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 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近代交通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2、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3、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可人 足夫 相, 灵地 助半 捷方 ,体 ,之 亦不 有 惟遂 铁 任, 其路 其举 未, 侮动 建譬 辱不 铁如 而灵 路人 莫, 者身 之横 ,血 御逆 则脉 。之 如流 来 风通 , 痹, 无 之手
……
—— 郑 观 应 《 盛 世 危 言 》
2、近代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喇叭 、击鼓传声、烽火台、驿站、信鸽、灯塔、信号旗
古代驿站鸡鸣驿
烽火台
2、近代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想一想:19世纪70年 代,有线电报的出现 给人们提供了哪些 方便? (商业、新闻、家庭 联系等)
我们从报纸上能得到 什么?
1872年诞生的《申报》,在当时影响较 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 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 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 息。
探究:现在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 那是不是在欺骗读者呢?
近代的不同阶层是怎样利用报刊和 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天津电报总局——中国最早 的电报局(1880年)
照相技术的出现
1839年,照相技术在法国出现, 19世纪40年代,照相术传入中国。19 世纪晚期,照相术在清朝的宫廷十分 盛行,慈禧太后、末代皇帝溥仪和末 代王妃婉容等都十分喜欢拍照。后来, 照相术为人们所广泛接受,逐渐在社 会中流行起来。
《申报》—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72年)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民 主义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耻
义 礼
廉
清末民女
民国少女
满 族
汉 族
3、禁缠足
(1)什么是缠足?
(2)什么时候开始禁缠足呢? 辛亥革命后,1912年,孙中山 饬令各省劝禁缠足
缠足起源之迷
关于缠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说始于隋朝,有 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一些学者经研究指 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代以前中国 女子是不缠足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 蛮》一词,咏叹缠足。 古语云:“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 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孩五六岁时 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大、长硬,较易收效, 目标是将小脚缠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 正”七个要诀的小脚。在大人软硬兼施下,尤其是 “不缠足,将来嫁不出去”的威胁,使得女孩子纷 纷缠足。缠足主要有试缠、试紧、裹瘦(裹脚头)、 裹弯(裹脚面)、保养等几个步骤。
剪发辫
南京临时 政府成立 以后,孙 中山通令 全国各地 男子掀起 剪辫运动
清朝男子发式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女装 清朝 男装 女装:旗袍 20世纪 20年代 男装:西装、长衫、中山装
清朝官服
中山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你知道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 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 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 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 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 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 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 。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 理念。
近代最出名的报纸——《申报》(1872)
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 (清同治11年3月23日)。 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 斯脱· 美查。1949年5月 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 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 《申报》为中国国民党 党产而宣布停刊。前后 总计经营了78年,共出 版25600期。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两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1.19世纪以来,传入我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合作探究学习(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近代中国,更快捷的传递信息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2.组织学生表演短剧《体验民主》(老盐商到南京拜见孙中山的场景),回答问题:①从短剧中看出,国民政府时,在中国还存在哪些方面未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②在孙中山接见老盐商的过程中,老盐商体验到的“民主”都包括哪些内容?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课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3.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4.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应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 B.辛亥革命后 C.戊戌变法后 D.洋务运动后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学法指导】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知识链接】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
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八上历史20课社会生活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乡村经济逐渐从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型。
通讯方式的演变
电报的发明与普及
19世纪中叶,电报通讯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 人们可以通过电线传递信息。
电话的发明与普及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话通讯方式在20世纪初开 始普及,人们可以实时通话。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
20世纪末,互联网开始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进 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娱乐活动。
02
古代社会生活
饮食与服饰
饮食
古代人们的饮食结构以谷物为主,肉食为辅。随着农业的发展, 不同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如川菜、鲁菜、粤菜等。 同时,酒文化也十分盛行,各种酒肆、酒楼成为人们聚会交流的 场所。
服饰
古代人们的服饰以宽袍大袖、长裙长衫为主,讲究色彩和图案的 搭配。不同阶层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服饰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如 官员的官服、士人的长衫、农民的短打等。此外,古代的服饰也 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藏族的藏袍、彝族的百褶裙等。
文化多样性得到更多尊重与保护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保 护意识将增强,文化多样性将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多体现。
THA古代人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戏 曲、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庙会、 节庆和集市也是人们娱乐的好去处。此 外,古代的文学、绘画和书法等艺术形 式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享受。
VS
节日
古代的节日多种多样,包括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各自 的习俗和传统,如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拜年等;清明节扫墓祭祖;端午节吃粽子 、赛龙舟等;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这 些节日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上历史20课社会生活
20社会生活的变化
现在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商务印书 馆
香港和台湾的商务印书馆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发辫
改称呼 易服饰
政治气候的变化与移风易俗。
革命军在街 头剪辫子
青年时代 的孙中山
剪发后的 孙中山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 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嗣后 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 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批评。“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 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 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 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 《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 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 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 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 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服饰及其 他
西服、中山装、高 长袍、马褂、旗装 领服装、照相、电 影的传入和流行
请回答:
(1)概括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变化? (2)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什么要颁布法 令革除 “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 称呼?
参考答案:
(1)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 发生了很大变化。 (2)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 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3)因为清朝官场“大人”“老爷” 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这是 与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是相违背 的。
照相技术何时传入中国
银版照相之术自从1837年在法国问世之后,没过几年 就从西洋传入中国。 最早的照相机是由供职于中国海关的法国人儒勒·依 蒂耶1846年带进中国的。清人周寿昌的《思益堂日札》记 载:道光丙午年,他旅居广州,见到取影器的记述。因此 有人推断:道光丙午年是公元1846年,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的第四年。那时候,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的人日渐增多。 “周寿昌看到的这架照相机就是进入广州的西方人带进来 的。”所以,至迟1846年照相机已经传入中国。
好20社会生活的变化
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 的京剧片《定军山》。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1905年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1年
第一部获奖影片
渔光曲
胡蝶在《歌女红牡丹》中的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 的影片——《渔光曲》剧照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作用: ①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教 师 寄 语 轻松的环境,我为你营造; 快乐的课堂,你我共同努力。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 的史实,提高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多角度分 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 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 和社会习俗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时代背景,感悟社会生活变化之中历史的进步。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 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 车厢在铁轨上行走。
键盘电报机
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 期 电 报 机
1880年贝尔电话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2、通讯——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 始架设有线电报。 近代通讯作用:
◇
商人可以用来传达生意作息
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发回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孙富龄经常驾车拉着慈禧游玩。这样玩来玩去,群臣倒也不去说三 道四了,慈禧自己也习也为常了。一日,慈禧坐车玩了两个多小时, 心情特别高兴,当即赏赐一大碗酒让孙富龄饮,孙富龄受宠若惊, 一碗下肚,精神特爽,踩响马达,洋车呼的跑了起来。不料前面冒 出一个小太监。这时孙富龄已酒性发作,心慌意乱,情急之中怎么 也找不到刹车的位置,可怜小太监一命归西。中国历史上第一起饮 酒驾车肇事案就这样发生了。 事故之后,群臣对这辆“图利亚”的不吉利又开始议论纷纷。一些 老臣联名上书:“一个开车的奴才竟然和‘老佛爷’平起平坐,实 在有失大清体统。”慈禧闻听,觉得似乎也有道理,便令李莲英传 旨,拆掉司机座椅,让孙富龄跪着开车。这下麻烦可多了,跪着手 脚难以配合,再加上有一次事故的教训,孙富龄心有余悸,一旦有 个闪失,迟早要脑袋搬家。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破棉絮堵 死油管,谎称汽车坏了。当时国内没有人会修汽车,慈禧也就再也 没有提起这辆车。但是孙富龄天天提心吊胆,害怕露了馅,必死无 疑,择日举家携口逃到了南方隐居起来。从此,这辆进口轿车也就 悄无声息,与大清帝国一起湮没在历史的烟雾之中了。
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_导学案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和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用代替过去的。
㈡合作探究研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请回答:(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3)这则材料哪些地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4)火车的传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5)除报纸外,这一场面还可以用哪些手段记载下来?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四.课堂小结: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LS-8-020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
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
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
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
教
与
学
反
思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
达
标
测
评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8.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创3: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自主学习
1.照相和电影的传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 2.新闻报纸:_1_8_7__2_年在_上__海___ 创办的《_申__报__》_。 3.1897年在上__海__创办的_商__务__印__书__馆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 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 版的。
解析答案
1234
3.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它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
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D )
A、三联书店
B、上海古籍出版社
C、外文出版社
D、商务印书馆
解析 商务印书馆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 的学术著作为主,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 机构,故选D。
社会习 俗变化
火车、 轮船、 有线电报、电话
照相、 电影、媒 体、出版机构
剪辫、易服、废止缠 足、改称呼、改礼节
便于出行;促进 商品流通;传达 信息,加强联系
丰富精神生活, 便于了解过去
释放个性,倡导 平等,讲求民主
1234
达标检测
1.下列属于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 C ) ①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③ 废止了 旧的交通方式④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从两个方面理解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积极 方面: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消极 方面: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而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并不意 味着废止了旧的交通方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所以应选C项。
解析答案
1234
2.根据《申报》“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的特点, 下列哪一事件不可能作为“时政要闻”的内容出现在《申报》上( A ) A.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 B.“定远”舰驶抵天津大沽口 C.“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解析 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不可能出现在《申报》上,因为 《申报》创立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而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 十年前的事件不可能作为“时政要闻”,故选A。
八年级历史上册_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轮船
火车
汽车
电车
飞机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 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 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 期 火 车
中 国 人 对 火 车 的 反 应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 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 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 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 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 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 半”“先闻摇铃之声”“又 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 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 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 皆喝彩,注目凝视。”
清末民女
民国时期时髦的少女
现代的“三寸金莲”
剪发辫
社 会 习 俗 的 变 化
废缠足 易服饰 变礼仪 改称呼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特征?
课堂小结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2、辛亥革命的冲击 1、变化是有限的 2、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原因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评价
表现
交通、通信
(火车、轮船、 有线电报)
电影
定军山
渔光曲
《歌女红牡丹
这些影片分别有什么历史地位?
我们从报纸上 能得到什么?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1872年诞生的 《申报》,在当时影响 较大。该报内容丰富, 刊载有新闻、评论,还 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 等等。从报纸中,人们 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 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
• 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 便利了列强的侵略。
近代新交通工具的传入有什么 意义?
2、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早 期 电 报 机
1880年贝尔电话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1、照相和电影Biblioteka 入中国早 期 的 照 相 机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古代的驿站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 始架设有线电报。
你知道小明的爷爷如果不坐火车和轮船去上海, 他会用到什么交通工具吗?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
• 近代的不同阶层是怎样利用报刊和 杂志来宣传自己的思想的?
时间
出版的报纸
维新变法运 《中外纪闻》 动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时期
宣传的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 民主、科学
——
不 缠 康足 有的 为开 和路 他先 的锋 女 儿
慈禧太后照片
大家来找茬
时间:清末民初
北京站到了,我们去电报局给家人拍了封电报报平安。
然后开始游览北京城,用数码相机照了很多照片, 留下了纪念性的一刻。
吃过午饭,大家一起去电影院看了场电影《定军 山》,对男主角雄厚的声音大加赞赏。
晚饭过后,大家拿了份上海最著名的《南国都市 报》一起阅读,报纸上内容真丰富,有广告、新闻、评论 等。
• 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 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如图所示报纸创办的 时间是( )
• A.1872年
• B.1897年
• C.1905年
• D.1915年
• 19世纪70年代以后,记者从外地发回新闻
但是他的记忆有些 模糊。让我们一起 帮帮他。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 )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的影片是( )
文化生活
老爷子送了些书给 小明,这些书大多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 长、规模最大的文 化出版机构出版的, 这个机构叫什么名 字呢?
商务印书馆 1897年
化
归纳影响
领域
交通 通讯
文化生 活
化
分析原因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通用三篇)《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篇1课题《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我的想法古代中国史学的资政性和史官制,使得官史所记载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统治者的政绩训令、文治武功、礼仪大典、星变灾异、生产经济和征伐边务等国家和皇家大事。
12.20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 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 注重政论。
(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 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 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 出现高潮。
2.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 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3)住房: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_欧__式__洋__房__或中西合璧的 豪宅。
2.社会习俗:
(1)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_断__发__易__服__”“废止缠 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_________的色
彩。
反清革命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_剪__辫__易__服__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婚丧仪式简约文明。 (4)广大农村依然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
(2)现代。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_人__民__日__报__》《红旗》等 党报党刊,还有《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内容比较 丰富。 ②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 ①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_________和革命战争题材 的电影纷纷被搬上银幕。改工革农开生放活后,中国电影走向一 个辉煌的新时代。
轮船招商局 通近代化。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
(4)航空。
①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_航__空__事__业__ 开始。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史实,以及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知外国的火车轮船传入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与技术传入中国;2.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三、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学习过程和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设问导入:我们今天看看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二)出示自学指导:
师:给同学们8分钟结合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进行自学,阅读课文时要求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速读,找出相关答案,并标记疑点,以备小组交流。
自学指导:1.归纳本课的历史之最。
2.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找出通信工具的变化及作用。
4.找出文化生活方面的变化及其作用。
5.概括出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表现、结果。
6.按时间填好下表,了解本课学到的重大社会生活变化。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
(四)交流评价
小组交流存在的困惑问题,小组长抽签选题,交流之后各组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归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6年7月3日淞沪铁路通车典礼
为什么大家会感到如此的惊讶呢?
清政府最早修筑
趣
的唐胥铁路,火车
事
只有车厢,没有车
一
头,只好用马或者
二
骡子拉着车厢在铁
轨上行走。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 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 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第一组:交自通主合作第学三组习:娱乐方式
武 广 高 铁八年级上册社来自变 化会 生 活
第
20 课
的
第一组:交自通主合作第学三组习:娱乐方式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
介绍照相、电影
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
样的进步?
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 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 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 书馆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
交通 通讯
? (2)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 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 “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 困难:缺资金、缺技术; 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
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
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 材料二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 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 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 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 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 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 厂终于建成。
话。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 )
A.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B.礼仪风俗的简洁化
C.民间服饰的西洋化 D.民族经济的工业化
?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李鸿章
?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 采取了什么措施?
? “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
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
介绍照相、电影
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
样的进步?
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 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 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 书馆
一、物质生活的变化
交通 通讯
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
早期电报机
我们今天还用电报吗?为什么?
小知识 — 电话的发展
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 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 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 说什么?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1905年)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1年)
胡蝶在《歌女红 牡丹》中的剧照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 1935年)
第一组:交自通主合作第学三组习:娱乐方式
第一组:交自通主合作第学三组习:娱乐方式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
介绍照相、电影
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
样的进步?
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 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 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 书馆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
娱乐方式
照相 电影
最早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 称为无声电影或默片;后来,无 声电影被有声电影所取代。
古代、近代、现代的交
介绍照相、电影
通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
样的进步?
第二组:通讯
古代、近代、现代的通 讯工具都有哪些,有什么样 的进步?
第四组:大众传媒
介绍《申报》、商务印 书馆
二、文化生活的变化
娱乐方式
大众传媒
《申报》 商务印书馆
创办于1872年的报纸--《申报》
广告夸张, 不符合事实,所 以是骗人的。
C.《每周评论》
D.《新青年》
4.图3是我国近代出版的某一图册的封面,
它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是( )
A.商务印书馆是在北京创办的
B.该图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C.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地图册
图3
D.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历史最长
5.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
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
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
广告是允许 夸张的,不夸张 的就不像广告了。
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 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
怎样评价火车、轮船、有线 电报、照相、报刊等这些外来的 新鲜事物呢?
利:为出行、传递信息带来了方便, 丰富人 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冲 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弊:造成环境的污染,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提供 了便利。
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3.1876年某天,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
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民报》
B.《申报》
——陈
独秀
? (3)为拥护材料三中的“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 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 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近代火车传入中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男子可
文化生活的变化
变
化
娱乐方式 大众媒体
火车 轮船 有线电报
照相 电影 《申报》 商务印书馆
社会习俗的变化
剪辫、易服、改称呼、禁缠足等
同步练习
1.中国近代有一首竹枝词写到:“两地情怀一线通,
有声无影妙邮筒。”材料中的通讯方式是( )
A.无线电报 B.书信 C .有线电话 D.互联网
2.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课本剧《盐商觐见孙中山》
通过这个课本剧,你感觉当时 社会习俗有了哪些变化呢?
剪溥仪辫剪辫装
易服饰
清朝官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禁缠足
改称谓、废跪拜
促进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辛亥革命的冲击
小交通结
物质生活的变化
通讯
社
会
生
活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