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型社会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措施
地方政府关于两型社会的建设 措施
节能减排措施
推广节能技术
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 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
实施减排工程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实施减排工 程,减少污染物排放。
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制定节能减排指标,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 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优化资源配置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地方政府还需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宣传与教育
宣传两型社会理念
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两型社 会理念,提高公众对两型社会的认识 和理解。
加强教育培训
地方政府应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提高公众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参与意 识和能力。
03
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01
02
03
04
资源节约
通过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降 低资源消耗,实现经济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提高环境质
量。
科技创新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资源节约 和环境友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制度建设
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保 障两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目标
通过两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经济转型,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什么是两型社会

什么是两型社会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内涵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两型社会”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两型社会”是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资源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两型社会”包括哪些内容?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努力做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比,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强调生产和消费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两型社会-从我做起ppt课件

两型社会-从我做起ppt课件
展。
中国与世界人均自然资源比较表
项目 国土
我国人均水 世界人均水


14.4亩
43.4亩
耕地
1.5亩
4.65亩
林地
1.8亩
13.0亩

1465吨
3146吨
石油
30~60吨
94吨
05.03.2020
7
1.建设“两型社会”体现的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2.建设“两型社会”要坚持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1)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2)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 3.建设“两型社会”的依据: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
05.03.2020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相关指示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
作风。建设“两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 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 ◆在2005年3月12日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 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 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 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

两型社会材料

两型社会材料

定义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两型社会”是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来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据统计,中国的GDP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资源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有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两型社会”包括哪些内容?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努力做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工作。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在房地产领域的表象

含义及核心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

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

,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摘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建设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资源环境节约友好社会

当前社会,环境污染问题是迫在眉睫。很多企业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来赢得利益,使得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严重。在这样情景下。我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有“两型社会”意识。“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它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指导。

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

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把节约资源的政策方针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经济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坚持资源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两型社会教案1

两型社会教案1

初中校本《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案初一第二学期:

第三章《两型社会》

第一讲《两型社会的概念》

授课年级:初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两型社会的定义;

2、了解两型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两型社会的意义

学情分析: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两型社会定义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

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

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

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

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

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

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含义

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

十七大之后,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长株

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北、湖南均以湖

泊众多闻名,东湖、梁子湖、洪湖以及大别山地

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大生态板块,环洞庭湖地区和

湘西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大生态板块,两地共

有近900公里的长江防洪堤。长株潭城市群南北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在房地产领域的表象

含义及核心内涵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

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简称。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转变和创新

,关键在于领导思维的不断提升。从大局出发,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跳出局部利益的思维模式,将思想统一到“两型”社会的决策和整体部署上来,提高认识,切实做好本地区的节能、环保工作。相关行业和企业尤其是那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的领导,更要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经营理念,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联系起来,努力走节约型、环保型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到争夺能源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性循环中去。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投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如果长株潭城市群能够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对全省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将提供崭新的样板和参考。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两型社会概论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含义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两个中部试验区的获批,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两型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 式,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的发展历程
提出阶段
两型社会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强调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试点阶段
21世纪初,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两型社会建设试点,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发展模式。
VS
两型社会建设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 环境的保护,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方 式,推动经济向高效、低耗、低排放 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保障资源环境安全
两型社会建设旨在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通过合理利用 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等方式,保障国家资源 环境安全。
详细描述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人们 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资源,减少一次性 塑料制品的使用,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同时 ,引导企业生产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的
产品,推动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THANKS
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过程有助于深化对科学发展 观的理论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 理论体系。
推动理论创新
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 要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 新提供动力和源泉。
05
两型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的实践与成效

“两型社会”内涵解析

“两型社会”内涵解析

“两型社会”内涵解析

作者:韩卫平

发布时间:13-04-11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形态。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新任务、新挑战,需要科学的理论对其进行指导。而只有正确把握“两型社会”的内涵,才能确保“两型社会”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两型社会”具有丰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内涵。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形态。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两型社会”虽然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特征,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停滞或倒退。“两型社会”要求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两型社会”的实现也不能以牺牲经济的发展为代价。“两型社会”赋予了经济发展新的内涵,即经济发展不仅是指量的增长,还包括质的飞跃,实现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资源节约不单是指资源开采和利用数量的减少,环境友好也不单是指通过控制工矿企业的发展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是要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技术的革新、理念的更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多的财富,让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享受良好的环境。

“两型社会”是建立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基础上的社会形态。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依靠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投入产出模式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实现的。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力度,但在单位资源产出水平、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这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给环境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之相对应,集约型生产方式因其所具有的注重效益、节约资源、注重质量、保护环境等优势,是符合人类发展的长期利益、符合“两型社会”基本要求的更为科学的生产方式。

两型社会创建知识

两型社会创建知识

“两型”创建知识

1、什么是“两型”社会?

答: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简称。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约束等措施,降低资源消耗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能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流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为什么要建设“两型”社会?

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还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在今后15到20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型工业化也难以实现。

3、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什么时间获批的?

答: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3428号文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4、长沙两型社会总目标是什么?

答:长沙市建设“两型”社会的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到2030年,全面建成人类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和谐统一的“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含义

资源节约型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环境友好型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编辑本段体育栏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北、湖南均以湖泊众多闻名,东湖、梁子湖、洪湖以及大别山

地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大生态板块,环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大生态板块,两地共有近900公里的长江防洪堤。长株潭城市群南北之间以及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结构差异,东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差。比如,武汉与黄冈人均GDP相差近5倍,武汉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科教研发实力,周边城市腹地则拥有较为宽松资源和较低开发成本。

两型社会

努力方向

两型社会是什么

两型社会是什么

两型社会是什么

两型社会是什么?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社会的定义和认识不断发展和改变。人

们对社会的运行方式和变革的理解也不断深化。其中之一就是对“两型社会”的概念的讨论和探索。那么,两型社会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定义、特征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第一部分:两型社会的概念和定义

两型社会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或模式。该概念最早由

美国社会学家Talcott Parsons于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他认为,两型社会分别是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是指一个以农业为

基础的社会,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价值观念以家庭、宗教和权威为

核心。而现代社会则是以工业化、城市化、理性主义和个人自由为

核心的社会模式。

传统社会在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习俗上存在着特定的特征。

例如,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农民作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封建等级

制度的存在等。而现代社会则表现出了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和民主

制度的特征。其社会关系相对松散,个人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得到

了更多的重视。

第二部分:两型社会的特征和区别

1. 生产方式的差异

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土地和农业劳动为经济的主要手段。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活动大多是在农田中展开,家庭和农场是社会的

基本单位。而现代社会则以工业生产和服务业为主导,技术和机器

取代了以前的体力劳动,人们更多地从事非农业工作。

2. 社会关系的差异

在传统社会中,社会关系是基于家庭、氏族和宗教等因素建立起来的。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通常通过家庭和社会地位来决定。而在现代

社会中,社会关系变得更加松散,个人的地位和身份更多地是由自

【VIP专享】两型社会的基本知识

【VIP专享】两型社会的基本知识

两型社会的基本知识

文德高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

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资源节约型杜会

节约,意味着节减、节省、节俭、控制,与浪费相对;节约是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节约不是限制消费,而是提倡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更是经济学范畴,是用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相对于资源浪费、资源过度使用的社会而言的。本文认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同内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措施,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和激励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取最大可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形态。

在传统经济社会形态中,资源是无限的,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范式,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在资源节约型社会新经济形态中,资源是有限的,形成投入减量化、消费健康化、废弃物资源化的经济范式,达到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友好,意味着亲近、和睦、协调、和谐。环境友好侧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其根本要求就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社会经济、自然生

两型社会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快建设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快建设两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恶化,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雾霾天气越发严重。同时,能源过度利用,资源不断减少。种种现状提醒着我们,在经济建设的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

作为普通公民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树立和增强资源意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在平时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筷子等,而改用购物篮和木质筷子。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随手关灯,不搞铺张浪费,坚持“光盘行动”。积极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努力做到废物再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空气质量,远离雾霾天气。

建设两型社会不是一个口号,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将其牢记在心,肩负起身上的重任,同时要带动周围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建设。社会应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提倡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遵循自然规律,发展绿色经济,我们所做的一切事都应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两型社会

两型社会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这方面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无疑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以“两型社会”试验为突破口,将全面提高两大城市圈的整体素质,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北、湖南均以湖泊众多闻名,东湖、梁子湖、洪湖以及大别山地区是武汉城市圈两大生态板块,环洞庭湖地区和湘西地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大生态板块,两地共有近900公里的长江防洪堤。长株潭城市群南北之间以及武汉与周边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发展结构差异,东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梯度差。比如,武汉与黄冈人均GDP相差近5倍,武汉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科教研发实力,周边城市腹地则拥有较为宽松资源和较低开发成本。

如何按主体功能区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集约使用资源,如何把中心城市发展同周边城市腹地开发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既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需要及时面对、寻求突破性破解的重大问题,也是湖北、湖南两省乃至中部地区和全国其他区域需要共同探索的重大问题。一是重视规划。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均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发展要求及承载能力,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分禁止开发、限制开发、远景开发、规划期内可建设和已建成五类区域进行有序开发,按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进行分类管理。

二是强调集约。如长株潭摒弃了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按照紧凑布局、生态隔离的组团式、友好型、集约化发展的新理念,将核心区规划为以长沙为主,株洲、湘潭为副,相关地区保留大片绿地的“一主两副环绿心”结构,构成组团特色鲜明、内在联系紧密的大都市区。

三是追求和谐。按照城乡统筹、人地协调的和谐理念,突出了城市生态和城市环保,提出了一套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的指标体系。

四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武汉、株洲等均属传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节能减排压力大、任务重,工作比一般城市更难,也因此更具试验价值。

湖北湖南被确定为两型社会的优先试验区,湖南湖北毗连一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经济发展方式相同点众多,互补性强大,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一系列的国家改革政策的制定更加确立了湖南湖北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

立!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在这方面,武汉城市圈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已经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核心。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依然十分低下。据统计,中国的GDP 占全球4%,而煤、铁、铝等的消耗占世界的30%以上。而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带给地方环境的压力相当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两型社会”的定义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同样意味着几个发展方向的衍生:住宅节能标准将被加强,节能建筑将成为楼市发展主流;七成用地集中于民生的土地政策,或将得以有效推进,即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限面积房)、普通商品房等开发速度和比重将逐步加快、加大;高档别墅用地将受到一定限制,高档别墅供应将逐步放缓;土地浪费等问题将被摆上政策战略性位置;住宅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将从严,建筑成本或将随之上涨。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两个中部试验区的获批,将成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示范基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