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光电性能研究共3篇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光电性能研究共3篇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光电性能研究共

3篇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光电性能研究1

近年来,石墨烯因其独特的机械、电子、热力学等性质受到广泛的关注。石墨烯的单层结构使得其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可调节性,因此石墨烯的表面修饰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石墨烯的表面修饰可以改变其化学物性、物理性质和光电性能,从而为其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石墨烯表面的修饰方法包括化学修饰和物理修饰。其中,化学修饰是将化学物质通过共价键或非共价键与石墨烯表面发生作用,从而实现表面改性的方法。例如,将氟原子置换在石墨烯表面的碳原子上,即得到氟化石墨烯,可以降低石墨烯的表面能,并增大其带隙。同时,氟化石墨烯还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通过石墨烯表面化学修饰可以引入一些官能团,如羟基、羧基等,这些官能团可以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石墨烯的导电、催化、吸附等方面应用。

物理修饰是通过物理手段改变石墨烯表面的特性,例如在石墨烯表面覆盖一层金属或氧化物薄膜,可以实现对石墨烯表面的保护,从而使石墨烯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得到提高。此外,通过掺杂和微纳结构化等方式也可以实现对石墨烯表面物化性质和光电性能的改善。

光电性能是石墨烯最被关注的性质之一,由于其高可调性和可控性,石墨烯具有广泛的光电应用。例如,石墨烯通过光照响应可以实现光控开关、智能自适应调制器等应用。同时,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导率和传输速率,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光电探测器、生物传感器等应用。此外,石墨烯还可以实现太阳能电池、高效光催化、纳米激光器等光电器件的应用。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石墨烯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别的石墨烯,尺寸一般在10-100

纳米之间,具有优异的电子和光学性能。因此,石墨烯量子点作

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电子、光子、催化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

1. 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

目前,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还原、杂化反应

和机械剥离法三种。

化学还原法是最常见的制备方法之一。在这种方法中,氧化石

墨烯和还原剂在氢气氛围下反应,制备石墨烯量子点。不同的还

原剂可以获得不同尺寸、形状、表面功能的石墨烯量子点。

杂化反应法是另一种制备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有机和无机的前体物质通过反应制备石墨烯量子点。这种方法可

以制备高纯度、单分散的石墨烯量子点。

机械剥离法是一种新兴的制备石墨烯量子点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石墨烯基材被机械力剥离成微小尺寸的石墨烯量子点。这种

方法可以制备出高品质的石墨烯量子点,但是需要耗费较大的能量。

2. 石墨烯量子点的光电性质

石墨烯量子点具有多种优秀的光电性质,包括可见光吸收、光

致发光、高强度荧光、多色发光和准二维结构等。这些性质广泛

应用于生物成像、LED显示器、荧光探针等领域。

石墨烯量子点的可见光吸收属性优秀,其吸收带随着量子点尺

寸的缩小而向更短波长方向移动。此外,石墨烯量子点的光致发

光效应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光致发光效应是指在受到激发后,材料能够发出荧光,从而实现物质成像或信息传递。

3. 石墨烯量子点的应用

石墨烯量子点具有广泛、迅速地发展应用,其应用领域包括生

物成像、荧光标记、LED显示器、光电催化等。

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

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

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二维材料,其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则是评价其在电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数,对于深入了解其电化学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是指在标准状态下,氧化石墨烯与标准氢电极之

间的电势差。通常情况下,我们用E表示标准电位,其单位为伏特(V)。标准电

位的大小可以反映出氧化石墨烯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是评价其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其次,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与其氧化还原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氧化石墨

烯的电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是其重要的电化学过程。当氧化石墨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其表面会发生电子转移,从而产生电势差。而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则是描述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势变化的重要参数,能够反映出其在电化学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

另外,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还与其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氧化石墨烯作为一

种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其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和缺陷位点,这些结构和性质对其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表现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可以反映出其特有的结构和性质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其电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是评价其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参数,与其氧化

还原反应、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深入研究氧化石墨烯的标准电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在电化学反应中的行为,为其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质,提高其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性能,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薄膜材料及其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

薄膜材料及其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

薄膜材料及其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

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光电领域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薄膜材

料是光电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深入探讨薄膜材料的特性以及在光电领域中的应用,并探究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1. 薄膜材料的特性

薄膜材料是一种厚度在纳米到微米的材料,具有以下特性:

1.1 良好的光学性能:薄膜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如高透射率、低反射率

和高折射率。这些性能使其成为制备高效光电器件的理想选择。

1.2 高比表面积:薄膜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这使得其在吸附分子、电化学催

化和光催化反应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高比表面积也提高了薄膜材料的光敏度,使其在光电器件中具有更高的效率。

1.3 可控的化学性质:薄膜材料的制备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精确调控

其化学性质。这种可控性使得薄膜材料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2. 薄膜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由于其出色的光学性能和可控的化学性质,薄膜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有着广泛

的应用。

2.1 透明导电膜:透明导电膜是太阳能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用于实现电荷

的收集和传输。氧化铟锡(ITO)薄膜是目前最常用的透明导电膜,但其成本较高

且含有稀有金属。近年来,氧化铟锌(IZO)薄膜和导电聚合物薄膜逐渐成为替代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和成本效益。

2.2 光吸收层:在太阳能电池中,薄膜材料可以用作光吸收层,用于吸收太阳

能并转化为电能。硒化镉(CdTe)和硫化铜铟镓(CIGS)是常用的光吸收层材料,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低的制造成本。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重要的碳基材料,在电子设备、储能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本文将从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和电化学性质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氧化石墨烯的合成方法

1.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氧化石墨烯合成方法。其基本步骤为将石墨烯与

氧化剂共同加入反应体系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后,利用离心和洗涤等方法分离氧化石墨烯。常用的氧化剂有硝酸、高锰酸钾等。

2. 氧化石墨烯的热氧化法

热氧化法是一种通过高温氧化石墨烯得到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基本步骤为将

石墨烯样品置于加热炉中,在氧气等气体的气氛下进行加热,使其发生氧化反应。该方法操作简单,但需要高温条件。

3. 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是一种将石墨烯样品放置在电极上进行氧化反应的方法。其优点

在于无需添加额外氧化剂,同时合成的氧化石墨烯具有高纯度和较好的电化学性质。但该方法仍存在合成速度缓慢、氧化程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二、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质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导电性和可控制表面性质的材料,在电化学领域中有

着广泛应用。以下将从电化学储能材料和传感器两方面介绍氧化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质。

1. 氧化石墨烯作为电化学储能材料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电活性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控制的表面化学性质,因而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储能材料中有着广泛应用。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中的官能团对其储能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氧化石墨烯作为传感器材料

氧化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特殊的表面化学性质,因而在气敏、光敏、生

氧化石墨烯缩写

氧化石墨烯缩写

氧化石墨烯缩写

OG是氧化石墨烯的缩写,它是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OG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法和热氧化法两种。

化学氧化法是将石墨烯与强氧化剂如硝酸、高锰酸钾等反应,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形成OG。这种方法制备的OG具有较高的氧含量和较好的分散性,但其结构和性质容易受到氧化程度的影响。

热氧化法是将石墨烯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形成OG。这种方法制备的OG具有较低的氧含量和较好的结晶性,但其分散性较差。

OG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如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等。这些性质使得OG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能源领域,OG可以作为电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中,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催化领域,OG可以作为催化剂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生物医学领域,OG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药物传递和治疗,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OG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制备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研究的深入,OG 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氧化石墨烯的zeta电位

氧化石墨烯的zeta电位

氧化石墨烯的zeta电位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

景的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殊的结构。其中,氧化石墨烯的zeta电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影响氧化

石墨烯在液体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石墨烯的zeta电位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zeta电位的概念。zeta电位是表征分散

体系中颗粒表面电荷状态的参数,它与颗粒的电荷量、分子尺寸、溶液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氧化石墨烯来说,其表

面带有大量的氧含量官能团,这些官能团会影响其表面电荷状态,进而影响其在溶液中的分散性。

测量氧化石墨烯的zeta电位可以采用动态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或者电泳法。其中,DLS是一种常用

的无标记测量方法,通过测量颗粒在溶液中的布朗运动来计算其zeta电位。而电泳法则是通过测量颗粒在外加电场下的迁

移速度来计算其zeta电位。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因素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首先是样品的制备,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分散在溶液中,并避免产生聚集现象。其次是溶液的性质,包括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此外,

温度和测量时间也是影响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氧化石墨烯本身的性质也会对其zeta电位

产生影响。例如,氧化石墨烯的氧含量和氧官能团的种类会影响其表面电荷状态;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离和层数会影响其分散性和稳定性;氧化石墨烯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会影响其zeta电位。

石墨烯氧化物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特性

石墨烯氧化物薄膜电极的光电化学特性
t ik e so i a it nt hc n s r UV r dai i r o me.
Ke or : Gr h e o ie Ph t ee to h m ia r p r ; Ca h di h t u r n ; yW ds ap en xd ; o o lcr c e c l o e y p t to cp ooc re t FI tik e s UV i a it . hc n s ; m r dai r on
A a h dcp oo u r n c t o i h tc re twaso s v df rte GO lcr d sa d l e p o o ur n n i s if e c d b ere o h ee to e n h h t c re t de st wa nl n e y u b h tik e s f te fms y t e hc n s o h j .Th GO fm ee to e l e i I lcr d wi an v r g t ik e s o 7 m g v t h a e a e hc n s f 2 n ae a p o o u r n e st f .5 U c 一. ep OOrs O s fte GO lcr d swa o n e if e c d h t c re t n i o 2 A・ m Th h l e p n e o d y 0 h ee to e sf u d t b nl n e o u b v UV ra a in an h a h dc p oo u r n e r a e r d al t ra it n t .Ths wo k i dit d te c t o i h t c re td c e s d g a u l wi UV i da i i r o y h r o me i r

氧化石墨烯官能团

氧化石墨烯官能团

氧化石墨烯官能团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官能化的石墨烯,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能源储存、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Hummers法、Brodie法和碳酸钠法等。本文将从氧化石墨烯官能团的类型、制备方法、化学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氧化石墨烯官能团的类型

氧化石墨烯官能团主要包括羧基、羟基、酮基、环氧基等。其中,羧基是氧化石墨烯中含量最多的官能团之一,其在表面上形成悬浮的负离子,使其呈现高度亲水性和高效的分散性,可以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各种涂料的制作中。羟基则是氧化石墨烯的另一种重要官能团,其可以增加表面的亲水性和吸附能力,使其在能源储存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酮基和羧基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是酮基相对较稳定,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上相对少见。环氧基是一种稳定的官能团,可以通过直接氧化石墨烯获得,通过加热可以将其转化为羟基及其他氢气处理官能团。

二、氧化石墨烯官能团的制备

目前,氧化石墨烯官能团主要有三种制备方法:Hummers法、Brodie法和碳酸钠法。

1.Hummers法

Hummers法是最常用的氧化石墨烯官能团制备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将石墨烯与浓硫酸、亚硝酸和高浓度的氧化剂混合,将石墨化学氧化,并生成羟基、羧基、酮基和其他官能团。由于该方法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对操作人员的危险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被逐渐替代。

2.Brodie法

Brodie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氧化石墨烯官能团制备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将石墨和浓硝酸混合,然后加入硫酸和部分的氯化铁,将石墨化学现象氧化成氧化石墨烯。由于该方法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物,并且操作危险性高,故亦被逐渐淘汰。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与应用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与应用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与应用

一、引言

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材料,在电子学、光电子学、能源储存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对于实现其应用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电子学、光电子学和能源储存等方面的应用。

二、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

1. 氧化剂法

氧化剂法是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的早期方法之一。该方法将石墨烯与氧化剂(如氧、臭氧、过氧化氢等)反应,得到氧化石墨烯。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且可扩展性较好。但其缺点是反应产物中可能会有水等杂质,从而影响氧化石墨烯的性能。

2. 热氧化法

热氧化法是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将石墨烯放置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石墨烯。

该方法的优点是制备出的氧化石墨烯薄膜质量较好,可控性较高,且制备过程中不会产生杂质。但其缺点是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3. 液相剥离法

液相剥离法是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将氧化石墨烯沉淀在溶液中,通过超声处理和离心分离等步骤完成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

该方法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易行,不需要高温高压等条件,且得到的氧化石墨烯薄膜质量较好。但其缺点是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可能会有缺陷。

三、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应用

1. 电子学

氧化石墨烯薄膜在电子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高导电性和可调制性使其成为柔性和可穿戴电子学器件的理想材料。此外,氧化石墨烯薄膜还可用于制备透明导电膜、场效应晶体管等电子元件。

2. 光电子学

氧化石墨烯薄膜在光电子学领域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其高

石墨烯薄膜的生长与性质研究

石墨烯薄膜的生长与性质研究

石墨烯薄膜的生长与性质研究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材料,其单层厚度不足一纳米,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生物传感、能源储存与转换等众多领域。而石墨烯的生长工艺和性质研究则是其应用的基础。本文将从石墨烯薄膜的生长过程、生长机理和性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石墨烯薄膜的生长过程

初期石墨烯的生长方法以机械剥离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为主,但均存在具有限制性的问题。而后,间歇热分解法和化学气相沉积催化剂自组装法等方法被提出,为石墨烯的制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石墨烯薄膜在条件合适的热分解条件下形成,其总体数量以及石墨烯晶体颗粒的形态和分布与生长气体中石墨烯化合物的浓度、流量、催化剂类型和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热分解的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温度保持合适的热稳定性,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反应体系的气氛环境。

二、石墨烯薄膜的生长机理

石墨烯的生长机理通常涉及至少两个重要的过程:物种的运移和石墨烯的结晶生长。物种的运移可以通过催化剂氧化、蒸发/沉积和扩散等多种方式实现。而石墨烯的结晶生长机理则是石墨烯合成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石墨烯的结晶生长与其精细结构和晶体缺陷的形成密切相关。通过对不同催化剂体系中石墨烯晶体的结构和缺陷的形成与分布的研究,可以揭示石墨烯的结晶过程和缺陷形成机理,并设计出更为合理和高效的制备方法。例如,许多研究表明Pt催化剂能够有效地提高石墨烯的结晶度和晶粒大小,因此是石墨烯制备中常用的催化剂之一。

三、石墨烯薄膜的性质研究

石墨烯除了其固有的几何结构、物理、化学和电学等基本性质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独特的性质,如二维结构、极高的比表面积、长程无序性、强烈的准粒子特征和石墨烯-体系界面的电子浸润等。

电化学氧化石墨烯ego

电化学氧化石墨烯ego

电化学氧化石墨烯ego

电化学氧化石墨烯(EGO)是一种新型的石墨烯氧化物,具有许

多引人注目的特性和潜在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

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通过电化学方法对石墨烯进

行氧化处理,可以改变其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从而赋予其新的功

能和应用。

EGO具有许多优越的特性,例如高度可控的氧含量、优良的电

化学性能、良好的可溶性和可加工性,以及较高的比表面积。这些

特性使得EGO在能源存储、催化剂、传感器、生物医学和纳米材料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能源存储方面,EGO可以作为电极

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由于其高导电性和大比表面积,能够提高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催化剂方面,EGO可以作为

载体材料用于贵金属催化剂的支撑,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在传感器和生物医学方面,EGO可以用于制备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的传感器,以及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药物输送等应用。

电化学氧化石墨烯(EGO)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实现大规模

制备和工业化生产、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和稳定性、以及

如何拓展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随着对EGO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相信EGO将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新的应用,并为我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氧化石墨烯 介电常数

氧化石墨烯 介电常数

氧化石墨烯介电常数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经过氧化处理的石墨烯材料,其结构类似于石墨烯,但其中的碳原

子被氧原子取代了部分或全部,并且具有较高的氧含量。氧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

性质,例如高度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电导率等,这使得其成为近年来材料研究领域的

热点之一。

其中一个研究热点就是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介电常数(英文符号ε)是一种描述物质介电性质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密度的物质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相对于电场强度

的比率。一般来说,介电常数越大的物质,其对电场的响应越强,即能够更好地储存电荷、承受电场等。

对于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研究,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例如,有研究者通过

实验测量发现,化学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约为4.4,而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则

高达200左右。这说明,氧化处理可以显著增加石墨烯的介电常数,这也为其在电容器、

电极和电磁波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材料的氧含量、制备方法、温度等等。例如,有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氧含量低于20%的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

随着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氧含量超过20%后,介电常数的增加趋势趋于平稳。而随

着温度的增加,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氧化石墨烯内

部结构的变化,从而影响其电学特性的表现。

总的来说,氧化石墨烯的介电常数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的,目前的研究成果和理论

模型还不能完全预测和解释其复杂的电学特性。但是,随着对于氧化石墨烯材料结构和性

质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重要发现和应用研究。

氧化石墨烯量子点

氧化石墨烯量子点

氧化石墨烯量子点

氧化石墨烯量子点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由单层或几层氧化石墨烯所构成,同时将氧化石墨烯的晶格尺寸限制在纳米级范围之内。这种物质拥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优异的电学特性、良好的光学性能、高的化学稳定性以及热稳定性等等。

在制备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的方法中,主流研究较多采用的是化学氧化切割法和电化学切割法。采用化学切割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粒径均匀,大小主要在1-10纳米之间,但是与化学切割法存在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而采用电化学切割法则可避免这些问题,制备出的量子点大小可控,品质优良。

由于氧化石墨烯量子点的优良特性,它们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利用其优秀的光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显像和药物传递。同时,它们也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如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此外,由于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因此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我们可以预见,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

一、本文概述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应用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的功能化改性方法及其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氧化石墨烯,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大的比表面积、高的电导率等,成为了科研领域的热点研究材料。然而,原始的氧化石墨烯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可能无法满足特定需求,因此,通过功能化改性,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提升其性能,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氧化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包括其结构特点、制备方法等。随后,详细阐述了氧化石墨烯的几种主要功能化改性方法,包括共价改性、非共价改性和复合改性等,以及这些改性方法如何影响氧化石墨烯的性能。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氧化石墨烯及其功能化改性产物在能源、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氧化石墨烯及

其功能化改性产物的实际应用进程。

二、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的制备是石墨烯化学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其制备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GO的性质和应用。目前,制备氧化石墨烯的主要方法包括Brodie法、Staudenmer法和Hummers 法。

Brodie法是最早用于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方法,其通过在浓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石墨粉,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反应,得到氧化石墨烯。但该方法反应时间长,且生成的产物中氧化程度不均一,限制了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

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

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

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

概述:

近年来,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能,使其在能源存储、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石墨烯的应用仍然受到一些限制,例如石墨烯容易聚集,其表面活性较低且亲水性不强等。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功能化修饰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策略。

功能化修饰的方法:

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是通过引入不同的官能基或化学基团,改变石墨烯的性质和功能。常见的功能化修饰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热还原法、微波辐射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法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常用的功能化修饰方法之一。它通过将氧化石墨烯与还原剂反应,去除氧化剂氧原子,将其还原为还原石墨烯。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入不同的官能基。例如,通过与氯化亚铜反应,可以将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为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在催化剂和能量存储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热还原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功能化修饰方法。它通过加热氧化石墨烯样品,去除氧化剂氧原子,从而实现功能化修饰。热还原法具有简单、高效、低成本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功能化。

微波辐射法是一种新兴的功能化修饰方法。它利用微波辐射的加热效应,在短时间内实现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微波辐射法具有高效、均匀加热和低能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墨烯的合成和功能化。

等离子体处理法是一种基于等离子体效应的功能化修饰方法。它通过将氧化石墨烯置于等离子体中进行处理,引入不同的官能基或化学基团。等离子体处理法具有非接触性、高效、可控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石墨烯的功能化修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69卷化学学报V ol. 69, 2011第21期, 2539~2542 ACTA CHIMICA SINICA No. 21, 2539~2542

* E-mail: kzwang@

Received April 2, 2011; revised May 25, 2011; accepted June 3, 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 90922004, 20971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和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

2540化学学报V ol. 69, 2011

器有限责任公司);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S-4800 日立高新技术株式会社); FZ-A型辐照计(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 KQ-5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采用三电极系统, 覆盖有自组装膜的氧化铟-氧化硒(ITO)玻璃为工作电极, 铂片为对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为支持电解质; 配有红外和紫外截止滤光片的500 W高压氙灯光源系统(北京畅拓科技有限公司). 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GO及其静电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在傅玲等[9]将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分为低温、中温、高温反应三个阶段的基础上, 延长中温反应时间至8 h; 充分超声剥离后, 通过脱脂棉抽滤和渗析的方法除去少量沉淀和杂质离子, 得到均一稳定的GO水溶胶, 放置7个月后无沉淀. GO的静电自组装薄膜的制备: 将按文献[10]报道的方法清洗和表面硅烷化的石英和ITO导电玻璃放入pH 3的HCl溶液中质子化处理, 使基片表面带有正电荷. 然后此基片浸入GO溶液中(1 mg•mL-1) 10 min, 取出并用去离子水清洗, 空气吹干.

1.3 光电化学性质

所有光电化学研究均以GO膜修饰的电极为工作电极, 其有效光照面积为0.28 cm2. 光电流的测量在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 入射光的强度用辐照计测定. 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是在氙灯光路上加具有所需带宽的滤光片得到.

2 结果与讨论

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图1为GO水溶液(a)和石英基片上单层薄膜(b)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的对比. GO在231 nm处有1个C—C键上的π-π*跃迁吸收峰, 在298 nm处有1个C=O键上的n-π* 跃迁肩峰[11], 这与在石英片上单层薄膜在30 nm 处的吸收峰吻合, 表明GO已成功组装到基片上. 处理后的基片浸泡在1 mg•mL-1 GO溶液,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浸泡时间进行了监测(图2). 结果表明: 当在GO水溶液的浸泡时间达10 min时, 吸光度基本达最大值. 2.2 冷场发射扫描电镜

我们制备的GO水溶液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与文献[12]报道的结果吻合. GO水溶液在铝箔上流沿. 待液体干燥后, 剪取部分于样品台上经磁控溅射镀膜(喷金)处理后, 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其形貌(图 3). 氧化石墨因超声剥离, 脱落成许多大小为几十纳米的片状GO. 这与氧化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结构材料及其水溶液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吻合

. 图1 (a) GO水溶液和(b)石英片上GO薄膜的紫外-可见光谱Figure 1 UV-Vis spectra of (a) GO aqueous solution and (b)

GO film on quartz substrate

图2基片在230 nm处的吸光度随其在GO溶胶中浸泡不同时间的变化图

Figure 2Changes in absorbance at 230 nm of protonated quartz

substrate at varied immersion time in GO aqueous solution

图3GO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图

Figure 3 Cold-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image of GO

2.3 GO修饰的ITO电极的光电响应

在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 当用100 mW/cm2的白光照射GO膜修饰的ITO电极时, 所得光电流随偏

No. 21

王纪学等: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质

2541

压(-0.4~0.4 V)变化示于图4. 当加上正偏压时, 光电流变化很小; 当偏压越负时, 光电流越大. 说明所加偏压方向与光电流的方向一致, 光生电子是由ITO 片传输到薄膜, 然后传输到电解液中, 产生阴极光电流

.

图4 100 mW/cm 2的光照下裸露ITO 电极(a)和覆盖有单层GO 的ITO 电极(b)在不同偏压下的光电流密度

Figure 4 Changes in photocurrent densities of bare ITO (a) and single-layer GO film-covered ITO with varied bias voltages un-der white light irradiation at 100 mW/cm 2

图5为偏压-0.4 V 时的i -t 关系图, 可以看出: 光照的同时, 有光电流迅速生成, 光电流密度达 3.72 µA/cm 2; 而挡光时, 光电流迅速下降并趋于饱合. 经过多次开关, 光电响应信号几乎无明显的衰减

.

图5 100 mW/cm 2的光照下裸露GO 单层膜的ITO 电极在偏压-0.4 V 时的光电流-光照时间关系图

Figure 5 A plot of photocurrents vs. light irradiation time for single-layer GO film on ITO biased at −0.4 V vs. SCE

Supporting electrolyte: 0.1 mol•L -

1 Na 2SO 4. Applied potential =Area of the

electrode ≈0.28 cm 2. Light intensity =100 mW/cm

2

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 改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入射光(400~750 nm)照射GO 薄膜修饰的ITO 电极, 测定了光电流密度的大小. 由波长为λ、光强为P inc 的单色光照射膜电极产生的光电流密度I , 按公式(1)

[13,14]

计算出薄膜

入射的单色光光电转化效率IPCE %, IPCE %对λ作图得光电流工作谱(图6). 光电流工作谱与GO 单层膜在ITO 基片上的可见吸收光谱相吻合, 表明薄膜修饰的ITO 电极上的光电响应来自GO.

22inc 1240 (µA/cm )

IPCE%(nm) (W/m )

I P λ=

(1)

图6 GO 薄膜的光电流工作谱

Figure 6 Photocurrent action spectrum of GO film

2.4 外加因素对光电响应的影响

为进一步验证电子传递机理, 我们研究了在体系中引入氧气或氮气、氢醌、抗坏血酸这些电子给体和受体对光电流产生的影响. 当向电解质溶液中通入氮气以除去溶解的氧时, 光电流和暗电流都明显减小(图7), 说明溶解氧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溶解氧可以接收一个电子形成超氧自由基, 是一个潜在的电子接受体, 浓度增加有利于电子从薄膜向电解质的传递. 当通N 2除去氧气或加入电子给体氢醌时, 薄膜产生的光电流随氢醌浓度增加而迅速减小, 进一步证实为阴极光电流.

当向除去氧气的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抗坏血酸(VC)时, 光电流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图8). 因为抗坏血酸又是一个酸, 它的加入可使电解质的pH 值降低, 从而使ITO 的平带电势负移, 在浓度不大时酸度对ITO 的平带电势的影响占主导, 有利于光电流的增加[12]. 当坏血酸的浓度超过3×10-5 mol•L -1时, 它作为电子给体的作用占主导, 浓度增加, 对电子从ITO 电极流向溶液不利, 阴极光电流减小.

3 结论

通过增加中温反应时间和超声时间, 制备出大小在几十个纳米范围内的GO 片, 其水溶液可以持续7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