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比例法解行程问题课件五年级奥数2020年
五年级奥数竞赛班专题讲义行程问题1比例的技巧
行程问题1·比例的技巧基础达标1. 成正比例的量 1. 判断.⑴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成正比例.( ) ⑵ 出粉率一定,小麦的质量和面粉的质量成正比例.( ) ⑶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⑷ 行一段路程,已行的路程和剩余的路程成正比例.( ) ⑸ 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2. 已知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完成下表.表1:2. 成反比例的量1.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正比例的画“ ”,成反比例的画“△”,不成比例的画“⊗”.⑴ 订阅《小学生天地》的份数和总钱数.( )⑵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与宽.( ) ⑶ 李娇的身高和体重.( ) ⑷ 同一种钢材的体积和质量.( ) ⑸ 面粉的质量一定,出粉率与小麦的质量.( ) ⑹ 车轮转数一定,所以路程和车轮周长.( ) 2.拓展与提高1. 运用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正反比关系分析问题【例1】甲、乙两车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从A 站开出,10点整甲车距A 站的距离是乙车距A 站距离的三倍,10点10分甲车距A 站的距离是乙车距A 站距离的二倍.问:甲车是何时从A 站开出的?【例2】甲骑自行车,乙走路,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中午12时整甲、乙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后,他们都没有停留继续前进,12时10分甲到达B 地,13时30分乙走到A 地.如果甲、乙两人速度都是不变的,那么他们出发的时间是 时 分.【例3】如右图所示,甲、乙、丙分别从A 、B 、C 点同时出发,分别向B 、C 、A 前进,同时到达后继续向C 、A 、B 行进,最后回到各自出发点.如果ABC △的周长是460米,甲、乙、丙绕行一周的时间分别是8、9、12分钟,那么BC 长多少米?【例4】A 、B 两地相距7200米,甲从A 地出发到B 地,10分钟后乙、丙也从A 地出发到B 地,又过了15分钟乙追上甲.乙到达B 地后立即返回,途中甲、乙、丙三人同时相遇.已知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快13,那么甲每分钟行多少米?【例5】一日,小老鼠Jerry 在公园的圆形水池边散步,老对手Tom 闻讯前来“报仇雪恨”,他蹑手蹑脚一步步逼近Jerry .情急之下,Jerry 跳进水池快速向对岸游去.谁知,Jerry 刚游到对岸,却见Tom 已站在岸边.Jerry 赶紧调头往回游,快靠近岸边时,Tom 又等在那里了.见Tom 一步不离采取紧盯战术,Jerry 只得游到水池中央的石柱旁,想办法寻找机会逃脱.如图,大圆代表圆形水池,半径为4米,小圆代表石柱,半径为1米;A 、B 分别是Tom 和Jerry 现在所处的位置.已知Tom 的速度为每分钟60米,Jerry 在水中游的速度为每分钟20米,请问Jerry 有办法脱身吗?为什么?【例6】甲乙两地之间有一条公路,李明从甲地出发步行往乙地;同时张平从乙地出发骑摩托车往甲地.80分钟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张平到达甲地后马上折回往乙地,在第一次相遇后又经过20分钟张平在途中追上李明.张平到达乙地后又马上折回往甲地,这样一直下去.当李明到达乙地时,张平追上李明次数是 次.【例7】已知猫跑5步的路程与狗跑3步的路程相同;猫跑7步的路程与兔跑5步的路程相同.而猫跑3步的时间与狗跑5步的时间相同;猫跑5步的时间与兔跑7步的时间相同.猫、狗、兔沿着周长300米的圆形跑道,同时同向同地出发,问当它们出发后第一次相遇时各跑了多少路程?【例8】甲从A 地,乙丙从B 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先相遇.甲乙相遇后,乙又行了3.2小时到达A 地,相遇后甲又行了2小时后遇见丙.甲丙相遇后,甲继续前进,3小时后到达B 地;丙12小时后到达A 地.如果乙比丙每小时多行40千米,则AB 两地相距 千米.2. 一个经典的行程问题【例9】甲、乙两班学生到离校24千米的飞机场参观,有一辆汽车,一次只能剩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尽快地到达机场,两个班商定,由甲班先坐车,乙班先步行,同时出发,甲班学生在中途CB ABA下车步行去飞机场,汽车立即返回接在途中步行的乙班学生,已知甲、乙班步行速度相同,汽车的速度是步行的7倍,那么汽车应在距机场多少千米处返回接乙班学生,才能使两班学生同时到达机场?【例10】某校有200名学生要到离校30千米的工厂参观,只有一辆能载50人的汽车,已知人步行的速度每小时5千米,汽车速度每小时45千米,为使全体同学尽快到达工厂,他们采用步行与乘车相结合的办法前往,那么到达工厂所用最短时间是多少(精确到分)(上、下车所用时间忽略不计)?计算达标 1. 10031003xx -+= 解:9100300x x +-=9300100x x -=- 8200x = 25x =2. 174162x x ⎛⎫-+= ⎪⎝⎭解:74216x x --= 74162x x -=+ 318x = 6x =3. 1113153x x ⎛⎫-=- ⎪⎝⎭解:1135x x -=-5155x x -=- 5155x x -=- 410x =52x = 4.211132x x --+= 解:2(21)3(1)6x x -+-=42336x x -+-=43623x x +=++711x =117x = 练习1. 运用距离、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正反比关系分析问题 1. 如图所示,甲车从A ,乙车从B 同时相向而行.两车第一次相遇后,甲车继续行驶4小时到达B ,而乙车只行驶了1小时就到达A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 .【解】设甲车车速为1v ,乙车车速为2v ,第一次相遇在C 点,则12v AC BC v =. 因为2AC v =,14BC v =,所以21124v vv v =,212v v =. 所以1212v v =,即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1:2. 2. 甲、乙和丙三只蚂蚁爬行的速度之比是8:6:5,它们沿一个圆圈从同一点同时同向爬行,当它们首次同时回到出发点时,就结束爬行.问蚂蚁甲追上蚂蚁乙一共多少次?(包括结束时刻) 【答案】2次【解】甲、乙、丙三只蚂蚁的速度之比为8:6:5,所以,当它们首次同时回到出发点时,甲运动8圈,乙运动6圈,蚂蚁甲比蚂蚁乙每多运动1圈,就追上蚂蚁乙1次,所以,甲一共追上乙2次. 3. 甲,乙,丙三只蚂蚁从A ,B ,C 三个不同的洞穴同时出发,分别向洞穴B ,C ,A 爬行,同时到达后,继续向洞穴C 、A 、B 爬行,然后返回自己出发的洞穴.如果甲,乙,丙三只蚂蚁爬行的路径相同,爬行的总距离都是7.3米,所用时间分别是6分钟、7分钟和8分钟,则蚂蚁乙从洞穴B 到达洞穴C 时爬行了( )米,蚂蚁丙从洞穴C 到达洞穴A 时爬行了( )米. 【答案】2.4;2.1【解】如图所示,蚂蚁沿ABC △的边爬行.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甲、乙、丙速度的连比为111168168168::::28:24:21678678==.因为甲走AB ,乙走BC ,丙走CA 所用时间相同,所以::28:24:21AB BC CA =. 24247.37.3 2.428242173BC =⨯=⨯=++(米),21217.37.3 2.128242173CA =⨯=⨯=++(米). 4. 甲、乙两辆车分别同时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相遇后甲又经过15分钟到达B 地,乙又经过1小时到达A 地.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 倍. 【答案】2【解】设两车相遇时用了x 分钟,则由6015x x=,解得30x =.这表明甲车走了30分钟的路,乙车需1小时,所以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2倍. 5. 从甲地到乙地全部是山路,其中上山路程是下山路程的23.一辆汽车上山速度是下山速度的一半,从甲地到乙地共得7小时,这辆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要多少小时? 【答案】8小时【解】上山与下山的路程比为2:3,速度比为1:2,所以所用时间比为3(21):(32)2:4:32÷÷==.甲车ABCBA因为从甲地到乙地共行7小时,所以上山用4小时,下山用3小时.如上图所示,从乙地返回甲地时,因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2倍,所以从乙到丙用326⨯=(时),从丙到甲用422÷=(时),车用628+=(时).6. 三个环行跑道如图排列,每个环行跑道周长为210厘米,甲、乙两只爬虫分别从A 、B 两地按箭头所示方向出发.甲爬虫绕1、2号环行跑道作“8”字形循环运动,乙爬虫绕3、2号环行跑道作“8”字形循环运动.已知甲、乙两只爬虫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20、15厘米.甲、乙两爬虫第二次相遇时,甲爬虫爬了多少厘米?【答案】300【解】甲、乙的速度比为20:154:3=.甲爬1圈时,乙爬0.75圈,即甲到D 时乙已经爬过D (如右上图),所以甲、乙第一次相遇在甲到D 之前;甲爬1.5圈时,乙爬1.125圈,即甲到C 时乙已经爬过C ,所以甲、乙第二次相遇到甲到D 之后,回C 之前.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爬2.5圈,甲爬了210 2.5(43)4300⨯÷+⨯=(厘米). 2. 一个经典的行程问题1. 甲、乙、丙三人步行速度都是每小时6千米,他们有一辆时速为90千米的摩托车,该车最多载两人.他们三人都要去162千米远的目的地,那么,他们最快需要 小时到达.【解】90615÷=,因为都要到达,则同时达到时,时间最快. ∵15v v =人车且可载两人,则将全程分为151192++=(份). 先甲、乙坐车到D ,乙步行至B ,甲回到C 点接丙,再同往B . 总耗时:16292334905÷⨯=(小时). 2. 甲班与乙班的学生同时从学校出发去某公园.甲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班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学校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这辆汽车恰好能坐一个班的学生,为了使两班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那么甲班学生与乙班学生需要步行的距离之比是多少? 【答案】15:11【解】设开始时甲班乘车,乙班步行;车行到B 点,甲班下车步行,车调头去接乙班;车到A 点接上乙班后调头,最后乙班、甲班同时到达学校(见下图).丙乙甲1871D CBA由题中条件,车速是乙班速度的16倍,是甲班的12倍.设从营地到A 点的距离为a .当车接到乙班时,乙班走了a ,车行了16a ,因为车开到B 后又返回到A ,所以A 到B 的距离为7.5a .车放下甲班后,直到又追上甲班,比甲班多行15a .由于车速是甲班的12倍,所以甲班走的距离是车追上距离的111,即1511a .乙班和甲班步行的距离之比是:15:11:1511a a =.3. 甲、乙、丙三人从A 地到B 地,只有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步行每小时行5千米.现先由甲骑自行车带乙,丙步行同时出发,行1小时甲骑自行车返回去接途中的丙,乙下车后步行,丙坐1小时自行车.这样轮换数次,5小时三人正好同时到达B 地,A ,B 两地相距( )千米. 【答案】45【解】如下图所示,甲带乙骑车1小时行15千米,此时丙步行5千米;甲返回接丙,0.5小时后与丙在7.5千米处相遇,甲带丙骑车1小时行至22.5千米处,此时乙经过1.5小时从15千米处刚好也步行至22.5千米处.经过2.5小时,三人刚好同时到达22.5千米处.重复上面的过程,5小时三人同时到达目的地,所以A ,B 两地相距22.5245⨯=(千米).4. A 、B 两地相距18千米,20名学生从A 地到B 地去.现有一辆汽车,每次可乘坐5名学生,车速是学生步行速度的11倍.学生们从A 地出发的同时,汽车先从A 地将5名学生送到途中某地,这5名学生下车后继续步行前往B 地;汽车立即返回,在途中与步行的学生相遇,再接5名学生送至途中某地,这5名学生下车后继续步行前往B 地;汽车立即返回……最后,汽车与所有的学生同时到达B 地.问:在接送学生期间,汽车共行了多少千米? 【答案】78千米 【解】20名学生分四批乘车,因为汽车与所有的学生同时到达B 地,所以四批学生乘车的时间都相同,步行的时间也相同.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批学生步行的情况.由对称性知,AC CD DE FG GH HB =====.设a AC =,则汽车行驶的路程为(718)EF a +.因为每个学生步行的路程为3a ,在第一批学生步行的时间里汽车行驶了718718(3)615EF a AF EF a a EF EF a +-=+-+=+. 又因为汽车的速度是学生步行速度的11倍,所以615113EF a a +=⨯,解得3EF a =.从而9AB a =,92a AB =÷=(千米 ).ABa7.5a学校营地甲、乙057.5101522.5乙AB CDEFGH汽车行驶的路程为7183978+==(千米).EF a a。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12道题,总分值100分计算,就有1.8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
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管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局部问题,但是行程那么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展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表达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表达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展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
也可以从题意的表达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边讲边练: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3。
五年级奥数.行程.比例解行程问题(A级).学生版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知识框架例题精讲比例解行程问题【例 1】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
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
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
【巩固】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
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行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
此人走完全程需多长时间?【例 2】甲、乙两车从相距330千米的A、B两城相向而行,甲车先从A城出发,过一段时间后,乙车才从B城出发,并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
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相同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与路程比相等
全程的60%,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A、4:3
B、4:5
C、5:4
D、3:4
9
2、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
那么有:7x-5x=42 解得x=21
10
,货车和客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在
设:离客车两到地达甲中地点时,3千货车米走处了x相千米遇得,: 相遇后,两车分别用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行,到达甲乙
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课前回忆
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比为3:4,它们分别行驶3小时之后的路程比 是多少?
解:设甲速为3x,乙速为4x 那么:甲3小时行驶的路程可表示为:3×3x=9x
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可表示为:3×4x=12x 那么:甲3小时行驶的路程: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
=9x:12x=3:4
相同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与路程比相等
答: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11.4千米
活学活用:
1、客车3小时所行的路程是汽车4小时所行路程的60%,客车与小汽车的
速度比为:〔
〕〔2021年中大附中〕
A、4:3
B、4:5
C、5:4
D、3:4
2、甲、乙两辆船同时从A地开往B地,乙船的速度是甲船的1.2倍,经过12 小时,乙船到达B地,此时甲船离B地还有54千米,求A、B两地的路程。 〔2021年天河外国语〕
答:甲乙两地相距294千米。
相那同么时 有间10内x设-,9甲:x=乙6客两车车的解到速得度:达比x=甲与6 路地程时比相,等货车走了x千米得:
相设同:时 货间车内的,速5甲度4乙为: x两13车=x,的1客速0车度:9的比速与度路为程1比解5x相得等:x=48.6
比例解行程问题
比例解行程问题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5小时相遇。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3。
求两城之间的距离。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
已知甲车行1小时距B地340千米,乙车行1小时距A地360千米。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20)5、客车由甲城到乙城需行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需行15小时,两车同时相向开出,相遇时客车距离乙城还有192千米,求两城间的距离。
6、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2:3,甲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7、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4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3:5,乙车行完全程需多少小时?8、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5,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路程的比是5:4。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5,货车每小时行50千米。
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的路程的比是3:2。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0、甲、乙两个城市相距若干千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60千米,货车与客车速度比是9:11。
货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1、甲、乙两车同时相对而行,甲车行全长需8小时,乙车每小时56千米,相遇时,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这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1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相遇后甲又行了3小时到达B地,这时乙车离A地7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3、小强和小军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而行,8分钟相遇,相遇后又行6分钟小军到达A地,这时小强离B地160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1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当甲到达B地时,乙车距A地30千米,当乙车到达A地时,甲车超过B地4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15、快车从A地,慢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仍按原速度继续前进,又经过5小时慢车到达A地,这时快车已超过B地90千米。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
小学奥数比例法行程问题(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升初之行程问题的解法---比例法根据近千套各类奥数竞赛和"小升初"数学考试试题的分析,平均每套试卷按12道题,满分100分计算,就有道试题为行程问题(即每120道试题中有18道是行程问题),分值为21分。
行程问题占一套试卷分值的1/5左右,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
小学生"行程问题"普遍是弱项,有几下几个原因:一、行程分类较细,变化较多。
行程跟工程不一样,工程抓住工作效率和比例关系就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但是行程则没有关键点可以抓住,因为每一个类型关键点都不一样。
二、要求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绎和推理。
行程问题的题目语言叙述本身就很长,加上所描绘的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很难从复杂的语言叙述中提炼出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
三、行程是一个壳,可以将各类知识往里面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是本质不是行程问题。
因为行程的复杂,所以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掌握各类行程问题的解题关键点。
下面举例讲解用比例法求解一类行程问题。
方法指导:复杂行程问题经常运用到比例知识: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成正比;时间一定,速度和路程成正比;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分析时可以抓住题中含有比的句子进行分析,以此作为突破口,一步一步求得结果。
也可以从题意的叙述中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得出所需的数量之比,再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求解。
能用比例法解决的行程问题的特点:能直接或间接地求出速度比或同一时间内的路程比例1: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7,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出发,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边讲边练: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乙两车速度比7:5,相遇时距中点12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2: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小时相遇。
五年级奥数.行程. 比例解行程问题 (A级 ).学生版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例题精讲知识框架比例解行程问题【例 1】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
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
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
【巩固】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
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行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
此人走完全程需多长时间?【例 2】甲、乙两车从相距330千米的A、B两城相向而行,甲车先从A城出发,过一段时间后,乙车才从B城出发,并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
小学五年级奥数 第七讲 行程问题
复习回顾二(追及问题)
1、A、B两地相距2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 从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车在乙 车后面;如果甲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乙 车的速度是50千米/小时。 (1)出发几小时后甲车可以追上乙车? (2)追上乙车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 米?
一 、简单的相遇问题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距离是5千米。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 6千米,乙带有一只小狗,小狗每小时跑10千 米。甲、乙和小狗同时出发,小狗遇到甲时就 掉头往回跑,遇到乙又往甲这边跑,直到两人 相遇,问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路?
练习:一列慢车车身长120米,车速是每秒15米; 一列快车车身长132米,车速是每秒30米。两 列火车相向行驶,从相遇到完全分离需要多少 秒? 我们看动画来分析一下: 两车相遇又分离,所行的路程和是车长的和, 速度和是车速的和, 需要的时间=车长和÷速度和
慢车路程
快车路程
过桥过涵洞
复习和回顾一(相遇问题)
1、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 而行,已知,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 千米。如果两人出发后2小时相遇,求A、B两 地的距离。 解:根据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可得:(6+4)×2=10×2=20 (千米) 答:AB两地的距离是20千米。
复习和回顾一(相遇问题)
三、综合运用举例
(分层次考虑的问题)
例5、(课本例2)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 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 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 乙 过了15分钟,又和丙相遇。求 A、B两地的距 离 C D B
五年级奥数-用比例解行程问题(含答案解析)
1. 理解行程问题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2. 用比例和份数思想解行程问题.本讲是在秋季所学的火车过桥和流水行船的行程问题基础上,讲解运用比例性质解多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体会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距离、速度、时间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距离=速度⨯时间.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是我们在小学课堂中经常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当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当速度相同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路程相同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也就是说:设甲、乙两个人,所走的路程分别为S 甲、S 乙;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时,由于S V T =⨯甲甲甲,S V T =⨯乙乙乙,有如下关系:⑴当时间相同即T T =乙甲时,有::S S V V =乙乙甲甲; ⑵当速度相同即V V =乙甲时,::S S T T =乙乙甲甲; ⑶当路程相同即S S =乙甲时,::V V T T =乙乙甲甲.【例 1】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B 地、乙到A 地后立即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___千米.用比例解行程问题用比例解多次相遇问题乙21B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0:203:2S V V ===乙乙甲甲:S ,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所以C 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 ,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3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3个全程甲共走339⨯=份,所以D 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 是2份.但已知DC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铺垫]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多少次?[分析] (方法一)10分钟两人共跑了(3+2)⨯60⨯10=3000 米 3000÷100=30个全程.我们知道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他们总是在奇数个全程时相遇(不包括追上)1,3,5,7,,29共15次. (方法二)第一次两个人相遇需要100÷(3+2)=20(秒),从第一次开始到第二次相遇要走两个全程需要:200÷(3+2)=40(秒)所以一个相遇:(10⨯60-20)÷40+1=15.5(次),即为15次.[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1】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1=5(个全程),甲走了:3⨯5=15(份)在B 点,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甲走了:3⨯7=21(份)在D 点,已知BD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4⨯(2+3)=25(千米).【例 2】 甲、乙二人同时从A 地出发同向而行去往B 地,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乙到B 地后立即返回A 地.已知二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两人相遇指迎面相遇),那么,A 、B 两地相距___千米.FE乙甲21DCB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0:203:2S S V V ===乙乙甲甲,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第一次相遇,甲、乙一共行了两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2个全程甲共走了326⨯=(份)所以C 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 ,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4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4个全程甲共走3412⨯=份,所以D 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 是2份.但已知DC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2】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6(个全程),甲走了:3⨯6=18(份)在第D 点,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8(个全程),甲走了:3⨯8=24(份)在F 点,已知DF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3)=100(千米).[总结] 设一个全程中甲走的路程为M ,乙走的路程为N⑴甲乙二人从两端出发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 ⑵ 同一出发点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例 3】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A 、B 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37,并且甲、乙两车第2008次相遇的地点和第2009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注:当甲、乙两车同向时,乙车追上甲车不算作相遇),那么,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0092008甲DB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7S V V ==乙乙甲甲:S :,设全程为10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7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2008次相遇时,甲走:(2008⨯2-1)⨯3=12045(份),120451012045÷=,所以第2008次相遇地点是在从A 地向右数5份的C 点,第2009次相遇时甲走:(2009⨯2-1)3⨯=12051(份),120511012051÷=,所以第2009次相遇地点在从B 点向左数1份的D 点,由图看出CD 间距离为4份,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410300÷⨯=(千米).[总结] 对于份数比较大找相遇地点时,用甲走的总份数除以全程份数,得到商和余数,当商为偶数时,从甲的出发点向终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当商为奇数时,从终点向甲的起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巩固]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甲每分跑180米,乙每分跑240米.如果他们的第100次相遇点与第101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60米,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101100乙甲A相遇次数 甲乙共走的路程和 甲共走的路程 乙共走的路程1 1 M N2 3 3M 3N3 5 5M 5N… … … …n 21n - (21)n M - (21)n N - 相遇次数 甲乙共走的路程和 甲共走的路程 乙共走的路程1 2 M N 2 4 4M 4N 3 6 6M 6N … … … … n2n 2nM 2nN[分析]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180:2403:4S V V====乙乙甲甲:S:,设全程为7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4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100次相遇时,甲走:(100⨯2-1)⨯3=597(份),5977852÷=,所以第100次相遇地点是在从B地向左数2份的C点,第101次相遇时甲走:(101⨯2-1)3⨯=603(份),6037861÷=,所以第101次相遇地点在从A点向右数1份的D点,由图看出CD间距离为4份,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6047280÷⨯=(米).【例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六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分析】画示意图如下.2123.5乙甲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3.5⨯3=10.5(千米).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10.5-2=8.5(千米).第六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26111⨯-=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3.51138.5⨯=(千米),38.58.54 4.5÷=,就知道第六次相遇处,离乙村4.5千米.[巩固]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分析]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例 5】A、B两地相距24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在A、B间往返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在30分钟后停止运动.甲、乙两人在第几次相遇时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米?【分析】(300240)302400 6.75+⨯÷=(个),即甲乙共行了6.75个全程,共相遇了3次,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300:2405:4=,设全程为9份,第一次相遇甲行5份,乙行4份,所以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59,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3个全程,甲行的距A地9(359)3-⨯-=份,所以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13,第三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5个全程,55927⨯÷=甲行的距A地7份,所以第三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79,所以第二次相遇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124008003⨯=(米)【例 6】A、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分析】 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共跑0.5圈,乙跑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跑1.5圈,则乙跑了1003300⨯=米,此时甲差60米跑一圈,则可得0.5圈是30060240-=米,一圈是480米. 第一次相遇时甲跑了240100140-=米,以后每次相遇甲又跑了1402280⨯=米,所以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共跑了:140280(211)5740+⨯-=(米),574048011460÷=.即跑完11圈又460米.[铺垫] 甲和乙两人分别从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分析] 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走了0.5圈;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了1.5圈.所以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了BAD 1003300=⨯=(米),又知到AD 60=(米),所以圆形场地的半周长为30060240-=(米),那么,周长为2402480⨯=米.【例 7】 A 、B 两地相距13.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由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往返一次,甲比乙早返回原地,途中两人第一次相遇于C 点,第二次相遇于点D ,CD 相距3千米,则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为多少?【分析】 方法一:根据题意画图如下乙甲21DB设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分别走的路程为x 千米,y 千米,依题意列方程组得,3313.53313.5x y y x --=⎧⎨+-=⎩解得7.56x y =⎧⎨=⎩,所以甲乙的速度比,即为甲乙路程比7.5:65:4==方法二:用甲、乙代表两个人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可以整体的分析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走的路程为:3⨯甲,乙走的路程为:3⨯乙,甲乙二人的路程差为:3⨯(甲-乙);分开考虑甲一共走的路程为:一个全程+乙+3,乙一共走的路程为:一个全程+甲-3,两个人的路程差为:(一个全程+乙+3)-(一个全程+甲-3)=乙-甲+6.综合列式为:3(甲-乙)=乙-甲+6,得到:甲-乙=1.5,由于,甲+乙=13.5,所以甲=7.5(千米),乙=6(千米),所以甲乙的速度比,即为甲乙路程比7.5:65:4==.【例 8】 两辆电动小汽车在周长为360米的圆形道上不断行驶,甲车每分行驶20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 ,B 两点相背而行,相遇后乙车立即返回,甲车不改变方向,当乙车到达B 点时,甲车过B 点后恰好又回到A 点.此时甲车立即返回(乙车过B 点继续行驶),再过多少分与乙车相遇?DC 甲B A乙甲ABC乙甲AB【分析】 设右图中C 表示甲、乙第一次相遇地点.因为乙从B 到C 又返回B 时,甲恰好转一圈回到A ,所以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刚好走了半圈,因此C 点距B 点809090-=(米).因此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行路程比为180:902:1=,所以甲乙二人的速度比为2:1,因此乙每分行驶20210÷=(米),甲、乙第二次相遇,即分别同时从A ,B 出发相向而行相遇需要90(1020)3÷+=(分).[拓展] 如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乙甲[分析] 甲看到乙的时候,甲和乙在同一条边上,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最多有300米长,当甲追上乙一条边(300米)需300(9070)15÷-=(分),此时甲走了9015300 4.5⨯÷=(条)边,甲、乙不在同一条边上,甲看不到乙.甲再走0.5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走5条边后可看到乙,共需2300590163⨯÷=分钟,即16分40秒.【例 9】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 、B 两地的距离.【分析】 先画图如下:C262666乙甲BA方法一: 若设甲、乙二人相遇地点为C ,甲追及乙的地点为D ,则由题意可知甲从A 到C 用6分钟.而从A 到D 则用26分钟,因此甲从C 走到D 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20-=(分).用比例解其他行程问题同理乙从C走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32+=(分),所以相同路程内甲乙所用时间比为20:325:8=,因此甲、乙二人的速度比为8:5,所以甲的速度为505880÷⨯=(米/分),A、B两地的距离为(8050)6780+⨯=(米),或(8050)26780-⨯=(米)方法二:设甲的速度是x米/分钟那么有(50)26(50)6x x-⨯=+⨯解得80x=A、B两地的距离为(8050)6780+⨯=(米),或(8050)26780-⨯=(米)[拓展]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相遇后,甲继续向B地走,乙马上返回,往B地走.甲从A地到达B地.比乙返回B地迟0.5小时.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4.甲从A地到达地B共用了多少小时?[分析]相遇时,甲、乙两人所用时间相同.由题意知,甲乙二人速度比为3:4,所以甲乙二人所行的路程比为3:4,从相遇到返回B地,甲乙所行路程相同,所以返回所用时间比为4:3,又知甲从A地到达B地比乙返回B地迟0.5小时,即从相遇点到B地这同一段路程中,甲比乙多用0.5小时.可求出从相遇点到B地甲用了0.542⨯=(小时),相遇时,甲乙二人所行的路程比为3:4,甲用时为243 1.5÷⨯=(小时)甲从A地到达地B共用2 1.5 3.5+=(小时)【例1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分析】设原速度是1. 后来速度为(120%) 1.2+=,速度比值:1:(120%)5:6+=这是具体地反映: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时间比值6:5这样可以把原来时间看成6份,后来就是5份,这样就节省1份,节省1个小时.原来时间就是1⨯6=6小时.同样道理,车速提高30%,速度比值:1:(130%)10:13+=时间比值:13:10这样节省了3份,节省1小时,可以推出行驶一段时间后那段路程的原时间为13 3所以前后的时间比值为(6-133):1335:13=.所以总共行驶了全程的5135=+518.[巩固](第三届走美试题)从上海开车去南京,原计划中午11:30到达.但出发后车速提高了17,11点钟就到了.第二天返回,同一时间从南京出发.按原速行驶了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16,到达上海时恰好11:10.上海、南京两市的路程是千米.[分析]由题意设原来速度和车速提高了17后速度比为7:8,则所用时间比为8:7,设原计划用时8份,提速后用时7份,差的一份正好是30分钟,,则原计划用时为240分钟,返回时间缩短20分钟,是由于车速提高16,原来计划速度与返回提速后速度比为6:7,则返回提速后这段路程内所用时间比为7:6,设这段路程原计划用时7份,提速后用时为6份,差的一份正好是20分钟,所以返回提速后用时120分钟,原计划用时140分钟,则原速行驶120千米用时240140100-=(分钟),上海、南京两市的路程是120100240288÷⨯=(千米)【例11】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 因为他们第一次相遇时所行的时间相同,所以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路程之比也为3:2,设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路程分别是3份,2份相遇后,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3(120%):2(130%)18:13⨯+⨯+=,到达B 地时,即甲又行了2份的路程,这时乙行的路程和甲行的路程比是13:18,即乙的路程为21318⨯=419.乙从相遇后到达A 还要行3份的路程,还剩下4531199-=(份),正好还剩下14千米,所以1份这样的路程是514199÷=(千米).A 、B 两地有这样的325+=(份),因此A 、B 两地的总路程为:9545⨯=(千米)【例12】 (第五届走美决赛试题)小王8点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15追上一个骑车人.小李开大客车8点15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半追上这个骑车人.小张8点多也从甲地开小轿车出发前往乙地,速度是小李的1.25倍.当他追上骑车人后,速度提高了20%.结果小王、小李、小张三人一同于9点整到达乙地.小王、小李、骑车人的速度始终不变.骑车人从甲地出发时是 点 分,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点 分 秒.【分析】9:009:009:009:00骑车人小张小李8:15小王8:00乙地15分15分由题意知小王与小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分别是60分、45分,因此小王与小李的速度比是3:4,又小张速度是小李的1.25倍,因此小王、小李、小张的速度比为3:4:5,设小王、小李、小张的速度分别为3、4、5.由上图可以看小李比小王15分钟多行的路程恰是骑车人15分钟的路程,因此骑车人的速度为(43)15151-⨯÷=,即小王的速度是骑车人的3倍,而小王追上骑车人要15分钟,所以骑车人行这段路程要45分钟,因此骑车人是8点30分出发的.小王从甲地到乙地要1小时,可知全程为603180⨯=,因此骑车人到乙地要3小时,骑车人在9点时恰好行了全程的一半,由题意小张追上骑车人后速度变为6,从追上骑车人到到达乙地小张比骑车人多行了180290÷=,因此小张以速度6行驶路程所用时间为90(61)18÷-=(分),所行路程为186108⨯=,则追赶骑车人所用时间为(180108)514.4-÷=(分),因此小张从甲地到乙地共用时间为1814.432.4+=(分)=32分24秒,即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点27分36秒[巩固] 甲从A 出发步行向B .同时,乙、丙两人从B 地驾车出发,向A 行驶.甲乙两人相遇在离A 地3千米的C 地,乙到A 地后立即调头,与丙在C 地相遇.若开始出发时甲就跑步,速度提高到步行速度的2.5倍,则甲、丙相遇地点距A 地7.5千米.求AB 两地距离. [分析] 设BC 间的路程为S ,甲的速度为v 甲,乙的速度为v 乙,丙的速度为v 丙,由题意知,3v v S=甲乙,6v S v S +=乙丙,则36)v S v S S ⨯+=⨯甲丙(,甲提速后速度变为2.5v 甲.则2.57.5(7.53)v v S =--甲丙,即34.5v v S =-甲丙,所以36)34.5S S S S ⨯+=⨯-(,解得18S =,所以AB 两地间路程为18321+=(千米)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5千米的AB 两地相向开出,甲行驶了23千米后跟乙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刻返回.问:⑴ 第2次相遇点距B 地多少千米?⑵第6次相遇点距A 地多少千米?【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全程里甲走23千米,⑴ 第2次相遇共3全程,故甲走了23⨯3=69(千米),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一点,故距离B 地就是69-55=14(千米).⑵第6次相遇总共是11个全程,故甲走了23⨯11=253(千米),25355433÷=,甲走了4个全程多点,多的那部分就是我们要求的距A 的距离为:33千米.2. 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 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都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 地55千米处,求A 、B 两地相距多远.【分析】 通过画图找出行程之间的关系.第一次相遇就相当于甲车和乙车一共走了一个全程,根据总结:第2次相遇总共走了3个全程,则甲就走了3个75千米,3⨯75=225千米,画图可以知道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那55千米,所以全程为225-55=170千米.3.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出发,并在A 、B 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25千米/小时,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 、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15:253:5=,所以可以把全程分成8份,每走一个全程甲走3份,乙走5份,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15⨯-=(个全程),甲走了:3515⨯=(份),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甲走了:3721⨯=(份),画图知到两次相遇点100米是4份,所以AB 的长度是10048200÷⨯=(千米).4. 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千米/时和40千米/时.他们同时从A 地出发去B 地,在A 、B 两地间往返而行,从开始走到第三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从开始走到第一次相遇,两车走的路程是两个AB 之长;而到第三次相遇,两车走的路程总共就是6个AB 之长是:(52+40)⨯6=552(千米),A 、B 两地相距的路程是:552÷6=92(千米).5.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将车速提高,可以比原计划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先以原速度行驶24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及火车原来的速度.【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车速提高后与原来速度比为(1+20%) :1=6:5,由于所行路程相同,所以所用时间比为5:6,所差时间是1小时,即1份是1小时,所以原来行完全程需要6小时,同理可求出行完240千米后所用时间为40⨯5=200(分钟)=133(时),所以行240千米所用时间为6-133=83(时),火车速度为240÷83=90(千米/时),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90⨯6=540(千米)6.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65千米,逆流航行21千米,一共用了10小时;第二次顺流航行20千米,逆流航行12千米,用了4小时.那么船在静水中航行64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分析】如果把第二次航行中顺流和逆流的航程增加到2.5倍,显然时间会变成:4 2.510⨯=小时;顺流航行20 2.550⨯=千米;逆流航行12 2.530⨯=千米.而第一次航行也是花了10小时,但是顺流航程和逆流航程分别是65和21千米.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第二次航行比第一次少了,655015-=千米的顺流航程,但是多了30219-=千米的逆流航程.顺流走15千米所花的时间和逆流走9千米所花的时间相等,由此可知顺流速度和逆流速度比应该是15:95:3=,因此相同时间内顺水路程和逆水路程比为5:3,逆流航行21千米相当于顺流航行35千米,所以顺水速度为(6535)1010+÷=(千米/时),逆水速度为10536÷⨯=(千米/时),静水速度为(106)28+÷=(千米/时),船在静水中航行64千米需要6488÷=(小时)。
五年级奥数.行程. 比例解行程问题 (A级 ).学生版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例题精讲知识框架比例解行程问题【例 1】甲、乙两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
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
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
【巩固】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
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行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
此人走完全程需多长时间?【例 2】甲、乙两车从相距330千米的A、B两城相向而行,甲车先从A城出发,过一段时间后,乙车才从B城出发,并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
五年级奥数.行程 .比例解行程问题 (B级). 学生版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知识框架比例解行程问题【例 1】甲、乙两车从相距330千米的A 、B 两城相向而行,甲车先从A 城出发,过一段时间后,乙车才从B 城出发,并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
当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了30千米,则甲车开出 千米,乙车才出发。
【巩固】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开出,甲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当甲车驶过A 、B 距离的13多50千米时,与乙车相遇.A 、B 两地相距______千米。
五年级奥数.行程. 比例解行程问题 (A级 ).学生版
比例的知识是小学数学最后一个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仿佛扮演着一个小学“压轴知识点”的角色。
从一个工具性的知识点而言,比例在解很多应用题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方法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巧妙性上,使得一道看似很难的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比例的技巧不仅可用于解行程问题,对于工程问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也有广泛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应用比例的工具分析2个物体在某一段相同路线上的运动情况,我们将甲、乙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用,,v v t t s s 乙乙乙甲甲甲,;;来表示,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经过同一段时间后,他们走过的路程之比就等于他们的速度之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时间相同,即t t t ==乙甲,所以由s st t v v ==甲乙乙甲乙甲, 得到s s t v v ==甲乙乙甲,s v s v =甲甲乙乙,甲乙在同一段时间t 内的路程之比等于速度比2. 当2个物体运行速度在所讨论的路线上保持不变时,走过相同的路程时,2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等于他们速度的反比。
s v t s v t =⨯⎧⎨=⨯⎩甲甲甲乙乙乙,这里因为路程相同,即s s s ==乙甲,由s v t s v t =⨯=⨯乙乙乙甲甲甲, 得s v t v t =⨯=⨯乙乙甲甲,v t v t =甲乙乙甲,甲乙在同一段路程s 上的时间之比等于速度比的反比。
知识框架比例解行程问题【例 1】甲、乙两车往返于A ,B 两地之间。
甲车去时的速度为60千米/时,返回时的速度为40千米/时;乙车往返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
求甲、乙两车往返一次所用时间的比。
【巩固】 一段路程分为上坡、平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的长度之比是1∶2∶3,某人走这三段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6。
已知他上坡时每小时行2.5千米,路程全长为20千米。
此人走完全程需多长时间?【例 2】甲、乙两车从相距330千米的A 、B 两城相向而行,甲车先从A 城出发,过一段时间后,乙车才从B 城出发,并且甲车的速度是乙车速度的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