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绝密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2014.5.18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第一篇引言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及学习重要性①从科学素质培养层面说,它提供了一种宏观上对科学技术的体验方式,有助于科学修养的加强;②从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曾名说,它提供了战略分析和政策分析的观念框架,有助于正确选择重点,合理利用调控手段;③从科学技术研究层面说,它提供了关于研究对象和活动领域的一种理解方式,有助于启发思路、改进方法,获取突破性进展。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①自然辩证法是对科学技术的哲学研究,把科学技术本身作为对象,探究科学技术中运用什么观点看待世界以及这种观点的合理性;②探究科学技术活动中运用什么方法研究世界以及这种方法的有效性;③探究科学技术究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效应以及这种效应的价值。
三、自然辨证法的学科体系包含: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
四、自然辩证法的逻辑主线及教材内容第二篇科学与技术一、科学(一)科学知识及体系1、科学的本质①科学是不断深化地关于客观世界正确反映的知识体系;②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活动体系;③科学是一种社会介制。
2、现代科学的基本形象①究其存在方式,是一种知识体系;②究其发展过程,是一种活动体系;③究其社会存在方式,是一种社会介制。
3、科学知识与非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研究域):自然、社会、形式、人文科学体系知识(认识域)非科学知识(信念域):宗教、政治意识形态、伪科学4、实证科学知识的特点①真理性②合理性③进步性④共享性5、科学知识体系及其演化序列(二)科学活动及其原则1、科学活动的基本目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2、科学活动的基本任务:解释存在、预见未来3、科学活动的基本原则:求真4、求真原则体现在:①科学成果的真②科学活动过程的真③科学活动的求真5、科学活动的基本矛盾(三)科学组织及其行为规范1、科学劳动职业化:科学共同体科学劳动的最终成果是精神产品,不是物质产品。
2、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①普遍主义原则:要求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评价不考虑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等,科学的普遍主义直接表达就是科学理论的客观基础性,不考虑、不服从人文的标准;②公有主义原则:科学界承认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被分配给社会全体成员,属全社会的共同财产,科学发现者无权独占它的科学发现,科学家的发现必须公布于众,否则要收到谴责。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缺失三.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 1873年5月30号,恩格斯给马克思写信,阐述他关于科学的辩证思想,其中特别强调: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中心议题是,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
2. 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六大科学发现:(1)康德和拉普拉斯: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莱伊尔:地貌演变的均变假说,说明目前的地球表层是在水因素和或火因素长期作用下演变的结果。
(3)维勒:由无机化合物合成尿素的实验说明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命物质与生命物质之间不存在着无法超越的鸿沟。
(4)焦耳和迈尔提出的关于功、热、电磁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说明无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5)由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发育的细胞学说,说明生命世界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6)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论说明目前存在的众多物种起源于少数的共同祖先。
人如何诞生:古希腊普罗米修斯古中国女娲造人古欧洲上帝造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人类认识世界:神话; 科学; 哲学; 宗教3. 六大自然发现所包含的自然哲学思想(1)从自然观点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转化的学说(2)从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的表现和运动的规律相统一的角度把各种运动变化划分为若干运动形式1)机械运动(物质之间;同一物质)2)物理运动(刻画分子)分子运动表现为物质运动3)化学运动(物质之间的化合与分解)4)生命运动(表现为遗传和变异,同化或异化)(3)运动形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4)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大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5)按运动形式的复杂程度,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4. 自然辩证法定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辨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辨证法读书笔记自然辨证法读书笔记篇第一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地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 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1. 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个自然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着的有机整体。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
2. 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揭示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
二、认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性质。
eg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细胞构成人体等。
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概论》重点笔记+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指导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哲学方法。
它是贯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哲学方法,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 自然辩证法的内涵自然辩证法认为(1)事物的矛盾着、发展着(包括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2)事物自然辩证法的原理与规律;(3)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辩证的整体。
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质量互变是矛盾的主要内容;(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第二部分: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1. 矛盾矛盾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推动事物前进的内在动力。
2. 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
这种相互转化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指事物在继承与变化、保持与改造的过程中,经过相互冲突和斗争,最终形成新的事物状态。
4. 统一整体统一整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一定的联系、依存、包容的方式相互联系着,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5. 应用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和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个人观点和理解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在我的看来,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通过本文的讲解和总结,我们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自然界一切事物和运动过程的存在形式。
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中科院刘二中老师
科院刘二中自然辩证法学习笔记ChapⅠ绪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发展过程恩格斯-> 列宁-> 于光远ChapⅡ自然观一古代自然观1. 中国古代自然观i>. 五行金,木,水,火,土;ii>. 八卦:乾,离,兑,震,巽,坎,艮,坤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iii>. “元气”: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iv>. “浑天”v>. “宣夜”2.赫拉特利特:认为火为本源。
罗格斯:“一个人不能走进同一条河流”。
认识到对立物的同一,转化和斗争;3.毕达哥拉斯:i>. 灵魂转世说;ii>. 数(有理数)即万物;补充: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之后,其一名弟子提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直角边之比,不是有理数。
毕达哥拉斯认为该弟子与其哲学观相左,将这名弟子扔进大海杀害。
iii>. 和谐说;4.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
存在是永恒的,唯一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
代表人物:芝诺。
二分辨运动场辩追龟辩飞矢辩5.苏格拉底i>. 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神”有“目的”的安排。
为什么世界如此“和谐”?是因为神的特殊安排,不可能是随机的。
人无法也不应该研究事物的原因,而应当研究事物的目的,借此领会神的智慧和意志。
补充:苏格拉底从研究事物的起源开始,由于当时认知手段的局限性,在遇到困难后,转而向有神论妥协。
ii>. 辩证法(实际上是辩论法)双方一问一答,互相诘难,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身的无知,逐步修正意见,从而导致真理。
——因为过程之痛苦,又被称为“催产术”。
6.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理念说/理念世界著作:《理想国》柏拉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人的观念和世界事物一致?”i>. 存在一个纯粹的理念世界,无任何物质,只有精神;ii>. 感觉世界的事物,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或映像;iii>. 物质世界后于理念世界,从“善”出发,以理念世界为蓝图,将“混沌(chaos)的泥土”塑造成感觉世界的事物;iv>. 认知即回忆。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方法。
它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并且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2. 自然辩证法的特点(1)整体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发展性: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发展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3)矛盾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联系规律联系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 发展规律发展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发展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 矛盾规律矛盾规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质和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突变性。
5.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达到更高阶段的肯定。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式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1. 自然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它指导科学家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的规律。
2. 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它帮助人们从联系、发展、矛盾等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1. 联系规律(1)普遍联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自然辩证法笔记
第一部分自然辨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自然辨证法概论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它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一般规律的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一般方法论的研究。
2、自然辨证法的内容(1)自然观:自然界、时空观、系统性、规律性。
(2)科技观:科学的概念、技术的概念、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的规律。
(3)方法论:科研选题方法、试验方法、理想化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系统方法。
4、当代科学与自然辨证法:数学部分(非欧几何、拓扑学、现代数学等)、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分子生物学(DNA等)、系统科学[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协同论、结构论、突变论)]。
5、当代技术:原子能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
6、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位置:各门具体学科——〉自然辨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是具体——〉特殊——〉一般。
7、自然辨证法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总得来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一般寓于特殊之中(一般不能独立存在)(2)特殊表现一般。
第二讲自然界的系统结构1、系统的概念:由若干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叫系统。
系统就是要素加关系。
2、系统的分类:按大小分:大、中、小型系统。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规律的性质分:确定型、随机型系统。
按组织方式:自组织、他组织系统。
按可逆与否:可逆系统(有记忆)、不可逆系统(无记忆)。
按动态分: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3、系统的性质:要素的关联性、动态相关性、系统整体性。
4、系统的非加和性:即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不是各组成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原因在于要素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主要有两种:协同作用,内耗作用)。
意义:在认识上,要从整体出发;在时间上,要追求整体最优化。
5、自然界的层次结构:自然界有多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特定的性质和规律,相邻层次间存在着过渡区,表现着不同层次的联系和转化。
第三讲自然界的系统演化1、演化概念:在一组环境参量的输入下,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发生变化。
刘二中老师自然辩证法笔记2015版
第一章:序论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自然辩证法的发展第二章:自然观一、自然观的几大类及其要点。
(一)古代自然观1. 中国古代:(1)五行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
战国时代“五行说”:出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以土与金木水火土杂之,则成万物)(2)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来自殷商末代周文王的《易经》(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3)元气说: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气”稀微无形,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
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的离散又成为元气。
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与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聚则生形,散则归之太虚)→精气说(凡物之精,比之则生,下为五谷,上为列呈)(4)宇宙观:郄萌的“宣夜说”(太阳日月星辰悬浮着);张衡“浑天说”(5)五音律:宫、商、角、徵、羽2. 赫拉克利特(古希腊流派)(1)火为本源:动力问题,认为火最活跃,最能解释万物的运动性(2)罗格斯(规律):一切变化均按罗格斯规律变化(3)万物皆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4)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列宁称赫拉克利特为辩证法的奠基人)3.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流派)(1)灵魂转世说:具有半宗教色彩,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变成别的事物(不吃肉,不吃豆子,剪下来的头发、指甲不能用脚踩,男小便不能面对太阳)(2)数即万物:万物皆由数来公度(有理数到无理数)(3)和谐说:认为和谐无处不在,绝对的,构成其宇宙哲学(黄金分割点0.618,开普勒是其受益者)4.诡辩学派(代表人物:巴门尼德、芝诺)(1)自然观点:世界即存在,存在就是唯一,永恒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不生不灭(2)偷换概念: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二分辩、追龟辩、飞矢辩(后两者模糊了时间概念)(3)穷竭法:正N边形逼近圆5.苏格拉底(1)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神有目的的创造。
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类,超密态,真空态,反物质态,暗物质,暗能量)二、自然界是系统的,系统分为一般系统、复杂系统(自组织系统)三、自然界是对称性与对称性破缺所形成的更高层次的对称。
四、自然界的演化是有方向的,进化与退化。
五、自然界是和谐的。
六、自然界的演化是规律性与混沌性的统一。
科学是个万花筒1.知识体系。
2.特殊的认知活动。
3.是社会建制,国际事业。
4.时代精神(理解、分析、实证、开放、民主、批判等精神)5.是一种文化(与人文文化相对应)6.是世界观(是对经验世界的超越)7.是一种方法。
科学是可错的。
1.科学观察渗透经验、偏见、理论,没有绝对客观中立的观察。
2.科学归纳法,从有限推知无限,结论是或然的。
3.根据哥德尔定理,一个理论的完备性与不矛盾性不可兼得,任何理论都有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4.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难免片面性、表面性、误判性。
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强调科技实用性、功利性,缺乏纯粹理性的品格。
2.中国现行科学政策重技术轻科学。
3.科技投入不足。
4.科技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5.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6.缺乏科学的历史累积。
7.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
8.急功近利的政策方向。
9.强调集体扼杀个体独到。
10.活得太累。
按层次:基础科学(数、理、化、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技术科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应用化学、电子学、应用光学等)工程科学(农业工程、矿山工程学、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学、宇航工程学等)按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天文地质学、计量历史学、建筑美学)综合学科(环境科学、综合物理、化学生态学、生命科学)横断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系统论,复杂系统理论)课堂讨论题:你如何看待"三峡工程"技术分类:按物质运动基本形式: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按生产劳动过程:采掘技术,材料技术,机械技术,建筑技术,交通技术,通信技术,动力技术按产业革命:制火技术,农业技术,蒸汽技术,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按技术复杂程度:一般技术,高技术对应科学三个层次:实验技术,专业技术,工程技术工程分类:第一产业部类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如生物工程,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第二产业部类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工程,制造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海洋工程等)第三产业部类工程(信息与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保健工程,管理工程等)科学的社会规范与技术的社会规范不同:1.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普遍主义,而技术的评价标准不具有普遍性,用以评判技术的标准不仅是技术的合理性,而是社会的合意性。
赵晶----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第一课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1、三个概念①科学:传统上科学是指系统化的实证知识。
其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反映。
②哲学:自然观、方法论的学问。
③辩证法:普遍联系、变化发展。
补充:④自然辩证法:自然界本质的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规律。
2、自然辩证法创立的科技背景1543哥白尼天体运行说——1687牛顿力学——1755康德星云假说、1830赖尔地质学原理、1803-1862分子原子理论、1838-1839细胞学说、1859达尔文进化论。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1、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自然科学成果——自然观。
2、科学技术方法论:自然科学的具体方法——科学技术的一般方法3、科学技术观:对科学技术总的看法。
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使用这些手段和发放的技能体系。
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科学技术存在形态知识体系(定理、定律)知识体系外还有物质形态选题自然探索目标明确完成期限无规定有规定经济作用不确定或长远确定或直接社会监督弱强目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第二课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自然观的变迁1、朴素唯物自然观(16世纪前):古代科学技术①三大特点:独创性、实用性、继承性②作用: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渊源。
二是从某方面为企业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缺陷:受到了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唯心)。
二是由于受到当时自然哲学的影响,缺乏系统严密的论证。
2、机械唯物自然观(16-18世纪):近代①特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②体现: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③作用:一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思想基础二是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和前提。
3、辩证唯物自然观:(19世纪)①特征:一是以实践论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二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三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四是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的统一;科学性和彻底性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1.定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方法内容:认识论:客体中介主体自然界科学技术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方法论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学习和应用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2、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提高分辨和识别能力3、学习和掌握自然辩证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途径第一章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和自然辩证法的产生第一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论和辩证法的自然观特征:1、朴素的唯物性古希腊提出古代原子论德谟克利特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2、朴素的辩证性(普遍联系、不断发展、全面看)古代悖论古代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3、天才的猜测性古希腊第二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自然观自然科学背景(基础)“中世纪”之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自然科学向神学的挑战为近代自然科学做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代表1、德国开普勒的天上力学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①轨道定律(椭圆轨道)②速度定律(星体绕椭圆轨道运动时,线速度不等,面速度相等)③周期定律233112322,T R T R T R ∝=2、意大利伽利略的地上力学惯性定律3、英国牛顿“经典力学” 1687年《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由于力学在当时鹤立鸡群的发展,导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形成第三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诞生)一、自然科学背景(基础)打破形而上学自然观6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技术成果:1、天文学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德、哲)(法、数)2、英国地理学家赖尔《地质学原理》3、物理学上迈尔(德、医生)、焦耳(丹、物):两人发现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4、英化学家道尔顿《原子论》5、德(植、动)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6、英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近代科学的三大发现:3、5、6有了新的发现,旧的自然观就已经变得不可能因此,恩格斯提出了新的自然观,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做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的。
自然辩证法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1.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
包括:在空间上人类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的那个无限的宇宙世界以及基本粒子以下的未知的微观领域;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宏观世界中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以及尚未探明的规律和特征。
2.人工自然:也称第二自然,指社会化的人能从自然界获得维持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通过有目的应用科学技术及各种物质手段在干预和改造天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属于人的自然。
它包括人所支配和改造的自然环境及自我改造的自身。
3.两种自然的联系:天然自然是人工自然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人工自然的产品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自然规律,有的甚至是直接模拟自然,自然物质的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因而无论是天然自然还是人工自然都服从统一的规律。
两种自然的区别:天然自然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并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而人工自然则是随着人类出现,通过人再产生出来的;天然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赋予人的东西,而人工自然的存在物则是人的智慧的物化,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出来的,凝结着人的创造性,体现着人类的能动性,显示了科技的巨大功能和作业;天然自然是无限的,人工自然是有限的。
4.为什么辩证法取代了行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
或者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三大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的辩证法规律只有三个,它们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述同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自然辩证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系统自然观一科学基础与内涵1 科学基础20世纪科学革命a客观:相对论b宏观:系统科学(20c40s控制论一般系统论信息论20c60s70s超循环理论20c80s90s混沌理论)c微观: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2 基本内涵a从存在到演化(时间之矢,不可逆性)b确定性和随机性c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d线性和非线性的统一(万事万物都是非线性的)二系统: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1系统的内涵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a是由若干要素组成(>=2)b"系"->系统内诸要素要素与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结构c"统"->要素彼此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d作为一个整体对特定功能2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自然形式a整个自然界都是系统b自然界一切物质个体自成系统三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特点1 开放性a孤立系统:与外界环境无物质,无能量交换b封闭系统:与外界无物质,有能量交换(熵增)pc开放系统:与外界环境有物质,有能量,有信息交换(熵减)i等结果性ii新陈代谢性2 动态性->变化发展:i进化(熵减)ds=dsi+dse(若ds<0,dsi>0,则dse<0)ii退化(熵增)ds总熵,dsi自身熵,dse外界熵3 整体性a分析方法:整体->部分b系统方法:整体->部分->整体4 层次性四要素结构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1 要素与结构的关系:a结构与要素的相互独立性b结构对要素的依赖性c要素对结构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对结构的依赖性2 要素与功能的关系:a功能的相对独立性b功能对要素活动的依赖性c要素活动的相对独立性d要素活动对系统功能的依赖性3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源,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i 结构决定功能:a一种结构->多种功能b多种结构->一种功能ii 功能反作用于结构第二章生态自然观一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科学基础1 现实根源:生态危机->生态失衡->生态平衡表现:①人口激增②自然资源的消耗短缺(可能性,不可能性)③环境污染反思:①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②社会异化③传统工业生产的必然结果④传统发展观所致:发展=经济增长2 科学基础•生态科学提断学科①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生态特点②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二生态自然观的形成远古时期:人与自然未分化,盲目地受自然的支配和奴役农业文明:人与自然开始分离,人类行为影响环境的能力工业文明:人与自然对立信息文明:人与自然的协调三生态自然观基本思想1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2 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3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4 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5 生态系统是稳定性和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四可持续发展理论1、提出1962 P.威尔逊<寂静的春天>1969 罗马俱乐部1972 <增长的极限>1981 布朗<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社会>1987 <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6"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4 <中国21世纪议程>2 基本原则①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的原则(发展的必要性,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人类共同和普遍的权利)②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③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行动共同性﹣共同性原则④人与人的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第三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一科学的本质1 科学的涵义(人对自然的能动和反映关系)马克思:①人对自然的辩证关系②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③科学是生产力④科学既是实际财富又是观念上的财富ⅰ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ⅱ科学是一种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ⅲ一种方法2 科学的性质(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3 科学的本质①客观真理性②可检验性(科学,非科学,伪科学)③系统性④主体际性二科学知识的构成(⒈科学事实->出发点和归宿,⒉科学定律->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础,⒊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过渡形式,⒋科学理论->科学成果的系统体现)1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的真实描述或推断」ⅰ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描述ⅱ对观察实验结果的描述和判断ⅲ理论事实(科学事实与日常生产生活事实共同构成客观事实)特点:①可重复性②渗透理论③比较系统的④相对独立性作用:ⅰ科学知识的基础ⅱ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2 科学定律(全称命题)「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科学事实->(归纳法->经验型定律;想像,直觉,灵感->理论型定律)科学定律特征:①绝对真理是科学真理的统一②简明性作用: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ⅱ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ⅲ科学解释和科学预测的有效工具3 科学假说「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测性的说明和尝试性的解释」假说: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预言,预见特点:①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②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③多样性和易变性的统一作用:ⅰ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ⅱ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形式ⅲ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4 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具体的规律,预见特征:①客观真理性,②全面系统性,③逻辑完备性,④科学预见性第四章科学认识的形成(2题)一科学问题的提出⒈科学始于问题(求解目标,求解范围,求解方法)与认识来源于实践不矛盾⒉科学问题的来源①为了寻求事实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经验定律型问题②从理论与事实间的矛盾发现问题③从某一理论内部(非自恰性)的矛盾中问题④从不同理论的分歧中发现问题⑤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距中中发现问题⒊科学问题的选择"选题""优先权""科学无禁区,技术有禁区"基本原则:①创新性原则(要作充分的调研,避免研究已经证明过的问题)②科学性原则(要有充分的科学背景,不要把毫无依据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③可行性原则(要考虑全面,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考虑自己的水平和研究能力)④社会需求原则(选题时注意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二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法,实验法)⒈观察实验: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利用自己的感观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方法主体(观察者)-->(感官)客体(观察对象)经验观察的客观性,排除错觉,先入之见,注意细节,新现象,使观察具有可重复性⒉科学实验:人们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试验设备,人为的监测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主要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条件下获得的科学事实的手段。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 课堂笔记
研究生学位课《自然辩证法》课堂笔记第一讲绪论学习重点:自然辨证法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1、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学科地位: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联接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二、1、研究对象: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辨证法的主题)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界是怎样发展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改造(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保护(人类运用什么方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人与自然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了面貌。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
作为主体的人能动的探索和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主体的人必然受到客体的制约;人依赖于自然。
2、内容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之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科特点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
三、1、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
2、自然辩证法是培育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第二讲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观点。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学习重点: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问题。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一、古代科学技术即16世纪以前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
自然辩证法笔记全(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三、简述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及重大成就(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初英·海森堡,爱因斯坦明确界定了科学的对象,认为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试验来证实的。
(2)伪证主义:波普尔强调思维创新和反向思维,指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P1-TT-EE-P2;(3)历史主义:英·Kuhn库恩于198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科学发展的模式为:前科学-范式-反常-危机-革命-新模式。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2007学年第一学期)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形而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东西。
meta-physics约等于本体论即形而上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气)2,人类看待世事的四种方式1)常识(表面的,零散的)-> 2)科学(中间的,理论化,系统化)-> 3)哲学(最后层次,思辨)和宗教(最后层次,非理性)3,形而上学& 辩证法形而上学:引申: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引申: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自然辩证法: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界1),自然<–>社会;客观<–>主观2),三个世界:a,第一世界:物理世界,例如电磁波。
b,第二世界:意识世界,例如颜色。
c,第三世界:意识世界的成果。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长江以南的学者):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重大哲学问题的学科,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进行价值评价,还包括对高科技及其伦理社会后果的哲学思考。
3,狭义的自然辩证法(钱学森):自然辩证法是应当以最新科技成果为基础,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及其演化规律及自然观问题,具体包括四大起源与演化:天体起源与演化,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演化以及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4,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现在两哲:人本主义&科学主义;狭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科学的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本身不等于科学主义。
自然辩证法整理笔记
自然辩证法概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其原意指自然界的辩证法。
但自20世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问世以来,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与发展。
2.《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
手稿由2个计划、10篇论文、169段札记和片段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科学史、自然观史和自然史;(2)自然科学与哲学;(3)辩证法;(4)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和科学分类;(5)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内容;(6)关于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3.自然观答:(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2)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观。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此外,20世纪以来在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4.形而上学自然观答: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看待自然所形成的哲学观点,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它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5.拉普拉斯妖答:根据牛顿的力学理论,一个物理系统的未来一切时刻的行为,都由系统内部所有物体在某一给定时刻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以及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完全而精确地确定。
拉普拉斯据此认为,可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
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物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这个智能生物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并将所有运动纳入同样的公式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考题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创造灵感从众性二、回答问题1、唯物辩证法的内容2、毕达哥拉斯的自然观3、实验类型和作用4、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5、头脑风暴的原则和进行方式6、创造与智力的关系7、二选一1)具体说明找到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2)试举出网上搜索的缺点和你遇到的困扰,至少5点8、谈谈你对波普证伪主义的看法一、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5考题名词解释:(20)自然辩证法分析综合机遇创造新颖性(专利法中的)发明、实用新型等问答:(60)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产生背景;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各自的自然观;3、用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4、亚里士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5、详述寻找技术创新目标的方法;6、头脑风暴法的规则和进行方式;刘二中自然辩证法2004考题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新颖性创造机遇分析综合(专利法)发明(专利法)实用新型二、简答1.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产生的背景?2.柏拉图的老师是谁?他们两人的自然观?3.结合观察的易缪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4.“头脑风暴法”的原则和进行方式5.亚里斯多德的归纳和演绎法6.寻求创新目标的方法三、论述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2008年1月考题一:名词解释自然辩证法观察机遇灵感创造性,新颖新创新性实用性等共十个其他想不起来了!二简答题亚里斯多德辩证观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谈谈芝诺追龟辩和飞矢辩的看法结合观察的易谬性解释“特异功能”的人为欺骗波谱的证伪思想创新的评判原则自然辩证法礼堂刘二中课堂笔记第一篇绪言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由恩格斯首先提出。
二、古代自然观:1. 中国古代:五行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就认为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元素构成世界万物,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说:取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这八种东西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的多样性。
元气说: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
"气"稀微无形, 人眼察觉不到,但又充满宇宙太空。
元气还处在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它的聚集生成万物,而万物的离散又成为元气。
由于元气的运动,由于元气中阴与阳两种属性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了宇宙万物及其运动的多样性。
2. 赫拉克利特火为本源;罗各斯(规律);万物皆流(我们永远不可能同一次踏进同一条河);对立面的同一、转化和斗争。
3.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即万物;无理有理数;一切物都可以公度。
4. 诡辩学派:世界即存在,存在是唯一的,永恒的,不运动的,不变化的,不生不灭的;巴门尼德;学生:芝诺:二分辨;追龟辨;飞矢辨5. 苏格拉底目的论(世界之所以如此是神有目的的安排,神的目的使社会发展)、研究事物的目的而不是原因"辩论法":辩论双方;一方提出观点,另一方进行辩论;使一方承认自己错误,同意自己的想法。
6. 柏拉图理念观:理念是真实的世界;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或摹本;理念世界是巨匠或造物主的杰作;认知即回忆,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回忆的过程7. 德谟克里特原子论:一切物质由原子和空虚组成原子是运动的,原子的大小形状不变,从而构成缤纷世界8. 亚里士多德(求学于柏拉图,为亚历山大的老师)2楼逻辑学矛盾律:一个命题必须有真有假,但是不能即真又假同一律: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某项概念,就自始至终在这个唯一确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排中律:任何正确的思维都有明确性。
在同一思维、议论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公式是"要么A,要么非A"。
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观:一种理念不能说明多种同一事物理念世界的存在不能被检验没能证明理念向物质世界的变化理念不能证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实体论的主张者创立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目的因动力因地心说的宇宙体系(轻物上升,重物下降)生物阶梯论:分三类,动物、植物和人三、中世纪神学自然观1. 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汀基督教的学说: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来世赏罚说、天启说。
2. 经验哲学: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论证:不动之推动者之论证最终因论证自身必然性的论证真实性等级(上帝的真实性最高)目的因的论证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背景:三大突破:太阳系的星云假说尿素的人工合成地球运动三大发现: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进化论内容: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
一切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永恒的流动和循环的运动中。
(恩格斯在机械唯物论基础上提出的)物质的可分性和不可分性是并存的物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是并存的简而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多样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当时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倾向的纠正和补充1.这种自然观既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且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2.它以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联系代替了以往的哲学思辩的幻想的联系;3.是以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界的多样性、统一性的。
第二篇科学研究方法论一、观察1.观察的定义:观察是获取研究对象自然信息的过程。
2.观察的过程:第一阶段感观接收对象信息,第二阶段头脑对有关信息的直接判断。
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易谬性:产生的原因:观察的第一阶段信息产生、传播、接收过程中出现错误第二阶段感觉器官的误判:局限性和错觉头脑直觉的误判:习惯性印象、粗略错误的认识和理论的误导4."人为演示"的剖析(魔术和特异功能)眼见未必为实;事实不等于解释;人为欺骗的复杂性。
5.气功的本质:心理暗示;效果不等同于解释二、实验1.什么是实验:在控制和干预研究对象的情况下获取信息2.实验类型的主要特点:简化或纯化自然现象,排除干扰,把复杂条件变为简单条件 --析因和判决型实验创造新的条件--探索性实验获取精度数据--测量性实验寻找适用的手段或条件--优化性实验替代困难的实际过程--模拟实验3.机遇:偶然发现的重要意外现象。
4.捕捉机遇对研究人员的要求:留心意外之事;勤勉,不要怕白费力气;减少成见和想当然;相信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5.捕捉机遇的重要性和难度:三、归纳和演绎:1.归纳与演绎的定义:归纳是由特称命题过渡到全称命题的思维过程、非逻辑过程演绎是由全称命题过渡到特称命题的思维方式、逻辑过程∙2008-1-24 09:41∙回复∙∙informationspy∙1位粉丝∙3楼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提出2.亚理士多德的归纳演绎方法:(1)归纳和归纳法归纳:由事实的知识过渡到这个事实的原因的知识归纳法:简单枚举法:若干单称命题的成立导致全程命题的成立直观归纳法:依靠洞察力感觉经验资料中看到的本质(2)演绎和演绎方法:演绎:从解释性原理得出对观察对象的解释演绎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的M都是P小前提所有的S都是M所以所有的S都是P(3)亚理士多德对科学解释中的前提要求:前提必须是真的;前提必须是无法证明的(不能用别人的前提证明);前提比结论更为人所知;前提必须是结论所作归属的原因。
四、分析与综合(牛顿的方法)1.牛顿的分析方法: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用归纳法进行论证,从结果到原因,从特殊原因到普遍原因,一直到最普遍原因。
2.牛顿的综合方法:假定原因已经找到并且把它们立为原理,再用这些原理去解释他们发生的现象,并用观察和实验证明这些解释的正确性。
3.牛顿分析综合方法的两个特点:从少数对象的深入研究入手通过观察实验来决定"原因" 的取舍,大大提高科研效率4.牛顿分析综合中对原因的要求:真实:除那些真实而已足够说明现象者以外,不必去寻求自然界事物的其他原因;简单:自然界不做无用之事,因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而不爱用什么多余的来夸耀自己;普遍性:对于自然界中同一类结果,必须尽可能归之于同一原因。
五、科学抽象与理想化方法一、科学抽象1.科学抽象的定义:透过现象抽取本质的过程。
2.抽象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在头脑中对于对象从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规定;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二、理想化方法1.理想化方法的定义:用与研究对象有差别的便于处理的简化形成,代替对象研究方法。
2.理想化方法的运用:形成科学理论的概念基础(理论化概念的特征:严格、明确、简单、便于数学处理;与真实对象的差别尽可能小);设立理想条件,建立理想定理,或者进行理想实验。
3.理想化方法的理论依据: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与可操作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三、公理化方法1.从欧几里德几何公理体系到牛顿的力学体系。
2.自然科学公理化的条件(牛顿标准):严格明确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不一定等于感知的测量如质量,但是对应;具有极高的概括性,而且是必不可少。
与观察实验一致的几条公理和法则(如牛顿三定律);相应的数学工具。
3.公理化的优越性:形式简明、逻辑性强;数值严格、运算方便;普遍性高;可靠性高(了解知道)第四篇创造性原理1.创造的定义:产生新颖,而且有特别效益的思想方案或成果。
创造性思维:创造时头脑中发生的思维活动2.创造的基本过程:寻找创造的目标和资料;寻找新思想;发现解决方案阶段。
创造度的定义,评价标准:新颖,独特,有不确定性。
3.创造与各种智力:认知能力:一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记忆力:人脑保持和检索已获信息的能力;发散思维:定义:思路能够多方向的发展思考特征:丰富性、灵活性、新颖性、精细性重要性,限度联想:把不同的概念、想法或印象联系在一起想象:34页中间?收敛思维:思路向单一方向发展的思考;评价能力:根据各种逻辑标准,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得出恰当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4.创造力与个性:有利的个性: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独立性与自主精神;富于冒险精神;决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批判与怀疑精神;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富于幽默感;不利的个性:从众性(有意无意地保持和其他人一样);∙2008-1-24 09:41∙回复∙∙informationspy∙1位粉丝∙4楼偏执(性格的片面和狭隘);刻板(对新变化的反抗、对新事物的反感、先入为主)。
第五篇技术创新方法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典型过程,8个????1.技术创新的目标:需求是发明之母,找到一种需求并满足它(大众需要)--安全剃须刀,纽约黄金交易-爱迪生电报,议员表决-电报表决幻想与愿望--贝尔发明电话解决存在的问题----冰箱的异味-活性炭;消除缺点----索尼起家,便携式收音机声音失真,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便携式收音机增进功能----电风扇-摇头-定时降低成本----喷漆,许多漆跑到别的地方,喷不到目标上,造成成本高;通上静电提高效率----乒乓球拍原来没有海绵,50年代初日本人加上了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