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合集下载

第第章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 药学的研究范畴

第第章一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 药学的研究范畴

第一章第章农药的基本概念及农药学的研究范畴第一节农药的基本概念、农药的含义与分类一农药的含义与分类(一)农药的定义农药(Pesticide)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品。

¾这里所说的化学品可以是人工合成的,也可以是天然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但不论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还是天然产物,作为农药都应具备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确定的分子结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靶标生物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因此诸如寄生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生物农因诸如寄蜂捕食螨致病细菌病毒等所谓物农药”不属于本书所述的农药范畴。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农药的含义和范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差别。

如美国,早期曾将农药称之为“有经济价值的毒剂”(Economic poison),后又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ultural chemicals),甚至称之为“农用化学调控剂”(Agricultural bio-regulators),欧洲亦称之为“农用化学品”(Agrichemicals),当前在国际文献中已通用“Pesticide”一词。

(二)农药的分类《农药手册》(The pesticide manual)第14版记录全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

为了便于研究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世界商品农药1524种为了便于研究与使用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一般是按功能和用途将农药分成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若干大类,然后再将每一大类按化学结构或作用方式细分。

以杀虫剂为例,可以按化学结构分成若干类别,如:可以按化学结构分成若干类别如:¾有机氯类杀虫剂如滴滴涕、六六六、狄氏剂等。

¾有机磷类杀虫剂如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等。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

河南农大植保·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1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农药2. 毒力与药效3. 剂量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 50与LC 506. ED 50与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为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控制、影响植物和有害生物代谢、生长、发育、繁殖过程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产物及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毒力与药效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 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 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校正死亡率(%)=5.LD 50与LC 50致死中量(LD 50)(medium lethal dos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 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 ED 50与EC 50有效中量(EC 50):有效中浓度(EC 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100(%)?=供试总虫数死虫数死亡率100-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农药剂型加工复习要点

农药剂型加工复习要点

农药加工与管理复习提纲绪论1.农药加工:在农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的加工过程。

2.农药剂型:指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形态、组成及规格。

第一章农药加工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原药(TC):由专门的化工厂生产合成的农药,它含有高含量的农药有效成分及少量相关杂质。

2.制剂:一种剂型可以制成多种不同含量和不同用途的产品。

3.农药制剂的名称,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应由三部分组成,其顺序为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数、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及剂型。

4.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5.农药剂型加工的主要影响因素?6.根据助剂的作用原理,一般把助剂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即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有助于发挥药效和延长药效、有助于有害生物接触和吸收农药有效成分、增加安全性及方便使用。

7.按照润湿理论,农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包括黏着(或附着)润湿、浸透(或浸渍)润湿及展着(或铺展)润湿3种类型。

8.控制释放制剂:是指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通过加工技术,使农药有效成分按必须的剂量和在特定的时间内,持续稳定的释放,以达到经济、有效、安全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的加工制剂。

9.农药乳化剂: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如水和油),使其中的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的助剂。

10.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第二章农药助剂1.农药助剂:本身无活性,但可以改善农药加工制剂的物理化学性状,便于加工、贮藏和使用,或者可以提高药效的物质。

2.表面活性剂:能使原来不相溶的两相液体(如水和油),使其中的一相液体以极小的液珠稳定分散在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浊液的助剂。

3.表面活性剂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平衡值。

4.农药乳化剂的性能要求和特性??5.农药乳化剂的基本性能要求有哪些???6.浊点:衡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指标。

指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中,当温度低于浊点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处于分散状态,在温度升高时,分子因逐渐靠近而开始缔合,由若干分子缔合或聚集在水中呈现云斑或乳白色,此时的温度称为浊点。

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复习题11

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复习题11

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 农药2. 毒力与药效3. 剂量4. 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 LD50与LC506. ED50与EC507. 农药毒性与毒力8. 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二、单项选择题1.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是按照()来分类的。

A 原料的来源B 成分C 用途D 机理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A 乐果B 大隆C 百菌清D 2.4-滴3.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A 草甘膦B 功夫C 硫磺D 克百威4.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A 敌敌畏B 功夫C 代森锰锌D 呋喃丹5. 致死中量常用的剂量单位有( )A mg/LB mg/kgC mg/个D ml/个E μg/g6. LD50值是()A 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B 杀死昆虫种群5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C杀死昆虫种群90% 的个体所需的浓度D杀死昆虫种群90% 的个体所需的剂量7. DDT和其它有机氯杀虫剂被禁用的主要原因是()A. 药效太低B. 持久残留C. 三致性8.涕灭威颗粒剂的使用方法应为()A.喷雾B.拌种C.土壤使用D.土表撒施9. 下列杀虫剂中,具有正温度效应的是()A 有机磷杀虫剂B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C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D 有机氯杀虫剂10. 林丹是含有()异构体99%以上的六六六。

A αB βC γD δ1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A 影响轴突传导B引起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 C 抑制章鱼胺的活性 D 抑制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三、判断题1. 高温天气使用农药容易产生药害。

()2. 天敌生物、转基因生物属于农药管理的范畴。

()3. 安全性指数K值越大,说明农药对作物越安全。

()4. LD50值越大,农药毒性越低。

()5. 施用农药24小时内下雨需要重新补喷。

()6. 内吸性药剂是指有害生物体吸收农药导致死亡的药剂。

()7. 防治夜晚活动的害虫选择傍晚施药效果好。

农药剂型与加工

农药剂型与加工

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剂型与加工实验:讲授:赤国彤教材、主要参考书《农药剂型加工技术》---刘步林主编《液体制剂》------------郭武棣主编农药加工与管理----------沈晋良主编农药助剂-----------------邵维忠主编第一章绪论目的:了解农药剂型和农药剂型的加工以及农药剂型与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农药剂型,农药剂型与加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难点:农药剂型的加工原理。

第一节农药剂型加工的定义和意义1.定义:农药加工―――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这一过程即为农药加工。

农药剂型―――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形态、组分、规格,称作农药剂型。

2.意义赋形:具有一定的形态。

稀释作用:将高浓度原药稀释成对靶标有毒,对作物、人、动物无毒或低毒。

优化生物活性:粒度、可湿性、悬浮率、渗透性、展着性、润湿性等。

使原药达到最高的稳定性:根据原药特性,加工成不同的剂型,提高贮存、实用稳定性。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常规喷雾,超低,颗粒剂,粉类剂。

高毒农药低毒化:稀释含量,克百威,涕灭威,包衣层,减少了接触。

控制农药释放速度:微胶囊剂、种衣剂、各种缓释剂,减少用药次数,延长药效,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节农药加工的基本原理一、农药分散度农药被分散的程度称为农药分散度。

在农药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分散度是衡量制剂质量或喷洒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农药的分散度通常用其分散颗粒直径的大小来表示,分散度越大,粒子越小。

也可用颗粒的总体积与总表面积之比表示,称为比面。

比面越大,粒子越小,个数越多,分散度越大。

二、农药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1、影响覆盖面积农药的分散度越大,其覆盖面积越大。

2.影响药剂的附着性药剂颗粒在处理表面上的附着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颗粒大小和重量是主要因素。

3.影响药剂颗粒的运动性能不管是粉剂还是液体药剂,被喷洒出去以后,由于其分散度不同,药剂形成的颗粒的运动轨迹也不同。

4.影响药剂颗粒的表面能药剂的表面能包括溶解能力、气化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及吸合能力。

第一章农药加工的基本概念与

第一章农药加工的基本概念与
开始形成胶束“表”的最低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 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胶束是由“表”分子的亲油基向内形成的一个极小 的非极性中心区,亲水基则向外而成的球状体。
胶束与增溶
尽管胶束的形状、增溶原理、及类型有不 同,但通常非极性的被增溶物进入表面活 性剂胶束的非极性部位,而起到增溶作用
缓释剂包括
物理型:指利用高分子化合物与农药之间的包埋、掩 蔽、吸附等作用,将原药贮存于高分子化合物之中。
化学型:指农药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通过化学反应结 合而成。
如微胶囊剂的作用原理是:它由囊核和囊皮两部分组 成,囊核为农药及分散体系,囊皮为高分子化合物。 其囊内有效成分的释放,依赖于内部蒸气压、渗透压 的渗透、浓度梯度的扩散、腐蚀破裂处的溶出等作用, 而外界的压力、切割、摩擦、热、溶剂的化学腐蚀和 生物降级也起重要的作用。
酸度调节剂,抗凝聚剂,稳定剂,抗冻剂,防腐剂,色素,
微胶囊剂 溶剂,填料,乳化剂,湿润剂,分散剂,稳定剂,
超低溶量剂
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湿润剂,展着剂
片剂, 丸剂 填料,胶粘剂,湿润剂,展着剂,稳定剂,警戒色素
气雾剂 溶剂, 喷射剂,乳化剂, 芳香剂
烟剂
燃料, 助燃剂, 发烟剂, 燃烧温度控制剂
1、原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里的物理性质包括形态、熔点、溶解度、挥发度等,化学
性质包括水解稳定性、热稳定性等。 2、防治对象的特性 由于每种有害生物都有一些特性,因此,一种原药虽有多种
剂型可用于防治某一特定有害生物,但是其中某种剂型对这 种特定的有害生物防治效果最好。
3.使用技术的要求 使用方式是飞机施药,还是地面喷洒;是喷粉、还是喷雾、
三、农药助剂的分类

植物保护农药学概论

植物保护农药学概论

孔破裂;叶片、果实畸形;
植株矮化;根部肥大粗短 等等。药害有时还会表现 为使产品有不良气味,品质 降低。
• 2009年天门市玉米大面积药害:甲磺隆除
草剂中毒;
• 2009年潜江市2000余亩直播水稻药害:
2,4-D异辛酯中毒;
• 2009年荆州市大面积旱改水田水稻药害:
原因待查;
• 2008年荆门市漳河试验站柑橘药害:初步
2、植物的种类和生育阶段、生理状态
3、环境条件
4、植物药害的症状
A、急性药害
B、慢性药害
二、农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刺激作用
一、农药对作物的药害
1、农药的性质
• 各种农药的化学组成不同,对植物的安全程 度有时差别很大。一般来说无机药剂较容易 产生药害,有机合成药剂比无机药剂要安全 得多。
• 加工制剂或原药中杂质有时是产生药害的主 要原因,制剂质量不良或喷布不均也可能造 成植物局部药害。
2、杀菌剂: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
3、除草剂:株防效、鲜重防效。
1、杀虫剂
其基本根据是自然死亡率与被处理而产生的死亡率是完全独立的。 在死亡率5~20%范围适用,低于5%时可不校正。
虫口减退率公式——
Ta——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Tb——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Ca——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 触杀剂:药剂通过体壁及气门进入害虫、害螨体内,使 之中毒死 亡的药剂称触杀剂。
• 胃毒剂: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消化系统,使之中毒 死亡。
• 内吸剂:药剂被植物的茎、叶、根或种子吸收而进入植 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 使取食植物的害虫(螨)中毒死亡的药剂称内吸剂。
• 熏蒸剂:药剂能够在常温下气化为有毒气体,通过呼吸 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称熏蒸剂。

应化农药加工资料

应化农药加工资料

11级应化农药加工资料绪论原药+助剂=制剂农药加工研究内容:农药加工是一门研究农药剂型或制剂的配制理论、制剂配方、加工工艺、质量控制、生物效果、包装、设备及成本等项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第一章:农药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概念原药(TC):由专门的化工厂生产合成的农药,包括有效成分和杂质有效成分(AI)农药加工: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的过程农药剂型:加工后具有一定的形态、组成及规格的农药农药制剂:一种剂型可以制成多种不同含量和不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为农药制剂农药加工的意义:1、赋形2、稀释作用3、优化生物活性4、高毒农药低毒化5、改善农药稳定性,提高原药储存期6、扩大使用方式和防治对象7、控制原药的释放速度8、具有增效、兼治、延缓抗性的作用影响农药加工的因素:1、原药的理化性质(形态、溶解度、熔点等)2、有害生物的特性3、使用技术要求4、局部生态条件5、加工成本助剂助剂:即农药辅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和应用中使用的除农药原药外的其他辅助物的总称。

分为表面活性剂类和非表面活性剂类。

根据助剂的作用类型可分为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有助于发挥药效和延长药效,有助于有害生物的接触和吸收农药有效成分,增加安全性及方便使用的4种润湿原理润湿:当固体表面原来的气体被液体所代替,形成覆盖的过程为润湿。

分散原理分散过程:1、润湿2、分裂3、分散体的形成、稳定及破坏同时发生分散作用原理:1、分散作用(为关键作用):氢键吸附、离子交换、离子对吸附、增水作用吸附、∏电子极化吸附2、表面电荷3、位阻障碍乳化原理乳化作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液-液分散体系就称为乳化作用乳化稳定原理:乳化剂作用农药乳状液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增溶原理增溶:指某些物质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现象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或指农药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特定条件下,溶液的若干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学性质都发生突变时的浓度值)影响增溶的因素:(1)增溶剂:同系物中,碳链越长,CMC越低,增溶能力越大;直链的增溶能力大于支链;亲水亲油能力平衡值HLB:13-18为宜(2)被增溶物质:碳链越长越不易增溶;不饱和物质比饱和物质易增溶(3)温度(4)PH(5)操作起泡和消泡原理:HLB:1-3更亲油,具有消泡性能;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两面性第二章:农药助剂农药助剂基本性能的要求:1、使用中对作物安全,对人、畜、生态系统毒性小,对天敌无害2、稳定性好、不易分散失效3、资源丰富,成本廉价农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SAA):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它溶于液体,在低浓度时也能在液体或气体表面或其他界面上定向吸附,使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显著降低。

《农药加工》课程教学大纲-6页精选文档

《农药加工》课程教学大纲-6页精选文档

《农药加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农药加工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6学分:2适用对象:植物保护考核方式:考试(期末考试占70%、试验占20%、平时占10%)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农药加工是农药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农药应用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农药剂型与加工现状、农药主要剂型与制剂、农药重要助剂、农药载体及农药加工设备等内容,详细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农药剂型的加工方法、重要的助剂品种及其生产工艺,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各类助剂的合成生产及其应用技术、各种农药载体、加工工艺及主要加工设备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能充分认识农药加工的重要性,掌握不同农药剂型的加工方法及使用技术,能够科学合理应用农药这一手段进行可持续治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农药加工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了各类农药剂型的加工工艺与特点,使用注意事项的学科。

本课程总学时36学时,讲课24学时,实验12个学时(4个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主要农药剂型的加工工艺,特点及使用方法,了解重要农药助剂的特点及选择农药助剂的标准与方法,并根据农药企业生产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设计出合理的加工方法,并能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剂型并能合理的使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熟悉影响选择农药剂型的主要因素,掌握农药剂型的命名与分类方法。

2.了解目前农药加工发展情况,国内外农药剂型加工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农药加工的基础知识1.主要内容:农药剂型加工的定义和意义,影响选择农药剂型的主要因素,农药剂型的命名与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农药原药、农药制剂、农药加工,农药加工的意义,农药剂型的分类,农药原药性质对加工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掌握农药加工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农药加工发展概况及展望1.主要内容:农药剂型加工发展史,国外农药剂型加工发展的趋势,中国农药剂型加工工业的发展概况,展望2019年中国的农药剂型加工工业。

农药学加工原理(第1章)

农药学加工原理(第1章)

SAA 临界胶束浓度是非常重要的特征数,达到CMC后,SAA形成胶束, 对许多物质具有乳化、分散、可溶化(增溶)作用。SAA所有(物化参数)性 质和用途,都与CMC值直接或间接有关。 农药SAA在应用时,SAA助剂用量要过量,即必须使浓度高于SAA 临界胶 束浓度才能实现预期效果。
第二节 湿润原理
液体
沾湿过程中的变化(S-固相 L-液相 G-气相)
浸湿(浸渍润湿)
浸湿指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即变固-气界面为固-液 界面的过程。
如图,设浸湿面积为单位值(如 1cm2 ),该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 为: 一△G=γSG -γSL =Wi
浸湿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S-固相 L-液相 G-气相,Wi-浸润功)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
SAA亲油基(或叫疏水基hydrophobic group):对水没有亲和力,不溶于水,而 易溶于油,具有亲油性质。 SAA的亲油基团主要是烃类,主要有: 饱和烃: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环烷烃, 其碳原子数大都在8~20范围内; 不饱和烃:包括脂肪族烃和芳香族烃。
SAA亲油基
SAA的表面活性原理
SAA疏水基的疏水作用,使分子在水溶液中 发生自聚,即疏水基链相互靠拢在一起形成 内核,远离环境,亲水基朝外与水接触。 SAA在水溶液中的自聚(或称自组装、自组) 形成多种不同结构、形态和大小的聚集体。 使SAA具有增溶以及衍生出胶束催化、模板 功能、模拟生物膜等多种特殊功能。
SAA的表面活性原理
由于SAA有亲油基和亲水基,依据“相似相亲”原 则; SAA进入水溶液后,疏水基为了减少与水的接触, 有逃离水相的趋势,但由于SAA中亲水基,又无法 完全逃离水相,其平衡的结果是表面活性剂分子在 溶液的表面上富集,即疏水基朝向空气,而亲水基 插入水相。 表面上SAA的浓度达到一定值后,SAA呈竖立紧密 排列,形成一层界面膜,从而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 赋予表面活性剂润湿、渗透、乳化、分散、起泡、 消泡等作用。

农药学第一章

农药学第一章

一、农药含义
☆农药的含义和范围,古代和近代及不同国家之间都 有差异
古代:主要指天然的植物性、动物性、矿物性物质 近代:主要指人工合成的化工产品 美国最早称为“经济毒剂”(economic poisons),将农药与化学肥料 全称为“农业化学品”(agricultural chemicals) 欧洲:称为“农业化学品”(agrochemicals) 德国:称为“植物保护剂” (pflanzenschutzmittel) 日本:称为“农药” 中国:称为“农药”源于日本 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农药“pesticide”一词,含义和范围大体一致。 用于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除称为“化学保护”或“化学防治”。
第一章 农药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农药的含义、名称及分类 第二节 毒力、药效及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农药对被保护作物的影响 第四节 农药对人、畜的毒性
第一节 农药的含义、名称及分类
一、农药含义
二、农药名称
三、农药分类
一、农药含义
☆农药(Pesticide)
主要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 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和 调节植物生长和昆虫发育的化学药品。 我国著名农药有机化学家中科院院士李正名先生近年 定义为:用有机物质来影响,控制和调整各种有害物(包 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使 有益生物得到保护,有害生物得到控制,以促进农业现代 化,这些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有机物质——农药。
二、毒性类型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人畜误服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吸入体内一 定量的药剂后在短时间内表现中毒或死亡。 •表现症状: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 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农药剂型加工培训资料

农药剂型加工培训资料

农药剂型及生产工艺
农药剂型及生产工艺
农药剂型加工概述 农药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 农药的原药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加工配制 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才能使用。 成各种类型的制剂,才能使用。制剂的型态称 剂型,商品农药都是以某种剂型的形式, 剂型,商品农药都是以某种剂型的形式,销售 到用户。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EC)、 到用户。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剂型是乳油 、 悬浮剂(SC)、可湿性粉剂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颗粒剂 、 等十余种剂型。 (WDG)、水剂 、水剂(AS) 等十余种剂型。
第二节、 第二节、粉剂和可湿性粉剂
• 一、粉剂
• 特点:固体粉状,可直接喷施,用途广;缺点 特点:固体粉状,可直接喷施,用途广; 为飘移污染环境,利用率低,叶面附着性差, 为飘移污染环境,利用率低,叶面附着性差, 药效期较短。 药效期较短。
粉剂分类
• 以有效成分含量分: 以有效成分含量分: 高浓度粉剂(大于 高浓度粉剂(大于10%)和低浓度粉剂 ) • 按粉剂粒度分:一般粉剂、无飘移粉剂、 按粉剂粒度分:一般粉剂、无飘移粉剂、 超微粉剂、追踪粉剂等。 超微粉剂、追踪粉剂等。
可湿性粉剂的加工方法与质量标准
• 加工方法 超微粉碎或气流粉碎,使粉粒细度达到要求。 超微粉碎或气流粉碎,使粉粒细度达到要求。 • 质量标准 有效成分不低于表明含量;细度(44µm) 有效成分不低于表明含量;细度(44µm)一般要求 µm ≥95%或98%;润湿时间,新品种1-2min,老品种595%或98%;润湿时间,新品种1 2min,老品种5 15min;水分含量不高于3%,悬浮率老品种40%, 15min;水分含量不高于3%,悬浮率老品种40%,新 3% 40% 品种70%,PH中性,根据稳定性有时5 品种70%,PH中性,根据稳定性有时5-9;热贮稳定 70% 中性 性54±2℃贮存14d,有效成分分解率<10%。 54±2℃贮存14d,有效成分分解率<10%。 贮存14d <10%

农药加工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农药加工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常见农药剂型形态和使用形态
第二节 农药加工的基本原理
1.常识性问题 2.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润湿原理 3.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分散原理 4.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乳化原理 5.农药加工与使用中的增溶原理 6.农药加工与使用中的控制释放技术 7.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起泡和消泡原理
助剂的概念与分类
农药助剂又称为农药辅助剂,是农药制剂加工和应用中使用 的除农药原药之外的其他辅助物的总称。它是用来改善农药理 化性质和使用性能的辅助物质。习惯上,暂不包括常用的稀释 剂水以及某些除草剂配套用的安全剂或解毒剂。一般来说,农 药助剂本身无生物活性,但能增强农药的防治效果。
通常,人们称固体表面被液体覆盖的过程为 润湿。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是指其溶液以固 液界面代替被处理对象表面原来的固 -气界面的 过程。取代的推动力是表面活性剂降低了表(界 )面张力的结果。
几种常见界面
气-液界面 液-液界面
固-固界面
气-固界面 液-固界面
润湿的基础知识
以液体为例
气相
液相
形成了液体的表面张力 形成了液体的表面过剩自由能
F
l
B
A
h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所作的功为- δW与dA成正比
dA
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润湿原理
从物理化学角度,固体表面 被润湿的难易程度,通常取决于 三种作用力,如图所示。当液滴 稳定下来,液体和固体间的这几 种作用力达到平衡。
(T.young)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受力的状态
式中,θ称为液体在固体表面 上的接触角。接触角θ愈小,表示 该固体表面易被润湿,换言之, 对给定固体表面,则表示该表面 活性剂溶液的润湿能力好。农用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包括黏着(或 附着)润湿、浸透(或浸渍)润 湿及展着(或铺展)润湿3种类型 。

农药剂型加工课程内容

农药剂型加工课程内容

第一章农药剂型加工的基本原理原药:由化工厂合成生产的农药有效成分称为原药,原药为固体的称为原粉,原药为液体的称为原油。

通常为什么原药不能直接使用???(1)大多数原药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不能直接兑水使用。

(2)原药物理形态呈块状或油状,不能直接作为粉剂使用。

(3)单位面积上所需的原药量很少,从而难以在大面积上均匀散布。

(4)对原药进行加工,可以改善物理性状,提高分散度和药效,使高毒农药低毒化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延缓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发展,延长有效药剂的寿命。

同时能扩大农药的使用范围。

农药加工:把原药制成可以使用的农药形式的工艺过程称为农药加工。

农药剂型:加工后具有一定组份和规格的农药(原药)的加工形态,叫农药剂型。

如:乳油、可湿性粉剂、粉剂等。

农药制剂:将同一种农药剂型制成不同用途、不同含量的产品叫农药制剂。

如:不同含量的产品。

农药制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有效成分含量;2)有效成分名称;3)加工制剂类型。

农药剂型加工的意义有哪些?(1)赋形(2)稀释作用(3)优化生物活性(4) 提高原药储存期稳定性,延长货架寿命;(5) 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6) 高毒农药低毒化;(7) 控制原药释放速度;(8) 增效、兼治、延缓抗药性。

农药分散度对农药性能的影响(1)影响覆盖面积(2)影响药剂的附着性(3)影响药剂颗粒的运动性能(4)影响药剂颗粒的表面能(5)影响悬浮液的悬浮率及乳状液的稳定性按照润湿理论,农用表面活性剂的润湿包括:黏着(或附着)润湿、浸透(或浸渍)润湿及展着(或铺展)润湿3种类型。

农药的润湿情况取决于接触角θ的大小,当90°≤θ≤180°时,只发生黏着润湿;当0°≤θ≤90°时,以浸透润湿为主;当θ=0°时,以展着润湿为主。

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基本原理主要可以从吸附作用、表面电荷及位阻障碍3方面来解释。

乳状液: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

农药生产基础知识

农药生产基础知识

剪切均匀

稳定剂等
检验合格
砂磨
包装
油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质量指标
主要质量指标:
悬浮率 平均粒径(湿筛75μm,200目) pH值 分散稳定性 冷热贮存稳定性 持久气泡性 倾倒性
玉展40克/升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控制项目指标
项目
指标
烟嘧磺隆质量分数,%
4.1±0.4
烟嘧磺隆质量浓度(20℃)/ g/L
水乳剂的优缺点
优点:
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环境相容性好 活性成分粒径小(1微米左右) 成本低,加工安全 无闪电,储运安全 低植物毒性及药害
缺点:
配方体系复杂,稳定性要求高(乳化稳定性2年,乳油乳化稳定
1h)
加工设备投资高 工艺过程繁琐
水乳剂的加工工艺
原药 溶剂 乳化助剂
缓慢滴加
搅拌均匀
水基制剂——水乳剂
水乳剂(简称EW)
将不溶于水的液体原药或将溶于有机溶剂中的不溶于水的固体原药在乳化剂、 分散剂、其他功能性助剂作用下,在水中经高剪切作用而形成的牛奶状水包油型 稳定乳液。
特点:一种热力学不稳定多相分散体系,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或存贮时间 延长而出现析水、析油、分层等现象。
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对农药中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 用量的限制,水乳剂作为一种绿色水基化制剂有了迅猛的发展,但水乳剂在热力 学上不稳定,国内对乳液形成和稳定机理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因此乳状液的稳定 性是水乳剂研发推广的难点。当前水乳剂配方的研制,靠的是经验以及大量的试 验筛选,许多配方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水乳剂稳定性的研究对配方的开发具有指 导意义,将会促进水乳剂的快速发展。
缺点:
由于可选用的分散剂品种少(许多加工SC的分散剂品种并非都适合加工可分散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二、剂型加工的作用
1.赋形 2、稀释作用 3、稳定作用 4、控制原药释放的速度 5、高毒农药低毒化 6、扩大使用方式和用途 7、优化生物活性 8、混合制剂具有兼治、延缓抗药性发展、提高
安全性的作用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三、影响选择农药剂型的主要因素
对于每种农药来说,剂型选择得当与否与它的推广应用、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关系。影响农药剂型选择的因 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胶束与增溶
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中后,首先在水中表面成单分 子定向排列,多余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由于其 和水分子之间亲和力小于水分子之间的亲和力,故 表面活性剂就以数十个或更多的分子或离子结合成 一个聚合体,即叫胶束。
开始形成胶束“表”的最低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 CMC,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第一章农乳状液—— 一种液体以细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另 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体系。
若油为分散相,而水为分散介质,则为“水包油” 型乳状液,称为“O/W”。
若水为分散相,而油为分散介质,则为“油包水” 型乳状液,称为“W/O”。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1、原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里的物理性质包括形态、熔点、溶解度、挥发度等,化学
性质包括水解稳定性、热稳定性等。 2、防治对象的特性 由于每种有害生物都有一些特性,因此,一种原药虽有多种
剂型可用于防治某一特定有害生物,但是其中某种剂型对这 种特定的有害生物防治效第一果章农药最加工好基本概。念与
第一章农药加工的基本 概念与原理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第一节 农药加工的基本概念
一、农药制剂与剂型 在原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
的形态,这一过程叫做农药加工(pesticide processing)。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形 态、组分、规格,称作农药剂型(pesticide formulation)。一种剂型可以制成不同含量和 不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统称为制剂( pesticide preparations)。
三、农药加工中的增溶作用原理
增溶系指某些物质在表面活性的作用下,在溶剂 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现象。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现象不同于一般的溶解作用: 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前者是形成胶体的溶液,后者是形成的分子溶液。 前者不受影响,后者受溶剂的沸点、冰点、渗透
压等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5、加工成本及市场竞争力 农药是商品,因此,选择剂型必须考虑加工成本
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否则,即使是优良的剂型, 推广也会遇到许多困难。 6、植物的局部生态条件也会影响剂型的选择 如温室大棚内使用烟剂防治效果理想,森林及竹 林等一般生长在山坡上,植株高大,且又缺水, 通常使用烟剂比使用其他剂型的效果要好。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第二节 农药加工的基本原理
为了有效、经济及安全地使用农药,必须将原药加 工成合理的剂型和制剂。在农药加工过程中,任何 制剂和剂型都是在原药的基础上添加各种助剂加工 而成。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根据助剂的作用原理,可将其分为 以下4个主要类型:
1、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 包括分散剂、乳化剂、溶剂、稀释剂、载体及填料. 2、有助于发挥药效或延长药效; 包括稳定剂、控制释放助剂及增效剂等. 3、有助于防治对象接触或吸收农药; 包括润湿剂、渗透剂、展着剂及黏着剂等. 4、增加安全性及使用方便。 包括漂移剂、安全剂、解毒剂、消泡剂及警戒色。 随着科学的发展,农药助剂的概念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完善。
活性剂。)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
a)增溶剂的分子结构、性质及浓度【直链碳链越 长(CH)长,增溶大】
b)被增溶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直链碳链越长 (CH)长,增溶小;环化使增溶量增大,不饱和 化合物的增溶量较相应饱和化合物要大】
3.使用技术的要求 使用方式是飞机施药,还是地面喷洒;是喷粉、还是喷雾、
还是烟熏;使用的目的,是速效、还是长残效;使用技术 要求不同,选择的剂型也不同。 4.施药时的天气条件 局部的气象条件也是影响选择剂型的重要因素。例如,使 用杀虫双防治水稻螟虫等害虫,由于飘逸能使稻田附近的 桑树叶上沾上杀虫双,使蚕中毒,若使用杀虫双粒剂则比 较安全。
如为加工悬浮剂而引入悬浮助剂,其中触变剂、增稠剂及吸 引剂都是近年才发展应用第一的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一、农药加工和使用中的润湿原理
润湿及润湿过程 固体表面上的气体被水或水溶液所取代,形成覆
盖面的过程。 润湿包括。在农药加工,固体农药制剂对水和农
药稀释液喷洒到靶标生物的工程中,表面活性剂 的润湿作用是一种极为重要和普遍的物理化学现 象。其中之一是:可湿性粉剂固体微粒表面被水润 湿,形成稳定的悬浮剂,二是:悬浮剂对昆虫或植 物等靶标生物表面的润湿。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做了如下定义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做了如下定义:农药加 工是将农药原药配制成商品制剂的生产过程。农药 剂型加工主要是应用物理化学原理,研究各种助剂 的作用和性能,采取适当加工方法,以求改进原药 的理化性状、贮藏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并能适应 各种应用技术对分散体系的要求。农药剂型是具有 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农药加工形态。一种剂型可以制 成多种不同用途、不同含量的产品,称为农药制剂。
胶束是由“表”分子的亲油基向内形成的一个极小 的非极性中心区,亲水基则向外而成的球状体。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胶束与增溶
尽管胶束的形状、增溶原理、及类型有不 同,但通常非极性的被增溶物进入表面活 性剂胶束的非极性部位,而起到增溶作用
第一章农药加工基本概念与
被增溶物在胶束内可分为4种:
在胶体内部增溶(苯或甲苯)。 在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增溶(水杨酸)。 在胶束表面增溶(对羟基苯甲酸)。 在聚氧乙烯链间增溶(聚氧乙烯链的非离子表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