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131118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Database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上机):8

适用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数据库原理是全面介绍数据库理论的一门基础课程,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信息与计算技术都离不开数据库。因此《数据库原理》已经成为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相关基本知识。例如掌握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构成、SQL语句等。

2. 基本理论和方法: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系统维护和数据库设计等。

3. 基本技能:学生能够应用数据库设计技术、规范化理论、E-R图的绘制、SQL语言等技术设计和解决数据库应用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具有相关的应用技术和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提高利用标准、规范及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结合实际的软件环境,动手实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由于数据库与计算机网络是构成现代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故本课程除被计算机专业列为专业主干课程外,也是信息管理和通信等类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构成、体系结构和数据查询所依据的数学原理与方法,数据描述及查询语言的结构和数据库设计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而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各种数据库DBMS开发原理,并为设计数据库系统打下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软件工程。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1.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数据的定义,DBMS的结构,数据操作语言所依据的数学方法,查询优化原理,数据操作语言的基本结构和查询实现机制,数据并发访问及控制的原理和机制,数据库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

(1)获得开发设计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能力。

(2)通过大型作业熟悉一种大型数据库基本使用能力。

(3)设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引论

1.数据管理的发展

2.数据库系统

3.数据、数据模型及数据模式

4.数据库应用

第二章数据模型

1.层次数据模型

(1)基本概念和结构

(2)约束

(3)操作

2.网状数据模型

(1)基本概念和结构

(2)约束

(3)操作

3.关系数据模型

(1)基本概念及定义

(2)约束

(3)操作

(4)关系演算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网络工程

学制:4年

学时/学分:讲授51/3 实验17/1

制定者:卢芸

审核人:曹玉辉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网络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数据库的理论;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了解数据库的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安全性和完整性。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全面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通过研究关系代数,函数依赖,多值依赖,Armstrong公理,关系模式的分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全面讲授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库开发技术;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实现基本技术以及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维护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动态,如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挖掘等也作简略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目前数据库发展的前沿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配合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应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规范地完成一系列数据库原理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在知识、能力、素质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篇: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5)每月个人的最高工资不超过3000元。工资按月发放,实际发放的工资金额为工资减去扣除。设计要求:

(1)进行需求分析,编写数据字典。(2)设计E-R图。

(3)实现按照科室录入个人的基本资料、工资和扣除金额的数据。(4)计算个人的实际发放工资。

(5)按科室、职业分类统计人数和工资金额。(6)实现分类查询。

(7)能够删除辞职人员的数据。3.库存物资管理背景资料:

(1)有一个存放商品的仓库,每天都有商品出库和入库。(2)每种商品都有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等。

(3)出入库时必须填写出入库单据,单据包括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型号、规格、数量、日期、时间、入库单位(或出库单位)名称、送货(或提货)人姓名。设计要求:

(1)进行需求分析,编写数据字典。(2)设计E-R图。

(3)设计出入库单据的录入。

(4)实现按商品名称、出入库日期的查询。

(5)实现分别按日、月和年对出入库商品数量的统计。

4、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内容:

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代码表等。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个学期成绩进行查询。(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7)具有留级、休学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功能。(8)能输出常用的各种报表。(9)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大学《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及课程重点、难点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学分:3

总学时:48(其中实验9学时)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通讯等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数据结构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本大纲以一学期51课时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数据库系统的使用,使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开发。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上机实践为辅,配合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应用为例,提高理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安排

学时安排:16周X3学时二4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3周X3学时=39学时,上机实验3周X3学时=9学时。

课堂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上机实验练习理论的实现和一个典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

课堂教学:

第一章绪论(3学时)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6学时)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6学时)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和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3学时)第六章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

第七章数据库设计(6学时)

第八章数据库编程和第九章关系查询与优化(3学时)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3学时)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3学时)

上机实验:

实验1(3课时):E-R模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掌握数据库系统和DBMS的组成,练习SQLServer的配置和使用,E-R模式设计,设计并实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库。

实验2(3课时):数据库的范式设计和数据库的数据操纵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48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

【学时学分】64 学时;4学分【实验和上机学时】8

【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模式】必修

【先修课程】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开课单位】计算机应用软件教研室【开课学期】6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网络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以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重点,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具备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开发打好扎实的数据库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1. 数据库系统概论(6学时)

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②数据模型;(*)

③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⑤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2. 关系数据库(6学时)

①关系数据模型;(*)

②关系的完整性;(*)

③关系代数;(*)

④关系演算。

3. 关系数据库语言——SQL(12学时)

①SQL语言概述;

②数据定义;(*)

③查询;(*)

④数据更新;(*)

⑤视图;(*)

⑥数据控制;

⑦存储过程;

⑧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简介。

4. 查询处理与查询优化(4学时)

①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处理;

②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

5. 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

①关系数据理论的基本概念;

②关系规范化理论;(*)

③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

④关系模式分解。(*)

6. 数据库设计(8学时)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01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210133

英文名:Principles of Database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数据结构

后置课:

学分:3学分

课时:51课时

主讲教师:李树青

选定教材: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主要面向信息工程学院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全体学生。数据库原理是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数据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从传统的文件数据管理发展到现阶段的数据库管理阶段,人们发展和研究了各种管理数据的有效方法,其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地位最为重要,它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一般的电脑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本课程系统的讲述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设计篇,主要介绍数据库原理概述、数据模型和关系模型在数据库中的表达、关系理论原理及其表达、ER 模型和数据库设计、范式分析、SQL语言及其在系统的应用、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第二部分为实现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存储原理、索引和查询、事务处理等。第三部分为高级数据库技术,主要介绍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新型数据库简介和结合面向对象语言的数据库编程等。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特别是ER分析技术和范式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同时,在数据库研究和应用领域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SQL语言在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打下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

一、引言

数据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数据库原理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深刻理解与应用能力。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据库原理。

二、课程目标

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技术。

3. 熟悉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和高级特性。

4. 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

1.2 数据库体系结构

1.3 数据模型与数据模型的分类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分类

2. 关系数据库设计

2.1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基本概念

2.2 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

2.3 关系数据库的范式理论与应用

2.4 关系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3. SQL语言

3.1 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更新、删除)

3.2 SQL语言的高级特性(联合查询、子查询、聚合函数、视图、索引)

4. 数据库管理系统

4.1 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

4.2 数据库性能调优

4.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4.4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事务管理

5. 实践与案例分析

5.1 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

5.2 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系统介绍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2. 实践操作:提供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解决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48学时(每周3学时,共16周)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授课地点:教室

授课方式:面授

授课语言:中文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的深刻理解,以及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组成原理;

2.理解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和数据的逻辑结构;

3.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6.理解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障机制;

7.掌握数据库优化和性能调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库概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和分类等;

2.关系数据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关系代数与关系演算、关系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等;

3.SQL语言:SQL语言的基本语法与命令、SQL语言的高级特性与应用、SQL语言的优化与性能调优等;

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库安全性与

完整性、备份与恢复、并发控制等;

5.数据库设计与应用: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实体-关系图、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与实现等;

6.数据库优化与性能调优:数据库的性能调优策略、索引与查询优化、数据库缓冲区管理等。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数据库原理和概念传授给学生,提

供相关实例进行解析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代码:B0823005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开课系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总学时:64学时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

后续课程:《数据库系统分析与设计》、《Web 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高级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案例》、《移动端系统开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能源大数据挖掘与应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工具》

一、课程教学目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系统、完整地讲述了当前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主要内容。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数据库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解决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研究关系代数,函数依赖,多值依赖,Armstrong公理,关系模式的分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让学生建立扎实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

课程目标 2. 结合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全面讲授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方法,使学生掌握现代信息系统中数据库开发技术。

课程目标3. 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讲授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技术,数据库实现基本技术以及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维护管理系统。

课程目标4:对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动态,如分布式数据库、数据挖掘等也作简略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目前数据库发展的前沿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课程目标对学习成果的支撑关系

三、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1. 课堂讲授

(1)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2) 采用电子教案,CAI 课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 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应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信息系统设计。

(4) 采用互动式教学。课内讨论和课外答疑相结合。

2、作业

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

3. 实验教学

实验是本课程一个重要环节,对完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有关数据库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数据库基本设计实现方法,巩固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态度认真、原理清楚、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实验报告工整。

4、思政进课堂

每节课讲述一个与本课或本专业相关的人物介绍、历史事件或新闻事件,提高学生对本课程和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鼓励学生勇于担当民族复兴的重任。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教学内容

(1) 阐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

和发展的背景;

思政:介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王珊为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2) 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主要的数据模型;

(3) 简要介绍了概念模型的概念和ER方法;

(4) 数据库系统的3级模式结构以及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章讲解数据库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是学习后续各个章节的基础。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进展情况,数据库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层次数据模型及网状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 DBA的职责,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等。

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相关概念,如关系、属性,域、元组、主马、分量、关系模式;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和两级印象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等。

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数据模型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常用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的概念及其主要建模方法——E-R方法;

熟练掌握:通过E-R反方法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4学时)

1.教学内容

(1) 介绍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以及关系完整性约束三个组成部分;

(2) 讲解关系代数以及元组关系演算。

2.教学目的及要求

系统地讲解关系数据库的重要概念,并着重对关系数据模型进行讲解。从具体到抽象,先讲解实际的ALPHA语言(元组关系演算语言)然后讲解抽象的元组关系演算。

了解:关系数据库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发展、关系演算

的概念;元组关系演算语言ALPHA。

理解:关系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域、关系、笛卡尔积、关系的分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模式)。

掌握;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各部分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熟练掌握:关系代数中的各种运算(包括并、交、差、选择、投影、连接、以及广义笛卡尔积等),并能够使用这些运算完成各种数据操作。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8学时)

1.教学内容

(1) SQL简介;

(2) 数据查询语句;

(3) 数据操纵语句;

(4) 数据控制语句。

2.教学目的及要求

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本章总体要求是: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熟练应用。

了解:SQL语言的产生历史,关系数据库技术和RDBMS产品的发展过程;

掌握:SQL语言的特点与两种使用方式、SQL语言与非关系模型数据库语言的不同、视图的概念和作用、SQL语言对关系数据库模式的支持。

熟练掌握:使用SQL语言完成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特别是SQL语言强大的查询功能。

3.对应的课程目标

本章节对应课程目标1。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2学时)

1.教学内容

(1) 介绍计算机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的进展;

(2) 详细讲解数据库安全性问题和实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