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篇)

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
利用空闲时间, 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 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
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 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 做到“精
2.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用准确、恰当的 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 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3.本册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 实践的机会, 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 这更能促进 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 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有八个课题,这八个课题即是学习 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 螺旋上升的过程。 “生物与环境”单元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 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 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并
9
3
热水器;机动
10
第二单元学习总结;期中复习和检测
3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11
3
地形变化;机动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机
12
3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
13
3
因素;机动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精神。

2. 《生物多样性》: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探究生物的分类及特征。

3. 《人体的奥秘》: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探究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4. 《地球与宇宙》:学习地球的基本知识,探索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人体奥秘和地球宇宙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生物多样性、人体奥秘和地球宇宙知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科学概念的学习,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典型例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关键词、重要概念等。

2. 板书布局: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的基本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分析人体的一个器官,说明其功能。

(4)简述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附录:作业答案1. 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假设、验证等。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基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人体的一个器官功能分析:例如,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泵送血液,为全身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一)
第2课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3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第4课蚯蚓的选择
第5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6课做一个生态瓶
第7课改变生态瓶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单元光
第1课光和影
第2课阳光下的影子
第3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第4课光的反射
第5课光与热
第6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第7课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8课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
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3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
第5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6课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环境对生物的影响2. 磁铁的力量磁铁的性质和分类磁力作用及其应用地磁场与指南针3. 电闪雷鸣雷电的产生与现象防雷措施及安全知识电路的基本概念4.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镜子与透镜光的折射与反射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分类和特征,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掌握磁铁的性质和磁力作用,了解地磁场与指南针的关系。

3. 了解雷电的产生和现象,掌握防雷措施及安全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4. 掌握光的传播原理,了解镜子与透镜的作用,以及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与作用、磁力作用原理、雷电现象及安全知识、光的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磁铁的性质、防雷措施、光的直线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磁铁、指南针、电路元件、镜子、透镜等实验器材。

3. 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磁铁实验、雷电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生物分类、磁铁性质、雷电现象、光的传播等知识点。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学生听讲、思考、提问。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电路实验、光的传播实验等。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重难点、实验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知识填空题磁铁性质判断题雷电现象选择题光的传播连线题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生物、磁铁、雷电、光等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时:观察水的物态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物态变化,明白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2. 掌握观察、描述水物态变化的方法。

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2. 水的三种物态及其特征3. 观察水的物态变化的实验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拿出一杯装满冰块的水,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吗?请想一想。

呈现:1.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老师通过实验展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首先,老师将水放在室温下,水呈液态;然后,老师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水变成了固体;接着,老师取出水杯,将其放在加热器上加热,学生观察到水逐渐变成了水蒸气。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容器和冷热水。

2. 学生先观察并记录冷水和热水的外观、状态。

3. 学生将冷水加热并观察变化,再将热水冷却并观察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归纳: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从而加深对水物态变化的理解。

拓展:展示一些与水的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水蒸发、冰块融化等。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的物态变化及其特征,通过实验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后作业:1. 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水物态变化的例子。

2. 家庭观察并记录两个水的物态变化的实例。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水的物态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拓展部分的例子,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实践环节中设计更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一单元《物质世界》的第三节《物质的构成》以及第四节《物质的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叫做分子。

2. 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4.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例如,铁和氧气反应铁锈。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能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构成对物质的性质有决定性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物质转化的过程,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难点: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铁、氧气、水等)、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例如,将一块冰放入一杯水中,观察水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 讲解: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物质由微小粒子组成的图像,引导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铁与氧气反应铁锈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物质转化的过程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4. 练习:让学生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例如,为什么湿衣服会在阳光下晒干。

六、板书设计物质构成:分子、原子、离子分子特点:微小、有间隔、不断运动物质转化:铁 + 氧气→ 铁锈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什么特点。

答案: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2. 铁和氧气反应铁锈,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答案:在铁和氧气的反应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结合了铁氧化物,即铁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日常现象和实验,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它们在不断地运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最新范文【导语】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光和影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2)想一想: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3、关于“光源”的教学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4、影子的特点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要求.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5、回顾和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七、板书设计2.1光和影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阳光下的影子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日晷的图片或课件分组实验: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三、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3、整理我们的记录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现?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4、日影观测仪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光是怎样传播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是直线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引入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2、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光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的侧面一致3、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2)2人一组自行操作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4、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提示注意用眼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光的反射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5、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光与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过程与方法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三、教学重、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2、光的强弱与温度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2)条件许可教师演示六、作业设计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过程与方法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对比实验: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有关吗?请学生自学书上的要求2)师生讨论这个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除了纸的颜色和光滑程度不同,其他条件如摆放的地点、方式、时间等尽量保持一致3)学生实验、记录3、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1)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方案2)学生分析对比实验的注意事项3)学生实验记录4、将观察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1)教师讲解绘制的方法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刻度值是多少点和线的颜色要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来画2)分析为什么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慢?铝箔纸的吸热本领比较小5、总结归纳回顾第5、6两课,总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得到更多太阳的光和热六、作业设计查找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设计、构造及工作原理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所采用的材料、结构、运用的原理有关3、产品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构造,还要考虑材料的选择、依据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方便、实用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研究任务和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设计2、按一定的格式写出本小组的设计方案3、在全班交流介绍方案的设计思路、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合作、交流、反思和改进2、体会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3、体会到任何一种科技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融合了多种知识和技术4、认识到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的课件及图片分组实验: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等)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太阳能热水器怎样工作1)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它的构造怎样?它是如何工作的?2)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3)教师介绍(有课件、图片)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集热器、保温箱、控制系统工作过程设计的细节2、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学生阅读书上的提示与要求思考:为了使热水器尽快地升温,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主要应该包括哪两部分?选用什么材料做?2)阅读书上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分组自行设计3)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设计金点子3、完善我们的设计方案六、作业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准备下节课展示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过程与方法1、按照活动的要求检验太阳能热水器,并做好数据的观测和记录2、总结、评价太阳能热水器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乐趣.2、认识到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科技产品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3、培养团结合作一级善于学习、反思、改进的精神4、树立开发利用太阳能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观念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选择并划分场地,钟表、冷水分组实验:各组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三、教学重、难点检验学生设计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实际效果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展示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让学生到各组参观2、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1)讨论检验标准装水200毫升在15分钟内,使水温上升2)学生按要求检验,填写书上的效能评价表3)小组之间交流各组的自我评价4)教师评价此次评比活动3、完善、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六、作业设计继续改进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7891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3. 地球的力量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4. 能量的转化常见的能量形式及相互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适应性,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质变化现象的能力,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认识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适应性、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能量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标本、地球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探讨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其适应性,完成观察记录表。

4. 例题讲解: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判断给出的物质变化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6. 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

7. 实践活动:模拟地震、火山喷发实验,观察现象,增强安全意识。

8. 例题讲解:讲解能量转化现象,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9.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形态、状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新物质3. 地球的力量地球的内部结构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4. 能量的转化常见的能量形式及相互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描述其适应性,完成观察报告。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常识 2.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 3. 实验活动科学常识1.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2.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1.学习生活常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

2.科技常识是指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了解科技常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科技。

实验活动1.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科学实验。

三、教学步骤1.预习:学生通过阅读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课文预习本节课内容。

2.理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实验活动: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4.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延伸:教师通过举例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所学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内容。

2.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实验设备和材料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范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四.小结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范文三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准备: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活动过程:(一)魔术导入.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二)引出空气原理.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气泡产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没有湿呢?(请你说说看)2.教师:到底毛巾湿了没有?让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湿了没有?(湿了)为什么会湿了呢?3.教师:这一次啊,老师的杯子是斜斜地放进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跑出来了,小朋友说一说什么跑进去了?(水)空气跑出来了,水就跑进去了,所以我们的毛巾就会湿了.而第一次没有湿,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没有?(没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刚才老师给小朋友变了两个关于空气的小魔术,好看吗?(三)身边捕捉空气,初步感知空气.1.教师:那么空气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气,看看老师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用袋子从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气,你们说一说我是从哪里捉到的呀?2.教师:老师捉了一袋子的空气,你们也想来捉捉空气吗?老师帮你们每人准备好了一个袋子,都有了吗?现在我们把袋口张开,来捉捉空气,捉好后要捏紧袋口,举起来,我看看,谁捉空气又多又快?(表扬幼儿)3.教师:现在我们把袋口慢慢张开,用眼睛看一看空气,你能看得见里面的空气吗?(看不见)对,空气是看不见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气有颜色吗?(空气是没有颜色的)4.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来捕捉)袋口张开,用你的小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有没有味道的呢?(对,空气是没有气味的)用你的小手伸进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气吗?(空气是摸不到的)(四)周围捕捉空气,加强对空气的认知.1.教师:我们到别的地方去捉空气好不好?试试能不能捉到空气?(带领幼儿到各个地方捉空气,播放背景音乐)2.教师:好,请小朋友把袋子收回来,我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是从哪里捉到空气的?(你告诉旁边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气的,自由发言)3.教师:好了,你们刚才是不是在各个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气啊?那么你们说空气能看得见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摸得着吗?教师总结:原来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的东西,实际上空气是的确存在的.我们用小手扇一扇空气,有什么感觉?说明空气是存在的,流动的.(五)与空气宝宝做游戏.1.教师:小朋友们玩过气球吗?(玩过)今天老师也请你们来玩气球,高兴吗?不过,你们先想一想,怎样让气球变大呢?2.教师:如果气球小说明我们吹进去的空气是多还是少呢?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气球.(幼儿操作,个别指导)吹好了以后捏紧你的气球.3.教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气球最大,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多.谁的气球最小,说明他吹进去的空气最少.好了,气球宝宝累了,我们让它在边上休息一下.(六)保护空气,争做环保小卫士.1.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来做一个实验,把你的嘴巴闭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来,我请小朋友来说说是什么感觉?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觉呢?为什么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教师小结:因为我们把嘴巴闭上,把鼻子捂起来,空气就不能进入我们的嘴巴和鼻子里,我们就不能进行呼吸了.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你们说我们人需不需要空气呀?2.教师:我们人需要空气,动物呢?花草树木呢?它们也需要空气,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气.如果没有空气会怎么样呢?会无法生存.3.教师:我们虽然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怎样的空气呢?是干净的空气还是受到污染的空气呢?如果我们吸进了不干净被污染的空气就会生病,对我们的身体就不好,所以小朋友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空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垃圾能不能乱扔,能不能随地吐痰,爸爸抽烟了,我们应该怎么对他说?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说说他们在做什么?(幼儿说一说)他们在做环保小卫士,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清新干净,我们吸入干净的空气,我们的身体才会棒棒的,身体才会健康.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优秀范文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

【导语】光是⼀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流。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光和影 ⼀、教学⽬标 科学概念 1、学⽣要知道产⽣影⼦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且是⾃⼰发出的光 3、物体影⼦的长短、⽅向随着光源位置、⽅向的改变⽽改变;物体影⼦的⼤⼩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活中很有⽤处 过程与⽅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电筒、4开的⽩卡纸、长⽅形的⼩⽊块、铅笔、尺⼦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产⽣的条件 1)谁玩过影⼦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的影⼦? 2)想⼀想:影⼦是怎么产⽣的,亲⾃做⼀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知道影⼦的产⽣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地⾯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的产⽣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列举 2)引导学⽣进⾏分类,⾃⼰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产⽣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的秘密,现⾃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实验的⽅法、步骤、要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2)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彩教案+反思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彩教案+反思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精彩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的分类与特征生命的起源与进化2. 力与运动力的概念与作用运动的形式与规律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结构与特点宇宙的探索与奥秘4. 环境与能源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方法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分类、力与运动、地球与宇宙、环境与能源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力的作用、地球与宇宙的奥秘、新能源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板书布局:合理规划,清晰展示,方便学生记录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填空题力与运动的选择题地球与宇宙的简答题环境与能源的应用题2. 答案:详细解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合教材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 紧扣教材:确保所选内容符合教材要求,涵盖重要知识点。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第1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2节《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第二章《力的世界》:第1节《力的概念与作用》;第2节《简单机械的应用》。

3. 第三章《电的奥秘》:第1节《电的基本概念》;第2节《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第四章《光的传播》:第1节《光的传播现象》;第2节《光的反射与折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2.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

3. 让学生了解电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4. 让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现象,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简单机械的应用、电路的组成与原理、光的反射与折射。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力的概念与作用、电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工具、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挂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3. 示例: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学会解题方法。

4. 练习: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6. 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提高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如下所示:第一章生物多样性1.1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2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第二章力的世界2.1 力的概念与作用2.2 简单机械的应用第三章电的奥秘3.1 电的基本概念3.2 电路的组成与原理第四章光的传播4.1 光的传播现象4.2 光的反射与折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3)什么是电路?列举三种简单电路。

(4)简述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题目:小学科学全册(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新的一天》、《细胞和组织》、《固体与液体》、《力与机械》、《电》、《风与天气》。

针对每个单元,我们来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新的一天》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时间、季节、天象及仪器的使用。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日常使用的计时工具。

教学设计:1. 利用观察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四季的特点、草木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的天气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

3. 制作简易的太阳钟,让学生亲自体验时间的变化,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二、《细胞和组织》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掌握不同细胞的形态及其功能。

教学设计:1. 通过展示显微镜图片和实物细胞模型,学生能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并了解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2. 利用实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细胞的特点和功能,例如植物细胞的纹理和动物细胞的活动性。

3. 进行细胞模型的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三、《固体与液体》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固体与液体的性质及其变化。

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固体与液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教学设计:1. 通过观察物体的形态、触摸物体的表面感受等方式,学生能够认识到物质存在的不同状态。

2. 利用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和记录物质状态的变化。

3. 进行常见物质的变化实验,例如冰的熔化、水的汽化等,加深学生对固体与液体性质及其变化的理解。

四、《力与机械》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介绍力的作用及机械的原理。

学生需要了解力的分类、大小和方向,以及简单的机械原理。

教学设计:1. 利用拉、push等动作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常见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常见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动物和植物的兴趣,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认识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用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的基本性质重点:1. 生物的多样性2.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3. 物质与材料的分类与用途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生物多样性图片、动物和植物标本2. 物质与材料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等)3.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植物生长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图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 教学新课:(1)讲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让学生观察动物和植物标本,进行分类练习。

(2)介绍动物世界,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生存与适应。

(3)讲解植物王国,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特征、生长与繁殖。

(4)讲解物质与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 动物世界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动物的生存与适应3. 植物王国植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的生长与繁殖4. 物质与材料物质的基本性质材料的分类与用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动物和植物,并说明它们的特征。

(2)简述物质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例如:蝴蝶、蜻蜓、兔子、猴子、玫瑰、小草等。

特征:蝴蝶和蜻蜓属于昆虫,有翅膀、六条腿等;兔子是哺乳动物,有毛发、四条腿等;猴子是灵长类动物,有尾巴、手等;玫瑰是植物,有根、茎、叶、花等;小草是植物,有根、茎、叶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1.1 生命的起源1.2 生物的分类1.3 生态系统的组成2. 动物的生活2.1 动物的运动2.2 动物的食性2.3 动物的适应性3. 植物的生活3.1 植物的生长3.2 植物的繁殖3.3 植物的适应性4. 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4.3 眼睛与视觉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2. 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特点,光的传播和视觉的形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图片、生态系统模型、动物和植物标本、手电筒、凸透镜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画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3. 实践活动:观察动物的运动、食性和适应性,以及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4. 例题讲解: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和视觉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光的传播现象,绘制生态系统图。

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动物的运动、食性、适应性;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应性。

3. 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眼睛与视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适应性。

(3)解释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 答案:(1)生物分类的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原则包括相似性、差异性等。

(2)动物适应性如鸟类有翅膀适应飞行,植物适应性如仙人掌叶片退化适应干旱环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章:科学探究的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主要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内容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探究活动中。

2. 能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资料卡片、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什么树叶会变色?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答这些问题。

3. 讲解与示范:(1)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等科学探究方法。

(2)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示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探究。

4. 课堂实践:(1)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3)小组汇报,分享实验成果。

5.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纸飞机能飞”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答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解答其他科学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资料分析法2. 实验设计步骤: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结论3. 学生实验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树叶变色是由于季节变化,叶绿素分解,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显现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探索更多科学奥秘。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

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

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

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

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
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
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
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
生:影子变大。

书本远离投影机时,会发现什么?
生:影子变小了。

师:通过刚刚小小的实验,我们发现影子是可以变化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下发学习单(即课本上25页)
1、实验器材的准备:手电筒、A4纸、木块
2、说明实验要求和实验目的。

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比如探究手电筒从不同远近照射同一木块实验时,要保证手电筒和屏的距离不变,移动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

4、没完成一个实验,尝试着在A4纸(屏)上画出影子,并且尝试着分析、推理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实验探究和讨论结束后,进行班级交流:
1、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4、影子总是在背光一侧。

在进行交流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在得出每个实验的结论后,还要要求学生在学习单(课本25页)上尝试画出影子形成的光线图,大致能通过画图找出影子的位置,能了解影子的长短。

四、课堂延伸
讲解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应用。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遮挡物,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板书:光和影
影子形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光源的概念
影子变化的特点
投影
篇二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2、默读课文。

知道课文写了我和狼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3、按要求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写了“我”和狼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
知道课文写了“我”和狼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一、预习内容。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

(1)生字带拼音写两个。

(2)给每个生字至少找1个形近字,1个同音字并组词。

(3)从本课书中找出2-3个多音字,并按不同的读音分别组词。

3、解释词语。

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解释本课中至少3个生词,同时可写出所查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思考并完成部分课后习题。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自定义。

②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
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 边播放、边议论;
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本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互学狼之间发生了哪几件质疑事?
三、精读课文。

体会人与狼是怎么建立感情的?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四、积累好词好句。

读读最让你感动的词读句子,把它摘抄下来与同学交流,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板书设计:
24 与北极狼为友的科学家
救受伤的福子
赶走黑熊救狼崽
救科学家
篇三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按顺序排列,了解月相变化规律
2、连续长期观察月相,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记录纸,月相日记表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并记录画出月相,注明日期(农历、公历都写出)地点,天气,以及与前一天的月相相比有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学生猜出:月亮师:出示课题“看月亮”
二、研究月亮的各种形状
1、画月亮。

同学们在前一个月的观察中了解到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把它画下来。

给每个小组发正方形白纸八张,上面画有虚线圆。

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画出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并讨论排先后顺序。

2组内交流。

介绍自己的画的月亮的特点,出现的时间日期,有更多相关知识
的可以分享给同学。

3研究月相
师:各小组都画出了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并排了顺序,我们能够发现月亮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吗?不同形状的月相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看一看。

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排,师生交流,得出正确的排列顺序。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顺序不对,上弦月下弦月的顺序不对,让学生各自保留意见,通过日后实际观察,做月相日记,或拍照辅助取证解决。

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知识尊重事实证据的科学素养。


3、制作月相盒
师教制作方法:录制微课辅助教学,师讲解。

圆形扁盒子(或正八边形),在面上中心为圆心,用铅笔画出八等分线,在圆形的侧面上挖八个观察孔,盒盖内部中央固定一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小手电筒,打开手电筒,就可以在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

师:通过使用月相盒观察月相,你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两个操作活动,使学生全员参与研究月亮变化,使学生成为课堂上只是探究的主体。

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制作月相盒,让学生对月亮辩护的知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分析过渡,教学生用模拟实验来发现科学道理,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三、作业:连续地观察月相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画月亮,排月亮来认识月相变化,在排月亮时我们有些不能达成一致的见解,怎样能知道正确的现象呢?
生:生活中实际观察。

师:看月亮需要很长时间的坚持记录。

这就需要同学们有毅力有恒心,我们能努力做到吗?怎样能更好的完成月相观察呢?老师给几个提示。

提示:
1.月亮在不同日子出现的时间不同,要查资料了解当晚月亮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做到定时观察。

2.注意天气情况,阴天雨天可能看不到月亮。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何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教育学生要有耐心,用一个月晚场观察表。

时间(农历)
预测月相
实际月相
问题与感想
思考:1.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左娥眉月与右娥眉月的区别是什么?
3.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4.写观察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