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3、宾语用代词复指
为强调宾语,将宾语前置, 为强调宾语,将宾语前置,并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 等代词复指。 加“是”、“之”等代词复指。 僖公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左传 僖公五年 形式: “惟(唯)……是(之)……”形式: 是 形式 《左传·宣公十二年》:“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宣公十二年》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 宣公十二年 为政》 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 为政 唯利是图 惟命是听
公输》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墨子 公输 汤问》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列子 汤问
2、数词作谓语表示行为数量
赵策三》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战国策·赵策三》:“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 战国策 赵策三 让者三,终不肯受。 让者三,终不肯受。” 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六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谓语——宾语 谓语 宾语 汉语的基本词序: 主语——谓语 汉语的基本词序: 主语 宾语——谓语 宾语 谓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 主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 主语
1、疑问代词作宾语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主谓倒序(谓语前置)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⑴勉哉!夫子。《史记· 周本纪》 ——勉励啊夫子!夫子:指司徒、司马以及 蜀羌等族的将士。顺说应是:夫子勉哉! ⑵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尸虫,你走前来! 顺说应是: 尸虫来!
主谓倒序(谓语前置)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①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 家。《诗· 周南· 桃夭》 ——这桃树长得多么美丽茂盛(夭夭 yaoyao),开了一树鲜艳的花。这个女子 要出嫁,一定会和顺他的丈夫及一家。夭 夭:美丽茂盛的样子。灼灼(zhuo zhuo):鲜艳的样子。顺说应是:其花灼 灼。之:这。归:出嫁。宜:和顺。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什么是否定句?顾名思义,就是表示否定 的句子,也就是带有否定词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是 放在动词后面的,但是在古代汉语里,否 定句中的代词作宾语,往往可以前置,放 在动词之前。例如: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僖公七年》
(三)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等词作 标志的 ⑹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 僖公十五年》 ⑺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 ⑻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 何礼之循?《商君· 更法》
(三)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等词作 标志的 ⑼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左传· 齐桓公代楚》 主+宾语“是”+谓语 ⑽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同上》 前置宾语+标志词“是”+动语
第五讲-古代汉语的词序
齊為衛故,伐晉冠氏,喪車五百。(《左傳 ·哀公十五年》)
则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史記·淮隂侯列傳》)
3.名詞+數詞+量詞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詩經·魏 風·伐檀》)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左傳·隱公 元年》)
4.數詞+量詞+(之)+名詞
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 樂。(《論語·雍也》)
也已。(《論語·泰伯》) 復為羽聲慷慨。(《史記·刺客列傳》)
2.名詞或名詞性詞組
勿發民男女哭臨宮殿。(《史記·孝文本紀 》)
人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則迹愈 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莊子·漁父》 )
3.動詞及動詞性詞組
禁不得祠明星出東方。(《史記·秦始皇本 紀》)
擇羌人可使使罕。(《漢書·路充國傳》)
孫子吳起列傳》) 2.動詞性詞組+者+數詞
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戰國策· 秦策》)
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史記·項羽本紀》)
三、定語後置 (一)定語後置的結構 1.定語直接放於中心語後 彼又将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戰
國策·趙策》) 漢馬死者十餘萬。(《史記·匈奴列傳》)
今之為仁也,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孟子·告子上》)
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 以時。(《論語·學而》)
则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 《史記·淮隂侯列傳》)
3.名詞+數詞+量詞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詩經·魏 風·伐檀》)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左傳·隱公 元年》)
4.數詞+量詞+(之)+名詞
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 樂。(《論語·雍也》)
也已。(《論語·泰伯》) 復為羽聲慷慨。(《史記·刺客列傳》)
2.名詞或名詞性詞組
勿發民男女哭臨宮殿。(《史記·孝文本紀 》)
人有畏影惡迹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則迹愈 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莊子·漁父》 )
3.動詞及動詞性詞組
禁不得祠明星出東方。(《史記·秦始皇本 紀》)
擇羌人可使使罕。(《漢書·路充國傳》)
孫子吳起列傳》) 2.動詞性詞組+者+數詞
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戰國策· 秦策》)
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史記·項羽本紀》)
三、定語後置 (一)定語後置的結構 1.定語直接放於中心語後 彼又将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戰
國策·趙策》) 漢馬死者十餘萬。(《史記·匈奴列傳》)
今之為仁也,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孟子·告子上》)
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 以時。(《論語·學而》)
第10讲 古代汉语的词序
②如果疑问代词只作宾语中的定语,那么 如果疑问代词只作宾语中的定语, 整个宾语不一定前置。 整个宾语不一定前置。 欲于何所王之? 王夫人曰: “欲于何所王之?”王夫人曰:“愿置之 雒 史记三王世家 三王世家》 阳。”(《史记 三王世家》)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 论衡非 ?(《 夫法度之功者,谓何等也?(《论衡 非 韩》) ③“为 字带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不前置。 ③“为”字带疑问代词作宾语可不前置。 桀溺曰: 子为谁? 为仲由。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论语微子》) 论语 微子》 微子
问:下面的句中有无宾语前置?如有,指出其前置宾 下面的句中有无宾语前置?如有, 并说明其前置的条件。 语,并说明其前置的条件。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左传僖公七年 。(《 僖公七年》 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左传 僖公七年》)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 。(《 先进》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 先进》) 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柳宗元 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3.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叙述句的宾语置于动词前, ①古代汉语叙述句的宾语置于动词前,宾语必须用代词 等复指。 “是”、“之”等复指。如: 何爱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 ?(《 僖公五年》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 僖公五年》) 而城于郢。(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 昭公二十三年》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 吾以子为异 由与求之 。(《论语先进 先进》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 先进》) 宋何罪之有?( 墨子公输 ?(《 公输》 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
《古代汉语的词序》
▪ ⑩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 子·滕文公上》)
▪ ——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介词 (极少见)
▪ 语料二: ▪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 ③昔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国语·晋语》) ▪ ——否定词+代词(宾语)+助动词+动词
▪ 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 年》)
▪ ②不畏于天,将何能保?(《左传·文公十 五年》
▪ ——结构为:疑问代词(宾语)+助动词 +动词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 语料一:
▪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 语·学而》)
▪ ②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 风·园有桃》)
▪ ③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 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子·说符) ▪ ④孔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 ⑤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
张》) ▪ ⑥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 ——何N +之(复指)+动词
▪ 比较下面两组材料: ▪ ①“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左传·宣
公二年》) ▪ ②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
▪ ④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 ⑤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韩非子·外储说下》)
▪ ——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介词 (极少见)
▪ 语料二: ▪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 ③昔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国语·晋语》) ▪ ——否定词+代词(宾语)+助动词+动词
▪ 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 年》)
▪ ②不畏于天,将何能保?(《左传·文公十 五年》
▪ ——结构为:疑问代词(宾语)+助动词 +动词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 语料一:
▪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 语·学而》)
▪ ②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 风·园有桃》)
▪ ③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 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子·说符) ▪ ④孔子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 ⑤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
张》) ▪ ⑥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 ——何N +之(复指)+动词
▪ 比较下面两组材料: ▪ ①“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左传·宣
公二年》) ▪ ②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
▪ ④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 ⑤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韩非子·外储说下》)
第八讲 古代汉语的词序
② “大哉,尧之为君!”
倒装句是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段,是出于强调谓语的
需要,而把谓语临时提到主语之前来。
而宾语前置则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语法规则。它是上古汉
语的一种正常语序,绝不是临时“倒装”。因此须把“前置” 和“倒装”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现象区分开来。
在古汉语里遇有以下几种语法条件时,宾语都会或可能会放在动词
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放在动词之后(如:“去三回”、
“看两遍”、“讨论几次”),做补语。而古代汉语则有两
点不同:
(1)一是一般不用动量词。
(2)二是数词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做状语。
例如: ①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文公十六年》)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 输》)
(3)在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还可以改变句式,把数词 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并在这个数词前面用代词“者”字复
指主语,使“者”字前面的词句成为全句的主语,移到句尾 的数词则成为全句的谓语。例如:
①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三、省略
⑦路恶在?
⑧缚者曷为者也?
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也要前置。因为介词是
由动词发展来的,所以也要颠倒。
①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四、古代汉语的定语后置 1、数量定语后置
《晏子春秋》:“吏二缚一人诣王。” 《鸿门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2、修饰定语后置
《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
《冯婉贞》:“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 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六 古代汉语的词序
讲授 袁善来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 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 你打我。
打你,我。 你,我打。
二、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 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 主语——宾语——谓语
现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 唯利是图 惟命是听 时不我待
你哪里去?我跟着你。
我火车坐过,飞机也坐过。
夜以继日
关于宾语前置: 5.6
前两种宾语前置的原因
王力《汉语史稿》:“在原始时代的汉语里,可能的情 况是这样:代词作宾语的时候,正常的位置本来就在动词的 前面。”又:“到了南北朝以后,这种疑问代词和否定句中 代词宾语后置的发展已经在口语中完成了,从此以后,凡是 在书面语言里运用先秦时代那种代词宾语前置的结构,那只 是仿古,而并不反映口语。”
第二节-词序
❖ 第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一规则在先秦就不 很严格,虽以前置为主,但也有后置的。大致说来, 否定词是“莫、未、毋(无)”,代词是“吾、余、 汝(女)、尔”时,代词宾语前置的较多。
❖ 今我留,匈奴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史 记·李将军列传)
❖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 二、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形?请试着从 你以往学过的古代作品中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
❖ 三、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 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 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 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 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 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 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疑问代词作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 词前这一语法规则在上古汉语中 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例外。
❖ 这种例外只有:
❖ 第一,个别动词用“为”的句子中,疑问代词宾语有不前置 的。
❖ 曰:“子为谁?”曰:“为仲由。”(论语)
❖ 第二,“如何、若何、奈何”等固定格式中,“何”可以不 前置。
❖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幽风·伐柯) ❖ 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 因为“如何、“若何”、“奈何”是由“如…何”“若…
古代汉语的词序
(BACK)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烧死淹死地人马非常多。 烧死淹死地人马非常多。 烧死淹死地人马非常多 定语“烧溺死”后置, 复指中心词“人马” 定语“烧溺死”后置,用“者”复指中心词“人马”。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钴潭西 小丘记》 小丘记》 ——那傲然突起,屈曲不平,破土而出,表现为奇形怪状的石头, 那傲然突起, 那傲然突起 屈曲不平,破土而出,表现为奇形怪状的石头, 几乎多得数不清。突怒:形容石头凸起,有锋棱的样子。偃蹇: 几乎多得数不清。突怒:形容石头凸起,有锋棱的样子。偃蹇: 盘曲高耸的样子。 盘曲高耸的样子。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作用在于突出 中心词,较长的定语后置, 中心词,较长的定语后置,还 可以使行文流利,语气舒畅, 可以使行文流利,语气舒畅, 试想, 试想,如果我们把例二还原成 其突怒偃蹇,负土而出, “其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 为奇状之石,殆不可数” 为奇状之石,殆不可数”,读 起来就非常别扭。 起来就非常别扭。
古代汉语的词序
古汉语的数量表示法(状谓倒序) 古汉语的数量表示法(状谓倒序)
1.物量表示法(数量词+名词) 物量表示法(数量词 名词 名词) 物量表示法 (1)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不用量词。 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 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 不用量词。 一言以蔽之。 以蔽之。 (2)数词先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然后再修饰或 数词先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 数词先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 补充名词。 补充名词。 人间能得几回闻。 马三匹。
古代汉语上(14)——词序、判断句与被动句 (2)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散》) 奈何:怎么样。 “如何”、“若何”、“奈何”的中间还可插入代 词、名词或其他词语,说成“如„„何”,其含义是 “对„„怎么样”。如: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太行王屋何:对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若之何:对入侵之敌怎么办。 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奈若何:对你怎么办。
二、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 宾语可以从谓语中心语的后面移至谓语中心语的 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 1、疑问代词作宾语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3、宾语用代词复指 4、无标志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作宾语 语法条件:①全句是疑问句或者反问句。
古代汉语
上节内容回顾
• 词类活用 • 名动形的活用
本节授课内容
• 古汉语的词序 • 古汉语的判断句 • 古汉语的被动句
一. 古代汉语的词序
1.词序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2.宾语前置 3.古代汉语行为数量词的表示法
一、词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组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的词序一般不能随意变化。
(BACK)
谁欤?哭者。《礼记· 檀弓下》 ——哭的人是谁啊?欤:同“与” 美哉!室。《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 ——飘亮啊这房子。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 李将军列传》 ——真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子:李广。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 匈奴列传》 ——夷狄为害很久 了。顺说应是:夷狄之为患也久矣。 助(xu,勉励)哉!夫子。《史记· 周本纪》 ——勉励啊夫子!夫子:指司徒、司马以及蜀羌等族的将士。顺 说应是:夫子助哉!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 周南· 桃夭》 ——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灼灼(zhuo zhuo):鲜艳的样子。 顺说应是:其花灼灼。
古代汉语 通论——语法(二)古代汉语的语序 古代汉语 教学课件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论语·宪 问》)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 子·劝学》)
2020/7/1
假如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可以改变句式, 把数词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并在这个数词前面 用代词“者”字复指,使“者”字前面的结构成 为全句的主语,移到句尾的数词就成了全句的谓 语。如: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 三年》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战国策·齐策》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 年》 2020/7/1
疑问代词“何”作谓语,若之、奈若、奈之是介 宾结构作状语。凝固成为一种固定结构,是一种 表疑问的形容性词语,意思是“怎么样”或“怎 么办”。
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非攻中》
2020/7/1
•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 前置严格。
例如: ①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②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从先秦时代起,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开 始从前置向后置发展了。到了汉代,这类句子中的 代词宾语大都置于动词之后,而魏晋以后的口语性 较强的著作中则绝大多数都移至动词之后了。
①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③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史记·曹相国世家》)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 子·劝学》)
2020/7/1
假如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可以改变句式, 把数词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并在这个数词前面 用代词“者”字复指,使“者”字前面的结构成 为全句的主语,移到句尾的数词就成了全句的谓 语。如: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 三年》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战国策·齐策》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 年》 2020/7/1
疑问代词“何”作谓语,若之、奈若、奈之是介 宾结构作状语。凝固成为一种固定结构,是一种 表疑问的形容性词语,意思是“怎么样”或“怎 么办”。
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非攻中》
2020/7/1
•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 前置严格。
例如: ①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诗经·魏风·园有桃》) ②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从先秦时代起,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开 始从前置向后置发展了。到了汉代,这类句子中的 代词宾语大都置于动词之后,而魏晋以后的口语性 较强的著作中则绝大多数都移至动词之后了。
①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一》)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③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史记·曹相国世家》)
古代汉语的词序
(6)不亦……乎? 表反问,意思为“不也…….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无乃……乎(与)? 表测度(委婉)语气, 意思为“大概……..吧” 无乃尔是过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8)得无……乎? 表测度(委婉)语气,意思为“该 不会……吧?”、“莫非……”、“恐怕……吧” 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教我猎虫所?
动词前面有助动词, 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 助动词前面。 助动词前面。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 成公三年》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 成公三年》 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时, 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时,也要放在介词 前面。 前面。 子归,何以报我? 左传•成公三年 成公三年》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 成公三年》 许子奚为不自织? 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上》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 梁惠王上》
(3)如(若奈)….何? 表询问,意思为“对……怎么样 (办)?” 国不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4)何……之有? 表反问,意思为“有什么……?” 姜氏何厌之有? 宋何罪之有? (5)何……之+形容词? 表感叹,意思为“为什 么……这么…….” 何楚人之多也?(可以理解为:楚人之多何也?)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为什么德行这么衰微?) 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为什么言语这么鄙陋, 为什么言辞这么粗野!)
《古代汉语的词序》课件
副词词序的比较
总结词
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强调的意 义和效果也不同。
详细描述
在古代汉语中,副词通常紧跟在形容 词之后,而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则通 常紧跟在形容词之前。这种变化使得 副词的强调意义更加突出,也更加符 合语言的表达习惯。
04
古代汉语词序的演变
词序演变的规律
01
02
03
逐渐由自由到规范
动词的词序
总结词
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通常位于名词之后,形容词之前。
详细描述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成分之一,通常放在句子的中心位置。动词在句子中的位置通常是 在名词之后,形容词之前。例如,“食马”中,“食”是动词,“马”是名词,“之”是形容词,动 词“食”位于名词“马”之后,形容词“之”之前。
VS
修饰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组成的修饰 语通常前置,这种词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 所保留,使得现代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和 多彩。
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
词汇演变
古代汉语的词序对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产生 了影响。一些词汇的构造方式、词义的演变 等都与古代汉语的词序有关,例如“英雄” 、“美好”等词汇的构造和意义演变。
词序的分类
• 词序的分类: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顺序,可以将词序分为多种类型,如主语-谓语-宾语顺序、定语-中心词顺序、状 语-中心词顺序等。
《古代汉语》(词法)ppt课件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古代汉语虚词数量较多,用法
灵活。
句子的语序有所不同,古代汉 语中存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等特殊语序。
古代汉语中存在一些现代汉语 中已经消失的词类和用法,如
“兮”、“哉”等语气词。
02
名词与代词
名词种类及用法
专有名词
表示特定的人或事 物的名称。
物质名词
表示物质或材料的 名称。
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的动词, 如“能”、“愿”、“应”等。
形容词种类及用法
性质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如“好”、 “坏”、“美”、“丑”等。
状态形容词
表示事物状态的形容词,如“快乐”、 “悲伤”、“愤怒”等。
数量形容词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形容词,如“多”、 “少”、“大”、“小”等。
描摹形容词
通过描绘事物的特征来表达意义的形 容词,如“蜿蜒曲折”、“高耸入云” 等。
《古代汉语》(词法)ppt课件
• 古代汉语词法概述 • 名词与代词 • 动词与形容词 • 数词与量词 • 副词与介词 • 连词与助词 • 古代汉语词法应用举例
01
古代汉语词法概述
古代汉语词法特点
01
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 节词和多音节词较少。
02
词类活用现象普遍,如 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用作动词等。
连接从句的词,如“之”、“其” 等。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三)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等词作 标志的 ②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 昭公二十三 年》 ③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 语· 先进》 ④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虢之谓也。《左传· 僖公五年》 ⑸寡君其罪之恐,敢于知鲁国之难?《左 传· 昭公三十一年》
六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 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 你打我。
(定语) + 主 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宾语
.
(定语) + 主 语 + 状语 + 谓语 + 补语 + 定语 +宾语
三、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时的 词序(状谓倒序)
(1)数词直接加在动词前面作状语。 ①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不舍。 ③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④百战百胜;千变万化
三、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时的 词序(状谓倒序)
奈何
⑼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 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王 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兵及诸侯兵围之 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乃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乃悲歌慷慨, ⑽虽先生之辨,将奈之何哉?《庄子· 盗跖》
《古代汉语语序》课件
《古代汉语语序》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古代汉语语序概述 • 古代汉语的词序规则 • 古代汉语的句子语序 • 古代汉语语序的演变 • 古代汉语语序与现代汉语的对比
01
古代汉语语序概述
语序的定义
语序
指语言中词语之间的排列顺序, 是语言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代汉语语序
指古代汉语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语序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言习惯 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古代汉语的 表达方式更加委婉含蓄,而现代
汉语则更加直接明了。
THANKS。
现代汉语句子结构
以复句为主,单句较少,句式相对 固定。
对比总结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句子结构方 面存在差异,古代汉语更注重句式 的变化,而现代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复句。
语言习惯的对比
古代汉语语言习惯
多使用敬辞和谦辞,表达方式委 婉含蓄。
现代汉语语言习惯
较少使用敬辞和谦辞,表达方式 直截了当。
对比总结
详细描述
在主谓结构中,主语通常出现在谓语之前,完整呈现出句子 的核心信息。主谓结构有助于读者或听者快速理解句子的主 要内容和动作,是古代汉语语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宾结构语序
总结词
动宾结构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行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宾语紧跟在动词之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结果。
contents
目录
• 古代汉语语序概述 • 古代汉语的词序规则 • 古代汉语的句子语序 • 古代汉语语序的演变 • 古代汉语语序与现代汉语的对比
01
古代汉语语序概述
语序的定义
语序
指语言中词语之间的排列顺序, 是语言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代汉语语序
指古代汉语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语序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言习惯 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古代汉语的 表达方式更加委婉含蓄,而现代
汉语则更加直接明了。
THANKS。
现代汉语句子结构
以复句为主,单句较少,句式相对 固定。
对比总结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句子结构方 面存在差异,古代汉语更注重句式 的变化,而现代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复句。
语言习惯的对比
古代汉语语言习惯
多使用敬辞和谦辞,表达方式委 婉含蓄。
现代汉语语言习惯
较少使用敬辞和谦辞,表达方式 直截了当。
对比总结
详细描述
在主谓结构中,主语通常出现在谓语之前,完整呈现出句子 的核心信息。主谓结构有助于读者或听者快速理解句子的主 要内容和动作,是古代汉语语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宾结构语序
总结词
动宾结构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行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宾语紧跟在动词之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结果。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组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的词序一般不能随意变化。
汉语的词序历史上比较固定,从 古到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即基本次 序为: (定语) + 主 语 + 状语 + 谓 语 + 补语 + 定语 +宾语
定语、状语是修饰关系,补语 是述补关系,主谓是陈述关系,谓 宾是支配关系。
次。
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九距:抵抗了九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百]战[百]胜; [千]变[万]化 对比: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词与动量词构成的数
量词组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
看<两遍> 踢<三脚 >
(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 让数词作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如果宾语是代词,这种宾语前 置多用“之”复指,而不用 “是”。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 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
年》)
“唇亡则齿寒”,其斯之(B谓ACK与) ?
这种格式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已成为凝固形 式,在文言语句中常见。如: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 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二、宾语前置
(一)什麽是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 下,要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GO)
三、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的类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 宾语前置。
何为疑问代词?有三类:①指人的:谁、 孰;②指物的:奚、曷、胡、何;③表 示处所的:安、焉、恶
(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的宾语而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不太严 格,前秦古籍中就有例外。如:
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二十 八年》)
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 这说明从先秦开始,否定句中的代 词宾语已经从前置向后置发展,这种宾 语前置在现代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
如: 时不我待
(三)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 “焉”、“斯”等词作标志的
(BACK)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哭的人是谁啊?欤:同“与”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飘亮啊这房子。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真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子:李广。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夷狄为害很久 了。顺说应是:夷狄之为患也久矣。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勉励啊夫子!助:xu,勉励。夫子:指司徒、司马以及蜀 羌等族的将士。顺说应是:夫子助哉!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主意还没有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回报秦国的使者,没有 找到。者:复指“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所寄,废寝食者。《列 子·天瑞》——杞国有一个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弄 得连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的人。定语“忧天地崩坠,身 亡无所寄,废寝食”后置,用“者”字来复指中心词“人”
定语后置,作用在于突出 中心词,较长的定语后置,还 可以使行文流利,语气舒畅, 试想,如果我们把例二还原成 “其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 为奇状之石,殆不可数”,读 起来就非常别扭。
(BACK)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什么是否定句?否定句必须有否定
词,这些否定词,可以是否定副词“非、
不、弗、毋、勿、未、否”,也可以是
动词“无”,还可以是表示否定性的无 定代词“莫”。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平日闲居,就说,别人不知道我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
乱世恶善,不此听也。《荀子·乐论》 也。《后汉书·张衡
中,本来不是宾语,而是谓语,所以就不受这条规律的制 约了。“如何”与“何如”的来源是不一样的,但这两种 形式都已成为凝固形式,其意义已不是“像什么”,而是 “怎么样”、“怎样”“怎么”等。在句子结构中也只能 作为一个成分来分析,不能拆开来作为两个成分来分析。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协力和互相勉励,对这个应 该怎么办?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矣!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荀子·赋·蚕》 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荀子·议兵》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天动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
恐。 《项羽本纪》 这种宾语前置在汉语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如:夜以继日
晚食以当肉 安步以当车 无祸以当福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灼灼(zhuo zhuo):鲜艳的样子。 顺说应是:其花灼灼。
补充:定名(中)倒序
古代汉语中,定语后置,就是把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这种后置的定语,有个特殊标志,后置的成分总是用复指代 词“者”来煞尾。
有的语法书上把“是、之、斯、焉”称作助词, 我们仍看作是代词,是复指代词,其作用是用来复 指前面的宾语。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 传·昭公二十三年》 比较:“是”是判断词吗? 译为“现在吴国是害怕了”。
“是”是前置的宾语吗? 即“今吴惧是”,译为“现 在吴国害怕这个”。
“今吴是惧”即“今惧吴”;“城”,用 在介词结构的前面,名词活用作动词,筑城的意思。 译为 :——现在害怕吴国而在郢修筑城墙。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
元年》
如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
(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而前置
例:
“微斯人,吾谁与归?”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我与哪个更亲近呢?
是之谓政令行:这就叫做政令通行。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 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此之谓不朽:这就叫做不朽。 在这类用代词复指的前置宾语前可加上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
“惟(唯、维)”,构成“惟+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
传·宣公十二年》)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孟子问陈相)许行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呢?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君子离开了仁,从哪儿成就名声呢?
(BACK)
疑问代词作宾语,无论是动词的宾语, 还是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 秦是比较严格的,可以说是没有例外。
思考:我们就经常见到“如何”这个词,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它是一种正常的语序,决 不是什么“倒装”。因此 必须把“前置”和“倒装” 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现象 区分开来。
古汉语的倒装句
古汉语的倒装句,最常见的有主谓倒序(谓语前置)。
主谓倒序
谓语部分,提到主语之前,以强调、突出谓语所表达的 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这种谓语是 比较简单的,是不带宾语的。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谓语具有 询问的意义,赞叹或惋惜、斥责和不满或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BACK)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烧死淹死地人马非常多。 定语“烧溺死”后置,用“者”复指中心词“人马”。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钴潭西 小丘记》 ——那傲然突起,屈曲不平,破土而出,表现为奇形怪状的石头, 几乎多得数不清。突怒:形容石头凸起,有锋棱的样子。偃蹇: 盘曲高耸的样子。
——斟上两壶酒来享用,杀几个肥壮的羔羊。飨:享用。
试比较: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
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代楚》
主+宾语“是”+谓语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同上》
前置宾语+标志词“是”+动语
(BACK)
(四)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介词“以”有“用、把、拿”等意义,则其宾语 往往可以提到“以”的前面。
——乱世厌恶美好的东西,不听音乐。 传》
毋吾以也。《论 语·先进》 ——人家不用我了。 “以”是动词,“用” 的意思 。
(BACK)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我不欺骗你,你不防备我。 莫余毒也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没有谁危害我了。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 子·逍遥游》 ——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以后才 计划着向南飞。
父母唯其疾之忧。”(《论
语·为政》)
惟余马首是瞻。
(BACK)
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这种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
wk.baidu.com
是听”、“唯你是问”、“惟命是从”、“唯才是举”都是这
种格式。附录:
“斯”“焉”也可以用作复指代词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元年》
——我周朝迁往东边,靠近晋国和郑国。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经·豳风·七月》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对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办呢?
(BACK)
同“如何 ”“如之何”相类似的固定结构还有“奈 何”“若何”“奈之何”“若之何”。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人之志,若何?《左传·僖三十三年》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 兮虞兮奈若何? 虽先生之辨,将奈之何哉?《庄子·盗跖》
①【思考与练习】、
古汉语的数量表示法(状谓倒序)
1.物量表示法(数量词+名词) (1)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不用量词。
一言以蔽之。
(2)数词先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然后再修饰或 补充名词。
人间能得几回闻。 马三匹。
2.动量表示法
(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
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文公十六年》)七遇:遭遇七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赵策》)
(BACK)
应当辨别“前置”和“倒装”这两种不同性质 的语言现象。
时常见到有人把宾语前置句称为“倒装句”(谓宾 倒序) ,这种说法未必妥当。在汉语里,有时为了强 调或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加强语气,句子的词序往 往和上述规则不同,这叫做倒装句或叫倒序句。 例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为什么“何”作宾语而没有前置呢?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 十二年》 ——敌人受了伤而没有死,怎么不再次打 击他们呢?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战国策·赵策》
——我听说北方的国家都害怕昭奚恤,果
真怎么样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如何”这种结构形式正是“如之何”的紧缩和凝固 的形式。宾语‘之’省略了。“何”在“如之何”的结构
古代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组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的词序一般不能随意变化。
汉语的词序历史上比较固定,从 古到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即基本次 序为: (定语) + 主 语 + 状语 + 谓 语 + 补语 + 定语 +宾语
定语、状语是修饰关系,补语 是述补关系,主谓是陈述关系,谓 宾是支配关系。
次。
子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九距:抵抗了九次。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百]战[百]胜; [千]变[万]化 对比: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词与动量词构成的数
量词组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
看<两遍> 踢<三脚 >
(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上代词“者”,后面再加上数词, 让数词作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量。
如果宾语是代词,这种宾语前 置多用“之”复指,而不用 “是”。
“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 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
年》)
“唇亡则齿寒”,其斯之(B谓ACK与) ?
这种格式形成的“是之谓”、“此之谓”已成为凝固形 式,在文言语句中常见。如: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 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二、宾语前置
(一)什麽是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 下,要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GO)
三、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的类型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 宾语前置。
何为疑问代词?有三类:①指人的:谁、 孰;②指物的:奚、曷、胡、何;③表 示处所的:安、焉、恶
(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的宾语而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不太严 格,前秦古籍中就有例外。如:
有事而不告我。(《左传·襄公二十 八年》)
诸侯莫违我。(《管子·封禅》) 这说明从先秦开始,否定句中的代 词宾语已经从前置向后置发展,这种宾 语前置在现代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
如: 时不我待
(三)动词宾语前置,用“是”、“之”、 “焉”、“斯”等词作标志的
(BACK)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哭的人是谁啊?欤:同“与”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飘亮啊这房子。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真可惜啊,你生不逢时。子:李广。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夷狄为害很久 了。顺说应是:夷狄之为患也久矣。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勉励啊夫子!助:xu,勉励。夫子:指司徒、司马以及蜀 羌等族的将士。顺说应是:夫子助哉!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传》 ——主意还没有拿定,想找一个可以回报秦国的使者,没有 找到。者:复指“人”。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无所寄,废寝食者。《列 子·天瑞》——杞国有一个担心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弄 得连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下的人。定语“忧天地崩坠,身 亡无所寄,废寝食”后置,用“者”字来复指中心词“人”
定语后置,作用在于突出 中心词,较长的定语后置,还 可以使行文流利,语气舒畅, 试想,如果我们把例二还原成 “其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 为奇状之石,殆不可数”,读 起来就非常别扭。
(BACK)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什么是否定句?否定句必须有否定
词,这些否定词,可以是否定副词“非、
不、弗、毋、勿、未、否”,也可以是
动词“无”,还可以是表示否定性的无 定代词“莫”。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平日闲居,就说,别人不知道我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
乱世恶善,不此听也。《荀子·乐论》 也。《后汉书·张衡
中,本来不是宾语,而是谓语,所以就不受这条规律的制 约了。“如何”与“何如”的来源是不一样的,但这两种 形式都已成为凝固形式,其意义已不是“像什么”,而是 “怎么样”、“怎样”“怎么”等。在句子结构中也只能 作为一个成分来分析,不能拆开来作为两个成分来分析。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协力和互相勉励,对这个应 该怎么办?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矣!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荀子·赋·蚕》 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荀子·议兵》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天动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
恐。 《项羽本纪》 这种宾语前置在汉语成语中有残留的痕迹。如:夜以继日
晚食以当肉 安步以当车 无祸以当福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灼灼(zhuo zhuo):鲜艳的样子。 顺说应是:其花灼灼。
补充:定名(中)倒序
古代汉语中,定语后置,就是把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这种后置的定语,有个特殊标志,后置的成分总是用复指代 词“者”来煞尾。
有的语法书上把“是、之、斯、焉”称作助词, 我们仍看作是代词,是复指代词,其作用是用来复 指前面的宾语。
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 传·昭公二十三年》 比较:“是”是判断词吗? 译为“现在吴国是害怕了”。
“是”是前置的宾语吗? 即“今吴惧是”,译为“现 在吴国害怕这个”。
“今吴是惧”即“今惧吴”;“城”,用 在介词结构的前面,名词活用作动词,筑城的意思。 译为 :——现在害怕吴国而在郢修筑城墙。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公
元年》
如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
(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而前置
例:
“微斯人,吾谁与归?”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我与哪个更亲近呢?
是之谓政令行:这就叫做政令通行。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 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此之谓不朽:这就叫做不朽。 在这类用代词复指的前置宾语前可加上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
“惟(唯、维)”,构成“惟+宾语+是(之)+动词”的格式。
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
传·宣公十二年》)
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
——(孟子问陈相)许行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呢?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君子离开了仁,从哪儿成就名声呢?
(BACK)
疑问代词作宾语,无论是动词的宾语, 还是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这条规则在先 秦是比较严格的,可以说是没有例外。
思考:我们就经常见到“如何”这个词,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它是一种正常的语序,决 不是什么“倒装”。因此 必须把“前置”和“倒装” 两种不同性质的语言现象 区分开来。
古汉语的倒装句
古汉语的倒装句,最常见的有主谓倒序(谓语前置)。
主谓倒序
谓语部分,提到主语之前,以强调、突出谓语所表达的 意义,加重谓语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这种谓语是 比较简单的,是不带宾语的。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谓语具有 询问的意义,赞叹或惋惜、斥责和不满或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BACK)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烧死淹死地人马非常多。 定语“烧溺死”后置,用“者”复指中心词“人马”。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钴潭西 小丘记》 ——那傲然突起,屈曲不平,破土而出,表现为奇形怪状的石头, 几乎多得数不清。突怒:形容石头凸起,有锋棱的样子。偃蹇: 盘曲高耸的样子。
——斟上两壶酒来享用,杀几个肥壮的羔羊。飨:享用。
试比较: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
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代楚》
主+宾语“是”+谓语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同上》
前置宾语+标志词“是”+动语
(BACK)
(四)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介词“以”有“用、把、拿”等意义,则其宾语 往往可以提到“以”的前面。
——乱世厌恶美好的东西,不听音乐。 传》
毋吾以也。《论 语·先进》 ——人家不用我了。 “以”是动词,“用” 的意思 。
(BACK)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我不欺骗你,你不防备我。 莫余毒也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没有谁危害我了。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 子·逍遥游》 ——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阻拦它,以后才 计划着向南飞。
父母唯其疾之忧。”(《论
语·为政》)
惟余马首是瞻。
(BACK)
现代汉语中还保留了这种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
wk.baidu.com
是听”、“唯你是问”、“惟命是从”、“唯才是举”都是这
种格式。附录:
“斯”“焉”也可以用作复指代词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元年》
——我周朝迁往东边,靠近晋国和郑国。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诗经·豳风·七月》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对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办呢?
(BACK)
同“如何 ”“如之何”相类似的固定结构还有“奈 何”“若何”“奈之何”“若之何”。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人之志,若何?《左传·僖三十三年》 先生助之奈何?《战国策·赵策》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 兮虞兮奈若何? 虽先生之辨,将奈之何哉?《庄子·盗跖》
①【思考与练习】、
古汉语的数量表示法(状谓倒序)
1.物量表示法(数量词+名词) (1)数词直接与名词结合,不用量词。
一言以蔽之。
(2)数词先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然后再修饰或 补充名词。
人间能得几回闻。 马三匹。
2.动量表示法
(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
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文公十六年》)七遇:遭遇七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鲁仲连辞让者三。(《战国策·赵策》)
(BACK)
应当辨别“前置”和“倒装”这两种不同性质 的语言现象。
时常见到有人把宾语前置句称为“倒装句”(谓宾 倒序) ,这种说法未必妥当。在汉语里,有时为了强 调或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加强语气,句子的词序往 往和上述规则不同,这叫做倒装句或叫倒序句。 例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为什么“何”作宾语而没有前置呢?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 十二年》 ——敌人受了伤而没有死,怎么不再次打 击他们呢?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战国策·赵策》
——我听说北方的国家都害怕昭奚恤,果
真怎么样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如何”这种结构形式正是“如之何”的紧缩和凝固 的形式。宾语‘之’省略了。“何”在“如之何”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