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赏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有注释)
部编版语⽂六年级下册古诗词⼗⾸(有注释)
部编版语⽂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课⽂)3 古诗三⾸
寒⾷
【唐】韩翃(hóng)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注释
【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
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迢迢牵⽜星
tiáo jiǎo
迢迢牵⽜星,皎皎河汉⼥。zhuózhù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终⽇不成章,泣涕零如⾬。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mò
盈盈⼀⽔间,脉脉不得语。注释
选⾃《古诗⼗九⾸》。作者不详,写作时代⼤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河汉⼥】指织⼥星。河汉,银河。【擢】伸出,抽出。
【素】⽩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眼睛表达情意的样⼦。
⼗五夜望⽉
【唐】王建
中庭地⽩树栖鸦,
冷露⽆声湿桂花。
今夜⽉明⼈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1.【⼗五夜】农历⼋⽉⼗五中秋节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层⽩霜。
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结合⽜郎织⼥的故事,说说《迢迢牵⽜星》表达的情感。
《⼗五夜望⽉》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选做:
《寒⾷》和《⼗五夜望⽉》写了哪些传统习俗还有⼀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古诗,需要熟读,也需要鉴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古诗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一)
石灰吟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全不怕)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二)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
六年级上册十八课古诗三首翻译
六年级上册十八课古诗三首翻译
六年级上册十八课古诗三首翻译如下:
《浪淘沙(其一)》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江南春》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书湖阴先生壁》诗意:茅草房的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小学生六年级必背古诗及古诗解析
小学生必背《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六年级下期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下期古诗词
1、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
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著名古诗词赏析小学六年级
著名古诗词赏析小学六年级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词,每人欣赏角度不同而没有确定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大众熟悉程度去衡量。因这些诗词大多为教科书选用,为全国广大学生熟读,故归纳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诗词赏析,方便大家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念奴娇》,无疑是宋词中有数之作。立足点如此之高,写历史人物又如此精妙,不但词坛罕见,在诗国也是不可多得的。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知识点对小学生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释:奔流的黄河就来自云间,一座孤城外是千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怪杨柳不绿,春风从来不越过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和戍边士卒的思乡情,表达了慷慨悲壮的情怀。
2.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解释:曲折的黄河卷来万里泥沙,大浪掀起的风簸来自遥远的天涯。如今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去,一同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中心思想:这首诗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壮浪漫的气魄。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稚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做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解释:十五岁参兵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归来家乡。路上遇见了乡里的人,问:“我的家里还有谁在?”他回答说:“向远处看就是您的家,一座低矮的,长满杂草的坟墓。”兔子从狗洞里来回进出,野鸡在房梁上不停的飞;院子里长出了野生的稻谷,水井旁繁衍了野生的葵菜。捣碎稻谷的壳用来做米饭,采摘葵菜用来熬汤。饭一会儿就做好了,但却不知道要送给谁。出了大门向东望去,泪水已经浸湿了我的衣衫。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十首解析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植后期的诗歌实际上是他的痛苦培育出来的,大多是慷慨悲壮之音。现存有《曹子建集》。
2、漉:过滤。
3、鼓:豆豉,煮熟的一种豆制品,可用来调味。
4、萁:豆茎。
5、釜:古代一种煮食器。
6、煎:一种烹饪方法。 [题解]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曹丕在争当太子的过程中战胜了曹植,做了皇帝。有一次,他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杀头。曹植应声而作《七步诗》,曹丕听了之后十分尴尬。
此诗是对曹丕企图加害同胞兄弟的控诉,曹植没有被兄长的淫威吓倒屈服,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豆和萁的特殊关径流,无情地嘲讽了曹丕的卑鄙行径。诗中“泣”字,用得十分惨痛,诗人内心的痛苦跃然纸上,感人至深,结尾两句揭示全篇主旨。这首诗从形式上很像寓言诗,诗中的豆不仅会泣而县城能诉,诗中句句咏豆、萁,无不带有象征意义。
[诗译]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总结]
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
后一句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2、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词语注释:
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2.闲:安静。
3.时:时而,偶尔。
六年级下期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下期古诗词
1、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赏析】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
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
《七步诗》赏析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一个故事。全诗用比喻的方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秆,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秆,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诗人十分悲愤地责问:咱们本是同根生,为什么你要这么急切地迫害我那!
《鸟鸣涧》赏析
这是王维描写静境的名篇。诗人以轻柔的笔触,清淡的色调,表现江南云溪春夜的幽静意境,抒写出他的一颗诗心对大自然的细致体验。小诗仿佛是一幅水黑画,那么清新淡雅,又宛如一首小夜曲,非常恬静幽美。
诗人一下笔便写出“人闲”二字,点明自已的心境。这二字是全篇的眼睛。“闲”就是闲适也有寂静之意。花落、月出、鸟鸣,诗人连续写了春夜山中这几种景物的动态和声响,但我们反而被带进了一个极为清幽的境界。他在这里巧妙的运用了“以动显静”和“以声写静”的艺术手法。前三句,用花落,月出的动态,显出春出月夜之静,后一句,是用鸟啼之声来破静,又反衬出静。寓动于静,寓声于静,愈见其静,这就更生动、深刻的创造出幽静境界。
《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七绝,和一般送别诗不同,这首诗没有把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作为主旨,而是推陈出新借送别友人来表明自己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志向。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古代文人的心灵表达,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在
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有幸接触到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和赏析其中的几首。
1.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名篇,写景清新而独特。首两句以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表达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
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进步和接触更广阔世界的向往之情。整
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一。短短四句,却表现出了李白富于诗意的感受。通过描绘一幅夜景,诗人表达
了思乡之情。他站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疑似地上的霜,激发起
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首诗清新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3. 《赠汪伦》——杜牧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飞曲线愿
自西。
这首诗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赠汪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汪伦的
送别之情。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花凋零,小鸟鸣叫,暗示
了离别的时刻。接下来的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
念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出走的决心,以及对友人的寄托和祝愿。
4.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是唐代文学家李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农人的呼声。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赏析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赏析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
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吸引了无数来自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们。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素养的一部分,更
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篇文章中,我
们将一起赏析几首适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古诗词,欣赏其中的意境与
美感。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字里行间展现了山、河、楼的壮丽景色。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看到了高楼巍峨,独
特的视角使人产生了向上攀登的欲望。这首诗词给我们的启示是:纵
有征途千万里,勇往直前方可臻巅峰。
二、《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简洁而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在夜晚思乡的情感。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借景抒
情,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这首诗词启示了我们:无论身在何处,心中的家乡永远是最温暖的归宿。
三、《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唐代杰出诗人杜甫的名篇。诗人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忧愤之中抬头仰望的情感。这首诗以惊险的景象来表达世事无常,人生苦难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我们从中获得的启示是: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勇敢地面对并奋力向前。
四、《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1. 《咏鹅》 - 骆宾王
千古传世之作,流传至今,骆宾王的《咏鹅》以简洁而生动的
文字描绘了一只小鹅的形象。这首古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
童真。在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骆宾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对生命的赞美。
2. 《静夜思》 - 李白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李白的《静夜思》以简练而富有意
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的思绪。这首诗的意境清新,节奏流畅,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想
象自己站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倾听着寂静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宁静
与平和。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豪迈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刻画了雄伟壮丽的景象。通过读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眼前的雄鹰高飞,展翅欲飞之态,以及高楼耸立的壮观景象。
4. 《夜泊牛渚怀古》 - 杨万里
杨万里的《夜泊牛渚怀古》以古老的牛渚古镇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人和古迹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描写真实而细腻,给人以历史的沉思和思考。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镇风貌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5. 《春晓》 - 孟浩然
孟浩然的《春晓》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调和优美的语言,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景象。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色,给人以美丽和希望的感觉。阅读这首诗时,读者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
以上是我对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的赏析,这些古诗各有不同的
主题和艺术特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作品。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欣赏_语文知识大全
小学六年级古诗词欣赏_语文知识大全
“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小学六年级古诗词练-,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古诗词1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
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六年级古诗词2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
第一篇:六年级古诗赏析
六年级古诗赏析(山居秋暝)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V
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7、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答案:
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
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五六年级背诵 145首古诗释义赏析
1、《江南》汉乐府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迎风招展。在茂密的荷叶下面,鱼儿欢快地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
早晨,园中碧绿的葵菜上晶莹的露珠被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努力,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3、《敕勒歌》
阴山脚下,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4、《咏鹅》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5、《风》
风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风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6、《咏柳》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
7、《回乡偶书》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8、《凉州词》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古诗赏析(山居秋暝)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2、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3、诗歌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对其中的“动”“静”和“声”“色”略作分析:
4、你是如何理解“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艺术特色的?
5、尾联中“王孙”指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表达了诗人隐居的闲适和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之情。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写人,传达出诗人喜爱这里的自然生活中人的美。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之所以有名,只是因为用了
“照”“流”两个动词。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人留恋此处景美、人美、留恋隐居生活的心声。
E、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是一幅色彩冲淡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画面感。V
F、“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欢声笑语。
7、这首诗在描绘山中秋景的基础上,抒发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生活的人生态度。
答案:
1、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泉声)、有色(青松)、有动(泉流)、有静(月照)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4、前句写女子,先闻其声、后见其人;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诗情画意。
5、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诗人曾为王孙、来自官场,而今隐居山间;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也是他高洁品质的写照。
6、C
六年级古诗赏析小练习(送友人)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1、解释加点词语
(1)孤蓬万里征征()蓬(
(2)挥手自兹去去()
(3)萧萧班马鸣班马(
(4)青山横北郭郭()
(5)此地一为别为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填空:
(1)《送友人》的作者是朝诗人,人称
“”。他的诗歌具有的特点。
(2)《送友人》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是
“,”
4、对《送友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送别的地点、环境。
B、三四句以“孤蓬”比喻远行的朋友路途孤单。
C、五六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D、最后两句是写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马儿迫不及待地想离去,朋友只得分
手。
5、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6、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画线句子设喻巧妙,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8、此诗最后一联描写“马鸣”的目的是什么?请作分析?
9、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送”字统领了诗人在整首诗歌中的情感。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的“孤蓬”是比喻。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游子”“故人”一指友人,一指自己。
D、“萧萧班马鸣。”借着班马鸣叫表达离别之情。
10、找出能体现作者送友人的诗句。
(1)(2)
参考答案:
5、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6、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
依依惜别的心情。
六年级古诗赏析(黄鹤楼)
班级姓名学号_______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黄鹤楼》作者生活的时代是 .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用了叠词“历历”“萋萋”,使作品朗读时呈现的艺术特色。
3、请还原下列颠倒的语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满怀思乡愁绪的作品。
B、这是一首抒发有志报国而实施无门的作品。
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5、解释加点词语
(1)此地空余黄鹤楼余(2)黄鹤一去不复返复
(3)晴川历历汉阳树历历(4)日暮乡关何处是乡关
6、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