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发光分析(分子荧光)习题
荧光法习题
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就是A、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B、增加激发光的强度C、增加待测液的体积D、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2、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就是A、苯酚B、苯C、硝基苯D、碘苯3、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就是A、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C、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D、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4、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就是A、自熄灭B、自吸收C、散射光的影响D、溶剂极性增大5、在下列哪个pH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A、1B、2C、7D、146、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与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A、形状与荧光强度都相同B、形状与荧光强度都不同C、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D、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7、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就是A、激发光B、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C、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D、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8、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就是由于A、荧光就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B、只有在与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C、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D、克服散射光的影响9、荧光法中,荧光效率Φ的计算式就是A、Φ=发射荧光的电子数/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B、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C、Φ=发射光的强度/吸收光的强度D、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10、A、钨灯B、氢灯C、元素灯D、溴钨灯λ=256nm)可用作光源。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m ax(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可用作光源。
11、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种发光现象称为A、分子荧光B、分子磷光C、化学发光D、拉曼散射12、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A、全充满B、↑C、基态D、↓↑↑13、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C、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D、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14、在荧光分析中,以下说法错误的就是A、激发态分子通过碰撞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B、荧光光谱的形状随激发光波长改变而改变C、荧光激发光谱相当于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D、测定任何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时都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pH值15、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就是A、消除杂质荧光B、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16、荧光分析中,滤光片选择的原则就是A、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B、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与最低的荧光背景C、消除散射光的影响D、消除杂散光的影响17、 萘胺在酸性中形成铵盐离子,影响荧光的测定,这种影响就是A、共存物质的影响B、荧光的熄灭C、溶液pH对荧光的影响D、溶剂的影响E、温度的影响18、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激发光足够强B、吸光系数足够大C、试液浓度足够稀D、仪器灵敏度足够高19、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就是A、C x=C s(F x—F0)/F sB、C x=C s(F x/F s)C、C x=C s(F x—F0)/(F s—F0)D、C x=C s(F s—F0)/(F x—F0)20、荧光测定时,观察荧光要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其原因就是A、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方向上才有荧光B、各个方向都可观察到荧光,为减少透射光的影响C、荧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小D、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21、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就是A、相同B、相同且重叠C、对称D、相似且成镜像E、以上都不就是22、比较荧光物质激发光谱的波长与其发射光谱的波长A、相同B、不同C、前者稍长D、前者稍短E、以上都不就是23、在同一电子激发能态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就是A、内部转换B、外部转换C、体系间跨越D、振动驰豫24、比较荧光的波长与入射光的波长A、前者稍长B、前者稍短C、相同D、不同E、以上都不就是25、光电荧光计的单色器就是A、棱镜B、光栅C、滤光片D、凸透镜26、荧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含有A、离子键B、共轭双键C、氢键D、金属键E、配位键27、可以改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A、增强光源强度B、改换溶剂C、降低温度D、以上三种措施都28、物质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以幅射形式放出的能量,称为:A、磷光B、荧光C、化学发光D、电子光谱29、在荧光分析中,利用较短的激发光进行激发,可以避免的干扰A、拉曼光B、瑞利光C、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胶粒的散射光30、荧光物制裁发射的荧光强度与有关A、该物质的吸光能力B、照射光强度C、荧光效率D、与上述三者都31、下列哪种光的峰位与激发光波长无关A、瑞利散射光B、拉曼光C、仪器表面的散射光D、荧光32、下列哪种因素会使荧光效率下降A、激发光哟度下降B、溶剂极性变小C、温度下降D、溶剂中含有卤素的金属离子33、激发光波长固定后,荧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吸收光谱B、激发光谱C、分子光谱D、荧光光谱34、物制裁分子吸光后,发出的荧光就是从什么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产生的A、不同的电子激发态的各种振动能级B、不同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D、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35、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减少散射光对荧光的干扰A、改变激发光波长B、改换溶剂C、升高温度D、以上三种措施都可以减少散射光的干扰36、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浓度为0、030μg/ml的罗丹明标准液的荧光强度为60,样品的荧光强度为50,空白液的荧光强度为10,则样品中罗明的浓度为μg/mlA、0、020B、0、025C、0、026D、0、02437、一般荧光峰的浓度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A、而兰移B、而变短C、而增大D、并无变化38、就是显著的荧光熄灭剂A、CCl4B、CHCl3C、CO2D、O239、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半就是A、级性有机化合物B、非级性有机化合物C、复杂之机物D、含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40、荧光波长固定后,激发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A、荧光光谱B、激发光谱C、发射光谱D、吸收光谱41、VitB在440~500nm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激发光,其目的就是A、克服溶剂的瑞利散射光B、避免拉曼散射光的干扰C、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的干扰E、消除磷光干扰42、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激发光足够强B、试液足够稀C、吸光系数足够大D、仪器足够灵敏E、增大试液浓度43、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就是A、环己烷B、苯C、萘D、联苯E、苯甲酸COOH44、荧光就是在下述条件下产生的A、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B、原子外层价电子的能级跃迁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D、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E 、 分子从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45、 下述化合物在荧光分析中产生的荧光效率最大的就是A 、B 、C 、D 、E 、46、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 本身分子结构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B 、 激发光的波长C 、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D 、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E 、 温度高低 47、 在荧光分析中,哪种说法就是正确的A 、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 、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C 、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 、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48、 温度升高时,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与荧光强度A 、 降低B 、 增大C 、 不变D 、 无法确定49、 某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有两个不同强度的吸收峰,当分别用两个最大吸收波长作激发光时,所得到的该物质的荧光光谱A 、 形状与荧光强度都相同B 、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C 、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D 、 形状与荧光强度都不同50、 荧光法中,固定激发光波长与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 荧光光谱B 、 激发光谱C 、 吸收光谱D 、 发射光谱51、 进行荧光分析时,固定激发光波长与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B 、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C 、 absorption spectrumD 、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52、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 、 激发光足够强B 、 试液足够稀C 、 吸光系数足够大D 、 仪器足够灵敏53、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最低振动能级分布B 、 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分布C 、 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D 、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振动能级分布54、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 本身分子结构与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B 、 激发光的波长C 、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D 、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55、 Vit 、B 在440~500nm 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400nm 激发光,其目的就是:A 、 克服溶剂的Rayleigh 散射光B 、 避免Raman 光干扰C 、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干扰56、 荧光法测定核黄素,采用硅镁吸附剂就是为了A 、 保持核黄素稳定B 、 使核黄素转变成具有荧光的物质C 、 将样品浓缩D 、 使杂质与核黄素分开57、 如果使激发光的波长与强度保持不变,让物质发生的荧光通过单色器,依次测定荧光强度,然后以荧光强度对波长作图,该曲线叫做A 、 荧光激发光谱B 、 荧光光谱C 、 吸收光谱D 、58、 荧光物质的分子可以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或频率)的光。
分子发光光谱练习
荧光分析法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强、发射波长最长的化合物是( )。
A. B.C. D.2.所谓荧光,即指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光( )。
A. 波长长的光线;B. 波长短的光线;C. 能量大的光线;D. 频率高的光线3.下列化合物中可产生荧光的化合物是( )A BC DNN N N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大于激发波长B 荧光发射波长永远小于激发波长C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D 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5.下列化合物荧光最强的是( );磷光最强的是( )。
Cl BrA BIC D二、1.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
2.一般情况下,溶液的温度,溶液中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或荧光量子产率越高。
3.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与检测器呈角度。
这是因为。
4.紫外分光光度计与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是(1)。
(2)。
5.荧光分光光度计中,第一个单色器的作用是,第二个单色器的作用是。
6.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回到基态时常有、去活化过程。
三、计算题1.用荧光法测定复方炔诺酮片中炔雌醇的含量时,取供试品20片(每片含炔诺酮应为0.54~0.66 mg,含炔雌醇应为31.5~38.5 μg),研细,用无水乙醇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5.00 mL,稀释至10 mL,在λex285nm和λem307 nm处测定荧光强度。
已知炔雌醇对照品乙醇溶液的浓度为1.4 μg/mL,在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得荧光强度为65,则合格片的荧光读数应在什么范围内?2.用酸处理1.00 g谷物制品试样,分离出核黄素及少量无关杂质,加入少量KMnO4,将核黄素氧化,过量的KMnO4用H2O2除去。
将此溶液移入5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吸取25 mL放入样品池中以测定荧光强度(核黄素中常含有发生荧光的杂质叫光化黄)。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练习题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练习题
一、A1
1、具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信号接收的灵敏度
B、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光量子
C、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吸收
D、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激发能
E、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发射
2、电化学发光法的检测范围很广,其检测灵敏度可达
A、g/L
B、mg/dl
C、pg/ml
D、ng/dl
E、mg/L
3、有关化学发光错误的说法是
A、化学发光是指伴随着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
B、化学发光与荧光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相同
C、化学发光是吸收了化学能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
D、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E、化学发光必须提供足够的化学能
4、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临床应用广泛,在日常工作中一般不用于检测
A、肿瘤标记物
B、甲状腺素
C、病毒标记物
D、血药浓度
E、免疫球蛋白
5、下列关于化学发光效率说法错误的是
A、又称化学发光反应量子产率
B、发光效率决定于生成激发态产物分子的化学激发效率
C、发光效率决定于激发态分子发射效率
D、发光效率、光辐射的能量大小以及光谱范围,完全由发光物质的性质决定
E、所有的发光反应都具有相同的化学发光效率
6、影响发光剂标记的因素有
A、被标记蛋白的性质
B、原料比
C、标记率
D、温度
E、以上都是
7、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荧光剂不包括
A、鲁米诺
B、吖啶酯
C、碱性磷酸酶
D、异鲁米诺
E、三联吡啶钌。
仪器分析练习题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含答案
一、单选题1. UV-Vis 吸收光谱是由( ) A. 最内层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跃迁产生 B. 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产生 C. 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产生D. 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2.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外层电子能级跃迁的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 A. σ→σ*有最低的能量 B. π→π*最低的能量C. n →π*有最低的能量D. n→σ*可产生波长最大的吸收3. 某化合物在己烷和乙醇中的λmax 分别为305和307 nm ,则该化合物的跃迁是下列哪种跃迁( )A. π→π*B. n →π*C. n →σ*D. σ→σ*4. 下列哪种化合物中不存在π→π*跃迁( ) A. 乙烯B. 丙酮C. 苯乙炔D. 乙醇5. 当pH 由酸性变为碱性,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 红移B. 蓝移C. 不变D. 不能确定6. 分光光度计中控制波长纯度的元件是( ) A. 棱镜B. 光栅C. 狭缝D. 光栅+狭缝7. 某浓度待测物的透射比为T ,若其它条件不变,浓度增大一倍后的透射比应为( ) A. 2TB. 2/TC. T 2D.T8.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质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三者的关系为( ) A. 增大、增大、增大 B. 减小、不变、减小 C. 减小、增大、减小D. 增大、减小、不变9.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不会产生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差( )A. 溶质的离解作用B.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C.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10. 下列哪种化合物不太适合作为UV 光谱测定时的溶剂( )A. 环己烷B. 甲醇C. 乙腈D. 甲苯11. 质量相同的A 、B 物质(摩尔质量M A >M B ),经过显色测量后所得吸光度相等,则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的关系为( ) A. εA >εBB. εA <εBC. εA =εBD. εA <1/2εB12. 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透射比T 越大,说明对光的吸收越强B. 透射比T 与浓度成正比C. 摩尔吸光系数随λ改变,但与浓度无关D. 摩尔吸光系数随λ和浓度而改变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透射比与浓度呈直线关系B. 助色团可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红移C. 比色法测定FeSCN+时,应选用红色滤光片D. 玻璃棱镜适合紫外光区14.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A. 极大值B. 极小值C. 零D. 极大或极小值15.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单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源个数B. 检测器个数C. 吸收池个数D. 使用单色器个数16.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A.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B.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差C. 试样在λ1与λ2处的吸收之和D. 试样在λ1和参比在λ2处的吸收之差17. 示差分光光度法与普通分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是()A. 标准溶液不同 D. 所选测定波长不同B. 参比溶液不同 D. 使用的光程不同18. 用普通分光光度法测定标液c1的透射比为20%,试液透过率为12%;若以示差光度法测定,以c1为参比,则试液的透射比透光度为()A. 40%B. 50%C. 60%D. 70%19. 某分光光度计的测量误差∆T=,在透射比T=70%时,由测量引起的浓度相对误差为()A. 2%B. 8%C. 6%D. 4%20. 邻二氮菲法测定铁时,应在加入盐酸羟胺摇匀后应放置至少2分钟后再加显色剂邻二氮菲,若放置时间不足,则分析结果很可能会()A. 无影响B. 不一定C. 偏低D. 偏高21. 邻二氮菲法测定水中微量铁含量的分析步骤是()A. 还原-发色-调节pH-比色-酸化B. 酸化-还原-调节pH-发色-比色C. 发色-酸化-还原-调节pH-比色D. 调节pH-发色-还原-酸化-比色22. 在吸光光度法中,有时会出现标准曲线不通过原点的情况,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引起这一现象()A. 吸收池位置放置不当B. 参比溶液选择不当C. 吸收池光学玻璃不洁净D. 显色反应灵敏度较低23.用紫外吸收光谱区别共轭烯烃和α,β-不饱和酮可根据下列哪种吸收带出现与否来判断()A. K带 B. R带 C. E带 D. B带24. 下列四种化合物λmax的顺序为()(a)CH CH CH CH2(b)CH CH2C2H5(c)CH CH CH CH2(d)CH CH2C2H5A. b>c>d>aB. a>d>c>bC. b>d>c>aD. a>c>d>b25. 下列关于荧光发射光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射与激发光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镜像关系B.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C. 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左侧D. 发射光谱就是分子的吸收光谱26. 用波长300 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时,所产生的300 nm的发射光是()A. 荧光B. 磷光C. Reyleigh散射D. 无法判断27.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是()A. 空心阴极灯B. 氙灯C. 氘灯D. 碳硅棒28. 荧光分析法是通过测定那种类型的光而达到对物质定性或定量分析的目的()A. 激发光B. 磷光C. 发射光D. 散射光29. 下列是化学发光仪必须的元件是()A. 光电倍增管B. 光栅C. 氘灯D. 氙灯30. 荧光物质,随溶液的温度降低,其荧光量子率将()A. 减小B. 增大C. 不变D. 不能确定31. 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质的UV-Vis吸收光谱()A. 消失B. 精细结构更明显C. 发生位移D. 分裂32. 分子的UV-Vis吸收光谱为带状光谱,其原因是()A. 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质B. 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相互作用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电极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33.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O,其UV光谱上有两个吸收带:λmax=204 nm(εmax=9750);λmax=314 nm (εmax=38)。
仪器复习题答案)
仪器复习题答案)复习题答案1.分子光谱:由分子的吸收或发光所形成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molecular spectrum),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
2.分子荧光分析: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到单重激发态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3.气相干扰:是指干扰发生在气相过程中(如电离干扰、激发干扰)以气相化学反应引起的干扰。
4.标记PCR(LP-PCR):利用同位素、荧光素等对PCR引物进行标记,用以直观地检测目的基因。
5.毛细管电泳: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淌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6.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7.Fermi共振: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时,由于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
8.荧光发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S1→S0跃迁),发射波长为‘2的荧光;10-7~10 -9 s 。
9.原子光谱:原子的电子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发射或吸收的有特定频率的电磁频谱.原子光谱是一些线状光谱,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吸收谱是一些暗线.10.分子吸收光谱:分子对辐射选择性吸收使基态分子跃迁至更高能级的激发态而发出的特征光谱为分子吸收光谱.11.内转化:处于相同的重态的两个离子间的非辐射跃迁.12.宽带吸收:是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溶液中分子或离子的吸收,吸收宽带宽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是用的是连续光源,这种测量方法叫13.塔板理论:在每一块踏板上,被分离柱分在气液两相间瞬时达到一次分配平衡,然后随载气从一块踏板以脉动式迁移,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小的组分先离开精馏塔,分配系数大的后离开,从而使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分离。
仪器分析作业03参考答案(第三、五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华南理工大学仪器分析
01. 溶液有颜色是因为它吸收了可见光中特定波长范围的光。
若某溶液呈蓝色,它吸收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若溶液无色透明,是否表示它不吸收光?答:溶液呈蓝色,表明其吸收了蓝光的互补光,即黄光(若答是吸收了黄光外的所有可见光,不能说错,但是这样的情况过于巧合,少见!)。
若溶液无色透明,仅能说明其不吸收可见波段的光。
2. 分别在己烷和水中测定某化合物UV-Vis 光谱,发现该化合物的某个吸收峰由285 nm (己烷)蓝移至275 nm (水),(1)判断产生该吸收峰的跃迁类型;(2)试估算该化合物与水生成氢键的强度。
答:(1)溶剂极性增大,λmax 蓝移,表明该吸收峰是由n →π*跃迁产生的。
(2)()()⎪⎪⎭⎫⎝⎛λ-λ⋅⋅=己烷氢键max O H max A 11hc N E 2 ⎪⎭⎫ ⎝⎛⨯⨯⨯⨯⨯⨯⨯⨯=--99834-23102851-102751100.31063.61002.61mol J 28.15-⋅=3. 按从小到大顺序对下列化合物的λmax 排序,并简单说明理由(不要想得太复杂)A. NO 2B. NO 2t-C 4H 9t-C 4H 9 C.NO 2CH 3 D. NO 2C 2H 5答:B<D<C<A (空间位阻依次减小,共轭程度依次增加,λmax 红移)4.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 10H 16,用其他仪器方法已经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存在,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加氢后得到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试确定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答: 1mol 该化合物只能吸收2 mol H 2,且其紫外光谱λmax =230 nm (ε=9000)可知该化合物含两个共轭但非同环双键(同环共轭双键基值为253 nm );该化合物含异丙基(双键不会出现在异丙基上),根据加氢后产物结构可推出该化合物可能结构如下:根据Woodward 规则可计算出该化合物的λmax =214+5(环外双键)+5⨯2(烷基取代)=229 nm ,与所测值相符。
分子发光分析试卷
分子发光分析中国·武汉二O 一五 年 六 月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分子发光分析姓名:学年学期:2014-2015-2 学号:考试时间:班级:一、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写在【】里。
每小题2分,共24分。
)1.非辐射跃迁的衰变过程中,不包括那个过程?【】A 振动松弛B内转化C 系间窜越D系间转化2.下面那个不是有效的荧光猝灭剂。
【】A 对二氰基苯B N,N-二甲基苯胺C N,N-二乙基苯胺D 苯胺3 下列那个不是市场上常见的荧光分光光度计。
【】A 美国Cary Eclipse(瓦里安)B 日本Hitachi(日立)C 岛津CF-5301PC等系列D 上海F95/96等系列4 常规的荧光分析法中,间接测量法不包括下面中的那个? 【】A 荧光衍生法B 荧光猝灭法C 荧光吸收法D 敏化荧光法5 下列哪位人物没有提出同步荧光分析法。
【】A ClackB InmanC WinefordnerD Stern6 延迟荧光的主要类型不包括下面哪种?【】A E-型迟滞荧光B 简单荧光C P-型迟滞荧光D 复合荧光7 动力学分析法不包括下面哪个类型。
【】A 酸催化法B 非催化法C 催化法D 酶催化法8 下列哪种检测方式不属于单分子荧光检测形式。
【】A 光子爆发检测B 多分子图像记录C 单分子图像记录D 单分子光谱测绘9 下列哪个不是测定铜的荧光分析方法?【】A 直接荧光法B 间接荧光法C 荧光猝灭法D 荧光滴定法10 下列哪个物质不曾用于钒的荧光测定?【】A 间苯二酚B 苯甲酸-锌汞齐C 1-氨基-4-羟基蒽醌D 桑色素11 下列哪个pH值会使铁离子与氨基酚反应的产物具有相对较强的荧光?【】A 6B 7C 8D 912 同步荧光法可以对下列除哪种物质外进行同十测定?【】A 荧光黄B 罗丹明6GC 罗丹明BD 荧光红二.判断正误题(正确打“√”,错误打“×”,将答案填写在【】内。
(完整word版)分子发光分析(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分子发光分析(习题及答案)
分子发光分析
一、选择题
1. Stokes位移是指分子的荧光发射波长总是比其相应的吸收(或激发)光谱的波长( 1 )
(1) 长(2) 短(3) 相等(4) 无法比较
2. 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4 )
(1) 有关(2) 无关(3) 不确定(4) 前三者都有可能
3.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的过程是发射( 1 )
(1) 荧光(2) 磷光(3) 化学发光(4) 拉曼光
4. 电子由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的过程是发射( 2 )
(1) 荧光(2) 磷光(3) 化学发光(4) 拉曼光
5. 荧光是一种( 3 )现象
(1) 热致发光(2) 场致发光(3) 光致发光(4) 生物发光
6. 下列哪种分子结构不利于产生荧光?( 3 )
(1) 具有ππ*跃迁(2) 具有刚性平面结构
(3) 具有吸电子基团(4) 具有长的共轭结构
二、填空题
1. 荧光物质分子都有两个特征光谱,即____激发光谱_________和______发射光谱_______。
2. 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激发光谱成____镜像_________关系。
三、简答题
1. 激发态分子常见的非辐射的去活化过程有哪几种?试分别加以说明。
2. 如何区别荧光和磷光?。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第4版)(下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分子发光分析法【圣才出品】
第六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解释下列名词:(1)荧光;(2)磷光;(3)化学发光;(4)荧光激发光谱;(5)荧光发射光谱;(6)荧光量子产率;(7)荧光猝灭。
答:(1)荧光如果分子被激发到某个电子激发态的某个振动能级上,处于这个能态的分子会通过振动弛豫、内转换等一系列非辐射方式衰变到S 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生10S S →的辐射跃迁,这个辐射跃迁过程即发射出荧光。
(2)磷光分子被激发到某个电子激发态的某个振动能级上后,通过振动弛豫、内转换和体系间窜跃等一系列非辐射方式衰变到T 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生01T S →的辐射跃迁,这个辐射跃迁过程即发射出磷光。
(3)化学发光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化学发光。
(4)荧光激发光谱以不同波长的入射光激发荧光物质,并在固定波长处测量激发出来的荧光强度,然后以激发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关系曲线,便得到荧光激发光谱。
(5)荧光发射光谱固定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不变,测量不同波长处发射的荧光强度,绘制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便得到荧光发射光谱。
(6)荧光量子产率荧光量子产率是指荧光物质被激发后所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值。
(7)荧光猝灭荧光物质与溶液中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使荧光强度减弱或者消失的作用称为荧光猝灭。
2.简述影响物质的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物质的荧光发射的主要因素如下:(1)分子结构①共轭 键体系: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②刚性平面结构:荧光效率高的物质,其分子多是平面构型且具有一定的刚性;③取代基的影响: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
(2)环境因素①溶剂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②温度的影响: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③pH的影响:溶液p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④内滤光作用和自吸收作用:溶液中若存在能吸收激发光或荧光的物质,就会使实际测到的荧光减弱。
绪论-分子光谱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⒈ 解释下列名词⑴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⑵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⑶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解:⑴化学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⑵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
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⑶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该方法的灵敏度。
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抑制程度。
试液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液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
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⒉ 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的测量结果(单位µg ﹒mL -1)分别为0.36,0.38,0.35,0.37,0.39.⑴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⑵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值含量是0.38µg ﹒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解:⑴ x =n1(x 1+x 2+…+x n )=0.37; S=1)(12--∑=n x x n i i =0.0158; r s =x s ×100℅=4.27℅。
⑵ E r =μμ-x ×100℅=-2.63℅。
⒊ 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ρB (单位mg ﹒L -1)分别为0.5,1.0,2.0,3.0,4.0,5.0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0.140,0.160,0.280,0.380,0.410和0.540。
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解:b=∑∑==---n i i n i i i x xy y x x 121)())((=0.0878; a=y -b x = 0.0914;所以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A=0.0914+0.0878ρB r=2111221)()())((⎥⎦⎤⎢⎣⎡----±∑∑∑===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 0.991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习题_2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有关化学发光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发光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B.电子跃迁的能量来源于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化学能C.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效率、光辐射的能量大小以及光谱范围,完全由发光物质的性质所决定D.每一个发光反应都具有相同的化学发光光谱和不同的化学发光效率E.化学发光效率决定于生成激发态产物分子的化学激发效率(ψCE.和激发态分子的发射效率(ψEM)[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化学发光剂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但不包括()A.发光的量子产率高B.其物理、化学特性与被标记或测定的物质可以不匹配C.能与抗原或抗体形成稳定的耦联结合物D.其化学发光常是氧化反应的结果E.在所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生物体没有毒性[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有关常用的化学发光剂说法正确的是()A.吖啶酯是一种酶促反应发光剂B.在酸性条件下,吖啶酯可以发出470nm的波长C.三联吡啶钌可以自发光D.鲁米诺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酶促反应发光剂E.吖啶酯的电子供体是三丙胺[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化学发光剂标记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被标记蛋白质的性质B.标记方法的选择C.溶液的pH值D.标记率E.发光剂的选择[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主要是()A.吖啶酯类标记物B.三联吡啶钌标记物C.二氧乙烷标记物D.鲁米诺标记物E.碱性磷酸酶标记物[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化学发光与荧光的本质区别是()A.形成激发态分子的激发能不同B.化学发光的时间较荧光长C.荧光物质能直接标记抗体,而化学发光剂不能D.化学发光和荧光的波长不同E.化学发光需要酶催化,而荧光不需要[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具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最重要的条件是()A.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信号接收的灵敏度B.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光量子C.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吸收D.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产生足够的激发能E.反应过程中必须保证有发光物质对光的发射[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是()A.通过启动化学发光剂产生信号B.通过激发化学发光底物使其从激发态回到基态而产生信号C.将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放大作用和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的微量分析技术D.根据三联吡啶钌和三丙胺在电场触发下产生发光E.以过量的标记抗体直接与待测未知抗原结合,经与游离标记抗体的分析测定其复合物的放射性计数[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在化学发光分析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的发光底物是()A.邻苯二胺B.鲁米诺C.AMPPDD.吖啶酯E.对硝基苯酚[判断题]故障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控制器内部部件产生的故障;另一类是现场设A.正确B.错误[判断题]消防控制室内严禁与消防控制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道通过。
分子发光分析法
第7章分子发光分析法【7-1】解释下列名词。
(1)单重态;(2)三重态;(3)荧光;(4)磷光;(5)化学发光;(6)量子产率;(7)荧光猝灭;(8)振动弛豫;(9)系间跨越;(10)内转换;(11)重原子效应。
答:(1)单重态:在给定轨道中的两个电子,必定以相反方向自旋,自旋量子数分别为1/2和-1/2,其总自旋量子数s=0。
电子能级的多重性用M=2s+1=1,即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能级多重性为1。
此时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单重态或单线态,用S表示。
(2)三重态:当两个电子自旋方向相同时,自旋量子数都为1/2,其总自旋量子数s=1。
电子能级的多重性用M=2s+1=3,即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能级多重性为3,此时分子所处的电子能态称为三重态或三线态,用T表示。
(3)荧光:分子受到激发后,无论处于哪一个激发单重态,都可通过振动弛豫及内转换,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发射的光。
(4)磷光:分子受到激发后,无论处于哪一个激发单重态,都可通过内转换、振动弛豫和体系间跨越,回到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发射的光(5)化学发光: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
表示。
(6)量子产率:激发态分子发射荧光的光子数与基态分子吸收激发光的光子数之比,常用f(7)荧光猝灭:指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猝灭,荧光猝灭分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
(8)振动弛豫:处于激发态最高振动能级的外层电子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非辐射的形式将能量释放的过程。
(9)系间跨越:处于激发态分子的电子发生自旋反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即分子由激发单重态以无辐射形式跨越到激发三重态的过程。
(10)内转换:相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之间的非辐射跃迁。
(11)重原子效应:使用含有重原子的溶剂(如碘乙烷、溴乙烷)或在磷光物质中引入重原子取代基,都可以提高磷光物质的磷光强度,这种效应称为重原子效应。
分析化学习题十四
第十四章 荧光分析法一、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 、B 、C 、D 四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哪种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化学发光? ( )A .中和反应B .离子交换反应C 氧化反应D 置换反应2、分子荧光与化学发光均为第一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跃迁至基态中各振动能量能级产生的光辐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 )A .分子中的电子层不同B .跃迁至基态中的振动能级不同C .产生光辐射的能源不同D .无辐射驰豫的能源不同3、受激单线态的平均寿命应为( )秒。
A .10—8B .10—7C .10-6D .1受激三线态的平均寿命应为( )秒。
A .10-8B .10—7C .10—6D .10-55、下列那种离子不能产生荧光?( ) A .K+ B .Mg 2+ C .Al 3+ D .V(IV )6、根据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判断那种物质的荧光效率最大?( ) A.苯 B 。
联苯 C.对联三苯 D 。
蒽7、下列结构中那一种能产生荧光的强度最大?( ) A.苯酚 B 。
苯 C 。
硝基苯 D 。
苯甲酸8、苯胺在下列哪个pH 值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 ) A.1 B.2 C 。
7 D.139、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 A 。
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 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减弱。
C 。
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弱,荧光强度减弱.D 。
荧光物质的浓度减弱,荧光强度减弱.10、下列说法那种是正确的( ) A 。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 。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C.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D.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11、下列那种基团能使单线态转让三线态( ) A 。
2NH - B. OH - C. 65C H - D. I -12、下列那种溶剂对荧光的光谱干扰最小( ) A 。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5版)(下册)课后习题(分子发光分析法) 【圣才出品】
第8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8-1 解释下列名词:(1)单重态;(2)三重态;(3)系间窜越;(4)振动弛豫;(5)荧光猝灭;(6)荧光量子产率;(7)重原子效应。
答:(1)单重态是指分子中的全部电子都自旋配对的分子能态,用符号S 表示,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
(2)三重态是指分子中存在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的分子能态,用符号T 表示,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
(3)系间窜越是指不同多重态的两个电子态间的非辐射跃迁的过程。
(4)振动弛豫是指分子将多余的振动能量传递给介质而衰变到同一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
(5)荧光猝灭是指荧光物质与溶剂分子间发生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化学或物理过程。
(6)荧光量子产率是指荧光物质吸光后发射的荧光光子数与吸收的激发光光子数的比值。
(7)重原子效应是指磷光测定体系中存在原子序数较大的原子时,重原子的高核电荷引起或增强了溶质分子自旋轨道的耦合作用,从而增大了,体系间的窜11S T →01S T →跃概率,有利于磷光的产生的现象。
8-2 说明磷光与荧光在发射特性上的差别及其原因。
答:磷光与荧光在发射特性上的差别及其原因如下:(1)磷光是来自最低激发三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速率常数小,激发态的寿命相对较长。
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通过系间窜越至第一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转至最低振动能级进而发射磷光,系间窜跃是自旋禁阻的,因此过程速率常数小。
(2)荧光是来自最低激发单重态的辐射跃迁过程所伴随的发光现象,发光过程速率常数大,激发态的寿命短。
8-3 简要说明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
答:荧光发射光谱的形状通常与激发波长无关的原因为:荧光的产生是由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开始,而与荧光分子被激发至哪一能级无关。
8-4 与分光光度法比较,荧光分析法有哪些优点?原因何在?答:(1)荧光分析法的优点相对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2)原因①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成正比,提高激发光强度可以使荧光强度增大,而分光光度法检测的是吸光度,增大入射光强度,透过光信号与入射光信号同比例增大,吸光度值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提高灵敏度;②荧光的测量是在与激发光垂直的方向上进行的,消除了杂散光和透射光对荧光测量的影响。
(完整版)荧光法习题
一、选择题1. 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A. 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B. 增加激发光的强度C. 增加待测液的体积D. 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2. 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是A. 苯酚B. 苯C. 硝基苯D. 碘苯3. 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A. 对有 → * 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 对有 → *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C. 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D. 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4. 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A. 自熄灭B. 自吸收C. 散射光的影响D. 溶剂极性增大5. 在下列哪个 pH 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9. 荧光法中,荧光效率 的计算式是A. =发射荧光的电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B. =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C. =发射光的强度 / 吸收光的强度D.=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 /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10. A. 钨灯 B. 氢灯 C. 元素灯 D. 溴钨灯 (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 max =256nm )可用 作光源。
(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 KMnO 4 溶液的浓度可用 作光源。
11. 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这种发光现象称为A. 分子荧光B. 分子磷光C. 化学发光D. 拉曼散射 12. 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荧光分析法A. 1B. 2C. 7D. 14 6. 硫酸奎宁在 0.05mol/L H 2SO 4 中,分别用 320nm 和 350nm 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 C.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7. 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是A. 激发光C. 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 B.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D.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B. 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D. 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 8. 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是由于 A.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B. 只有在和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C. 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 D. 克服散射光的影响A. 全充满B. C. 基态D.A.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B.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大C.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D.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大 在荧光分析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激发态分子通过碰撞回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的过程称为振动弛豫B. 荧光光谱的形状随激发光波长改变而改变C. 荧光激发光谱相当于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D. 测定任何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时都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 pH 值荧光光度计中第一滤光片的作用是A. 消除杂质荧光B. 得到合适的单色激发光C. 消除激发光产生的反射光D.消除瑞利散射,拉曼散射 荧光分析中,滤光片选择的原则是A. 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B. 获得最强的荧光强度和最低的荧光背景C. 消除散射光的影响D.消除杂散光的影响 萘胺在酸性中形成铵盐离子,影响荧光的测定,这种影响是A. 共存物质的影响B. 荧光的熄灭C. 溶液 pH 对荧光的影响D. 溶剂的影响E. 温度的影响 为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的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 激发光足够强 B. 吸光系数足够大 C. 试液浓度足够稀D. 仪器灵敏度足够高如果空白溶液的荧光强度调不到零,荧光分析的计算公式是A. C x =C s (F x — F 0)/F sB. C x =C s (F x /F s )C. C x =C s (F x —F 0)/(F s — F 0)D. C x =C s (F s —F 0)/(F x —F 0)荧光测定时,观察荧光要在与入射光垂直方向,其原因是A. 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方向上才有荧光B. 各个方向都可观察到荧光,为减少透射光的影响C. 荧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小D.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小 荧光物质的荧光光谱和它的吸收光谱的形状是A. 相同B. 相同且重叠C. 对称D. 相似且成镜像E. 以上都不是 比较荧光物质激发光谱的波长和其发射光谱的波长A. 相同B. 不同C. 前者稍长D. 前者稍短E. 以上都不是在同一电子激发能态内部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是A. 内部转换B. 外部转换C.体系间跨越 D. 振动驰豫 比较荧光的波长和入射光的波长A. 前者稍长B. 前者稍短C. 相同D. 不同E. 以上都不是光电荧光计的单色器是A. 棱镜B. 光栅C. 滤光片D.凸透镜荧光物质的分子一般都含有A. 离子键B. 共轭双键C. 氢键D. 金属键E. 配位键可以改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A. 增强光源强度B. 改换溶剂C. 降低温度D. 以上三种措施都 物质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以幅射形式放出的能量,称14. 15.16. 17.18. 19.20. 21. 22. 23. 24. 25. 26. 27.28.为:29. 30. 31. 32. 33. A. 磷光 B. 荧光 C. 化学发光 D. 电子光谱 在荧光分析中,利用较短的激发光进行激发,可以避免 的干扰A. 拉曼光B. 瑞利光C. 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胶粒的散射光 荧光物制裁发射的荧光强度与 有关A. 该物质的吸光能力B. 照射光强度C. 荧光效率 下列哪种光的峰位与激发光波长无关A. 瑞利散射光B. 拉曼光C. 仪器表面的散射光 下列哪种因素会使荧光效率下降 A. 激发光哟度下降 B. 溶剂极性变小 C. 温度下降 激发光波长固定后,荧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D. 与上述三者都 D. 荧光 D. 溶剂中含有卤素的金属离子34. 35. A. 吸收光谱 B. 激发光谱 C. 分子光谱 D. 荧光光谱 物制裁分子吸光后,发出的荧光是从什么能级回到基态的不同振动能级产生的A. 不同的电子激发态的各种振动能级B. 不同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C.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D. 第一电子激发态的各振动能级 下列哪种因素不可能减少散射光对荧光的干扰 A. 改变激发光波长 B. 改换溶剂 C. 升高温度 D. 以上三种措施都可以减少散射光的干扰 在同样条件下,测得浓度为 0.030 g/ml 的罗丹明标准液的荧光强度为 60,样品的荧光强度为 50, g/ml 36. 空白液的荧光强度为 10,则样品中罗明的浓度为 A. 0.020 B. 0.025 C. 0.026 D. 0.024 一般荧光峰的浓度随着溶剂介电常数的增大 A. 而兰移 B. 而变短 C. 而增大 是显著的荧光熄灭剂 A. CCl 4 B. CHCl 3 能产生荧光的物质多半是 37. 38. 39. 40. D. 并无变化 C. CO 2D. O 2 A. 级性有机化合物 B. 非级性有机化合物 C. 复杂之机物 D. 含有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荧光波长固定后,激发光波长与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称为 A. 41. VitB 是荧光光谱 B. 激发光谱 C. 发射光谱 D. 吸收光谱 在 440 ~ 500nm 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而实际测定时选用 400nm 激发光,其目的 42.43.克服溶剂的瑞利散射光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的干扰 A. D.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 A. 激发光足够强 B.D. 仪器足够灵敏E. 下列物质中荧光强度最强的物质是 环己烷 B. 避免拉曼散射光的干扰 E. 消除磷光干扰 C.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 A. B. C. 萘 苯甲酸 COOHD. E. 试液足够稀 增大试液浓度 C. 吸光系数足够大 联苯44.荧光是在下述条件下产生的A. 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B. 原子外层价电子的能级跃迁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E. 分子从第一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跃迁到基态各振动能级 45. 下述化合物在荧光分析中产生的荧光效率最大的是46.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本身分子结构和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C.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 E. 温度高低47. 在荧光分析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B.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加C. 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D. 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不变,荧光强度不变 48. 温度升高时,荧光物质的荧光效率和荧光强度A. 降低B. 增大C. 不变49. 某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有两个不同强度的吸收峰,当分别用两个最大吸收波长作激发光时,所得到 的该物质的荧光光谱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B.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C.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D.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50. 荧光法中,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荧光光谱B. 激发光谱C. 吸收光谱D. 发射光谱51. 进行荧光分析时,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改变发射光波长进行扫描,可绘制A.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spectrumB.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C. absorption spectrumD. fluorescence spectrophotometry52. 为了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溶液浓度成正比,必须使A. 激发光足够强B. 试液足够稀C. 吸光系数足够大D. 仪器足够灵敏B. 激发光的波长 D. 分子结构中有无极性D. 无法确定C.53.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第一电子激发态中最低振动能级分布 C. 基态的振动能级分布54. 一种物质能否发出荧光,主要取决于A. 本身分子结构和具有较高的荧光效率 C. 本身分子吸光能力的强弱55. Vit.B 在 440~500nm 波长光的激发下可发出较强的荧光, 而实际测定时选用 400nm 激发光 是:A. 克服溶剂的 Rayleigh 散射光B. 避免 Raman 光干扰C. 消除容器表面的散射光D. 克服溶剂中荧光物质干扰 56. 荧光法测定核黄素,采用硅镁吸附剂是为了A. 保持核黄素稳定B. 使核黄素转变成具有荧光的物质C. 将样品浓缩D. 使杂质与核黄素分开57. 如果使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保持不变,让物质发生的荧光通过单色器,依次测定荧光强度,然后以 荧光强度对波长作图,该曲线叫做A. 荧光激发光谱B. 荧光光谱C. 吸收光谱D.58. 荧光物质的分子可以选择性吸收一定波长(或频率)的光。
(完整版)分子发光分析试卷..
分子发光分析中国·武汉 二O 一五 年 六 月应化1201杜云飞 2012310200117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分子发光分析姓名:学年学期:2014-2015-2 学号:考试时间:班级:一、选择题(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写在【】里。
每小题1分,共12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n→π*跃迁的最低激发单重态的性质【】A.是自旋禁阻的跃迁B.摩尔吸光系数小C.激发态寿命长D.S1到T1系间窜越的几率小2.下列哪一种分子的去激发过程是磷光过程? 【】A.分子从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B.分子从第二激发单重态的某个低振动能级过渡到第一激发单重态C.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非辐射跃迁至三重态D. 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3.荧光属于下列哪一种放光形式【】A.化学发光B.光致发光C.生物发光D.场致发光4.下列关于强荧光物质应具有的特征错误的是【】A.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B.具有刚性的平面结构C.取代基团为吸电子基团D.具有最低的单线电子激发态S1为π,π1*型5.喹啉在下列哪种介质中荧光强度最高【】A.乙醇B.甲醇C.水D.苯6.下列化合物磷光最强的是【】A.B.C.D.7.下列关于室温磷光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所用的载体可以将分析物束缚在表面或基质中而增加其刚性B.胶束增稳的溶液室温磷光法利用了胶束对磷光团的约束力而减少了内转化和碰撞能量损失C.室温磷光法中分析物的磷光量子产率通常比低温磷光法中的高D.敏化溶液室温磷光法的分析物质本身并不发射磷光,而是引发受体发磷光8.分子荧光分析法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高2~4个数量级的原因【】A.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大;提高激发光的强度可以提高荧光的强度B.荧光信号是在暗背景下测量的;提高激发光的强度可以提高荧光的强度C.荧光发射的量子产率高;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大D.荧光发射的量子产率高;9.在分子荧光分析法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荧光发射光谱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B.荧光发射光谱要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改变C.荧光激发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互为镜像对称关系D.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形状相似且波长位置也一样10.在分子荧光测量中,要使荧光强度正比于荧光物质的浓度,必要的条件是什么?【】A.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B.在稀溶液中测量C.在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下测量D.在最大量子产率下测量11. Which factor has no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molecule?【】A.molecular structureB.the presence of heavy atomsC.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solutionD.the temperature of solution12.Whi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 can enhanc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H2B.—COOHC.—NO2D.—NO二、判断正误题(正确打“√”,错误打“×”,将答案填写在【】内。
荧光光谱法的题目
荧光光谱法
1.荧光光谱法的特点是什么?
2.荧光与磷光的根本区别?
3.分子荧光类型有()、()、()。
4.产生荧光的必要条件?
5.荧光猝灭的形式有哪几种?
6.荧光分光光度计由哪几部分组成?
7.磷光分析法的应用有哪些?
8.化学发光的分类,按化学反应的类型分为()和(),按发
光持续时间分为(),()
9.几种标记免疫技术灵敏度最高的是?A. 酶标B.荧光C.放免D.发
光
10.为什么分子的荧光波长比激光波长长?
11.磷光发射经过了哪些过程?
12.为什么有的分子能发射荧光而有的不能?
13.下面选项哪些能改变荧光量子产率?A.降低或升高温度B.改
变荧光分子浓度C.改变溶液的粘度或极性D.加入静态或动态猝灭剂
14.若一种化合物能发射荧光和磷光,则该化合物吸收光谱、荧光
发射光谱、磷光发射光谱最大波长的顺序如何?
15.提高磷光测定灵敏度的方法有哪些?
16.由三重态到()的跃迁而产生的辐射称为磷光,观测磷光
时通常要用液氮冷冻的方法。
17.分子共轭p键大,则荧光发射强,荧光峰向()波方向移
动;给电子取代基将_______(加强或减弱);得电子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__________(加强或减弱)。
18.何为荧光(磷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19.有机化合物的荧光与其结构有何关系?
20.荧光光度计通常用的灯有()和()。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第一章绪论问答题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22.如何选择固定液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