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0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3.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征 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外 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0.5 倍。
4.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扩 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保 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进入大气环境中引起污染的物质。
根据存在状态的不同
气溶胶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
气态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 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从污染源直接生成并排放
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进入大气的,在大气中保 指由一持次污其染原物有在的大化气学中成互分相。作主 用经化要学反的应一或次光污化染学物反有应二形氧成化 的新的硫大气、污氮染氧物化,物其和毒颗性粒比物一等; 次污染物还强。
每小时SO2排放量:因为32:64=1:2,所以 Q=0.24t/h×2=0. 48t/h
(2)计算判别参数
GB3095中SO2的1小时评价质量浓度限值(二级标准)为0.5mg/m3,则
Pi=(Q/C0)×109=(0.48/0.5) ×109=9.6×108
Pi≥2.5×108,因为其复杂地形,故应按二级评价。
换句话说所谓大气污染,是大气中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 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大气污染的形 成及危害程度,不仅是以空气中是否存在某种有害物质来 衡量,还需以其作用于生物及非生物体的浓度和作用时间 来决定。
5
※※※补充资料:大气污染类型划分:
大气污染类型主要取决于所用能源的性质和污染物的化学反应特性, 但气象条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阳光、风、湿度、温度等)。从大气 污染的历史来看,可根据不同的依据进行分类。
中科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课件第5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四、日平均浓度计算
五、烟气抬升高度计算方法
(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建议
按下式计算烟气抬升高度H(m)。
①当烟气热释放率Qh≥2100kJ/s,
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T≥35K时,
H采用下式计算:H n0Qhn1 H U n2 1
Qh
0.35 PaQv
T Ts
T Ts Ta
②当1700kJ/S<Qh<2100kJ/s时:
(1)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下风向
地面任一点(X,Y)的浓度c(mg/m3),可按下式
计算:
c(
X
,Y
,0)
(
Q 2U
yz
)
exp
Y2 22y
F
F
k nk
exp
(2nh He )2 22z
exp
(2nh He )2 22z
在一、二级评价项目中,k=4; 三级评价项目,k=0,此时
/
பைடு நூலகம்
2
1
H 2
1
1 2
(1 1 2
e
)
1 (1 1
e2 2
)
Xm
He 2
1/ 2
1
1 2
1
1 2
二、小风和静风点源扩散模式
以排气筒地面位置为原点,平均风向
为X轴,地面任一点(X,Y)浓度cL(mg/m3)建
议按下式计算:
cL ( X
,Y
)
2Q (2)3/ 2 022
G
式中,和G按下式计算:
单位的等效半径,m;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 数;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
H=H1+(H2-H1)(Qh-1700)/400 H1=2(1.5VsD+0.01Qh)/U-0.048(Qh-1700)/U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第一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内容概述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即正确推断各种条件下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常采用模式预测法即大气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所谓大气扩散模式,就是以大气扩散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将各种污染源、气象条件和下垫面条件模式化,从而描述污染物在大气中输送、扩散、转化的数学模式。
按经典的划分法,数学方法可分三大类:第一类是基于Taylor理论的“统计理论”;第二类是假设湍流通量正比于平均梯度的所谓“梯度理论”;第三类是基于量纲分析的“相似理论”。
上述方法通常都是需要进行数值计算,因此,在工程上尚未达到普遍应用的地步。
但是三大理论中的有关内容,却经常在工程中应用。
例如,利用“统计理论”确定扩散参数或利用“相似理论”确定参数化公式中的相似参数等。
主要的大气扩散模式有高斯模式、赫一帕斯奎尔模式、萨顿模式等。
在工程和环评实践中最普遍应用是基于统计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正态模式(即Gauss模式)。
正态扩散模式的前提是假定污染物在空间的概率密度是正态分布,概率密度的标准差亦即扩散参数通常用“统计理论”方法或其他经验方法确定。
正态扩散模式之所以一直被应用,主要因为它有以下优点:①物理上比较直观,其最基本的数学表达式可从普通的概率统计教科书或常用的数学手册中查到;②模式直接以初等数学形式表达,便于分析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数学推演,易于掌握和计算;③对于平原地区、下风距离在10km以内的低架源,预测结果和实测值比较接近;④对于其他复杂问题(例如,高架源、复杂地形、沉积、化学反应等问题),对模式进行适当修正后,许多结果仍可应用。
但是在应用时应当注意,常用的正态羽扩散模式实质上已假定流场是定常,不随时间变化的;同时在空问是均匀的。
均匀意味着:平均风速、扩散参数随下风距离的变化关系到处都一样,在空间是常值。
这一条件加上正态分布的前提,限制了正态扩散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概论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概论1. 背景介绍大气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危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需要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
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通过分析气象条件、污染物来源、传输途径等,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预测未来时间内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预测的准确性对于指导大气污染治理和规划至关重要。
2.1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清除的重要因素。
风向、风速、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浓度产生影响,因此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必须对气象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
2.2 污染物来源污染物来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等多种原因。
分析各种污染物来源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治理重点和措施,进而预测大气环境的变化情况。
2.3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立污染物扩散模型、沉降模型等,结合实时观测数据和气象条件,可以模拟出不同情景下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大气污染事件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治理建议。
3.1 监测数据分析通过监测大气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情况,可以对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估。
结合气象数据和污染源排放数据,可以推断出污染物的来源和扩散路径,为评价提供依据。
3.2 影响评价方法影响评价方法包括环境影响预测、环境质量评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等。
通过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指标和影响因素,可以综合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和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4. 结论与展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监测数据的不断完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将更加精准,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五章
第一节 概述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影响识别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按影响时段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 建设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产生的 影响,如道路交通施工的扬尘。 b) 运行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和使用期间产生的影 响,主要指项目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c)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指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后仍继续 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某些放射性、挥发性的物质。 按影响方式,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标准 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并说明采用标准的依据。 a) 环境质量标准 主要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6年全面实施)。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二 类功能区:
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 护的地区;
第一节 概述
二 地形分类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 5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 杂地形中各参数见图2。
第一节 概述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任务
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对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营期所排放 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范围和频率进行分析、预 测和评估,为项目的厂址选择、排污口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 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 性意见。 工作程序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武汉市雾霾天气
第一节 概述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近年来,大气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影响预测的重要性。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通过定量评估大气污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价大气质量可以借助监测数据、模型模拟以及评估指标等方法。
其中,监测数据是评价大气质量的基础数据。
通过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确定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分布情况,进而评价大气质量。
模型模拟方法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模拟,从而了解大气污染程度。
评估指标是评价大气质量的衡量标准,常见的指标包括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政策。
根据评价结果,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农作物产量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相伴随的是对影响预测的需求。
影响预测可以预测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传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
通过模型模拟和评估分析,可以预测不同污染源的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这些信息对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在环境管理和健康保护方面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例如,在制定工业排放限制和交通管理措施时,需要依靠影响预测结果来识别具体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和影响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其中,数据采集技术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采集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等数据。
此外,数学模型模拟方法也是不可或缺的。
模型模拟可以预测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并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评价和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技术进行有效地整合和应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预测是一项关乎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and2
2.大气压力和密度的垂直分布
• 对一个地点,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近地层,高度升高100m,气压降低 1240Pa,高层小于该值。 • (1)大气压力的垂直分布
2. 水蒸气
• 含量不稳定。变化范围0~4%之间。可导 致云、雾、雨、雪、雹等天气变化。强烈 吸收地面辐射,又向周围气体和地面放射 长波辐射,水的相变化又能吸收和放出热 量,对气温和地面温度有一定影响。 • 例:海边日夜温差小,而干旱地区温差大。 海洋性气候。
3.杂质(大部分是大气污染物)
• 大气气溶胶粒子:有自然界产生的,有人类活动 产生的。 • 自然界产生:大风扬尘、火山灰、海盐粒子、植 物花粉等。 • 人类活动产生:烟尘、工业粉尘、交通运输产生 扬尘等。 • 固态杂质:烟尘、工业粉尘、大风扬尘、火山灰、 海盐粒子、植物花粉等。 • 液态杂质:水汽凝结物(云、雾滴、水滴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2)平流层:对流层顶~ 55km • 分两层:对流层顶到30~ 35km,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同温层;同温层顶到平流层 顶,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 升,逆温层(暖层) • 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气流 平稳。 • 大气透明度良好。
(3)中间层:55~88km之 间 • 高度升高,气温下降,高 度增加1km,则气温降低 1℃。 • 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垂直 混合明显,称高空对流层。
① CO2:0.03%,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 很弱,对地表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同时能发射长波辐射。对地面和大气保持 一定的温度起重要作用。“温室效应” ② O3:0.000002%,12—35km臭氧层,吸 收波长短于0.29μm的紫外线部分。 臭氧:高空O2 ---→O ---→ O3含量10-6%, 随高度分布不均匀。保护动植物免受紫外 线伤害。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首先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 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查出稳定度等级。
云量与太阳高度角
太阳辐射等级数 地面风速
大气稳定度等级
3.4 风场
风:空气旳水平运动 风速: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旳水平距离,随时间和高度变化 风向:风旳来向,16个方位表达 风频:吹某一风向旳风旳次数,占总旳观察统计次数旳百分比 主导风向:风频最大旳风向,其下风向即为污染几率最大旳方位 风向玫瑰图:在极坐标中按16个风向标出其频率旳大小 局地风场:在局部地域因为地形影响而形成旳空间和时间尺度都 比较小旳所谓地方性风,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过山气流、城 市热岛环流等。
⑺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涉及:将评价区在选定旳坐标系内网 格化。以评价区旳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和北为正X和正Y 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 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不大于网格单元,可取其 为网格单元面积。按网格统计面源旳下述参数:①主要污染物 排放量②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和网格旳平均海拔高度,如网格内 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 分类,假如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 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⑻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旳密度及粒径分布 ⑼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合产生旳扬尘可按面源处理。应 经过试验或类比调查,拟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式中: Y——烟尘排放量,kg/h; B——燃煤量,kg/h; A——煤旳灰分含量,%; D——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旳百分数,%, 其值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旳总效率,%。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解析课件
计算小时或日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9; 计算年平均浓度时,可以假定NO2/NOx=0.75。
在计算机动车排放NO2 和NOx 比例时,应根据不 同车型的实际情况而定。
18
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
全年逐时/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地面浓度和最大地面小 时浓度;
参数类型 ADMS
AERMOD
地表粗糙度, 地表返照率、
地表参数 最小M-O长 BOWEN率、地
度
表粗糙度
干沉降参 数
沉降率
干沉降参数
湿沉降参 数
清洗率
湿沉降参数
化学反应 参数
化学反应选 项
半衰期、NOx转 化系数、臭氧浓
度等
其他参数
模拟建筑物/ 山区
时区、城市/农村
CALPUFF 地表粗糙度、土地使用类型、植被
10
11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
12
13
6、设定预测情景
序号 污染源类别 新增污染源
1 (正常排放)
排放方案
现有方案 /
推荐方案
预测因子
所有预测 因子
计算点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网格点
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常规预测内容
小时浓度 日平均浓度 年均浓度
C实
Q
2u
y z
y2
e
xp[(
2
2 y
(z
He )2
2
2 z
)]
He-z
P(x,y,z)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
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 评价因子
Pi较大的污染物
评价区内严重的污染物。
5.6大气环境调查
大气环境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环 境概况、项目和区域大气污染源以及评价区域内的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等方面的调查。
a. 点数
一级,≥ 10个
二级,≥ 6个
三级,1~3个
b. 布点原则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反映大气污染水平和规律。
监测点周围开阔,没有局地污染源,离建筑物高度2.5倍
距离。
c. 布点方法 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 配对布点法 功能分区布点法 敏感点布点法 d. 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
5.8.4 高空气象调查内容
如果符合可直接使用气象台(站)的高空探测资料。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酌情调查下述距该气象台 (站)地面1500m高度以下的风和气象资料:
1)规定时间的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2)年、季(期)的规定时间的逆温层(包括从地面 算起第一层和其他逆温层)及其出现频率,平均高 度范围和强度。
5.3.2.2 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 污染源一般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固定污染源包
括工业污染源和民用污染源,目前导则只要求掌握 此类污染源。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项目污染源(对 改扩建工程应包括新、老污染源)及评价区的工业 和民用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拟建项 目工业污染源。 如建设项目将替代区域污染源时,则对替代污染源 要做详细的调查。如评价区域内有在建、拟建项目, 则需对其污染源进行详细的调查。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课件
• 调查方法:物料衡算法,现场实测法,经验估算法。 • 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点源与面源。一、二、三级评价有
所区别。 • 其他污染源调查内容
第9页/共92页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P138-141)
• 现有例行监测资料分析:如果评价区内及周边区已设有 大气监测站、点。
第40页/共92页
• 大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指标 监测时间 布点方法(网格、同心园、功能区、扇形等)
• 大气质量现状分析与初步评价
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多用单因素指数法
第10页/共92页
(三)关于污染气象调查
• 污染气象要素系指与大气污染或大气自然净化有关的那一部分 气象要素。
• 大气是通过三种机制达到自然净化的,即平流输送、湍流扩散、 清除机制。清除机制是因沉降和转化等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作 用对大气污染源的清除。对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是调查与前两 种自然净化机制有关的污染气象要素,即地面与大气边界层气 象要素及湍流扩散参数。
云状:卷云(线),积云(块),层云(面), 雨层云(无定形)
第25页/共92页
云
低 云 ( 20 00 米 以 下 )
高云(6000m以上) 第26页/共92页
中云(2000-6000m)
(5)能见度
能见度:正常视力的人,在天空背景下能看清 的水平距离。
级别(0-9级,相应距离为50-50000 米)
• 大气压力总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均质大气层80~85km以下,成分基本不变
第21页/共92页
二、主要气象要素
(1)气温 天气预报中:1.5m高、百叶箱内气温。
环境影响评价: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大气层的结构 大气的热力过程 大气污
• 一、大气层结构
一、大气层结构
• 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它不仅 是维持生物圈中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参与地球表面的各种 过程,如水循环、化学和物理风化、陆地上和海洋中的光 合作用及腐败作用等,各种波动、流动和海洋化学也都与 大气活动有关。
大气吸收光谱
(三)大气的能量平衡
• 地球表面除了接受由太阳来的辐射外,本身也有辐射。因 其温度平均为285-300K,所以辐射相当于300K时的黑体。 辐射的极大值位于10微米处,即主要是红外长波辐射。地 球表面辐射的能量主要被低层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吸收, 也有一部分到达空间和由大气反辐射回到地表。
• 地表大气平均压力为1个大气压,相当于每平方厘米地球 表面包围1034g空气。地球总表面积为510100934平方公 里,所以大气总质量约为5.2×1015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 10-6倍。大气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稀薄,50%的质量集中 在30km以下的范围内。高度100km以上,空气的质量仅 是整个大气圈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四)逆温
在边界层中,由于气象和地形条件的作用, 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逆温层中γ<0,大气处于非常稳定的状态, 大气的垂直运动很难发展,污染物质的输 送和扩散受到抑制,因而可能造成严重的 大气污染。
逆温层根据其成因可分为5种:
1.辐射逆温
且日出后和日落前不久,近地气层中会出 现短暂的等温现象。
上述温度廓线的日变化规律在阴天、大风 时不明显、晴天微风时比较明显。一般近 地温度的垂直变化比高层大气温度变化大 得多,特别是在太阳辐射强、云量小、风 速小,土壤导热性愈差时其垂直变化越大。 所以,由于边界层气象和地形条件复杂性, 气温垂直递减率γ是随时随地变化的,可 能大于0,等于0,或小于0。
第05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点源调查内容
SO2
NO2 PM10
面源调查内容
TSP
5.7.1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5.7.2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要求
5.7.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内容
5.7.4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的内容
5.7.1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与项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 包括: 场是否均匀一致、污染物排放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常规地面气象资料 对于各级评价: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 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统计资料
例题:
污染源调查内容
扩建工程污染源 污染源 类型 调查内 容 目的 点源(烟囱) 面源 (煤场、渣场) 调查清单、 年排放量 预测、 总量计算 消减污染源 点源 (淘汰机组的 烟囱) 调查清单、 年排放量 预测、 总量计算 替代污染源 点源 (51台中、 小锅炉) 调查清单、 年排放量 预测、 总量计算 现状污染源 点源 (现有工程 的烟囱) 年排放量 总量计算
烟囱如多一、分算选高者 公铁不同段、等级分别算 改扩污染低、等级可低一 一路超高害、等级不低二 等级可调整、上下不应超
作业: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范围 如何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 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 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 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
点源调查内容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起始点坐标、海拔高度、初始排放高度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拟排放小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咱今天就来唠唠这个“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我还记得有一回,我去一个小镇旅行。
那地方山清水秀,一开始觉得真是个世外桃源。
可待了几天我就发现有点不对劲,每到傍晚,镇上就会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一打听,原来是附近有个小工厂,偷偷排放废气。
这可把我给愁坏了,本来好好的心情全被这股味儿给搅和了。
这就让我想到了咱们要说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重要性。
你说要是能提前预测到这个小工厂的排放会对大气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早早做出评价和应对措施,那咱在这小镇上不就能一直享受清新的空气啦?咱先说说这个预测。
这就好比天气预报,只不过预测的不是明天会不会下雨,而是未来大气环境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啥样的变化。
比如说,新建一个大工厂,那得先算算它会排放多少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怎么在大气里扩散,是像一阵风一样很快吹散,还是会在附近堆积起来。
这就需要一堆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大量的数据来帮忙。
再讲讲评价。
这就像是给大气环境打个分。
比如说,某种污染物的浓度超过了一定标准,那这大气环境的质量就不咋样,得赶紧想办法改进。
评价可不是随便说说,得有科学依据,得参考各种标准和规范。
要是没有做好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那麻烦可就大了。
想象一下,一个城市盲目地建设工厂,也不管排放的废气会不会影响大家的健康,结果可能就是蓝天白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一片。
孩子们不能在户外尽情玩耍,大人们出门得戴着厚厚的口罩。
反过来,要是能把这事儿做好,那好处可太多了。
比如说,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布局,让那些污染大的工厂离居民区远一点。
还可以提前采取减排措施,让大气环境保持良好。
我就盼着,以后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到蓝天白云。
这就需要咱们重视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让它为咱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就像那个小镇,如果能早点做好预测和评价,说不定我那次旅行就能更完美了。
希望未来,咱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大气环境都能越来越好,让咱们能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制造和使用各种技术设施已经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气环境的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还对气候变化和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至关重要。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指利用现有的气象、地理、工程等数据和方法,预测特定规模工程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
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评估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程项目的类型、地理位置、使用的技术、运营方式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
通过建立大气污染物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气象数据、地形地貌、污染源排放和传输特性等因素进行参数化建模。
通过模拟和分析污染物的传输行为,可以预测影响范围、浓度和持续时间等。
预测大气环境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气象学家、环境科学家、工程师和政策制定者等都需要参与其中。
气象学家需要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和预测,以帮助模型建立和参数化。
环境科学家需要提供有关污染物排放和传输特性的数据和知识,以适应模型的需求。
工程师需要提供有关工程项目的技术和操作细节,以便更好地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
政策制定者需要根据预测的结果评估和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标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预测结果的评估和解释。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评价通常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评价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以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在不同的环境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工业园区、交通设施和能源项目等,预测和评价大气环境影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可以在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随着工业与城市化的发展,气体污染成为了全球面临的问题。
人类对大气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全球变暖、雾霾等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是对大气环境污染进行监测、评估和预测的技术手段,它在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及其他环境敏感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大气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性质及传输、转化与沉降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预测工程项目和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实际影响,从而为项目的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评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污染源的数量、质量、排放时间和空气质量标准等因素,还需要对潜在影响因素以及环境管理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大气环境预测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分布及传输及化学反应等进行预测。
通过提前预测气体污染分布,有利于制订合理环境控制政策,从而达到应对污染环境的目标。
大气环境预测是基于大气化学modeling,它是借助大气化学模型描述和模拟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复杂变化过程,从而预测未来污染物的浓度。
大气化学模型一般包括数学模型、气象模型、化学模型和气溶胶传输模型等。
通过对大气化学模型进行高级优化、调整和验证,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预测模型中,对气象参数、人为污染排放量等数据的准确性和粒度要求极高,以及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不可忽略。
大型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已经给气象学家、环保专家带来了更多的应用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使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协同完成模型构建、路径选择、影响预测等步骤,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保护环境中重要的决策,减少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影响。
总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技术是环保和气象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需求的不断加强,对该领域的治理和监测也愈发关注。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通过在技术和制度上的多方强化,来为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查清单、 年排放量
预测、 总量计算
现状污染源 点源
(现有工程 的烟囱)
年排放量
总量计算
点源调查内容
SO2 NO2 PM10
面源调查内容
TSP
5.7.1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5.7.2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要求 5.7.3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内容 5.7.4 常规气象资料分析的内容
建筑离锅炉烟囱120m,该建筑与锅炉房延南北向平行布置,长宽
高为52m、24m、28m
1.同一项目多个污染源,排放同一污染物时,分别确定等级,选择高者
2.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按项目沿线主要集中式排放源排放的 浓度计算器评价等级;
3.对于建成烟后囱全如厂多的主一要、污分染计物选排放高总者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 评价等公级铁可低不于同一段级、;等级分别算
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超标率超标总超倍监标数测数数据标 监据个准 测个数限 数数值 据1010 %
作业: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及 布点原则?
5.6.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因子
环境空气 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
监测制度
监测制度
要求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二期
一期
一期
度变化范围 计算各取值时间最大浓度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
的百分比和超标率 评价达标情况 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 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
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例题:
某热电有限公司扩建规模为2x300MW级燃煤热电机组, 配2台1100t/h亚临界固态排渣煤粉炉,采用自然通风冷 却系统。同时,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后可以替代和关停供热 范围内各类中、小锅炉51台,总容量为235.15t/h,并淘 汰拆除现有工程中的某发电机组。采用双室四电场静电除 尘器加湿法除尘,除尘效率达99.85%,采用低氨燃烧器, 并预留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新建工程烟囱高210m,出 口内径8m,出口烟速25m/s,出口烟温350K。扩建工程 建煤场1座,用地20000m2、堆高10m,储煤约1.5x105t, 扩建原煤渣场,可满足20年的库容需要。
链条炉排
烟囱高度
35m
蒸发量
4t/h
烟囱直径
600mm
蒸汽压力
1.25MPa
风机风量
7255Nm3/h
蒸汽温度
193°C
烟气进口温度
>153°C
给水温度
20°C
烟气出口温度
85°C
煤耗
631.5kg/h
热效率
72.81%
该项目SO2的排放速率为6.47kg/h,当地常年主导方向为北东,项
目锅炉烟囱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24m,最远距离为168m,厂内最高
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半径(m),近 圆形顶点数或边数。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调查内容
体源调查内容
体源:中心点坐标、海拔高度、高度、排放速 率、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边长
初始横向扩散参数、初始垂直扩散参数
体源调查内容
体源调查内容
体源调查内容
体源调查内容
线源调查内容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距地面高度、 道路宽度、街道街谷高度
4.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功能区、或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
超过环改境质扩量污标染准低、、或者等项级目可排低放一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
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5.对于虑以交城通市线等快源级速对可路道、调路主两整干侧、路的上等环下城境市不保道护应路目超为标主的的影新响建,、评扩价建等项级目不,低应于考二
混合区、文化区、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特定工业区
标准分级: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 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 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标准 规定的污染物 标准分级:
作业: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如何确定?
工作等级:
⑴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⑵10%占标率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 确定
在图中标注
列表给出环境空气敏感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名 称、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级别、与项目的距离、 方位、规模
本项目污染源
•本项目污染源 •评价范围内所有
污染源
作业:
一级评价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5.5.1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5.5.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5.5.3 污染源调查内容
(冬季、夏季) (不利季节) (必要)
至少应取得有季必节要代:表二性期的7天有效数据
一级评价每天监 测时段
二级和三级评价 每天监测时段
至少获取02、05、08、11、14、17、20、23 至少获取02、08、14、20
监测制度
监测布点
监测布点
强调(监测点位置周边的环境): 空间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
意; 8.确定评价等级时,应同时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烟囱如多一、分算选高者 公铁不同段、等级分别算 改扩污染低、等级可低一 一路超高害、等级不低二 等级可调整、上下不应超
作业: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价范围 如何确定?
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
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
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 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
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 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
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环境空气敏感区
Pi
Ci C0i
100%
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 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某企业有一自备4t/h的锅炉,锅炉烟气采用麻石水磨除尘器脱
尘后外排,其锅炉、烟囱参数见下表。
锅炉参数
烟囱参数
锅炉形式
以及各顶点坐标;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起始点坐标、海拔高度、初始排放高度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拟排放小
时数;
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面源的宽度、 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多边形面源:多边形面源的顶点数或边数(3~20) 以及各顶点坐标;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2001年修改
规定的污染物 九种:SO2 、TSP、PM10、NO2、CO、O3、 Pb、苯并芘、氟化物
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
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住
小于30° 有270°的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m范围内没有局
地排放源 避开树木、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保障监测的可达性和电力保障
监测布点
30°
5.6.2 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
以列表的形式 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
5.7.1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的基本原则
与项目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内地形复杂程度、水平流 场是否均匀包一常括致规:、地污面染气物象排资放料是否连续稳定有关。
对于各级评价常:规调高查空评气价象范观围测2资0年料以上的主要气候
统计资料
包括对:于一、二级评价:还应调查逐日、逐次的常规气
象年观平测均资风料速和、其风他向气玫象瑰观图测、资最料大风速、月平均风速、 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降水量、降水限值、日照等
5.6.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 三种途径、视等级结合用
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 与项目有关的建材资料
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进行现场监测
5.6.2 现有监测资料的分析
根据长期浓度、短期浓度,对照各污染物有关 的标准,评价各污染物的达标情况。
若超标,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以及超 标原因
5.5.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新建项目
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
在建和未建
使用已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资料
现有和改、扩建
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
分期实施的 工程
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检查资料、年 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5.5.3 污染源调查内容
满负荷排放下,分厂、分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 织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时数; 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面源的宽度、
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调查内容
面源:起始点坐标、海拔高度、初始排放高度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排放工况、拟排放小
时数; 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面源的宽度、
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多边形面源:多边形面源的顶点数或边数(3~20)
级;
6.对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7.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评价等级作出适当调整,但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
过一级一,路调超整高结果害应、征等得级环不保主低管二部门的同意;
8.确定评价等级时,应同时说明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1.同一项目多个污染源,排放同一污染物时,分别确定等级,选择高者 2.对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二级; 3.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4.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功能区、或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者项目排放的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