,但却绝非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的“三言两语一交代”那么简单。例如贾宝玉的神奇“通灵宝玉”;宝钗、湘云、妙玉的“金玉良缘”,就连赵姨娘生的小儿子贾环也能娶宝钗做正妻;秦可卿病逝后,竟然被盗匪扒坟劫尸,甚至连她留下的男婴,都能长大成人。诸如此类,可谓不胜枚举。其中最让我感到疑惑的,还是贾雨村此人的身份,

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谜团缠绕着我:他究竟是贾政、贾赦、贾珍的哪一个儿子呢?在古代社会,父子相似很普遍,比如汉宣帝刘询和他父亲的祖父就有很多相像之处,他们的祖父曾经共同辅佐汉宣帝登基,他们的父亲又都曾担任过州刺史等职务。

《红楼梦》的叙事风格

《红楼梦》的叙事风格

《红楼梦》的叙事风格

《红楼梦》的叙事风格

一、叙述者

叙述者是作者虚拟出来的一个人物,他说的话不一定就是作者要说的话。具体到《红楼梦》这部小说,它在叙述形式上有一个明显特点——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在《红楼梦》中,石头是叙述者的身份,但是这位叙述者所叙之事可以是他亲见亲历;也可以是他

间接所闻。因此,许多事件尽管石头在场,但他仍能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叙述。而且,石头作为叙述者,拥有叙述的主动权;采用呈现式的叙述方式——尽量让人物自己登场亮相,或者干脆把许多功能转让给

小说中的人物。

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几处比较隐蔽的叙述功能。首先是对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作公开的阐释或评论。如第五回开头的一段一轮:“第四回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其次,沿用话本小说说书人的习惯用语和回前、会后诗。《红楼梦》中常用的说

书人习惯用语有这样几个:却说、且说、如今且说、后回再见、暂且无话,欲明后事、且见下回等等。再次,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概述。一般追述前事时,常用“原来”如何如何。如第七回“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第九回“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

后一种情况,在叙事学中称为“二度叙事”。二度叙事又分为“自叙”与“他叙”两种。“自叙”即向他人讲述自身之事。“他叙”则是众人讲述自身之外的事。自述的情形如第三十八回贾母向薛姨妈等人讲述自

己的少女时代。还有一种自述形态是内心独白。如第三十六回在对宝玉内心进行了大段描写之后,故意说“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而他述的情况触目皆是。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红楼梦》中的艺术技巧与叙事风格

《红楼梦》中的艺术技巧与叙事风格

《红楼梦》中的艺术技巧与叙事风格《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不仅在情节安排上精彩纷呈,而且在艺术

技巧和叙事风格上也堪称经典。本文将重点探讨《红楼梦》中的艺术

技巧和叙事风格,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艺术技巧

1. 人物刻画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使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例如,在表现林黛玉的形象时,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使读者看到了她的聪明才智、独立个性和矛盾情感。另外,通过书写

多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角色性格转变,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

众多面貌。

2. 对话技巧

对话是《红楼梦》中重要的叙事方式之一。作者巧妙地运用对话,

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同时,对

话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驱动力,使故事更加有张力,引人入胜。

3. 描述技巧

《红楼梦》中的描写十分丰富生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

通过形象、声音、触觉等多个感官的刻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

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氛围。同时,作者还善于以景映人,通过描写自

然景物的变化和环境的变迁,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

二、叙事风格

1. 抓住人物情感

《红楼梦》以人物情感为核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交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内心的纷乱世界。作者巧妙地运用

人物的独白、思考和回忆,使读者能够洞察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

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2. 多线叙事结构

《红楼梦》采用了多线叙事结构,通过交错叙述不同的故事情节,

《红楼梦》叙事学分析

《红楼梦》叙事学分析

《红楼梦》的叙事学分析

(叙事者:隐含作者;叙事者干预;不可靠叙述;视角与方位;叙述分层)

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不仅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整体结构上有着高超的技艺,在叙事上同样有着难以超越的技巧。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从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叙事的隐含作者、叙事的可靠性以及叙事的视角和方位三方面。

关键词:《红楼梦》隐含作者叙事可靠性视角方位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集荣耀与一身的同时也集争议与一身,关于它的争议,不管是作者还是主题甚至到人物形象,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也一直没有定论。

一、叙事隐含作者

作者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常会想象另一个人来帮作者叙述故事情节,从中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一些观念、思想、价值观等等,被想象出来替作者说话的这个人一般情况都是作者的代理人,即作者的“第二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自我”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写作创造出来的一种人格,这样一种支持作品的价值集合的人格被现代文学理论称为“隐含作者”。因为他是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推论归纳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合的《红楼梦》虽然成书于两个人,但后面的作者几乎是延续着前一个作者思想脉络进行创作的,因此,《红楼梦》的隐含作者仍然只有一个,并且具有前一个作者即曹雪芹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

《红楼梦》的隐含作者首先具有的是反封建道德观的人格。小说塑造的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个反封建道德的典型,在学习上,他不爱封建传统的四书五经,喜欢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为丰富的知识;在对待男女关系上,他公开反对封建道德观所宣扬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反而认为女儿才是真正尊贵的,而男子确实污浊之物;而对于自己的爱情问题,贾宝玉更是不愿选择家长们给他安排好的封建淑女薛宝钗,厌弃“金玉姻缘”之说,他爱的是与他心心相印,有共同志趣的另一个封建叛逆者林黛玉,虽然这样一段至纯至真的爱情被封建道德观所扼杀,但这并没有影响隐含作者反封建道德观这一人格。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家族史诗般的长

篇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

大家族的兴衰和人性的复杂。在红楼梦的叙事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

丰富多样的手法,使小说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更具艺术魅力。

一、第一人称叙事

《红楼梦》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通过贾宝玉的视角展示了

整个故事。贾宝玉成为了整个红楼梦的核心和主角,他的视角使得故

事更加生动真实。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家族的繁荣与衰落,亲情

与爱情的交织,社会的丑恶与虚伪。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更容

易与主人公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冲突。

二、多角度叙事

另一个红楼梦独特的叙事手法是多角度叙事。除了贾宝玉的视角外,作者还以其他人物的视角来描绘故事。比如林黛玉、贾迎春、王熙凤

等人,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感受和态度,通过他们的视角,我

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多角度叙事使得

故事更加立体,丰富了人物形象。

三、嵌入叙事

在《红楼梦》中,作者还采用了嵌入叙事的手法。通过插入一些小

故事、传说或者诗词等形式,来丰富故事内容。比如黛玉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是一个蝴蝶,然后贾母就讲了关于蝴蝶的传说故事。这种嵌

入叙事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四、回溯叙事

在《红楼梦》中,还有一种叙事手法是回溯叙事。作者经常通过切换时间和场景的方式,回溯到过去来展示人物的成长经历或相关故事情节。比如描写贾宝玉的出生,叙述贾宝玉与黛玉相识等。回溯叙事能够很好地补充和解释故事中的细节,给读者更多的背景信息,使故事更加完整。

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

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

红楼梦中的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曹雪芹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和文学技巧,使

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了极高的阅读体验。

首先,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叙事的手法。整个小

说以宝玉回忆的方式进行,通过宝玉的视角,将他与贾府众人的种种

遭遇和经历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叙事手法既能展示出人物的内

心世界,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了解整个故事的背景和发展。

通过回忆叙事,曹雪芹不仅刻画了众多人物的形象,还揭示了他们复

杂的感情和世俗名利的残酷。回忆叙事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也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其次,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大量运用了对话叙事的手法。通过对话,人物之间的思想、情感和观念得以真实地展现出来。对话叙事不仅能

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

点和思维方式。曹雪芹在对话中巧妙地加入了幽默和讽刺的元素,使

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也能更加容易地被故事所吸引。

此外,红楼梦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就是旁观者叙事。曹雪芹

通过设立旁观者的角色,让他们对故事进行评论和观察。旁观者可以

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批判社会现象,从而提出

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叙事手法增加了小说的深度,使得故事更具

思考性和哲理性。通过旁观者的叙事,读者能够更好地思考一些人生、

爱情、亲情等等问题,这也正是红楼梦被誉为中国文学经典的原因之一。

此外,红楼梦还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学技巧。例如,曹雪芹巧妙地运

用了插叙和夹叙的方式,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冲击力。他还通过象

红楼梦中的叙述手法与技巧

红楼梦中的叙述手法与技巧

红楼梦中的叙述手法与技巧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丰富的人物形象和

复杂的叙述结构而闻名于世。本文将从叙述手法与技巧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叙述进行分析。

首先,红楼梦采用了多层次的叙述结构。整个小说可以分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故事,以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不同家族的故事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叙事网络。这种多线叙事的方式使得小说的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乐趣。

其次,红楼梦中广泛运用了插叙和回忆的手法。作者曹雪芹通过插叙和回忆的

方式,将一些关键的情节或者人物的过去逐渐交代给读者,使得故事更加连贯和完整。例如,在第五十五回中,贾母讲述了贾宝玉的出生经历和他与林黛玉的命中注定的缘分,通过这种回忆的方式,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主人公的背景和命运。

此外,红楼梦中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通过夸张和比喻,作者能够更加

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例如,在第十二回中,作者通过形容贾宝玉对黛玉的思念之情“如饥似渴,如痴如狂”,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爱情之苦。

此外,红楼梦中还运用了对比和对照的手法。通过对比和对照,作者能够更加

鲜明地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例如,在第五十五回中,作者通过对比贾宝玉和贾代善的命运,以及贾母和王夫人的态度,展现了贾宝玉的悲剧命运和家族的衰败。

另外,红楼梦还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通过象征和隐喻,作者能够更加深

入地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第五十五回中,作者通过描写宝玉的石头梦境,以及宝玉与黛玉的玉兰比喻,暗示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注定是悲剧的。

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一、《红楼梦》的叙事风格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与把握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实在和空幻的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神秘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显示出高雅的诗人小说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精品。《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自觉地运用象征的形式,使作品婉约含蓄,有如雾里微露的楼台,是那样的朦胧又那样的壮观;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它不象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的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深度;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整部小说象一首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的长诗,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二、《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各种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着重展开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为主线,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这个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的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这样全书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一头联系着甄士隐,一头联系着贾府,他们两人升沉好坏,出世入世两相对照,甄贾二宝玉两相映衬,使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假的变化,使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叠影相加,形成一体,对全书作出理性的阐释。青埂峰下的顽石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之后又回到青埂峰下,完成了天地契合的严密的完整的总体结构。三、《红楼梦》的叙事方式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由说书发展而来,因此,说书人是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到了《红楼梦》虽然还残留了说书人叙事的痕迹,但作者与叙述者分离,作者退隐

叙事学视域下《红楼梦》的预叙艺术详析

叙事学视域下《红楼梦》的预叙艺术详析

叙事学视域下《红楼梦》的预叙艺术详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它以清代大观园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生活和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悲欢离合。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预叙艺术手法,将小说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刻地铺陈在读者面前。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中的预叙艺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一、预叙艺术的概念

预叙艺术是小说中的一种叙事手法,它在小说的开头或中间,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的提前预设和交代,为后续的叙事打下基础,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情境和氛围,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预叙艺术通常有多种形式,如开头的前言、序言、引言,以及中间的插叙、回忆、联想等,都是预叙艺术的体现。

二、《红楼梦》中的预叙艺术

1.开篇前言

《红楼梦》的开篇前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预叙艺术手法。在前言中,作者曹雪芹先是介绍了自己的身世背景和写作经历,然后又对小说的主题、情节和人物进行了概述。他说:“此书原名《石头记》,因见说‘石头难得为情’,故改名《红楼梦》。凡人间有情皆为苦事,常见世上婚姻多不如意,此皆本末倒置之故。……故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这段前言,不仅对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进行了概括,而且通过“石头记”和“红楼梦”的对比,也暗示了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变幻莫测,以及命运的无常和不可预知。同时,作者还强调了人性的本善和习性的影响,为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和行为表现提供了基础。这种开篇前言的预叙手法,不仅让读者对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为后续的叙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杜亚男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亦是

一部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在《红

楼梦》中的事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是叙事文学的典型,文中运用了视角

转换的叙事手法,在全知视角和限制性人物视角之间转换,使读者更加直

接地了解人物的心灵,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

同时,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叙事模式有其独到之处,由远

及近、由小到大的思维模式在文中皆有运用。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

象描写更为典型,关于王熙凤的出场妇孺皆知,传神的肖像描写,细致的

服饰描写,以及耐人寻味的语言描写,使读者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印象十分

深刻。

此外,《红楼梦》采用整体性的宏观叙事结构,是以大时空总揽小时

空的时间框架。下文将主要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关于叙事视角的转变及应用、《红楼梦》的叙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叙事艺术、由小到大的叙事手法及其

空间叙事特点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全知性叙事视角和限制性叙事视角的运用

(一)限制性叙事视角

还有第六十一回的玫瑰露事件,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叙述出来。同时,

限制性视角也体现在人物描写中,对于贾宝玉的描写,先是借冷子兴之口

对他的出生做介绍,后又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反映宝玉形象,后来又写香

菱、平儿晴雯她们眼中的宝玉。通过多个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描绘宝玉的完

整形象。

(二)全知性视角

在《红楼梦》中,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视角叙述者。尤其在人物心

理方面,像第二十九回,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当时宝玉心想:“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叙事艺术被广泛认为是精湛而独特的。以下是《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特点:

1.

描写细腻:《红楼梦》以其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描写而闻名。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丰富细腻,作者曹雪芹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喜怒哀乐等情感状态,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共鸣。

2.

众多人物角色: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丰满的、各具特色的人物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行为特点和命运。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和对抗,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3.

多层次的故事结构:《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家族斗争、权力争夺、婚姻纠葛等次要线索。小说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编织出一个庞大的家族世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使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4.

诗词咏唱:《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咏唱,这些诗词既是人物心情的抒发,又是情节推进的手段,同时也是对人物和情节的

象征和隐喻。诗词的运用使小说更富有艺术感和韵律感,为故事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5.

反讽和幽默:《红楼梦》中常常运用反讽和幽默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小说既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又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红楼梦叙事手法

红楼梦叙事手法

红楼梦叙事手法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的叙事手法极为独特。在小说中,叙事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插叙和夹叙

《红楼梦》中有很多插叙和夹叙,这些插叙和夹叙与故事情节并无直接关系,但它们却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具体、丰富。插叙和夹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故事情节中嵌入一段叙述,具有延展情节的作用,比如前面的“薛蟠在外面撞见了凤姐”,这个插叙既使故事得以延伸,又为人物塑造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另一种是与故事情节平行的一段叙述,比如曹雪芹在第五十回中就用一篇诗来插叙、夹叙,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联想和象征

联想和象征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叙事手法之一。曹雪芹常常以意象的方式来描绘人物、事件和情感,这种方式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具有了更加深刻和生动的形象。例如,园中的梅花代表着林黛玉的凄美,它们都是得不到保护的,都是短暂的。

三、嵌套叙事

嵌套叙事是《红楼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叙事方式。它通过在故事情节中嵌套叙述别的故事来展开叙述,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复杂度。比如,第五十四回中的“贾母祭灵”的场景,是以贾母家祖宗饮食之事为引子,嵌套了一段宗族史,讲述了贾府的历史和传承。

四、叙事视角的变换

《红楼梦》中的叙事视角主要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和万物视角。曹雪芹可以通过不同的叙述方式,来达到不同的叙事效果。例如,第一人称叙事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而第三人称叙事则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和行为。而万物视角叙事则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自然的景象和人物所处的环境。

总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叙事手法,这些手法让小说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也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关于《红楼梦》的叙事特点

关于《红楼梦》的叙事特点

关于《红楼梦》的叙事特点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

一部百科全书”。在《红楼梦》中,叙事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抒情性叙事

《红楼梦》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能力,无论是叙述人物的内心

感受,描绘环境的气氛,还是展现情节的发展,都以抒情性叙事为

主要手法。例如,在描写探春的忧郁和哀愁时,曹雪芹通过她的思维、言谈和行为来表达她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象征性叙事

《红楼梦》描绘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群像,其中不乏象征性的人

物和场景。例如,黛玉和宝玉,一个象征着质朴和纯真,一个象征

着世俗和浮华。又如,所谓“怡红院”,除了是一个居住区,更是

一个意味深长的代号,在这个代号中,曹雪芹借用了一种西方化的

场景说明了清朝的废弛败弊。

三、多元叙述

《红楼梦》采用多元叙述的方式来展示故事和人物,不仅是以

正叙、回叙、旁叙等方式,而且还采用了诗词歌赋、寓言童话、小

说等多种文学形式来叙述。通过这种多元叙述的手法将不同的观点、情感、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真实而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四、现实主义叙事

尽管《红楼梦》充满许多幻想、童话、神话元素,但是其叙事形式却以现实主义为主。作者不仅能够精准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人物的身世、环境等细节,达到了对社会风貌的展示和对世俗道德的批判。

《红楼梦》的叙事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它不仅展示了曹雪芹的文学造诣,更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独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叙事学分析

(叙事者:隐含作者;叙事者干预;不可靠叙述;视角与方位;叙述分层)

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小说不仅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整体结构上有着高超的技艺,在叙事上同样有着难以超越的技巧。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从叙事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叙事的隐含作者、叙事的可靠性以及叙事的视角和方位三方面。

关键词:《红楼梦》隐含作者叙事可靠性视角方位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集荣耀与一身的同时也集争议与一身,关于它的争议,不管是作者还是主题甚至到人物形象,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也一直没有定论。

一、叙事隐含作者

作者在叙述故事的时候,通常会想象另一个人来帮作者叙述故事情节,从中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一些观念、思想、价值观等等,被想象出来替作者说话的这个人一般情况都是作者的代理人,即作者的“第二自我”,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自我”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写作创造出来的一种人格,这样一种支持作品的价值集合的人格被现代文学理论称为“隐含作者”。因为他是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中推论归纳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合的《红楼梦》虽然成书于两个人,但后面的作者几乎是延续着前一个作者思想脉络进行创作的,因此,《红楼梦》的隐含作者仍然只有一个,并且具有前一个作者即曹雪芹的观念、思想和价值观。

《红楼梦》的隐含作者首先具有的是反封建道德观的人格。小说塑造的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个反封建道德的典型,在学习上,他不爱封建传统的四书五经,喜欢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为丰富的知识;在对待男女关系上,他公开反对封建道德观所宣扬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反而认为女儿才是真正尊贵的,而男子确实污浊之物;而对于自己的爱情问题,贾宝玉更是不愿选择家长们给他安排好的封建淑女薛宝钗,厌弃“金玉姻缘”之说,他爱的是与他心心相印,有共同志趣的另一个封建叛逆者林黛玉,虽然这样一段至纯至真的爱情被封建道德观所扼杀,但这并没有影响隐含作者反封建道德观这一人格。

从文本可以看出,《红楼梦》的隐含作者还具有佛教和道教相融合的思想品格。小说中有两个个人物至关重要,那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每每事情发展到了人力难以挽回的地步时,他们总会出面化解,然后令事情峰回路转。如第十二回合,王熙凤毒设相思局,治得贾瑞拖一身病,眼看就要归西,此时来了一个道士与了他风月宝鉴。在第二十五回,在宝玉和凤姐双双遭了赵姨娘的道,中邪命悬一线之时,一个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化解了二人的邪祟。除此之外,小说多处可见色空思想,《好了歌》说好即是了,了即是好;甄士隐与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乃是告诉世人,人从虚无中来,也终将会归于虚无;木石前盟与今生还泪是承认佛家的因果轮回之说。

二、不可靠叙事

小说的叙述语言讲究反讽,非径情直遂,这通常让小说的叙述者与隐含叙述者之间的观点呈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红楼梦》小说的叙述者与作者的第二人格之间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小说有大量的叙述是不可靠叙述。

《红楼梦》的隐含作者对宝黛的恋爱是抱同情的态度,而《红楼梦》的叙述

者却不然,他不愿意在情节问题上表态,因此他用“反话”评论来取得一种平衡。这样的一种评论,我们可以称之为反讽式评论,它是评价性评论的一种亚型。叙述者与隐含叙述者不一致的情况,早期的脂砚斋和戚寥生等评论家已经发现,他们在评论《红楼梦》时,常用“所言非所指”,“小心被作者瞒过”等这类反语提醒读者,有些情节的叙述与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不一致的。

小说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两首《西江月》对其进行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两首《西。江月》向读者们描绘的是一个疯癫痴狂、愚昧无才、偏性乖张、纨绔不肖的封建贵族子弟,但实际上小说的隐含作者并不认为宝玉时这样的一个形象,在隐含作者的叙述中,宝玉相貌堂堂、天资聪明、为人温驯、有情有义,黛玉第一次见他时,对他的描述是“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苦笑,即瞋视而有情。”而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更是大显其才华,连一向严厉的贾政都忍不住说好。宝玉不仅对林妹妹情有独钟,对其他人也是有情有义,金钏儿投井身亡,宝玉在其忌日烧纸焚香,晴雯病殁,宝玉为之撰写《芙蓉女儿诔》,

叙述者在对王夫人这一人物的描述中说,王夫人是“仁慈”“菩萨心肠”,但实际不然,她逼得金钏儿跳井,将晴雯、司棋、蕊官等撵出大观园,间接害死了晴雯和司棋,在王夫人的眼里,人命如草芥,所以可能勾引宝玉的都应该受到惩罚,甚至消失。可见叙述者在对王夫人进行叙述时并不可靠,读者只有通过隐含作者方能真正看到其真实面目。

三、叙事角度和方位

小说的全部叙述可以分成两大类:全知叙述角度和有限人物叙述角度。全知叙述是有权从任何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叙述;有限叙述角度,是只允许自己在某个特定的角度对受述者进行观察叙述。叙述角度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权利自限问题,叙述者是叙述作品的创造者,他对底本中的全部信息拥有解释、选择、处理讲述的全权,而在叙述中,他的这种权利分配在主体意识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不管叙述者最后采取何种形式,底本从定义上就是“全能全知”的,这是叙述者可以选择的前提。因此,如果叙述被限制于一定的意识范围之中,表面上看起来“全能全知”的权威被取消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为了特定目的的一种自我限制。

《红楼梦》的叙述者在对整个故事进行叙述的时候,在叙述视角上选择了自我限制,而在叙述方位上则选择了全知式方位。如在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叙述者就是借用黛玉的眼去描绘宁荣街的景象以及荣国府的景象。后来村妇刘姥姥进贾府时,叙述者又借用刘姥姥的眼去描绘之前的景致。同是一个地方,但是叙述者借用不同的人的视角,所叙述的景象便有所区别。

“全知式叙述方位”在小说中有很多,如第三十五回有一段叙述如下:

少顷出至园外,王夫人恐贾母乏了便欲让至上房内坐,贾母也觉脚酸,便点头依允。王夫人便命丫头忙先去铺设坐位。那时赵姨娘推病,只有周姨娘与那老婆、丫头们忙着打帘子,立靠背,铺褥子。

这一小段看似只是一些人物的零散动作而已,但是这里并不是客观的描述人物行为,王夫人的“恐”,贾母的“觉”,赵姨娘的“推”,都是他们的心理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