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传播、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15-0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该病近些年在高阳县玉米地表现出一定增长趋势,对该县的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阻碍,导致玉米产量难以上升。

1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

通常情况下,患有玉米粗缩病的玉米植株会比正常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矮化趋势,且更加粗壮,其叶僵直且宽度增加,叶色以浓绿色为主,其中顶叶一般为君子兰样的丛生状。节间会变的异常短粗。更细微的特征是其叶背、叶鞘或是苞叶等部位出现有蜡白色条状突起,粗细不均,粗糙感明显。在病情刚发生时一般会在心叶的基部以及中脉的两边出现油浸状的褪绿透明点线,并可随病情的发展缓慢扩散至全叶面。此类植株一般会不同程度地限制根系的生长,明显的矮化多出现在九至十叶期,其高度几乎不超过正常植株的1/2,多半的病株不能抽穗结实,即使抽有少数的雄穗,但分支也非常少,而且无花粉[1]。果穗畸形,花丝极少,严重时不能结实。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粗缩病,但通常会在苗期暴发最严重的疫情。如果在1叶1心时发病,则可导致心叶难以抽出,即使抽出也会变的

更小,在玉米5~6片叶时开始表现症状,症状一旦出现后基本上无药可治。

2病原传播

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该病毒有着较大范围的寄主,但通常以单子叶的禾本植物居多,同时对玉米、大小麦、高粱以及水稻等农作物均可造成侵染,当然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杂草类植物。就玉米来看,灰飞虱通常为其第一大传播媒介动物,而且一旦灰飞虱感染了此类病毒,则可终生带毒地进行持续性传播[2]。粗缩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作为翌年初侵染源。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带毒的灰飞虱可在春季感染返青小麦,此后则可经历小麦、地边杂草、玉米的传播链。

3发病条件

一是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缺乏较强的抗病性,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一定差异,可根据当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3]。二是某些栽培条件与部分栽培制度均能成为发生粗缩病的关联因素,但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受田间灰飞虱的个体数量及其带毒情况的影响。因此,只要尽量地将玉米的易感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错开,则可有效降低病情发生几率或发生病害后的受损程度。一般情况下玉米五叶期一旦吻合灰飞虱的高峰迁飞期,则发病几率会大大提升[4]。综合来看,早播玉米、套种田玉米、粗放管理田玉米以及其他靠近路渠

杂草菜田的玉米田通常表现有更高的发病几率,同时如果前茬小麦有过发病史,那么续种玉米的话其发病程度往往也更严重。三是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温暖干燥的季节,比如春、冬2季,越冬灰飞虱的基数相对较大,发生玉米粗缩病的风险也较大。

4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剂,发病株基本绝收。因此,要坚持治虫防病的原则。有效的防病措施一般包括有病原灭活、成虫灭杀以及阻断传播途径等。采取“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4.1农业防治

4.1.1选用抗病品种。通过高阳县近些年的相关资料了解,通常在不同品种之间其病害发生率各不相同,农大108、鲁单(50、981、984)、掖单21以及郑单958等品种的发病率均不超过5%,发病程度也相对更轻。

4.1.2合理安排种植方式,适期播种。根据该病发病规律,玉米幼苗期最易感病。因此,可适当对玉米的播种期做出调整,同时还可将直播替换套种以及稍微延迟夏玉米播种,均能较好地将玉米幼苗易感期与灰飞虱的传毒期错开。同时,可大力推广贴茬直播或小麦收割后灭茬抢播。实施连片种植的田块要注重田间布局的合理性,尽量免除发生单一抗病品种的大范围种植,并尽量维持播种期的一致。

4.1.3清除杂草,破坏灰飞虱的栖息场所。在进行作物的播种及

收割前夕,应对田沟边的杂草进行彻底清除,这样可破坏灰飞虱的栖息场所,降低虫源量。除草管理应结合间苗、定苗并鼓励以化学除草为主,如发现初步有病症表现的植株应及时将其除去并彻底焚毁掩埋。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灰飞虱不能在双子叶植物上生存的特点,在玉米田间适量设置一定面积的大豆或棉花等保护区域,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灰飞虱携带病毒的传播途径[5-6]。

4.1.4加强对玉米田地的管理。若能将玉米苗期合理缩短,不仅可在一定程度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更能较好地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大量实践表明,通过追加有机肥,调节氮、磷、钾、锌、铁等营养元素用量以及比例,对植株防御病虫害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4.2化学防治

首先,在进行前茬小麦种植前,可对其种子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实行拌种或包衣等预处理,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配以0.2%的种子量进行处理,可较好地消灭大部分的越(下转第117页)

(上接第115页)

冬虫源;其次,可将灰飞虱的防治融入到麦蚜的防治中,进行联合防治,具体方法:采用麦蚜与灰飞虱的兼治药剂,也可在防治麦蚜的药剂中添加防治灰飞虱的药剂,选用10%吡虫啉150 g/hm2喷雾防治,另外还可将25%捕虱灵300 g/hm2加入到麦蚜防治药剂当中,也能有效地将灰飞虱数量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再次,可在玉米苗期采用喷药的方式对虫体进行消灭。在出苗前进行第1次喷

药,可选择10%吡虫啉450 g/hm2配以5%菌毒清1 500 ml/hm2进行喷雾,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既能对虫体进行杀害,也能降低发病可能性。在玉米苗后三至四叶期,对田间及地块周围喷药防治灰飞虱,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450 ml/hm2,或10%吡虫啉225 g/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450 ml/hm2,或48%毒死蜱900~1 200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喷药力求均匀周到,隔7 d 再防治1次,以确保防治效果。科学制订防治方案,在时间、药剂、方法与具体施用等方面做到统一规划,可提高防治效果[7-8]。也可在灰飞虱传毒危害期,尤其是玉米七叶期前喷洒2.5%扑虱蚜乳油1 000倍液,隔6~7 d喷施1次,连喷2~3次,效果也比较理想。5参考文献

[1] 宋斌,邢宝龙,李育才.玉米粗缩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227-228.

[2] 张震,程建华,余行简,等.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预防[j].河南农业科学,2001(4):21.

[3] 陈建军,张爽.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51-12053.

[4] 陈建军,李波,吴雯雯.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9(9):83-85.

[5] 高宇冉,李继业.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业导刊,2011(11):29-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