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研究的理论

合集下载

传播学中的新媒体研究

传播学中的新媒体研究

传播学中的新媒体研究

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媒体,还是商业视角中的应用,新媒体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在传播学领域中,新媒体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就新媒体在传播学中的研究展开讨论。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来实现信息传递和信息互动的媒介形态,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电视和电子游戏等,在社交、娱乐、商业等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更高的互动性、更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更快的反馈速度,同时也对人们的传播方式、社交行为和价值观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媒体在传播学中的研究

新媒体的出现让传播研究者们有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研究。在传统媒体中,信息的传递具有较为单向的特点,而新媒体则更加注重用户的互动和反馈。因此,传播学研究者们在研究新媒体时需要从传统媒体的研究方法中得到启发,并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

1. 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

社交媒体是新媒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其传播机制也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信息扩散和信息影响三个方面。在这些方面,研究者们探讨了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特点、信息扩散的路径和影响力等问题。

2. 网络空间和虚拟社交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和虚拟社交关系已成为了人们重要的社交场所。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网络空间的社交性质、虚拟社交关系的特征和网络社区的形成机制等问题。

3. 用户生成内容的传播特点

第二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3
理解:
1、传媒组织“把关”,首先直接体现为对新闻素 材的“新闻价值”的判断。“把关”活动最终 还受到传媒的立场、方针和市场标准的影响。 2、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受众总是被动的接 收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
4
新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常用方法:
1、直接手段 1)详细报道、快速跟踪。 2)新闻排序。 2、间接手段 基于网络的互动性。扶持意见领袖。
2
二、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功能”: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 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 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 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 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某种意义上,“议 程设置”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 过有选择的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引导到特 定的方向。
5
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 1、网络中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
在新媒体中,用户的选择余地与主动性大大增 加。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议程设置是 由网民在完成的。 2、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和难以控制,限制了议程 设置的效果。
6
三、社会控制的弱化
四、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
7
五、新媒体对新闻价值及其实现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1
第一节 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一、新媒体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性

第2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第2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的特性与领导能力对后续的采用者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
3)早期大多数在深思熟虑后接受“创新”。 4)晚期大多数是多疑的一群人,在对“创新”的 相关疑虑消除后逐渐接受“创新”成为采用者。 5)迟缓者则是传统、保守的,非到万不得已不去 采用“创新”的那一群人。
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
1.2 创新扩散的过程 1)获知:接触创新并略知其如何动作。 2)说服:有关创新的态度形成。 3)决定:确定采用或拒绝一项创新活动。 4)实施:投入创新运用。 5)确认:强化或撤回关于创新的决定。
扶植意见领袖是一种较为隐蔽的手段。网站工作 人员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也可以凸显网民中的某 些个人,提升他们的影响力。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4 网络与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区别
1)网络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
网络提供的议题并不能直接毫不走样地成为网民 的议题,虽然它们往往会对网民的议题的形成产生 很大的影响,但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信息 传播结构来看,信息发布仅仅是网络信息流的开端, 信息的流动才是传播的关键。在信息的流动的过程 中,网民所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对信息 的大量复制推动了信息的流动。
2007年6月1日,厦门市政府宣布缓建这项石化项 目,建厂工程暂停。
4、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
在新媒体中,用户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 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 和顺序。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分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分析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媒体所依赖的传播方式和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新闻传播理论也在此背景下不断发展和创新。本文将重点分析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受众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元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信息的传播路径相对单一。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信息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元化。

2.互动性

新媒体的另一个特点是互动性,传统媒体主要是单向传播模式,而新媒体则能够实现多方面的互动,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信息的选择和参与。

3.即时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新闻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信息。

4.个性化

新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地域、行为等个性化信息进行推送,使传播内容更加符合受众需求。

二、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介依存理论的转变

传统的媒介依存理论认为,媒介对信息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介对传播途径的垄断,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媒介依存理论逐渐转变为媒介多元依存理论,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并在不同媒介之间进行转换和交叉。

2. 多通道传播理论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多通道传播理论逐渐被提出和广泛应用。传统的线性传播模式逐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效应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效应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效应研究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成为现代社会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

的渠道,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然而,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和对社会的影响却引起了广泛的思

考和关注。其中,媒介效应研究是新媒体时代核心问题之一。

媒介效应是指媒介对受众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它是

传播学经典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效应研究

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新媒体时代的传媒环境无处

不在,传递速度快,时效性强,受众及内容无限制。这些新特点

带来的巨大影响着重构媒体效应研究的思路。另一方面,新媒体

时代的传媒行为和媒介催眠与传统媒体有诸多不同,更加复杂和

多样化,因此也需要更加精细和深入的研究。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影响媒体效应的因素也受到了挑战,政治和经济因素不再是唯一因素。经济和社会发展,个体和群体

因素、媒体技术和传播路径、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都会影响媒介

效应。对此,研究者也应当针对特定情境,分析不同变量对媒介

的影响,为媒介效应提供更完善的调查和探究。

随着媒介效应的研究和探讨的深入,学者们也提出了多种媒介

效应理论。最早的是“直接效应”理论,认为媒体会直接改变受众

的行为和态度。后来,“间接效应”理论也应运而生,认为媒体的

影响是通过社会交往和群体行为形成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

者支持“弱效应”理论,即媒介的影响弱化了传统直接和间接效应

理论的观点。这一看法主张认识深厚的群体在面对媒介时会将媒

介信息同多种因素协调起来,从而构成多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影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

19
编辑ppt
5、新媒体对新闻价值及其实现产生的影响
ß 这里指的新闻价值是新闻本身所蕴含的素质,即 事实、新闻材料、新闻所具有的能满足人们的新 闻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不变因素 (真实性与新鲜性)与可变因素(重要性、显著 性、接近性、趣味性)。真实性与新鲜性是新闻 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 要依据,也是新闻价值的源头。
14
编辑ppt
3、社会控制的弱化
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来说,社会控制不难实 施。
对于新媒体而言,社会控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由于新媒体信息容量的无限性、物质载体的无形性、 信息受传者数量的海量性,要想全面及时控制新媒 体几乎是不可能的。
15
编辑ppt
3、社会控制的弱化
ß 受众主体意识的增强,受众整体变成了一个个有 着不同愿望和需求的“小众”群体。
3)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23
编辑ppt
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
创新扩散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 (Everett·M·Roger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 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 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目前创新扩散理论在西方学术界亦被广泛应用到新 媒体研究中。
在人际传播中,传播者和接收者分别处于传播的 两端,他们是互动的、反馈是及时的并直接影响 传播的过程和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传播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新媒体

传播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宣传活动的过程,受众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参与互动。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信息聚合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对于提高信息传递效率、营销推广、社会管理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将从新媒体传播的发展历程、新媒体传播特点、新媒体传播的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新媒体传播的研究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传播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传播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

网的出现,人们开始了解到互联网这种全新的媒介形式,并看到了它带来的各种机遇。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这为中国新媒体传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以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加速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

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截至目前,新媒体传播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宣传、商业营销、文化传承、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二、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来说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下面列举其中几点:

1. 互动性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可以实现读者和内容发布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读者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提供反馈、建议和意见。这种互动性加强了信息传递的效果,也使得社会环境更加民主和开放。

2. 传递速度快。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是信息与人们的距离变近了,时间也变快了,信息发布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而读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和了解情

3.1.2新媒体用户行为研究的理论和领域

3.1.2新媒体用户行为研究的理论和领域
侧重揭示外部社 会性因素和技术 性因素对在线社 交网络用户持续 使用意愿或行为 的影响作用
内外因综合作 用论
同时考查用户自 身因素和外部环 境因素对持续使 用意愿或行为的 影响作用
二、群体层面的新媒体用户行为研究
群体间的互动
社交活动的最主要部分 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传播 的关键
互动关系的选择
互动内容的选择
群体层面
围绕用户采纳 与使用行为展

从用户群体互 动行为入手
二、个体层面新媒体用户行为研究
1、在线社交网络的用户采纳行为
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用户采纳行为是指用户在亲 身试用基础上和(或)在外在环境的影 响下对在线社交网络的正式接受和使用
根据罗杰斯1962年提出的创新扩散理论 ,新兴社交媒体在上市初期的用户采纳 情况对其未来的市场扩散至关重要
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行为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布与传统环 境下的负指数分布规律存在显著性差异,呈现出明显的 幂律分布[]特征,即具有“长尾”效应。
二、个体层面新媒体用户行为研究
2、在线社交网络的用户持续使用行为 用户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在线社交网络保持一定频率的使用,是在线社交网络用户 忠诚的主要表现形式。
内因主导论
侧重于揭示用户 自身的认知性因 素、情感体验性 因素、需求满足 等因素对在线社 交网络用户持续 使用意愿或行为 的影响作用

传媒学中的媒体理论和传播方式

传媒学中的媒体理论和传播方式

传媒学中的媒体理论和传播方式传媒学是研究媒体与传播的学科,它关注着媒体的影响力、传播的效果以及传媒的理论与方式。媒体理论和传播方式是传媒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媒体理论

媒体理论是传媒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传媒学中,有多种经典的媒体理论被广泛使用和研究。

首先,我们来探讨传媒学中的媒体效应理论。媒体效应理论旨在分析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和效果。其中,短期效应理论主要关注媒体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直接影响;而长期效应理论则更关注媒体对受众价值观、认知结构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其次,我们介绍媒介选择理论。媒介选择理论主要关注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媒体选择行为。这个理论指出,人们根据自身的需求、兴趣和目标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媒介选择理论对媒体行为和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我们还要提及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过程。根据该理论,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信息,而是通过符号交互产生反馈和创造意义。符号互动理论为研究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传播方式

在传媒学中,传播方式是指信息在媒体中的传递方式和形式。媒体

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是广播传播。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或电视等媒体将信息传送到受

众的过程。广播传播方式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是大众

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

其次是印刷传播。印刷传播是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体传

递信息的方式。印刷传播方式在文字传播和学术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

作用。

另外是电视传播。电视传播是通过电视媒体将音频和视频信息传送

《新媒体概论》第三章 新媒体用户研究

《新媒体概论》第三章 新媒体用户研究

3.1.3 个人差异论
第3章 新媒体用户研究 7
2.个人差异论的积极意义
从理论贡献的角度出发,个人差异论的价值在于提出了“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的 信息传播”这一观点,影响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过程的中 心再次发生转变,其核心是以个人为中心和以组织为中心。个人差异论从理论上不但支持 个人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最大化了个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3.1.4 社会类型论
第3章 新媒体用户研究 8
传播媒体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信息,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地接收和解释这些信息的。
不同的社会类型,其价值观和社会 观可能是不同的,因而对传播内容 的选择就有所区别。
受众有选择的信息接收行为的基础是 社会成员在阶层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所 处的地位。
同一社会类型的受众往往具有相 同或相似的兴趣和爱好。
由于心理结构的不同,受众个人对传播媒体中的各种信息内容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记忆程度 和反应程度也不相同。
在设计劝服性传播信息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首先分析和了解受众的兴趣、爱 好、需要、价值观和态度等特性,再挑选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传播,否则受众会回避和拒绝接收 与自己的个性和需求不相符的信息内容。
第3章 新媒体用户研究 1
03
新媒体用户研究
《新媒体概论》
目录/Contents

第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2022年学习资料

第3章-新媒体概论(第三版)-2022年学习资料

五、新媒体挑战“沉默的螺旋”理论-·“沉默的螺旋”: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于1974年最先提出的。-·诺依曼认为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 见气候,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造成一方声音越来越大,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这一理论夸大了人的心理中 众行为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对舆论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新媒体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接近权: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这一理论由美-国学者巴隆首倡。-·强调受众接近 的意义:-1有利于提高传播效率-2有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媒介环境-3有利于妥善地解决信源和传者之间的关系
四、新媒体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网络对实现受众接近权的积极意义:-1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介的信息准入特权。-2网络使个人意见获得有力传播。-3网络使 统媒介的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一、中国网民数量增长分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7.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图里ea可至85.8%。
第1单元新媒体理论基础
第3章新媒体用户特征研究-由于新媒体的互动性,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十分模糊。在通-常情况下,新媒体用户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众。因此,在新媒 研究中,对-新媒体用户的研究,尤其是对网民的定量分析,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新媒体研究的新范式及核心概念_欧美新媒体研究述略

新媒体研究的新范式及核心概念_欧美新媒体研究述略

者特征、使用者感知、使用者态度以及使用模式。第三阶段涉 新 发 明 的 媒 介 。 社 会 通 过 发 现 新 的 传 播 可 能 性 来 制 度 化 发
及 媒 介 效 果 , 比 如 它 对 文 化 、社 会 、日 常 生 活 、政 治 系 统 和 公 明, 它吸收和安排新媒介 。Rudolf Stobe r 认 为可 以 用 四个 子
系统”( Roge r Fidle r, 1997) 等概念与我们的思路是一致的。 套开放和有说服力的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创新 扩 散理 论( diffus ion of innovation the ory) 以 及 使 用 与 满
进化论作为大框架( gre at fram e w ork) , 美 籍 奥 地利 经 济
足 理 论( the us e s and gratification the ory) 在 新 媒 体 研 究 中 学 家 熊 彼 特 (J . A. Schum pe te r, 1997) 对 发 明( inve ntion) 和
发 挥了 很 强 的解 释 力 , 但仅 仅 依 赖这 几 个 传统 传 播 理 论 是 不 革新( innovation) 的区分作为中观理论( m e dium - range the

媒 体也 都 会 变成 旧 媒 体。目 前 我 们探 讨 的 新媒 体 , 其 定 义 虽 观点。有学者提出 , 英、美等国的网络传播研究大致上是从三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研究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研究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研究

作者:张春蕾

来源:《传媒》 2017年第8期

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研究——评《新媒体导论》

文/张春蕾

当前,新媒体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媒体而存在,它更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和经济形态,影

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的一种统称。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媒体的内涵和

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对新媒体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彭兰教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的《新媒体导论》一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新媒体的内涵和特征,准确把握了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详细解读了新媒体的应用策略,从理论和实践

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立足时代发展,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内容。新媒体的发展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

表现为“新”。在今天,新媒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它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而不断被

赋予新的特征和内容。要研究新媒体,就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和大局观,新媒体研究的难

点也在于如何将瞬息万变的新媒体形态纳入一个相对稳定和科学的系统中,总结规律、形成理论。为此,作者既坚持宏观视野,又注重微观调查,全面、客观、系统地梳理了新媒体有关内容,既注重新媒体“变”的特点,又注重新媒体“不变”的本质。对于新媒体的“变”,作者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对于“不变”,作者又善于总结基本规律,抓住新媒

体的本质特征,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为新媒体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体现

了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前瞻性。

坚持宏观视野,致力于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框架。新媒体研究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庞杂,理论丰富,要想将其系统化、科学化,就需要建立一个逻辑清晰、目的明确、内容全面的理论

新媒体时代中的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中的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中的传播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播学的研究也逐渐转向

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兴起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研究

对象,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中

传播学的研究内容和趋势。

一、传播学的演变与新媒体时代的诞生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新闻学和社会学,旨在研

究信息的传播与沟通过程。传统上,媒体一直被视为信息的主要传播

渠道和工具,而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的格局,改变了传播方

式和内容的传播路径。新媒体的兴起使得传播学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了

包括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在内的新的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内容

1. 新媒体与社会互动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呈现出更多的互动和

参与性。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公众可以成为信息生产和传播的参与者,个体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和互动也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新方向。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认同产生了深

远影响。例如,在社交媒体上的群体行为和舆论形成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改变社会的政治态势。因此,探究新媒体时代中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关系,以及社交媒体对社会的影响成为了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新媒体的内容特点和用户接受偏好

新媒体时代,信息爆炸和碎片化成为了现象。在海量的信息中,个

体面临着选择和接受的问题。传播学的研究则站在用户的角度,研究

他们的接受偏好和信息选择行为。

研究表明,个体接受信息的偏好往往与个体的特定需求和利益相关。以社交媒体为例,娱乐、新闻和社交等不同类型的信息都有不同的受

新媒体概论梗概

新媒体概论梗概

新媒体概论梗概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一、名词解释

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是由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用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创新扩散是指一种基本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感受到的某个新语音的信息被传播.通过一个社会构建过程,某创新的意义逐渐显现.

2、“知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

有扩大的趋势.

3、拟态环境:它是

由大众传播活动形

成的信息环境,它并

不是客观环境的镜

子式再现,而是大众

传播媒介通过对新

闻和信息的选择、

加工和报道,重新加

以结构化以后向人

们所提示的环境.最

早由李普曼在1922

年出版的舆论学中

提出.

4、议程设置:它的

基本思想最初来自

李普曼的舆论,该理

论认为大众传播往

往不能决定人们对

某一事件或意见的

具体看法,但可以通

过提供给信息和安

排相关的议题来有

效地左右人们关注

哪些事实和意见及

他们谈论的先后顺

序.大众传播可能无

法影响人们怎么想,

却可以影响人们去

想什么.

5、六度分隔理论:

即六度空间理论、

小世界现象、小世

界效应,该理论假设

世界上所有互不相

识的人只需要很少

中间人就能建立起

联系,它最早由斯坦

利·米尔格兰姆教

授提出.

6、边界效应:该理

论最早由桑德

拉·佩特罗尼奥提

出,他指出,所谓

“边界”指的是在

思想和感情上是否

愿意和他人分享的

界限,或者可以理解

为私密性和非私密

性事务之间的界限.

7、角色冲突:是指

新媒体研究方法

新媒体研究方法

新媒体研究方法

新媒体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新媒体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研究新媒体现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而新媒体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新媒体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多元化。新媒体的形式和内容非常多样化,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虚拟现实等等,因此研究方法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新媒体形式和内容进行选择和运用。例如,对于社交媒体的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等方法,而对于虚拟现实的研究,则需要采用实验研究、观察研究等方法。

新媒体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前瞻性。新媒体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研究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例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需要探索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研究新媒体现象,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

新媒体研究方法需要具备跨学科性。新媒体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传播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因此研究方法也需要跨学科地进行选择和运用。例如,对于社交媒体的研究,需要结合传播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深入探究社交媒体对人们社交行为的影响。

新媒体研究方法需要具备多元化、前瞻性和跨学科性,以确保研究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研究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控制权掌握在传播者手中, 受众总是处于被动的接收端,面对大众媒介“推 送”给他们的内容,他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他们 的反馈是十分有限的,是严重滞后的。
7
可编辑ppt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1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McCombs)和肖(Shaw) 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它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 “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 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 断。
扶植意见领袖是一种较为隐蔽的手段。网站工作 人员可以充当这样的角色,也可以凸显网民中的某 些个人,提升他们的影响力。
12
可编辑ppt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4 网络与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区别
1)网络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 网络提供的议题并不能直接毫不走样地成为网民 的议题,虽然它们往往会对网民的议题的形成产生 很大的影响,但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从信息 传播结构来看,信息发布仅仅是网络信息流的开端, 信息的流动才是传播的关键。在信息的流动的过程 中,网民所扮演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对信息 的大量复制推动了信息的流动。
新媒体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 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 挑战。新媒体对新闻传播业、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 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以下是比较突出 的方面。
4
可编辑ppt
1、新媒体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性
新媒体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 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 结构。
“把关”特权基于传统大众媒介体系的特点:线 形、单向的传播方式,以及媒介进入的技术和经济 障碍。
9
可编辑ppt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2 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
在新媒体中,用户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从网络中“拉”出信息, 原来关于大众媒介对受众产生“议程设置”这一客 观效果的理论将受到一定的挑战。在网络上,所有 用户都可以通过BBS自由地选择接收信息和表达观 点,许多用户既是传播者也是接收者。
2)新闻排序。网络新闻的优先顺序排序与传统 媒体并无本质差异,归根结底都是媒体对于社会上 发生的新闻事件从新闻价值、受众可能关注的程度、 自身立场等出发做出的一种评价。
11
可编辑ppt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3 新媒体议程设置的常用手段——间接手段
间接手段主要基于网络的互动性。传播者可以通 过电子邮件或BBS以及聊天室的方式,与受众在其 内部迅速形成意见的交流,从而通过网上方便的人 际传播优势来形成议题,进而引起更多的关注。
2
可编辑ppt
本章概要
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1)传播方式的结合 2)议程设置 3)社会控制弱化
新媒体研究理论模型: 1)创新扩散理论模型 2)技术接纳模型 3)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3
可编辑ppt
第一节 新媒体给新闻传播理论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 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
第一单元
新媒体理论基础
1
可编辑ppt
第二章 新媒体研究的理论模型
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信息传 播技术的根本性变革,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活 动、生活、人际交往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对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广 泛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传播学 者麦克卢汉就断言,媒体革命的后果是,所有个 人和社会生活都为适应新技术建立起来的新感觉 模式进行调整。然而,在新技术面前,相应的基 础理论研究往往是滞后的。
其实,“议程设置”在新媒体中依然存在,但是, 新媒体中的“议程设置”难度在加大,有效性在降 低,进行“议程设置”需要一些新手法。
10
可编辑ppt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Biblioteka Baidu
2.3 新媒体议程设置的常用手段——直接手段
1)详细报道、快速跟踪。由于网络的超大容量, 传播者可以将与事件相关的新闻事实或背景事无巨 细地发布出来。由于网络的即时性,传播者可以通 过密切的跟踪报道、快速跟进的后续消息,将网民 的注意力始终维持在该事件上。
8
可编辑ppt
“议程设置”引入新闻研究领域
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White)将这个概念引 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 关”模式。他指出,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 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组 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到 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13
可编辑ppt
2、新媒体与议程设置
2.4 网络与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区别
2)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和难以控制限制了议程 设置的效果。
网络中传播者的多元化使网络信息极大丰富起来,
也使得很多传统媒体无法报道和不愿意报道的新闻 事实通过网络得以传播。过去,传播的任务主要由 有组织的传播机构来承担,它们传播的目的是非常 明确的。而网络就像一个大市场,谁都可以在里面 随意地向别人发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使得议程设 置的难度加大,其效果受到限制。
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生产、 发布信息,所有网络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 非线性的方式流入网络之中。
5
可编辑ppt
相关概念
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对象 十分明确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它可以是一 人对一人,也可以是一人对多人(如上课、演讲、 会议等),既可以直接地、面对面地进行,也可 以间接地、非面对面地进行(如写信等)。
在人际传播中,传播者和接收者分别处于传播的 两端,他们是互动的、反馈是及时的并直接影响 传播的过程和内容。
6
可编辑ppt
相关概念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是一种信息传 播方式,是特定社会集团利用报纸、杂志、书籍、 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向社会大多数成员 传送消息、知识的过程。这一定义仅指传播的单 向过程,没有包括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